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结构设计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的设计策划与管理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的设计策划与管理2004年8月4日傍晚,广州。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周围聚集着观看飞机起降的市民。
至当日零点,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将结束其70年的光荣历史,搬迁新的机场。
1、工程概况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位于广州市北部,白云区人和镇和花都区新华镇交界处,距广州市中心--海珠广场直线距离约28公里。
作为中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新白云机场不仅为广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为展示广州现代化大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之一。
机场管理将争取在一至两年内与国际接轨,真正跻身为国际“一流”机场。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作为国家三大枢纽机场之一,总投资达196亿元人民币,第一期工程规模按年旅客吞吐量2700万人次,年货运吞吐量110万吨控制,2010年为设计年限。
作为我国跨世纪的重点建设项目,在我国民用机场布局中占有有重要地位,是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际机场,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按中枢机场理念设计、建设和运营的航空港。
一、工程设计策划的方法与实践机场是一个复杂的空中及地面交通运输立体综合体,场内设施功能复杂、部门繁多,许多不同的工程设计、咨询单位将同时为机场服务。
为了保证机场按时、按要求建成通航,确保机场整体规划设计的协调一致,最终能形成一个整体形象完整、功能分区合理、功能设施齐全、人物流程通畅、环境气氛幽雅的21世纪国际航空枢纽,在设计策划中需要建立一些大家共同遵守的设计原则。
1.统一规划、一次征地、分期建设机场建设项目繁多,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行政单位。
总平面规划从全局出发,统筹安排各种设施的规模和布局,促进机场的均衡协调发展。
随着航空运输需求的增长,机场需要不断扩建、持续发展。
总平面规划中根据航空业务量预测,合理确定机场分期建设的适当时机,妥善安排各种设施的扩建规模和先后顺序。
规划布局尽量使近期建设相对集中,远期发展成片预留,这样既节约了建设和运行费用,又可以减少未来扩建对机场运行的干扰。
2.采用大手笔、组织大交通、营造大环境机场形态的演化是—个长期的动态过程,规划是引导这一过程合理、有序发展的手段。
广州新白云机场航站楼钢结构设计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钢结构设计1、钢结构工程概况主楼长325M,宽235M,其中平面又二片反向的圆弧形带组成,见图9。
主楼南北两侧钢无该的支承构件是一排由3Φ273×16圆钢管组成的三角形变截面人字形组合柱,人字形柱的两端铰接,使柱的受力最小,以期取得修长轻巧的建筑效果。
人字形柱的柱顶高度从东西二端的14.7M升高到中间的35.7M,由里向外倾斜。
主楼的内部设置了二排巨形变截面混凝土箱形柱,由于主楼脊骨结构(spine structure)的两侧是刚度及约束都较小的人字形铰接柱,在脊骨结构的内部设计刚度较大的抗侧力柱是必要的。
巨形柱的柱距为18M,在基础处的截面为25 00MM×4500MM,刚接于基础,承受全部水平力。
主楼的屋盖为近似的几何球形,巨形柱的柱顶高度又东西二端的 21M上升到中间的41.9M。
主楼采用三角形钢管桁架结构,跨度为76.9M,桁架高度为5M,两端铰接支承在人字形柱及混凝土巨形柱上,主桁架在人字形柱以外的南北方向悬挑7~23M。
主桁架两上弦杆的间距从人字形柱处的 3.8M变化到巨形柱处的5.25M,弦杆为508×16~25MM,腹杆为Φ245×7.1~12MM。
腹杆在下弦杆交汇点的间距为6.35M。
主桁架之间的屋面结构是14M跨度的箱形压型钢板,主楼屋盖共设置了二道伸缩缝,伸缩缝采用悬挑结构,这时箱形屋面压型钢板悬挑7M,这种箱形压型钢板除了作为结构板外还兼作屋盖支撑,整个屋面简洁美观。
为了增加建筑外观的造型变化以及满足采光要求,主桁架在巨形柱处上升为一个拱型桁架采光带,采光带的宽度由中间的20M变化到东西二端约50M,采光带是玻璃纤维张拉膜结构。
主楼的屋盖透视图见图10。
连接楼分为东西连接楼,每翼连接楼的平面为450×62M,地上三层,用三道伸缩缝将混凝土楼盖分为四段,用二到伸缩缝将屋面分为三段。
连接楼的柱距为18M,典型的钢桁架见图11。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结构设计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结构设计李桢章伍国华(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510010)摘要本文介绍了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的结构设计.航站楼的基础采用嵌岩桩,楼盖为预应里混凝土结构,屋盖为相贯焊接空心管桁架结构.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是中国目前在岩溶地区兴建的规模最大的公共民用建筑,也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相贯焊接空心管结构工程,其中16米~37米搞的三角形变截面人字形柱、12米及14米跨度的屋面箱形压型钢板是首次在中国应用。
关键词岩溶地区预应力混凝土相贯焊缝钢管桁架人字形柱压型钢板一、总述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是国家重点工程,首期建设规模为年旅客吞吐量2500万人次,航站楼首期工程的建筑面积约35万M2。
场区的基本风压为0.45KN/M2,基本设防烈度为6度,抗震措施设防烈度为7度。
航站楼建设方案及初步设计由美国PARSONS公司和URS Greiner公司设计,施工图设计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航站楼建筑群由伸缩缝自然分成四部分:主楼、东西共两栋连接楼、东西共四条指廊、东西共四条高架连廊,航站楼总平面图见图1。
二、基础工程概况1、基础工程概况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位于广州市白云去人和镇与花都区花东镇之间,距广州市中心海珠广场的直线距离为28 千米,地处珠江三角洲北部,为亚热带复盖型岩溶地区,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
混凝土楼盖的柱网为18M× 18M,主楼钢桁架的跨度为76.9m,单柱的最大轴力约25000KN。
在设计阶段完成了1052个地质勘察钻探孔,在施工阶段完成了3146个超前钻探孔及施工检验孔根据地质资料揭示自上而下的土(岩)层为:(1)松散杂填土、耕土;(2)可塑粉质粘土;(3)松散粗沙;(4)可塑――软塑粉质粘土;(5)松散砾砂;(6)软塑――流塑粉质粘土;(7)灰岩。
约有1/4的钻孔发现有土洞、溶洞或溶沟、溶槽越深,软土堆积约厚。
场区内最高的土洞高29米,最高的溶洞高22米,基岩的埋深为15~60米,大部分基岩的埋深为25~35米,基岩为微风化石灰岩,岩石单轴饱和和抗压强度为26~178Mpa。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钢结构工程先进施工技术的应用

加 工 制 作 单 位 对 跨 度 1 m的 压 型 钢 板 做 了 3组 共 9个 4
试件 的荷载破坏试验 ,跨 度 1m的压型钢板做 了 2组共 6 2 个 试件 的荷载破坏试验 。试验研 究总结出了这种压型钢板的破 坏规律 ,解决了组合箱形截 面承 载能力 ( 刚度、弹性 模量、
截面 抵 抗 矩 、稳 定 性) 的确 定 问题 。 对 组 合箱 形压 型钢 板 的 连接 设 计 ( 向、侧 向、支 座 处) 竖 以及 厚 钢 板 的 轧制 技 术 、 开 洞处 的 防 腐处 理 作 了研 究 ,设 计 、施 工 单 位解 决 了压 型 钢板
图 1 广州新白云机场航站楼钢结构总体乌嫩图
用厚板焊接的 H型钢柱上。高架连廊 的高度高 ,跨 度大,宽 度窄 ,对抗力 水平非常不利。
主楼地 上三层 ,地下局部二 层,内部设置 了二 排 巨形 截面混凝土箱形柱,由于主楼脊骨结构的两侧是刚度及约束 都较小的人字形铰接柱 ,因此在脊骨结构的内部设置 了刚度 较大的钢筋混凝土抗侧力柱。主桁架两上弦杆 的间距从人字
变形 。并容易引起在焊接过中母材产生层状撒裂 。为保证厚
钢 板 焊 接 的 成 功 ,我 们和 制 作 单 位 共 同研 究 新 的 焊接 工 艺 ,
在安装中产生的难题 ,确保了屋面板的安装质量 ,积累了宝 贵的施工经验 。这种大跨度的屋面组合箱形压型钢板 已达成 熟应用阶段,其设计及应用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形 柱 处 的 3 8 变 化 到 巨 形 柱 处 的 5 2m 弦 杆 为 直 径 .m .5 ,
2 先 进技 术的试验 和研 究
新机场航站楼钢 结构为 中国 目前 规模最大 的变截面空 心管结构工程——该工程全 部采用 了相贯焊接的圆管及方管 圆弧形钢 桁架结构 ,屋 面采用组合箱形压型钢板 ,钢 管桁架 结构节点复杂 。大跨度屋面箱形压型钢板、变截面三角形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航站区规划设计--设计的前瞻性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航站区规划设计--设计的前瞻性杨坤;黄蕴【摘要】The design of a terminal area must be forward-looking. Predict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The prediction data is used as the basis for design. An ordinary building may only need to meet the present demands, but the terminal need to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next 5 years, 10 years or even 20 years in the future. And it is different from other"Made in China", its birth has a very long incubation period. In this process, it needs to continually absorb new demands and adjust or even subvert the original prototype. This is the terminal area planning and design, a long lasting design process.%一个航站区的设计必须具有前瞻性,预测是重要环节,所有的设计都是根据一个预测的数据来作为设计依据,一个普通建筑可能只需要满足现在时的需求,而航站区则是要满足未来5年、10年甚至20年的未来时的需求。
与其他“中国制造”不同,它的诞生有一个相当长的孵化期。
而在这个过程中,它要不断吸收新需求,调整甚至颠覆原有的雏形。
这就是航站区规划设计,一个历时长久的设计过程。
【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6(035)021【总页数】3页(P216-218)【关键词】前瞻;孵化;定位;优化;调整【作者】杨坤;黄蕴【作者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510010;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5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8.6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航空业作为一种高效的货运及客运方式,更是发展迅速。
009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T2航站楼及附属工程桩基础超前钻监理细则

GD220206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航站楼桩基础超前钻项目(超前钻)监理实施细则编写:(总监等编写人员签名)审批:(企业技术负责人签名)上海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联合监理广州珠江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T2航站楼及附属工程监理项目(2013)年(4)月(10)日超前钻工程监理实施细则编制审核页编制人:审核意见审核人签名审核人职务目录一、工程概况 (4)二、监理工作依据及设计要求 (6)三、超前钻项目监理内容 (7)四、联合监理部工作范围划分 (9)五、人员组织机构安排及分工 (9)六、超前钻监理工作程序及见证点 (10)七、超前钻施工重点难点及监理控制措施 (11)八、监理工作的方法、措施及工程验收、旁站项目 (13)九、承包商试验项目 (14)十、风险分析 (14)十一、监理表格 (16)超前钻监理实施细则一、工程概况(一)设计规模: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我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本期航站楼设计目标年为2020年,按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的要求设计,按国际枢纽机场理念设计。
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
(二)总平面布置:航站楼采用“前列式+指廊式”的平面布局,建筑群由伸缩缝自然分成五部分,由主楼、北指廊、东西连接廊、东五东六指廊和西五西六指廊组成,共约59座登机桥固定廊道,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盖钢网架结构形式。
T2航站楼北面与白云机场扩建工程飞行区北站坪相连,南面通过出港高架桥与机场陆侧交通中心(GTC)相连;在本航站主楼专设有工作人员出入口兼货物出入口,在东西连接廊设有国内国际贵宾区。
设备中心位于主航站楼南侧,通过管沟与主航站楼相连。
旅客流程采用两层式,出发层在主楼三层,到达旅客经由各指廊二层至主楼一层。
国内出发和到达采用混流模式,国际出发和到达采用分流模式。
(三)竖向布置:主航站楼室内标高士0.000,定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14.500m。
主航站楼地上三层,局部四层;连接廊和指廊地上二层,局部三层。
广州新白云机场航站楼设计CAD图

广州新白云机场设计方案

目录401工程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402工程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403系统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403.1电视监控子系统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403.2出入口控制子系统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403.3周界报警子系统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404系统设计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405系统设计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406系统建设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406.1先进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406.2可靠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406.3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406.4完整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406.5经济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406.6可操控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407系统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408系统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409闭路电视监控子系统(以下简称监控子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 12 409.1监控子系统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409.2监控子系统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409.2.1前端设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409.2.2传输器材/设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409.2.3后端设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409.3监控子系统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409.3.1监控子系统结构框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409.3.2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409.4各弱电设备间的设备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409.4.1中心弱电设备间(T1—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409.4.2第一分支弱电设备间(EC-2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409.4.3第二分支弱电设备间(EC-2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409.4.4第三分支弱电设备间(WC-2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409.4.5第四分支弱电设备间(WC-2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409.4.6边检监控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409.4.7行李分拣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409.4.8海关监控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409.5监控子系统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409.5.1功能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409.5.2系统设备控制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409.5.3系统显示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409.5.4系统管理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409.5.5程序化管理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409.5.6优先级控制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409.5.7多媒体集成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409.5.8传输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409.5.9联网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409.5.10实时时钟同步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409.5.11系统自检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409.5.12在线维护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409.5.13图像记录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 409.6各控制室(控制中心或分控)的设备配置与功能______________ 38 409.6.1保安监控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 409.6.2航站楼管理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 409.6.3旅客服务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 409.6.4运营指挥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 409.6.5外场指挥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 409.6.6边检监控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 409.6.7行李分拣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 409.6.8海关监控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 409.6.9安检监控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 409.6.10边检分控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 409.6.11安检分控室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 409.6.12安检分控室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 409.6.13南航分控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 409.7监控子系统主要设备性能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 409.7.1多媒体工作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 409.7.2通信控制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 409.7.3视频矩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 409.7.4控制键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 409.7.5数字硬盘录像机(DV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 409.7.6视频网络控制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 409.7.7彩色视频打印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 409.7.8彩色喷墨打印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 409.7.914英寸工业级彩色监视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 409.7.1017英寸工业级彩色监视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 409.7.1120英寸工业级彩色监视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 409.7.1215英寸彩色液晶监视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 409.7.13背投影机及其控制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409.7.14电梯摄像机(编号CAM-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9 409.7.15室内半球彩色摄像机(编号CAM-2) ____________________ 72 409.7.16室内箱形黑白摄像机(编号CAM-3) ____________________ 73 409.7.17室内箱形彩色摄像机(编号CAM-4) ____________________ 74 409.7.18一体化半球形摄像机(编号CAM-5) ____________________ 75 409.7.19一体化球形摄像机(编号CAM-6)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 409.7.20室外固定摄像机(编号CAM-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 409.7.21室外轻型转动摄像机(编号CAM-8) ____________________ 80 409.7.22室外中型转动摄像机(编号CAM-9) ____________________ 82 409.7.23室外低照度摄像机(编号CAM-10) _____________________ 85 409.7.24线缆补偿放大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7 409.7.25汉字字符发生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8 409.7.26电梯楼层显示字符发生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8 409.7.27视频分配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9 409.7.2824V AC电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9 409.7.29控制电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0 409.7.30RG59视频电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0 409.7.31镀锌钢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 409.7.32光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 409.7.33光纤跳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 409.7.34光端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 409.7.35数字录音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4401工程概况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将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广州市的花都区和白云区之间,首期工程一次征地21840亩,按旅客吞吐量为2700万人次,高峰小时旅客流量9000人次的设计,新建航站楼面积约30万平方米,同期建设两条跑道(跑道长度分别为3800米、3600米),66个停机位(其中有46个近机位/登机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跨空间结构作业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屋盖结构设计分析
姓名:李兴盛
学号:04S0331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4.6.30
一.工程概况
主航站楼平面由两片75m×289m圆弧形带成纵轴对称布置而成,屋面外形为双向弯曲弧形,整个屋面以水平及竖向二根中心 75.9m,桁架矢高为5m ,顶面宽度在内侧为6.25m,在外侧为3.8m,下弦曲率半径570.75m,柱距18m。
内侧与膜支承桁架相接,外侧为悬臂构。
东西连接楼平面投影尺寸为64m×462m的圆弧形带,柱距18m。
屋面压形钢板和张拉膜支撑在弯曲落地式主桁架上。
指廊共四条,东一和西一指廊平面尺寸为39m×360m,东二和西二指廊平面投影尺寸为39m× 252m,柱距12m。
主航站楼东西两端各有两条高架连廊连接主航站楼和连接楼。
二.结构分析
(一)结构体系
主楼长325M,宽235M,其中平面又二片反向的圆弧形带组成。
主楼南北两侧钢无该的支承构件是一排由3Φ273×16圆钢管组成的三角形变截面人字形组合柱,人字形柱的两端铰接,使柱的受力最小,以期取得修长轻巧的建筑效果。
人字形柱的柱顶高度从东西二端的14.7M升高到中间的35.7M,由里向外倾斜。
主楼的内部设置了二排巨形变截面混凝土箱形柱,由于主楼脊骨结构(spine structure)的两侧是刚度及约束都较小的人字形铰接柱,在脊骨结构的内部设计刚度较大的抗侧力柱是必要的。
巨形柱的柱距为18M,在基础处的截面为25 00MM×4500MM,刚接于基础,承受全部水平力。
主楼的屋盖为近似的几何球形,巨形柱的柱顶高度又东西二端的21M上升到中间的41.9M。
主楼采用三角形钢管桁架结构,跨度为76.9M,桁架高度为5M,两端铰接支承在人字形柱及混凝土巨形柱上,主桁架在人字形柱以外的南北方向悬挑7~23M。
主桁架两上弦杆的间距从人字形柱处的 3.8M 变化到巨形柱处的5.25M,弦杆为508×16~25MM,腹杆为Φ245×7.1~12MM。
腹杆在下弦杆交汇点的间距为 6.35M。
为了增加建筑外观的造型变化以及满足采光要求,主桁架在巨形柱处上升为一个拱型桁架采光带,采光带的宽度由中间的20M变化到东西二端约50M,采光带是玻璃纤维张拉膜结构。
主楼的屋盖透视图见图1。
图1
(三)传力途径
连接楼分为东西连接楼,每翼连接楼的平面为450×62M,地上三层,用三道伸缩缝将混凝土楼盖分为四段,用二到伸缩缝将屋面分为三段。
连接楼的柱距为18M,典型的钢桁架见图11。
三角形圆管桁架的弦杆为3Φ245×12~16MM,腹杆为Φ127×6~12MM,桁架的高度2.8M,上弦杆的间距为3M。
主桁架一端落地,另一端支承在由3Φ168×12.5MM的钢管组成的变截面人字形组合柱上,与主楼人字形柱子不同的是,连接楼的人字形柱是从外向里倾斜的。
主桁架在跨中位置支承于1M直径的钢筋混凝土圆柱上,从落地端到混凝土柱的跨度约25M,从混凝土柱到人字形柱的跨度约30M,再悬挑约7M。
连接楼的屋面是有檩体系。
屋面板是层压型钢板,部分屋面为玻璃纤维张拉膜。
整个屋面沿纵向设置了5道次桁架,次桁架即支承檩条也是屋盖的支撑,在屋盖伸缩缝处设有X形的支撑。
三.结构评述
广州新机场是中国目前在岩溶地区兴建的规模最大的民用公共建筑,我们在所做的磨擦桩试验是一组很完整的试验,可为研究者参考,航站楼混凝土框架结构为预应力结构及宽扁梁结构,本工程采用的不承受水平力的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比较独特的设计构思。
广州新航站楼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相贯焊接空心管结构工程,其中16米~37米高的三角形变截面人字形柱、12米及14米跨度的屋面箱形压型钢板是首次在中国应用。
广州市新机场航站楼的建设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其设计及施工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及借鉴。
郭彦林认为此屋盖结构整体提升具有使用设备简单、地面拼装高效、安全性能好等优点。
结构体系在整体提升状态与设计状态的受力情况不同,必须在提升状态下对屋盖结构或支承结构的强度、稳定性进行验算并对某些薄弱部位进行必要的加固。
介绍了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飞机维修设施工程10号机库的整体提升方案及其提升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大跨度钢结构整体提升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结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迁建工程航站楼建筑极富现代气息,工艺流程合理顺畅,是使用功能和建筑艺术完美的结合;南航基地维修机库工艺设施先进,覆盖机群完整,是中国最大的飞机维修中心;机场综合区各单体建筑规划布局合理,为机场的安全运行提供全面的保障和支持。
航站楼、南航机库及综合配套项目已按批准的初步设计建成,工程建设符合国家及民航有关标准,设施设备安装及测试数据基本符合有关规范要求,试运转正常,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各项目文件材料归档基本齐全,分类清晰,整理规范。
但在施工过程中,网架的安装犯法与设计的受力情况不同,必须在提升状态下对屋盖结构或支承结构的强度、稳定性进行验算并对某些薄弱部位进行必要的加固,这是钢结构整体提升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五.信息来源:
李桢章伍国华.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结构设计(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51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