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痕迹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劳动工具的改进设计》教案小学劳动六年级
8. 学生作业模板:为学生准备一份作业模板,明确作业要求和提交格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规范作业提交,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
五、教学实施过程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劳动工具的基本知识和改进设计的原则。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通过劳动工具的改进设计活动,学生将培养以下核心素养:
1. 创新意识: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出发,思考劳动工具的改进设计,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劳动工具的改进设计,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教师通过详细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帮助学生理解改进设计知识点。
- 实践活动法:教师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改进设计技能。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劳动工具改进设计知识点,掌握改进设计技能。
- 反馈作业情况: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痕迹学
《工具痕迹学》实验指导广东警官学院技术系第一部分认识型实验为配合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一定的实验,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会和理解,这样的实验教学属于认识型实验。
这类实验课程应采取“观察——体会——理解”的模式,按照奥学内容的知识点,通过实验观察,体会到要搞清楚的东西是什么,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得理解,明确其中的道理所在。
实验课程功能距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需要设置,制定合适的科目,这些科目的选择,应以加深理解为主,通过观察和体会,达到深刻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
此类实验不必过多,但每次实验课的内容不应该太单一,可以把相互关系的几项课堂内容教学包含在一起,指定成为一次实验课的内容,这样即可以有利于课堂讲授的连接性,也可以提高实验课的效率,使学生通过一次实验理解相互关联的若干内容。
这了实验应紧跟课堂教学的进度,属必修课。
实验一两类工具痕迹观察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凹陷痕迹和线条痕迹的形态,掌握两类工具痕迹的结构,掌握痕迹各部位的表现形式。
2.熟悉凹陷痕迹和线条痕迹的特征样式,掌握不同类痕迹的观察要点,学会评价特征质量,3.熟悉凹陷痕迹的特征寻找和确定方法,掌握痕迹特征与工具特征对应关系的分析方法。
4.理解凹陷痕迹和线条痕迹形成过程中,客体材料的变形性质。
5.养成良好的实验室操作习惯。
二、实验内容1.观察线条痕迹的结构,确定痕起缘、止痕和痕迹面。
2.观察线条痕迹形成的过程中,在开始、中间、终止三个接触阶段上的痕迹反映的特点,凸凹起伏线痕中峰、谷、腰的具体形态。
3.观察凹陷痕迹的结构,确定痕壁、痕起缘、止缘和痕底。
4.观察打击凹陷痕迹在形成过程中,在开始、中间、终止三个接触阶段上痕迹反映,凹陷痕迹凸凹坑丘的形态、线条痕迹中起伏线条的形态及其与工具上相应特征起伏张台相反的性质。
5.观察、确定线条痕迹和凹陷痕迹的种类特征和个别特征。
三、实验要求1.明确两类痕迹的结构,理解三个接触阶段与痕迹的结构的对应关系。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动技术 15.生活中工具的变化与创新》优质课教案_5
投影制作步骤:(1)确定零刻度线。
将金属托盘拴在筷子一端,用细线将钩码拴上做秤砣,用提绳将筷子提起,移动秤砣位置,当筷子在水平位置平衡时记录细线所在位置即为零刻度位置。
(2)确定分刻度。
将1个钩码当作重物放入金属托盘,移动秤砣的位置,使筷子在水平位置平衡,在新的平衡点标上记号,这点的刻度值是50g ,同理用2个、3个、4个…钩码做物体,标出100g 、150 g 、200g…的位置。
学生动手操作制作杆秤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杠杆平衡条件的认知,和对杆秤称重原理的理解,分析已有器材,自主设计制作杆秤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制作杆秤的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习得知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实物。
环节五 杆秤刻度均匀的理论解释教的活动学的活动 同学们用刻度尺量一下,你的刻度间距有什么样的特点? 为什么是均匀的呢?(1) 确定零刻度(定盘星)杠杆平衡关系式:G 托盘×L 1= G 砣×L 2+G 杆×L 0 ① (2)确定分刻度杠杆平衡关系式:(G 托盘+ G 物)×L 1= G 砣×L 3+G 杆×L 0② 由以上两个式子②-①可得到G 物×L 1= G 砣×(L 3- L 2)即G 物×L 1= G 砣×△L已知L 1和G 砣是不变的,所以G 物与△L 成正比,是一个线性关系,随着G 物的增大,△L 也变大,且是均匀变化,这就是为什么杆秤上的距离是均匀的。
学生思考理解设计意图:杆秤刻度均匀的理论解释既是解决发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能够激励学生。
同时又使杠杆的平衡条件这种抽象的理论知识与杆秤模型的具体化的结合,使学生再一次形象的理解杠杆的平衡原理。
环节六学生用自制杆秤称物重教的活动学的活动。
浅谈《痕迹检验》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摘 龟_ j _ 器 源自j 0 建设痕迹检验精品课程有利于公安院校提 高公安应 用型人 才培 养质量 ,教 学改革 是精品课程建设和提 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
容 ,分 析 痕 迹 检 验 课 程 教 学 的 特 点 ,对
课 程教 学 内容 、 教 学方 法和 手 段 、 实
训 、实 践 条件 等方 面加 以改革 。
中国科 技信息 21 年 第 7 0 O 期
C IA S I C N EH O O Y I OM TO p. 1 HN CE EA D TC N LG N R A I Ar2 N F N 00
浅 谈 《 迹检 验 精 品课程 教 学 改革 痕
谢滨键 欧阳常青 湖 南公安 高等专科 学校刑事技术 系 4 0 3 1 18
养学生 创新 能力和实践动手能 力,为 日 后学生进入公安实战部门工作打下坚 实的基础 。为此 ,课 程教学改革创新 的思 路为 :( )注重 学生 痕迹检 验 一 操作 技能 的培养 。通过 理论 、实 验 、 开放性实验 、综合训练等 连续 、递增
20 3
所以往 往达 不到演示的效果 ,学生还 是难 以理 解和掌 握本 门课程 的知识 。 其次 ,本 门课 程有许 多是实践经验的 总结 ,经验性 的知识 较多 ,学生没有 定 感性 认 识 ,是 很 难 理 解 和掌 握 的。同时 ,痕迹检验 作为一项专门的 刑事技术手段 ,要求 我们不但需要掌 握痕迹检验理论知识 ,而且需要通过 大量的实践去掌握 。如足迹检验 中的 步态特征分析 ,要从形形 色色的足迹 中扑捉能够反映本 质的各个迹象 ,从 “ 一 样 ” 差 不 多 ” 的 足迹 中 界 都 、“ 定 出各个特征的具体 位置、形状和大 小 ,定 准 、“ 透 ” 步 态 特 征 ,绝 吃 非一朝一 夕之事 ,必须经过长期 的实 践。 ( 痕迹检验课程时代性 强、保 三) 密性 高 。 由于 痕 迹检 验 学 科 的特 殊 性 ,教材内容永远要滞后于现 有犯罪 形势 ,即使最新出版的教材也将 无法 避 免,学科 前沿 的最新动态 、高新技 术设备对学生 而言难得耳 闻 目睹 。如 此导致培养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现有实 战形势 。同时 ,由于课程介绍的专 门 知识具有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特殊性 , 为尽可能减弱犯罪分子的反侦察能力和 破 坏 、毁 灭 证据 的 伎 俩 ,准确 、有 效 、快速的打击犯罪 分子 ,就必须要 对本门课程的专业知 识进行一定的保 密 。由于课程的保密性 ,在社会外界 能够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信息十分有限 , 增加 了学生学 习的难度 。
痕迹检验实践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探索
痕迹检验实践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探索发布时间:2021-10-21T01:00:34.311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9期作者:张黎[导读] 本文以痕迹检验实践教学为案例,根据公安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特点,挖掘其蕴含的思政元素,设计了融入思政教育目标的特色实践教学方案。
张黎重庆警察学院,重庆,401131摘要:本文以痕迹检验实践教学为案例,根据公安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特点,挖掘其蕴含的思政元素,设计了融入思政教育目标的特色实践教学方案。
该教学设计贴合我院成人、成警、成专的育人理念,为公安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思政育人提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痕迹检验,教学设计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其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
痕迹检验是公安院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传授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以及特殊痕迹等发现、提取、固定,和痕迹物证的检验鉴定。
由于痕迹检验课程的实践性极强,其实践教学的比重正在逐年增加。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犯罪分子的违法犯罪手段不断变化,遗留在犯罪现场各类痕迹物证更加隐蔽,对刑侦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高。
为了应对今后警务工作的严格要求,贴合我院“三成”育人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痕迹检验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探索,以期为公安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思政育人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教学理念与设计思路1.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遵循教学规律,结合本院“成人、成警、成才”三成育人模式,培养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本科应用型人才。
同时,充分结合公安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思想政治元素,精心设计痕迹检验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的融入路径。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痕迹》教学设计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痕迹》教学设计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观察生活中各种痕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引导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痕迹的产生和消失,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二、活动准备1. 实物准备:各种带有痕迹的物品,如破旧的书本、衣物、玩具等。
2. 材料准备:画纸、画笔、彩泥、剪刀等。
3.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适当的光线和通风。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带有痕迹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痕迹的产生。
2. 探究: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如摸、闻、看等,让幼儿了解痕迹的产生和消失。
3. 创作:教师引导幼儿利用画笔、彩泥、剪刀等工具,创作带有痕迹的作品。
4. 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交流。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强调痕迹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活动延伸1. 家庭延伸:教师鼓励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各种痕迹,与家长分享活动成果。
2. 环境延伸:教师在活动室中设置“痕迹角”,定期更新痕迹作品,让幼儿持续关注痕迹。
3. 课程延伸:教师在其他课程中,如语言、数学等,融入痕迹元素,培养幼儿的全面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痕迹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评价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痕迹的关注程度。
4. 通过定期观察幼儿在“痕迹角”的表现,评估幼儿对痕迹的持续关注度。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痕迹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1. 引导幼儿发现并解释不同痕迹的产生原因。
2. 教会幼儿如何通过各种材料和方式来创造和消除痕迹。
3. 帮助幼儿学会表达和分享自己对痕迹的观察和理解。
工具痕迹检验新思路探索
迹。 因此 , 在工 具痕检 过程 中, 必 须仔细分 辨 , 极 其细微 的 区别也不 可忽视 , 往 往 就 是这些 细 微的 发现让 我们 的侦 破工 作走 上正 轨 。 3 、 痕迹 立体性 。 工 具使用产 生的痕迹 虽然产 生 唯一 的深度 、 长度 和宽度 , 但 由于 采集痕 迹 的时段 不 同 , 或者研 究者 发掘 的角度 不同 , 又 或者其 他如 光线 明 暗 的不 同 , 痕 迹采 集往往 会得 到不 同的结 果 , 所 以说 由于工具 使用 痕迹 的立 体
嫌疑 人作案 时使用工 具往往 留下的痕迹 构成 了犯 罪痕迹 的最重 要部分 , 它 对 于侦查 人员 来说指 明了破案方 向 , 同时也为 法院 断定犯罪 事实提供 了有 力证 据。 因此保 障工 具痕 检最 终结果 的科学 性和 精确 率十分 重要 。 现阶段 我 国的工 具 痕检 应用 中还 存在 有待 完善 之 处 , 工具痕 检 技术有 待更 进一 步 的发展 。 我 蛋工 具痕检 技 术的 发展 新 中国成立前 , 先进 文人 曾经将流传 于人 民群 众 中的工 具痕检 所积累 的珍 贵 经验汇 总成册 , 获得 了广泛 流传 。 至此 , 我 国的工具痕 检技术 便开始 应用在 案 件 的判断上 面 , 而不 只是之前 的那种简 单 的推断 。 新 中国成 立之后 , 我 国的 工具 痕 检技术 不 断发展 , 在 经历 了六 十几年 的发展 之后 , 工具痕 检技 术获得 了 巨大 的成就 , 包 括工 具痕 检理 论 的发展 和研 究 , 更 是体 现在 日益广 泛 的应 用 当中 =. 工具 痕迹 的含 义及 特点 工具痕 迹容 易理 解 即是 就是 案犯作 案使用 的工 具在案 发现 场所 留下 的种 种 痕迹 。 工具痕 迹构 成 了犯罪 痕迹 重要 的组 成
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研究 徐文彬
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研究徐文彬摘要:指纹、足迹、枪弹痕迹数据库的建设和计算机自动识别技术的相继开发和推广使用,触发了痕迹检验技术人员重新审视工具痕迹和利用工具痕迹的研究热情。
笔者对当前工具痕迹利用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作了简要分析,对数字化提取工具痕迹并就数字图像比对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了提高工具痕迹利用率应当走数字化提取与检验之路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痕迹检验计算机技术图像对比1工具痕迹利用率偏低的主要原因1.1 工具痕迹的特点与应用现状工具痕迹是刑事犯罪现场上常见的一种痕迹。
具有多发性、立体性、稳固性、复杂多变性和附属物、分离物多的特点。
在犯罪现场上,工具痕迹的出现率多高于手印、足迹等犯罪痕迹。
据不完全统计,工具痕迹的总体出现率达70%以上,尤其在入室盗窃、凶杀现场出现率更高。
一般情况下出现的工具痕迹多为立体痕迹。
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深度,这一特点要求我们观察工具痕迹时必须作立体观察,甚至在观察工具痕迹时配光的方向角度都会直接影响凹凸特征的不同表现。
工具痕迹的复杂多变性是源于能够用于作案的造痕工具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即使是同一件工具,其不同部位可以形成不同的痕迹。
即使是同一件工具的同一部位,不同的使用方法和不同的作用力因素也可以形成不同的痕迹。
工具痕迹的上述特点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即工具痕迹出现率高,但特征反映复杂。
检验难度大。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工具痕迹检验占痕迹检验(手足工枪)的比例平均可达到15%左右,但在当前情形下,有提取而无利用,甚至漏提、放弃的比例已相当高,工具痕迹就认定作案工具,以痕及物,以物及人的传统破案模式而言几乎成了“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
据某市最近一个月的勘查与物证检验统计数据发现:全市技术室10月份(其它月份也有类同表现)共勘查刑事案件现场1486起,其中入室盗窃案件勘查1323起,占勘查刑事案件总数的89。
0%。
入室盗窃案件勘查数几乎占勘查刑事案件总数的90%左右。
实验十一 常见工具痕迹的形态和特征反映
实验十一常见工具痕迹的形态和特征反映一、实验目的﹙一﹚了解撬压痕迹、打击痕迹、擦划痕迹、钳剪痕迹、刺切痕迹、割削痕迹的形成机理,并制作工具样本痕迹。
﹙二﹚详细观察常见工具形成痕迹特征的部位及各部位上的特征反映,熟悉常见工具的加工与使用痕迹特征。
二、实验原理﹙一﹚撬压痕迹撬压痕迹是指作案人持工具,以杠杆作用方式破坏客体时,在接触部位形成的痕迹。
按照工具与客体接触的方式不同,撬压痕迹可分为四大类:扩缝撬压、折离撬压、扭转撬压和夹持撬压。
不同撬压方式形成的痕迹具有不同的特点。
﹙二﹚打击痕迹工具与客体发生碰撞作用,在客体的接触部位产生的塑性变形或破坏而形成的痕迹,称为打击痕迹。
打击痕迹是工具施加冲击载荷于客体之上,工具与客体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痕迹。
按打击的方向与承痕体表现是否垂直,分为垂直打击和倾斜打击两种。
垂直打击和倾斜打击时,均能形成凹陷状打击痕迹,但倾斜打击时,工具的边棱与承痕体接触较多,因此,痕迹多反映出工具边棱的外表结构特点。
﹙三﹚擦划痕迹工具承痕体发生压划作用,在与承痕体接触部位形成的凸凹线条状痕迹,称为擦划痕迹。
形成擦划痕迹必须有工具与客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其表现形态为一组平行的线条。
影响擦划痕迹变化的因素主要是作用力和工具与客体接触的角度。
作用力小时,痕迹仅以几条凹线反映工具上凸起部位的结构和位置,整个痕迹较浅。
作用力大时,痕迹不仅能反映出工具上的凸起部位,甚至一些较低的凸凹点都能接触到客体表面,使整个擦痕较深,线痕数量增多。
工具与客体接触的角度对擦划痕迹的影响也很大。
这种角度变化主要有前角、偏角和侧角。
在作用力相同时,前角越大痕迹越深,前角越小痕迹越浅;侧角大时,工具与客体接触面较大,痕迹较宽,侧角小时,工具与客体接触面较小,痕迹只反映工具的局部特征;工具与客体接触的偏角在0~180°之间,偏角为90°时,痕迹最宽,大于或小于90°时,痕迹变窄。
擦划痕迹的种类特征有痕迹面的宽度、线痕的总体形状。
实验十一常见工具痕迹的形态和特征反映
实验十一常见工具痕迹的形态和特征反映一、实验目的﹙一﹚了解撬压痕迹、打击痕迹、擦划痕迹、钳剪痕迹、刺切痕迹、割削痕迹的形成机理,并制作工具样本痕迹。
﹙二﹚详细观察常见工具形成痕迹特征的部位及各部位上的特征反映,熟悉常见工具的加工与使用痕迹特征。
二、实验原理﹙一﹚撬压痕迹撬压痕迹是指作案人持工具,以杠杆作用方式破坏客体时,在接触部位形成的痕迹。
按照工具与客体接触的方式不同,撬压痕迹可分为四大类:扩缝撬压、折离撬压、扭转撬压和夹持撬压。
不同撬压方式形成的痕迹具有不同的特点。
﹙二﹚打击痕迹工具与客体发生碰撞作用,在客体的接触部位产生的塑性变形或破坏而形成的痕迹,称为打击痕迹。
打击痕迹是工具施加冲击载荷于客体之上,工具与客体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痕迹。
按打击的方向与承痕体表现是否垂直,分为垂直打击和倾斜打击两种。
垂直打击和倾斜打击时,均能形成凹陷状打击痕迹,但倾斜打击时,工具的边棱与承痕体接触较多,因此,痕迹多反映出工具边棱的外表结构特点。
﹙三﹚擦划痕迹工具承痕体发生压划作用,在与承痕体接触部位形成的凸凹线条状痕迹,称为擦划痕迹。
形成擦划痕迹必须有工具与客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其表现形态为一组平行的线条。
影响擦划痕迹变化的因素主要是作用力和工具与客体接触的角度。
作用力小时,痕迹仅以几条凹线反映工具上凸起部位的结构和位置,整个痕迹较浅。
作用力大时,痕迹不仅能反映出工具上的凸起部位,甚至一些较低的凸凹点都能接触到客体表面,使整个擦痕较深,线痕数量增多。
工具与客体接触的角度对擦划痕迹的影响也很大。
这种角度变化主要有前角、偏角和侧角。
在作用力相同时,前角越大痕迹越深,前角越小痕迹越浅;侧角大时,工具与客体接触面较大,痕迹较宽,侧角小时,工具与客体接触面较小,痕迹只反映工具的局部特征;工具与客体接触的偏角在0~180°之间,偏角为90°时,痕迹最宽,大于或小于90°时,痕迹变窄。
擦划痕迹的种类特征有痕迹面的宽度、线痕的总体形状。
劳动工具的改进设计 教案
劳动工具的改进设计教案纸工艺●纸工艺包含的技术元素:编、粘、绕、盘、扎、捏、团等,其中编、织、盘、结的技巧使用多,编织时要求紧密,均匀,粘要牢固,盘时要紧凑,不留缝隙。
●技术学习与创新:由简单到复杂,从平面到立体。
关注兴趣、基础、思维、文化和生活层面,呈开放式。
在纸绳工艺的课程目中,三年级以平面粘贴为主,四年级以制作为主,都力求从简单到复杂,以一个作品来引导学生的劳动,通过作品的制作,学生获得一些方法和技能。
同时还引导学生设计、评价,并进行作品的宣传活动,既有基础的内容,又激发学生思考,涉及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呈开方式。
●教学内容分布:《各种各样的纸花》、《各种各样的花瓶》、《动物头形挂饰》、《别致的小包》、《漂亮的背包》●教学目标:1、学生能探索、感受纸材的性质,学会选择最优材料、合适工具制作彩带、纸花、纸水果等纸制品。
2、掌握单卷、套卷、多色卷的基本原理,并创造出新的卷折花瓣造型和技术。
3、学会合理设计布置教室的方案和制作纸制品的计划。
4、尝试将纸花作品运用在合适的位置,美化生活环境。
5、学会与他人合作。
1玉兰花教学目标:1、选择柔韧性较强的绉纸,学习绉纸折花的方法;2、掌握圆形卷、椭圆纸花剪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折绉技术;23、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他人,并对他人作品的特点进行评价。
二、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自己喜爱的纸花的造型;了解纸材料的特性。
2、老师制作一个纸花的课件。
三、教学过程:趣味导入:1、出示纸花课件: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种花。
它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2、提出学习任务:你想做哪个纸花造型?设计引导:请学生在底板纸上设计好自己要做的纸花的造型技术学习1、请学生看书上的“金点子”栏目,了解绉纸的用法。
2、学生自己尝试卷、折。
3、技术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卷”的质量。
提出改进方法。
了解制作的材料、工具:1、学生讨论:做各种纸花用什么纸材比较好。
2、需要哪些工具?合作操作:学生个人或小组分工合作操作。
初中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实验教学是初中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初中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分析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提高初中实验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实验教学;实践研究;改进措施一、引言实验教学是初中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分析、总结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实验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设备不足、实验内容单一、实验评价方式不合理等。
为了提高初中实验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对初中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分析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初中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1. 实验设备不足实验设备是实验教学的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校的实验设备不足,导致实验课程无法顺利进行。
实验设备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器材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分组实验的需求;(2)实验设备陈旧,影响实验效果;(3)实验场地狭小,无法容纳较多的学生同时进行实验。
2. 实验内容单一部分初中实验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
实验内容单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教材内容较为陈旧,与实际生活脱节;(2)实验项目过于简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实验内容缺乏创新性,无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实验评价方式不合理实验评价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然而部分学校的实验评价方式不合理,导致学生实验效果不佳。
实验评价方式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评价标准单一,仅关注实验结果,忽视实验过程;(2)评价方式过于简单,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3)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初中实验教学的改进措施1. 加强实验设备建设学校应加大对实验设备的投入,确保实验设备数量充足、质量优良。
具体措施如下:(1)采购先进的实验设备,提高实验效果;(2)定期对实验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正常运行;(3)合理规划实验场地,满足学生分组实验的需求。
擦划痕迹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擦划痕迹的形成机理。
2. 学习观察和识别擦划痕迹的特征。
3. 掌握制作擦划痕迹样本的方法。
4. 提高痕迹检验技能,为实际案件中的痕迹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擦划痕迹是指物体表面因摩擦、刮擦等原因形成的痕迹。
在犯罪现场,擦划痕迹可能是作案工具留下的,也可能是犯罪过程中物体相互接触产生的。
通过分析擦划痕迹的特征,可以帮助侦查人员确定作案工具的类型、方向、力度等信息。
三、实验器材1. 擦划痕迹样本:使用不同材质、形状的工具在硬质表面上制作。
2. 显微镜:用于观察擦划痕迹的细微特征。
3. 摄影设备:用于记录擦划痕迹的形态。
4. 记录本:用于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四、实验步骤1. 样本制作- 使用不同材质的工具(如金属棒、塑料棒、玻璃棒等)在硬质表面上(如木板、金属板等)进行擦划,形成不同特征的擦划痕迹样本。
- 样本制作过程中,注意控制力度、速度和方向,以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擦划痕迹。
2. 痕迹观察- 使用显微镜观察擦划痕迹的细微特征,如擦划长度、宽度、形状、深浅等。
- 记录观察到的特征,为后续分析提供依据。
3. 痕迹拍照- 使用摄影设备对擦划痕迹样本进行拍照,记录其整体形态和细微特征。
- 确保照片清晰,便于后续分析。
4. 痕迹分析- 根据观察到的擦划痕迹特征,分析工具的类型、材质、形状等信息。
- 结合现场情况,推断作案工具的可能性。
5. 实验总结- 总结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擦划痕迹特征,提出相应的检验方法。
-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为实际案件中的痕迹分析提供参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擦划痕迹特征- 擦划痕迹的长度、宽度、形状、深浅等特征与工具材质、形状、力度等因素有关。
- 金属工具在硬质表面上留下的擦划痕迹通常较为明显,具有较深的划痕;塑料工具留下的擦划痕迹相对较浅。
2. 痕迹分析- 通过分析擦划痕迹的特征,可以推断作案工具的类型、材质、形状等信息。
- 结合现场情况,如现场遗留物、嫌疑人供述等,可以进一步缩小作案工具的范围。
劳动工具的改进与制作(教案)-六年级下册劳动浙教版
5.案例分析:介绍我国劳动工具改进的典型实例,如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工具等。
6.课堂实践:分组进行劳动工具的制作与改进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劳动工具的改进与制作》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对劳动工具进行改进和创新。
-学生在团பைடு நூலகம்合作中的沟通与协调,如何有效地分配任务,共同完成制作任务。
举例:在制作木工工具时,学生可能对锯子的锯齿角度和间距选择感到困惑,需要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和详细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
-针对难点内容,教师应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等,直观展示工具制作过程和细节。
2)进行现场示范,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学习工具的制作技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劳动工具改进的基本概念。劳动工具改进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对现有工具进行优化设计,使其更符合人类生产需求,提高劳动效率。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体现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对传统剪刀进行改进,使其更省力、高效。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了解劳动工具改进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劳动工具改进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劳动工具改进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劳动工具小改进(教案)-六年级下册劳动浙教版
5.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对某些技术细节掌握不够熟练,如尺寸测量、材料选择等。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重点难点的讲解和示范,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相关技能。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劳动工具改进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劳动工具改进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掌握小改进项目的实施方法:详细讲解自制简易螺丝刀套装、改进园艺工具和改良学习工具的具体步骤,使学生了解改进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实际操作为核心,鼓励学生在改进过程中发挥创意,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举例解释:
以自制简易螺丝刀套装为例,讲解螺丝刀的种类、原理及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螺丝规格选择合适的螺丝刀,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螺丝刀进行拆装。
a.自制简易螺丝刀套装:通过自制螺丝刀,让学生了解螺丝刀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b.改进园艺工具:针对家庭园艺中常用的工具进行改进,如增加手柄舒适度、提高工具效率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改良学习工具:鼓励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需求,对学习工具进行小改进,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本,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提高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
《劳动工具的改进与制作》(课件)浙教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新知讲解 ◎劳动拓展
经过项目学习,我们已经掌握 了劳动工具的简单改造方法。 请你了解家人的劳动需求,运 用学到的设计方法和劳动技术 ,尝试再改进一件劳动工具。 让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把劳动变得更加轻松快乐吧!
对以下劳动工具你能提出哪些改进 方案?开动脑筋,并动手改一改吧。
1
13
新知讲解 ◎劳动拓展
流程
1
为什么要改进这件劳动工具? 改进后有什么优势?
2
示范使用过程,展示使用效果。 (改进后劳动效率是否有提高)
3
邀请志愿者体验。(记录人数及 反馈建议)
记录
19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劳动工具的改进与制作实践, 培养了动手能力和沟通协作的能力,同时还培养 了热爱劳动的品质。
20
板书设计
劳动工具的 改进与制作
发,不得不用手把毛团撕开直接和垃圾接触,很不卫生。 2.垃圾铲的把手很长,却只有顶端发挥了拿握与挂扫把的
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改造思路: ①在垃圾铲内部加一排刷子,用以收集扫把上的毛发; ②把手改为按压伸缩型,往下压时把刷子上的毛发带出。
垃圾铲
3
15
新知讲解 ◎劳动拓展
使用示意图
16
新知讲解 ◎劳动拓展
3.测试与调整。 (1)用干的黑板擦直接擦拭,发现还是留有痕迹。
在改进的过程中, 需要不断测试与调 整哦!
(2)安装湿巾纸,将湿巾纸平铺,中间放上黑板擦,塑 料壳朝上。将多余的湿巾纸塞入镂空的四角,固定。
(3)擦拭黑板,发现擦得很干净。使 用完拆下湿巾纸丢入垃圾桶即可。
11
新知讲解 ◎劳动反思
1 .在改进过程中,你掌握了哪些新的劳动技术? 2.团队中的其他成员、给了你什么启示和帮 助?你认为团队合作有哪些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具痕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王 震
( 中国刑 事警察 学 院 ,辽 宁 沈阳 1 1 0 0 3 5 )
摘
要 :对 我 国公 安 类 院校 工具 痕 迹 实验 课 现 状 进 行 分 析 ,总 结 工 具 痕 迹 实验 教 学模 式在
证实验 课节次较 多 。缺乏 相关 的课程 作为支撑 。以中国刑 事警察 学院为例 , 2 0 0 4 年下半 年 , 在 2 0 0 2 级痕 迹检验专业 的工具 痕迹实验课 ( 共1 3 次) 的安排 中 , 认知 型实验课3 次, 验证 型实验课8 次, 模 拟实践型 ( 鉴定类 ) 实验课2 次。 从 以上 的实验课安排 中 , 认 知型 、 验证型实验课所 占比重较 大. 模 拟实践 、 设 计 型课 较 少 , 缺 乏 综 合 型 实 验 。另 外 , 在实验课过程 中 , 教 师 边 指 导 边考 核 , 学 生 边熟悉边操作 , 考核要求较低 , 学生综合 能力得不到综合训 练 , 不利 于提 高学 生的综合能力 。因 此, 需 要 在 工 具 痕 迹 实 验 课 中加 入 相关 的 实 验 内容 , 来 填 补 此 方 面 的空 白 。
教 学 方 法 、 实验 课 内容 、考 核 方 式等 方 面存 在 的 问题 。针 对 相 关 问题 及 依 据 工 具 痕 迹 实验课 在
培 养公安基层 刑事技术人 员的作 用 ,提 出开设 综合 实验 、丰 富 实验 内容及 改 变考核 方式等措 施 ,改 变 以往 的 实验 课 授 课 模 式 ,从 而达 到 整 体 提 升 工 具痕 迹 实验 课 的水 平 。 关键词 :工具痕迹 ;实验课 ;教 学改革 ;考核 方式 中图分 类 号 :D 6 3 1 . 1 5 文献 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1 — 0 5 4 1( 2 0 1 4 )0 4 — 0 1 2 2 — 0 4
课 程 改革 与 实践》 阶段 性成 果 。
1 2 2
( 二) 在 买 验 课 内容 安 排 方 面 工 具 痕 迹 学 课 程 内容 涉 及 材 料 学 、 力学 、 物理学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 , 学 生 只有 很 好 地 掌 握
这 些 相 关 的基 础 知 识 , 才能更好地理解 、 掌 握 工 具 痕 迹 特 征 的形 成 。 在 日常 教 学 过 程 中 , 认知 、 验
( 三) 在 实验课 考核 方 式方 面 从 工具痕迹学课 程 的特点看 , 大 部 分 实 验 内容 都 有 较 强 的操 作 性 、 实 践 性 操 作 方 法 及 基 本 技能. 利 用 笔 试 的考 核 方法 很 难 检 测 出 学 生 对 这 些 基 本 技 能 的 掌 握 情 况 。 另外 , 学 生 往 往 会 采 取
一
一
、
工 具 痕 迹 实 验 课 教 学 存 在 的 问 题
( 一) 在 实验 教 学 方 法 方 面 我 国公 安 院校 在 进 行 工 具 痕 迹 实验 课 教 学 时 ,通 常 由教 师 依 据 实 验 指 导 书 的相 关 内容 , 总 结 每 次 实 验 内容 、 操 作 方 法及 实 验 报 告 的框 架 , 学 生 按 照 教 师 对 实 验 课 时 的安 排 , 应 用 准 备 好 的 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 将 实验结 果填入实验报告 , 得 出结论 。 这样进行 实验课 , 对于那些认 知 、 验证
性实验课来说 , 是可行的 。虽然这样可 以节省 时间 , 在短 时间内完成实验课 , 但 是影响学生创造 力 的发 挥 , 对 培养 学 生 独 立分 析 和 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十 分 不 利 , 束缚 了学生的积极能动性 , 也 会 影 响 到工 具 痕 迹 学 这 一 学 科 的可 持 续 性 发 展 。
期末 突击的方式 , 应付考试 , 这样不利 于培养学生在痕迹提取 、 检验及制作 相关 材料等方面 的基
本技 能 。 目前 , 工具 痕迹实验课 成绩作 为平时成绩 ( 占总结成绩 的3 0 %) 的一 部 分 , 主 要 依 据 学 生 平 时的实验报告成绩 、 实 验课 中 的表 现 等 给 予 评 定 。由于 实 验 内容 较 多 , 学 生 很 难 在 实 验课 要 求 的 时 间 内完 成 实 验 报 告 的 书 写 ,教 师 一 般 要 求 学 生 在 实 验 课 过 程 中完 成 实验 的 主要 内容 及 草 稿 , 下 次 实 验 课 时上 交 实 验 报 告 。因此 , 不 少 实 验报 告 存 在 严 重模 仿 甚 至抄 袭 的 现象 , 从 而 造 成 实 验 成绩存 在较大 的水分 . 不 能 真 正 地 反 映 出 学 生 对 于 实 验 内容 的 掌 握 情 况 , 也 会 打 击 学 生 的学 习
收 稿 日期 :2 0 1 4 —0 3 — 2 0
作者简 介 :王震 ( 1 9 7 6 -) , 男, 中 国刑 事警 察 学 院痕 迹检 验技 术 系副教授 , 主要研 究方 向 : 痕 迹检 验 。 基金项 目:2 0 1 2 年度 辽 宁省 普通 高等 教 育本 科教 学改革研 究项 目《 基 于及 时教 学法 的( 工具 痕迹 学)
工 具 痕 迹 学 是 刑 事 科 学 技 术 的一 个 重 要 分 支 ,是 刑 事 科 学 技 术 专 业 的 一 门 骨 干 专 业 课 程 。
经过近5 0 年 的发展 , 工具痕迹 学已经形成较为完整 的与实践紧密联系 的应用学科体 系和教学体 系 。工 具 痕 迹 学 是 以案 件 现 场 中工 具 痕 迹 的形 成 及 其 变 化 、 工 具 痕 迹 的类 型 、 特点为研究对象 。 分 析 利 用 工 具 痕 迹 的方 法 以及 检 验 鉴 定 的一 门刑 事 科 学 技 术 学 科 。…工 具 痕 迹 实 验 课 教 学 具 备 般实验教学 的直观 、 客观 、 实践 、 综合和科研等共性 特征 , 与理论 教学一样 , 是 培养学 生公 安业 务 能 力 的重 要 手 段 。 是 培养 公 安 刑 事 技 术 人 员 不 可 或 缺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在 工 具 痕 迹 实验 课 教 学过程 中 , 应注重提高学生分析 、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在实验方法 、 内容 、 手段 和考 核方式 等方面力 求创 新 , 使 实验课真正 成为学生掌握 痕迹检验基 本技能 的重要手段 , 达 到 缩 短 学 生 所 学 知 识 与 公 安 工 作 实 践 之 间差 距 的 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