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人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延时符
总结与展望
VS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策略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本次指南更新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AIS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更新内容概述
本次指南更新主要涉及AIS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治疗策略、并发症防治等方面的内容。其中,重点强调了血管内介入治疗在AIS救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多学科协作在AIS救治中的必要性。
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包括倾听患者的诉说,给予关心和理解;提供疾病治疗的相关信息,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鼓励患者参加康复锻炼和社会活动,促进身心康复。
心理支持的方法
家属参与的重要性
家属是患者的重要支持者,他们的参与有助于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与家属的沟通技巧
医生应与家属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告知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解答家属的疑问和困惑;同时,医生还应指导家属如何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生活照顾,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
临床研究与实践
未来将有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为AIS血管内介入治疗提供有力支持。通过不断积累和总结临床经验,将进一步优化AIS血管内介入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生活质量。
加强专业培训: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对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放射科等相关专业医师的培训,提高其AIS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技能和水平。同时,应加强对护理人员和康复医师的培训,确保AIS患者得到全面、连续的救治和照护。
临床表现
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其中,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可显示脑梗死病灶,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诊断依据
明确病灶部位和范围
通过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准确显示脑梗死病灶的部位和范围,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人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抗凝药物使用时机和剂量调整原则
01
抗凝药物种类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等,它们能够抑制血液凝固过程,防
止血栓的形成和扩大。
02
抗凝药物使用时机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凝治疗通常用于预防卒中复发。一般来
说,发病后24小时内开始使用抗凝药物较为合适。
03
抗凝药物剂量调整原则
抗凝药物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来说,初始剂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 内介人诊疗指南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26
目录
• 引言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概述 • 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及其适应证 • 药物辅助治疗策略探讨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研究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1 2
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水平
通过解读指南,推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 内介入诊疗的最佳实践,提高我国临床医生的诊 疗水平。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研究
出血性转化风险评估及应对策略
出血性转化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评估出血性转化的风险。高风险患者需密切关注病 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应对策略
针对出血性转化高风险患者,可采取降低血压、控制血糖、使用止血药物等预防性措施。一旦发生出血性转化, 应立即停用抗栓药物,积极控制出血,并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指导意义
该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规范化、标准化的血管内介入诊疗 流程,有助于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 时,指南的制定也促进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推动了我 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水平的提升。
0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概述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及影像学评估共识ppt课件
-
14
抗血小板药物:
机械取栓术后应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
疗。若是行急诊支架置入术,术前应予服
用负荷剂量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300 mg
及氯吡格雷300 mg);术后每天联合服用阿
司匹林100 mg及氯吡格雷75 mg,至少1个月;
之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对于静脉溶栓
后联合急诊支架治疗,术后的抗栓药物使
用尚缺乏循证医学数据,需要开展进一步
临床研究。
-
15
血压管理:
为防止过度灌注综合征的发生,对于血管 再通的患者,要求术前血压控制在180/105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血管开通 后对于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低于基础血压 20~30 mmHg水平,但不应低于90/60 mmHg
实施治疗(Ⅰ级推荐,B级证据);(2)动脉溶栓有益
于经严格选择的患者,适用于发病6 h内的大脑中
动脉供血区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Ⅰ级推荐,B级
证据);(3)发病24 h内、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的重症
脑卒中患者,经过严格评估可行动脉溶栓(Ⅲ级推
荐,C级证据);(4)静脉-动脉序贯溶栓治疗是一
种可供选择的方法(Ⅱ级推荐,B级证据);(5)动脉
-
4
-
5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 介入诊疗指南
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适应症和禁忌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管理 并发症及处理 疗效评估及随访
-
6
适应症
年龄18岁以上。
大血管闭塞重症患者尽早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 建议动脉溶栓:前循环闭塞发病时间在6 h以内, 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发病时间在24 h内;机械取栓: 前循环闭塞发病时间在8 h以内,后循环大血管闭 塞发病时间在24 h内。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四、其他 1.颅内高压治疗:对于颅内压过高的患者,应进行颅内压监测和相应的治疗 2.营对于心理和情绪问题的患者,应进行相应的精神支持和治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是由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和中国卒中学组织专家组共同制定的指南。以下是一些主要内容:
一、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符合急性脑卒中标准,且无出血性病变 2.脑CT或MRI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标准 3.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出现持续性神经功能缺损
二、早期治疗 1.快速评估: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神经功能评估、颅内出血排除和脑血管影像学评估 2.溶栓治疗:在确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基础上,对适当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或机械取栓 3.抗血小板治疗:对于不适合溶栓治疗的患者,应及早开始抗血小板治疗 4.抗凝治疗:对于房颤、动脉瘤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及早开始抗凝治疗
以上是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一些主要内容。这份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规范化的诊疗流程和治疗方案,以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水平和患者的康复率。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护理课件
通过介入技术可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如DSA(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和血流情况,有助于判断病情和制定治 疗方案。
治疗
介入诊疗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动脉溶栓、机械取 栓等,可以直接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脑组织的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03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 率、呼吸等指标,确保手 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安全 。
配合手术操作
根据手术需要,协助医生 进行相关操作,如建立静 脉通道、传递手术器械等 。
记录护理记录
详细记录术中护理过程和 患者的反应,为术后护理 提供参考。
术后护理
监测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 、生命体征等指标,及时 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成功案例二:精心护理,促进、吞 咽困难等症状。
经过精心的护理和康复训练,患者右 侧肢体功能逐渐恢复,吞咽困难得到 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护理措施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护理,包括肢 体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心理疏 导等。
失败案例:教训与改进措施
介入诊疗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介入诊疗技术具有微创、快速、准确等优点,可以直接到达病变部位,对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且效果显著。
局限性
介入诊疗技术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且操作难度较大,需要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操作。同时,介入诊疗技 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需要在操作前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准备。
03
目的
制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为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提高急性 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水平和护理质量。
指南主要内容与解读
主要内容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之欧阳道创编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丰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迨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1.年龄18岁以上。
2.大血管闭塞.重癌患者尽早卖施血管内介入治疗。
建议动脉徐松:前循环闭塞发病时间>^6h以内,后循环丸血管闭塞发病时间>4 24h内;机械取栓:前循环闭塞发病时间在8h以内,后循环丸血管闭寒发病时问在24h内o3.CT排除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检查证卖为丸血管闭塞。
5.患者或法定代理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忌证1.若进行动脉嫁栓,参考静脉溶松禁忌证标准。
2.活动性出血或己知有出血倾向者。
3.CT显示早期朗确的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超过大脑半球l/3)o4.血小板计数低于100X109/L。
5.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続尿病患者。
6.近2周内进行过丸型外科手术。
7.近3周内有冒肠或泌尿糸统出血。
8.血糖v2.7mmol/L 或>22.2mmol/L。
9.药扬无法控制的严重嵩血压。
10.预期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涿栓及静脉-动脉序贯徐栓推荐意见:(1)劲脉涪栓越早,放果越好,应尽早卖施治疗(I 级推荐,B级证擔);(2)动脉溶栓有葢于经严格选择的患者,适.用于发病6h内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急性缺血性脑辛中(I级推荐,B级证擔);(3)发病24h内、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的重癌脑卒中患者,经过严格评估可行动脉嫁栓(皿级推荐,C级证捱);(4)>脉■动脉序贯滚栓治疗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II 级推荐,B级证推);(5)动脉嫁栓要求在有条件的匪院进行(I级推荐,C级证据)。
机械取栓、碎栓推荐意见:(1)对于发病6h内影像学朗确为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朕合静脉涪栓(I级推荐,B级证擔);(2)对于静脉嫁栓治疗失败的大动脉闭瘪脑卒中患者,可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补救性动脉嫁栓(II级推荐,B级证捱);(3)有静脉涿栓禁忌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或动脉溶松(U级推荐,C 级证据);(4)柱严格筛选的基础上,可单独使用取栓甕或与药扬滚栓朕用以卖现闭瘪血管再通(II级推荐,B级证捱);(5)支架样取栓器朗显优于Merci取栓器(I级推荐,A级证据)。
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2021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在我国,脑血管病目前已成为城乡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
其中,颅内、外大血管狭窄导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占比重最大。
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不断开展,这一起源于外周血管的诊疗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于2021年发布了首版?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对标准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诊疗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年间血管内诊疗技术出现了一些新理论、新技术及新研究证据,为适应学科开展,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和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对2021版指南进行了更新和修订,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疗的水平。
本指南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国际相关指南的局部内容,回忆了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
鉴于?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已于前期发表,因此在本版指南中,相应内容不再重复。
脑血管造影术近年来,随着血管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像(CTA)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技术的进步,通过无创检查能够获得完整的颈动脉和脑血管图像,甚至局部先进的无创成像技术已经能够对2级以上的侧支循环进行半定量及定量评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有一定程度的创伤性和风险,其应用范围较前缩小。
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详细了解脑血管病变的部位、程度以及侧支循环情况,从而更好地开展脑血管病的对因治疗(如对颈动脉狭窄是否采取外科治疗或血管内治疗等)。
这时,DSA仍然是其他检查手段所无法替代的重要方法。
DSA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由于DSA是一种有创的检查方法,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因此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原那么上,脑血管病患者首先应进行颈部血管B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MRA、CTA等无创检查。
如果这些检查存在禁忌或有相互冲突的结果,不能明确疾病原因和性质时,可考虑DSA检查。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一名17岁男青年5天内连续3次出现一过性四肢瘫或单肢瘫,之前有低烧1周。
发作时神清,有构音障碍和复视。
瘫痪持续5-7小时,可完全缓解。
3年前,患者曾有过短暂性右侧偏瘫和构音障碍,发作1天,未经治疗完全恢复。
当时的头MRIT2加权像上显示双侧对称的融合的高信号病灶,位于顶枕区和胼胝体压部以及膝部(图)。
3月后MRI上这些异常病变明显消退(图)家族史有意义的是外公自30岁起出现进行性的跛行。
现在65岁了,下肢有肌萎缩,但仍能行走。
未曾诊治过。
患者的母亲否认任何神经系统疾病。
体格检查上下肢未见异常。
运动检查,包括肌力、肌张力、姿势、不随意运动和反射均正常。
感觉检查无异常。
与3年前MRI相比,头MRI 显示在几乎相同分布区的白质病变较前更为严重。
(图)。
这些病变未累及皮层下U型纤维,也没强化。
发病1周后行肌电图检查,提示远端运动潜伏期延长(正中神经10.6,尺神经8.7[毫秒, 正常值<3.2 毫秒],胫神经20.6,腓神经19.2[毫秒, 正常值<3.0毫秒]),明显均一的对称性的传导速度减慢(正中神经40.4, 尺神经36.8 [m/s, 正常值>40 m/s], 胫神经25.1, 腓神经30.5 [m/s, 正常值>45m/s]),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正中神经4.0, 尺神经4.0 [mV, 正常值>3 mV], 胫神经0.72, 腓神经0.19 [mV, 正常值>5.0 mV]),以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正中神经6.3µV [正常值>15µV], ulnar 6.2 µV [正常值>15 µV], 腓神经波幅消失)。
右腓神经感觉电位未引出。
这些异常表现提示既有髓鞘功能障碍又有轴索损伤。
实验室检查,包括离子、乳酸、脑脊液都正常。
全脑血管造影和脑电图正常。
图头MRI第一次发作:轴位T2加权头MRI显示颞枕区和胼胝体压部和膝部融合的高信号病变(A)。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及影像学评估共识ppt课件
围手术期管理
药物管理 溶栓药物:动脉溶栓可采用rt-PA或尿激酶。rt-PA
的最佳剂量尚不确定,一般为静脉溶栓的1/3,可经 微导管内给药,注射速度通常为1 mg/min。尿激酶总 剂量一般不超过60万U,注射速度为1~2万U/min。 推荐每10分钟造影观察血管再通情况,以最小剂量 达到血管再通。
围手术期管理
快速行动---目前,国际上关于脑卒中绿色通道流程的时间 管理目标
围手术期管理
介入治疗方式 手术中强调会诊讨论的作用,形成介入团队快速的
讨论协商机制,选择适合患者的个体化介入治疗方 式,如动脉溶栓、机械取栓、球囊碎栓或支架置入 术。 麻醉方式 麻醉方式包括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可根据患者情 况及导管室条件决定麻醉方式。
并发症及处理
血管再通后闭塞
血管再通后闭塞多因术中血管内膜损伤诱发 急性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再闭塞。因此,术 前需予充分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急诊手术治 疗的患者可同时服用300 mg阿司匹林和300 mg氯吡格雷。关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目 前仍然缺乏统一的处理标准。可选择下列两 种方法:(1)动脉或静脉途径使用血小板膜糖 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2)有条件可紧急行
抗血小板药物:
机械取栓术后应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若是 行急诊支架置入术,术前应予服用负荷剂量抗血小 板药物(阿司匹林300 mg及氯吡格雷300 mg);术后 每天联合服用阿司匹林100 mg及氯吡格雷75 mg,至 少1个月;之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对于静脉溶栓 后联合急诊支架治疗,术后的抗栓药物使用尚缺乏 循证医学数据,需要开展进一步临床研究。
中国急性缺血刘性东涛脑卒中早期血管内 介入诊首都疗医科指大学南附属及北京影朝阳像医院学评估共识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正文MERCI(Mechanical Embolus Removal in Cerebral Ischemia)试验是一项前瞻性、非随机、多中心研究[17],纳入发病8 h内颅内大血管闭塞,且不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
结果表明,Merci取栓系统能提高血管再通率。
随后开展的Multi-MERCI试验评估了新一代取栓器在提高血管再通率方面的优势[18]。
Multi-MERCI试验入组标准为发病8 h内且存在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包括部分经rt-PA 静脉溶栓失败的患者。
患者预后良好率为36%,死亡率为34%。
此外,对MERCI及Multi-MERCI试验的80例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患者进行分析[19],结果显示:39%的血管再通患者90 d时预后良好,而血管再通失败的患者预后良好率仅为3%。
该研究提示,血管再通仍是90 d预后良好的一个重要预测因素。
Penumbra试验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研究目的是评估Penumbra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0]。
该试验纳入发病3 h内不适合静脉溶栓或静脉溶栓失败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结果显示:闭塞血管达到部分或完全再通的比率为82%;手术操作并发症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3%和11%;良好预后率为25%;死亡率为33%。
2012年Lancet报道了两项分别运用Solitaire和Trevo取栓装置的研究结果,前者为SWIFT研究[21],后者为TREVO 2研究[22]。
SWIFT研究目的是比较Solitaire和Merci装置血管再通的效果。
结果显示:Solitaire组在不伴症状性颅内出血的血管再通率(61%与24%,P<0.001)、90 d时良好预后率(58%与33%,p=0.001)均优于merci 组;且solitaire组90="">0.001)、90><0.001)。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8完整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8完整版2015年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5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荷兰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MR CLEAN)、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试验(SWIFT PRIME)、延长急性神经功能缺损至动脉内溶栓时间的临床试验(EXTEND-IA)、前循环近端闭塞小病灶性卒中的血管内治疗并强调最短化CT至再通时间临床试验(ESCAPE)、西班牙8h内支架取栓与内科治疗随机对照研究试验(REVASCAT),均证明对于合理筛选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以支架样取栓装置为主的血管内治疗可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
在此基础上,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AHA/ASA)对《2013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中的血管内治疗更新了推荐意见;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也于2015年发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对血管内治疗进行了系统规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脑血管病治疗的发展和普及。
自指南发布以来,又有一系列新的临床研究出现,在延长治疗时间窗、丰富血管内治疗手段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基于这些研究结果,结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流程与规范专家共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术后监护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以及AHA/ASA《2018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本领域专家,采取循证医学的方法,对2015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进行更新,旨在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治疗的病例选择、治疗方式、围手术期管理进行规范,为临床医生在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参考依据。
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一)适应证1. 年龄在18岁以上。
2. 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应尽早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
前循环闭塞发病6h以内,推荐血管介入治疗;前循环闭塞发病在6-24h,经过严格的影像学筛选,推荐血管介入治疗;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发病在24h以内,可行血管介入治疗。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22版)》解读PPT课件
国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际上在急性缺血性卒 中血管内介入治疗领域取得了显 著进展,多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 证实了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 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多项研究成 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发展趋势
随着影像学、导管技术、栓塞材 料等方面的不断进步,血管内介 入治疗将更加精准、安全、有效 。
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通过举办国际会议、互派学者访问等方式,加强 与国际同行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在国 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引进与消化国际先进技术
关注国际前沿技术动态,及时引进并消化吸收先 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我国急性缺血性卒 中治疗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持续改进策略探讨
反馈机制的建立
治疗技术的更新
建立定期反馈机制,将治疗效果评价结果 及时反馈给临床医生和医疗机构,为其改 进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关注国际最新研究进展和治疗技术,及时 引进和更新治疗设备和方法,提高治疗效 果。
培训与教育
质量控制与监督
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 业技能和诊疗水平,确保指南的正确实施 。
技巧二
支架取栓术。对于大血管闭塞的患者,支架取栓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放置支架并缓慢回拉,可以将血 栓一并取出,恢复血管通畅。
团队协作经验总结
01
经验一
多学科协作。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包括神经内
科、神经外科、影像科、心血管内科等。各学科专家共同讨论,制定最
佳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诊断方法
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合患者症状和体征,医生可以迅速做出诊断。 同时,还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心电图等辅助检查,以全面了解患者病情。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22
围术期管理
1、围手术期血压管理 ▪ 推荐意见: (1)基线血压高不能作为血管内治疗的排除指标,但较高的基线血压可能提示不良预后,建 议血管内治疗前将血压控制在180/105 mmHg以下(Ⅱ级推荐,C类证据)。 (2)在血管内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在麻醉辅助过程中,收缩压维持在140~160 mmHg可能是安 全的(Ⅱ级推荐,C类证据)。 (3)在血管内治疗术后,应当根据患者的血管再通状态对血压进行管理(Ⅱ级推荐,B类证 据)。对于术后血管完全再通的患者,维持术后收缩压在140 mmHg以下可能是合理的,但具体 的血压控制目标需参照患者的基线血压而制订(Ⅱ级推荐,B类证据)。对于术后血管未完全 再通的患者,不建议控制血压至较低水平(Ⅱ级推荐,C类证据)。
术前评估
▪ 推荐意见 ▪ 推荐使用卒中评定量表进行评估,如NIHSS(Ⅰ级推荐,B级证据)。 ▪ 所有疑似卒中患者均应在首次到达医院后行颅脑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
或MRI(Ⅰ级推荐,A级证据)。 ▪ 进行血液常规、血液生化及凝血功能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应尽量缩
短检查所需时间。如患者既往病史及近期辅助检查结果提示无禁忌证, 充分沟通后可不等待检查结果以免延误治疗时机(Ⅰ级推荐,C级证 据)。
▪ 人工智能可以在卒中自动化影像学分析、临床辅助决策和预后预测等方 面予以应用(Ⅱ级推荐,C级证据)。
血管内治疗策略
1、取栓技术 ▪ 推荐意见: (1)采用支架样取栓器治疗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卒中患者,能够增加 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及改善远期预后(Ⅰ级推荐,A级证据)。 (2)各类新式取栓器械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选用,但应严格控制 适应证(Ⅱ级推荐,B级证据)。 (3)采用单独血栓抽吸技术或结合其他血管内治疗模式是合理的(Ⅱ级 推荐,B级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 介入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诊疗指南撰写组 目前中国每年因脑卒中死亡的人数已超过肿瘤 和心血管疾病,成为第1位致死原因。急性期治疗 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循证医学证实,发
双盲、安慰剂对照的Emergency
Management of Stroke
机械血栓清除术是实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流 再灌注的新方法。其主要通过取栓、碎栓及加强溶 栓药物在栓子局部的渗透作用实现血管再通,与药 物溶栓协同发挥作用H6|。目前经美国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局批准的血栓清除装置有4种:Merci取栓系 统(2004年)、Penumbra系统(2007年)、Solitaire 装置(2012年)及Trevo取栓器(2012年)。
2.大血管闭塞重症患者尽早实施血管内介入治
疗。建议动脉溶栓:前循环闭塞发病时间在6
h以
内,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发病时间在24 h内;机械取 栓:前循环闭塞发病时间在8 h以内,后循环大血管 闭塞发病时间在24 h内。
3.CT排除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大血
管闭塞。 5.患者或法定代理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是比较Solitaire和Merci装置血管再通的效果。结
果显示:Solitaire组在不伴症状性颅内出血的血管再
通率(61%与24%,P<0.001)、90 d时良好预后率
(58%与33%,P=0.001)均优于Merci组;且 Solitaire组90 d时死亡率低于Merci组(17%与 38%,P<0.001)。TREVO 2研究设计与SWIFT基
学意义。
Intervention
Trial)两项随机试验及2010年的荟萃分
推荐意见:(1)动脉溶栓越早,效果越好,应尽 早实施治疗(I级推荐,B级证据);(2)动脉溶栓有 益于经严格选择的患者,适用于发病6 h内的大脑 中动脉供血区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级推荐,B级 证据);(3)发病24 h内、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的重症 脑卒中患者,经过严格评估可行动脉溶栓(Ⅲ级推 荐,C级证据);(4)静脉.动脉序贯溶栓治疗是一种 可供选择的方法(Ⅱ级推荐,B级证据);(5)动脉溶 栓要求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I级推荐,C级证
8.血糖<2.7 mmol/L或>22.2 9.药物无法控制的严重高血压。 10.预期生存期小于90 d。 11.妊娠。
mmol/L。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
一、动脉溶栓及静脉-动脉序贯溶栓
万方数据
生堡控经社盘盍!Q!i生i旦筮堡鲞箜i翅堡!也』盟!!丛:丛型!!!!:!!!:堡t盟!:§
究目的是评估Penumbra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 性Ⅲo。该试验纳入发病3 h内不适合静脉溶栓或 静脉溶栓失败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结果显示:闭
Stroke)试验相比较¨“,
序贯溶栓组及静脉溶栓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
别为6.3%和6.6%;序贯溶栓组90 d死亡率为
16%,接近于安慰剂对照组和静脉溶栓组,后两者分 别为24%和21%。在序贯溶栓组中,56%的患者血 流再灌注良好,43%的患者预后良好。其后的IMS. Ⅱ试验共纳入81例患者【11|,结果显示:静脉.动脉 序贯溶栓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为9.9%、90 d 死亡率为16%、良好灌注率为61%、良好预后率为 46%。上述两项研究结果与NINDS试验安慰剂组 比较,表明静脉一动脉序贯溶栓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 预后。IMS—III试验于2013年3月公布了研究结果, 该试验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的研究[1 51,纳 入标准及研究目的与IMS—I、IMS—II相同。研究结 果显示,与静脉溶栓组相比,虽然血管内治疗组(包 括动脉溶栓和机械取栓)较静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率 万方数据
[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的比例分别 为32.6%和19.1%(校正OR值2.16,95%可信区
间1.39—3.38);在安全终点事件方面,两组间死亡 率和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这些结果表明,对于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的急性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6 h内血管内介入治疗是 安全且有效的。 推荐意见:(1)对于发病6 h内影像学明确为前 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采用
1 990年PROACT II(Prolysein Thromboembolism Middle Cerebral Acute Cerebral
II)‘7|、2007年MELT‘8 3(the
Artery Embolism Local Fibrinolytic
高,但是两组间在90 d良好预后(40.8%与 38.7%)、死亡率(19.1%与21.6%)差异均无统计
据)。 三、急性期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人术 1.急性期颅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血管
亡率高于Merci组,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3%与24%,P=0.184)。上述两项研究结果表 明,与Merci装置相比,Solitaire和Trevo装置更具 优势。
虽然多项研究显示,血管内治疗能够快速地实 现血管再通及改善患者预后,但2013年3月新英格
量22 mg)。该研究结果与NINDS(National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and Institute
Ischemia)试验是一项前瞻性、非随机、多中
心研究ⅢJ,纳人发病8 h内颅内大血管闭塞,且不 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结果表明,Merci取栓系统能 提高血管再通率。随后开展的Multi.MERCI试验评 估了新一代取栓器在提高血管再通率方面的优 势【18]。Multi-MERCI试验人组标准为发病8 h内且 存在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包括部分经 rt-PA静脉溶栓失败的患者。患者预后良好率为 36%,死亡率为34%。此外,对MERCI及Multi- MERCI试验的80例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患者进行 分析¨9|,结果显示:39%的血管再通患者90 d时预 后良好,而血管再通失败的患者预后良好率仅为 3%。该研究提示,血管再通仍是90 d预后良好的 一个重要预测因素。 Penumbra试验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研
塞血管达到部分或完全再通的比率为82%;手术操 作并发症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3%和 11%;良好预后率为25%;死亡率为33%。
2012年Lancet报道了两项分别运用Solitaire和
Trevo取栓装置的研究结果,前者为SWIFI"研
究心1|,后者为TREVO 2研究[221。SWIFT研究目的
兰医学杂志发表的MR
RESCUE、SYNTHESIS
Expansion两项研究结果表明血管内治疗对急性缺
血性脑卒中患者获益并不优于静脉溶栓治疗∞训。
然而这并不代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研究 的终结,因为上述研究存在2个主要问题:首先,这
些研究主要采用Merci和Penumbra取栓器,较少采 用Solitaire、Trevo这些疗效更优越的新型支架样取
据)。 二、机械取栓、碎栓
析旧1为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了证 据。目前尚未发布新的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 卒中研究结果,故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的循证医学证据总体可参照201 1年《中国缺血性脑 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J。动脉溶栓具体操
作方法亦可参照该指南。
颅内大血管闭塞采用单一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 低,而采用单一动脉溶栓会延迟治疗时间。理论上, 静脉一动脉序贯溶栓可以解决单纯静脉溶栓再通率 低的问题,又可以克服动脉溶栓治疗延迟的缺点。 一系列研究已经评估了rt—PA静脉一动脉序贯溶栓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0。12 J。1999年一项多中心、随机、
二、禁忌证 1.若进行动脉溶栓,参考静脉溶栓禁忌证标
型4|。
2.活动性出血或已知有出血倾向者。
3.CT显示早期明确的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超 过大脑半球1/3)。
4.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 5.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患者。 6.近2周内进行过大型外科手术。
7.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
MERCI(Mechanical
Cerebral Embolus Removal in FR
试验首次提出静脉一动脉序贯溶栓概念¨引。随后, 2000年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20例发病3 h内行 静脉一动脉序贯溶栓的患者¨2|,该研究结果表明, 50%的患者预后良好。基于已有的静脉.动脉序贯 溶栓可行性和有效性的证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于2001年实施IMS(Interventional Management of Stroke)一I试验¨0|。这项研究纳入发病3 h内接受 rt.PA静脉溶栓(0.6 mg/kg,最大剂量60 mg)的患 者(NIHSS评分≥10分),并且经DSA证实存在颅 内大动脉闭塞后立即经动脉局部注射rt.PA(最大剂
成形术及支架置人术越来越多地用于缺血性脑卒中 前向血流的恢复Ⅲ。27 J,尤其在急性期。SARIS
(Stent—Assisted
Recanalization in
acute
Ischemic
栓器;其次,这些研究中血管内治疗组较静脉溶栓组 平均治疗时间明显延迟,而这很可能抵消血管内介
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5.05.002 通信作者:刘新峰,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 Email:xfliu2@vip.163.com;蒲传强,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 经内科,Email:pucq30128@sina.cn
1.年龄18岁以上。
本相似,结果亦显示:Trevo组在血管再通率(86%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