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片段教学

合集下载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走近我们的老师 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走近我们的老师 教学设计
生:尊重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探讨,懂得用正确的方法解决与老师之间的误会、矛盾。
环节四 老师,我想对您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此时,你们肯定有很多话想对老师说, 拿出你们准备的卡片,把心里话写下来, 写下自己的心里话
课下交给老师。(配轻音乐)
—4—
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之情,从而增进师生感情。
9.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 改进设想) 本节课是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旨在引领学生认识老师的职业特点和责任使命,培养 尊重老师的情感,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第一课时,主要有三个目标:分享和老师之间的小故事, 从中让学生学会感恩教师。 通过观看表演,评价交流,学会跟老师沟通。 填写并交流“温情一刻”卡片, 体会教师对学生的爱,学会感恩教师。这节课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品德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品德 课上如果老师能够真正带领孩子们学习交流,对于整个班级乃至整个学校班风校风的建设会有不可估量 的力量和效果。 10.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 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过程性评价要适量、适度,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上课后,在明确本节教学目标基础上,留置时间、空间,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在课堂上,对 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中遇到的问题,自觉主动提出,将问题当堂解决,不留死角;在解决所有疑难后, 为增加理解,提高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和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思考,找出
1.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和老
师之间发生的故事。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总结提升。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全面地了解老师的工作情况,感受老师的辛勤付出。

《走近京剧》的教案

《走近京剧》的教案

《走近京剧》的教案教案:走近京剧一、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的起源和发展。

2.掌握京剧的基本表演艺术特点。

3.学习京剧的基本动作和唱腔。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京剧的表演艺术特点。

2.京剧的基本动作和唱腔。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京剧基本动作和唱腔的学习和表演。

2.学生对于京剧表演艺术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准备:1.京剧音乐和视频资源。

2.京剧服饰和道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们对京剧了解多少?你们最喜欢的京剧剧目是什么?为什么?2.了解京剧(20分钟)a.介绍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四大宗师”的传统,以及现代京剧的发展。

b.介绍京剧的表演艺术特点,如唱、念、做、打的结合,以及脸谱和服饰的意义。

3.学习京剧基本动作(30分钟)a.示范和讲解京剧的基本动作,如站立、跌倒、扭转身体等。

b.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模仿练习基本动作。

4.学习京剧唱腔(30分钟)a.老师播放一段京剧唱腔的音乐,让学生听一遍。

b.老师教授一段京剧唱腔的歌词和发音,让学生跟着唱。

c.学生分组进行小练习,互相演唱一段京剧唱腔。

5.观看京剧表演(20分钟)a.老师播放一段京剧表演的视频。

b.学生观看京剧表演,注意观察演员的表演艺术特点。

c.讨论学生对于京剧表演的理解和感受。

6.表演京剧小片段(30分钟)a.学生自由选择一段京剧剧目,分组进行排练和表演。

b.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进行评价。

七、拓展练习:1.学生可以选择深入研究一个京剧剧目,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表演。

2.学生可以尝试写一篇关于京剧起源和发展的小论文。

八、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体会,鼓励学生对京剧进行深入学习和表演。

九、课后作业:1.回家观看一段京剧表演,写下你的观感和感受。

2.自选一段京剧唱腔进行练习,下节课准备进行展示。

教案结束。

备注:本教案适用于高年级小学生及中学生,可以根据学生年级和能力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走近鲁迅》核心素养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走近鲁迅》核心素养教案

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名称第八单元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以“走近鲁迅〃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文学家的成就以及高尚人格,学习通过记叙事情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少年闰土》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怀念之情。

《好的故事》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有的人一一纪念鲁迅有感》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对高踞人民头上的人,则无情地揭露,表明了满腔的愤懑。

“习作”部分要求融入自己的情感,将事情写具体。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二、单元教学目标1.教学内容: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走近鲁迅2.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其中有两篇是鲁迅先生自己的作品,其余两篇是其他人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这样编排课文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三、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①文化自信:会写2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郑重、盼望"等词语,积累名言警句并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

②语言运用:通过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以及他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

③思维能力: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解鲁迅。

④审美创造: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发掘人物、事件的特点,并能利用细节描写凸显人物特点,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细节描写写作教案

细节描写写作教案

细节描写写作教案细节描写写作教案1本次教学以习作片段《刘老师的茶杯》导入,通过对习作范例的深入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到成功的习作往往都是从生活中的细节人手的。

继而结合绘本故事《我的爸爸叫焦尼》的讲述,通过具体的情节再现,引导学生在观察、品读、感受、体验、模仿表达、反思评议等教学环节中感受细节、捕捉细节、再现细节,从而认识到“关注细节”的一般方法要领,并能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自觉地关注细节。

一、品读片段,走近老师1.师: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师生互相了解的过程。

今天这堂课,从了解老师开始。

(课件出示学生习作片段《刘老师的茶杯》,要求学生快速浏览。

)刘老师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只很大的玻璃茶杯,里面泡着红红的果子、白白的片子,茶水被映得透亮透亮的。

有时候,他还会把这个大茶杯带到教室里来。

每当同学们写作业的时候,他就会悄悄拧开杯盖儿,喝上几口,然后很享受地出一口长气,再把杯盖儿拧上。

(指名朗读该片段)师:通过这个片段,你对刘老师有了哪些了解?2.鼓励学生一句一句细细地读,看看这两段话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好词好句。

3.师:如果要你来给这个片段打分,你会打多少分?4.师:想想看,这位同学的作文写得这么好,他有什么秘诀?(抓住细小的事情来写。

板书:细节。

)二、品读故事,关注细节师:生活中隐藏着许多看似平常却又十分宝贵的细节,但这些细节往往不容易被我们发现。

也许是太过平常了,也许是司空见惯了,它们便悄悄地从我们的身边溜掉了。

于是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眼前一片茫然,无从下手。

于是,老师常说我们的作文“假大空”,或是记“流水账”。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则精彩的故事:《我的爸爸叫焦尼》。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故事的细节,品读故事中的精彩。

要求:静心倾听、仔细发现、用心感受。

(随着画面的逐一呈现展开教学步骤,教师对故事的叙述穿插其间。

)1.想知道“我”和爸爸的名字吗?师读:“我的名字叫狄姆,爸爸叫焦尼。

”2.这个人是谁?师:一起读——“啊,爸爸!”3.猜猜看,他们两个人见了面,首先做了什么?“爸爸奔了过来,一把就把我给抱了起来。

初中走近老师教案

初中走近老师教案

初中走近老师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尊敬老师的意义,提高学生与老师沟通、交流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3.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尊敬老师的表现和意义。

2. 培养学生与老师沟通、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尊敬老师的内涵。

2.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老师的印象,让学生说说尊敬老师的表现。

2. 教师总结尊敬老师的意义,引出本课主题《初中走近老师》。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与老师沟通、交流,并分享自己的经验。

2.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尊敬老师的具体表现,如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尊重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等。

3. 讲解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鼓励学生接受老师的指导,积极参与改正错误。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组关于尊敬老师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学生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点评。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表演情景剧,展示与老师沟通、交流的场景,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校与老师互动的趣事,增进彼此的了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提出今后要尊敬老师、与老师良好沟通的决心。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尊敬老师的认识和理解。

2. 课后收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了解学生与老师沟通、交流的情况。

3. 关注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了解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走近国粹——京剧

走近国粹——京剧

走近国粹——京剧作者:邱彦红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年第12期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提高京剧鉴赏能力。

2.欣赏并学唱现代京剧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

3.通过《唱脸谱》等戏歌,让学生通过京剧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京剧的行当及京剧表演形式。

教学难点:《甘洒热血写春秋》最后一句唱腔。

二、教学过程1.导入:欣赏《苏三起解》伴奏(准备:各种乐器图片)师:请大家仔细听有哪些乐器(京胡、京二胡、月琴、板、大锣、铙、钹)。

生:区分京胡与京二胡、铙与钹的不同。

提问:你对京剧还有哪些认识(教师补充讲解)?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是我国三四百种戏剧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是一门把高度艺术化的声音、动作、脸谱、服饰和音乐融在一起的综合艺术,被称作“东方歌剧”,它也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所以它是中国的国粹。

提问:你们知道京剧的源头在哪吗?为什么叫京剧?清乾隆五十五年,徽班进京,为乾隆帝祝80大寿。

后又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演变为京剧。

因为最后在北京形成所以称为京剧。

2.京剧行当与表演形式(准备:课件)(1)京剧行当师:京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它把不同性格、性别、年龄及身份的人物划分成四大行当,你们知道是那四大行当吗?生:生、旦、净、丑(原来有末,后来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师: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课件——京剧人物行当,教师随课件作口头讲解)。

①生(男性正面人物):老生戴胡须,小生清秀,武生等。

分别介绍各种角色的代表人物(诸葛亮、许仙、林冲等人)。

师:一般判断老生的标志是什么(胡须,京剧的行话中也叫“髯口”)?表演体会:学生一起学捋胡子的动作。

走近儿童满足需要——《春雨》教学片段与反思

走近儿童满足需要——《春雨》教学片段与反思
小朋 友 们 读后 三个 字 。 ( 生 大 多跃 跃 欲 试 ) 学
生: 夏天的雨是有闪电的, 还会打雷。 生: 春天下的雨也会打雷 。
生: 夏天的雨很大。 师: 那春 天的 雨还 有 什 么特 点呢 ?
生 : 天 的雨 很 冷 。 春 师: 春雨又细又密, 落在大地上 , 像妈妈在温柔地抚摸着我
陶行知认 为“ 的教育 ” 活 的第一步就要承认 儿童是活的, 要 按照儿童的心理进行。 他反复强调 :我们如果承认教育是活的, “ 我 们 教育 儿 童 就要 根 据 儿 童 需要 的力 量 为转 移 。”低 年 级 学 生
年 龄 小 , 习 动机 更 多 取 决 于学 习活 动本 身是 否有 趣 , 师 的 教 学 教 学方式是否贴近学生心理 ,教学语言是否充满童趣。第二次教 学 时 , 把 自己 当作课 堂学 习的 一员 , 师 生 合 作 朗读 的 方式 我 采用 训练学生停顿技巧 , 激发 了学生的学 习热情 , 自然地达到了教学 目的 , 堂 也 变 得 生动 有 效 。 课 教育家魏 书生 曾说过 :教师应 具备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本 领 。我认 为, 小学语文课是属于儿童的 , 课堂教学设计只有多从 儿童 的需 要 和 发 展 出发 设 计 教 学 , 能让 更 多 的 孩子 得 到关 注 , 才 帮 助 他们 发 展 自己 的能 力 、感 受 到 语 文 学 习 的乐 趣 。也 唯 有正
师: 同学们 , 这几天一直在下雨 , 那么 , 春天的雨和夏天的雨
有 什 么不 一样 的呢 ?
师: 谁来读读这首诗 , 看谁能读 出诗的味道?( 指名读) 师: 果能注意停顿 , 就像一位 真正 的诗人 了, 你 还记得 一行 是五个字的古诗是 怎么停顿的? 生 : 第 二 个字 后 面 停 顿 。 在 师: 我们一起来合作读这首诗好吗?老师读每行前两个字 ,

走近您,尊敬您——《品德与社会》片段教学设计及理念

走近您,尊敬您——《品德与社会》片段教学设计及理念

那么崇高 , 但他 们确实在 给家人创造幸福 的 同时 , 也 德育的责任 。如果所有学生均选择前者 , 教师千万不 给这个 社会创 造了美好 。享受他们 劳动果实的人们 , 可 以满足学 生 的表现 ,没有 充分感受 普通劳动者 工
应该懂 得深深 地感 恩。
初步印象 。
作的重要性 , 没有受到心灵 的震撼 , 响亮 的“ 愿 意” 极
片( 定 格到 “ 建筑 工地工 人 冒烈 日赶工 图 ” ) , 请 认 真 些 弱势职业 群体 的世界 ,为孩子 的心灵涂上一抹 感 观察 , 用 眼睛观察 , 用心 灵观 察 ……告诉 我 , 你 看 到 动的暖色 , 对于后面的心灵转 向教育很是重要 。
了什么? 引 导思考 : 日复一 日, 年 复一 年 , 汗 透衣 背 。没 二、 走进社会 。 感悟普通劳动者工作的重要
年 1 2月 9 日)
的角度读懂尊重
结论 : 无论是平 凡的农 民 、 工人 、 菜 摊小贩 , 还 是
提供感 性材料点 燃情感 :一群来 自异乡 的农 民
伟大的科学家 、 艺术家, 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 , 他们 工子弟 也道 出了他 们的心声 ,想知道 他们怎样看 待 就像一 台机器上 的部件 ,发动 机也好 ,小 螺丝钉 也 亲人 、 怎样 看待普通 劳动者 的职业 、 怎样看待 自己的 心里话 》 。( ……我们的教室很 好, 谁都很重要 , 谁都不能缺少 。 2 0年后 的我们 , 可以 明天吗?请欣 赏小 品《 选择不做普通劳动者 , 但不能不尊重普通劳 动者。 暗, 灯 光 只有几 瓦 , 我们 的桌 椅很 旧 , 坐 上去 吱 吱哑
火车站等地 已经 面 目全非 。放 眼望 去 , 长达几公 里的 在实践 中思辨 ,教师在学生认知矛盾处或点拨或推波

《走近京剧“唱念做”》教案

《走近京剧“唱念做”》教案

《走近京剧“唱念做”》教案课题:《走近京剧“唱念做”》教材:选用教材课型:京剧表现课教学课时:一、教材分析1.京剧《卖水》赏析京剧《卖水》源出山西蒲州梆子(蒲剧)《火焰驹》“卖水”一折,京剧《卖水》以丫鬟梅英为主角,着重表现了她的心地善良、聪明伶俐。

特别是表演“表花”时载歌载舞,眼神灵动、嗓音甜脆,配合扇子、手绢的表演,活画出天真可爱的小丫鬟形象。

这出小戏,表演形式欢快活泼,把传统花旦戏里特有“退步圆场”“晃摇肩膀”程式表演达到了极致,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已经成为当今京剧舞台花旦戏代表作之一。

2.学生已经对京剧的唱腔和四大功夫、四大行当有一定了解,本节课重在初步用假声演唱、用夸张的表情和声腔表现韵白,尝试手、眼、身、法、步在唱、念、做中的应用。

3本节课属于课外实践活动课,唱、念、做都很经典,人物形象很鲜明,以此内容为突破口,让学生真正走近京剧。

4.前面的京剧学习中学生认识到京剧的初步知识,今天的教学着重引导孩子们用假声、夸张的表情和身段表现作品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二、学情分析1.学生对花旦唱腔有一定了解,但不能唱出京剧的味,会简单的京剧身段表演,但“手、眼、身、法、步”的应用还掌握不够好;2.本节课学生可能对京剧的唱腔较难把握,自己创作表演可能不够自信;3.学生在模仿、交流、合作、体验中发挥主动性,激励他们自评、互评,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目标1.能够积极参与京剧艺术的表现,对京剧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2.能够唱会此唱段,较准确地把握其节奏、旋律、唱腔特点,并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当众表演活动;3.能积极地参与模仿、体验、表现、创造、综合性活动。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用假声演唱、用夸张的表情和声腔表现韵白,尝试手、眼、身、法、步在唱、念、做中的应用教学难点:让学生准确的理解、把握京剧的内涵和要素特点,积极参与、大胆表现今天这节课我们品味到京剧的魅力,并尝试表现了京剧艺术,京剧艺术博大而精深,我们只有多看、多听、多学、多表演,才能为更好地继承、弘扬京剧艺术尽一份力!的收获。

“触动心灵,情景再现”片段教学设计

“触动心灵,情景再现”片段教学设计
3.掌 握 描 写 方 法 以 及 修 辞 方 法, 并 在 习 作 中学 习 运 用 。
“ 吃 过 了。我 一 起 锅 就 吃 , 比 你们 还
先 吃 呢 。”
( 一 ) 出示 练 笔 要 求
1 . 请 选 择 以下 其 中一 个 情 景 片
段 进 行 细 致 描 写。
我不信 , 等 他 收 拾 完 碗 筷 走 了,
此做 准 备 。)
人 们 又疯 了 似 的折 回来 。 【 三) 总结
们 就 会 积 累 很 多 习作 素材 。 说起那些 能 触 动 我 们 心灵 的 瞬间 , 相 信 大 家 一
定有 很 多很 多。( 板书: 触 动. 心灵 情 景 再现 ) 那 么如 何 把 这 些 触 动 我们 心 灵 的一 瞬间写得更 具体 , 更感 人呢?
动我 们心灵 的事记录下来 的话 , 那 受 惊 的 野 马, 从 山谷 里狂 奔 而来 , 势不 可当。
村 庄 惊 醒 了。人 们 翻 身下床 , 却

提 高 学生 写作 的速 度 , 这 也 是 我 们 的
脚 踩 进 水 里 。是 谁 惊 慌 地 喊 了一 嗓 米 高 的 洪 水 已 经 在 路 面 上 跳 舞 了。
具体 刻画 了这 个动人 的 一幕 。
【 设 计意图 : 通过 回顾学 习, 得
出 一 些 描 写 方 法 。让 学 生 理 解 通 过 人 物 的语 言 、 动 作 、心 理 活 动 、神 态 以
就 悄 悄 地 跟 着 他 。走 近 前一 看 , 啊!
我 不 由得 呆 住 了。 他 坐 在 那 里捧 着 搪
A.日本 地震 ( 海 啸) 情 景片 段 。
B. 也 可 写 身边 的 事 。( 抓住 能触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优质教学实录(全册2019年)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优质教学实录(全册2019年)

1白鹭名师教学片段实录◆读中想象,感受诗意(教学重点)师:人们常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第6~8自然段,你能从中读出几幅画来?给它们分别取个名字吧。

生:共有三幅画,我给它们取的名字分别是:钓鱼图、望哨图、低飞图。

师:这三幅图画中,你最喜欢哪一幅呢?请同学们选择这幅图画去好好地读一读课文,在你觉得值得回味的词句上作标记或批注。

(生各自认真读文,并圈画、批注)师:挑选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画,说说什么地方令你回味。

生:我喜欢钓鱼图,作者说白鹭在“钓”鱼,把它当作人来写了。

师: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的不是白鹭,而是一个悠闲的渔翁,静静地站在清水田边,垂着钓竿,悠然地等着鱼儿上钩,神态是那么闲适自在。

生2:我喜欢望哨图。

此时的白鹭就像一个哨兵在放哨呢!师:那白鹭在看什么?它看到了什么?生1:它在看远处的风景呢。

它被夕阳西下的美景吸引住了。

生2:它在放哨呢。

它警惕地看着有没有天敌飞过来。

生3:它也许在深情地凝视着远方,等待远出未归的同伴。

它在心里呼唤:亲爱的朋友,快回来吧!师:你们说得真好!所以作者说——(引读)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的是在望哨吗?生:我喜欢低飞图。

它在黄昏的空中低飞,就像一个翩翩的舞者。

舞姿优美,人们被深深吸引。

……师:同学们的想象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白鹭是那样的美,这些画面真是充满着诗情画意,让人百看不厌。

怪不得作者赞美道——(引读)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美美地读一读,感受白鹭这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吧!赏析:散文诗是什么?为什么作者会赞美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呢?这是需要指导学生理解感悟的,也是教学的重点。

教师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白鹭的三种姿态进行朗读感悟,并发挥想象,引导学生感悟白鹭的优雅、闲适,感受白鹭与大自然的和谐画面。

这和谐的一幕幕就是一幅幅画,而这画面的主人公就是白鹭。

它的韵味尽在其中。

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回味,在想象中感悟,让诗情画意深入人心。

走近小学语文教学之读写结合PPT课件

走近小学语文教学之读写结合PPT课件
走近小学语文教学 之“读写结合”
李文瑜 晋中市榆次区校园路逸夫小学
.
1
什么是读写结合?
我认为, 所谓“读写结合训练”,就是根 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 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把阅读与写作两个因素紧密 结合起来,通过有目的、有系统、有序列的训练手 段,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达到让学生了解知识、 掌握方法、运用知识和方法,培养和提高读写综合 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
.
13
读写结合的启示:
读写结合时,在可能的情况下为学生提 供有效的语言素材,让学生在转化语言的 过程中吸收语言,不仅有利于提高说写能 力,同时又进一步深化了读写结合。
.
14
读写结合的启示:
选择读写结合点不要只盯着文章的内容, 盯着文章中精彩的片段,拟定文章标题的能 力也需要在阅读学习中进行训练。
.
10
读写结合的启示:
1.读写结合课不一定都要动笔写作,从课文 中获取相应的写作方法,感受写作技巧,体会作 文中遣词造句的精妙也是一条路径。
.
11
2.选材和构思是作文的难点,读写结合课上 可以从整体入手,探究选材和安排材料的技巧, 从而拓展学生编排文章结构的思路。
.
12
读写结合的启示:
读写结合是不一定就是仿写,就是 学诗写诗、学文写文,文体之间发生变化 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
15
读写结合的启示:
小学课本中的诗歌学生往往一读就懂, 学诗歌写诗歌这种现学现卖的教学思想不值得 推崇,与其让学生花费时间艰难地写出几句 “四不像”,不如用心带领学生体会诗歌的语 言形式,当这样的语言形式积累多了,学生自 然也就能写出自己的诗歌了。
.
16
读写结合的启示: 不是只有文章的高潮部分、细节描

走近作文走进作文

走近作文走进作文

走近作文走进作文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走近作文,意味着我们要理解作文的本质和要求;而走进作文,则是指我们要深入到写作的过程中,体验和掌握写作的技巧。

首先,走近作文,我们要了解作文的基本要素。

一篇好的作文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准确的语言、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主题。

这需要我们平时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积累素材和感悟,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有感而发。

接下来,走进作文,我们要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

这包括如何选材、如何布局、如何表达等。

选材时要紧扣主题,力求新颖独特;布局时要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表达时要语言流畅,富有文采。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拟人等,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此外,写作还需要我们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篇优秀的作文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不断的修改和润色才得以完善。

因此,我们要勇于尝试,勤于练习,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写作。

最后,走进作文,我们还要学会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

通过阅读同学的作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总之,走近作文和走进作文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积累,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写作的艺术,写出具有深度和感染力的文章。

2024《走近老师》说课稿范文

2024《走近老师》说课稿范文

2024《走近老师》说课稿范文《-比例尺》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6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以及比例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中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难点是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课前预习法和引导探究法的教法。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讨论课前自学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增加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通过谜题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尺的实际应用,让他们感知比例尺是通过缩小实际物体得到的。

2. 检验课前自学成果。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预习成果,解决问题一比较容易,问题二和问题三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探究。

3. 探究新知,突破难点。

首先学习数值比例尺,通过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思考比例尺的意义,并进行填空练习。

然后学习线段比例尺和精密比例尺,让学生通过观察、展示和讨论理解这两种比例尺的含义和表示方式。

4. 实际运用。

让学生通过例题练习将线段比例尺转化为数值比例尺,检验他们对比例尺的掌握程度。

5. 多重训练,巩固运用。

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接受能力,设置基础练习、实际应用和实践操作的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并应用于实际情境。

6. 全课总结。

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强化对知识的认知。

在板书设计上,我以简洁明了为原则,突出重点,使学生能够清晰易记。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比例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同时,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并让他们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和促进学习的作用,旨在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究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提升。

六年级上册走近鲁迅单元整合教案

六年级上册走近鲁迅单元整合教案

六年级上册“走近鲁迅”单元导读设计宜昌市猇亭区高家店小学林云平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

这是本单元“初识鲁迅”的第一篇课文,个人认为,选编目的有两点:一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二是让学生了解鲁迅作为一个儿童的内心世界。

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鲁迅身边亲人(侄女)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让学生感受到鲁迅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众人敬仰的人。

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

著名诗人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了鲁迅崇高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从而让学生对鲁迅的认识得到丰满和升华。

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初识鲁迅人品作品的极好范本。

设计理念人教版教材以主题组织单元,每组均以“导语”的形式点明单元专题,课文、语文园地都围绕专题合理安排,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有机整体,每篇文章相对独立又互有关联。

教材编写角度的改变试图构建起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

“单元整组教学”是以现行人教版课程标准教材为依据,进行单元整体备课,可以对本单元课文进行调整、重组,链接丰富的课外资源,进行全盘考虑,把研究的重点从“篇”转移到“组”。

单元整组教学一般有三种课型:即单元导读课(整体感知)、部分感悟课(部分感悟)、单元总结课(整体回顾)。

本节课是单元导读课,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对整组内容的整体感知。

它以单元导语为教学切入点,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各种课堂学习方式,初步感受单元主题,做好学习规划,激发学习欲望,全面铺垫单元学习背景。

片段教学讲座稿

片段教学讲座稿

走近“片段教课”一、什么是片段教课最近几年来,片段教课在教师招聘、职称评审、教课比武等活动中获取宽泛应用。

我想,片段教课的应运而生,并展开得这样的有板有眼,必定有它存在的价值、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下边我们先来认识什么是片段教课?(课件 1)《现代汉语字典》对“片段”的解说是“整体中间的一段”。

(课件2)那么,片段教课能否就是讲堂教课整体中的一段呢?当“片段教课”作为一种考评形式用以权衡一个教师的基本修养,“片段”二字的字典意义能否应当被推翻?片段教课是终究是附着于整体讲堂的一个“零件”,仍是自成一体的“微型世界”?我们只有对经过片段教课进行深入实质的认识,才能对它有客观明确的认识。

一同来看看近几年在实践过程中,大家比较认可的对于片段教课的定义。

(课件 3)片段教课是指截取一篇课文的某个或某几个要点段落(形式),让教师进行 10~15 分钟的教课(过程),以观察教师办理教材和讲堂教课的能力(目的)。

解说:1、“某个”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孔隙窄小特色的第五自然段、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第二段篇幅长、内容厚实、中心突出《记金华的双龙洞》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本来从靠左侧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然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出入。

如何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适合,再无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端都系着绳索,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索,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索,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认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挪动。

眼前昏暗了,但是还可以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仿佛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假如把头略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概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岸了,这就到了内洞。

《孔子拜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跋山涉水,昼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衣着长袍,头发胡须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识。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近鲁迅单元整体备课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近鲁迅单元整体备课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近鲁迅单元整体备课⾛近鲁迅——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内容简介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课⽂中只有⼀篇是鲁迅⾃⼰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写鲁迅,这样使鲁迅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动。

《少年闰⼟》是⼀篇经典课⽂,⽣动刻画了⼀个活泼可爱、聪明能⼲的农村少年形象。

《我的伯⽗鲁迅先⽣》,通过作者的回忆,展⽰了鲁迅先⽣的⾳容笑貌,读起来使⼈历历在⽬。

《⼀⾯》⽂中的对话及外貌描写⼗分传神,字⾥⾏间倾注了对鲁迅先⽣的爱戴之情。

臧克家的《有的⼈》赞扬了鲁迅。

总体构想第⼀部分:教科书教学模块⼀:预习与理解内容模块⼆:领悟表达模块三:⼝语交际与习作第⼆部分:语⽂实践活动第三部分:整本书阅读学习⽬标:1.⾃主学习本单元的⽣字与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理解课⽂内容。

2.在事例中深刻解读⼈物,体会⼈物的内⼼世界。

3.读懂课⽂,要理解课⽂中含义深刻的句⼦。

4.总结各种描写⽅法,感受鲁迅这⼀⼈物形象。

第⼀部分教科书教学模块⼀预习与理解内容⼀、解读单元导语⾃读单元导语,想⼀想,都告诉了我们什么?学习要点: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感受鲁迅的崇⾼精神。

2.继续学习描写⼈物的基本⽅法。

⼆、⾃主合作学习按预习提⽰要求预习课⽂(⼀)预习提⽰:1.遇到⽣字、新词要记忆并⽤各种⽅法理解。

2.读⽂时要思考每段讲了什么,全⽂讲了什么故事。

3.读⽂时遇到有疑问的地⽅打上问号。

4.读完板本单元四篇课⽂,想⼀想鲁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主学⽂不再出⽰⽬标,以提⽰的⽅式来告诉学⽣学习的⽅法,再来⾃主学习。

1.教师辅导学⽣学习⼀个⽚段。

(1)朗读《少年闰⼟》的第⼀⾃然段,让学⽣闭⽬倾听,然后给⾃⼰眼前的画⾯命名,谈⼀谈⾃⼰的感想,并想想作者写作时的情感。

(2)师⽣共同总结学习⽅法。

(3)分组学习。

《少年闰⼟》《我的伯⽗鲁迅先⽣》中有那些画⾯?2.各⼩组学⽣交流后分别排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三、⾃由学习《⼀⾯》《有的⼈》1.速读课⽂,理清⽂章的结构层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片段教学作者:ZD 来源:三明市实验小学教研博客——前言所谓片段教学,一般是截取某节课的某个局部的教学内容,让教师进行10~20分钟的教学,以展现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

从选题来源看,片段教学可分为自定和他定两种类型。

自定型片段教学是由教师自己选择教学内容,他定型片段教学则由他人指定选题。

自定型片段教学便于教师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利于展示教师的风采,提高教学实效,教研活动多采用这种形式;他定型片段教学更能真实地反映上课教师个体的设计能力、应变能力,带有评比和考核性质的片段教学多采用这种形式。

从教学内容看,片段教学可分为节选和主题两种类型。

节选型片段教学是从教材中选取某些片段进行教学;主题类是从某节课中抽取一个主题(或一个知识点、能力点,或一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从教学场景看,片段教学可分为实境与虚境两种类型。

实境型片段教学,即教师面对学生进行教学,具有更强的仿真性,能较客观地反映被测试者的常态教学水平;虚境型片段教学,即教师面对评委或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进行模拟教学。

由于虚境型片段教学不受时空所限,操作方便,所以尽管有脱离学生主体之弊,但在事实上更频繁地被使用。

在某些地方的“小高”、“小中高”评选、教师招聘考核中,片段教学已然成为“热点”,甚至成为重头戏。

究其原因,说课是以前考评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主要形式,但说课内容、程式、步骤常常被固化,容易形成套路,导致“说”与“教”的水平大相径庭。

因此,有些地方开始出现片段教学,并逐渐被更多的地方接受。

本期在片段教学的大背景下,重点讨论虚境型片段教学,以期让更多教师通过对本专题的关注,了解片段教学,研究片段教学,提高片段教学能力。

——了解了解:我们发现很多教师把片段教学等同于教学片段,有些教师认为片段教学就是压缩了的常态课,有些教师认为片段教学就是概述自己的教学流程,有些教师认为片段教学只有虚境型一种……可以说,片段教学对多数教师而言,是不熟悉的,甚至是陌生的。

研究片段教学就必须先认识它,了解它。

在策划人语中,我们已经简要地了解了片段教学的几种分类方式和类型,现在就让我们随施教授的文章,了解片段教学的特征吧。

片段教学特征初探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施茂枝现场上课真实地展现教学过程,直观地展示教师的教学水平,考评结果可信度较高,但受考评者众多时,运作上存在困难。

说课节省了时间,也不需要学生,便于运作,但说课与真实的课堂存在差距,考评结果的可信度较低。

为确保结果的可信度又便于操作,片段教学便应运而生。

片段教学不是从常态的教学设计中截取片段加以实施,更不是常态完整课删枝剪叶的缩微版,而是内容特定、课时长度特殊的微型课。

作为较新鲜的事物,片段教学难免让人感到陌生,但了解其产生的背景,把握其实质,它的特征便逐渐从混沌中清晰起来。

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教学结构的完整性课堂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指导下展开教学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

不同教师教同一教学内容,同一教师教不同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很少完全相同,但高度概括起来,不外乎就是导入、新课、结课三大部分。

高水平的课堂教学,绝不满足于具体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显性教学目标的实现,还致力追求教学结构之美,力求构造出主线清晰、起承转合天衣无缝的教学环节链,给人以行云流水般的美感。

常态教学如此,片段教学亦然。

由于对‚片段‛二字产生误解,不少教师容易将其视为常态完整课的一个片段,导致教学结构不整,甚至出现导入和结课的残缺。

须知,片段教学也需要有相对完整的结构,导入、结课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营造教学结构美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某教师进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冬阳8226;童年8226;骆驼队》中‚看骆驼咀嚼‛的实境型片段教学,新课部分以‚呆‛为线索展开,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呆‛、‚是什么让英子看呆了‛、‚英子是怎样的人‛,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更重要的是精心设计了导入和结课。

导入师:我们学习了《冬阳8226;童年8226;骆驼队》,课文勾勒了暖暖的冬阳下,悦耳的驼铃声中,缓缓而来,又渐渐远去的骆驼队。

这是林海音在童年生活中最清晰的画面,如今这画面又浮现在她的心头。

生(齐读):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来了,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

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课件出示阅读内容。

)师:在作者童年生活的画面里,你认为哪个镜头最有趣?(课件出示骆驼咀嚼、讨论铃铛用途、想为骆驼剪毛、询问骆驼去向的画面。

)师: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也就是文中的英子一起去看看骆驼咀嚼的画面吧!结课师:多么有趣的镜头!多么天真的孩子!多么难忘的童年!长大后的英子还会这样做吗?生:不会!师:是的,‚傻‛只属于孩子,只属于童年!(新课环节,学生讨论‚什么是呆‛时,多数学生提到了‚傻‛。

)读——生: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不会再做了。

(课件出示阅读内容,并配有音乐。

)《冬阳8226;童年8226;骆驼队》共有10多个自然段,第4自然段写‚看骆驼咀嚼‛。

教学时,教师并不直奔这里,而是从回顾前面的学习内容入手,巧妙链接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句子,导入新课。

结课时,对本片段教学进行了小结,链接并让学生齐读课文倒数第2自然段的句子。

导入和结课,独运匠心,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给人以氤氲的教学之美。

二、一天游四季,十里不同天——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如果说常态课的教学内容是一年四季,那么片段教学的内容也不应只是一个或两个季节,也应呈现出四季的变换和相应的美景——不是加大片段教学内容的容量和密度,将40分钟的教学容量浓缩成短课,而是合理选择和调配,使教学内容的类型呈现多样性。

语文阅读课的片段教学尤应如此。

阅读教学的课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既有字词句段篇和语修逻等语文知识,即课文的形式,又有文章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以及蕴涵其中的思想情感,即课文的内容。

其教学内容又有不同类型,大致有人文内涵领悟点、语言训练点、思维引爆点三大类,每一大类还可细分,如语言训练点可分为语言形式的理解、积累和运用。

如何确定和调配这些‚点‛,体现了教师的语文性质观、教学观和对教材的处理能力,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常态教学,还是片段教学,都应兼顾类别不同的‚点‛。

假如在常态教学中某篇课文有分属于三大类型的共10个‚点‛,有5个落在课文某个片段中,而巧合的是这5个‚点‛都属于其中某一类,并无不当。

但若就这个片段设计并实施片段教学,也如此安排就很不合理,必须适当调整。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中《我想》写孩子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全诗5个小节,除最后一小节外,其余4个小节结构相同,且都用‚我想把……‛开头,朗朗上口,适合学生模仿创作。

一般情况下,教师大多在教完第三或第四小节后安排仿作练笔。

但若是关于第一、二小节的片段教学,就可以在第二小节后安排练笔,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类型的多样性。

高水平的片段教学,总是合理地、艺术地选择和调配各种类型的‚点‛,不但能让评委或同行透过这个窗口感受到执教者对课程的理解和教学的能力,而且有助于营造跌宕起伏、疏密有致极具艺术感的教学节奏,让学生时而动情阅读,时而静思默想,时而议论纷纷,时而奋笔疾书,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三、一两米下锅,三十六样家什——教学手段的聚拢性下锅之米不多,工具却一样不能少。

片段教学容量虽小,但不能因此忽视教学手段、方法的灵活性和丰富性。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丰富而恰当的教学手段,能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巧妙、灵活运用,既是创造教学美的重要条件,具有一定的审美性,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同样的课文片段,片段教学与常态教学比,‚点‛的类型更多样,因此各种教学手段、方法也应相应聚拢。

先看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我想》一、二两个小节常态的教学实录——师:出示‚小手﹢桃树枝‛,如果把你的小手安在桃树枝上,会长出什么呢?生:我会长出稚嫩的花蕾,在阳光下尽情地绽放。

生:我会长出稚嫩的枝条,在春风春雨中尽情地生长。

师:此时的你会有些什么想法?生:我会与树上的小鸟、桃树枝、桃树叶成为好朋友。

师:出示‚脚丫十柳树根‛,如果把你的脚丫接在柳树根上,又会长出什么呢?生:我会长好多好多的根。

师:此时的你会有些什么愿望?生:我会给人们遮阴,让我的同学在树下乘凉、读书……这2个小节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完全一样,这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

但由于全诗共有5个小节,如果是常态课,只要后面3个小节改用其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也还差强人意;若片段教学也如此,就有手段贫乏、方法单一之嫌,不说是败笔和大忌,至少也是重大的缺憾。

某教师进行实境型片段教学,对第一小节中的‚悠啊,悠‛和第二小节中的‚长啊,长‛两处进行了这样的设计——(一)师:悠啊,悠——是怎样的悠?(晃、摇。

)师:就这样悠啊,悠——你一抬起头来看见了什么?(阳光、蓝天、白云、小鸟。

)师:就这样悠啊,悠——你一低下头来看见了什么?(小溪、野花、小鱼、碧野。

)师:看到这美好的一切,你的心情怎么样呀?(快乐、自在、愉快。

)师:我们一起带着一份自在,一份快乐,读——‚悠啊,悠——悠出了声声春的歌唱。

‛(二)师:如果说‚悠啊,悠‛是慢慢的、缓缓的悠啊,那么——(停顿)聪明的孩子们,猜猜教师准备问什么?生:‚长啊,长‛是怎样地长?师:太聪明了!教师想问的正是这个问题。

谁来回答?生:急切地、迫不及待、很快地长。

师:急切地、迫不及待、很快地长,对这,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生:为什么要这样急切地、迫不及待、很快地长?师:为什么要这样急切地、迫不及待、很快地长?大家一起说。

(出示:‚我‛想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师:长成篷帐似的柳树是什么样的?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描绘吗?对‚悠啊,悠‛,教师主要运用想象画面、入境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领悟诗人的情感。

而对‚长啊,长‛,教师主要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交流解决问题,再辅以学生自己的语言描述,示现画面,领会诗人的情感。

两处设计截然不同,充分展示了教师教学手段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四、座中无童子,处处有学生——教学情景的准现场性教师、学生、教材是教学不可或缺的三要素,没有学生就无所谓教学。

因此,虚境型片段教学必须虚拟出学生的存在,营造出现场一般的氛围,让评委或同行产生臵身现场的感受。

当然,这‚现场‛毕竟不是真现场,姑且称之为准现场。

那么,如何虚拟出不存在的学生,营造出准现场呢?课堂中师生互动主要凭借言语来实现,学生言语的存在就象征着或相当程度上代表着学生的存在。

生活中,我们常听到以下的对话:甲——小王明天要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