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论语十二章》课件

合集下载

2013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师配套课件第二单元 第10课《论语》十二章

2013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师配套课件第二单元 第10课《论语》十二章

(2)思而不学则殆
(3)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 。”
答案:(4)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5)匹夫不可夺志也
7.走进文本 (1)本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答案: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自我报告;珍惜时间。 (2)课文在论述学习方法时强调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
则。
3.图解课文
1.通假字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
答案:有 又
2.一词多义
(1)而
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2)知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
)
)
答案:(1)并且,顺接连词/却,转折连词 (2)了解/得到
3.古今异义
(1)思而不学则殆

今义:几乎;差不多
古义:
(2)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

今义: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答案:(1)有害 (2)泛指多次
4.词类活用 (1)温故而知新


, )
(形容词用作名词,
(2)吾日三省吾身
答案:(1)学过的知识

Hale Waihona Puke (名词作状语,新的理解与体会 (2)每天
)
5.特殊句式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省略句,“以”后面省略了宾语 “之”)
译文:
答案: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 当老师了。
6.名句默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乎? ,不亦君子乎?” 。” ,不亦乐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 答案:(1)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38张

《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38张

第10章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 归复于先王之礼。)为仁。一日(一旦)克己复礼, 译天文下:归颜渊(问称什赞么,是仁赞。许)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孔子哉说?:”“颜约束渊自曰己:,使“言请语问和其行动目都(走条到礼目上,来细,则就是)仁。。”一子 旦做曰到:了“这非些,礼天(下名的复人作:都使动会.,.称.合许归你乎复有。礼仁)德一。勿日实视行:,仁非德要礼靠勿自听己,, 难道非是礼靠勿别言人吗,?非”礼由勿:依动靠。。”颜渊曰请::“请回允虽许不我敏。,请 颜渊事说(:实“践请问,实从行事仁德)的斯具语体矣细则。。””(《颜渊》)
2.了解孔子思想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①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 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 范等。②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 制度。
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④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 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 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⑤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 神。⑥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第六章
子曰:“质(质朴、朴实)胜文(华美、文采)则野 (粗野、鄙俗),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文质彬 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然后君子。” (《雍也》)
译文:质朴(内容)胜过文采(形式),就会显得粗野简陋;

2013年最新《论语》十二章课件(人教版)

2013年最新《论语》十二章课件(人教版)
《论语》十二章
孔庙
孔林
孔府
一、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人。我国 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 弟子周游列国14年,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 《诗》《书》,定《礼》《乐》,序《周易》, 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 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思想简介
(1)、政治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 治上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他
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
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 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 恶”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2)教育思想 重视教育的作用 提倡“有教无类” 诲人不倦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 哉,回也!”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
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
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他对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 想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贯穿于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中,所 以孔子对其品德修养赞赏有加。
三、朗读课文
生字词正音
愠yùn 逾yú 罔wǎng 殆dà i 箪dān 肱gōng 堪kān 笃dǔ 论lú n语 自省xǐng
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通“悦” 十有五:“有”通“又”
四、理解课文内容
复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先生,指孔 子 按时 通“悦”,愉 快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乎?人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几个 一定
选择 表顺承
9.子曰:“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
走路 跟从、学习
在其中 好的方面,优点
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 自己的缺点。”
理解: (1)这一章又讲了一个怎样的学习态度?
•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 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 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 依据。
• 语录体,就是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 辑录。在中国古代,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多用 口语,故称之为“语录”。现在也指从文学家或 思想家的著述中,选录优美警策之文辞或能裨益 身心之名言,编辑而成的作品。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 (1)30岁前,位卑而能 “鄙事”,有志于学。
• (2)30—50岁,欲仕不能。 • (3)50—55岁,在鲁从政。 • (4)55—68岁,周游列国,
历尽艰辛。
• (5)65—73岁,安居鲁国, 办教育,理六经。
•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语录体为主,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的一部书。共20篇。
(3)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则论语的哲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学问也是一样,要想取得好的学习 效果,那就要对学习产生热爱之情。
吃饭。名词作动词 粗粮 冷水 弯着胳膊 表顺承 8.子曰:“饭 疏食 ,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
正当手段
对于
乐趣
亦在 其中矣。不义 而 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初中七年级语文《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

初中七年级语文《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
1. 三军:指军队。 2. 夺:改变。 3. 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第十二章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字句 翻译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摸索当前 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 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年龄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2. 笃志:志向坚定。笃,坚守。 3. 切问而近思:恳切的提问请教,多摸索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4. 仁:仁德。
本课学习完毕
5. 忠:尽心尽力。 6. 信:诚信。 7.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三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字句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 外物所困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 为所欲为,不会超过规矩。”
字句 翻译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知道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 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1.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知道和体会。
第五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字句 翻译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摸索,就会感到困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问而 无所适从。”
4. 于:介词,对,对于。 5. 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第九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字句 翻译
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挑选他的优点 向他学习,发觉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

课文研读
读书人
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
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把……当做
停止
并列连词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 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 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 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 (2)30—50岁,欲仕不能。 • (3)50—55岁,在鲁从政。 •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 (5)68—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论语》简介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 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实践,从事
请事斯语矣。”
课文研读
从孔子的回答看,达到“仁”的境界的纲领是什么?
是克己复礼,即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克
己对内,复礼对外,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
自觉地遵守礼,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也是孔子的毕生
追求。
对内
非礼勿视 克制

克己 复礼
由己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对外
非礼勿动
自己 合乎礼
要求 自己
课文研读
一个字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概,表示推测、估计
宽恕 (《卫灵公》)
子贡问:“有什么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 孔子(就回答)说:“那就应该是“宽恕”了吧! 自己不想要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人教版七上语文《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人教版七上语文《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第一章
分析文义
按时 学习 顺承(名词作状语)复习
• 子曰:“学
也是


习之,不
同“悦” 志同道合的人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了解 转折 生气
人不知

不愠,不亦君子乎?”
分析文义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 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 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 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吗?”
第十章
分析文义
河 流逝 这 舍弃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分析文义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时光就像这 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课文探究
•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 比喻 •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 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第十一章
分析文义
军队 普通人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也。”
分析文义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也。” •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 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第十二章
分析文义
广泛 并列 坚守 恳切 并列
• 子夏曰:“博学 而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怎样的? •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 不是勉强去做。 •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 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逐句剖析(七)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士应该具有坚毅宏大的品格;以仁道为使命,奋斗终生,死而 后已。
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应当勇于担当时代的重任,坚 毅刚强,戮力奋斗。
逐句剖析(八)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
《论语》
十二章
1 全文翻译,疏通文意脉络。 2 深入核心,理解立身处世。 3 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全文翻译,疏通文意脉络
全文翻译
——朗诵、翻译
第一步:朗读原文,注意字音和断句; 第二步:整句翻译,注意语意通顺; 第三步:点明重要词汇和句式。
(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
——《论语·阳货》
“兴、观、群、怨”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理论体系,“观”是形式的也是 基础,只有通过“可以观”的艺术观赏形式,才能实现“可以兴”、“可以 群”、“可以怨”的社会政治目的。
诗之所以是“可以观”的,不仅在于诗具有“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 失,自考正”的抽象政治意义,更在于春秋时代的《诗》具有付诸视觉形式 的具象的艺术意味,即以“诗三百”为代表的诗歌包含政治上可以观察与艺 术上可以观赏的双重意义。
整体感知,梳理概括 1.请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填出下图的空缺内容。
论“仁” 论“道” 论修己与待人
整体感知,梳理概括
2、本课所选《论语》十二章,阐述了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一 些观点,请根据文本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语句 敏于事而慎于言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朝闻道,夕死可矣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PPT课件完美1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PPT课件完美1

的知识,必须把“学”与“习”统一起来。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论语 》十二 章》课 件(46 张ppt)
2、第一章叙述了什么哪些方面的问题?(学 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论语 》十二 章》课 件(46 张ppt)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修身做人
“时习” “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论语 》十二 章》课 件(46 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论语 》十二 章》课 件(46 张ppt)
子曰:“学/
而 时 习 之,不亦/说
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连词 按时 温习
同“悦”
这里指孔子。曰:说 表顺接
复习
愉快
(yu章è)解乎:?孔有子志朋说同/道:“自从学远习方了来知,识不然亦后/乐按乎一?定人的不
时间复习它合,的人难道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
知/ 合的而人不从远愠方(来yù(n)与,我不探亦讨/学君问子)乎,?难”道不
了解是很连词快乐生吗气?别人不了解自己道但德高是自己又不 生表气转发折怒恼,怒难道不是品德高尚尚的的人人吗?”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难道不是…吗?”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论语 》十二 章》课 件(46 张ppt)
(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
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
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与孟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论语 》十二 章》课 件(46 张ppt)
子并称“孔孟”。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论语 》十二 章》课 件(46 张ppt)

2013人教版《论语十二章》课件(共79张)

2013人教版《论语十二章》课件(共79张)
第23页,共79页。
课文 探究 (kèwén)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第24页,共79页。
课文 探究 (kèwén)
独立
顺承 迷惑
顺承 自然规律
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
顺承
顺承
超过 规范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第22页,共79页。
分析 文义 (fēnxī)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 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 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 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 会超出规矩。
• 子曰:“温

顺承
而知
新的领悟
形容词作名词
可以
可以 凭借 成为
为师矣。”
新,
第27页,共79页。
分析 文义 (fēnxī)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
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第28页,共79页。
课文 探究 (kèwén)
• 本章谈学习方法
第十章
第49页,共79页。
分析 文义 (fēnxī)

流逝 这
舍弃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第50页,共79页。
分析 文义 (fēnxī)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2)30—50岁,欲仕不能。 •(3)50—55岁,在鲁从政。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5)68—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 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敏:勤勉。 而①:表并列。而②:表顺承。 就:到。 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正:使…匡正。 已:句尾语气词 表陈述,相当于“了”。
孔子说:“品德高尚的 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 不追求舒适,做事勤勉,言 谈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 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 学了。”
野:粗野、鄙俗。
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
史:虚饰、浮夸。
采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
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 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研 读 文 本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与“质”的关系?
孔子这里说的“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 备“仁”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礼”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 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这一方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 “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 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而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 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依
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
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 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 “仁”“礼”。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逾(yú)矩( jǔ)
不思则罔(wǎng) 不学则殆(dài)
不亦(yì)说(yuè)乎 三省(xǐng)吾(wú)身
传(chuán)不习乎 为(wèi)人谋
一箪(dān)食 曲肱(gōng)
笃(dǔ)志
好(hào)之者
如斯夫(fú)
四十而不惑(huò)
注意字音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
译: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 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 ;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 容纳;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
我的小传
曰:吾
而志于学,
而立, 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
,六十而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4.第四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学过的知识。 [而]:连词,表顺承,就。 [知]得到。 [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以]:可以凭借。 [为]:作为。 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 会,就可以凭借这点作老师了。”
《论语》 十二章
1.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文言文, 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结合对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介绍,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 身和为学之道。
学习目标
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部记录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 人处事的一般原则,都属于语录体。
尝试运用
而改之。
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10.第十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川上】河边。 川,河流。 【逝】往、离去。【斯】这, 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感叹。【舍】舍弃。 译:孔子站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消逝,日夜 不停。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 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理解句子意思: 一、
勤勉 表并列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
表顺承 匡正
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译文: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 住不追求舒适,做事勤勉,言谈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 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如何理解“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道”?
①、这里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事理”,而是特指儒 家的“仁义之道”。
②、从对待“道”的态度出发,讲明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该 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把仁义道德看得比生命都重要。
4、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在“义利观”上应该有什么不同?
①、阐明了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义利观。
__质__胜__文__则__野____,文_胜___质__则__史_____。 (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 住舒适的句子是:___君__子__食__无___求__饱__,居__无__求__安__。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
甘心的句子是 _朝__闻__道___,夕__死___可__矣_。
五、当堂检测:
C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知同者“不智惑”智慧、聪明 温故而知新 懂得、知道。
B.任重而道远 路程、路途 C.迩之事父 侍奉
得道者多助 道义、正道 不足以事父母 侍奉
D.敏于事而慎于言 勤勉
回虽不敏聪慧
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二、
表假设,如果 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

《《论语》十二章》(张ppt)优秀课件

《《论语》十二章》(张ppt)优秀课件
殆:通假“怠”,精神疲倦而 无所得。
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 的竹器。 陋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堪:承受,忍受 乐:乐于学。
译文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 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 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 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有:同“又”。 立:站得住的意思。 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 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这位老师就是孔子
简介孔子和《论语》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 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被后世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的 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 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 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 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 语》。

赏析后六则
学习活动: 1.自主学习:结合注释,把握重点字词,理解课文。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翻译。 3 .比赛激趣:请2-3个小组代表翻译,比一比谁说得好。
把握重点字词,理解课文 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
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 恒地去努力。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凡事都是多 棱镜,不 同的角度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吾日三省吾身 • 古:多次 • 今:数词,三
词类活用
• 学而时习之 • 时:名词-状语,按时
• 吾日三省吾身 • 日:名词-状语,每日
• 温故而知新 •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词类活用
• 传不习乎 •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 饭疏食饮水 • 饭:名词-动词,吃饭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 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 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 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课文探究
• 第1句讲
• 第2句讲 • 第3句讲
学习方法
学习的乐趣 个人修养
第二章
分析文义
• 曾子曰:“吾
每天 我 名词作状语
自我检查,反省
多次


省吾身:
课文探究
•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 比喻 •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 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第十一章
分析文义
军队 普通人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也。”
分析文义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也。” •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 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第四章
分析文义
旧的知识 复习 形容词作名词
顺承
• 子曰:“温
新的领悟 形容词作名词

而知
新,
可以 凭借 成为


为师矣。”
分析文义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 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课文探究
• 本章谈学习方法
第五章
分析文义
转折 诚实
替 出主意 转折
为人 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
乎?
传授的知识 动词作名词

不习乎?”
分析文义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 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 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全文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①学习方法
②学习态度 ③修身做人
学以致用
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温故而知新 来表达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4.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 人不知而不愠 .
5.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朋 友,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
忍受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于学
乐。
贤哉,回也!”
分析文义
•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 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 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 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一词多义
• 为: • 可以为师矣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知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当、做

了解 懂得
一词多义
• • • • 而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转折 顺承 并列

• 其 • 仁在其中矣 • 其不善者而改之
它的 他人
判断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 (2)为人谋而不忠乎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十 二 则
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 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 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极为宝贵的文化遗 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 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 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就让 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 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 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 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第十章
分析文义
河 流逝 这 舍弃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分析文义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 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源于本文的常用成语:
• • • • • • 不亦乐乎 三省吾身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温故知新 博学笃志 切问近思 择善而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醉翁之意不在酒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特殊句式
• 省略句: •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 判断句: • 贤哉,回也!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课文探究
•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第三章
分析文义
同“又”顺承 顺承
• 子曰:“吾十有五
独立 顺承 迷惑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顺承 自然规律
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
顺承 超过 规范
顺承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分析文义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 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 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 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 会超出规矩。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 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 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 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山东曲阜“三孔”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林 孔子墓地
翻译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她的孩子哭着也要 跟着去。母亲就对他说:“你先回家待着,待会儿我 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夫人从集市上回来,就看 见曾子要捉猪去杀。她就劝阻他说:“我只不过是跟 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夫人)这可不能开 玩笑啊!孩子不知道(你)在和他开玩笑。孩子没有 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 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在欺骗他,这就是教育孩子骗 人啊!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自己的母亲 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啊。”于是曾子把猪 给杀了,煮了之后把猪给孩子吃掉了。
•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 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 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 的浮云一样。”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第九章
分析文义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顺承 跟从、学习
好的方面,优点
几个
在其中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分析文义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 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 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 改掉自己的缺点。”
古今异义
• 不亦君子乎 •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 可以为师矣 • 古:可以、凭借 • 今:可能、许可
古今异义
• 饭疏食饮水 • 古:粗劣 • 今:疏通、疏散
• 饭疏食饮水 • 古:冷水 •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古今异义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古:普通人 •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课外拓展阅读
曾子杀彘(zhì )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 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之也。婴儿非有知也, 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 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 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
时常,经常 复习
也、也是
子曰:“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乎?
代指学习的内容
通“悦”,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朋友,志同道 合的人 但 生气,发怒 吗
了解 人家不了解(我)
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分析文义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总结
文言文词语学习方法:
1、“单”变“双”: 学—— 学习 朋—— 朋友 温—— 温习 知—— 知道
乐—— 快乐 师—— 老师
思—— 思考 见—— 看见 改—— 改正
择—— 选择 逝—— 流逝 舍—— 舍弃
通假字
• 不亦说乎 • 说:同悦,喜悦、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转折 迷惑 转折 有害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 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 关系。
第六章
分析文义
品质高尚
•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第十二章
分析文义
广泛 并列 坚守 恳切 并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