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地下工程课程设计是一门涉及地下空间利用和地下工程建设的专业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地下工程的设计原理、施工技术以及管理方法,为未来从事地下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下工程是指在地下空间进行的各类工程建设,包括地下隧道、地下车库、地下管网等。
这些工程通常是为了解决城市发展带来的土地资源有限的问题,利用地下空间进行补充和扩展,以满足城市的需求。
在地下工程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参与到一个实际的地下工程项目中,从立项到设计再到施工,全面了解地下工程的整个过程。
首先,学生需要对项目进行调研和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地下水位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工程建设的因素。
然后,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地下工程的设计方案,包括结构设计、防水设计、通风与排水设计等。
在设计方案确定后,学生需要进行施工图的绘制,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确保地下工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在地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各种地下工程施工技术。
例如,地下隧道的施工需要使用掘进机械和爆破技术,地下车库的施工则需要考虑通风和排水等问题。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地下工程的施工符合规范和标准。
除了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内容,地下工程课程设计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需要在团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地下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并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将为他们未来从事地下工程相关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地下工程施工课程设计(3篇)
第1篇一、设计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地下空间利用需求的增加,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对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分析,深入了解地下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培养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目标1. 理解地下工程的概念、分类和特点;2. 掌握地下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设计内容1. 地下工程概况(1)地下工程的分类:按领域用途、空间位置等进行分类;(2)地下工程的特点:如施工环境复杂、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等;(3)地下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如保证施工质量、安全、环保等。
2. 地下工程施工方法(1)明挖法:放坡开挖、非放坡开挖等;(2)暗挖法:浅埋暗挖法、盾构法、沉管法等;(3)特殊施工方法:如冻结法、顶管法等。
3. 地下工程施工组织(1)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施工进度、施工方案、施工资源、施工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内容;(2)施工平面布置:包括施工场地、施工道路、临时设施、施工设备等;(3)施工资源配置: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
4. 地下工程施工案例分析选择典型地下工程案例,分析其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施工组织、施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四、设计步骤1. 确定设计题目,收集相关资料;2. 分析地下工程概况,确定施工方法;3. 制定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平面布置;4. 进行施工资源配置,确定施工进度;5.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进行答辩。
五、设计评价1. 设计报告的完整性、合理性;2. 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3. 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性、有效性;4. 案例分析的真实性、深度;5. 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本次地下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学生将全面了解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提高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地下工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地下建筑规划课程设计
地下建筑规划课程设计
(三) 课程设计文件的组成
学生完成设计任务时,应提交:
1. 设计说明书 ⑴ 原始资料 ⑵ 设计任务与设计依据 ⑶ 设计内容:步骤、计算,分析与结论(设计方法与过程、
相关的计算与分析等,并应附有简图),存在的问题.
地下建筑规划课程设计
2. 绘制3号图纸3~4张
⑴地下商业街平面布置图
地下建筑规划课程设计
⑶地下商业街施工方法图
绘出地下商业街施工方法示意图(可以是明挖或盖挖).应在图中绘出围护 结构(要求采用地下连续墙)、开挖、立柱、结构底板、边墙、顶板、回填 等各步骤,并给予适当的说明.
注意:每张图中应至少有一条说明语句. 采用标准3号图框,图标格式统一为(尺寸按照工程制图教材中的规定):
(3) 松散饱和粉、细砂 厚3~5m,γ=18.0kN/m3, 水位上φ=28°, 水位下φ=24°;孔隙率n=55%。
(4) 强风化残积粘性土,硬塑状, 厚4~6m,γ=19KN/m3,水位上φ=30°, 水位下φ=26°;孔隙率n=35%。
(5) 中风化白垩系上统砂岩, 厚5~7m,γ=21.0kN/m,水位上φ=35°,
●地下商场从顶板外表面至地表面的复土厚度为1.5m.
地下建筑规划课程设计
2.确定地下人行通道与出入口的结构与基本尺寸
地下人行通道采用箱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考虑是双向通行,其宽度 不得小于2.4m;出入口阶梯的宽度亦不得小于2.4m(双向混行);还宜 考虑无障碍通道,无障碍通道的宽度不得小于1.6m,坡度不大于1/8.详见 所给图3.
地下建筑规划课程设计
3. 地下商业街平面布置
要求: ⑴根据老师提供的地下商业街的结构与基本尺寸,进行平面布置,图中粗虚 线包围区域为地下商业街的实施范畴,但停车场面积不限定在此内. 地下停车场的平面布置(结合停车方式、柱网一起考虑)应在这张图中.停 车场的平面位置自行确定,要求车辆出入方便,出入口满足视距要求,既可与 商业区一起考虑,也可设置在道路下,或另置他处.商店、步行道与停车面积 的关系由下式决定: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目录一、目的 (2)二、设计资料 (2)三、隧道设计 (2)四、管片衬砌结构设计 (7)五、轨道设计 (12)六、参考文献 (13)地铁区间盾构隧道建筑限界的确定与横断面设计一.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地铁区间隧道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的计算过程与影响因素,车辆类型,支护结构类型,轨道类型,受电弓知识,直线与曲线隧道计算超高的办法及其对隧道建筑限界的影响等知识,使学生能够在任一速度和曲线半径下,选择车型和轨道设计,进行隧道衬砌选择和衬砌管片的选择,并且设计出管片的厚度和二次衬砌的厚度(若需要),绘出给定条件下的隧道建筑限界图(车辆轮廓线图、车辆限界图、设备限界图和建筑限界图),并给出具体控制点的坐标值,绘出单(复)线隧道直线和曲线条件下的衬砌内轮廓图,绘出衬砌设计图,绘出管片设计图等。
二.设计资料:取之于“广州地铁某线某区间盾构隧道设计”。
圆形盾构地铁区间隧道,底层参数为:粉粘土,上覆地层高12.0m,容重18.0kN/m3,地面超载20.0kN/m3,侧压力系数0.5,地基抗力系数30.0MPa/m。
设计要求:1)直线隧道,时速80km/h2)曲线段隧道,时速70 km/h,半径750m,车型B1,减震轨枕。
三.隧道设计:本隧道设计选择B1车型中的下部受流型车型,其车辆主要参数如下:1.车辆长度:19000mm2. 车辆宽度:2800mm3. 车辆高度:3800mm4. 车体重量:1) 空车:24000kg(钢车)2)重车:42600kg(钢车)●车辆轮廓线B1型计算车辆轮廓线坐标值(mm)如下表:点号0 1 2 3 4 5 6 27 28X 0 840 950 1129 1229 1299 1318 1332 1387Y 3800 3800 3750 3636 3538 3406 3315 3077 3063点号29 30 7 8 9 —10d 11d 12dX 1413 1358 1400 1400 1400 —1255 1255 1255Y 2621 2605 1860 1100 600 —600 355 160点号13d 14d 15d 16d 17d 20d 21 22 23X 1440 1441 1230 1065 1065 818 818 717.5 717.5Y 160 120 85 85 165 165 0 0 -25点号24 25 26 —12e 13e 14e ——X 676.5 676.5 0 —-1255 -1428 -1428 ——Y -25 80 80 —222 222 190 ——注:表中第0~9、10d点是车体上的控制点;第11d点是车轴上轴箱的控制点;第12d~15d点是转向架构架下受流器的控制点;第16d~20d点为下部受流转向架构架上的控制点;第21、22点为车轮踏面上的控制点;第23、24点为轮缘上的控制点;第25、26为连接在车轴上的齿轮箱最低点;第27~30点为信号灯预留位置。
地下工程监测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监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地下工程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最新发展;2、掌握各种地下工程监测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范围;3、学习应用各种监测技术进行地下工程监测、数据处理及成果分析的方法;4、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具备在国内外地下工程监测项目中进行工作和研究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地下工程监测的基本概念;2、地下工程监测技术分类及其特点;3、地下工程监测设备的组成和使用;4、地下工程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5、地下工程监测实例分析。
三、课程安排1、首先介绍地下工程监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2、然后介绍地下工程监测技术的分类、原理和特点;3、接着介绍地下工程监测设备的组成和使用;4、然后教授地下工程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5、最后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实践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以案例分析为主要内容,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也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验室操作的培养。
五、实验设备要求1、地下工程监测设备:包含地下渗透压力计、应变计、位移计、温度计、流量计、水质监测仪等;2、专业软件:包括AutoCAD、DVM、GeoStudio等;3、实验室场地:需要一个有一定空间的实验室场地,方便学生组织实验操作。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论文。
其中平时成绩占40%左右,实验成绩占30%左右,论文占30%左右。
七、参考书目1、地下工程监测导论,张三、李四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10年;2、地下工程监测技术与应用,王五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年;3、地下工程监测方法论,赵六等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年。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地下矩形框架结构)-(1)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地下矩形框架结构)学院名称:土木工程学院班级:土木2012-7班学生姓名:陈铁卫学生学号: 20120249指导教师:孙克国目录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概述 (1)1.1 课程设计目的 (1)1.2 设计规范及参考书 (1)1.3 课程设计方案 (1)1.3.1 方案概述 (1)1.3.2 主要材料 (3)1.4 课程设计基本流程 (3)第二章平面结构计算简图及荷载计算 (5)第三章结构内力计算 (8)第四章结构(墙、板、柱)配筋计算 (14)第一章 课程设计任务概述1.1 课程设计目的初步掌握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通过课程设计学习,熟悉地下工程“荷载—结构”法的有限元计算过程;掌握平面简化模型的计算简图、主动荷载及荷载的组合方式、弹性反力及其如何在计算中体现;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有限元建模、划分单元、施加约束、施加荷载的方法;掌握地下矩形框架结构的内力分布特点,并根据结构内力完成配筋工作。
为毕业设计及今后的实际工作做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1.2 设计规范及参考书1、《地铁设计规范》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4、《地下铁道》(高波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5、《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材6、计算软件基本使用教程相关的参考书(推荐用ANSYS )1.3 课程设计方案1.3.1 方案概述某地铁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结构为矩形框架结构,结构尺寸参数详见表1-2。
车站埋深3m ,地下水位距地面3m ,中柱截面横向尺寸固定为0.8m (如图1-1横断面方向),纵向柱间距8m 。
为简化计算,围岩为均一土体,土体参数详见表1-1,采用水土分算。
路面荷载为2/20m kN ,钢筋混凝土重度3/25m kN co =γ,中板人群与设备荷载分别取2/4m kN 、2/8m kN 。
荷载组合按表1-3取用,基本组合用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标准组合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地下施工课程设计
地下施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下施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使学生了解地下施工中涉及到的地质、土木工程等相关知识;3. 帮助学生了解地下施工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下施工中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在地下施工项目中进行分析、设计和计算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在项目中进行有效的技术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明白地下施工安全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地下施工过程中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地质、土木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采用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下施工基本概念:包括地下工程的分类、功能及施工特点;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下工程施工概述2. 地下施工技术与工艺:涵盖隧道开挖、支护、防水、爆破等技术;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3. 地下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介绍地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及安全管理;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下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4. 地下工程施工计算:包括围岩稳定性分析、支护结构计算等;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下工程施工计算5. 地下工程施工案例:分析典型地下工程施工项目,总结经验教训;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下工程施工案例6. 地下工程施工新技术与发展趋势:介绍地下工程施工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其发展趋势;教材章节:第六章 地下工程施工新技术与发展趋势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地下工程施工概述第二周: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第三周:地下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第四周:地下工程施工计算第五周:地下工程施工案例第六周:地下工程施工新技术与发展趋势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地下施工课程设计
地下施工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地下施工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掌握相关工程技术和安全风险控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地下施工的分类、特点和适用场景;(2)掌握地下施工的主要技术方法及其原理;(3)熟悉地下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及其防控手段。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地下施工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地下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判断和处理;(3)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为地下施工领域的发展提出建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地下施工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增强学生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提高安全意识;(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地下施工概述:地下施工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应用领域;2.地下施工技术:常用地下施工技术方法及其原理,如钻孔法、隧道法、爆破法等;3.安全风险防控:地下施工中常见的安全风险,以及相应的防控手段和措施;4.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地下施工案例,了解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5.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1.讲授法:通过讲解地下施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地下施工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4.讨论法:分组讨论地下施工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地下施工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配置相关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5.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实践案例。
地下工程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书
《地下建筑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性质和目的地下建筑施工课程设计是在《地下建筑施工》课程结束后进行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综合性专业设计训练。
通过课程设计可对《地下建筑施工》及相关课程所学内容进行融会贯通,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培养学生设计计算、工程绘图、计算机应用、文献查阅、运用有关施工标准和规范等基本技能。
同时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要求学生应独立完成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以地下工程施工技术为主,编制铁路、公路或地铁隧道的施工组织设计。
要求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内容、编制方法。
2.巩固和掌握隧道掘进与支护的基本方法、施工工艺和设备,能够根据工程的具体条件较为正确地选择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施工设备。
3.了解隧道施工辅助工作的内容、常用设备类型,熟悉隧道施工的规范和质量标准。
4.掌握地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环节,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编制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三、课程设计内容1. 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2 编制原则1.3 编制范围2. 工程概况1. 1工程环境条件地理位置、通过的地区、洞口的位置与地形地貌、地方材料供应、交通运输条件、气温、气候等。
1.2 工程设计线路起讫点、总长度、线路数目、线路直度与坡度、线路等级等有关总体设计情况。
1.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隧道通过的主要地层名称、埋深与长度;岩石强度及稳定性;断层、含水层等情况。
3. 施工组织机构及任务划分2.1 施工组织机构2.2 施工任务划分贯通方式、工作面挖掘方案(全断面、分断面、导洞法、台阶法)、挖掘手段(掘进机、钻爆法或二者混合)、作业方式、机械化配套方案等。
4. 施工方案及方法4.1 总体施工方案4.2 隧道开挖方法及施工工序4.3 隧道支护(衬砌)施工4.4 特殊条件下的施工措施5. 施工辅助工作地下工程压缩空气供应、通风与防尘、防排水与供水、测量、出渣运输等。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新奥法隧道二次衬砌结构设计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2015 年 12 月目录1、设计任务书 (3)基本设计资料 (3)设计要求 (4)参考资料 (4)2、计算工况 (5)¥参数 (5)围岩压力 (5)拟定二次衬砌截面尺寸 (5)3、衬砌结构内力 (6)4、衬砌结构配筋 (12)')%'1、设计任务书基本设计资料(1)工程概况某三心圆带仰拱隧道,隧道内净空的高度为 m,内净空宽度为11 m,建筑限界和内净空的横断面形状和尺寸如图2-1所示,地表至隧道内净空顶部H=20 ~ 60 m。
拟采用新奥法复合式支护结构,二次衬砌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混凝土弹= GPa,泊松比μc=,钢筋采用HRB335,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为340MPa。
性模量Ec(2)围岩性质假设隧道所在土体为黏性土,围岩级别为Ⅴ级,平均γ=18~20 kN/m3,平均黏聚力c =30~60kPa,内摩擦角φ=20~30°,泊松比为~,变形模量E为15~30MPa。
,图1-10 衬砌横断面尺寸(单位:cm)设计要求(1)确定具体计算工况,包括选定隧道埋深、土体黏聚力、内摩擦角、变形模量等指标。
(各位同学之间不得雷同)。
(2)根据经验,初步拟定二次衬砌截面尺寸。
(3)确定隧道埋深条件(深埋或浅埋),并计算围岩压力。
深埋隧道采用普氏理论进行计算,浅埋隧道采用岩柱理论或太沙基松动理论进行计算,超浅埋隧道采用土柱理论进行计算。
(4)采用荷载-结构模型(假定抗力计算模型或弹性地基梁计算模式)计算二次衬砌内力,计算中只考虑围岩压力和二次衬砌结构自重,直接按照标准值进行组合,无需考虑荷载组合分项系数。
(5)验算截面承载力,优化截面尺寸,并进行配筋设计。
验算中,只需进行正截面抗拉、抗压、抗弯验算,无需进行正截面和斜截面抗剪验算、裂缝验算、变形验算等。
/(6)编写设计计算书。
地下结构课程设计
地下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地下结构的定义、分类及功能;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地下结构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3. 学生能够了解地下结构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识别并绘制常见的地下结构示意图;2. 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知识,对地下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出合理化建议;3. 学生能够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地下结构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下结构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精神;3. 培养学生关注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资源利用观念。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下结构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下结构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下结构的定义与分类- 地下结构的定义及功能- 地下结构的分类及特点2. 地下结构的应用与功能- 地下交通设施:地铁、地下通道等- 地下公共设施:地下商场、停车场等- 地下工程设施:隧道、地下管道等3. 地下结构施工技术- 施工原理与方法- 施工过程中的难点与解决措施- 施工安全与环保措施4. 地下结构设计与分析- 设计原则与方法- 地下结构稳定性分析- 地下结构抗震性能分析5. 案例分析- 分析国内外典型地下结构工程案例- 了解工程背景、设计理念及施工技术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章节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对应课程目标中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结合教材相关章节,按照教学大纲安排和进度,有序开展教学活动。
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地下结构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地下工程基坑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基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下工程基坑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2. 学生掌握基坑工程的设计原理、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要点;3. 学生了解基坑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4. 学生掌握基坑工程安全防护措施及环境保护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基坑工程案例,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2.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软件绘制基坑施工图;3.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软件进行简单的基坑稳定性分析;4. 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参与基坑工程的招投标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地下工程基坑产生兴趣,树立工程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 学生认识到基坑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3.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4.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基坑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坑工程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基坑工程概述- 基坑工程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基坑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2. 基坑工程设计原理- 基坑支护结构类型及适用条件;- 基坑稳定性分析及设计方法;- 基坑降水与排水设计。
3. 基坑工程施工技术- 基坑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 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4. 基坑工程案例分析- 典型基坑工程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及启示。
5. 基坑工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基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环保措施及绿色施工;- 基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周:基坑工程概述;第二周:基坑工程设计原理;第三周:基坑工程施工技术;第四周:基坑工程案例分析;第五周:基坑工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地下工程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书
地下工程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框架结构,一层地下室,基础采用砼钻孔灌注桩基础。
基础开挖深度为5.3米,基坑南面采用Φ800@800钻孔灌注桩围护,其它三面采用Φ48×3.0 @1100×1000(水平),L=9000土钉墙支护,土钉墙共设五排,开挖坡度为1:0.3。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基坑开挖影响深度范围内的土层组成情况为:
①杂填土①-1
杂色,松散,组成成分较复杂,由粉粒、砂、碎石、建筑垃圾组成,夹杂块石。
主要分布鱼塘四周。
层厚0.90~ 2.70m。
②淤泥①-2
灰色,流塑,夹杂大量有机质,有臭味,全场分布,层厚0.30~1.20m。
③粉质粘土②
黄色,硬可塑状,主要由粘、粉粒组成,夹杂白色团块,全场分布,层厚
1.20~5.60m。
④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流塑~较塑,含有较多腐植物,中间夹粉土、细砂透镜体。
主要分布在拟建东楼区域,西楼区3-3剖线也有分布。
层厚0.70-3.20m。
上述各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下表:
三、设计内容
(一)施工组织方案
1.施工工艺流程
2.人员及机具配备
(二)施工要求
(三)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四)工程施工安全保证措施(五)施工工期安排
(六)监测及应急措施。
地下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206铁路隧道塌方整治方案一、塌方处理方案洞内塌方处理1、洞内坍体附近紧贴初期支护设置I20型钢钢架作为套拱,间距0.8m/榀,每两榀套拱之间采用Φ22钢筋相连接。
为防止钢架下沉,钢架底部应置于牢固的基础上,并在每榀钢架拱脚部位设置4根φ42锁脚锚管,并于套拱底脚和墙脚设置横向临时钢支撑。
2、在拱部及边墙采取长度为4.5m的φ42mm×3.5mm径向小导管注浆措施,小导管按0.8m(纵)×0.8m(环)间距梅花型布置,压注水泥浆,注浆压强为0.6~1.0MPa。
注浆完成后将所有小导管与套拱全部焊接连接成整体。
3、上台阶塌方体掌子面沿掌子面前方采用Φ42小导管注浆加固,小导管外插角与线路纵向夹角10~15度,小导管长6m梅花型布置,间距2m*2m, 纵向4m一个循环,搭接2m。
塌方体掌子面采用喷射C20砼封闭,厚度为15cm,进行掌子面封闭,然后进行塌方体掌子面开挖。
小导管注浆材料采用水泥浆液(水:水泥比例为1:1或0.8:1)。
4、采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开挖坍塌体,先开挖一侧,完成初支后在开完另一侧,开挖高度为1.5m,开挖长度为每循环1.0m,开挖后立即进行初支(喷射混凝土厚度25cm分2~3次完成。
锚杆φ22mm,长3.5m),并架设钢拱架(钢拱架采用I20型钢,间距0.8m/榀)。
弧形导坑开挖完后,分别开挖左右两侧边墙,边墙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喷锚支护并将拱架顺接下来,形成整体。
最后开挖预留核心土。
5、二次衬砌,采用先墙后拱法施工,每环混凝土的灌注长度控2.0~4.0m衬砌厚度40cm。
地表陷穴处理1、先做好地表浆砌片石截水沟周边防排水设施,并对地表塌穴处进行覆盖,拉起警示线防止行人及家畜误入,待塌方段二次衬砌施工完毕后,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对拱顶塌方部分进行回填。
为提高竣工后安全运营系数,分层回填3:7灰土,每层回填夯实,每层回填厚度不大于0.5cm。
顶部采用原状土回填,回填高度高于原地面0.5米,以保护环境。
地下洞室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洞室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下洞室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2. 掌握地下洞室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 了解地下洞室工程的稳定性分析及其相关防治措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地下洞室工程进行初步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专业软件和工具进行地下洞室工程计算和绘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下洞室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
2. 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地下洞室工程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关注工程与环境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可能对实际工程缺乏了解。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案例教学。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3. 加强团队合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注重过程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地下洞室工程概述:包括地下洞室的定义、分类、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下洞室工程概述2. 地下洞室勘察与设计:介绍地下洞室勘察的基本要求、方法和技术,以及设计原理和步骤。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下洞室勘察与设计3. 地下洞室施工技术:讲解地下洞室施工方法、工艺流程及施工组织设计。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下洞室施工技术4. 地下洞室稳定性分析:分析地下洞室稳定性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和防治措施。
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下洞室稳定性分析5. 地下洞室工程实例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地下洞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过程。
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下洞室工程实例分析6. 地下洞室工程计算与绘图:运用专业软件和工具进行地下洞室工程计算和绘图。
地下建筑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建筑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下建筑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主要用途;2. 使学生了解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法、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要点;3. 引导学生认识地下建筑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及其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地下建筑工程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沟通、讨论和总结的能力;3. 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和展示地下建筑工程相关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地下建筑工程领域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引导学生关注地下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树立绿色建筑理念;3.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认同建筑工人的辛勤付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全面了解地下建筑工程的知识体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1. 地下建筑工程概述:包括地下建筑工程的定义、分类、用途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下建筑工程概述2. 地下建筑工程设计原则与要求:介绍地下建筑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流程及主要技术要求;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下建筑工程设计3. 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讲解地下建筑工程常用的施工方法、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4. 地下建筑工程结构与支护:分析地下建筑工程的结构类型、受力特点及支护技术;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下建筑工程结构与支护5. 地下建筑工程防水与排水:探讨地下建筑工程防水与排水的原理、方法及施工要求;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下建筑工程防水与排水6. 地下建筑工程环境保护与节能:阐述地下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措施及节能技术;教材章节:第六章 地下建筑工程环境保护与节能7. 地下建筑工程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地下建筑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及问题解决;教材章节:第七章 地下建筑工程实例分析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章节进行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地下建筑工程的知识体系。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目录1 工程概述 (1)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1)2.1勘察目的、任务要求 (1)2.2勘察依据 (2)3 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量 (2)4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3)4.1地形地貌 (3)4.2气象条件 (3)4.3区域地质构造 (3)4.4土层结构与类型 (3)4.5水文地质条件 (5)4.6场地水土的腐蚀性评价 (5)5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5)5.1场地稳定性评价 (5)5.2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5)5.3适宜性综合评价 (6)6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6)6.1岩土参数的统计与分析 (6)6.2各土层地基基础设计参数 (6)6.3岩土层性质综合分析与评价 (7)6.4 地基均匀性评价 (7)7.地基基础方案 (7)7.1工程结构条件 (7)7.2天然地基 (7)7.3复合地基方案 (8)7.4桩基础 (8)8 基坑稳定性和支护方案建议 (9)8.1基坑周边环境条件 (9)8.2基坑支护设计参数 (10)8.3支护设计方案选择 (10)8.4基坑监测 (10)9 基础设计与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10)10 结论与建议 (11)11 附录附录A 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附录B 图例附录C 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附录D 工程地质剖面图附录E钻孔柱状图(部分)附录F 静力触探单孔曲线柱状图(部分)附录G勘探点一览表附录H分层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附录I综合固结试验成果图附录J 砂(粉)土液化判别及液化指数计算表附录K 水质分析报告附录L 土的腐蚀性室内检测报告附录M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成果表附录N 地基土层剪切波速测试报告徐州市金博世纪广场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1 工程概述拟建徐州市金博世纪广场项目位于徐州市煤港路与奔腾大道交叉口西南侧(具体位置详见图1.1)。
地块周边城市形态较完善,社区生活氛围浓厚,交通便利。
图1.1 场地地理位置图拟建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2761m2,总建筑面积约176443.74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145782.74m2,地下建筑面积为30661m2。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1-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 11231042
1.设计概况
设计任务
对某区间隧道进行结构检算,求出内力,并进行配筋计算。 课设要求是地下结构设计任务书-5+CAD 中的图 1、 具体设计基本资料如下:
隧道截面图
设计基本资料
1.工程地质条件
线路垂直于永定河冲、洪积扇的轴部,第四纪地层沉积韵律明显,地层由 上到下依次为:杂填土、粉土、细砂、圆砾土、粉质粘土、卵石土。其主要 物理力学指标如表 1,本地区地震烈度为 6 度。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
地铁区间隧道结构设计
姓 学 班
名:兰施琪 号:10231042 级:土木 1103
任课教师:贺少辉,孙晓静 单 时 位: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 间: 2014 年 05 月 26 日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 11231042
目录
1 设计概况.................................................................................................................................. - 2 1.1 设计任务....................................................................................................................... - 2 1.2 设计基本资料................................................................................................................ - 2 2 设计过程.................................................................................................................................. - 4 2.1 根据给定的隧道或车站埋深判断结构深、浅埋 ........................................................ - 4 2.2 计算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仅按使用阶段考虑) .................................................... - 4 2.3 荷载组合........................................................................................................................ - 4 2.3.1 荷载列表............................................................................................................. - 4 2.3.2 荷载组合............................................................................................................. - 4 2.4 结构受力图.................................................................................................................... - 4 3 结构内力分析.......................................................................................................................... - 4 3.1 结构模型的建立............................................................................................................ - 4 3.2 定义材料和截面............................................................................................................ - 4 3.3 添加边界条件.............................................................................................................. - 11 3.4 定义荷载...................................................................................................................... - 12 3.5 运行及查看结果.......................................................................................................... - 13 4 结构配筋计算及界面配筋图的绘制 ..................................................................................... - 17 5 结语及参考文献..................................................................................................................... - 17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题目某单线铁路隧道,地形图如图所示,隧道轴线位置已在图中标出,具体设计要求如下:(1)Ⅲ级围岩,进口采用端墙式洞门,出口采用翼墙式洞门(注:进口或出口选其一)。
(2)隧道净空加宽值为学号最后三位数(单位:mm),绘制洞门图(A3图)。
(3)确定洞门位置及开挖线的位置(A3图)。
(4)撰写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说明1、任务来源根据铁道部建设函[2000]103号文下达的标准设计任务进行编制。
2、设计依据本设计图依据的主要标准和规范有:(1)《铁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216-94)(2)《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99)(3)《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J204-96)(4)《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B1462-83)(5)《洞门标准图统一设计原则》(6)《铁路隧道防水技术规范》3、设计范围及内容(1)按一般地区洞口及线路中线与地形等高线近与正交的条件而设计。
(2)本设计隧道门按仰坡分类,配合衬砌类型设计,根据设计要求选为端墙式、仰坡为1:0.5隧道门。
设计中考虑尽量减少边、仰坡开挖高度,早今晚出,并根据当地地形、地质条件选用。
4、设计原则(1)本设计应用可靠度理论和概率极限状态法进行隧道门结构设计和检算。
隧道门端墙和翼墙均按挡土墙设计。
除应检算墙身截面强度、基底应力及稳定性外,还应控制截面和基底的偏心距。
计算公式和设计参数和详见《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99)(以下简称《隧范》)(2)洞门墙身应检算墙身的抗压承载力和抗裂能力。
有关分项系数和设计参数可详见《铁路隧道设计规范》表10.4.3。
(3)按《隧范》中有关洞门设计的要求,基础设计控制压力应小于地基实际承载力,如果围岩较差,地基承载力较低时,应按照地基实际承载力设计。
5、结构要求(1)为防止冲刷,确保边、仰坡稳定,保证运营安全,凡易受雨水冲刷之处均加以铺砌或防护。
且必须做好洞口及边、仰坡周围的排水,截水设施。
(2)隧道门端墙的基础埋置深度根据当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气候条件予以变动。
隧道门范围内衬砌的基础底面应加深至与端墙基底面同一高程。
(3)隧道门端墙和翼墙的基础必须设置在稳固底层上,基底的虚楂杂物及风化层和积水应请除干净。
(4)洞口土质路基面应以厚度25cm的浆砌片石铺砌,铺砌范围自洞口至翼墙端以外1.0m 处。
(5)为保证隧道门稳固和施工方便,衬砌边墙外侧的隧道门端墙基础宽度不得小于50cm。
6建筑材料(1)端墙采用C20混凝土。
(2)翼墙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片石。
(3)顶帽用C20混凝土。
(4)端墙顶水沟采用M5水泥砂浆砌片石,并用M10水泥砂浆勾平缝。
翼墙顶水沟采用C20混凝土整体灌注。
(5)隧道门范围内的衬砌材料与洞门环节衬砌相同。
(6)洞口土质路基面采用C10水泥砂浆砌片石铺砌。
边、仰坡、洞外侧沟和洞顶截水沟等其他各部铺砌均采用M5水泥砂浆砌片石。
(7)侧沟沟身用C20混凝土,侧沟盖板用C20混凝土。
本图册基本符号说明二、基本计算(一)加宽值计算1单线隧道加宽值的计算车辆中间部分曲线内侧的偏移d内1为d内1=l2/8r 式中l 车辆转向架中心距取l=18m R为曲线半径(M)d内1=4050/r车辆两端向曲线外侧的偏移距d外d 外=L2−l28r式中L 标准车辆长度,我国为26m故d外=4400r(cm)外轨超高使车体曲线内侧倾移d内2为d内2=H150E (cm)式中H 隧道界限控制点自轨面起的高度E 曲线外轨超高值,其最大值不超过15cm ,且 E=0.76v 2R其中V 铁路远期行车速度,km/h在我国铁路设计标准中,d 内2系将相应的隧道建筑界限绕内侧轨顶中心转动tan −1E 150角求的,可近似取d 内2=2.7E (cm )内侧加宽w 1=d 内1+d 内2=4050R+2.7E外侧加宽w 2=d 外 =4400R(cm )总加宽w=w 1+w 2=d 内1+d 内2+d 外=8405R+2.7E (cm )2根据要求 w=75.6cm V=200km/h 代入上式的 =8405/R+0.76*200*200*2.7/R解得R=1197m 根据铁路规范,半径为50和10的公倍数,别且800<R<12000m , 则取R=1200m 得w 1=71.755 w 2=3.665cm则d=12(w 1−w 2)=(71.755-3.665)/2=34.01cm 根据规范取值为d=34cm3根据要求及资料确定由于地质条件是Ⅲ级围岩,进口采用端墙式洞门,有规范查的仰坡为1:0.5~1:0.7,高度分别为小于20m 和25m ,所以取仰坡,为1:0.5,仰坡高度为18m ,由于衬砌加宽为80cm ,所以选双侧水沟 4根据要求查表得W=80cm h=681cm h 1=254cm h 2=80cm B=650cm b 2=25−d b 3=25+d5根据隧道规范中要求,当按表计算的b2≤50cm,应取b2= 50cm,此时端墙工程数量需相应增加一个三角形体积,则取相应的值如下表作洞门设计详图如下图正面(二)、隧道洞门位置选择的计算1洞口边仰坡的控制要设计的围岩是III级围岩,因此取仰坡率1:0.5 ,仰坡高为18m2选择隧道洞口位置的原则(1)洞口应尽可能地设在山体稳定、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不太丰富的地方,(2)洞口不宜设在垭口沟谷的中心或沟底低洼处,不要与水争路。
(3)洞口应尽可能地设在线路与地形等高线相垂直的地方,使隧道正面进入山体,洞门结构物不致受到偏侧压力。
(4)当线路位于有可能设在被淹没的河滩上或水库回水范围以内时,隧道口标高应设在洪水位以上,并加上波浪的高度,以防洪水倒灌到隧道中去。
(5)为了保证洞口的安全稳定,边坡及仰坡不宜开挖过高,不使山体扰动太甚,也不使新开出的爆路面太大。
(6)如洞口附近有水沟或水渠横跨线路时,应慎重处理,当线路横购进洞时,设置桥涵净空不宜太小,以免后患。
(7)若洞口前方岩壁俏丽,基岩裸露,此时,最好不刷动原生坡面,不开挖山体。
(8)洞口必须留有生产活动的场所。
3用作图法确定进洞里程和洞口边、仰坡开挖线根据以上原则,隧道洞门的选择位置如下370380390(一)进洞里程的确定在洞门口地形图上用1:200的比例用作图法确定进洞里程(1) 在洞口地形平面图上找出控制等高线。
由题可知三级围岩,选定坡率为1:0.5,查的开挖高度H<20m,选定仰坡的极限开挖高度H=16.00m,根据H值在隧道纵断面图上粗略地拟定进洞位置,并在进口地形平面图中将其大致标出(见附录二中的图BS-02),然后定出进洞的路基标高,则控制等高线标高为:H控=374.00+16.=390.00m,取390m.图2.1 洞口里程的确定(2.)在预先选定的洞口附近,以洞门墙宽度B为距离,作对称于线路中心线的平行线I—I和II—II,由洞门标准图得洞门墙宽度B=6.50m。
(3)以仰坡坡脚至极限开挖高度控制点的水平距离为半径,用分规沿I—I(或dII —II)线移动,找出与控制等高线相切于点(即控制点)的圆心。
其中值可根据洞门构造图及仰坡坡率m(m=0.5)求出,即:d =(H-h)m=(16.00-6.81)×0.5=4.595m 。
其中为路基面至仰坡坡脚的高度,H 为仰坡的极限开挖高度。
(4)过o 点作线路中心线的垂线'oo 。
(5) 以洞口里程至仰坡坡脚的的水平距离b 为间距(由洞门图查得),其中b =2.48m,以仰坡坡脚至极限开挖高度控制点的水平距离d 为半径,沿着Ⅰ-Ⅰ(或Ⅱ-Ⅱ)线移动绘制圆弧,找出与控制等高线相切与a 点(即控制点)的圆心o 点,过o 点做线路中线的垂线oo '。
在以洞门里程点到仰坡的水平距离b 为间距,作'oo 线的平行线'pp 。
(二)绘制隧道洞口边、仰坡开挖线为了布置洞顶排水设施和洞口附近的其它建筑物,需确定洞口边、仰坡开挖范围,在洞口地形平面图上绘制边、仰坡开挖线(即路堑边坡坡面及洞门仰坡坡面与地面的交线)。
(1)绘制仰坡开挖线洞门位置确定后,计算仰坡坡脚标高H 仰=H 路+h=380.81.控制等高线为390m ,根据仰坡坡率为m=0.5,即可计算出各等高线距仰坡坡脚的水平投影距离为:对389m 等高线 d 1=(389-380.81)×0.5=4.095m 对388m 等高线 d 2=(388-380.81)×0.5=3.595m 对387m 等高线 d 3=(387-380.81)×0.5=3.095m 对386m 等高线 d 4=(386-380.81)×0.5=2.595m 对385m 等高线 d 5=(385-380.81)×0.5=2.095m 对384m 等高线 d 6=(384-380.81)×0.5=1.595m 对383m 等高线 d 7=(383-380.81)×0.5=1.095ma o d h对382m 等高线 d 8=(382-380.81)×0.5=0.595m 对381m 等高线 d 9=(381-380.81)×0.5=0.095m在洞门地形图上,作与洞门墙平行且相距为d 1、 d 2、d 3、d 4、d 5、d 6、d 7、 d 8、d 9的平行线分别交389m 、388m 、387m 、386m 、385m 、384m 、383m 、382m 、381m 等高线于1、2、3、4、5、6、7、8、9点,连接a 、1、2、3、4、5、6、7、8、9 点,即为仰坡开挖线。
(2)绘制边坡开挖线确定边坡坡脚标高 H 边=H 路基面 -0.6=373.4m边坡坡率为n=0.5,即可计算出不同标高位置的边坡顶至边坡坡脚的水平投影距离为:C 1=(374-373.4)×0.5=0.3m C 2=(375-373.4)×0.5=0.8m C 3=(376-373.4)×0.5=1.3m C 4=(377-373.4)×0.5=1.8m C 5=(378-373.4)×0.5=2.3m C 6=(379-373.4)×0.5=2.8m C 7=(380-373.4)×0.5=3.3m作与路堑坡脚线平行且相距为1c 的平行线交374m 等高线于1点,同理作与路堑坡脚线相距为2c 、3c 、4c 、C 5、C 6、C 7的平行线交相应的等高线于2、3、4、5、6、7点,连接a 、1、2、3、4、5、6、7各点,即为边坡开挖线。
采取乙式开挖,以翼墙端点为起坡点,则起坡点标高为H 起=H 路=374.0m ,由仰坡坡率m=0.5,边坡坡率n=0.5, K=√n 2sin∝sin∝+m 2cos∝cos∝式中n----边坡坡率 M---仰坡坡率∝---圆角部分等份角度的累积度数 由于仰坡和边坡的坡率一样则K=0.5,可计算不同标高位置的坡顶至起坡点的水平投影距离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