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和运动复习课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及力的三要素;(2)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及第三定律;(3)了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类型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4)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5)能够运用力与运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及力的三要素;2.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及第三定律;3. 摩擦力的产生原因、类型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4.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5. 力与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及力的三要素;(2)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及第三定律;(3)摩擦力的产生原因、类型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4)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5)力与运动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力的合成与分解;(2)摩擦力的计算;(3)运用力与运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运用实验、演示、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概念;3.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受物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4. 采用分组合作、互动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汽车的启动与制动,引导学生思考力与运动的关系。
2. 复习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及力的三要素:(1)引导学生回顾力的定义、作用效果;(2)复习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 复习牛顿定律:(1)回顾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及第三定律的内容;(2)通过实验或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定律的应用。
4. 复习摩擦力:(1)讲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类型;(2)介绍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3)通过实验或实例,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作用。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课(免费)
1、立夏的时候,小朋友都喜欢玩一种游 戏:斗蛋。两只鸡蛋相碰往往只碰破其中 一只,有关碰撞时相互间力的作用说法正 确的是( C ) A、未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 B、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 C、两只鸡蛋受力一样大 D、两只鸡蛋受力大小无法比较
3、据统计,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 的元凶,为避免惯性造成交通事故, 请你拟订几条交通规则。
系运 动 和 2、惯性 力 的 关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内 容其理解: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 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定义 2、大小 3、解释惯性现象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 区别 力的平衡 物体的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的条件
3、二力平衡
力
二力平衡
平衡状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 止状态。 条件: 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怎么在实验中创造“不受力”的条件呢?
毛巾
纸板 玻璃 我们采用的方法是: A、实验 B、理论推测
C、实验加推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下列四个力中,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的是( ) A、撑杆跳时运动员对杆子的压力 B、跳水时人对跳板的压力 C、射箭时手对弓的拉力 D、射击时火药对子弹的推力
小迷糊放学回家的途中,脚被石头绊了一下, 身子向前跌倒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答:因为小迷糊的脚受石头 的阻碍,停了下来,而上身 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 状态,所以就向前倾倒了。
(1)司机和前排就坐的乘客需系安全 带; (2)机动车在行驶时应限速; (3)行驶的车辆应保持适当的距离; (4)禁止超载。
通过复习你觉得自己哪一块知 识还比较薄弱?
举重运动是根据运动员的体重分级的,当运动员 站到磅秤上,下列各对力中,哪一对是平衡力 ( ) A、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磅秤的压力 B、人对磅秤压力和磅秤对人的支持力 C、人受到的重力和磅秤对人的支持力 D、磅秤受到的重力和磅秤对人的支持力
运动和力复习课
图 12-F-5 A.实心球在空中上升 B.实心球从空中下落 C.实心球在地上越滚越慢 D.实心球停在地面上
运动和力
物体位置的变化 标准 相对 物体沿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通过的路程 物体运动的快慢 1 m/s=3.6 km/h m/s km/h 物体沿直线快慢变化的运动 v=s/t 米 刻度尺 秒 测量值 停表 真实值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使物体发生形变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相互的 受力物体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改变 保持运动状态不变
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仍处于平衡状态,这几个力就是平衡力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在同一直线上
考点一 例1
机械运动
(连云港中考)我国已成功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
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座舱内.选取下面哪个 物体作为参照物时,航天员在此阶段是静止的( ) A.飞船的座舱 B.天空中的云朵 C.地面上的发射架 D.太平洋上跟踪监测的测量船 分析:宇航员和座舱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故他们之间 静止 是______的;宇航员和天空中的云朵、地面上的发射架和太 平洋上跟踪监测的测量船之间都有位置的改变,他们之间是 ______的. 运动
2.(广州中考)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 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 12-F-2 所示,能正 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D )
图 12-F-2
3.(常州中考)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 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 7 倍”这一常识, 可知留下图 12-F-3 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 的身高约为( B ) A.1.65 m B.1.75 m C.1.85 m D.1.95 m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性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理解并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能够运用速度、加速度等概念描述物体的运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巩固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交流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观察,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实验器材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性。
(2)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3)速度、加速度等概念描述物体的运动。
2. 教学难点:(1)力的相互性的理解与运用。
(2)牛顿运动定律在复杂情境中的应用。
(3)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1. 复习导入:(1)回顾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相互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 实例分析:(1)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力的实例,如拉力、压力等。
(2)讨论力的作用效果在实际中的应用,如抛物线运动、碰撞等。
3.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力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1. 判断题:(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
(对)(2)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会改变其运动状态。
(错)2. 选择题:(1)下列哪种现象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A. 物体形变B.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C. 物体温度变化D. 物体颜色变化)五、课后作业:2.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分析一个简单的物体运动问题,并绘制运动轨迹图。
3. 观察身边的物体运动,运用速度、加速度等概念描述其运动状态。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运动和力复习课件(人教新课标)
§12. 运动和力 复习 1、机械运动
运 动 和 力
2、力
3、运动和力的关系
1、参照物及选择,相对静止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 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 过的路程 公式:
机 械 运 动
2、速度
v
s = t
单位及换算:1 m/s = 3.6 Km/h 匀速直线运动
3、运动的分类 4、速度的测量
系运 动 和 2、惯性 力 的 关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内 容其理解: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 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定义 2、大小 3、解释惯性现象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 区别 力的平衡 物体的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的条件
3、二力平衡
大显身手
1、在人民公园的湖面上,小刚同学坐 在航行的游船里观光,若说他是静止的, 所选的参照物是( )C A.湖岸 B.湖水 C.游船 D.岸上的建筑物
变速直线运动 长度的测量(注意估读) 时间的测量
1、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的形状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一个
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5、力的测量: 弹簧测力计及其工作原理 6、几种 常见的力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产生条件(或原因): 三要素: 分类:
4、图c中物块的长度为
2.92
cm。
c
5、在图1所示和各种现象中,不是利 用惯性是( B )
6、 40N的物体静止在桌面上, 画出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变式训练:
球重4N,用力的示Leabharlann 意图画出小球的重力F =40N
运动和力复习课
参照物 大鱼小鱼 参照物练习
公式 公式变形 单位 单位换算 计算题 匀速直线运动
3. 长度时间的测量
4. 力 5. 牛顿第一定律
感觉 刻度尺的使用 特殊测量方法 秒表 练习
力的三要素
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惯性的利用 练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 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
人感觉并不可靠
2. 长度的测量工具 游标卡尺 刻度尺
卷尺
螺旋测微器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 辅助工具法
适用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等。
2. 软线、轮子法
软线法:适用于测较短的曲线长度,例如地图册上
的铁路线长。
A′ A B
B′
地图测绘仪
力的三要素
参照物2
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 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 B 是( ) A.岸边和行船 B.行船和岸边 C.都是行船 D.都是岸边
t=5分钟=300秒
V=
S
t
=
7500米 300秒
=25米/秒
=90千米/时
答:火车通过大桥时速度为90千米/时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
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1)拍打衣服可除去灰尘。
(2)使劲甩手可把手上的水甩掉。
(3)撞击可以使锤头、斧头紧套在把上。 (4)摩托车飞跃断桥。 (5)宇航员走出飞船后,仍能与飞船“并 肩”前进,不会落在飞船后面。
例:下列情况,能表示二力平衡的是( C E )
为什么?
第九章力与运动复习课件
解释:拍打衣服可除去灰尘。
答:衣服和灰尘原来一起处于静止 状态,拍打衣服,衣服受力偏离 原来的位置,附在衣服上的灰尘 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所以就会从衣服的缝隙中飞出来。
1.惯性与惯性定律
概念
有无 条件
性质还 与运动的关系 是规律
规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 惯性 到外力作用时,总 有条件 定律 保持静止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 一切物体保 持静止或匀 速直线运动 状态的性质
A、以路旁建筑物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
B、汽车紧急刹车时,他向后倾
C、汽车受到牵引力与阻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D、关闭发动机后,汽车由于不受力的作用最终 将停下来
课堂反馈
4.一物体受绳的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前进,先做加速 运动,然后改为匀速运动;再改做减速运动,则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加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大于物体拉绳的力 B.减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小于物体拉绳的力 C.只有匀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的力大 小才相等 D.不管物体如何前进,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的力 大小总相等
C.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
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车闸
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时,小球 将 ( B )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 B.保持绳断时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了解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理解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概念。
(4)学会运用力与运动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2)利用实验数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3)运用运动学公式,计算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概念。
(4)力与运动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牛顿第二定律的推导及应用。
(2)运动学公式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
(2)提问:力与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牛顿三定律。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3. 课堂讲解:(1)讲解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
(2)讲解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讲解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概念。
(4)讲解力与运动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运动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练习:(1)请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一个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加速度。
(2)请学生根据给定的运动学公式,计算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2)总结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总结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概念。
(4)强调力与运动的关系,提醒学生学会运用运动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后作业1. 复习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 复习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 复习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概念。
4. 运用力与运动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复习教案:运动和力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复习教案:运动和力教案标题:运动和力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2. 知道力的作用和种类。
3. 理解运动的三要素。
4. 掌握应用力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一、引入活动(5分钟)1. 准备一些有关运动和力的图片和玩具,引发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发生变化就是运动。
2.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3. 力的种类:推力、拉力、摩擦力、重力等。
4. 运动的三要素:物体、力、运动状态。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实验一:探究力的作用- 准备一块光滑的桌面和一本书- 要求学生用手控制力的大小,尝试将书从桌面上推动到桌边。
- 学生记录推动的结果,分析力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 实验二:探究力的种类- 准备一本书和一条绳子- 要求学生用绳子拉书,用手推书,比较拉力和推力对书的作用。
- 学生总结拉力和推力的区别和作用。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回答问题:- 什么是运动?- 什么是力?- 有哪些种类的力?- 运动的三要素是什么?- 如何掌握应用力的方法和技巧?2. 小组讨论:-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力的作用和种类,并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 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观察周围环境,找出更多运动和力的例子。
2. 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运动和力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运动和力的概念及其关系,认识不同种类的力以及运动的三要素。
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复习课(二)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课(二)1.牛顿是下列哪个物理量的单位() A.速度B.密度C.力D.质量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的作用一定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单独一个物体没有力的作用B.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压力的作用C.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的同时,不一定对别的物体施加了力的作用D.某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作用,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它们是一对平衡力3.图12-12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图12-124.在匀速直线运动的车厢里悬挂着一个小球,若小球突然向后方摆动,说明车此时正在() A.减速前进B.拐弯C.加速前进D.刹车5.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它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D.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6.力是物体对物体的________,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
7.人拉弹簧,拉力使弹簧发生了________。
守门员把射向球门的球踢回去,踢球的力改变了足球运动的________。
8.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是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9.甲、乙二人用一条绳子向同一方向拉一辆小车,甲用力200N,乙用力120N。
小车受到的拉力是________N。
10.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当正在行驶的汽车遇到紧急情况突然刹车时,车厢里的乘客将会向车前进的方向倾倒,这是因为乘客有________造成的。
参考答案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课(二)1.C 2.B;C 3.B 4.C 5.C;D 6.作用;相互的7.形变;状态8.大小;方向;作用点9.320 10.略11.惯性。
力与运动复习课教案
人能在冰面上快速慢行;汽车轮胎上常有凹凸的花纹;足球守门员要带上手套;登山运动员要穿防滑靴等
2.摩擦力的分类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定义
两物体接触时,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但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影响因素
说明:①万有引力: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的一种相互吸引的力。
②万有引力的大小跟两个物体的质量和物体间的距离有关。
③当地球上的物体有很大的速度时就能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实现飞出地球的愿望。
④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让弹簧测力计保持竖直状态,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就等于物体的重力G)
知识点3摩擦力
理解
重力不是地球的引力;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地点所受重力也稍有不同,从赤道到两极重力逐渐变大;离地面越高,重力越小
特点
①普遍性(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②相互性(物体受重力时,地球也受到物体的吸引力)③非接触性(空中运动的物体与静止时所受重力是相同的)
施力物体
地球
受力物体
地球上的物体
大小
G=mg,其中g取kg,它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
判断方法
八字原则:“筒体、等大、反向、共线”,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满足
应用
已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根据二力平衡和物体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或寻找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方法
知识点7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受力情况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受平衡力作用或不受力(合力为0)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理解并掌握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及测量工具。
(2)能理解并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3)能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
(3)运用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及测量工具。
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3. 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及测量工具。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3)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2. 难点:(1)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
(2)牛顿运动定律在复杂情境下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及测量工具。
2. 新课导入: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3. 课堂讲解: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进行分析解决。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4. 观察生活中的力的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讲解中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2. 实例分析评价:评价学生在实例分析中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3. 课后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知识掌握程度、应用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复习课
2、你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吗?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
注意: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 基础上,通过推理而归纳得出 的规律,它不是实验规律。
3、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你知道 力和运动的关系了吗?
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 也可能处于运动状态,所以力 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 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力与运动》复习课
(一)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力必然涉及两个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有力必然成对出现, 即相互作用力。
2、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哪些 效果?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的速度大小、运动方向改变其一均是运动状态 的改变。
3、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6、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且挤压的物体,当它们要发
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 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 大小跟: 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方向:沿接触面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3)静摩擦力: 大小:跟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无关,与产生相对运 动趋势的力的大小相等。
4、牛顿第一定律为什么又叫惯性 定律? 从两方面理解其内涵: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自身有总保持原运动状态不 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惯性的存在, 因此又叫惯性定律。
5、怎样理解“惯性”? 任何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与其它因素无关。 注意:惯性的大小与速度无关
线运动状态
9、怎样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 力? 一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
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力和运动复习课件
重点: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能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 解释物理现象及计算。
难点:解释惯性现象。
一.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 用是相互的 含义:A.必须有两个物体以上
B.除重力和磁力外,其它力 一 定要接触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运动 状态
牛 顿 第 一 定 律 惯 性 及 其 现 象 二 力 平 衡
的拉力F1相比较可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棉布表面 步骤3:在长木板上固定好棉布,放上木块,重做步骤1(如上图),出把这
次读出的拉力F3与步骤1的拉力F1相比较,可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 度有关。
⒈下面的现象中,不是由于惯性的原因是(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 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应用:当物体所受的所有力突然消失时,判断物体的运动 状态。若物体原来是静止的,则保持静止;若物体原来是 运动的,则以失去所有力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物体的惯性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无关。 惯性现象的解释 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彼此平衡。彼此平 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为零。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汽车的牵引力F与摩擦 力f是一对 平衡力。 所以F = 2.94×103N
答:汽车的牵引力为2.94×103N
例题2:
物体A B处于静止状态 GA =20N GB =15N 求物体A受地面的支持力?
B
高中物理复习课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复习课教案模板课题:力学教学目标:1. 复习力的概念,使学生理解力的作用和性质。
2. 复习力的计算,引导学生掌握力的计算方法。
3. 复习牛顿三定律,让学生理解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4. 复习力和运动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和分类2. 力的计算方法3. 牛顿三定律4. 力和加速度的关系5. 力和运动的关系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和性质。
2. 帮助学生掌握力的计算方法。
3. 引导学生理解牛顿三定律。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和分类。
2. 复习:复习力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进行练习。
3. 引导:讲解牛顿三定律,让学生了解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4. 实践:进行相关实验或问题解答,让学生感受力和运动的关系。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目,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3. 实践法:通过实验或问题解答,让学生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教学工具:1. 课件:呈现重点知识点和问题解析。
2. 实验器材:进行相关实验。
3. 教材:指导学生复习和学习相关内容。
教学评价:1. 在课堂上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结束课堂时,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概念,并能应用于物体运动分析。
(3)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实验和动画演示,加深学生对力与运动关系的直观理解。
(3)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
(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概念及应用。
(3)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1)力的示意图的绘制及意义。
(2)牛顿第一定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 利用实验和动画演示,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案、课件和教学素材。
(2)实验器材和动画演示。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点。
(2)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2)提问:力的示意图有什么作用?如何绘制?2. 知识讲解:(1)讲解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例分析加深理解。
(2)介绍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及其意义。
3. 课堂互动:(1)小组讨论:力的示意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知识拓展:(1)介绍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概念。
(2)通过实例分析,讲解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练习:(1)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初中物理力和运动复习课教案《力和运动》范本
《力和运动》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
(4)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参照物的选择。
(5)掌握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及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力和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实验和演示,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点的理解。
(3)采用小组讨论、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3)引导学生关注力和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1)力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3)力的作用效果:形变、运动状态改变等。
2. 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力与运动的关系。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 重力、弹力、摩擦力(1)重力的产生和作用。
(2)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3)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
4.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参照物的选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
5. 速度、加速度、位移(1)速度的定义及计算。
(2)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
(3)位移的定义及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定义及计算。
2. 难点:(1)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2)摩擦力的计算。
(3)相对性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和运动的知识。
2. 利用实验和演示,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点的理解。
3. 采用小组讨论、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结合实际例子,培养学生运用力和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速度公式的应用,三种常见力
难点
惯性及其应用
教
学
过
程
学生看教材分组讨论完成下列基础填空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注意: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速度公式的应用,三种常见力
难点
惯性及其应用
教
学
过
程
学生看教材分组讨论完成下列基础填空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器材:___________(选填上面器材的字母)
主要探究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图中的水平桌面足够长,不计托盘 质量和滑轮与绳的摩擦.物体A重10N,当 物体B重为2N时,物体A保持静止,这时A物 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N;当物体B重为 3N时,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一 段时间托盘着地,此后物体A做________ 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N.
例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缝衣针表面做得很光滑是为了减少摩擦力 B. 自行车刹车,利用了增大压力的办法来增大摩擦 C. 鞋底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D. 用铅笔写字,笔尖与纸间的摩擦属于滚动摩擦
例2、摩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运动和生活中起着重 要的作用,下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摩擦;实验室提供 下列器材:A带钩的长方体木块,B带钩的正方体木块 C表面平整的长木板 D几条毛巾E直尺 F弹簧测力计 G几支圆钢笔
②不得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3、弹簧的伸长(缩短)与外力的关系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或缩短与弹簧所受的
外力成正比。
上一张 下一张
例题
一根原长为10厘米的弹簧在弹 性限度内受20N的压力时,压缩 到6厘米;若受15N的拉力,将 伸长到 13 厘米,这是因 为在弹性限度内,
弹簧的伸长或缩短与弹簧所受的外力成正比。
(2005年无锡市)如图为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的实验。实验时必须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
这是为了使小车在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
相同,
实验时发现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得
越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假如小车在平面上不
受力,它将
。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下列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D.跳远时快速助跑
3、重力
1、重力的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mg g=9.8N/Kg(含义)质形量规分则布的均物匀体,外
{ 4、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
(几何中心) 外形不规则的物体
上一张 下一张
(悬挂法)
例题
在地球上能举98N的人到了月球上能 举质量为多少千克的物体?(重力呢) 答: 10千克 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物体的重心必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C、物体的重心位置可以在物体之外 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例题
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一个物体也会产生力 B、千克和牛顿都是力的单位 C、弹簧的长度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D、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成对出现的
2、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弹簧所受的拉力 成正比。
2、使用弹簧秤主要注意哪两个问题
①使用前应注意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
个物体,随着车一起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
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这两个物体在车
上将会(不考虑空气阻力)
( B)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若两物体质量相等,一定相碰
D、若两物体质量不相等,一定相碰
例题
用绳子栓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圆 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时,小球将
(B )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 B、保持绳断时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6、牛顿第一定律
1、定义: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 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惯性: 任何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的性质。物体的这种性质叫惯性。
3、惯性的特点: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大小只与物质的质量有关
上一张 退 出
例题
放在一辆足够长的表面光滑的平板车上的两
F
AG
B
C
6、摩擦力
1、摩擦力的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就 会在接触表面产生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滑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压力一定时,接触表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4、力的示意图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 力的方向
力的作用点
2、力的示意图:线段的长短 箭头方向
线段的起点
只需画出物体受力的方向,而对力的在大小、 力的作用点不作要求。
上一张 下一张
例题
如图的小球均为10N,A图画出小球所受 力的图示;B图画出小球重力的图示;C 图画出斜面对小球支持力的图示(设支 持力为6N)。
4、力的单位:牛(N) (例题3)
上一张 下一张
例题
用绳系着水桶把井水吊上来,提拉绳 子时手受到竖直向下的力作用,这个 力的施力物体是( C )
A、地球 B、水桶 C、绳子D、手
例题
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力能改变物体 运动状态的是( D ) A、用力将气球压扁 B、手拍桌子会感到疼 C、降落伞在空中匀速降落 D、运动员用头顶球,将足球射入门
力和运动复习课
开始
复习目标
1、力 2、弹簧测力计 3、重力 4、力的示意图 5、摩擦力 6、牛顿第一定律 7、二力平衡
上一张 下一张 退 出
力
1、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例题1 )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例题2)
(1)下表是研究滑动摩擦力得到的数据,请分析数 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接触面 压力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1
木板面 4N
0.5N
2
木板面 6N
0.75N
3
毛巾面 4N
1.5N
①比较第1、2次实验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
②比较第1、3次实验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
例2、摩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运动和生活中起 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摩擦;实 验室提供下列器材:A带钩的长方体木块,B带钩 的正方体木块 C表面平整的长木板 D几条毛巾E 直尺 F弹簧测力计 G几支圆钢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