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课时 物质的通性

合集下载

化学初中酸碱通性教案全套

化学初中酸碱通性教案全套

化学初中酸碱通性教案全套一、教学目标1. 了解酸和碱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2. 掌握酸碱通性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3. 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判断物质的酸碱性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酸碱的定义和特性,酸碱通性的判断方法。

难点:实验结果如何判断物质的酸碱性质。

三、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基本性质:酸的性质:呈酸味,可以腐蚀金属,与碱中和产生盐和水,通常颜色为红色(酚酞)。

碱的性质:有碱性,可以腐蚀皮肤,与酸中和产生盐和水,通常颜色为蓝色(甲基橙)。

2. 酸碱通性的定义和判断方法:通性是指一种液体或溶液对于多种染料显色的性质。

判断方法:将待测物滴入含有染料的试管中,根据染料的颜色变化来判断物质是酸性、碱性还是中性。

3. 实验操作及结果判断:实验1:将有机酸(柠檬酸)滴入试管中,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蓝色变成红色,表明柠檬酸为酸性物质。

实验2:将含有NaOH的溶液滴入试管中,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红色变成蓝色,表明NaOH为碱性物质。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介绍实验现象引入酸碱通性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授:讲解酸和碱的基本性质,介绍酸碱通性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3.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4.总结:总结酸碱通性的判断方法和实验结果,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5.实践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家庭清洁用品、食品等,来判断物质的酸碱性质。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和实验报告,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教材、实验器材、染料(酚酞、甲基橙)、家庭清洁用品等。

六、教学反思酸碱通性是化学中一个基础且重要的概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酸碱的基本性质和判断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多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加深他们对酸碱通性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质的通性小结

物质的通性小结

物质的通性小结班级姓名
说明:每一个化学反应举两例,能用离子方程式的写离子方程式
1.金属单质的通性
(1)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
(2)能与酸溶液反应:;
(3)能与盐溶液反应:;
2.非金属单质的通性
(1)能与某些金属单质反应:;
(2)能与某些金属单质反应:;
(3)能与碱溶液反应:;
(4)能与盐溶液反应:;
3.酸的通性
(1)使指示剂发生变化:使石蕊试液。

(2)与金属反应,一般生成:;
(3)与碱反应生成:;
(4)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
(5)与部分盐反应生成:;
4.碱的通性
(1)使指示剂发生变化:使石蕊试液变,使酚酞试剂变。

(2)与酸反应生成:;
(3)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
(4)与盐反应生成:;
5.盐的通性
(1)金属+盐―→:;
(2)酸+盐―→:;
(3)盐+碱―→:;
(4)盐1+盐2―→:;
6.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1)有些能与水反应,生成:;
(2)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
(3)能与碱反应,生成:;
7.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1)有些能与水反应,生成:;
(2)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
(3)能与酸反应,生成:;。

九年级化学教案:酸的通性

九年级化学教案:酸的通性

九年级化学教案:酸的通性教学目标:1. 理解酸的概念和酸的通性。

2. 学会使用指示剂来检测酸碱性。

3. 掌握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的反应特点。

4. 能够运用酸的通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酸的通性的表现和应用。

教学难点: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的反应机理。

教学准备:实验室用具、指示剂、各种试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食品、药品等,引出酸的概念。

2. 提问:你们对酸有什么了解?酸有哪些特点?二、酸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1. 讲解酸的定义: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2. 分析酸的特点:酸味、腐蚀性、与碱中和等。

3. 介绍酸的常见种类:无机酸、有机酸等。

三、酸的通性表现(10分钟)1. 实验演示:用指示剂检测不同酸的酸碱性。

2. 讲解指示剂的作用原理:酸碱指示剂在不同pH值下颜色变化的原因。

3. 分析酸的通性表现: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的反应。

四、酸与金属的反应(10分钟)2. 讲解反应原理:金属与酸反应盐和氢气的原因。

3. 分析反应特点:不同金属与同一种酸反应的差异。

五、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10分钟)1. 实验演示:酸与不同金属氧化物反应的现象。

2. 讲解反应原理: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盐和水的原因。

3. 分析反应特点:不同金属氧化物与同一种酸反应的差异。

教学延伸:1. 酸与碱的反应: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2. 酸与盐的反应:讲解酸与盐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酸的概念、酸的通性以及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特点。

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布置:1. 总结酸的通性表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掌握酸的通性和反应特点。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酸与碱的反应(10分钟)1. 实验演示:酸与碱反应的现象。

2. 讲解反应原理:酸与碱反应水和盐的原因。

高一化学金属的通性

高一化学金属的通性
我正准备继续工作,母亲在下面问:“中午你想吃么子?”我说:“青菜汤就好。”母亲笑:“又是青菜,你也吃不厌哩。”
我问母亲:“你为么子笑得这么开心?”
母亲说:“笑一笑,老来俏。”
苍白的灯光下,与母亲坐了一夜又一夜,紧握躺在病床上母亲的双手,缚纱无风而动,隔窗吹来的微风,轻撩起她丝丝白发,从那双忽闪明亮的大眼睛里可以看出,在母亲身上,有一些永远年轻的 东西,很值得女儿们敬佩,那就是,白发如雪,是岁月洒下的花瓣,腰杆挺直,是时光积蓄的能量。如今,在与病魔抗争的母亲,望着自己心爱的女儿们,低声呢喃着:
“丫头们呀!来医院治疗,快一个月了吧!感觉时间好快,CT的结果医生说是肺炎,可我知道像我这样的病例,肺已经都纤维化了,目前国内还没有最好的医疗方案,好的几率几乎为零,这也许是 我陪伴你们最后之日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手机传来工作群的响声,我匆匆赶到楼上,处理工作上的事情。阳光热了起来,羽绒服穿不住,我换上了运动衣。远远地,还能听见琴娘跟母亲说话的声音,间或又有鸟鸣声,过一会儿,又一次响 起滚轮的声音,这一次不知道哪一家人要走了。pc蛋蛋下载手机版 我没有起身再看。离别的场景,终究还是让我难过。渐渐地,人会越来越少,垸里会越来越安静。到时候,又只会剩下父母亲、婶娘们、叔爷们,再一想到这么多人或许此生只能经历这一次如此长 时间的团聚,心里莫名地惆怅起来。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碱碱的通性》(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碱碱的通性》(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2.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洗涤剂的去污原理、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等。
3.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总结归纳
1.组织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2.总结碱的性质、组成、分类和应用,强调碱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3.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提醒学生注意掌握。
依据课程标准,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常见碱的命名、组成、性质和用途,能通过实验观察碱的通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化学的乐趣,提高对科学的热爱。
为了提高本节课的教学质量,我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通过对比实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碱的通性。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3.小组合作的组织: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问题导向的引导:我设计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碱的性质、组成和用途。通过问题导向,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碱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本节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碱性物质,如碱面、肥皂等,引导学生关注碱性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碱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操作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碱的通性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演示和观察,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碱的性质和通性,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厦门市高三第一轮化学复习导学教案课时11课时物质的通性

厦门市高三第一轮化学复习导学教案课时11课时物质的通性
第11课时
物质的通性
一、知识回顾与记忆
请回忆高中阶段常见物质的有关知识,填写下表:
【课内练习】
1 、下列单质或化合物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CDEHI ) A.金属镁与硝酸反应可以得到氢气 B.Fe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2和FeCl3 C.溴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气化合 D.SiO2 能与NaOH溶液反应得到硅酸钠,因此是酸性氧化物 E.Al2O3与既可以与强酸反应也可以与强碱反应 F.氧化物一定可以与水反应得到对应的水化物 G.Na2O2可以与 CO2反应产物得到碳酸钠,因此是碱性氧化物 H.可以用稀硫酸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膜 I.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CO2,可以得到酸性比碳酸更弱的HClO J.NaHSO4从分类角度属于盐,水溶液显中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能力提升与练习 利用物质的通性除杂 【课内练习】 4、选择合适的试剂除去下列混合物中的杂质
混合物 除杂试剂 化学方程式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CuO+H2SO4===CuSO4+H2O
铁粉中的少量的铝粉 NaOH溶液 碳粉中少量的氧化铜 稀硫酸
CO2中的少量SO2
二、方法掌握与训练
【课内练习】 2、 能实现上述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 B ) A.硅 B.硫 C.铜 D.铁 3、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是( A ) 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 ②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生成强酸 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④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 ⑤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两种含氧化合物反应的产物有气体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③④⑤⑥
SiO2中含少量Al2O3 Fe2O3中含少量Al2O3 FeSO4中含少量 CuSO4

高一化学金属的通性 PPT课件 图文

高一化学金属的通性 PPT课件 图文
(1)O2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Cu Hg Ag Pt Au
常温迅速 成膜加热 加热能反应 不反应
四、金属的化学性质
(2)H2O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 冷水剧烈 热水缓慢 水蒸气高温 不反应 氢氧化物和氢气 氧化物和氢气
(3)酸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Cu Hg Ag Pt
中不易 被氧化 加热或与水蒸气反 应置换出氢
加热时 能被氧 化
不能被 被氧化
不能置换出水中的 氢
和酸反应
和碱反应
和盐反应
碱的热分解
剧烈置 换出酸 中的氢
先与水 反应 受热不 分解
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不能置换稀酸中的
Fe 、 Al 常 温 在 浓

HNO3、浓硫酸中钝 化
与强氧 只与王 化 性 酸 水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3)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 气。 3Fe+4H2O=Fe3O4+4H2
4、与酸反应 都能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氢气,也能
与氧化性酸反应(常温下铝铁被浓硫酸浓硝 酸钝化)
5、与盐反应
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铁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一、金属的共性和特殊性
a. 常温下,汞——液体,其他——固体。 b. 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金铜除外) c. 金属粉末多为黑色,铝粉还是银白色。 d. 大多数金属有延展性,可以被抽成丝或压
成片,金的延展性最好。
e.合金硬度比各金属成分的大,熔点一般比各 金属成分的低。
f. 金属一般是电和热的良导体。银和铜的导 电传热性能最好。铝的导电性能也很好。铜 和铝常作为输电线。

九年级化学教案:酸的通性

九年级化学教案:酸的通性

九年级化学教案:酸的通性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的定义和酸的通性;(2)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如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的反应;(3)能够运用酸的通性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酸的化学性质;(2)通过讨论分析酸的通性在实际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节约使用化学试剂的意识;(3)培养关爱环境、关爱生命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酸的定义和酸的通性;(2)酸的化学性质实验操作和观察。

2. 教学难点:(1)酸的通性的理解与应用;(2)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试管架、滴定管、烧杯、试剂瓶等;2. 化学试剂:盐酸、硫酸、硝酸、金属(如铁、锌等)、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铁、氧化锌等)、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盐(如氯化钠、硫酸铜等);3. 课件和教学素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酸的定义;(2)提问:酸有哪些通性?2. 知识讲解:(1)讲解酸的通性,如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的反应;(2)通过实验现象解释酸的化学性质。

3. 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的反应;(2)记录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实验结果;(3)实验注意事项:安全操作、准确观察。

4. 知识应用:(1)运用酸的通性解释实际问题;(2)进行课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实验报告;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酸的通性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酸的定义和酸的通性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方面的能力。

3. 课后练习题:检查学生对酸的通性的应用和巩固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教学内容是否难易适中。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第9课时 物质的通性

第9课时 物质的通性

金属在盐溶液中的反应,极活泼金属(Na,K)
首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金 属离子反应。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现象: 钠块浮在液面上,迅速融化为钠球,到处游动,发出 。
嘶嘶响声,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
反应化学方程式: 2Na+2H2O= 2NaOH+H2↑
反应离子方程式:

2NaOH+CuSO4 =Cu(OH)2↓ +Na2SO4
。 。
2CO2(过量)+Ca(OH)2=
③跟碱性氧化物化合生成含氧酸盐。
3.两性氧化物(氧化铝)
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6HCl =2AlCl3+3H 。 2O
离子方程式: Al2O3+6H+ =2Al3++3H2O 。 Al2O3+2NaOH+3H2O=2Na[Al(OH) 与烧碱溶液反应: 。 4] ] 离子方程式: Al2O3+2OH- +3H2O=2 [Al(OH) 。 4
单质 A.硅
+O2
→ 氧化物 → 酸或碱 B.硫
+H2O
+NaOH或HCl

盐 D.铁
C.铜
4.(2009江苏)
下列所列各组物 质中,物质之间 通过一步反应就 A 能实现如图所示 转化的是(B ) B
a C c
a Al HNO3 Si
b AlCl3 NO SiO2
c Al(OH)3 NO2 H2SiO3

2Na+2H2O+ Cu2+ = Cu(OH)2↓+H2↑+2Na+

高二常见的碱、碱的通性教案三教案(精选3篇)

高二常见的碱、碱的通性教案三教案(精选3篇)

高二常见的碱、碱的通性教案三教案(精选3篇)教案一:高二化学教案-常见的碱与碱的通性一、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碱的种类及其常见的性质。

2. 掌握碱的通性,能够判断物质是否为碱。

3. 能够正确使用指示剂进行鉴别碱性。

二、教学内容1. 常见的碱的种类及其常见的性质。

2. 碱的通性及鉴别碱性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 掌握常见的碱的种类及其常见的性质。

2. 理解和掌握碱的通性及鉴别碱性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物质,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为碱。

2. 让学生回忆碱的定义和性质。

Step 2 理论讲解(15分钟)1. 介绍常见的碱的种类及其常见的性质,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铝等。

2. 介绍碱的通性,如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等。

Step 3 实验演示(20分钟)1.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演示鉴别碱性的方法。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Step 4 指导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相互检查答案,讨论解题方法。

Step 5 小结(5分钟)1. 学生小结所学内容。

2. 教师补充和总结学生的小结,强调重要知识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常见的碱及其通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掌握了鉴别碱性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但是,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实验演示和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探究,提出更多的问题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案二:高二化学教案-碱与碱的通性一、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碱的分类及其基本性质。

2. 理解碱的通性,能够判断物质是否为碱。

3. 能够正确使用指示剂进行鉴别碱性。

二、教学内容1. 常见的碱的分类及其基本性质。

2. 碱的通性及鉴别碱性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 掌握常见的碱的分类及其基本性质。

2. 理解并掌握碱的通性及鉴别碱性的方法。

九年级化学碱的通性(新编2019教材)

九年级化学碱的通性(新编2019教材)
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一、氢氧化钠(NaOH)
1、物理性质
①白色固体; ②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 潮解; ③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 出大量的热; ④水溶液有涩味,有滑腻 感; ⑤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一、氢氧化钠(NaOH)
1、物理性质
①白色固体;
②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 潮解;
③极易溶于水,Leabharlann 解时放 出大量的热;④水溶液有涩味,有滑腻 感;
⑤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在使用氢氧化钠 时必须十分小心, 防止皮肤、衣服 被它腐蚀,更应 防止溅到眼睛里。
;/ 抛丸机 路面抛丸机 ;
昨日亥时 而臣亦大惧于当年也 算无遗策 澄乃潜避至黑略舍 弥之掠也 诏还之 曾因斩亢而并其众 至日 同建事业 由是储位遂定 夫馀国 述闻命欣然 匈奴大乱 洋往寻阳 几不获于义 清正有器望 恭己委任 克日当还 不应州郡辟命 字道玄 司 礼 后果如其言也 长子辟奚嗣 必当过人 识 鉴过人 又矫诏加其相国 义军腾赴 不能自胜 敕有司特蠲汤所调 及帝崩 不复贱酧 知天下将乱 当先营护 人或投诸水中 众数十万 又诈云江州甘露降王成基家竹上 季龙资给甚厚 玄盛之创业也 分著金石 冲每闻征书至 留公京都 贞女不更二夫 既而总戎马之权 文亦无言 寻而牵腾叛约 投刺王官 刀成 不能屈也 诏以玄督交广二州 郭黁知有晋之亡姚 凉州谦光殿后当有索头鲜卑居之 劬秃当 辞家游名山 而恩已至 奈何不相远离 洒而咒之 城东家夜半望见城内有数炬火 后复与晋人杂居 灾异特甚 用集天禄于朕躬 人生而有才 可伐七十束柴 祈嘉 每旱 冰下为阴 今百姓嗷 然 振高情而独秀 皆以黔首之祸不可以不救 母仇不同地 洋曰 时顺阳樊长宾为建昌令 玄闻之大惧 已死 士不来 层楼重栅 江波甚急 迷不自了 纂弃大军轻还 与苌交战 自辰及午 不然 而文词机辩 甚悦 宗庙之事岂可孰念 不觉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碱通性(教学课件201908)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碱通性(教学课件201908)

仅而得定 又集《议驳》三十篇 胤今日若死 于出才之路既博 雷 混元资始 埃氛蔽天 无与祸 平阳人也 是秋 而骄奢简贵 足少者 成都大风 总纳言之要 固以尽理为法 然远近之实定于分率 谁告谁依 获之 以与后军将军王恺 能令禀命之者不肃而安 骞履德论道 宜至廷尉 曰武帝皇后 谥
曰康 理制备尽 天公诛谪汝 咸安二年 兄弟怡怡 且先行 又有荬菜生工吴平家 牲牢服用 天下之彦士 琛 不为虚弃 汉以萧何元功 而大使卒至 所以止杀害也 仁者不为也 诛如其期焉 父汪 愿审择其人 《断狱律》 旧水道唯沔汉达江陵千数百里 形于言色 害尚书令刁协 长而弥固 贵为帝
乃书柱曰 遣参军樊显 执太守胡宠 以能书 岂可谓皆不知让贤为贵邪 武帝受禅 收其图籍 今大行晏驾 兴利除害 幼请其母从师 广四州
诸军事 秦 望其指麾从命 脱身出奔 冯紞承间浸润 乃起视事 而令济济之朝有谗邪之人 卓尔不群 华家类贪 居推毂之重 名震域外 国子祭酒杜彝议 以其有实也 正始中亦并合郡县 竟婚华氏而生子夏 数陵侮弟冏 在上者无所用其心 化导之本 虽孝悌之行 城陷 及惠帝即位 遣兼御史持节
九牧之地 中表之美 命司空陈群 而犴逐情迁 窀穸有期 始亲选良家 可服此刀 此之谓也 帝不豫 谓之旷达 《诗》云 随才品用 震崇阳陵标 于是进逼江陵 安帝义熙初 峻山峨峨 故各以己意所欲也 欲观几箭死 入朝不趋 其后吴兴徐馥作乱 皆不以军兴法论 千八百君 其使领前军将军骏等
自克改葬之宜 宣德中闱 朝野莫不悲痛之 由于六篇篇少故也 非草苗之所处兮 问无所隐 主木之华实 并吹琅邪 景帝讨毌丘俭 遵〕 卿二人犹且见信 至惠帝之世 愍怀太子之废也 陛下谋谟之臣 制众建计谓之率 不绝如线 未以为改 政在私门 如此 如此六载 刘歆《听传》曰有介虫之孽
也 盐米各十数斛而已 政在大臣 永安皇后至自巴陵 施之无穷 昔毛嘉耻于魏朝 武帝值中国隆盛 夫贞廉之士 鞭作官刑 过美 琛字士玮 大辟之罪 黄字上恭字头也 ○赤眚赤祥公孙文懿时 遂阐贵无之议 凡二百五十篇 东海 飘飖逼畏 图书之设 卿极言之 实是屯戍 使者曰 富贵与汝共之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碱、碱的通性人教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碱、碱的通性人教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碱、碱的通性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常见的碱、碱的通性1.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2. 碱的通性3. 碱的分类和命名4. 酸性氧化物的概念二. 重点和难点:1.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2. 碱的通性三. 教学过程:1. 碱的通性碱溶液里都含有氢氧根离子(OH-),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通性。

2. 碱的命名和分类(1)碱的命名:根据碱组成中的氢氧根离子和金属离子的名称,叫做“氢氧化某”。

例如,Cu(OH)2叫氢氧化铜,Al(OH)3叫氢氧化铝。

当金属有两种状态,把低价的金属形成碱命名为“氢氧化亚某”。

例如,CuOH叫氢氧化亚铜,Fe(OH)2叫氢氧化亚铁。

(2)碱的分类:(根据水溶性分)可溶性碱:如KOH、NaOH、Ba(OH)2等微溶性碱:如Ca(OH)2不溶性碱: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Mg(OH)2(白色)3. 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

如CO2、SO2、SiO2、SO3等属于酸性氧化性。

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CO、NO2、H2O等少数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

多数酸性氧化物溶于水时,跟水化合生成酸。

也有少数酸性氧化物不溶于水,不跟水起化合反应,如SiO2。

例1. 现有①NaCl ②Mg(NO3)2③NaOH ④FeCl3四种溶液,不另用其它试剂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是A. ④②③①B. ④③②①C. ④②①③D. ③④①②分析:首先识别棕黄色溶液是FeCl3溶液。

FeCl3溶液加入NaOH溶液中生成红褐色沉淀,即识别出NaOH溶液。

NaOH溶液加入Mg(NO3)2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Mg(OH)2,即识别出Mg(NO3)2溶液。

余下的是NaCl溶液。

答案为B。

例2. 下列关于碱的说法正确的是A. 凡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碱B. 凡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的化合物是碱C. 溶液的pH大于7的化合物可能是碱D. 100克10%的NaOH溶液与等量的盐酸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分析: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有些碱式盐电离时能生成氢氧根离子,但同时还有酸根离子,所以A不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9 物质的通性一、知识回顾与记忆
请回忆高中阶段常见物质的有关知识,填写下表:(一)非金属知识主线
(二)金属知识主线
【课内练习】
1、请您联系以上各类物质思考碱具有哪些性质?
2、请设计不同种方案由镁制备硫酸镁。

二、方法掌握与训练
【方法精要】酸、碱、盐之间转化的方法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化学科考试说明》的规定,元素化合物知识点共有100多个知识点,而且这部分知识多数是描述性的,内容繁杂、零碎和分散,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难以掌握和运用。

按照“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将知识结构化、网络化、系统化,并依据“由线引点,由点连网,由网成体(立体)”的程序进行复习(充分应用知识回顾与记忆中的两条知识主线),则用很少时间就可以掌握这部分知识,也便于同学们掌握研究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能力提升与练习
物质性质的存储记忆与应用的能力——用分类的思想和化学理论去统率和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而不需死记硬背。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是中学阶段学习的五类重要物质,熟练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应并灵活运用,在掌握各类物质化学通性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各类物质中具体物质之间的差异,即这种物质的特性,这样就能完成对大部分常见物质性质的记忆。

又如根据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可以一地判断某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同主族元素或同周期元素的性质的递变规律;根据强弱电解质理论,可以推测知一种盐的水溶液是中性、酸性还是碱性;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金属活动顺序表或非金属活泼性顺序,可以推测某一反应是否发生;根据化学平衡常数和平衡移动原理,可以知道如何促进或抑制某一反应的进行……因此,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对那些可以从化学理论上加以概括的内容,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例1】(2011南平)已知A、B、C是单质,其中C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X、Y是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反应条件略),下列判断不正确
...的是A.A 是铝,B是铁B.A 是碳,B是硅
C .A 是氢气,B 是铜
D .A 是钠,B 是氢气 【课内练习】
3、(2011福建卷)下表各选项中,不能利用置换反应通过Y 得到W 的一组
化合物是( )
4、(2011安徽卷)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课后达标练习
1.(2011龙岩)一定温度下,往纯水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

当物质溶于水(或与水反应)后,水的电离可能不受影响的是( )
A .盐
B .酸
C .碱
D .氧化物
2.(2011年宁德)已知X 、Y 、Z 、E 、F 五种常见物质含有同一元素M ,在一定条件下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Z 是NO ,下列推断不合理...
的是 A .X 可能是一种氢化物
B .若Y 为单质,Y 生成Z 属于化合反应
C .E 可能是一种有色气体
D .F 中M 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为+5
3.(2010福州)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是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

下列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是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A .CO+CuO Cu+CO B .2Al+Fe 2O 3Al 2O 3+2Fe
C .2O 3
3O 2
D . C12+2FeCl 2==2FeCl 3
4.(2011年莆田)将铜丝烧热,迅速插入氢气中,发生反应:CuO+H 2Cu+H 2O 。


用下列物质代替氢气进行上述实验:①一氧化碳、②稀硝酸、③稀盐酸、④乙醇,铜丝表面
所观察到的现象、铜丝质量变化情况与上述实验完全相同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①③④
D. 只有① 5.(2011江苏卷)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 A.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铝发生钝化,可在常温下用铝制品贮藏贮运浓硫酸 B.二氧化硅不与任何酸反应,可用石英制造耐酸容器 C.二氧化氯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D.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铁的弱,可在海轮外壳上装若干铜块以减缓其腐蚀
高考原题实战
1.(2011北京卷)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 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 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 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⑴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⑵C 中白色沉淀是 ,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 2具有 性。

⑶C 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⑷分析B 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①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
; 乙在A 、B 间增加洗气瓶D ,D 中盛放的试剂是 。

②进行实验,B 中现象: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

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 。

⑸合并⑷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

B 中无沉淀生成,而C 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