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心内科常用操作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如下:
1、心电图(ECG)检查:
(1)让患者舒服地卧床,并确保身体的准确位置。

(2)在患者胸部、四肢上贴上电极,在确定位置后,插上导线。

(3)确保导线良好接触患者的皮肤,并检查是否有任何杂音或干扰。

(4)开始进行心电图记录,通常持续几分钟,记录心电图的图像。

2、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
(1)佩戴监测仪,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解释如何正确佩戴。

(2)定期记录患者的活动、时间和事件。

(3)确保监测记录仪在操作期间正常工作。

(4)在监测结束后,将设备移除,并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分析。

3、心脏超声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
(1)让患者仰卧位,并将传感器涂上适当的凝胶。

(2)将超声探头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以获取患者心脏的图像和声音。

(3)在记录过程中,观察图像和声音,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4)完成记录后,将结果保存并发送给医生进行分析。

4、冠脉造影术:
(1)给患者注射局部麻醉剂,并在手腕或大腿上插入导管。

(2)通过导管插入造影剂,使其能够进入冠脉。

(3)同时进行X射线摄影,并在屏幕上观察造影剂在冠脉中流动的情况。

(4)检查冠脉是否有狭窄、堵塞和其他异常。

5、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1)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并在胸部上做切口。

(2)将起搏器导线插入心脏,并将起搏器装置植入胸腔。

(3)连接导线和起搏器,并测试它是否正常工作。

(4)封闭切口,并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心内科常见技能操作规程

心内科常见技能操作规程

心内科常见技能操作规程目录心肺复苏术操作规范...................................................................................................... 心电图机操作规范............................................................................................................ 心电除颤监护仪操作规范.......................................................................................... 腹腔穿刺术 .............................................................................................................................. 心包穿刺术操作规范...................................................................................................... 动脉及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范.................................................................. 临时心脏起搏器操作规范.......................................................................................... 胸腔穿刺置管术.................................................................................................................. 呼吸机操作规范.................................................................................................................. 无创性正压机械通气操作规范.............................................................................. 气管插管术操作规范...................................................................................................... 呼吸骤停的复苏技术......................................................................................................心肺复苏术操作规范【适应症】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呼吸、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及心搏极弱)。

各种心内科常用操作诊疗常规

各种心内科常用操作诊疗常规

临时心脏起搏术、适应症1)病窦伴有阿-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2)房室传导阻滞或三分支阻滞伴有阿-斯综合征或类似发作3)尖端扭转室速药物治疗无效4)药物中毒(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物),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等引起的症状性心动过缓。

二、方法一)术前准备药物:消毒用碘酒,利多卡因穿刺针、静脉穿刺鞘、双极临时起搏导管、临时起搏器、胸穿包、换药碗、一次性镊子、针筒(1)、纱布(4)、肝素盐水、贴膜(2)心电监护、除颤仪、氧气、气管插管向患者说明手术的过程,注意配合的事项向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签写手术同意书二)手术方法监护室中无x 光透视下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术,如患者情况特殊可护送至导管室中行起搏器植入术。

穿刺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股静脉。

沿留置静脉鞘将起搏电极送到右室心尖部、流出道、三尖瓣下。

测起搏阈值小于1mv,起搏电压大于起搏阈值的3倍。

5)术后穿刺处缝1 针,并以消毒贴膜固定起搏导管。

三)术后处理常规心电图(12 导联)床边胸片(后前位)患者患肢制动,平卧位最佳,如患者不能坚持,可予左侧卧位。

如需要选择适当抗生素。

四)注意事项注意生命体征变化(测P,R,BP QH,测体温Q4H)2) 注意心影大小注意局部有无出血和血肿注意起搏和感知功能注意起搏电极的位置如入锁骨下动脉拔出针头或钢丝并局部加压,勿入扩张管,应由胸外科医师手术室处理。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监护室)、适应症病窦伴有阿-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房室传导阻滞或三分支阻滞伴有阿-斯综合征或类似发作心动过缓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引起如头昏、黑蒙、心力衰竭和晕厥等症状有症状的II度以上AVB不论阻滞部位和类型。

无症状的II度以上AVB但心室率小于40次/分,或证实心脏停搏大于3秒。

由高度AVB诱发的快速异位性心律失常而需要药物治疗者。

7颈动脉过敏:明确反复晕厥或轻压颈动脉窦引起大于 3秒心脏停搏。

8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通过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二、术前准备排除药物性,可逆性原因引起的上述心律失常 术前常规检查三大常规,PT,APTT,血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心超, 血糖如病情允许常规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5 — 7天,术前至少停用华法令 3天。

心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心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心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程心内科是专门研究心血管疾病的科室,常用的技术操作规程有很多,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等。

以下将对这些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详细介绍。

1.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评估心脏功能和心律的一种方法。

操作规程如下:(1)患者应保持安静,放松双肢和上半身。

(2)准备好心电图仪器,正确连接电极。

(3)涂抹导电凝胶或涂抹电极粘贴剂,使电极牢固粘贴在患者的胸部和四肢上。

(4)保持患者肢体放松和不移动,文明引导患者深呼吸或保持正常呼吸。

(5)启动心电图仪器,进行记录,持续记录至少10秒钟,确保准确和完整的心电图记录。

2.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m):超声心动图是通过超声波技术来检查心脏的形态和功能的一种方法。

操作规程如下:(1)准备好超声心动图仪器。

(2)患者取仰卧位,左侧卧位或半左侧卧位,露出胸部。

(3)涂抹适量的超声波导电凝胶于超声探头上。

(4)保持探头与患者胸壁贴合,通过不同的探头位置获得多个心脏断面图像。

(5)记录心脏的不同部位、心室功能、瓣膜功能、血流速度等指标。

3. 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冠脉造影是通过X射线摄影来观察冠状动脉的血管情况,诊断冠心病及血管病变的一种方法。

操作规程如下:(1)准备好X射线机和造影设备。

(2)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和准备,包括解释病情、获得知情同意、检查血常规、心电图等。

(3)局麻麻醉患者鼠尾动脉或股动脉,插入导管。

(4)将导管引导至心脏冠状动脉入口,并注射造影剂进行造影。

(5)通过摄影机观察、记录并分析冠状动脉的血管情况。

4.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Cardiac Pacemaker Implantation):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在患者心脏中植入起搏器设备,以补充心脏节律功能的一种方法。

操作规程如下:(1)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和准备,包括解释病情、获得知情同意、检查血常规、心电图等。

心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心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心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心内科是对心脏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专科,技术操作规范是保证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心内科诊疗指南中的一些常见技术操作规范。

1. 心电图检查(Electrocardiogram,ECG)心电图是评估心脏电活动的常用检查方法,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判断病情变化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应注意以下操作规范:-准备工作:患者应处于安静的状态,避免身体活动干扰心电图结果。

操作人员应充分说明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保证设备的操作正常。

-电极放置:应将电极贴于患者的四肢和胸部,确保电极与皮肤充分接触,并避免电极之间的干扰。

放置电极应按照心电图仪器的要求进行。

-记录时间:应在患者处于安静状态时进行心电图检查,至少记录10秒钟的心电图波形,并在记录结果上注明检查时间和患者基本信息。

2. 超声心动图检查(Echocardiography)超声心动图是通过超声波进行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检查,对心脏疾病的诊断和评估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应注意以下操作规范:-准备工作:患者应保持平躺位,衣物应松弛以便进行探头放置和操作。

操作前应清楚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相关检查结果,并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和过程。

-探头放置:超声心动图检查通常通过胸壁进行,操作人员应适当施加探头与胸壁的接触力,保证超声波传导良好,并尽量避免伤害患者皮肤。

-观察记录:操作人员应观察并记录超声图像,关注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如心脏壁运动异常、瓣膜功能异常等,并对结果进行解读和评估。

3. 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冠状动脉造影是通过导管在血管内进行造影检查,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疾病的程度和位置等。

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时,应注意以下操作规范:-术前准备: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相关检查结果,包括血流动力学状态、过敏史和肾功能等。

同时,术前应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心血管内科临床诊断及操作规范

心血管内科临床诊断及操作规范

心血管内科临床诊断及操作规范
一、诊断
心血管内科的诊断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出现时间、病情发展过程等。

2. 体格检查:通过仔细检查患者的心肺功能、血压、心律等指标,帮助判断患者的病情。

3. 心电图:心电图是心血管内科诊断中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可以检测心脏的电活动情况。

4. 血液检查:通过检查患者的血液指标,如血红蛋白、血脂、血糖等,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5. 影像学检查:包括心脏超声、心血管造影等,用于观察心脏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二、操作规范
心血管内科的操作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合理选用药物进行治疗,如抗心律失常药、降压药等。

2. 血管介入手术:包括冠脉造影、冠脉扩张术等,用于治疗冠心病等血管疾病。

3. 心脏手术:如心脏搭桥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等,用于治疗心脏相关疾病。

4. 心肺复苏:在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下,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以保护患者生命。

5. 术后护理: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进行术后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控制感染等。

以上是心血管内科临床诊断及操作规范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心血管内科流程诊疗规范

心血管内科流程诊疗规范

心血管内科流程诊疗规范
一、适用范围和目的
本规范适用于医院心血管内科,目的是规范本院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种的诊疗流程,统一诊疗思路,提高诊疗质量和效率。

二、起诊分类与诊断
1. 初诊: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结果进行初步分类诊断,如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等。

2. 高血压初诊: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初步分类诊断,测量三天内两次血压均≥140/90确诊。

3. 心源性肺水肿初诊:根据症状、体征、胸部线或结果进行初步诊断。

三、常规检查
1. 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血脂、糖尿病糖说与电解质。

2. 血压测量。

3. 心电图。

4. 胸部线、心脏超声、心电等针对症状进行。

4. 进一步检查(如需要)心脏核磁共振、心脏、心脏造影等。

五、常见病种诊疗规范
1. 稳定性心绞痛......
2. 不稳定心绞痛......
3. 心源性肺水肿......
4. 高血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依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

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和操作技术规范

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和操作技术规范

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和操作技术规范心血管内科是医学中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与处理心脏疾病和血管疾病相关的问题。

心血管内科常见的疾病诊疗指南和操作技术规范是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时参考的权威指南和规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和对应的指南和规范:1.心绞痛: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症状。

国际上公认的诊疗指南是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HA)联合发布的最新指南。

指南针对不同类型的心绞痛,包括稳定型和非稳定型心绞痛,提供了详细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2.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心肌因血液供给不足而导致的心肌细胞坏死。

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发布的指南是世界上公认的心肌梗死诊疗指南。

指南详细描述了心肌梗死的不同诊断标准和治疗选择,包括急性干预和长期管理。

3.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体液潴留和器官充血的一种疾病。

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CC)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发布的心力衰竭管理指南为医生提供了详细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包括使用药物治疗、器械支持和手术治疗等。

4.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心脏的节律异常。

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发布的心律失常管理指南包含了几乎所有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等。

5.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是由于血管狭窄和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的疾病。

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CC)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发布的冠心病诊疗指南提供了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在操作技术方面,心血管内科医生还需要掌握一些介入治疗的操作技巧,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如支架植入)、经皮穿刺心脏瓣膜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等。

心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心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心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心内科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心内科诊疗指南第一章心脏瓣膜病第一节二尖瓣狭窄第二节二尖瓣关闭不全第三节主动脉瓣狭窄第四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第五节联合瓣膜病第二章高血压病第三章心力衰竭第四章心绞痛第五章急性心肌梗死2精品文第六章心律失常第一节窦性心律失常第二节房性心律失常第三节房室交界处性心律失常第四节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静脉用药)第七章心源性休克第八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常规心电图第二章动态心电图第三章动态血压监测第四章心电监测第五章心电图药物试验第六章临时静脉起搏第七章心脏电复律及电除颤第八章心包穿刺术下载后可复制编辑第一部分心内科诊疗指南第一章心脏瓣膜病心脏的瓣膜、瓣环及其瓣下结构由于炎症、变性、先天发育异常等多种原因,导致其形态或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心脏疾病。

畸形或功能异常的心脏瓣膜足以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日久最终引起心功能不全。

第一节二尖瓣狭窄【诊断】临床表现:二尖瓣狭窄按照其病理生理的不同阶段,可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

1.症状(1)、呼吸困难:可出现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2)、咯血:多见于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由肺动脉高压引起。

(3)、咳嗽:多为干咳,易发生在夜间或劳动后,因静脉回流增加,肺淤血加重引起咳嗽反射。

(4)、其它症状:如心悸多因快速房颤所致,乏力则因心搏量减少.胸痛状如心绞痛,但持续时间较长,多见于肺动脉高压者,可能与肺动脉感觉纤维受激4精品文惹有关。

当有心功能不全时则出现浮肿、腹胀等症状。

2.体征:。

(1)、限局于心尖部的舒张中晚期杂音,隆隆样递增型,持续至第一心音。

(2)、心尖部第一心音增强亢进,呈拍击样,增强的第一心音具有诊断意义。

(3)、可听到二尖瓣开放性拍击音。

(4)、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并分裂是肺动脉高压所致。

(5)、Gramham—SteI杂音。

3.辅助检查(1)、心电图:中重度狭窄时左心房扩大而出现增宽呈双峰的P波,所谓二尖瓣型P波;肺动脉高压形成后有右心室肥大、电轴右偏图形;心房颤动也常见于本病。

心内科科常见病种诊疗规范

心内科科常见病种诊疗规范

心内科科常见病种诊疗规范二、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完成接诊及下医嘱的时间:30分钟诊断程序:1.询问病史1)主要症状:心前区疼痛,注意疼痛的部位、性质、发生和持续时间、缓解方式、诱发因素及程度。

2)发病前的先兆症状3)其他症状:注意有否心悸、胸闷、气短、晕厥、恶心呕吐、发烧、尿量。

4)既往有否冠心病、心梗介入治疗、搭桥治疗病史及相应治疗情况。

5)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的询问同心绞痛。

2.体格检查1)常规体格检查2)特别注意血压、脉搏、心脏体征,心界、心率、节律、第1心音、奔马律、心尖收缩期杂音、心包摩擦音。

3)肺部水泡音、颈静脉怒张、肝大小。

3.辅助检查1)常规实验室检查:血象、尿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血离子、血糖、血脂、肝肾功能、CRP、ESR。

出院前复查血常规、血糖、血脂、肝功。

2)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查①心肌酶、CK和CK-MB②肌钙蛋白③肌红蛋白入院前3天,每日至少一次,第7天、出院前复查。

如评价血管再灌注治疗应在发病后6小时开始,每4小时测定一次,达24小时而后同前。

3)心电图检查:常规12导联,可疑后壁和右室梗塞加做16导联。

前3天每天至少1份,有病情变化随时做,第7天、出院前复查。

如评价血管再灌注治疗应在发病后6小时开始,每4小时检查一次,达24小时后同前。

4)冠状动脉造影①发病6小时之内,一般不超过12小时,考虑再灌注治疗,可首选。

②溶栓治疗,未再通者。

③溶栓再通后仍有缺血表现者。

④溶栓再通后无缺血者,一周后进行。

5)出院前应检查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心功能)。

6)必要时可行心电图向量图、放射性核素检查、16层以上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漂浮右心导管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

4.鉴别诊断1)心绞痛2)急性心包炎3)急性肺动脉栓塞4)急腹症5)主动脉夹层分离5.治疗原则(一)一般治疗1.卧床2.吸氧:鼻塞给氧3~5L/min。

3.心电、血压监护至少3天。

4.饮食:第一天控制饮食,而后逐渐流食、半流食。

心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心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心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心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一、胸部X线检查1. 检查前一定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检查目的。

2. 患者应该站在X光机面前,并注意身体的摆放。

3. 建议患者穿上透视衬衫,以便观察胸腔内部情况。

4. 保持患者的呼吸自然,避免深呼吸或屏气。

5. X线片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诊断准确性,拍摄时注意片子的清晰度和曝光时间等因素。

二、超声心动图检查1. 检查前应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2. 患者左侧卧位,露出左胸,用医用凝胶作为传导介质。

3. 检查过程中应观察未成年人是否有情绪波动,促进患者放松和配合。

4. 检查结束后,清理患者体表的凝胶,告知患者等待医生结果分析,并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慰。

三、心电图检查1. 检查前应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提醒患者在检查前2小时停止运动、吸烟、喝咖啡等刺激性食品。

2. 患者应脱掉上身衣物,剃掉必要位置的汗毛,保持身体平静,避免惊吓和情绪波动。

3. 确保电极点与患者皮肤接触良好,检查前应涂上温和的皮肤净化剂,促进导电效果。

4. 检查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和呼吸状况,及时配合患者做不同姿势的检查,提高诊断准确度。

5. 检查结束后,记录好信息,给予患者相应的建议,并告知医生进行分析诊断。

四、心脏造影检查1. 检查前,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以及相关检查结果,并告知检查的目的和术前注意事项。

2. 注射造影剂前,要先进行过敏反应的筛查,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3. 检查前应禁食禁水,尽量排空肠道,减少手术风险。

4. 检查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全程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意识等生命体征。

5. 检查结束后,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是否出现难以承受的不适症状,安排患者恢复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

心内科常见病种诊疗规范

心内科常见病种诊疗规范

心内科常见病种诊疗规范心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一、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完成接诊及下医嘱的时间:30分钟诊断程序:1.问病史1)主要症状:心前区疼痛,需关注疼痛的部位、性质、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缓解方式、诱发因素及程度。

2)其它症状:注意有无心悸、气短、胸闷、头晕等。

3)既往病史:包括冠心病、心梗、介入治疗、搭桥治疗等病史及相应治疗情况。

4)危险因素的询问:高血压病史及治疗情况、吸烟量及时间、糖尿病、血脂情况、家族遗传史、个人生活特点等。

2.体格检查常规体格检查:主要注意血压、心律、第1心音强弱,有无第3、第4心音及奔马律、肺内啰音等。

3.辅助检查1)入院常规实验室检查:血象、尿、便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血离子、血糖、血脂、CRP、ESR、肝肾功能、心肌酶学、肌钙蛋白、肝炎病毒系列等检查。

出院前应复查血常规、血糖、血脂四项、肝功能,根据病情适当增加其他的实验室检查。

2)常规心电图检查:前3天每天1次,病情有变化随时检查,心绞痛发作及缓解时,出院前1次。

3)常规动态心电图,有异常要复查。

4)必要时做运动负荷试验。

5)病情允许时,应做心脏彩超(心功能),必要时行心脏核素检查、冠状动脉CT。

6)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病情稳定后24~48小时进行,病情加重时可进行紧急冠脉造影检查。

5.鉴别诊断1)急性心肌梗死2)稳定性心绞痛3)其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4)心脏神经症:疼痛短暂或持续,部位变动。

疼痛发生在劳累后,不是在劳累时,能耐受较重的体力活动,用硝酸甘油无效或起效慢,常伴有心悸、疲乏、爱大喘气、失眠等症状。

5)肋间神经痛6)食道疾病引起胸痛6.治疗原则1)控制症状,改善心肌缺血。

2)抗栓治疗,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3)控制危险因素,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

4)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一)药物治疗:1.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2.他汀类药物3.β受体阻滞剂:无禁忌症患者可应用。

4.钙离子拮抗剂:以冠状动脉痉挛为主或其他药物效果不佳,或预行PCI治疗可选用。

心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心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心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心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1. 左心导管检查左心导管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心内诊断技术。

在该操作中,医生需要将导管插入患者的动脉或静脉,然后将导管移至左心室或主动脉根部。

为确保安全和准确性,下列步骤需要遵循:- 在进行手术前,应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 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 在进行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全麻,确保患者无痛感觉。

- 将导管插入患者的动脉或静脉,并移动它至左心室或主动脉根部。

在导管移动期间,应注意对患者的血压、脉搏和呼吸进行监测。

- 完成手术后,应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将患者送到恢复室。

2. 心脏起搏器安装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可以帮助心脏维持正常心率的设备。

安装起搏器的操作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在进行手术前,应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 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 在进行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全麻,确保患者无痛感觉。

- 对患者进行清洁消毒,并将起搏器插入患者的胸部或腹部。

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者的肺部和心脏,以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将起搏器的电极插入患者的心脏,并将导线插入起搏器本体中。

- 在完成手术后,应根据需要进行X线检查,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将患者送到恢复室。

3. 内窥镜检查内窥镜是一种通过身体管道进入体内进行检查和治疗的医疗设备。

治疗前需要进行下列步骤:- 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

- 在进行手术之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麻。

在操作期间,需要进行监测和维护患者的呼吸和循环系统。

- 在进行内窥镜检查前,对需要检查的部位进行清洁消毒,以确保操作的卫生环境。

- 将内窥镜插入患者体内。

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避免损伤患者的组织和器官。

- 在完成手术后,应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将患者送到恢复室。

4. 心脏核磁共振心脏核磁共振是一种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与操作规范

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与操作规范

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与操作规范心血管内科是一门专科领域,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与心脏和血管有关的疾病。

心脏和血管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生物学系统,其正常运行对身体的健康和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心血管内科的临床诊疗和操作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以下是一些心血管内科的临床诊疗和操作规范。

一、病史采集1.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诉和病史,包括病程、症状、家族史等。

2.对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和运动进行了解,以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

3.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症状的起始时间、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等。

二、身体检查1.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等基本生命体征。

2.定期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包括心音、杂音、心律不齐等,以及听诊肺部情况。

3.对患者的颈部动脉、外周动脉和腹部进行触诊,以评估血管的状况。

三、辅助检查1.必要时进行心电图(ECG)检查,评估患者的心脏电活动。

2.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3.必要时进行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血脂、血糖、肾功能等指标。

4.采集患者的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评估心脏和血管的血流情况。

5.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等介入性检查。

四、诊断和治疗1.根据病史、身体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诊断。

2.综合评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风险,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病情,采取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等措施。

4.给予患者必要的生活方式干预和心理支持,帮助其改善生活习惯和应对心脏病的影响。

5.定期复诊,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五、手术操作规范1.必要时进行心脏手术或血管介入手术,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血管成形术等。

2.手术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以减少感染风险。

3.饭前禁食、术前洗净手术部位,并使用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感染。

4.手术结束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缓解术后并发症。

5.术后做好护理工作,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

六、术后管理与随访1.对手术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包括生命体征、心电图、血液生化指标等。

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与操作规范

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与操作规范

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与操作规范心血管疾病是当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心血管内科作为心血管疾病的诊疗中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制定一份规范的操作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一、临床诊疗规范1.病史采集在病史采集中,应对患者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内容进行全面、详细的询问和记录,并结合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2.体格检查包括体型、面容、神经系统(智力、反应、语言、口颌四肢运动)、心肺功能、腹部、下肢肿胀、颈部等的检查。

3.辅助检查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方法,如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血压测定、血脂、血糖、肾功能、肝功能等。

4.诊断标准根据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例如,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为患者具有典型胸痛发作,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血清肌酸激酶或D-二聚体明显增高。

5.治疗原则应根据病情、年龄、病程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应立即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溶栓剂等治疗。

二、操作规范1.心电图测定患者应取脱去上身服饰,靠在床头或椅子上,四肢放松。

按压胸部,滑动导联线和电极片至正确位置。

测定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注意保持电极接触良好,确保记录的心电信号准确。

2.动态心电图测定要求患者在测定期间正常活动,如走路、上下楼梯、打电话等。

测定前,应将电极片、电极线与电极仪连接,操作人员要仔细检查每个电极是否已经正确贴在患者身体上。

3.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患者病症确定超声心动图的类型,如常规超声心动图、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等。

在检查过程中应准确记录每个结构和功能的详细信息,以便作出准确的评估和诊断。

4.彩色多普勒检查要求患者保持平静并放松,便于操作人员获得准确的图像。

在检查过程中应注意调节好声束的方向和大小,以及彩色多普勒图的颜色和灵敏度。

三、安全措施1.心电图操作对于有限病历或不适于配备心电监护室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应在检查前充分评估患者的安全性,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保证患者安全。

心脏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心脏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心脏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前言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心脏内科的临床医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操作规范,以确保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性。

本文档为心脏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指导。

操作前准备在进行心脏内科技术操作前,医生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其手术风险。

- 准备所需的器械、材料和药品。

- 安排患者入住手术室,并进行必要的清洁消毒工作。

操作过程心脏内科临床操作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介入诊疗、心脏起搏、心脏射频消融、经食管心脏超声等。

在进行这些操作时,医生需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安放好器械和设备,检查其工作状态和使用寿命,确保能够正常使用。

2. 依照标准的操作流程,使用合适的器械进行操作。

3. 操作过程中,注意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调整操作方案。

4. 操作完成后,仔细清点手术器械和材料,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和储存。

注意事项在进行心脏内科临床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质的医生方可进行心脏内科临床操作。

- 操作前应仔细检查器械和设备,检查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确保能够正常使用。

- 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 操作完成后,一定要仔细清洗器械和材料,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和储存。

- 操作过程中如遇意外情况,应及时停止操作并立即上报负责人和相关部门。

结语心脏内科临床操作规范的制定,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手术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需要临床技术操作者的严格执行和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以确保患者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

心血管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心血管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心血管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心血管科常见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以确保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遵循统一的标准,提高诊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本文档适用于心血管科相关诊疗技术的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管造影等常见技术。

一、心电图(ECG)操作规范1. 心电图仪器的操作与校准- 在进行心电图记录之前,确保心电图仪器处于良好状态,包括电源、电极、导线等。

- 检查心电图仪器的校准情况,确保准确记录患者心电图数据。

2. 心电图检查敷设电极的操作- 清洁患者的皮肤,以确保电极能够充分接触皮肤。

- 将电极正确敷设在适当的位置,包括胸前导联、四肢导联等。

- 保证电极与皮肤之间无任何松动或干扰。

3. 心电图记录的操作步骤- 由专业人员操作心电图仪器进行记录。

- 确保记录的过程中患者保持安静,以减少外界干扰信号。

- 对于异常心电图记录,尽快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与诊断。

二、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操作规范1. 超声心动图仪器的操作与校准- 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之前,确保超声心动图仪器处于良好状态,包括电源、探头、显示器等。

- 检查超声心动图仪器的校准情况,确保准确显示患者心脏影像。

2. 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准备与操作- 事先告知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目的与过程,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 根据医生要求,对患者进行合适的体位调整,以获得清晰的心脏影像。

- 专业人员操作超声心动图仪器进行检查,注意调节探头频率和深度,确保影像清晰可见。

3. 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的记录与汇报- 对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准确记录,并及时进行汇报。

- 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与诊断。

三、血管造影(Angiography)操作规范1. 血管造影设备的操作与准备- 确保血管造影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包括放射源、X射线机、注射器等。

- 检查设备的校准情况,确保准确显示血管造影影像。

2. 血管造影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事先告知患者血管造影检查的目的、过程、风险等,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心内科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

心内科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

心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心内科诊疗指南第一章心脏瓣膜病第一节二尖瓣狭窄第二节二尖瓣关闭不全第三节主动脉瓣狭窄第四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第五节联合瓣膜病第二章高血压病第三章心力衰竭第四章心绞痛第五章急性心肌梗死第六章心律失常第一节窦性心律失常第二节房性心律失常第三节房室交界处性心律失常第四节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静脉用药)第七章心源性休克第八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常规心电图第二章动态心电图第三章动态血压监测第四章心电监测第五章心电图药物试验第六章临时静脉起搏第七章心脏电复律及电除颤第八章心包穿刺术第一部分心内科诊疗指南第一章心脏瓣膜病心脏的瓣膜、瓣环及其瓣下结构由于炎症、变性、先天发育异常等多种原因,导致其形态或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心脏疾病。

畸形或功能异常的心脏瓣膜足以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日久最终引起心功能不全.第一节二尖瓣狭窄【诊断】临床表现:二尖瓣狭窄按照其病理生理的不同阶段,可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

1.症状(1)、呼吸困难:可出现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2)、咯血:多见于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由肺动脉高压引起。

(3)、咳嗽:多为干咳,易发生在夜间或劳动后,因静脉回流增加,肺淤血加重引起咳嗽反射。

(4)、其它症状:如心悸多因快速房颤所致,乏力则因心搏量减少.胸痛状如心绞痛,但持续时间较长,多见于肺动脉高压者,可能与肺动脉感觉纤维受激惹有关。

当有心功能不全时则出现浮肿、腹胀等症状。

2.体征: 。

(1)、限局于心尖部的舒张中晚期杂音,隆隆样递增型,持续至第一心音。

(2)、心尖部第一心音增强亢进,呈拍击样,增强的第一心音具有诊断意义。

(3)、可听到二尖瓣开放性拍击音.(4)、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并分裂是肺动脉高压所致.(5)、Gramham-SteI杂音。

3.辅助检查(1)、心电图:中重度狭窄时左心房扩大而出现增宽呈双峰的P波,所谓二尖瓣型P波;肺动脉高压形成后有右心室肥大、电轴右偏图形;心房颤动也常见于本病.(2)、X线检查:正位片心影呈梨状即所谓“二尖瓣型心”,肺淤血征;右前斜位时可见扩张的左心房压迫食道向后移位,左前斜位示左房大,左侧支气管抬高。

心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心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适应症】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和(或)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严重乳头肌功能障碍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高风险病人心肌梗死后或心肌缺血引发的顽固性心律失常【禁忌证】1.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

3.周围血管病变(导管插入有困难者)。

4.不可逆的脑损害及晚期心脏病无手术适应证者。

5.心脏已停搏、心室颤动及严重低血压,经药物治疗后收缩压仍<45mmHg 者,IABP无效。

【操作方法】1.术前准备(1)向患者和(或)家属解释操作过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取得最近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象、血小板、出凝血时间等。

(3)建立并保持静脉输液通路。

(4)贴好心电图监测电极并与反搏机相连接。

(5)药品准备:消毒用碘伏、1%利多卡因、肝素盐水及各种抢救药品。

(6)X线透视机、除颤器、监护仪等各种急救设备及消毒巾、纱布等。

(7)打开反搏导管包,内含所有必需的穿刺针、引导钢丝、连接管、注射器及三通等。

1.1ABP导管插入方法常规方法穿刺股动脉,插入鞘管,注入肝素5000U, 然后沿导引钢丝送人气囊导管(送人前需先抽空气囊内的气体),在X线透视下将气囊导管尖端送至胸降主动脉锁骨下动脉开口的远端(胸锁关节下方),若无X 线透视条件,导管插入长度可通过测量胸骨柄至脐再斜向股动脉穿刺点的距离估计,导管到位并固定后,与反搏泵连接,开始反搏。

3.反搏机的操作及调节(不同厂家生产的反搏机使用方法不同,请详细阅读有关说明书)。

开始反搏后应观察压力波形是否满意。

现代的反搏机通常可由心电图或压力波形信号自动触发气囊的充气和排空,必要时可人工调节气囊充放气时间,首先调节充气时间使之恰好发生在主动脉瓣关闭时(即主动脉内压力波形重搏波切迹处),然后调整放气时间,最终使气囊辅助的反搏增强压超过非辅助动脉收缩压,而辅助主动脉舒张末期压低于非辅助舒张末期压5〜15mmHg,以达到理想的反搏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时心脏起搏术一、适应症(1)病窦伴有阿-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2)房室传导阻滞或三分支阻滞伴有阿-斯综合征或类似发作(3)尖端扭转室速药物治疗无效(4)药物中毒(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物),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等引起的症状性心动过缓。

二、方法(一)术前准备(1)药物:消毒用碘酒,利多卡因(2)穿刺针、静脉穿刺鞘、双极临时起搏导管、临时起搏器、胸穿包、换药碗、一次性镊子、针筒(1)、纱布(4)、肝素盐水、贴膜(2)(3)心电监护、除颤仪、氧气、气管插管(4)向患者说明手术的过程,注意配合的事项(5)向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签写手术同意书(二)手术方法(1)监护室中无x光透视下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术,如患者情况特殊可护送至导管室中行起搏器植入术。

(2)穿刺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股静脉。

(3)沿留置静脉鞘将起搏电极送到右室心尖部、流出道、三尖瓣下。

(4)测起搏阈值小于1mv,起搏电压大于起搏阈值的3倍。

(5)术后穿刺处缝1针,并以消毒贴膜固定起搏导管。

(三)术后处理(1)常规心电图(12导联)(2)床边胸片(后前位)(3)患者患肢制动,平卧位最佳,如患者不能坚持,可予左侧卧位。

(4)如需要选择适当抗生素。

(四)注意事项(1)注意生命体征变化(测P,R,BP QH,测体温 Q4H)(2)注意心影大小(3)注意局部有无出血和血肿(4)注意起搏和感知功能(5)注意起搏电极的位置(6)如入锁骨下动脉拔出针头或钢丝并局部加压,勿入扩张管,应由胸外科医师手术室处理。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监护室)一、适应症1 病窦伴有阿-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2 房室传导阻滞或三分支阻滞伴有阿-斯综合征或类似发作3 心动过缓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引起如头昏、黑矇、心力衰竭和晕厥等症状4 有症状的II度以上AVB,不论阻滞部位和类型。

5 无症状的II度以上AVB,但心室率小于40次/分,或证实心脏停搏大于3秒。

6 由高度AVB诱发的快速异位性心律失常而需要药物治疗者。

7 颈动脉过敏:明确反复晕厥或轻压颈动脉窦引起大于3秒心脏停搏。

8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通过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二、术前准备(1)排除药物性,可逆性原因引起的上述心律失常(2)术前常规检查三大常规,PT,APTT,血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心超,血糖(3)如病情允许常规停用抗血小板药物5-7天,术前至少停用华法令3天。

(4)向患者说明手术的过程,术中配合的事项(5)由手术医生向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签写手术同意书,并选择相应的永久起搏器型号(6)家属付款并将付款但交到监护室(7)备皮、青霉素皮试(8)术前禁食6-8小时?(9)建立静脉通路三、术后处理(1)术后常规心电图检查(12导联)(2)术后常规床边胸片检查(后前位)(3)术后常规抗生素应用3-5天(4)术后第二天、第四天、第六天换药,第七天拆线(5)术后沙袋压迫6小时(6)术后床上平卧1天,1天后可将床摇起,3天后床上活动,5天下床活动,如有心房起搏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7)出监护室常规心电图检查(12导联)(8)随访时间:一般在植入术后1、3、6月随访1次,以后每半年1次(四)注意事项(1)沙袋压迫应压迫于囊袋上,而非伤口。

(2)注意生命体征变化(测P,R,BP QH,测T Q4H)(3)观察局部有无出血和血肿,如发现血肿需立即标记并每日观察变化,如血肿量较大,可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加压挤出积血。

(4)注意起搏和感知功能PCI术后处理常规一、适应症1 稳定性心绞痛2 不稳定性心绞痛3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4 急性心肌梗死择期PCI二、术前准备(1)常规检查三大常规,PT,APTT,血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心超,血糖、血心肌酶、血TNT检查(2)如患者无禁忌症,所有患者均需予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波立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需嚼服阿司匹林300mg,波立维300mg,低分子肝素4100u(3)向患者说明手术的过程,术中配合的事项(4)由手术医生向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签写手术同意书(5)家属付款并将付款单交到监护室(6)备皮、青霉素皮试、碘过敏试验三、术后处理(1)术后常规心电图检查(2)术后需观察穿刺点有无血肿、渗血,足背动脉搏动情况(3)术后常规抗生素应用3天(4)桡动脉穿刺6小时拆弹力绷带,股动脉穿刺24小时拆弹力绷带(5) PTCA+STENT患者肝素停用6小时后拔鞘,30小时后拆弹力绷带(6)使用血管缝合器患者6小时下床四、注意事项(1)注意生命体征变化(测P,R,BP QH,测T Q4H)(2)注意足背动脉搏动(Q4H)(3)观察局部有无出血和血肿,如发现血肿需立即标记并每日观察变化五、术后抗凝(1)除非真正对阿司匹林过敏,所有患者均应每天给予阿司匹林治疗。

(2)既往行诊断性心脏导管术患者和准备行PCI治疗患者均应口服氯比格雷。

裸支架至少服用1月,药物洗脱支架服用数月(雷珀霉素支架3个月,紫杉醇支架术口服6个月),无出血高危因素可口服1年。

(3)PCI术后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3-5天。

房室传导阻滞病因有冠心病、风湿性心肌炎、原发性硬化性退行性病变,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先天性心脏病,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药物过量,高血钾,手术外伤等,少数为正常人。

诊断:一、临床表现1.有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的各种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2.I度房室传导阻滞多无症状,需依赖心电图诊断。

3.I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慢时可有心慌、头昏、乏力等症状。

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大多数不可逆,且预后凶险,可骤然进展为高度阻滞,可发生阿-斯综合征、死亡。

4.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可有心慌、头昏、乏力等症状;易致晕厥。

可发生阿-斯综合征、死亡。

二、检查见“心电图”治疗:1.病因治疗。

对急性心肌炎所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可予激素治疗。

2.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无论有无临床症状或心室率快慢,均应安装永久起搏器。

3.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50次以上,无症状者,可不进行特殊治疗。

低于50次/分,可予药物治疗(阿托品、舒喘灵)4.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慢,有临床症状,应予人工心脏起搏。

5.避免体力劳动,禁用奎尼丁、异搏定、B-受体阻滞剂及钾盐。

无心力衰竭,亦不用洋地黄。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包括了窦房结自律功能和窦-房传导功能的病态。

可表现为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的交替出现,也可同时合并房室功能的异常。

多数患者无明确病因可查,也不伴同于其他器质性心脏疾病,可能于窦房结退行性病变有关;部分系心肌炎或缺血性病变所致。

少数由心脏手术损伤、胶原疾病或家族性疾病引起。

【诊断】1.自发的、长时间的窦性心动过缓。

2.窦房传导阻滞3.窦性停搏2秒以上4.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交替出现5.可合并房室结病变6.可发生栓塞7.严重心动过缓、长间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脑缺血表现,如眩晕、晕厥、阿斯综合征。

【检查】1. 阿托品试验2. 电生理检查【治疗】1.根据心率、心律及病情程度给予不同治疗。

2.避免剧烈运动及高空作业。

3.禁用影响心率药物。

4.有症状或“心动过缓-心动过速”表现需安装永久起搏器。

5.电生理检查可用于检查。

心脏电复律心脏电复律时利用高能直流电脉冲直接或经胸壁作用于心脏,使心肌各部位在瞬间同时除极,使心律失常转复为窦性心律。

根据电脉冲与心动周期的关系分同步电复律和非同步电复律。

【适应症】1.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室颤或室扑是非同步电复律的唯一绝对适应症。

其他快速性心律失常均需同步电复律。

2.室速持续发作而药物治疗无效,或已出现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

3.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室上速。

4.房扑首选电复律治疗。

5.房颤新发生的房颤,时间不超过1年;二尖瓣病变修复2-3月后房颤持续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已被控制,但它引起的房颤仍持续存在。

预激综合征引起的快速房颤。

【禁忌症】1.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未经心脏介入治疗或手术的房颤。

2.房颤已持续5年以上。

3.有病窦或房室传导阻滞。

4.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快速异位心律失常。

5.严重水、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血钾、酸碱中毒。

【方法】一电复律前的准备1.控制心力衰竭,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停用洋地黄制剂24小时以上。

2.房颤或房扑复律前1周开始服用胺碘酮(0.2 tid)3.房颤发生24小时以上复律前需抗凝或予食道超声检查。

4.紧急电复律无需上述准备。

二操作方法1.复律前禁食数小时;复律前2小时给镇静剂;排空大小便;去除假牙。

2.病人仰卧;准备好抢救复苏器械和药品;建立静脉补液途径;擦拭电极板和准备安放电极板的皮肤。

观察生命体征。

3.检查除颤仪的同步性能。

4.使用地西潘 10-20mg静注,使患者进入嗜睡状态。

5.电极板涂上导电糊,电极板放在胸骨右源与心尖部,用力压紧皮肤。

6.充电,房扑50-100;室上速50-100J;房颤100-200J;室速100-200J7.按同步电复律电钮,放电后立即观察心电图有无P波出现。

8.室颤时选择非同步电复律,首次就使用较高电能(300-400J)。

9.电复律后监测心率、心律、血压24小时。

10.转复后窦性心律后可根据复律前的用药及心律失常类型继续药物治疗,或递减为维持剂量。

三并发症1.心律失常2.皮肤灼伤3.心肌损伤4.肺或周围动脉栓塞附壁脱落的血栓可引起肺栓塞,往往发生在复律后1-2天5.急性肺水肿心包穿刺术【适应症】1.急性心包填塞和大量积液的慢性填塞,解除填塞或放液治疗。

2.诊断性穿刺以明确心包积液的原因。

3.心包腔内注射药物。

【禁忌症】粘连性、局限性心包积液【方法】一术前准备1.所需物品:消毒用碘酒,1%利多卡因,各种抢救药品。

2.无菌的5ml和50ml注射器各1副,arrow单腔导管,胸穿包,消毒手套2副,纱布,试管,量杯。

3.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和气管插管。

4.向患者说明手术中需予医生配合的事项,家属签具同意手术书。

二手术方法1.患者取舒适的半坐位,严格消毒心前区皮肤。

2.穿刺点积液量少或疑有感染性者,宜选剑突下与左肋缘相交的夹角处,向上、向后进针。

积液量大的,可选左侧第5肋间歇1-2cm处。

穿刺前如条件许可需行心超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术前定位。

3.分层局麻到心包外层,如局麻时可回抽到心包液时,估测进针的深度,以seldinger法穿刺并留置导管。

4.抽取心包积液。

5.心包积液送常规、生化、病理检查。

三术后处理1.如仅为诊断穿刺,可不留置导管,术后静卧,24小时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2.如有大量心包积液,留置导管,每1-2日抽取心包积液并复查心超。

四注意事项1.抽取积液前一定要夹住导管,以免空气通过针管进入心包内。

2.抽取量根据病情决定,诊断性穿刺首次抽取液量小于100ml,最多可酌情至500-800ml。

化脓性者尽量抽完。

IABP术【定义】IABP是一种心脏辅助装置,靠心电图启动反搏,舒张期球囊充气,提高心脏舒张压且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或血压得到改善,收缩期球囊放气,提供主动脉内空间,使主动脉内排血阻力下降,从而使左心室更有效地排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