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质作业
作文范文描写人
作文范文描写人
人是社会的一部分,是社会的建设者和参与者。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劳动和创造,也需要人的智慧和情感来推动。
人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追求幸福和美好的生活。
人的本质是社会动物,人类是群居生活的动物,需要和他人相互依存、相互合作。
在社会中,人们相互合作,共同劳动,才能实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人们在社会中互相交往,互相帮助,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人的生活离不开劳动,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人们通过劳动来创造财富,满足自己的需求。
劳动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追求幸福。
劳动让人们感到满足和快乐,也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人的智慧和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们通过智慧和创造来改变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
人们发明了各种工具和机器,改变了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
人们创造了各种文化和艺术,丰富了生活的内涵。
人们通过智慧和创造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人的情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人们在生活中需要关爱和温暖,
需要友情和爱情。
人们通过情感的交流和沟通来建立亲密的关系,
形成和谐的社会。
人们通过情感的交流来感受生活的美好,体验人
生的幸福。
人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追求幸福和美好的生活。
人们通过劳动来创造财富,通过智慧和创造来推动社会的发展,通
过情感的交流来建立和谐的社会。
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人的努力和
奉献,也需要人的智慧和情感来推动。
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美好
的生活,建设和谐的社会。
本质安全的实质
本质安全的实质一、什么是本质安全?其有何特征?本质安全就是通过追求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人、物、系统、教育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的统一,使各种危险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进而逐步趋近于本质型、恒久型的安全目标。
其基本特征一是人的安全可靠性,不论在何种作业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按规程操作,杜绝“三违” ,实现个体安全;二是物的安全可靠性。
不论在动态过程中,还是静态过程中,物始终处在能够安全运行的状态;三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在日常安全生产中,不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况而发生事故,形成“人机互补、人机制约”的安全系统;四是制度规范、管理科学,培训教育到位。
杜绝管理失误,企业生产中实现零隐患、零违章、零事故、零伤亡,从而基本形成无灾可救、无险可抢,无事故发生的格局。
二、打造企业本质安全的途径1、人的本质安全人的本质安全是指作业者完全具有适应生产系统要求的生理、心理条件,具有在生产过程中很好地控制各种环节安全运行的能力,具有正确处理系统内各种故障及意外情况的能力。
要具备这样能力必须进行教育,安全教育的对象是人,安全教育的实施和动力也是人。
强化安全教育是实现人的本质安全化的需要,而安全工作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正是人的问题。
安全教育目的是使人在对安全知、识、会、态四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
知,即知道,知道各方面知识、安全行为的重要性、各项安全法规制度等;识,即识别,对哪些是事故隐患、危险源、不安全因素都了解认识;会,即会用,用自己学习掌握的安全知识把各类安全操作技能熟练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态,即心态,就是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心理。
企业内各类人员因工作性质不同所掌握的安全知识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大致上应熟悉掌握的有:机械安全设计与机器安全装置;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及防护措施;触电事故及防范措施;电器装置安全要点;部分机械(砂轮机、手动工具、起重机械)安全使用知识;防火防爆安全知识及预防、紧急处理措施;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电梯)使用、检测、检修技术知识;危险化学品使用及应急处理措施;容器、高空、起重作业的安全要点及防范措施。
作业2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一、现实的具体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是人的社会。
人是国家职能、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其他一切活动的承担者。
1、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是在人的实践过程中进行和完成的;2、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人创造的,没有人的创造,就没有社会历史;3、人也是自然物的人化的创造者。
人通过自己的劳动,不仅可以使自然物适应自己的需要,而且可以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改变自然物,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
那么,什么是人呢?1845年,马克思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我们是这样理解的:1、“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除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之外,还包括人和自然的关系;2、“总和”不是各种社会关系的“相加”,而是对各种不同社会关系的概括,即把各种不同社会关系最本质的、最共同的、一般的东西,归结到一起,这就是社会性。
社会性是人的唯一特性;3、人的本质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人的本质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现实的具体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就意味着现实的具体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原理千条万绪,归根到底,就是解放人的问题。
人的解放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始终。
人的解放,不是思想活动,而是一种历史活动,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高度发展的结果。
这里仅就经济和政治作点具体分析。
人的解放,就经济条件来说,必须消灭私有制,首先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恩格斯说:“只要异化的主要形式,即私有制仍然存在,利益就必然是私人的利益,利益的统治必然表现为财产的统治。
”私有制、异化、剥削、占有欲、私人利益,这些现象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生产力不发展的结果。
如果生产力高度发展,生产出大量的丰富的产品,能够满足社会成员各种不同的需要,私人占有就是多余的了。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作业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作业1一、名词解释: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指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探索的学问.2、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3、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二、填空题:1、人们把客观世界划分为互相联系有互相对立的两部分:一人为中心的人类社会和以自然为中心的自然界.由此,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就相应分化为两种独立的科学即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2、人文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同是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同是人类的自我认识.3人的存在和发展,人类的历史和未来,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协同研究.4按照历史的维度,人文社会科学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孕育奠基阶段,二是生成发展阶段,三是拓展反思阶段.5、人文社会科学时代性主要表现在:研究对象的时代性,研究主体的时代性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时代背景因素.6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性.7、教材将人文社会科学的全部功能分为认识功能,思想建设功能,文化建设功能,政治建设功能,经济建设功能,以及社会管理功能、社会决策功能、咨询功能8、一般人所说的文明是指人类社会进步和开化的程度,它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人类文明建设的角度来看,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一期构成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两项基本内容9、有人指出,狭义的文化包括了三个基本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各种思想意识观念等,第二个层次是指表现第一个层次内容的物质载体;第三个层次是指各种制度、风俗10、现代咨询以周密调查和严格的科学分析为依据的11、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方法包括: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12、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与模糊性所以定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定性研究的失当,往往会导致定量分析的失效.13理性的直觉有三个特性,一是非逻辑性、二是综合性、三是自觉性;14、常见的几种抽样方法是简单的随机抽样方法,系统抽样方法,多级抽样方法15、实地方法包括以下研究方法观察法、无结构访谈法、集体访谈法三、选择题:1要科学的解释人的本质,就必须C用人的社会存在去解释2、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分主要是由于A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3、事实上,各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后目标都是人,只是它们研究人的角度、领域不同.研究时间中的人的学科是C 社会学4、研究人类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的学科是B经济学5、下列学科中没有明显阶级倾向的是D 语言学、考古学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的是D历史的治乱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兴衰完全同步7人文社会科学在发挥思想教育作用时最大的特征是B以理服人8、据90年代初专家预测,到2002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20门一级学科中排列将是A管理学9计算机+插花艺术是对哪一个国家企业管理艺术的概括D 日本10、在以下各种一般研究方法中,人文社会科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较为偏重哪一种B定性研究.四、简答题:1、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何共同点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共同点是:(1)都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2都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3都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4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2、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的特征有:1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2具有一定的民族性;3具有时代性.3、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哪些特殊条件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下列特殊的条件:(1)人文社会科学家要把自己的研究活动自学地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2)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在应用于社会实际时,要具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性,尽量减少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或干预;3要尽量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的预见性,减少人们对它的怀疑.五、论述题:1、说说教材所阐述的人文社会科学的三种一般方法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三种“一般方法”是指: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统一、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统一.2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观,合理体现了认识论的发展成果,不仅在研究行为上反映了人类哲学理论的新水平,而且在操作上成功实现了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过渡.人要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既要依赖科学认识,发展自己调控自然的现实力量,又要依赖文学艺术等认识形式,调节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的活动,借助于情感激发使人得到全面发展.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统一观体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活力所在,使这些学科的工作者比之于他们的前辈,更能在研究中取得有价值的突破.它们的关系是:对特定对象的认识往往是从初步的定性研究开始的,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定量研究则是对定性研究的深化和细化.两者循环交替,不断把主体对对象的认识引向深入.4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统一观在方法上对人类智能的两极给予了同样的重视.科学家常常能凭借卓越的直觉能力,在混乱复杂的事实材料面前,敏锐地觉察到某一类现象和思想可能具有重大意义,预见到将来在这方面可以产生重大的科学发现或科学成果.这样由直觉作出的大胆预言,常常决定了某一领域科学研究的发展战略.同时,如能加以一定的、科学的分析技术进行预测和研究,该研究领域的成果就更可靠.2、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有哪些:1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人文社会科学是人类对自身的理性认识,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产生的源泉和动力,正确的人文社会科学理念产生以后,又能进行一步推动社会实践的进程.两者之间存在的相互依赖、相互推动的关系,就是互动关系.2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我们认为,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外部,即社会需要;一方面来自于人文社会科学内部,即自身的矛盾运动.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的发展需要构成了辩证的统一. 3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如果新出现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只是对旧有理论的丰富和完善,而没有对旧理念的基本原理、方法与理论框架作根本性的改变,那么我们称之为常规性发展;如果新出现的人文社会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了旧有理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认识,那么我们称之为革命性发展.常规性发展通常是一种量上的变化,意味着在维持原有理念大框架的状态中,理论取得某些新的进展,受到更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当量变最终导致了整体质变,就出现了革命性发展的过程.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一般都是从量变到质变,也就是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的交替.作业2一、名词解释:1、时代主题: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态势的聚集点是全球发展格局的集中体现.2、全球问题-:指的是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3、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发展,揭示语言本质及存在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它经历了传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三个阶段.1、20世纪世界格局的首次变动前后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世界格局第二次变动前后的时代主题是对抗与对话,世界格局第三次变动前后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2、20世纪自然科学的综合化有三种表现:一是自然科学各学科、技术各领域内部的综合,二是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技术各领域之间的综合,三是自然科学与技术之间.3、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社会革命与学术建设之间的复杂联接和冲突,以及这三个序列之间的复杂的关联与撞击,是现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在20世纪让你问社会科学的世界版图上有着某种特别的位置和色调.4、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出现了一个日益清晰的聚焦点:人、人的解放和发展;5、2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的两大思潮一是科学主义思潮或者叫做时政主义思潮,二是人本主义思潮或者叫做非理性主义思潮.6、历史学作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的反应和阐释全面、真实、必然;7、在文学领域中,文艺理论探讨文艺的性质原理和批评标准,文艺史探索文艺的演变发展,文艺批评则是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评价.8、瑞士语言家索绪尔创立了结构语言学.他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作为符号,语言的物质性声音叫做能指,语言的表意性叫做所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同一张纸的反面和正面.9、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对语言学的拓展开始于他对语言行为和语言能力的区分,前者研究是什么样子,后者回答语言为什么是这个样子.10、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着作是马氏文通 ,他的作者是马建忠.三、选择题:1、在完整的意义上,世界格局指的是A国际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2、成为20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技术起飞的主要信号是C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建立3、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B 自然科学技术领域4、下列社会过程和现象尚不属于全球问题D 普及义务制高等教育问题5、系统论的创始人是C 贝塔朗菲6、世界哲学的三大发源地是C 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希腊7、20世纪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海德格尔,萨特8、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观点的首倡者是B 克罗齐9、19世纪形成高潮、特别强调文学艺术的表现功能的一种重要文艺思潮是C 浪漫主义10、语言学一历经了传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三个阶段,现代语言学的正式开端是C结构语言学四、简答题:1、20世纪推动和制约世界人文科学发展的背景因素有哪些答:20世纪推动和制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因素主要有:1不断深化的时代主题;2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3日益尖锐化的全球问题.2、20世纪世界历史学研究出现哪些变革答:20世纪世界历史学研究出现的变革主要有: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3、20世纪世界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有哪些方面答:20世纪世界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在:(1)对创作主体文艺思维及心理的深入开掘;2对文艺作品形式的重新认识;3对文艺接受问题的注重;4对文艺与社会---文化系统关系的进一步思索.五、论述题:1、试以管理学的发展为例,阐述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 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是:1社会实践与科学理念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主要表现在:科学理论对于社会实践的依存性和科学理论对于社会实践的能动作用两方面.例如:管理学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除管理者和管理学家外,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数学、哲学等学科的专家也纷纷介入,从各自的背景,用不同的视角和方法研究同一对象------管理过程.从而形成了“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强调系统化,注重人的因素,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广泛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追求“效率”和“效果”的统一,面向实际,注重预测,强调创新,强调组织管理集中化等,提示了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促进了现代管理水平的提高.2多科性综合性的科学体系逐步形成.多科性是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广度的扩展和深度的拓进相联系的.综合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研究对象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对外主动和自然科学联系,内部积极推进各学科交叉联结;二是与自然科学相对应,自身结构具备有机的统一.例如:管理领域中,除了管理学外,还融合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数学、哲学等学科知识和相关的研究专家,共同推动现代管理技术的发展.3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的关注.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都得出了一个共识是:未来是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社会.例如:管理学领域中,由于行为科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人的需要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知识经济的出现等等,使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认识从“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信息人”的方向发展,就是充分体现了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2、当前世界和中国从小学到大学,………………当今世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出现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1从历史上的情况看,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的状态,这样既不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也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人文主义要发展,就需要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自然科学在推动人类进步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毫无疑问是极其巨大的,但是它毕竟不能解决世间的一切问题和课题,有的命题只有依靠人文社会科学才能解决.2在当前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开始出现了融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第一,在自然科学领域出现了新人文主义;第二,人文主义者的新姿态.传统人文主义者开始重新接纳科学,并努力利用科学研究的成果,努力将人道主义精神渗透到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以及注意群体的长远利益等.3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趋于融和并成为大趋势,有其背景:一是全球性问题的尖锐化,越来越成为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共同关心的话题;二是科学的自身发展着融和的内在要求.由此,当前世界和中国从小学到大学,普遍推行文理综合为重要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顺应了科学发展的规律和现实社会发展问题的趋势要求的.作业3一、名词解释:1、国家干预主义:是西方经济学发展两大经济思潮之一,它的理论源头是16世纪到17世纪的重商主义.当时人们认为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乃社会财富的源泉,强调在国家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2、经济自由主义:是西方经济学发展两大经济思潮之一,它的发端于17世纪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充分的自由竞争是发挥社会每个成员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条件.3、人文主义:是这样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从哲学方面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重视人的价值.、二、填空题:1、20世纪上半叶,现代心理学几乎在同一个时期,主要从四个方向上,向产生于19世纪的心理学冯特学派进行挑战,这四个方向是:强调心理学主要建立在可以客观观察和测量的对象上面的行为主义,突出心理现象整体的综合的研究的格式塔心理学,在精神病理学研究基础上形成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前苏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背景和巴浦洛夫生理学基础上开展的心理学研究.2、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心理学在认识理论领域、人格理论领域和情绪理论领域提出了新的观点或理论假说.3、人类学爱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体质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4、19世纪中后期,经济学裂变为两个体系:一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学;二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5、纵观西方经济学发展历史,基本上是两大经济思潮一是经济自由主义,二是国家干预主义6、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西方社会学的主要思潮一分为二.逐步取得主导地位的一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迪尔凯姆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社会思潮.而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倡导的研究社会行动者的行为动机和价值取向的理解社会学,也产生了持久而重大的影响7、法学学科框架的传统构成主要包括理论法学、历史法学、部门法学及应用法学几大板块.理论法学又称法理学,是法学研究的基础,应用法学主要研究国内和国际的现行法律及其制定、解释和应用,是法学体系的主要部分.8、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区域综合具有深刻背景;一是全球问题尖锐化所产生的客观需求,二是:科学的自身发展有着融合的内在要求.9、现代科学发展的突出特点,就是在高度分化、广泛渗透的基础上整体综合化和全面社会化10、最为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标志之一,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研究工作,使计算机更多的渗透到研究过程中,已经成为当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时尚.三、选择题:1、费罗伊德心理学说的主要贡献是C突出了无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探索认识发展和知识增长的心理机制、分析智力的性质及其结构和机能;他构建的思维心理学是A 一种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之一马斯洛重点分析健康人的心理,全面探讨人类的基本需要.在他看来,创造潜能的发挥是人的最高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的,这一目标以及潜在美德的实现就是D 自我实现4、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开创得力于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骨干的倡导,主要倡导者是A 蔡元培5、西方经济学的奠基者、国民财富的性质的原因的研究的作者亚当·斯密是B 英国人6、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下,西方经济学发生了一次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占主导地位的B凯恩斯革命7、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有着原则区别的西方社会学的开创者是A孔德8、由于早期社会法律制度远未健全,法学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界限不清.作为独立学科的现代法学的诞生要退职19世纪,其标志是A 资产阶级法学体系的建立9、一般人认为,首次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是一位C 传播学家10、认为天文学诞生于迷信、几何学诞生于贪婪、物理学诞生于虚荣的好奇新的着名人文主义者是D卢梭四、简答题:1、当代西方经济学出现了哪些新的发展趋势答:当代西方经济学出现的新的发展趋势是:(1)流派林立,歧见迭出;2各个反对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的流派的出现,已经改变了凯恩斯主义“一家独尊”的地位.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学的发展出现了哪些趋势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学的发展出现的趋势是:(1)研究重心转向现实问题的诊断,研究方法转向综合比较;2跨学科交叉研究迅速发展;3研究对象沿着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拓展. 3、说说20世纪语言学、心理学的重要进展答:20世纪语言学的重要进展有:1索绪尔开创结构主义语言学.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一是语言是符号系统;二是区分语言和言语;三是区分历时态和共时态;四是区分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2乔姆斯基对现代语言学的拓展.主要是对“语言行为”和“语言能力”的划分.20世纪心理学的重要进展有:120世纪上半叶的四个发展方向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前苏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背景和巴浦洛夫生理学基础上开展的心理学研究;220世纪上半叶的三股新潮:一是在认识理念领域中,认知心理学取得重要进展;二是在人格理论领域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三是在情绪理论领域中,情绪心理学提出了新的假说.五、论述题:1、试述20世纪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的发展道路和功能影响的共同点. 20世纪的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都是两栖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而植根于后者.它们都是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实现了成功的跨越,无论是从研究的领域还是在研究的方法上都促进了学科之间的融和和综合.在两大学科部类内部也出现的互补和综合化的共通点.1现代语言学对人文社会科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出现了语言哲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同时现代语言学也融入了信息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加盟,意味着一场语言学的工具性革命.现代语言学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实现了成功的跨越,并以丰富的理论成果和操作实绩使自己成为连接两大科学部类的桥梁之一.220世纪的心理学各主要流派之间在研究对象和方法问题上出现存异求同、互补互渗的主导性趋势.学科结构通过内部和外部交叉融汇,已经发展成为一门边界模糊、分支众多的科学.在研究方法上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某些精神的系统方法得到广泛的运用.同时,心理学对众多的具体科学都产生影响,如: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文艺学、教育学、历史学、语言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还与自然科学血脉直通,出现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等,这些都体现了心理学与语言学、人类学在发展道路和功能影响上的共通点.3人类学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发展的意义主要从如下几方面体现出来:一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积极贡献体现出来;二是通过文化研究这个领域发挥出来;三是通过独特的研究方法展示出来;四是直接表现为与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具体学科的交互作用上.这些都体现了其与语言学、心理学在发展道路和功能影响上的共通点.2、说说你对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五大趋势的内在联系的认识1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一是在互补过程中,东方文化的地位将逐步提高,它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力将明显增强;二是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影响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和更大。
XXX《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答案
XXX《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答案(单选题)1: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人的本质不是后天的而是先天的B:人的本质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C:人的本质不是变化的而是永恒的D: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是有阶级性的正确答案: D(单选题)2: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坚信()。
A:群众有自发的社会主义觉悟B:群众有高度的改革开放自觉性C:群众运动具有天然合理性D: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正确答案: D(单选题)3: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正确答案: D(单选题)4:事物的发展是上升的运动,这是由()。
A:主要矛盾决定的B:基本矛盾决定的C:辩证否定的本性决定的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精确答案: C(单选题)5: “注意分寸” “掌握火候” “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A:适度原则B:辩证否定观C:实亊求是D:科学发展观精确答案: A(单选题)6:区分普通小我和历史人物,主要是看他们A: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B: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C: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主动的照旧被动的D: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正确答案: A(单选题)7: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B: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C:唯物辩证法的总特性D: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正确答案: C(单选题)8: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物构成上的比例是资本的A:有机构成B:价值构成C:技术构成D:数量构成精确答案: C(单选题)9: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是说()。
A: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B:矛盾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C:矛盾决定一切事物的性质D:矛盾是永远存在的精确答案: A(单选题)10: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承认任何真理都是A: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B:主观性和相对性的统一C:客观性和绝对性的统一D: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正确答案: D(多项选择题)11:下列选项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积沉舟,绳锯木断C:物极必反D:防微杜渐精确答案: A,B,C,D(多选题)12: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重要意义在于()。
西工大17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
奥鹏2017秋西工大17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科学兴趣B. 社会实践C. 求知欲望D. 好奇心正确答案:2. “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的理论依据是()。
A. 质变过程中量的迅速扩张的原理B. 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C. 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D. 非爆发式飞跃的原理正确答案:3. “支配物理世界之运动的必然性,也支配着精神世界的运动,因而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服从于注定的命运”的观点属于()。
A. 对必然性的科学揭示B. 导致宿命论C. 导致唯意志论D. 看到了必然性的作用正确答案:4. 对人的本质的理解要掌握()。
A. 人的平等权利B. 人的自由权利C. 人追求幸福的权利D.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E. 人的生产劳动权利正确答案:5. 马赫认为“没有物理上的因果性,只有逻辑上的因果性”,他的观点属于()。
A. 混淆了因果联系与因果观念的关系B. 只看见现象没有看见本质C.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D. 夸大了逻辑上的因果性正确答案:6. 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A. 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B. 心外无理,心外无事C.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正确答案:7. 十六大提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A.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B.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C.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 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原理正确答案:8.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主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是()。
A. 实用主义的观点B. 旧唯物论的观点C. 主观唯心论的观点D. 相对主义的观点正确答案:9. “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 主张物质与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 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论的思想C. 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D. 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正确答案:10. 被誉为辩证法大师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
心理作业:浅谈人性本质
浅谈人性善恶人性到底本是善还是恶?这个问题,想必与世界上是现有鸡还是先有蛋一般让人争论不休。
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都持有不同的观点。
理由也各有千秋,可谓百家争鸣。
在此,我就自己个人观点,做一个简单的展示自己的看法。
如果说人性是善良的,古有孟子“人性本善”之说,证明了“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无数的好人好事感动中国的事迹与人物,自然灾难让我们看到大家的团结,人与人之间的友爱,让我们更加坚信人性的美好与善良。
如果说人性是邪恶的,基督教信奉“原罪”的人性观。
康德曾经说过,“恶折磨我们的人,时而是因为人的本性,时而是因为人的残忍的自私性”。
杀人抢劫战争暴力时刻发生在这个世界上。
从李尔王中不孝的女儿们到充斥世界各地的巨大毒枭。
恶势力充斥着我们的社会之中,似乎不孔不入,从古至今。
人性的善恶如此矛盾,我们可以看到再恶的人也会有对亲人温情的一面,所谓虎毒不食子。
一个杀人犯说不定是一个模范儿子、丈夫、父亲,五好家庭中的一家之主。
但是对于其他人他可能是个破坏他人家庭幸福的恶魔。
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为学生辛苦一辈子的优秀老师,对于她的学生来说,她无疑是一个负责无私的好人,但是也许对于她自己的孩子,由于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关注自己的家庭,她却是一个不合格的母亲。
所以善恶并没有所谓绝对的标准。
你心中的标准不同,你对善恶看法也就不同。
仔细考察一番,就会发现人性原来很复杂。
人性之中既有“好”的因素又有“坏”的成分。
孔夫子的“食色,性也”只是讲了人的肉体物质欲望部分,还远远不够全面。
马克思在他的学说中仅仅提到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唯一没有明确的是人性的善与恶的问题。
这样,在人的自私贪欲和社会公德发生冲突的时候,伦理道德就会显得无能为力。
所以人性是复杂的,是多变的,多种成分的。
人性的善恶更多要求社会道德的约束,自身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才能使一个人成为更符合社会认同的“善良”的人。
就如“八荣八耻”的提出,都是社会上大众认同的行为。
一个人的实质作文
一个人的实质作文无论是自然界的丛林法则,抑或今日个人主义盛行,似乎都时刻提醒着我们利己的重要性。
然而,人们常对利他行为怀有崇敬之心。
于是便有人发问,人的本质是利他还是利己?从利己之本质出发,乃是刻进人类基因中的本能。
正如雏鸟需竭力伸张尖喙与同伴争夺食物,人类的婴孩早早学会以纯真的眼神与笑容博取父母的喜爱——这无可厚非,是人类生存的必要。
“利己”发展至今日,已俨然成为现代社会默认的“成功”要素之一。
显见的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日,“利己”的原则更能适应职场求生的切实需要。
马基雅弗利坚持政治与道德的分离,正是因他认清利他精神在竞争中只能使人落败。
在日复一日、逐渐失控的竞争中,利他被逐渐冷落和忘却,精致利己者的冷漠得到广泛认同,社会虽然因此得到了相应的物质发展,却也因此更显疏离。
诚然,现代社会中,利己主义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利他精神,但利他并非与利己完全排斥。
今日利他与利己的探讨,实则应当建立在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基础之上。
若探究利他行为的起源,我们不难发现这其实是社会性动物利己的另一种形式。
譬如猕猴为同伴梳理毛发,类人猿为伙伴照看后代,收获的是对自身长远的利益。
对于社会性更复杂发达、情感更为充沛的人类,利他亦是一种主观上的精神需要,它使人获得满足感和意义感,填补利己无法满足的道德追求。
如此看来,作为个体的人,其本质必然是利己无疑,利他似乎只作为可有可无的陪衬罢了。
然而,若仅停留在此,那么人也将失去其“所以为人”的意义。
人类的历史上,看似毫无意义的利他损己之举,实则数不胜数:古有屈原自沉,文天祥北渡,谭嗣同自刎,今有敦煌工作者苦守边疆,航天科学家十年磨一剑——无一不是以一人之利,换取族群之大利。
日寇侵华之时,朱自清坚持“弦诵不绝”,流离南渡,将美与文学的种子流传、留存;罔论本可以以医学谋生的鲁迅先生,为利中国族群之“他”,近似固执地将黑屋之中沉睡的民众唤醒。
当人的一己私利成为族群之己时,人的本质的高贵便如水落石出,人的历史才得以焕发光彩,人才有了所以为人的资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次作业【最新】
单选题1.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在于( )(A) 人的自然属性(B) 人的道德属性(C) 人的社会属性(D) 人的精神属性2.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 )(A) 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B) 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C)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D) 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3. 科学的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
制约科学发展最主要的社会条件是() (A)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 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C) 是否尊重知识和人才(D) 是否有正确的哲学指导思想4. 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
这是一种( )(A) 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 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C)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5. 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A) 地理环境(B) 社会关系(C) 生产劳动(D) 信息交流6.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 )(A) 看它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B) 看它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C) 看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D) 看它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7. 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A) 社会资本总量急剧增加(B) 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C) 资本有机构成下降(D) 不变资本比重下降8.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这说明( )(A) 真理具有客观性(B) 真理具有绝对性(C) 真理具有相对性(D) 真理具有全面性9. 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 )(A)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10.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A)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B) 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 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1. 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A) 社会劳动为尺度(B) 私人劳动为尺度(C) 简单劳动为尺度(D) 抽象劳动为尺度12. 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 )(A) 个人心理(B) 社会心理(C) 自然科学、语言学和逻辑学(D) 道德、艺术和哲学13.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14.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 永恒性(B) 客观性(C) 不变性(D) 终极性15. 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 )(A) 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B) 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C) 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D) 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16. 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使()(A) 商品的个别价值均衡为统一的社会价值(B) 商品的社会价值统一为市场价值(C) 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D) 同一部门内部的各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1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 科学之科学(B) 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C)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D) 思维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18.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 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B) 先进与落后、革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C) 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19. 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 产品的分配形式(D) 产品的交换形式20.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A) 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 确定事物的质(C) 认识事物的量(D) 把握事物的度21.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A) 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 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C)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D)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22. 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A)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C) 产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加大 (D) 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23. 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A) 购买阶段(B) 生产阶段(C) 销售阶段(D) 流通阶段24. 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 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 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25.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A) 观念上的货币(B) 现实的货币(C) 足值的金属货币(D) 纸币26. 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 按需分配的原则(B) 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C) 人道主义原则(D) 民主集中制的原则27.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 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B) 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 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 (D) 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28. 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是( )(A) 辩证法的观点(B) 形而上学的观点(C) 二元论的观点(D) 诡辩论的观点29. 现实可能性是指( )(A) 现实中有充分根据和必要条件的可能性(B) 现实中虽有一定根据,但根据尚未充分展开的可能性(C) 目前尚未实现,将来可以实现的可能性(D) 实现的可能性30.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最主要是由( )(A) 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B) 现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C) 科学家之间的互相交流决定的 (D) 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决定的31.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 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32.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
人类的本质是哪三个
人类的本质是哪三个
人类作为地球上最为发达的智慧生物,其本质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显露出来。
通过观察人类的行为、情感和思维,可以总结出人类本质的三个方面。
1. 情感
情感是构成人类本质的重要部分。
人类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包括爱、恐惧、
欢乐、怜悯等。
这些情感不仅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决策,也连接着人类社会的群体关系。
爱是一种强大的情感,不仅在家庭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恐惧则是人类自身的防卫机制,帮助人类迅速做出应对危险的决策。
情感的存在让人类对生活充满了色彩,也使人类更加具有社会性和互助合作的精神。
2. 求知
人类天生具备求知欲望,探索未知、理解世界一直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内容。
人
类依靠思考、学习、研究不断扩展自己的认知边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好奇心,驱使他们探索宇宙、尝试解开生命之谜。
求知的欲望使人类群体集合成各种学术机构、研究团队,促进了文明的不断进步。
3. 创造
创造性是人类本质中的重要方面,人类通过创造从而改变和塑造周围的环境。
艺术家用艺术作品传达情感和思想,科学家通过研究创新带来科技的革新。
创造不仅是实体物品的创作,也包括思想观念的创新。
人类的创造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提高了生活的品质,同时也彰显了人类的智慧和灵感。
总结来看,情感、求知和创造是构成人类本质的三个重要方面。
这些特征使人
类成为地球上独一无二的物种,拥有自我感知、社会互动和不断进化的能力。
人类的本质源自对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体现了对美好和更高层次追求的精神境界。
人的本质作业
试题例析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社会关系D人的自然属性2萨特认为人的本质只有与他人和社会隔离起来才能显现。
这种观点是( )A抽象的人性论B形而上学的机械论C夸大主观意识的唯心论D相对主义的诡辩论3人的价值是价值关系的特殊形式,这意味着这种价值关系的客体是( ) A一种特殊的物B人的有用性C人的实践活动D人的工具性4人在价值关系中()A只能是价值主体B只能是价值客体C只能是价值的享受者D既可能是价值主体,又可能是价值客体5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B 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C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6人的价值中的基本关系是()A反映和创造的关系B为己和为他的关系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D工具和目的的关系7下列关于人性的观点,属于正确的观点是()A人性善B人性恶C人性有善有恶D人性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8资产阶级人性论最根本的缺陷是从()A现实的人出发B个人出发C抽象的人出发D人的自由出发9人性决定于()A先天的禀赋B遗传的因素C后天的社会实践D家庭自身10人的最根本的特性是人的()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自由的属性D意识特性单项选择题[答案]1C2A3C4D5D6D7D8C9C10 B二、不定项选择题1在人的属性问题上,唯物史观认为()A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B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C社会属性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D思维属性可以归结于社会属性E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得以存在的前提2在人性问题上,以下观点属于先验论的有()A人生而自由B人性善C人性恶D人的本性是天赋的E人性善恶决定于社会实践3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A人的本质是共同的B人的本质是变化的C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D人的本质是不变的E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4下列各项属于个人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的有()A个人的主观条件B个人所处的环境C社会的需要D个人的主观愿望E个人的社会实践5从个人和社会统一的观点出发,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 A把自己仅仅当做目的而绝不作为手段B实现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选择C在对社会奉献中实现自我需要的满足D满足社会和自我多方面的需要E纯粹为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认为()A人是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统一B人是价值目的和价值手段的统一C强调人的价值在于贡献而不是在于索取D强调人的价值在于自我而不在于他人E强调集体价值又重视个人价值不定项选择题[答案]1ACDE2ABCD3BCE4ABCE5CD17ABCE三、辨析题:“一个完善的人,必定具备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
江苏开放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次形考作业2019
1、“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对于这个观点的正确理解是()。
A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B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C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D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答案:A;B;C;D2、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下列选项属于人生观范畴的有()。
A人为什么活着B人应当如何活着C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D如何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矛盾答案:A;B;C3、人生价值包含的基本内容有()。
A自我价值B社会价值C自然价值D劳动价值答案:A;B4、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主要表现在()。
A人生须认真B人生当务实C人生应乐观D人生要进取答案:A;B;C;D5、理想具有()等特征。
A超越性B实践性C时代性D现实性答案:A;B;C6、信念的多样性表现在()。
A不同阶级、阶层有不同信念B不同社会的人们有不同的信仰C同一个人有不同信仰D不同团体的人们有不同信仰答案:A;B;C;D7、对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有()。
A理想不等同于现实,不是立即可以实现的B在任何条件下,理想都能够转化为现实C理想是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理想是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答案:A;C;D8、大学生实现理想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具体表现在(BCD )。
A鄙视物欲,禁绝享受,倡导苦行僧式的生活B在学习上,刻苦钻研、不怕艰难,孜孜不倦地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C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抵制抵制和反对铺张和奢华的思想和生活作风D在工作上,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避艰险,努力完成各项任务答案:B;C;D9、民族精神是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ABCD )的总和。
A价值取向B思维方式C道德规范D精神气质答案:A;B;C;D10、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包括()。
A创造精神B奋斗精神C团结精神D梦想精神答案:A;B;C;D11、()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现当代历史中的新表现A长征精神B女排C载入航天精神D奥运精神答案:B;C;D1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思政小组作业
-
1
引言
2
主题:人的本质与社会责任
3
任务与时间安排
4
预期成果
5
结语
6
资源与参考文献
7
小组活动建议
8
教师指导建议
思政小组作业
引言
本次思政小组作业旨在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同时培养我们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以下是我们为这次作业制定的具体内容与安排
思政小组作业
主题:人的本质与社会责任
福柯:《话语与权力》
05
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思政小组作业
小组活动建议
为了确保本次思政小组作业的顺利进行,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思政小组作业
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分配任务,交流进度,分享观点
设定明确的时间表和计划:确保每位成员都能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
鼓励成员之间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以促进思想碰撞和观点创新
我们将围绕"人的本质与社会责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探讨,我们希望深入理解人的本质、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在社会中应承担的责任
思政小组作业
任务与时间安排
文献阅读与整理(2周):每位成员选择一篇关于"人的本质与社会责任"的文献进行阅读,并整理其主要观点和论据
小组讨论(1周):每位成员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自己阅读的文献,并就其主要观点和论据进行探讨。其他成员提问和发表看法
观点提炼与整理(1周):小组共同提炼和整理关于"人的本质与社会责任"的多元观点
准备汇报材料(1周):每位成员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撰写一份汇报材料
汇报与分享(1小时):每位成员在班级汇报环节分享自己的汇报材料。其他成员提问和发表看法
吉林大学吉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
吉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1. 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人的本质不是后天的而是先天的B.人的本质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C.人的本质不是变化的而是永恒的D.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是有阶级性的2.生产关系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3.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B.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C.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D.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A.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生产力的性质B.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D.惟独不断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力才干发展5. 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主要是看他们A.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B.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C.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D.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6.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坚信()。
A.群众有自发的社会主义觉悟B.群众有高度的改革开放自觉性C.群众运动具有天然合理性D.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7.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说的是A.时间具有一维性B.时间具有有限性C.物质运动具有持续性D.物质运动具有顺序性9.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A.资产阶级的发展B.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C.大资产阶级D.中产阶级10. “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A.适度原则B.辩证否定观C.实亊求是D.科学发展观11.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是()。
A.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B.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实践D.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12.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包括()。
新课标导向下,如何设计作业?
新课标导向下,如何设计作业?新课程标准的初衷是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把教育的目标从知识转到人身上来,让儿童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
就是我们常说的除了关注学习成绩之外,有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就是要让孩子有时间锻炼、有地方劳动、有机会发展艺术特长,让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都能得到发展的人,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会交往、善合作,能够学会怎样去面对困难、解决实际问题,这些素养才是将来走上社会所需要的必备技能。
作业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让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推器”,促进基础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多样化的作业类型不同的教师往往会表现出迥异的个性,每一门学科又有自身特点,因此不同学科的教师总是能够设计出富有创造性的、鲜活生动的作业,并由此引导学生经历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
1、基础巩固类作业,一般紧扣学生在校学习所涉及的内容或技能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和巩固,或转换情境促进已学新知的应用,或变换条件引导习得技能的迁移。
此类作业成为课内学习的叠加,起到及时复习巩固的学习效果。
2、知识拓展类作业,常常针对课堂学习所涉及的内容或技能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增补,或补充相关背景信息以丰富课堂所学,或进一步拓展课堂所学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此类作业作为课内学习的扩充,起到灵活增益、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3、活动探究类作业,总是源于明确问题,经由一系列活动的探究,或单学科纵深揭秘,或跨学科协同攻关,从而最终完成新知的发现和问题的解决。
此类作业侧重相关问题的攻关,指向深度学习和知识建构。
4、动手创作类作业,倾向于设计思维的发展、想象品质的赋能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或成平面画作,或成人工造物。
此类作业构成表现型学习的全过程,强调学习“作品”的可见。
5、综合实践类作业,侧重直接经验的获得,倾向身体力行的活动体验,凸显社会的参与与服务,强调社会学习和实践学习。
此类作业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发挥了社会大课堂的教育功效。
对于假期作业而言,知识拓展、活动探究、创意创作以及综合实践都会因为可以利用和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更为宽裕和自由,而更能收获理想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基础巩固也需要适当涉及,以避免生疏或淡忘。
[云南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秋)形考作业3-答案
云南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秋)形考作业3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1.“没有理性,眼睹是最坏的见证人”这句话强调的是[A.]仅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不一定是真理[B.]只要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C.]只要观察事物的外部联系就能获得真理[D.]只要观察事物的偶然联系就能获得真理[提问:认真对上述试题分析,并进行相应作答]参考答案:A2.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D.]事物发展的童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提问:认真对上述试题分析,并进行相应作答]参考答案:B3.事物内部否定方面和肯定方面的矛盾运动构成了事物周期性的变化过程,其表现形式是( )[A.]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不断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提问:认真对上述试题分析,并进行相应作答]参考答案:C4.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D.]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提问:认真对上述试题分析,并进行相应作答]参考答案:C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提问:认真对上述试题分析,并进行相应作答]参考答案:C6.( )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A.]实践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否定的观点[提问:认真对上述试题分析,并进行相应作答]参考答案:A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值[B.]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商品[C.]货币投入流通带来剩余价值[D.]货币可以购买到生产资料[提问:认真对上述试题分析,并进行相应作答]参考答案:C8.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人的本质不是后天的而是先天的[B.]人的本质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C.]人的本质不是变化的而是永恒的[D.]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是有阶级性的[提问:认真对上述试题分析,并进行相应作答]参考答案:D9.20世纪初,( )对物质的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规定[A.]列宁[B.]马克思[C.]恩格斯[D.]黑格尔[提问:认真对上述试题分析,并进行相应作答]参考答案:A10.资本的价值构成是()[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率[C.]购买原材料价值和购买劳动力价值的比例[D.]劳动者转移生产资料和新创造价值的比例[提问:认真对上述试题分析,并进行相应作答]参考答案:A11.马克思说,资本主义“不自觉地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它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是[A.]发明创造新科技成果[B.]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C.]生产先进的机器设备[D.]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提问:认真对上述试题分析,并进行相应作答]参考答案:B1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 ),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A.]周期性[B.]长期性[C.]相对性[D.]绝对性[提问:认真对上述试题分析,并进行相应作答]参考答案:A13.认为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的观点是()[A.]宿命论观点[B.]天命论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提问:认真对上述试题分析,并进行相应作答]参考答案:D14.在对外经济侵略中,最具新殖民主义特点的做法是[A.]高价推销工业品和高科技产品[B.]低价收购初级产品和原材料[C.]实行“对外援助”[D.]大量对外输出“过剩资本”[提问:认真对上述试题分析,并进行相应作答]参考答案:C15.在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B.]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D.]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提问:认真对上述试题分析,并进行相应作答]参考答案:B16.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C.]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提问:认真对上述试题分析,并进行相应作答]参考答案:D17.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表达是[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创新、包容、开放、进取[提问:认真对上述试题分析,并进行相应作答]参考答案:C18.实践高于理论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性[B.]绝对性[C.]客观实在性[D.]直接现实性[提问:认真对上述试题分析,并进行相应作答]参考答案:D19.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两个阶级之间[A.]物质利益的对立[B.]政治立场的不同[C.]思想观念的对立[D.]社会分工的不同[提问:认真对上述试题分析,并进行相应作答]参考答案:A20.唯心主义把世界本原归结为( )[A.]物质[B.]科技[C.]精神[D.]规律[提问:认真对上述试题分析,并进行相应作答]参考答案: C。
人的本质作业-试题
试题例析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社会关系D人的自然属性2萨特认为人的本质只有与他人和社会隔离起来才能显现。
这种观点是( )A抽象的人性论B形而上学的机械论C夸大主观意识的唯心论D相对主义的诡辩论3人的价值是价值关系的特殊形式,这意味着这种价值关系的客体是( )A一种特殊的物 B人的有用性C人的实践活动 D人的工具性4人在价值关系中()A只能是价值主体B只能是价值客体C只能是价值的享受者D既可能是价值主体,又可能是价值客体5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B 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C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6人的价值中的基本关系是()A反映和创造的关系 B为己和为他的关系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D工具和目的的关系7下列关于人性的观点,属于正确的观点是()A人性善 B人性恶C人性有善有恶 D人性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8资产阶级人性论最根本的缺陷是从()A现实的人出发B个人出发C抽象的人出发D人的自由出发9人性决定于()A先天的禀赋B遗传的因素C后天的社会实践D家庭自身10人的最根本的特性是人的()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自由的属性D意识特性单项选择题[答案]1C2A3C4D5D6D7D8C9C10 B二、不定项选择题1在人的属性问题上,唯物史观认为()A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B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C社会属性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D思维属性可以归结于社会属性 E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得以存在的前提2在人性问题上,以下观点属于先验论的有()A人生而自由B人性善C人性恶D人的本性是天赋的E人性善恶决定于社会实践3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 A人的本质是共同的 B人的本质是变化的C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D人的本质是不变的E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4下列各项属于个人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的有()A个人的主观条件B个人所处的环境C社会的需要D个人的主观愿望E个人的社会实践5从个人和社会统一的观点出发,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A把自己仅仅当做目的而绝不作为手段B实现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选择C在对社会奉献中实现自我需要的满足D满足社会和自我多方面的需要E纯粹为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认为()A人是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例析
一、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
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
C人的社会关系D人的自然属性
2萨特认为人的本质只有与他人和社会隔离起来才能显现。
这种观点是( ) A抽象的人性论B形而上学的机械论
C夸大主观意识的唯心论D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3人的价值是价值关系的特殊形式,这意味着这种价值关系的客体是( ) A一种特殊的物 B人的有用性
C人的实践活动 D人的工具性
4人在价值关系中()
A只能是价值主体B只能是价值客体
C只能是价值的享受者D既可能是价值主体,又可能是价值客体
5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A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B 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
C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
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6人的价值中的基本关系是()
A反映和创造的关系 B为己和为他的关系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D工具和目的的关系
7下列关于人性的观点,属于正确的观点是()
A人性善 B人性恶C人性有善有恶 D人性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8资产阶级人性论最根本的缺陷是从()
A现实的人出发B个人出发C抽象的人出发D人的自由出发
9人性决定于()
A先天的禀赋B遗传的因素
C后天的社会实践D家庭自身
10人的最根本的特性是人的()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自由的属性D意识特性单项选择题[答案]1C2A3C4D5D6D7D8C9C10 B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在人的属性问题上,唯物史观认为()
A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B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C社会属性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D思维属性可以归结于社会属性 E 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得以存在的前提
2在人性问题上,以下观点属于先验论的有()
A人生而自由B人性善C人性恶
D人的本性是天赋的E人性善恶决定于社会实践
3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
A人的本质是共同的 B人的本质是变化的
C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D人的本质是不变的
E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4下列各项属于个人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的有()
A个人的主观条件B个人所处的环境C社会的需要
D个人的主观愿望E个人的社会实践
5从个人和社会统一的观点出发,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 A把自己仅仅当做目的而绝不作为手段
B实现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选择
C在对社会奉献中实现自我需要的满足
D满足社会和自我多方面的需要
E纯粹为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
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认为()
A人是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统一
B人是价值目的和价值手段的统一
C强调人的价值在于贡献而不是在于索取
D强调人的价值在于自我而不在于他人
E强调集体价值又重视个人价值
不定项选择题
[答案]1ACDE2ABCD3BCE4ABCE5CD17ABCE
三、辨析题:“一个完善的人,必定具备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
思维力是认识之光,意志力是品性之能,心力是爱”,因此人的本质是理性、意志和心。
答案要点(1)这是人本主义哲学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2)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这一命题认为一个完善的人必须具备理性、意志和情感是合理的,但它把人的理性、意志和心归结为人的本质是错误的。
它把人看成脱离一定社会关系的抽象的、自然的人,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人类共同的“自然
本质”,反映了抽象人性论的观点。
从这种抽象的人性论出发去解释历史,必然导致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解析:知识点是:人的本质。
解此题时要注意:其一,人的确具有理想、意志、情感,但它们不是人的本质,而是人的本质的表现。
人的本质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离开了这一点,理想、意志、情感是无从谈起的。
其二,离开人的本质去谈理想、意志、情感,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抽象的人性论是历史唯心主义的理论。
其三,既证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又批判抽象的人性论,这是正面论述与反面论述的交替使用。
四、分析题元代许衡一年夏天外出,天热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惟独许衡不为所动。
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劝解道:“这梨是没有主人的。
”许衡答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
请透过“这道旁的梨该不该摘”这一问题,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的有关原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要点:(1)该不该摘”是一个价值观问题。
价值是客体的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即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
(2)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的价值是有区别的,因此,同一主体对客体价值的追求也是有层次的,主体(人)对事物的价值要做正确的评价和选择。
(3)价值问题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该不该摘”反映了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
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价值是指客体的属性对主体的需要的满足”这一判断,即价值并非具有单一的客观性,而是具有客观性与主体性之双重属性。
显然,梨能够解渴是其满足主体需要的价值,但摘还是不摘的选择,则是不同的主体对于同一客体的不同的价值取向。
由于许衡坚持“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的处世原则,故而视梨的解渴功能于不顾,以不摘梨体现了自己特有的价值观。
说到底,价值不是单纯的人与物的关系问题,而是人与物的关系掩盖下的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五、辨析题“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
【答案要点】
(1)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资产阶段的人生价值观。
唯物史观认为,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成员都是目的又是手段,彼此之间都是互相服务的,始终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2)马克思提出,每个人只有作为另一个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每个人只有作为自我目的才能成为另一个人的手段,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3)如果片面谈论人是目的,实质上是把自己当作目的,把他人和社会变成满足自己欲望的手段。
这是一种极端自私的人生价值观。
六、怎样理解人的社会性评“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的观点。
【答案要点】
(1)第一,人的社会性是指人是社会动物,任何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存在。
人具有自然属性,它是人存在的基础,但从根本上讲,人之所以是人,在于他的社会性,而不在于他的自然属性。
这是因为一个人是什么样的,即具有什么样的本质,不取决于他的生理机体的特性,而是取决于他的社会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构成了一个人特定的本质。
第二,人的社会性还表明:我们所讲的人不是想像中的抽象的人,而是生活于现实社会中的人,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马克思曾提出,人的本质并不是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
因此,离开了人的社会性,脱离人的社会联系,就没有真正人的存在,就没有现实的、具体的人。
第三,人的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突出地表现为人的阶级性。
首先,在阶级社会中,个人总是隶属于一定的阶级,总是一定经济关系和一定物质利益的承担者,个人不能脱离阶级而存在。
其次,阶级关系不仅影响个人的其他社会关系,而且对个人思想和观点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意义。
在阶级社会里,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阶级性,但并不否认人有个性。
而是说,每个人的个性必然受到非常具体的阶级关系的制约和决定。
(2)对“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的观点的评析。
这是在关于什么是人的本性的讨论和争论中有些人所主张的一种观点。
他们认为,趋向对自身有利、避开对自身有害的东西,是一切人共有的特性,也就是人的本性,并从这种本性出发,把人归结为“自私的动物”,进而得出自私是人的本性。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第一,“趋利避害”不仅是人的特性,而且是一切生命物质的特性,是生命物质的本能。
人是生命物质存在的最高形态,不仅与一般生命物质有原则区别,而且与一般的动物也根本不同。
因此,把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的“趋利避害”的本能说成是人的共同本性,就是把人降低到一般生物或动物的水平。
第二,把人说成是“自私的动物”,或说自私是人的本质,也是不能成立的。
唯物史观认为,自私这种观念就全人类来说,并非从来就有的,就个人来说,也不是与生俱来的。
在人类社会没有私有财产、私有制度之前,人们是没有“私有”观念的,只是到了私有制确立之后,人们才逐渐产生了“私有”的观念。
初生的婴儿,虽具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但并无自私的观念。
如果他后来变得自私了,是受私有制社会中的私有观念影响的结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私有制最终要在历史上消失,由它所决定的私有观念也将消失,到了那时,人将完全摆脱自私观念的束缚。
可见,把“自私”说成是人的不变的本性是没有科学根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