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度最新小学语文A版一年级下册《粽子》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端午粽》。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学习、生字词掌握、句子朗读及理解。
具体章节内容为:《端午粽》一课,详细内容涉及:1. 了解端午节习俗;2. 学会本课生字词;3.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掌握重点词汇,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流利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字卡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端午节习俗图片,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端午节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语法、用词等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朗读课文,进行生字词填空、句子仿写等练习。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提高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端午粽》2. 生字词:粽、艾、龙舟、屈原等。
3. 重点句子: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端午节习俗的画。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其他传统节日的习俗,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组织学生参加端午节实践活动,如包粽子、观看龙舟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生字词掌握和句子理解。
2. 教学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针对性教学。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
中小学新教材优秀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课文:10 端午粽)
中小学新教材优秀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课文:10 端午粽)一、教学背景1. 教育教学方针在新时代下,教育教学方针不断更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成为当务之急。
而语文教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教学内容分析本教案针对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端午粽》展开教学,通过这篇故事模拟生活场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道德情操。
二、教学目标1.能够读懂课文《端午粽》,理解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能够复述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能够理解故事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4.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兴趣,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讲解课文《端午粽》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情感。
•启发学生思考端午节的意义和材料包蕴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书写材料。
2.准备课文《端午粽》的相关图片或实物。
3.课堂活动准备。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有关端午节的图片或视频,引入节日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步:呈现(10分钟)•讲解课文《端午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认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第三步:学习(15分钟)•学生听读课文,教师讲解生字词和句型,并组织学生逐句理解故事内容。
第四步:讨论(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表达的道德和情感,学生自由发表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想。
第五步:拓展(10分钟)•给学生展示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和相关习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结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的课文《端午粽》,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活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依据:本课是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端午粽》第二课时。
设计思路:本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三篇主体课文。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
本课主要写了端午节外婆包粽子,分给邻居粽子吃以及端午节的意义。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明白端午节的习俗以及来历,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天真好奇、爱玩好动的特点,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才能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
基于综合教材分析和学生的特点,对于本课教学的设计理念,我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条件,激发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课文。
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力求识字与运用结合。
同时我还把识字和学习语言、发展思维、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结合起来,注重语文方法、语文思维、语文习惯等等方面的积累。
让学生多认中国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设计本课时,我努力把握好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在开放、民主的环境中迸发思维的火花,感受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出课文长句子的节奏、韵律和意味来。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体会表达的感情来朗读好课文。
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和来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读本课字词。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2)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端、棕”等13个生字。
2、会写“午、节”等7个字。
3、认识偏旁:立字旁“立”,米字旁“米”(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读好长句子。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六、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玩捉人游戏:老师把生字卡片帖在黑板上,然后老师叫一个学生说一个生字,这个学生叫一个学生去找,找对了,这个学生给他鼓鼓掌,找不对,这个学生告诉他怎么念。
二、指导写字(一)指导书写汉字午1、笔顺(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
“午”共4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1)描红(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
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二)指导书写汉字节1、笔顺(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
“节”共5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1)描红(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学会“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
(板书课题:端午粽)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语文A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粽子》教案范文三篇
语文A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粽子》教案三篇篇一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培养学生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渗透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词。
2.学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伟大诗人的敬佩之情。
3.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试着用“先……接着……然后……再……”练习说话。
三、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渗透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电影资料五、教学时数2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板书课题“粽子”,出示一个粽子(或图片或实物)。
“同学们吃过粽子吗?你知道每年什么时候吃粽子吗?”“今天我们来学习16课。
你们不仅能学会包粽子,还能了解吃粽子的来历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
2.教师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3.分段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段向我们介绍了怎样包粽子?哪段向我们介绍了吃粽子的来历?(三)学习课文内容,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二段:(1)读一读课文第二段,找一找哪句话向我们介绍了怎样包粽子。
(2)读一读第二句话,说一说怎样包粽子。
句式练习:先……接着……然后……再……(3)请同学们用这些词语试着也说几句话。
提供给学生情境,如:放学后我回到家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活。
(4)先在小组中说说,然后再全班进行汇报。
2.学习课文第三段。
导语:这小小的粽子里面还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呢。
(1)读一读课文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2)当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喂鱼时会说些什么?(3)想看看当时的情境吗?(播放电影片断)理解屈原“悲愤”的心情。
(4)说一说“屈原是一位()的诗人”。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在学生说的过程当中教师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读出对伟大诗人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端午粽》。
文章详细介绍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以及粽子的制作过程和种类。
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的能力,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PPT、生字词卡片、粽子实物或图片。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粽子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粽子的特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端午粽》,学生齐读课题。
2. 初读课文(1)自主阅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检查自读: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3. 精读课文(1)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并解释字词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讲解端午粽的制作过程和种类。
(3)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4. 朗读课文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5. 小结拓展(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端午粽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粽子的制作过程:选料、泡米、包粽子、煮粽子粽子的种类:豆沙粽、肉粽、蛋黄粽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介绍端午粽。
2. 答案:(1)见课本生字词表。
(2)端午粽是端午节的传统美食,有豆沙粽、肉粽、蛋黄粽等多种口味。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端午粽》人教部编版
3.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粽子的喜爱之情。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同时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怀。
二、核心素养目标
《端午粽》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激发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文化自信。
2.提升思维品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审美情趣:通过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粽子的喜爱,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端午粽》这一课的教学,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和改进:
1.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学生是否吃过粽子,成功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导入方式,如播放端午节相关的视频、讲述端午节的民间故事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4.教学难点突破方面: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粽子的制作过程和与端午节的关联这两个难点掌握得不够牢固。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辅助、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5.教学评价方面: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得到了检验。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提高语言能力:学习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增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5.增进团队协作:组织课堂活动,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端午粽》。
全文围绕端午节的粽子展开,描述了粽子的制作、形状、味道以及节日氛围。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理解、文化背景介绍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掌握句子朗读和书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字词的掌握、句子朗读和书写、课文理解。
教学重点: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挂图、卡片等。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端午节的传说,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朗读课文: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指导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书写练习。
4. 课文解析:对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分组制作粽子,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 文化背景介绍:讲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端午粽》2. 生字词:糯米、枣、豆沙、香、煮熟、屈原、爱国等。
3. 课文重点句子: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3)以“我心中的端午节”为主题,画一幅画。
2. 答案:(1)见课本;(2)见课本;(3)开放性题目,无固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精选1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篇1教学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13个生字,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3、初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正确理解第二自然段课文内容,明白制作糯米的材料和介绍粽子时的顺序。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
(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学写“午”字2、板书课题:端午粽。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师:这个课题的三个字都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端:它的偏旁是立字旁,立字旁和立字有什么不同?粽的偏旁是米字旁,因为粽子是用糯米做的。
齐读偏旁。
午字是我们要今天要会写的,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写午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1)观察“午”字字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说笔顺,老师示范书写。
(3)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边读边标上自然段序号。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分段朗读课文。
提出要求:请四个小朋友来读。
其他同学眼睛看书、仔细听,一会来做小评委。
3、老师范读课文师:听了同学们的精彩点评,老师也想读一读课文了,请同学们认真听一听老师是怎么把长句子读通顺、读流利的。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本教案针对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课文《端午粽》进行教学设计。
该课文是一篇描写端午节习俗的散文,通过介绍包粽子的场景和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节日文化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掌握包粽子的基本步骤。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文中描述的包粽子过程,感受端午节的氛围。
难点:表达对端午节的情感体会,提升语文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端午粽》相关课件及教具。
2.粽叶、糯米、红枣、蛋黄等包粽子所需材料。
3.安排学生带来家中做好的粽子进行展示。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互动: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激发学生对文化传统的兴趣。
2.听读课文:播放课文录音,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描写的场景。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包粽子的步骤,展示学生带来的粽子并介绍制作过程。
4.情感表达:学生就端午节的意义进行感悟,展示个人表达。
第二课时1.课文导读: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理解更深入。
2.语文拓展:教师扩展介绍端午节的其他传统活动,拓展学生文化视野。
3.创设情境:模拟包粽子的现场,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4.总结提升:学生分享包粽子的乐趣和心得,点评表达方式。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文化认同感。
但在未来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完善活动设计,提高学生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七、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家长协助,亲自制作粽子,并写下制作过程感受。
2.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端午节场景,写上甚至新的心得体会。
八、拓展延伸1.组织生动有趣的端午节主题班会,让学生深入了解端午文化。
2.邀请当地有名的包粽子师傅来学校现场示范,让学生亲眼目睹。
以上为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希望这次的教学能够引领学生更深入的了解端午节文化,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传统文化》中的《端午粽》一文。
文章详细介绍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以及粽子的制作过程和种类。
具体内容包括:端午节的来历、粽子的制作、粽子的种类和寓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文章中的生字词,掌握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认读和理解文章中的生字词,掌握课文内容。
难点: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粽子的实物,引导学生说出粽子的名称和特点,进而引出端午节的习俗。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重点解析生字词、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例题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随堂练习,检测学习效果。
6. 合作交流(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端午节的了解。
六、板书设计1. 《端午粽》2. 内容:端午节来历粽子制作粽子种类端午节习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描述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3)收集关于端午节的诗句或故事,与同学分享。
2. 答案:(1)略(2)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课堂讲解中,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仍需加强。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第【1】篇〗一、活动主题:粽享欢乐、共度端午,互赠祝福二、活动目的通过亲自动手包粽子,让我们能更真切得去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了解更多具体的工艺,比如包粽子的方法和馅料的搭配等等,以轻松的方式进一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活动时间:20xx年5月xx日四、活动地点幼儿园内五、活动规则团体赛评比规则:视情况而定,把孩子们分为若干人一组,在规定是时间内看哪组包的粽子多。
时间结束后,由裁判统一评比,评出前3名。
(奖品由园长自行决定)要求:质量好、外观美、遵守纪律、不浪费材料且场地保持干净个人赛评比规则:(1)各参赛组推荐出一名组员参加个人比赛;(2)每人再包5个粽子,以时间短、粽子大小适中、均匀、四角不露馅(不漏米)、梱扎整齐、不松线评比出前10名。
六、活动流程(一)前期准备宣传:家长和小朋友们报名参加包粽子比赛购买材料:准备好包粽子所需材料器具准备:盛装食材容器、汤匙(均由食堂提供);棉线、剪刀等。
(二)包粽子(三)粽子分发活动评比结束后,各队伍所包的粽子由组长按每人若干个发放并送上节日的祝福。
七、注意事项1、不要随意放置器具或是材料,以至于现场凌乱。
2、注意个人和食材卫生,不应弄混弄乱。
3、各参赛人员按时到既定地点,应预先了解包粽子的有关方法。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9《端午粽》(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9《端午粽》(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端午粽》选自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是第九课。
本课以端午节的传统食物——粽子为主题,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插图,描绘了粽子的制作过程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文化背景,学习有关粽子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较多,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
2. 端午节文化背景的理解:一年级学生对于端午节的文化背景可能不太了解,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插图: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粽子。
2. 生字词卡片:用于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生字词。
3. 粽子制作道具:用于模拟粽子制作过程,增加学生的参与感。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粽子图片,引起学生对粽子的兴趣,导入本课。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或教师领读,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通过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生字词。
4.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文化背景。
5. 观察图片: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描述粽子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6. 活动参与:学生分组,模拟粽子制作过程,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1. 《端午粽》2. 课文插图:展示粽子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3. 生字词:列出本课的生字词,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
4. 端午节文化背景:简要介绍端午节的文化背景,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学生回家后,大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优质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叶、真、豆”4个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箬竹叶”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引导。
(1)谁能说一说你熟悉的传统节日及节日习俗?(2)学生自由谈论。
2.引出课文题目。
(1)图片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课件出示:赛龙舟图)(2)师生共同欣赏,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3)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些什么?指名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3.板书课文题目。
(1)齐读课文题目。
(2)指导书写“午”字。
①先观察“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你的发现。
②书写时注意两横的长短、间距,第三笔横书写时要长一些,最后一笔竖要又直又正。
③学生描红并在田字格中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④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端午节的习俗,并利用图片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而产生新的阅读期待,促使他们感悟文中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1.自由朗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立字旁、米字旁。
(3)同桌相互检查,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
3.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课件出示:端午节粽子总会糯米中间十分红豆鲜肉带回去知识据说纪念(2)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
(3)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圈生字,并采用玩游戏的方法读生词,十分有趣。
语文A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粽子》教案三篇
语文A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粽子》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粽子》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半学期的课文,课文不仅非常切合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庆祝活动,而且条理清晰,语言极具感染力。
小编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_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培养学生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渗透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词。
2.学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伟大诗人的敬佩之情。
3.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试着用“先……接着……然后……再……”练习说话。
三、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渗透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电影资料五、教学时数2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板书课题“粽子”,出示一个粽子(或图片或实物)。
“同学们吃过粽子吗?你知道每年什么时候吃粽子吗?”“今天我们来学习_课。
你们不仅能学会包粽子,还能了解吃粽子的来历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
2.教师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3.分段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段向我们介绍了怎样包粽子?哪段向我们介绍了吃粽子的来历?(三)学习课文内容,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二段:(1)读一读课文第二段,找一找哪句话向我们介绍了怎样包粽子。
(2)读一读第二句话,说一说怎样包粽子。
句式练习:先……接着……然后……再……(3)请同学们用这些词语试着也说几句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粽子》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培养学生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以及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来历的兴趣,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渗透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情境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师动情讲述屈原的故事。
2、板题揭题。
3、说说你对粽子有多少了解?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标出来。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生字。
(问老师、问同学、联系上下文)
3、再读课文,巩固刚刚学会的生字。
4、标出课文自然段,指名分段读课文。
5、指名评价,纠正读音。
三、学习生字。
1、小老师带读生字。
2、齐读带拼音的生字。
3、开火车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4、猜字游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开火车读生字。
2、找朋友游戏巩固识字。
3、学生互相介绍几个难字的记忆方法。
二、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小组比赛读课文。
4、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
三、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第三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开火车读生字卡。
2、踩地雷游戏。
二、写字。
1、出示“方、工、快”。
(1)、认读。
开火车读。
齐读。
(2)、扩词。
(3)、记字形。
指导书写。
2、出示“信、作、伟、住、伴”。
(1)读一读,找规律。
(2)扩词。
(3)指导书写。
3、学生练写。
第四课时
一、积累词语。
1、在这课你学到了哪些词语?
2、把这些词语抄在你的采蜜本上。
二、开心乐园。
1、词语游戏。
送鲜花入瓶。
2、跟同学讲一讲吃粽子的来历。
互相评一评。
3、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