高考数学总复习 第2单元 立体几何初步 2.4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习题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复习: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知识精讲 人教实验版(B)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复习: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知识精讲 人教实验版(B)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复习: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知识精讲人教实验版(B)【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立体几何复习:空间中的垂直关系二. 教学目的掌握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及其应用三. 知识分析【知识梳理】【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空间任意直线互相垂直的一般定义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或经过平移后相交于一点,并且交角为90°,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直线与平面垂直(1)空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B)和一个平面(α)相交于点O,并且和这个平面内过交点(O)⊥,直线AB叫做的任何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记作ABα平面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的垂面,交点叫做垂足.垂线上任一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点到这个平面的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平面的距离.(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推论: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另外,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它就和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垂直.3、平面与平面的垂直(1)定义:如果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与第三个平面垂直,又这两个平面与第三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两条交线互相垂直,就称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平面α、β互相垂直,记作αβ⊥.(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定理:如果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3)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几点说明★★1、直线和平面垂直、平面和平面垂直是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相交的特殊情况,对这种特殊位置关系的认识,既可以从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的交角为90°的角度讨论,又可以从已有的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关系出发进行推理和论证,还可以利用向量把几何推理和论证过程转化为代数运算过程.2、无论是线面垂直还是面面垂直,都源自于线与线的垂直,这种转化为“低维”垂直的思想方法,在解题时非常重要,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先从题设条件入手,分析已有的垂直关系,再从结论入手分析所要证明的垂直关系,从而架起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桥梁”。

“立体几何”大题的常考题型探究(课件)2023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立体几何”大题的常考题型探究(课件)2023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因为 平面 ,所以 平面 ,所以 为二面角 的平面角.
因为 ,所以 .由已知得 ,故 .又 ,所以 .因为 , , , , ,所以 .
提分秘籍 体积问题考查的本质就是点面距离,解题关键是抓住以下几种方法:
(1)等体积法(仅限三棱锥)转换顶点;
(2)顶点不变,延展或缩小底面,如四棱锥的高即同顶点的三棱锥的高,点 到平面 的距离可看作点 到平面 的距离;
设 ,则 , , .设平面 的法向量为 ,则 即
令 ,则 ,∴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为 , .∵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为 .(法二:定义法)如图2, 平面 , , 平面 .
大题攻略03 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
例3 (2021年全国甲卷)已知直三棱柱 中,侧面 为正方形, , , 分别为 和 的中点, 为棱 上的点, .
(1)证明: .(2)当 为何值时,平面 与平面 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弦值最小?
▶审题微“点”
切入点
(1)常规方法是几何法,不过用几何法较为复杂,根据题目条件建系是最优解法;(2)建系是常规方法,也是最优法
▶审题微“点”
切入点
(1)关键是在平面 内找一条直线与 平行,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2)将包装盒分割成几个规则的锥体和柱体求解
障碍点
(1)在平面 内找直线与 平行;(2)将不规则的几何体分割或补形成几个规则的几何体
隐蔽点
(1)平面 内与 平行的直线;(2)包装盒的高
[解析] (1)如图1所示,分别取 , 的中点 , ,连接 ,因为 , 为全等的正三角形,所以 , , .

2020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4立体几何第2讲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教案理

2020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4立体几何第2讲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教案理

第2讲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做小题——激活思维]1.在正方体A 1B 1C 1D 1­ABCD 中,AC 与B 1D 所成角的大小为( ) A.π6 B.π4 C.π3D.π2D [如图,连接BD ,易证AC ⊥平面BB 1D , ∴AC ⊥B 1D ,∴AC 与B 1D 所成角的大小为π2.] 2.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m =(0,1,0),n =(0,1,1),则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 ) A .45° B .135° C .45°或135°D .90°C [∵m =(0,1,0),n =(0,1,1), ∴|m |=1,|n |=2,m ·n =1,∴cos〈m ,n 〉=m ·n |m ||n |=12=22,设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α,则 |cos α|=22,∴α=45°或135°,故选C.] 3.用a ,b ,c 表示空间中三条不同的直线,γ表示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a ⊥b ,b ⊥c ,则a ∥c ;②若a ∥b ,a ∥c ,则b ∥c ; ③若a ∥γ,b ∥γ,则a ∥b ;④若a ⊥γ,b ⊥γ,则a ∥b .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D .②④D [对于①,正方体从同一顶点引出的三条直线a ,b ,c ,满足a ⊥b ,b ⊥c ,但是a ⊥c ,所以①错误;对于②,若a ∥b ,a ∥c ,则b ∥c ,满足平行线公理,所以②正确;对于③,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平行、相交或者异面,所以③错误;对于④,由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知④正确.故选D.]4.已知向量m ,n 分别是直线l 和平面α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若cos 〈m ,n 〉=-12,则l 与α所成的角为________.π6[设l 与α所成的角为θ,则 sin θ=|cos 〈m ,n 〉|=12,又θ∈⎣⎢⎡⎦⎥⎤0,π2,∴θ=π6.][扣要点——查缺补漏]1.证明线线平行和线线垂直的常用方法(1)证明线线平行:①利用平行公理;②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平行转换;③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④利用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进行平行转换.如T 3.(2)证明线线垂直:①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即高线的性质;②勾股定理;③线面垂直的性质.2.证明线面平行和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1)证明线面平行:①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②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2)证明线面垂直:①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②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3.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求法 (1)平移法:解三角形.(2)向量法:注意角的范围.如T 1. 4.二面角的求法cos θ=cos 〈m ,n 〉=m ·n|m ||n |,如T 2.5.线面角的求法sin θ=|cos 〈m ,n 〉|,如T 4.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5年15考)[高考解读] 主要考查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解决空间图形中的线线角、线面角和面面角的求解,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三种角的定义及求法等.(2018·全国卷Ⅱ)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B =BC =22,PA =PB =PC =AC =4,O 为AC 的中点.(1)证明:PO ⊥平面ABC ;(2)若点M 在棱BC 上,且二面角M ­PA ­C 为30°,求PC 与平面PAM 所成角的正弦值.切入点:(1)借助勾股定理,证明PO ⊥OB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二面角M ­PA ­C 为30°求出点M 的坐标,进而求出PC 与平面PAM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1)证明:因为AP =CP =AC =4,O 为AC 的中点,所以OP ⊥AC ,且OP =2 3. 连接OB .因为AB =BC =22AC ,所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且OB ⊥AC ,OB =12AC =2.由OP 2+OB 2=PB 2知PO ⊥OB .由OP ⊥OB ,OP ⊥AC ,OB ∩AC =O ,知PO ⊥平面ABC . (2)如图,以O 为坐标原点,OB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由已知得O (0,0,0),B (2,0,0),A (0,-2,0),C (0,2,0),P (0,0,23),AP →=(0,2,23).取平面PAC 的一个法向量OB →=(2,0,0).设M (a,2-a,0)(0≤a ≤2),则AM →=(a,4-a,0). 设平面PAM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由AP →·n =0,AM →·n =0得⎩⎨⎧2y +23z =0,ax +-a y =0,可取n =(3(a -4),3a ,-a ), 所以cos 〈OB →,n 〉=23a -2a -2+3a 2+a2.由已知可得|cos 〈OB →,n 〉|=32,所以23|a -4|2a -2+3a 2+a2=32, 解得a =-4(舍去),a =43,所以n =⎝ ⎛⎭⎪⎫-833,433,-43.又PC →=(0,2,-23),所以cos 〈PC →,n 〉=34.所以PC 与平面PAM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4. [教师备选题]1.(2015·全国卷Ⅰ)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ABC =120°,E ,F 是平面ABCD 同一侧的两点,BE ⊥平面ABCD ,DF ⊥平面ABCD ,BE =2DF ,AE ⊥EC .(1)证明:平面AEC ⊥平面AFC ;(2)求直线AE 与直线CF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1)证明:如图,连接BD ,设BD ∩AC =G ,连接EG ,FG ,EF . 在菱形ABCD 中,不妨设GB =1.由∠ABC =120°,可得AG =GC = 3.由BE ⊥平面ABCD ,AB =BC ,可知AE =EC . 又AE ⊥EC ,所以EG =3,且EG ⊥AC . 在Rt△EBG 中,可得BE =2,故DF =22. 在Rt△FDG 中,可得FG =62. 在直角梯形BDFE 中,由BD =2,BE =2,DF =22,可得EF =322. 从而EG 2+FG 2=EF 2,所以EG ⊥FG . 又AC ∩FG =G ,所以EG ⊥平面AFC . 因为EG平面AEC ,所以平面AEC ⊥平面AFC .(2)如图,以G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GB →,GC →的方向为x 轴,y 轴正方向,|GB →|为单位长度,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G ­xyz .由(1)可得A (0,-3,0),E (1,0,2),F -1,0,22,C (0,3,0), 所以A E →=(1,3,2),CF →=⎝ ⎛⎭⎪⎫-1,-3,22.故cos 〈A E →,CF →〉=A E →·CF →|A E →||CF →|=-33.所以直线AE 与直线C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3. 2.(2019·全国卷Ⅰ)如图,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是菱形,AA 1=4,AB =2,∠BAD =60°,E ,M ,N 分别是BC ,BB 1,A 1D 的中点.(1)证明:MN ∥平面C 1DE ; (2)求二面角A ­MA 1­N 的正弦值.[解](1)连接B 1C ,ME .因为M ,E 分别为BB 1,BC 的中点,所以ME ∥B 1C ,且ME =12B 1C .又因为N 为A 1D 的中点,所以ND =12A 1D .由题设知A 1B 1DC ,可得B 1C A 1D ,故ME ND ,因此四边形MNDE 为平行四边形,MN ∥ED .又MN平面EDC 1,所以MN ∥平面C 1DE .(2)由已知可得DE ⊥D A.以D 为坐标原点,DA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则A (2,0,0),A 1(2,0,4),M (1,3,2),N (1,0,2),A 1A →=(0,0,-4),A 1M →=(-1,3,-2),A 1N →=(-1,0,-2),MN →=(0,-3,0).设m =(x ,y ,z )为平面A 1MA 的法向量,则 ⎩⎪⎨⎪⎧m ·A 1M →=0,m ·A 1A →=0.所以⎩⎨⎧-x +3y -2z =0,-4z =0.可取m =(3,1,0).设n =(p ,q ,r )为平面A 1MN 的法向量,则 ⎩⎪⎨⎪⎧n ·MN →=0,n ·A 1N →=0.所以⎩⎨⎧-3q =0,-p -2r =0.可取n =(2,0,-1).于是cos 〈m ,n 〉=m·n |m||n|=232×5=155,所以二面角A ­MA 1­N 的正弦值为105.1.利用向量法求线面角的两种方法(1)法一:分别求出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2)法二: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夹的锐角或钝角的补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2.利用向量计算二面角大小的常用方法(1)找法向量法: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是锐(钝)二面角.(2)找与棱垂直的方向向量法: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找到与棱垂直且以垂足为起点的两个向量,则这两个向量的夹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大小.提醒:判断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可结合图形进行.1.[一题多解](以圆柱为载体)如图,圆柱的轴截面ABCD 为正方形,E 为弧B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 与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33 B.55 C.306D.66D [法一:(平移法)取BC 的中点H ,连接EH ,AH ,∠EHA =90°,设AB =2,则BH =HE =1,AH =5,所以AE =6,连接ED ,ED =6,因为BC ∥AD ,所以异面直线AE 与BC 所成角即为∠EAD ,在△EAD 中cos∠EAD =6+4-62×2×6=66,故选D.法二:(向量法)取圆柱底面的圆心O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设AB =2,则A (1,0,0),B (1,0,2),C (-1,0,2),E (0,1,2),∴A E →=(-1,1,2),BC →=(-2,0,0)∴cos〈A E →,BC →〉=26×2=66,故选D.] 2.(以棱柱为载体)在三棱柱ABC ­A1B 1C 1中, AB ⊥平面BCC 1B 1,∠BCC 1=π3, AB =BC =2, BB 1=4,点D 在棱CC 1上,且CD =λCC 1(0<λ≤1).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1)当λ=12时,求异面直线AB 1与A 1D 的夹角的余弦值;(2)若二面角A ­B 1D ­A 1的平面角为π3,求λ的值.[解](1)易知A ()0,0,2, B 1()0,4,0, A 1()0,4,2. 当λ=12时, 因为BC =CD =2, ∠BCC 1=π3,所以C ()3,-1,0,D ()3,1,0.所以AB 1→=()0,4,-2, A 1D →=()3,-3,-2. 所以cos 〈AB 1→,A 1D →〉=AB 1→·A 1D→||AB 1→||A 1D →=0×3+4×()-3+()-2×()-242+()-22·()32+()-32+()-22=-55. 故异面直线AB 1与A 1D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55. (2)由CD =λCC 1可知, D ()3,4λ-1,0, 所以DB 1→=()-3,5-4λ,0, 由(1)知, AB 1→=()0,4,-2.设平面AB 1D 的法向量为m =()x ,y ,z , 则⎩⎪⎨⎪⎧AB 1→·m =0,DB 1→·m =0,即⎩⎨⎧4y -2z =0,()5-4λy -3x =0,令y =1,解得x =5-4λ3, z =2,所以平面AB 1D 的一个法向量为m =⎝ ⎛⎭⎪⎫5-4λ3,1,2.设平面A 1B 1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B 1A 1→·n =0,DB 1→·n =0,即⎩⎨⎧2z =0,()5-4λy -3x =0,令y =1,解得x =5-4λ3, z =0,所以平面A 1B 1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 ⎛⎭⎪⎫5-4λ3,1,0.因为二面角A ­B 1D ­A 1的平面角为π3,所以||cos 〈m ,n 〉=|m·n |||m ||n=⎪⎪⎪⎪⎪⎪5-4λ3×5-4λ3+1×1+2×0⎝ ⎛⎭⎪⎫5-4λ32+12+22·⎝ ⎛⎭⎪⎫5-4λ32+12=12, 即()5-4λ2=1,解得λ=32(舍)或λ=1,故λ的值为1.3.(以棱台为载体)如图,在三棱台DEF ­ABC 中,AB =2DE ,G ,H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 (1)求证:BD ∥平面FGH ;(2)若CF ⊥平面ABC ,AB ⊥BC ,CF =DE ,∠BAC =45°,求平面FGH 与平面ACFD 所成的角(锐角)的大小.[解](1)证明:在三棱台DEF ­ABC 中, 由BC =2EF ,H 为BC 的中点, 可得BH ∥EF ,BH =EF ,所以四边形BHFE 为平行四边形, 可得BE ∥HF .在△ABC 中,G 为AC 的中点,H 为BC 的中点, 所以GH ∥AB .又GH ∩HF =H ,所以平面FGH ∥平面ABED . 因为BD平面ABED ,所以BD ∥平面FGH .(2)设AB =2,则CF =1.在三棱台DEF ­ABC 中,G 为AC 的中点,由DF =12AC =GC ,可得四边形DGCF 为平行四边形, 因此DG ∥FC . 又FC ⊥平面ABC , 所以DG ⊥平面ABC .连接GB ,在△ABC 中,由AB ⊥BC ,∠BAC =45°,G 是AC 的中点, 所以AB =BC ,GB ⊥GC , 因此GB ,GC ,GD 两两垂直.以G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G ­xyz .所以G (0,0,0),B (2,0,0),C (0,2,0),D (0,0,1).可得H ⎝⎛⎭⎪⎫22,22,0,F (0,2,1). 故GH →=⎝ ⎛⎭⎪⎫22,22,0,GF →=(0,2,1).设n =(x ,y ,z )是平面FGH 的法向量,则 由⎩⎪⎨⎪⎧n ·GH →=0,n ·GF →=0,可得⎩⎨⎧x +y =0,2y +z =0.可得平面FGH 的一个法向量n =(1,-1,2). 因为GB →是平面ACFD 的一个法向量,GB →=(2,0,0), 所以cos 〈GB →,n 〉=GB →·n |GB →|·|n |=222=12.所以平面FGH 与平面ACFD 所成角(锐角)的大小为60°. 4.(以五面体为载体)如图,在以A ,B ,C ,D ,E ,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平面ABEF 为正方形,AF =2FD ,∠AFD =90°,且二面角D ­AF ­E 与二面角C ­BE ­F 都是60°.(1)证明:平面ABEF ⊥平面EFDC ; (2)求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解](1)证明:由已知可得AF ⊥DF ,AF ⊥FE ,DF ∩EF =F , 所以AF ⊥平面EFDC .又AF 平面ABEF ,故平面ABEF ⊥平面EFDC .(2)过D 作DG ⊥EF ,垂足为G ,由(1)知DG ⊥平面ABEF . 以G 为坐标原点,GF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GF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G ­xyz .由(1)知∠DEF 为二面角D ­AF ­E 的平面角,故∠DFE =60°,则|DF |=2,|DG |=3,可得A (1,4,0),B (-3,4,0),E (-3,0,0),D (0,0,3).由已知得,AB ∥EF ,所以AB ∥平面EFDC . 又平面ABCD ∩平面EFDC =CD , 故AB ∥CD ,CD ∥EF .由BE ∥AF ,可得BE ⊥平面EFDC ,所以∠CEF 为二面角C ­BE ­F 的平面角,∠CEF =60°.从而可得C (-2,0,3).连接AC ,所以E C →=(1,0,3),E B →=(0,4,0),AC →=(-3,-4,3),AB →=(-4,0,0). 设n =(x ,y ,z )是平面BCE 的法向量,则 ⎩⎪⎨⎪⎧n ·E C →=0,n ·E B →=0,即⎩⎨⎧x +3z =0,4y =0.所以可取n =(3,0,-3).设m 是平面ABCD 的法向量,则⎩⎪⎨⎪⎧m ·AC →=0,m ·AB →=0.同理可取m =(0,3,4). 则cos 〈n ,m 〉=n ·m |n ||m |=-21919. 故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为-21919.利用空间向量解决折叠性问题(5年3考)[高考解读] 以平面图形的翻折为载体,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在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中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在空间角的求解中,考查转化化归及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1.(2018·全国卷Ⅰ)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以DF 为折痕把△DFC 折起,使点C 到达点P的位置,且PF ⊥BF .(1)证明:平面PEF ⊥平面ABFD ; (2)求DP 与平面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 切入点:(1)对照折叠前后的线面关系给予证明;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向量法求解. [解](1)由已知可得,BF ⊥PF ,BF ⊥EF ,又PF 平面PEF ,EF平面PEF ,且PF ∩EF =F ,所以BF ⊥平面PEF .又BF平面ABFD ,所以平面PEF ⊥平面ABFD .(2)作PH ⊥EF ,垂足为H .由(1)得,PH ⊥平面ABFD . 以H 为坐标原点,HF →的方向为y 轴正方向,|BF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H ­xyz .由(1)可得,DE ⊥PE .又DP =2,DE =1,所以PE = 3.又PF =1,EF =2,PF 2+PE 2=EF 2,故PE ⊥PF .可得PH =32,EH =32. 则H (0,0,0),P ⎝ ⎛⎭⎪⎫0,0,32,D ⎝ ⎛⎭⎪⎫-1,-32,0,DP →=⎝ ⎛⎭⎪⎫1,32,32,HP →=⎝⎛⎭⎪⎫0,0,32为平面ABFD 的法向量.设DP 与平面ABFD 所成角为θ, 则sin θ=⎪⎪⎪⎪⎪⎪⎪⎪HP →·DP →|HP →||DP →|=343=34. 所以DP 与平面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4. [教师备选题](2016·全国卷Ⅱ)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AB =5,AC =6,点E ,F 分别在AD ,CD 上,AE =CF =54,EF 交BD 于点H .将△DEF 沿EF 折到△D ′EF 的位置,OD ′=10.(1)证明:D ′H ⊥平面ABCD ; (2)求二面角B ­D ′A ­C 的正弦值. [解](1)证明:由已知得AC ⊥BD ,AD =CD .又由AE =CF 得A EAD =CFCD,故AC ∥EF .因此EF ⊥HD ,从而EF ⊥D ′H .由AB =5,AC =6得DO =BO =AB 2-AO 2=4.由EF ∥AC ,得OH DO =A E AD =14.所以OH =1,D ′H =DH =3.于是D ′H 2+OH 2=32+12=10=D ′O 2,故D ′H ⊥OH . 又D ′H ⊥EF ,而OH ∩EF =H ,所以D ′H ⊥平面ABCD . (2)如图,以H 为坐标原点,HF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H ­xyz ,则H (0,0,0),A (-3,-1,0),B (0,-5,0),C (3,-1,0),D ′(0,0,3),AB →=(3,-4,0),AC →=(6,0,0),AD ′→=(3,1,3).设m =(x 1,y 1,z 1)是平面ABD ′的法向量,则 ⎩⎪⎨⎪⎧ m ·AB →=0,m ·AD ′→=0,即⎩⎪⎨⎪⎧ 3x 1-4y 1=0,3x 1+y 1+3z 1=0,所以可取m =(4,3,-5).设n =(x 2,y 2,z 2)是平面ACD ′的法向量,则 ⎩⎪⎨⎪⎧n ·AC →=0,n ·AD ′→=0,即⎩⎪⎨⎪⎧6x 2=0,3x 2+y 2+3z 2=0,所以可取n =(0,-3,1).于是cos 〈m ,n 〉=m·n |m||n |=-1450×10=-7525.sin 〈m ,n 〉=29525.因此二面角B ­D ′A ­C 的正弦值是29525.平面图形翻折问题的求解方法(1)解决与折叠有关的问题的关键是搞清折叠前后的变和不变,一般情况下,线段的长度是不变量,而位置关系往往会发生变化,抓住不变量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2)在解决问题时,要综合考虑折叠前后的图形,既要分析折叠后的图形,也要分析折叠前的图形.(以梯形为载体)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B ∥CD ,AD =AB =BC =1,CD =2,E 为CD 中点,以AE 为折痕把△ADE 折起,使点D 到达点P 的位置(P 平面ABCE ).(1)证明:AE ⊥PB ;(2)若直线PB 与平面ABCE 所成的角为π4,求二面角A ­PE ­C 的余弦值.[解](1)证明:连接BD ,设AE 的中点为O , ∵AB ∥CE ,AB =CE =12CD ,∴四边形ABCE 为平行四边形,∴AE =BC =AD =DE , ∴△ADE ,△ABE 为等边三角形, ∴OD ⊥AE ,OB ⊥AE , 又OP ∩OB =O , ∴AE ⊥平面POB ,又PB 平面POB ,∴AE ⊥PB .(2)在平面POB 内作PQ ⊥平面ABCE ,垂足为Q ,则Q 在直线OB 上, ∴直线PB 与平面ABCE 夹角为∠PBO =π4,又OP =OB ,∴OP ⊥OB ,∴O 、Q 两点重合,即PO ⊥平面ABCE ,以O 为原点,OE 为x 轴,OB 为y 轴,OP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P ⎝ ⎛⎭⎪⎫0,0,32,E ⎝ ⎛⎭⎪⎫12,0,0,C ⎝ ⎛⎭⎪⎫1,32,0,∴P E →=⎝ ⎛⎭⎪⎫12,0,-32,E C →=⎝ ⎛⎭⎪⎫12,32,0,设平面PCE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x ,y ,z ),则⎩⎪⎨⎪⎧n 1·P E →=0,n 1·E C →=0,即⎩⎪⎨⎪⎧12x -32z =0,12x +32y =0,令x =3得n 1=(3,-1,1), 又OB ⊥平面PAE ,∴n 2=(0,1,0)为平面PAE 的一个法向量,设二面角A ­EP ­C 为α,则|cos α|=cos 〈n 1,n 2〉=|n 1·n 2||n 1||n 2|=15=55,易知二面角A ­EP ­C 为钝角,所以cos α=-55.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5年3考)[高考解读] 将圆的几何性质、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等知识融于一体,综合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2018·全国卷Ⅲ)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与半圆弧CD ︵所在平面垂直,M 是CD ︵上异于C ,D 的点.(1)证明:平面AMD ⊥平面BMC ;(2)当三棱锥M ­ABC 体积最大时,求平面MAB 与平面MCD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切入点:(1)借助圆的几何性质得出DM ⊥CM ,进而借助面面垂直的判定求解. (2)借助体积公式先探寻M 点的位置,建系借助坐标法求解. [解](1)由题设知,平面CMD ⊥平面ABCD ,交线为CD .因为BC ⊥CD ,BC 平面ABCD ,所以BC ⊥平面CMD ,故BC ⊥DM .因为M 为CD ︵上异于C ,D 的点,且DC 为直径,所以DM ⊥CM . 又BC ∩CM =C ,所以DM ⊥平面BMC . 而DM平面AMD ,故平面AMD ⊥平面BMC .(2)以D 为坐标原点,DA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 当三棱锥M ­ABC 体积最大时,M 为CD ︵的中点.由题设得D (0,0,0),A (2,0,0),B (2,2,0),C (0,2,0),M (0,1,1),AM →=(-2,1,1),AB →=(0,2,0),DA →=(2,0,0).设n =(x ,y ,z )是平面MAB 的法向量,则⎩⎪⎨⎪⎧n ·AM →=0,n ·AB →=0,即⎩⎪⎨⎪⎧-2x +y +z =0,2y =0.可取n =(1,0,2).DA →是平面MCD 的法向量,因为cos 〈n ,DA →〉=n ·DA →|n ||DA →|=55,sin 〈n ,DA →〉=255.所以平面MAB 与平面MCD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是255.存在性问题的求解策略(1)对于存在判断型问题的求解,应先假设存在,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2)对于位置探究型问题,通常是借助向量,引入参数,综合条件和结论列方程,解出参数,从而确定位置.(3)在棱上是否存在一点时,要充分利用共线向量定理.(探索位置型)如图所示,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四边形ABCD 中,AB ⊥AD ,AB +AD =4,CD =2,∠CDA =45°,且AB =AP .(1)若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的角为30°,求线段AB 的长;(2)在线段AD 上是否存在一点G ,使得点G 到点P ,B ,C ,D 的距离都相等?说明理由. [解] (1)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如图1所示.图1在平面ABCD 内,作CE ∥AB ,交AD 于点E ,则CE ⊥AD . 在Rt△CDE 中,DE =CD ·cos 45°=1,CE =CD ·sin 45°=1. 设AB =AP =t (t >0),则B (t,0,0),P (0,0,t ). 由AB +AD =4得AD =4-t ,∴E (0,3-t,0),C (1,3-t,0),D (0,4-t,0), ∴CD →=(-1,1,0),PD →=(0,4-t ,-t ). 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由n ⊥CD →,n ⊥PD →得⎩⎪⎨⎪⎧-x +y =0,-t y -tz =0.取x =t ,得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n =(t ,t,4-t ). cos 60°=|n ·PB →||n |·|PB →|,即|2t 2-4t |t 2+t 2+-t 2·2t 2=12, 解得t =45或t =4(舍去,因为AD =4-t >0),∴AB =45.(2)法一:(向量法)假设在线段AD 上存在一点G (如图2所示),使得点G 到点P ,B ,C ,D 的距离都相等.设G (0,m,0)(其中0≤m ≤4-t ),则GC →=(1,3-t -m,0),GD →=(0,4-t -m,0),GP →(0,-m ,t ).图2由|GC →|=|GD →|得12+(3-t -m )2=(4-t -m )2, 即t =3-m . ①由|GD →|=|GP →|,得(4-m -t )2=m 2+t 2. ② 由①,②消去t ,化简得m 2-3m +4=0. ③由于方程③没有实数根,所以在线段AD 上不存在点G 到点P ,B ,C ,D 的距离都相等. 法二:(几何法)假设在线段AD 上存在一点G ,使得点G 到点P ,B ,C ,D 的距离都相等.图3由GC =GD 得∠GCD =∠GDC =45°, ∴∠CGD =90°,即CG ⊥AD , ∴GD =CD ·cos 45°=1.设AB =λ,则AD =4-λ,AG =AD -GD =3-λ. 如图3所示,在Rt△ABG 中,GB =AB 2+AG 2=λ2+-λ2=2⎝⎛⎭⎪⎫λ-322+92>1, 这与GB =GD 矛盾.∴在线段AD 上不存在点G 到点P ,B ,C ,D 的距离都相等.。

高中数学必修二《空间中的垂直关系》课件

高中数学必修二《空间中的垂直关系》课件

(2) 由 (1) 知∠ EDC 为二面角 E- BD - C 的平面角,又 △SAC∽△DEC ,∴∠ EDC = ∠ASC,在Rt△SAB中,∠A=90° ,设SA=AB=1,则SB=. 由SA⊥BC,AB⊥BC,∴BC⊥平面SAB,∴BC⊥SB,在Rt△SBC中,SB=BC=, ∠ SBC = 90° , 则 SC = 2 , 在 Rt△SAC 中 , ∠ A = 90° , SA = 1 , SC = 2 ,
足,则∠AOB是α-l-β的平面角.
两个相交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相交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叫做互 相垂直的平面. 7.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 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8.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若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 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例1】如右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为底面正方形 的中心,M为棱DD1的中点,试证:B1O⊥平面MAC.
证明:证法一:如图(1),连结AB1、CB1,
由AB1=CB1,又O为AC的中点, ∴B1O⊥AC.连结OM、MB1、B1D1, 可证,∴B1O⊥OM. 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B1O⊥平面MAC.
1.平面与平面的垂直问题可转化为直线与平面的垂直问题解决. 2.利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以有所选择地作出一个平面的垂 线,进而可解决空间的成角和距离等问题,因此作平面的垂线也是 立体几何中最重要的辅助线之一.
解决二面角问题的主要过程是作图、论证与计算,首先要找出二面角的平面 角,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方法主要有根据定义,利用三垂线定理和逆定理等. 【例3】如右图所示,在三棱锥S-ABC中,SA⊥底面ABC,AB⊥BC,DE垂直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 2章专题研究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课件(30张)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   2章专题研究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课件(30张)

(4)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即若α⊥β,α∩β=l, a⊂β,a⊥l,则 a⊥α;
(5)利用面面平行的重要结论证明,即若 a⊥α,α∥β,则 a⊥β;
(6)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两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 面,那么两平面的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例 1 如图,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E 是 BB1 的中 点,O 是底面正方形 ABCD 的中心,求证:OE⊥平面 ACD1.
例 2 在三棱锥 P-ABC 中,PA=BC=3,PC=AB=5,AC =4,PB= 34.
(1)求证:PA⊥平面 ABC; (2)过 C 作 CF⊥PB 交 PB 于 F,在线段 AB 上找一点 E,使 得 PB⊥平面 CEF.
【思路分析】 证明 PA⊥平面 ABC,即证 PA⊥AC 且 PA⊥AB,可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通过计算证明.若 PB⊥平面 CEF,则有 PB⊥CE,进而有 CE⊥AB,转化为共面垂直问题, 在三角形 ABC 内通过计算即可.
【解析】 (1)由已知得 PC2=PA2+AC2=25,PB2=PA2+ AB2=34,
∴PA⊥AC,PA⊥AB,又 AB∩AC=A, ∴PA⊥平面 ABC.
(2)∵CF⊥PB,只要 PB⊥CE,则有 PB⊥平面 . ∵PA⊥平面 ABC,∴PA⊥CE,又 PA∩PB=P, ∴CE⊥平面 PAB,∴CE⊥AB. 设 BE=x,∵△ACB 是直角三角形, ∴BC2=BE·AB,即 9=5x. ∴x=95,故 E 点在 AB 上且距 B 点95.
∴EF 是△SAC 的中位线,∴EF∥SC. ∵SC⊥平面 ABCD,∴EF⊥平面 ABCD. 又 EF⊂平面 BDE, ∴平面 BDE⊥平面 ABCD.
例 6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P 是正方形 ABCD 对角 线的交点,G 是 PB 的中点.

高考数学大二轮复习 专题四 第2讲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课件 理

高考数学大二轮复习 专题四 第2讲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课件 理
第2讲
空间中的平行
关系
与垂直
(píngxíng)
第一页,共三十七页。
近五年高考试题统计(tǒngjì)与命题预测

题号 考查角度
命题预测

Ⅰ 18(1) 线面平行的判断
从题量上看,高考对
空间平行、垂直关系的判 此部分的命题较为
Ⅱ 7,17(1)
稳定,一般为“一小
2019
断;线面垂直的证明
空间直线相交、异面的判 (5 分)一大(12 分)”
diǎn)2
考点
(kǎo
diǎn)3
(2)如图,已知斜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D1分别为AC,A1C1上的点.

①当1 1 等于何值时,BC1∥平面 AB1D1?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一条直线与平面内
的两条相交直线都
垂直,则该直线与
此平面垂直
a,b ⊂ α
a⋂b = O
⇒l⊥α
l⊥a
l⊥b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
的两条直线平行
a⊥α
⇒a∥b
b⊥α
第十三页,共三十七页。
4.平面(píngmiàn)与平面(píngmiàn)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2
EN= 3 + 1=2,BM=
3
+
4
25
4
= 7,∴BM≠EN.故选 B.
答案(dá àn):B
第六页,共三十七页。
3.(2019北京,理12)已知l,m是平面α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下列三个论断:
①l⊥m;②m∥α;③l⊥α.

高中数学课件-立体几何复习——平行、垂直证明

高中数学课件-立体几何复习——平行、垂直证明

(1) 证明 如图所示,取线段 BC 的中点 F, 连接 EF、FD.
在△PBC 中,E、F 分别为 PC、CB 的中点, ∴EF∥PB. 在直角梯形 ABCD 中,F 为 CB 的中点, ∴BF=12BC=1. 又∵AD∥BC,且 AD=1, ∴AD // BF. ∴四边形 ABFD 是平行四边形, ∴FD∥AB. 又∵EF∩FD=F,PB∩BA=B, ∴平面 EFD∥平面 PAB. 又∵DE⊂平面 EFD,∴DE∥平面 PAB.
F
构造平面法
(1) 证明 如图所示,取线段 PB 的中点 H, 连接 EH、AH.
在△PBC 中,E、H和分别为 PC、PB 的中点, ∴EH // BC. 在直角梯形 ABCD 中, ∵AD∥BC,且 AD=1,BC=2 ∴AD // 12BC. ∴AD // EH. ∴四边形 ABFD 是平行四边形, ∴ED∥AH.
β
a
αlHale Waihona Puke a all
a
☺ 简称:面面垂直,线面垂直.
归纳小结
1.垂直关系的转化 在证明两平面垂直时一般先从现有的直线中寻找平面的垂线,若 这样的直线图中不存在,则可通过作辅助线来解决.如有平面垂 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使之转 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故熟练掌握“线线 垂直”、“面面垂直”间的转化条件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性质: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 ,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
a
a // b
b
☺ 简称:面面平行,线线平行.
定理应用
空间中的平行
1.长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 F分别是BA1,BC1的中点。 求证:EF // 平面ABCD

高考数学北师大版二轮复习课件7-4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高考数学北师大版二轮复习课件7-4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4.设 a、b 是两条直线,α、β 是两个平面,则 a⊥b 的一个充分 条件是( ) B.a⊥α,b⊥β,α∥β D.a α,b∥β,α⊥β
A.a⊥α,b∥β,α⊥β C.a α,b⊥β,α∥β
α∥β b⊥α ⇒ ⇒b⊥a. 解析:观察 C 选项, b⊥β a α 答案:C
β,且 a 不
解析:当 a∥l,b∥l 时,a∥b. 假设 a⊥b,如图:过 a 上一点作 c⊥l,则 c⊥β.
∴b⊥c.∴b⊥α.∴b⊥l,与已知矛盾. 答案:B
考点一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如图,已知 PA 垂直于矩形 ABCD 所 在平面,M,N 分别是 AB,PC 的中点,若∠PDA=45° , 求证:MN⊥平面 PCD. 【思路点拨】 法一:取 CD 中点 E 易证 CD⊥ME,可推证 CD ⊥平面 MNE,问题即得证. 法二:M,N 是中点,取 PD 中点 E,推出 MN∥AE,证明 AE ⊥平面 PCD,由此得证.
第四节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目标定位 1.以立体几何的定义、 以 选 择 、 填 空 的 形 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 式,考查线面垂直的判 质与判定定理. 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 2.解答题中,考查线面 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 垂 直 关 系 及 逻 辑 推 理 的垂直关系的简单命题. 能力.
【自主试解】
证明:法一:取 CD 中点 E,连接 ME、NE,
∵M,E 分别为 AB、CD 中点, ∴ME∥AD, ∵CD⊥AD,∴CD⊥ME, PA⊥平面ABCD ⇒平面 PAD⊥平面 ABCD, 又∵ PA 平面PAD 平面ABCD∩平面PAD=AD CD 平面ABCD ⇒ CD⊥AD

专题四 第2讲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PPT课件

专题四 第2讲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PPT课件

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m⊂α,n⊂α,m∩n=P, l⊥m,l⊥n,∴l⊥α. (2)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a⊥α,b⊥α,∴a∥b. (3)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a⊂β,a⊥α,∴α⊥β. (4)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α⊥β,α∩β=l,a⊂α, a⊥l,∴a⊥β.
(2)证明 由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得 AB⊥BC. 又 EF∥AB,∴EF⊥BC. 而 EF⊥FB,∴EF⊥平面 BFC.∴EF⊥FH.∴AB⊥FH. 又 BF=FC,H 为 BC 的中点,∴FH⊥BC. ∴FH⊥平面 ABCD.∴FH⊥AC. 又 FH∥EG,∴AC⊥EG.又 AC⊥BD,EG∩BD=G, ∴AC⊥平面 EDB. (3)解 ∵EF⊥FB,∠BFC=90°∴BF⊥平面 CDEF. ∴BF 为四面体 B-DEF 的高.又 BC=AB=2, ∴BF=FC= 2. VB-DEF=13×12×1× 2× 2=13.
第 2 讲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
感悟高考 明确考向
(2010·安徽)如图,在多面体 ABCDEF 中,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AB=2EF=2, EF∥AB,EF⊥FB,∠BFC=90°,BF= FC,H 为 BC 的中点. (1)求证:FH∥平面 EDB; (2)求证:AC⊥平面 EDB; (3)求四面体 B-DEF 的体积.
(1)证明 如图,设 AC 与 BD 交于点 G,则 G 为 AC 的 中点.连接 EG,GH,由于 H 为 BC 的中点, 故 GH 綊12AB.
又 EF 綊12AB,∴EF 綊 GH.
∴四边形 EFHG 为平行四边形. ∴EG∥FH.而 EG⊂平面 EDB,FH⊄平Hale Waihona Puke EDB, ∴FH∥平面 EDB.

高中数学《空间的垂直关系》复习和习题课件PPT

高中数学《空间的垂直关系》复习和习题课件PPT
过关练习
巩固练习
过关练习
巩固练习
过关练习
巩固练习
过关练习
巩固练习
过关练习
同学们!再见!
课后一定要多练习哦!
高中
立体几何
数学
§第三节 空间的垂直关系 (复习+习题练习)
真题在线
真题在线
真题在线
知识清单
1.直线与直线垂直 (1)直线与直线垂直的定义:若两条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则称这两条直线垂 直.两条直线垂直分为相交垂直和异面垂直两种. (2)直线与直线垂直的判定方法:直线与直线垂直的定义;直线与平面垂直的 定义. 2.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垂直, 那么称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1: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
这两个平面垂直.(线面垂直 面面垂直).
(3)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若两个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垂直于
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面面垂直 线面垂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知识清单
4.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知识清单
5.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知识清单
6.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
知识清单
典例精析

变式训练
交直线,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线线垂直
(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直线与一个平 面垂直,那么另一条直线也与这个平面垂直.
(4)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 条直线平行.
知识清单
3.平面与平面垂直 (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若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则这两个 平面垂直. (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