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合同纠纷的法律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1. 对于保险合同的定义和解释:
- 保险合同是指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间建立的具有保险标的、保费和保险责任约定的合同关系。
- 保险合同应当符合保险法的规定,并遵循保险经营风险的原则。
2. 关于履行保险合同的义务:
- 保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支付保险金。
- 被保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和时间支付保费,并提供真实、准确的保险信息。
3. 对于保险合同纠纷争议的解决:
- 当保险合同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争议。
- 若协商、调解无法解决争议,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进行解决。
4. 关于保险合同解除和撤销:
- 当保险合同存在欺诈、重大遗漏等情形时,当事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
- 当保险合同存在重大失信、虚假陈述等情形时,当事人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5. 对于保险合同法律适用的规定:
- 在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时,应当依照适用的保险法律进行判断和裁决。
- 当涉及外国保险法律的适用时,应当根据国际法律和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总之,该解释对于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的处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指导意见。
在实践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适用法律,并保证公正、公平地解决保险合同争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15.11.25•【文号】法释〔2015〕21号•【施行日期】2015.12.01•【效力等级】司法解释•【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保险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法释〔2015〕21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已于2015年9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61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12月1日起施行。
2015年1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为正确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就保险法中关于保险合同章人身保险部分有关法律适用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当事人订立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根据保险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被保险人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可以在合同订立时作出,也可以在合同订立后追认。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订立保险合同并认可保险金额:(一)被保险人明知他人代其签名同意而未表示异议的;(二)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指定的受益人的;(三)有证据足以认定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投保的其他情形。
第二条被保险人以书面形式通知保险人和投保人撤销其依据保险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所作出的同意意思表示的,可认定为保险合同解除。
第三条人民法院审理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件时,应主动审查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时是否具有保险利益,以及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是否经过被保险人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
第四条保险合同订立后,因投保人丧失对被保险人的保险利益,当事人主张保险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五条保险合同订立时,被保险人根据保险人的要求在指定医疗服务机构进行体检,当事人主张投保人如实告知义务免除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保险法》的正确适用亟需商法性释法解释——《民法典》司法解释能否适用保险合同纠纷处置
Theory&Practice《保险法》的正确适用亟需商法性释法解释--------《民法典》司法解释能否适用保险合同纠纷处置祁群!华东政法大学SH A N G H A 二N S U R A N C E M O N T H LY •M A R《民法典》和相应的司法解释颁布实施后,对我国《保险法》和保险合同实务肯定有影响•但能否査接将《民法典》及其同法解释适用保险合同的纠纷处置,各方观点多有不同•有的说《民法典》是法的典籍,比普通的法律高一级,因此保险合同纠纷首先应当适用《民法典》;右的则认为我国的《民法典》不过是法律的修订汇编成册•废除了•些原民M法律•但没右废除《保险法》和其他商事法律•且与《民法典》同时实施的众多最高法院>>1法解释•不聚对《保险法》的解释,所以它们对■保险合同纠纷的审理不适用这两种代表性的观点是否正确?本人的主要观点和理由如下:一、《民法典》是基本(普通)法,《保险法》是特别法《民法典》颁布实施后,有人在期盼我国商法典也早日出台他们认为,既然《民法典》的内容不包括《公司法》《保险法》《票据法》《海商法》等商乍法律,那么就有必要修改和编撰商法典也有法律W业的人t:认为.虽然我国是属丁大陆法系的国家,但法律体例上从民国时期开始.就在吸收了法国、徳国、II本等国家分别颁布比法典和商法典的“民商分立”体例优点的棊础I:.创立T由民法典和商暮单行法共同构成的开放性“民商合一”模式,一直延续到现在•且我国市场经济社会目前已经出现民法商事化、商法民事化的现象.商事关系与比'卩关系的传统界限C被打破訝下之意.我国实行“民商合一”体例足符合本国法制传统和实际需求的.不会再编撰和颁布实施商法典54那么在“民商合一”立法体例下,民法与商法的关系是民法和商法的平等分别适用关系,或采用大民法形式,将商法的大部分内容都纳入《民法典》内统一适用,或像法学研究领域那样将民法和商法合并在同一个法域内,但继续保持各自的独立性,称之为“民商法”呢?笔者的理解是所谓的“民商合一”,不是《民法典》合并商法,也不是《民法典》与单行商法的各自平等适用。
保险法律法规的解读和适用
保险法律法规的解读和适用保险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为了规范保险行业的运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保险法律法规。
本文将对保险法律法规进行解读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适用。
一、保险法律法规的概述保险法律法规是指国家为规范保险行业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条款和规章制度。
其主要目的是保护保险合同的订立与执行、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以及规范保险经营行为等。
保险法律法规通常包括《保险法》、《保险合同法》、《保险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
二、《保险法》的解读与适用《保险法》是国家保险业最基本的法律法规,对于保险合同、保险责任、保险行业监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在解读和适用《保险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重要方面:1. 保险合同的订立与执行:《保险法》规定了保险合同的基本要素,如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等的权益。
同时,该法还对合同解除、保险金给付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2. 保险责任与免除:《保险法》明确了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中约定的风险承担责任,同时规定了保险人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免除责任的情形。
3. 保险行业监管:《保险法》规定了保险行业的监管制度,明确了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资本要求、合规要求等内容。
三、《保险合同法》的解读与适用《保险合同法》是针对保险合同的订立与执行进行了详细规定的法律法规。
在解读和适用《保险合同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合同订立的要素和程序:《保险合同法》规定了投保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提供的真实信息、保险标的的确定方式等内容。
同时,该法对于合同的变更、解除等程序也作出了具体规定。
2. 风险的界定和责任:《保险合同法》明确了保险标的、合同约定的风险范围以及保险人在不同情况下应承担的责任。
3. 争议解决方式:《保险合同法》规定了保险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如协商解决、仲裁、诉讼等。
四、其他保险法律法规的适用除了《保险法》和《保险合同法》,其他一些保险法律法规也对保险行业具有重要影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保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保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作者:游本刚日期:2006年12月10日18时17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保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保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送审稿)为正确审理保险纠纷案件,维护保险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对人民法院审理保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的问题作出如下解释:一、关于保险合同的一般问题第一条财产保险的被保险人在发生保险事故时,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人主张不承担保险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人身保险的投保人在投保时应当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
但在保险事故发生时,投保人对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不影响保险合同的效力。
第二条根据保险法第十三条的规定,投保人签收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时,保险合同成立。
当事人另有约定除外。
第三条保险人签发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之前收取保险费的,保险人收取费用的时间,视为保险合同成立的时间。
投保人在交付投保单时按照保险人的要求交纳的费用,如果当事人没有明确约定,视为投保人交纳的保险费。
第四条对于保险法第十三条中规定的“及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同行业中同类险种正常工作流程所需要的时间确定。
投保人交付投保单后,保险人未及时签发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也未在合理时间内通知投保人拒绝承保的,投保人要求保险人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予支持。
第五条当事人提出按照临时保险单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持。
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未按照约定交付保险费,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保险责任,但保险法另有规定或者保险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的,可以从保险赔款中扣除未交的保险费及相应的利息。
第六条保险法第十七条规定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的义务,限于保险人向投保人“提出询问”时投保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事项。
保险法司法解释一全文
保险法司法解释一全文摘要:I.引言- 介绍保险法司法解释一的背景与目的II.保险法司法解释一的具体内容- 保险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的规定- 保险标的交付与所有权变更登记的相关规定- 保险公司设立与保险合同的相关规定- 保险法司法解释一的生效日期与相关规定III.保险法司法解释一的影响与意义- 对保险市场的影响- 对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审理的影响- 对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影响IV.结论- 总结保险法司法解释一的重要内容与意义正文:I.引言保险法司法解释一是最高人民法院针对保险法相关问题进行解释的第一个司法解释。
该解释旨在正确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提高保险市场的法治化水平。
II.保险法司法解释一的具体内容1.保险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的规定保险法司法解释一明确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的适用法律原则。
对于保险法施行后成立的保险合同发生的纠纷,应适用保险法的规定。
而对于保险法施行前成立的保险合同发生的纠纷,除本解释另有规定外,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
2.保险标的交付与所有权变更登记的相关规定保险法司法解释一规定,保险标的已交付受让人,但尚未依法办理所有权变更登记,承担保险标的毁损灭失风险的受让人,依照保险法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的规定主张行使被保险人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3.保险公司设立与保险合同的相关规定保险法司法解释一明确了保险公司的设立条件、保险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等方面的规定。
同时,对于保险公司设立、保险合同、保险公司等方面的问题,解释也作了一系列详细的规定。
4.保险法司法解释一的生效日期与相关规定保险法司法解释一自2009 年10 月1 日起施行。
对于保险法施行前成立的保险合同发生的纠纷,除本解释另有规定外,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
III.保险法司法解释一的影响与意义1.对保险市场的影响保险法司法解释一的实施对保险市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为保险合同纠纷案件提供了明确的裁判依据,有利于维护保险合同的履行,促进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民法总则》实施后保险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法律适用问题浅析
103JING JI YU FA经济与法供更多的公平和便利。
参考文献:[1]李永军.合同法上赔偿损失的请求权基础规范分析[J].法学杂志,2018,(04):20-31.[2]蔡恒,骆电.我国《合同法》中的赔偿损失类型及其适用[J].法律适用,2013,(08):35-40.[3]范永.《合同法》与《经济合同法》关于违约责任规定的四大不同点[J].山东审判,2001,(06):64-66.[4]樊华.论《合同法》的合同责任构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15-19.[5]于韫珩.违约责任中的信赖利益赔偿[J].环球法律评论,2015,(03):95-111.[6]沈宁.论我国《合同法》中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关系[J].理论观察,2010,(01):80-81.(作者:于海英,硕士,天津百博律师事务所,天津青联委员,民革党员,三级律师,研究方向:合同法)以上是《合同法》中对于赔偿责任规范的基础分析。
以上赔偿责任中的规范基础并不属于违约赔偿责任,在上述行为发生过程中,并没有相应约定的存在。
现下,我国已有的合同法条款并不能够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
但有学者认为,任何一个签订合同的人,在签订时都应当能够保证自身利益,否则就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权力瑕疵担保责任。
然而,在目前复杂的形式中,将这一行为规范为“担保”可能更加合理,尤其是在承担赔偿义务时,理解为担保责任则更加有说服力。
四、结语虽然在当前《合同法》的规定中涉及到了很多赔偿责任,但是并不能将其一概而论划分到违约责任的范围之中。
许多独立责任、侵权责任、纯粹的经济利益责任等并不能与违约责任完全地划上等号。
但我相信,随着法律制度的进步,各种方面的赔偿损失的请求权基础规范都将更加细致,在解决现下存在的问题同时为人民提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签订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
保险合同纠纷中的法律适用
保险是人们防范风险最重要的手段,但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时间短、不规范,保险合同的纠纷越来越多。
加之我国保险立法不完善的原因,纠纷产生后的化解难度较大,为了妥善处理这类纠纷,本文就在审判实务过程中遇到的有关保险合同的问题作一下法律上的探讨。
(一)保险合同的效力保险合同与合同法规定的一样,“生效”与“成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保险合同的成立,是指合同当事人就保险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协议;保险合同的生效,指合同条款对当事人双方已发生法律上的效力,要求当事人双方恪守合同,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
①根据合同法的原理,保险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的关系有两种:一是合同一经成立即生效,双方便开始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二是合同成立后不立即生效,而是等到合同生效的附条件成立或附期限到达后才生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9条的规定,保险合同若要有效订立,最首要的条件就是当事人必须具备相应的缔约能力,并在保险合同内容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意思表示真实。
签订保险合同大致包括以下几个过程:(1)投保人的申请,填写保险单;(2)投保人与保险人确定保险条款,并说明支付保险费的方法;(3)保险人审查投保单,决定接受投保后即在投保单上签章;(4)保险人出具保险单。
那么,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保险单、交纳保费等行为与保险合同的有效订立是什么关系?1、保险单与保险合同效力之间的关系《保险法》第12条规定,“保险人应当及时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并在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中载明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合同内容”。
目前对保险单的签发问题,大体有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主张:肯定说认为保险单是合同成立的必要条件;否定说认为投保人与保险人就合同条款达成协议后合同成立,保险单只是合同成立的证明文件。
②实务上,这一问题往往涉及到保险单签发之前的保险事故发生,是否要由保险人承担责任的问题。
从法律上讲,保险单并非保险合同本身,而是保险合同成立的证明或称书目凭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四)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18.07.31•【文号】法释〔2018〕13号•【施行日期】2018.09.01•【效力等级】司法解释•【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保险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四)》已于2018年5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38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9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7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四)(2018年5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38次会议通过,自2018年9月1日起施行)法释〔2018〕13号为正确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就保险法中财产保险合同部分有关法律适用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保险标的已交付受让人,但尚未依法办理所有权变更登记,承担保险标的毁损灭失风险的受让人,依照保险法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的规定主张行使被保险人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条保险人已向投保人履行了保险法规定的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保险标的受让人以保险标的转让后保险人未向其提示或者明确说明为由,主张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不生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三条被保险人死亡,继承保险标的的当事人主张承继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四条人民法院认定保险标的是否构成保险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二条规定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时,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保险标的用途的改变;(二)保险标的使用范围的改变;(三)保险标的所处环境的变化;(四)保险标的因改装等原因引起的变化;(五)保险标的使用人或者管理人的改变;(六)危险程度增加持续的时间;(七)其他可能导致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因素。
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保险合同纠纷案件94个法律适用疑难问题解析》
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保险合同纠纷案件94个法律适用疑难问题解析》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18.07.24•【字号】•【施行日期】2018.07.24•【效力等级】地方司法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其他合同,保险正文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保险合同纠纷案件94个法律适用疑难问题解析》为进一步规范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统一裁判尺度,济南中院民二庭结合审判实践,对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审理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解答,供全市法院在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时参考。
第一部分综合性问题一、保险合同成立、生效的问题1.未附条件的保险合同成立、生效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第二十五条规定:“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第四十四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除双方对合同生效条件另有约定外,保险人同意承保并就合同内容与投保人达成一致,保险合同即告成立并生效。
保险人尚未出具保单或其他保险凭证,但已接受投保单并收取保险费的,被保险人主张保险合同成立,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保险合同生效后,投保人未按约定交纳保险费,除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不能以投保人拖欠保险费为由免除其应承担的保险责任,但可以扣减欠交的保险费。
保险合同约定按已交纳保险费与应交保险费的比例承担保险责任的,依照其约定。
2.附生效条件的保险合同成立、生效问题合同法第四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
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
保险合同约定以投保人交付保险费作为合同生效条件的,从其约定;投保人已交付部分保险费但未交足的,被保险人主张保险人按已交保险费与应交保险费的比例承担保险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3.保险合同生效时间与保险责任开始时间不一致的问题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开始时间与保险合同生效时间不一致的,保险责任开始时间早于合同生效时间的,以合同生效时间为准,保险责任结束时间相应顺延。
我国《保险法》第19条司法适用研究基于保险格式条款裁判的实证分析
内容摘要
总之,保险合同免责条款和保险人明确说明义务是保险合同中的两个重要概 念。在签订合双方应充分了解这两项条款的含义和适用范围,以保障自身的合法 权益。监管部门也应当加强对这两项条款的监管力度,以防止保险合同中的不公 平和欺诈行为。最终目的是在保护被保险人权益的促进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内容二
三、反垄断法司法适用现状及问题
2、缺乏专业人才。由于反垄断法涉及复杂的经济学知识和市场分析技能,而 目前我国法院系统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导致在审理反垄断案件时,法官难以 做出准确判断。
三、反垄断法司法适用现状及问题
3、裁判尺度不统一。由于缺乏统一的裁判规范和标准,导致不同地区、不同 法院对同类案件的判决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这不仅影响了司法公信力,也给当事 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损失。
四、完善反垄断法司法适用的建议
3、建立裁判数据库。通过建立反垄断案件的裁判数据库,收集整理各类案件 的判决结果和裁判理由,为法官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通过对数据库的分析和 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不断完善反垄断法的司法适用。
四、完善反垄断法司法适用的建议
4、强化司法监督。加强对反垄断案件的司法监督,确保法官在审理案件时遵 守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同时,通过开展司法公开、听证会等方式,增强公众对 反垄断案件的参与度和透明度,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四、完善反垄断法司法适用的建 议
四、完善反垄断法司法适用的建议
1、加强法官培训。通过加强法官对反垄断法及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法官的 专业素养和审判能力,确保在审理反垄断案件时能够准确适用法律。
四、完善反垄断法司法适用的建议
2、引进专业人才。在法院系统中引进具有经济学背景和反垄断法实践经验的 专业人才,为审理复杂案件提供有力支持。
保险法司法解释四条文理解与适用
保险法司法解释四条文理解与适用【保险法司法解释四条文理解与适用】1. 保险法司法解释四条文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保险法司法解释四条文是指保险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这一法律文件的主要作用是规范和约束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和裁决,为法院审理该类案件提供了相对明确的法律适用规则和判断标准,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2. 解释四条文理解和适用范围解释四共有14条,主要涉及保险费和保险合同效力侵权等问题。
其中第一条规定了关于保险费的支付和减免问题,第二条则明确规定了保险期间的变更与延续,第三条则对投保人的义务和权利做了规范,最后一条则针对被保险人行为涉及的损失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如果在处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时,当事人双方的争议点或者案情事实符合解释四条文的适用范围,那么法院将会根据这些具体的规定进行裁决和判决。
3. 我的观点和理解解释四条文的发布对于规范和统一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意义重大。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尤其是在保险市场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类案件也日益增多。
深入理解和准确适用解释四条文,对于我们处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 总结和回顾通过本文对保险法司法解释四条文的解释与适用进行了讨论,我们对于解释四条文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理解和适用范围以及个人观点和理解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当根据具体的案情事实,准确理解和适用解释四条文的规定,以便更加公正、准确地裁决和判决保险合同纠纷案件。
保险法司法解释四条文的发布,为处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提供了明确的法律适用规则和判断标准,有效规范和约束了这类案件的审理和裁决。
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属于民事案件范畴,通常涉及投保人、被保险人和保险公司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由于保险合同的特殊性,案件审理常常需要考虑保险费支付、保险期间变更、投保人义务和权利以及被保险人行为涉及的损失等问题,而解释四的发布为这些问题提供了具体的规定和处理原则。
最高院对于保险法第十九条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院对于保险法第十九条的理解与适用保险法第十九条是关于保险合同的清偿顺序的规定。
最高院对于该条款的理解与适用是确保保险合同的清偿顺序合理,保护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权益,维护保险市场的稳定运行。
根据保险法第十九条,保险金的收受人有多个的情况下,首先清偿生存受益人应享有的份额,然后清偿其他受益人应享有的份额。
如果受益人约定了优先顺序,按照约定进行清偿。
如果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进行清偿。
最高院在对该条款的理解与适用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公平原则最高院认为,保险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
在保险合同的清偿顺序中,应当确保公平,平等对待所有受益人。
根据该原则,在没有受益人约定的情况下,保险金应当按照各受益人的权益比例进行分配,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优先顺序原则保险合同中受益人可以约定保险金的优先顺序。
最高院在适用该条款时,会尊重并保护受益人的约定。
根据约定的优先顺序进行清偿,确保约定受益人享有相应的权益。
合同约定原则根据保险法第十九条,如果没有明确的受益人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应当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进行清偿。
最高院在适用该条款时,会仔细解读保险合同的条款,确定受益人的权益和清偿顺序。
在保证公平的基础上,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进行清偿。
司法认定原则最高院在适用保险法第十九条时,如果出现争议或纠纷,会依法行使司法认定的职责。
在保险合同的清偿中,最高院会根据各方的权益、受益人的约定以及保险合同的条款等进行判断和决定。
该原则保证了司法公正和法律的适用。
最高院对于保险法第十九条的理解与适用有利于维护保险市场的稳定和规范运行。
通过公平原则、优先顺序原则、合同约定原则和司法认定原则的适用,使得保险合同的清偿过程合理化、规范化,并保护了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权益。
这为保险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最高院对于保险法第十九条的理解与适用是基于公平原则、优先顺序原则、合同约定原则和司法认定原则。
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司法解释二
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法释〔2013〕14号2013年5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7次会议通过,自2013年6月8日起施行。
为正确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就保险法中关于保险合同一般规定部分有关法律适用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财产保险中,不同投保人就同一保险标的分别投保,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在其保险利益范围内依据保险合同主张保险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条人身保险中,因投保人对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导致保险合同无效,投保人主张保险人退还扣减相应手续费后的保险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条投保人或者投保人的代理人订立保险合同时没有亲自签字或者盖章,而由保险人或者保险人的代理人代为签字或者盖章的,对投保人不生效。
但投保人已经交纳保险费的,视为其对代签字或者盖章行为的追认。
保险人或者保险人的代理人代为填写保险单证后经投保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的,代为填写的内容视为投保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但有证据证明保险人或者保险人的代理人存在保险法第一百一十六条、第一百三十一条相关规定情形的除外。
第四条保险人接受了投保人提交的投保单并收取了保险费,尚未作出是否承保的意思表示,发生保险事故,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请求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符合承保条件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不符合承保条件的,保险人不承担保险责任,但应当退还已经收取的保险费。
保险人主张不符合承保条件的,应承担举证责任。
第五条保险合同订立时,投保人明知的与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有关的情况,属于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的内容。
第六条投保人的告知义务限于保险人询问的范围和内容。
当事人对询问范围及内容有争议的,保险人负举证责任。
保险人以投保人违反了对投保单询问表中所列概括性条款的如实告知义务为由请求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理解与适用
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理解与适用引言保险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局部之一。
作为一种金融工具,保险具有法律标准的需求和保障,因此,保险法的制定和解释对于保险市场的稳定和开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阐述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的理解与适用。
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的背景与内容概述保险法司法解释二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于2024年生效。
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适用以及保险合同的解释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本解释围绕保险合同纠纷的处理提出一些具体规定,为相关当事人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该司法解释一共分为十条,主要包括了保险费纠纷的处理、保险合同的解释、利益追溯原那么的适用等内容。
下面,将对其中几条重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保险费纠纷的处理根据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的规定,当投保人支付保险费后,保险合同即生效。
对于保险费的返还问题,解释指出,如果保险公司未按时履行保险合同义务,致使合同解除或终止,应当返还投保人已支付的保险费。
然而,如果投保人成心欺诈,保险公司有权不返还保险费。
此外,该解释还对保险公司未按时支付保险金给付投保人的情况进行了规定。
如果保险公司未按时支付,投保人可以要求支付相应的逾期利息。
这一规定有助于保护投保人的权益,提高保险公司的支付效率。
保险合同的解释在保险法司法解释二中,明确了保险合同的解释规那么。
根据解释的规定,保险合同在解释时应当依法采用保险业务常识、当地实际条件和合同的老实信用原那么。
这一规那么的制定,对于保险合同解释的一致性和公平性有着重要意义。
此外,该解释还规定,在保险合同中约定索赔前自负额的,应当视为合同条款。
这意味着,如果保险合同中约定了自负额,投保人在索赔时需先承当自负额局部的损失,保险公司才会给付剩余的赔偿金额。
这一规定有利于防止投保人滥用保险,增加投保人的风险意识。
利益追溯原那么的适用保险法司法解释二明确了利益追溯原那么的适用范围。
根据解释的规定,保险法上的“合理期限〞指的是自保险金给付到期之日起至索赔时止的期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保险法司法解释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已于2009年9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7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二○○九年九月二十一日为正确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现就人民法院适用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的有关问题规定如下:第一条保险法施行后成立的保险合同发生的纠纷,适用保险法的规定。
保险法施行前成立的保险合同发生的纠纷,除本解释另有规定外,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当时的法律没有规定的,参照适用保险法的有关规定。
认定保险合同是否成立,适用合同订立时的法律。
第二条对于保险法施行前成立的保险合同,适用当时的法律认定无效而适用保险法认定有效的,适用保险法的规定。
第三条保险合同成立于保险法施行前而保险标的转让、保险事故、理赔、代位求偿等行为或事件,发生于保险法施行后的,适用保险法的规定。
第四条保险合同成立于保险法施行前,保险法施行后,保险人以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者申报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为由,主张解除合同的,适用保险法的规定。
第五条保险法施行前成立的保险合同,下列情形下的期间自2009年10月1日起计算:(一)保险法施行前,保险人收到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保险法施行后,适用保险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三十日的;(二)保险法施行前,保险人知道解除事由,保险法施行后,按照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行使解除权,适用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的三十日的;(三)保险法施行后,保险人按照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请求解除合同,适用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的二年的;(四)保险法施行前,保险人收到保险标的转让通知,保险法施行后,以保险标的转让导致危险程度显著增加为由请求按照合同约定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适用保险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三十日的。
第六条保险法施行前已经终审的案件,当事人申请再审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再审的案件,不适用保险法的规定。
保险合同纠纷的四种处理方式
保险合同纠纷的四种处理方式
在保险合同中,纠纷是不可避免的。
当保险索赔发生纠纷时,双方可能需要寻求解决方案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以下是四种常见的处理方式:
1. 协商解决,双方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保险合同纠纷。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可以通过谈判和讨论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通常可以避免法律诉讼的费用和时间消耗。
2. 仲裁,双方可以选择通过仲裁来解决保险合同纠纷。
仲裁是一种非诉讼的解决纠纷方式,双方可以选择一个独立的仲裁员或仲裁团来裁决纠纷,并最终达成解决方案。
3. 诉讼,如果协商和仲裁都无法解决保险合同纠纷,双方可以选择诉讼的方式解决。
在诉讼过程中,双方将通过法庭来解决纠纷,并最终由法官做出裁决。
4. 谈判和调解,双方可以选择通过专业的谈判和调解来解决保险合同纠纷。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可以聘请专业的调解员来帮助他们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避免长时间的诉讼过程。
以上是保险合同纠纷的四种处理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客户在面临纠纷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
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法律建议和指导,请随时与我联系。
保险法律纠纷案例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法律纠纷日益增多。
本文以某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之间的纠纷为例,分析了保险法律纠纷的产生原因、法律适用及解决途径,旨在为保险法律纠纷的预防和处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保险法律纠纷;案例分析;保险合同;责任认定一、引言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转移机制,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保险业务的不断扩大,保险法律纠纷也随之增多。
本文通过对一起保险法律纠纷案例的分析,探讨保险法律纠纷的产生原因、法律适用及解决途径,以期对保险法律纠纷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有益借鉴。
二、案例背景某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以下简称“被保险人”)签订了一份财产保险合同,保险金额为100万元。
合同约定,被保险人因火灾、爆炸、雷击等原因造成保险财产损失的,保险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
然而,在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的仓库发生火灾,导致部分财产损失。
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但保险公司以火灾原因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为由拒绝赔偿。
被保险人遂将保险公司诉至法院。
三、案例分析1. 保险法律纠纷产生原因(1)保险合同条款理解不一致:本案中,被保险人与保险公司对保险责任条款的理解存在分歧,导致纠纷产生。
(2)保险公司未尽告知义务:保险公司未充分告知被保险人保险责任范围,导致被保险人对保险合同条款理解不准确。
(3)保险理赔程序不规范:保险公司理赔过程中存在拖延、敷衍等问题,加剧了纠纷。
2. 法律适用(1)保险合同条款解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保险合同的条款应按照合同订立时的市场情况和保险行业的惯例进行解释。
本案中,法院应依据合同条款解释原则,判断火灾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围。
(2)保险公司未尽告知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保险公司应向投保人充分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
本案中,法院应认定保险公司未尽告知义务,加重其责任。
(3)保险理赔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四十条规定,保险公司应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履行赔偿义务。
中国法院2023年度案例之保险纠纷
中国法院2023年度案例之保险纠纷【原创版】目录一、引言二、2023 年度保险纠纷案例概述1.案例数量和来源2.编写目的和意义三、2023 年度保险纠纷案例的特点1.争议焦点2.裁判要旨3.案例价值四、2023 年度保险纠纷案例的启示1.法律适用方法2.裁判思路3.保险行业的发展与规范五、结语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司法实践的深入推进,法院案例在法律研究和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法律知识的载体,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律规定的适用和司法实践中的难题解决。
在此背景下,中国法院 2023 年度案例之保险纠纷系列应运而生,旨在为法律工作者和广大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1.案例数量和来源2023 年度保险纠纷案例系列共收录了全国各地法院最新审结的典型案例,数量丰富,来源广泛。
这些案例既包括了一审、二审,也包括了再审和执行阶段的案件,涵盖了保险合同纠纷、保险赔偿纠纷、保险代理合同纠纷等各个方面。
2.编写目的和意义本系列案例书的编写旨在为法律工作者和广大读者提供一个了解保险纠纷案件处理过程和裁判标准的平台,以便更好地解决现实中的保险纠纷问题。
同时,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保险纠纷案件的共性和特点,进而为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三、2023 年度保险纠纷案例的特点1.争议焦点2023 年度保险纠纷案例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险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条件;二是保险责任的认定和承担;三是保险赔偿的计算和支付;四是保险代理合同的效力和解除。
2.裁判要旨在 2023 年度保险纠纷案例中,法院在裁判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旨:一是尊重保险合同的约定,但同时要保护投保人的合法权益;二是根据保险事故的性质和损失程度,合理确定保险赔偿金额;三是支持合法有效的保险代理合同,维护保险市场的秩序。
3.案例价值2023 年度保险纠纷案例系列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不仅可以为法律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还可以为广大读者提供保险纠纷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适用保险法的解释一
适用保险法的解释一《适用保险法的解释一》保险法作为我国保险行业的基本法律,对于保险业务的开展和保险合同的约束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保险法第一百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保险法的解释具有法律效力。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对《适用保险法的解释一》进行探讨。
首先,保险法的适用范围。
根据保险法第二十一条,保险法适用于我国境内保险业务的开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和境外的保险合同。
这意味着,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保险活动,都必须遵守保险法的规定。
其次,保险法的效力和适用地位。
根据保险法第五十八条规定,保险法对保险公司、被保险人、受益人和其他与保险合同有利害关系的人具有法律效力。
这就意味着,保险法具有法律强制力,保护了保险市场各方的合法权益。
第三,保险法的核心原则。
保险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了保险合同的订立原则,包括保险合同的自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明确约定原则等。
这些原则的确立,保证了保险交易的公平和合法性,为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四,保险法的违约责任。
根据保险法第七十七条,对于违反保险合同义务,造成被保险人损失的,保险人应当依法承担违约责任。
这一条款明确了保险人在违约情况下的法律责任,保护了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
最后,保险法的司法解释。
人民法院对于保险法的解释具有法律效力,这为保险纠纷的解决提供了依据。
同时,人民法院还不断完善和修订保险法的相关司法解释,以适应保险市场的发展变化,促进保险业务的规范开展。
综上所述,《适用保险法的解释一》在我国保险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明确保险法的适用范围、效力和适用地位,核心原则,违约责任以及司法解释等方面的内容,保险法为保护保险市场的公平竞争和保险交易的合法性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和理解保险法的意义,共同维护我国保险行业的良好秩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险合同纠纷的法律适用保险是人们防范风险最重要的手段,由于有立法欠缺等因素纠纷产生后的化解难度较大,为了妥善处理这类纠纷,在此就有关保险合同的问题作一下法律上的探讨。
(一)保险合同的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9条的规定,保险合同若要有效订立,最首要的条件就是当事人必须具备相应的缔约能力,并在保险合同内容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意思表示真实。
签订保险合同大致包括以下几个过程:(1)投保人的申请,填写保险单;(2)投保人与保险人确定保险条款,并说明支付保险费的方法;(3)保险人审查投保单,决定接受投保后即在投保单上签章;(4)保险人出具保险单。
那么,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保险单、交纳保费等行为与保险合同的有效订立是什么关系? 1、保险单与保险合同效力之间的关系《保险法》第12条规定,“保险人应当及时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并在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中载明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合同内容”。
目前对保险单的签发问题,大体有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主张:肯定说认为保险单是合同成立的必要条件;否定说认为投保人与保险人就合同条款达成协议后合同成立,保险单只是合同成立的证明文件。
实务上,这一问题往往涉及到保险单签发之前的保险事故发生,是否要由保险人承担责任的问题。
从法律上讲,保险单并非保险合同本身,而是保险合同成立的证明或称书目凭证。
从前文分析可知,保险合同当事人通过要约和承诺的过程就某项保险业务达成协议以后,就意味着保险合同已经成立,至于保险单是否签发,则不影响保险合同的成立,除非双方当事人约定以签发保险单作为保险人承诺的唯一形式。
我国合同法第44条也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2、缴纳保费与保险合同效力之间的关系《保险法》第13条规定:“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按照约定交付保险费;保险人按照约定的时间开始承担保险责任”。
这条规定使人对保险合同的生效产生了分歧:一种意见认为保险合同属于实践合同,只有保险费交纳之后方生效;另一种意见认为保险合同是诺成性合同,只要双方经过要约和承诺阶段,保险合同即告成立生效。
保险合同应属于诺成性合同,它的成立不以交纳保费为要件。
如果当事人约定,保险合同须至保险费交清时才生效,那么这只是当事人约定的保险合同何时生效的一种附加的延缓或停止条件而已,与保险合同的成立是两个概念。
投保人交纳保费和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是保险合同成立后双方各自独立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两者是并列关系,而非顺序关系。
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承担按照约定交纳保险费的义务;同时,保险人按照约定的时间开始承担保险赔偿或给付责任的义务。
因而,交纳保费不是保险合同有效订立的要件。
3、保险利益原则与保险合同效力之间的关系保险利益原则作为保险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具有法律上承认的利益。
其作用在于能有效地消除赌博的可能性和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
我国《保险法》第11条第1、2款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
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
”因而,现行保险法将保险利益作为保险合同的一个效力要件。
但是,如果投保人在投保时具有保险利益,而后在保险合同存续的某一期间丧失保险利益,而在以后的某一时间又取得保险利益,如此反复几次,是否保险合同也在有效和无效之间来回反复?这势必造成不合理的麻烦。
因而,有人从现代保险的发展角度,认为保险利益不是保险合同的生效要件,而是保险损失补偿原则起作用的要件。
投保时,保险代理人代投保人在投保单上填写相关内容的情况经常发生。
而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保险代理人除代投保人填写投保单上某些内容外,还代投保人在投保单上签字。
保险公司在正式保单签发后,投保人与保险公司间却往往因为投保单上非投保人本人签名,而引发双方对保险合同效力的争议。
这通过对投保人行为方式的分析,可以判断投保人是否对保险代理人代签投保单的行为给予授权,以及投保人否认保险合同效力的理由是否成立。
如果投保单是保险代理人代投保人签字的,而又无证据证明投保人当时给予了明示授权,则需要对投保人的行为方式作进一步判断。
如果投保人根据保险人签发的保单交纳了保险费,就可以视为投保人以自己积极的默示行为确认了保险代理人代签投保单的行为,投保人即不能以投保单非本人签字而简单地否认投保单甚至是保险合同的效力。
因此,保险代理人代投保人填写投保单并代为签字的行为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不能简单否定保险合同的效力。
当然这其中还涉及到告知义务和个别条款的效力问题,笔者会在下面的论述中讨论。
(二)保险合同条款的解释保险合同条款由保险公司拟定并予以公布,用以限定保险合同的实质内容。
故当事人对保险合同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或者认识,或者依照社会观念,保险合同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的含义不清楚或有二种以上的解释的情形下就发生了保险合同的条款争议,对解释保险合同的争议条款,尤其是因为保险合同的条款发生歧义而需要解释合同条款时,一般遵循和适用关于格式合同的“不利解释”原则。
所谓“不利解释”原则,是指保险人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保险合同的内容有争议,应当对保险合同所用文字或者条款作有利于被保险人而不利于保险人的解释。
对保险合同作不利于保险人的解释,原因在于保险合同已经基本实现了格式化。
格式保险合同由保险人备制,极少反映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意思,投保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一般只能表示接受或者不接受保险人拟就的条款。
再者,保险合同的格式化也实现了合同术语的专业化,保险合同所用术语非普通人所能理解,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保险人的利益。
为了保护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利益,各国在长期的保险实务中积累发展了不利解释原则,以示对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给予救济。
在格式保险合同的条款发生文义不清或者有多种解释时,应当作不利于保险人的解释;作不利于保险人的解释,实际上是作有利于被保险人的解释。
我国《保险法》第30条规定:“对于保险合同的条款,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争议时,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应当作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
”不利解释原则,对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利益(经济上的弱者)维护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对于当事人缔结的保险合同所发生的争议,如何解释与之相关的保险合同的条款,应当首先考虑适用合同解释的一般原则。
合同解释的一般原则为意图解释,解释合同的一般方法主要有文义解释、上下文解释、补充解释等。
适用合同解释的一般原则解释保险合同争议,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图表示、并尊重当事人选择使用的语言文字进行解释,不能通过解释随意扩充或者缩小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
但是,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规定合同解释的一般原则和方法,而《保险法》却规定了保险合同的不利解释原则。
在发生保险合同争议或者条款有歧义时,到底该如何运用不利解释原则,成为在审判当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保险合同的条款文义不清,应当作有利于被保险人的解释,但解释不得同保险合同的基本原则相冲突,即解释保险合同应当探究当事人的真实意思。
不利解释原则仅能适用于保险合同有歧义而致使当事人的意图不明确的场合。
若保险单的用语明确、清晰且没有歧义,说明当事人的意图明确,没有解释保险合同条款的余地,不能作不利于保险人的语义解释,不利解释原则更不能被用于曲解保险合同的用语。
同样,若保险合同有文义不清的条款,但经当事人的解释而被排除了,也没有适用不利解释原则的余地。
再者,若当事人的意图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予以证实,也不能适用不利解释原则以排除当事人的明示意图。
除上述以外,若保险合同的用语经司法解释已经明确而没有歧义的,说明合同条款的用语不存在歧义,作有利于被保险人的解释的原则不能适用;但是,若对于保险合同的用语经不同的法院解释,关于该用语的正确含义、所表达的当事人意图以及由此产生的效果,存在相互冲突的结论,说明保险合同条款的用语存在歧义,应当适用不利解释原则。
不利解释原则仅仅为解释保险合同的歧义条款提供了一种手段或者途径,它本身并不能取代合同解释的一般原则,更没有提供解释保险合同的方法;而且,不利解释原则,也不具有绝对性,不能排除解释合同的一般原则或者方法的运用,以对保险合同任意作不利于保险人的解释。
因此,在保险合同的内容有争议时,应当作不利于保险人的解释;但是,不利解释原则应当以合同解释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方法为基础,并只能运用于保险合同所用文字语义不清或者有多种含义(统称为歧义)的情形下。
因此,当保险合同的语言文字语义清晰、当事人订立保险合同的意图明确以及法律对保险合同的内容已有规定时,尽管当事人对保险合同的内容存在争议,也不能运用不利解释原则。
不利解释原则的适用,不是孤立的,它应当考虑保险合同成立时当事人所使用的合同语言环境、意图、行为等因素,并同时对保险合同的内容作全面的整体评价。
这就是说,不利解释原则,与其他解释合同的原则和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它们共同担负着解释保险合同的条款争议的使命。
正确适用不利解释原则,目的在于对保险合同的条款或者争议作出公正、合理的解释,以维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和保险人双方的利益。
总之,保险合同的条款发生歧义或者争议,运用不利解释应当以合同解释的基本方法为基础。
(三)投保人如实告知及保险人明确说明义务保险法第17条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并可以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如实告知”是投保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承担的法定义务,是诚实信用原则这一民法基本原则在保险合同法律关系中的体现。
该义务要求投保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主动、如实告知保险人与保险标的或被保险人有关的情况。
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以保险人询问事项为限。
告知义务主体不仅限于投保人,如果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不是同一人,被保险人自己对自己健康状况最了解,被保险人也应当如实告知。
对于人寿险而言,体检是保险人内部核定是否承保的一个依据,体检只能代表当时的健康状况,结论只能作为参照。
如实告知义务是投保人的法定义务,体检不能代替也不能免除投保人的告知义务。
保险法第18条规定:“保险合同中规定有关于保险人责任免除条款的,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向投保人明确说明,未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
”那么,如何认定保险人是否已经尽到了“明确说明”的义务?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个批复中提到:“明确说明”是指保险人对于免责条款,除了在保险单上提示投保人注意外,还应当对有关免责条款的概念、内容及其法律后果等,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解释,以使投保人明了该条款的真实含义和法律后果。
保险合同纠纷中,因保险人未履行明确说明义务而败诉的比较多。
保险人如何证明已经尽到说明义务,是一件不易解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