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前预习能力和习惯培养的初探
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策略初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教育的质量,尤其是小学数学教育。
据统计,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最难学的科目之一,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遇到了很多困难。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小学数学的预习能力,为他们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了解小学生的数学预习现状小学生数学预习是指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提前对相关内容进行学习,掌握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的过程。
通过提前预习,可以在课堂上更快地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也可以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求助老师或同学,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少有小学生能够独立主动地去进行数学预习,大多数学生都是等到上课才开始认真学习;有些学生则不会进行预习,手忙脚乱地跟着老师学习,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和无助。
因此,在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方面,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
1. 营造宽松的教育氛围小学是学生的起点,老师应该把课堂变成愉快的天地。
每个孩子天性都喜欢自由、开心、快乐的环境,老师应该利用这一点,为课堂营造活泼有趣的氛围,使学生们能够愉快地上学。
只有营造出宽松的教育氛围,孩子才能够自主预习数学知识,并在课堂上更好地表现。
2. 倡导互帮互学的学习模式“师生共同体”是一个良好学习氛围的核心理念,通过互相合作与学习,帮助同学,相互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和同理心。
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将更加自然地去进行预习,从而把更多的责任递交给自己,同时变得更为愿意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期望在这个活动中无论你是谁都能闪耀。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应该从小学就开始,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潜力,为未来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教学材料,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策略初探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枯燥和无聊。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及趣味的数学题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和幸福。
二、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还需要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数学是一门需要严谨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应该保持谦虚、认真和仔细的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题目、总结解题方法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态度。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一些数学家的成就和事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敬畏之心,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还需要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运用的逻辑推理、创造性思维、空间想象等能力。
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培养他们的数学预习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数学思维训练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习中思。
四、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还需要激发他们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能够独立地学会新知识或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他们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课外作业、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能够在课外独立地进行数学预习,探索数学的奥秘。
五、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还需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数学学习是一项需要思考和动脑筋的活动,因此一味地灌输知识和题目练习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枯燥的感觉。
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数学预习,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策略初探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的培养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以下是初探的一些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并提高数学预习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对日后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每天定时预习数学,培养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
要教育学生养成合理有效的学习方式,如制定学习计划、做好预习笔记等,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预习,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适合他们水平和兴趣的数学练习册和教辅资料。
这些资源可以通过购买、借阅或下载等方式获取,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预习。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阶段,家长和老师应该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主,帮助他们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可以在预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探索数学知识。
第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预习。
现代科技发展迅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数学预习更加生动有趣。
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一些互动教学软件、视频教程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预习不仅是对知识的复习,更重要的是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进行解答。
通过这样的预习活动,学生可以提前接触到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定期回顾和总结预习成果。
定期回顾和总结是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
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知识点、解题方法等,并定期回顾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还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或与他人讨论的形式,检验预习成果,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的培养策略包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注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预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定期回顾和总结预习成果等。
这些策略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并提高数学预习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策略初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数学教育被越来越重视。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维训练和预习,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针对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策略,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和家长有所启发。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数学预习能力的第一步。
孩子们的注意力往往比较短暂,如果他们对数学没有兴趣,很难坚持进行预习。
教师和家长应该从生活中找一些有趣的事物,引导孩子们对数学产生兴趣。
可以通过游戏、实验等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愿意主动进行数学预习。
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和帮助。
我们应该通过一些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通过让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内容,然后在课堂上主动提问、分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数学预习过程中,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可以倡导学生每天坚持一定的预习时间,保持学习的连续性;也可以让学生养成记笔记、定期复习的好习惯,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数学预习能力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一些交互式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注重实践操作数学是一门需要动手操作的学科,因此在预习中,注重实践操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数学运算、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预习能力。
六、家长的参与和引导除了学校的教育,家长的参与和引导也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进行数学预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也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家庭中也能够进行有效的数学预习。
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策略初探小学数学是基础的数学学科,是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的基石,也是今后数学学习的重要保障。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师生双方面入手,探讨针对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老师要注重预习教育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预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老师应该穿越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注重数学预习教育。
1. 提供科学的预习方法老师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实际情况,提供适合的数学预习方法。
这种方法要求老师在课前明确授课的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有效预习。
老师可以通过提供练习册或作业本的形式,鼓励学生提前自学,巩固课堂所授知识。
2. 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教师不仅要提供科学的预习方法,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具体实施预习任务。
老师可以和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解答疑问,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方法,以便更好地预习。
3. 营造预习氛围老师还应该建立一种良好的预习氛围,营造出预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老师可以告诉学生,预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可以在课堂上加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此外,老师还应该着重强调学习成果的价值,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二、学生要主动参与预习学生是实施数学预习的主体,他们应该具备主动学习的意识,积极参与预习活动。
1. 规划预习时间和任务学生应该提前规划好预习的时间和任务。
在家庭环境和空闲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加强练习。
预习的时间和任务应该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尽可能轻松地构建预习体系。
2. 注重练习思考学生应该注重练习思考,并经常进行一些心理防护。
预习时,要注重思考问题,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并积极思考如何解决相关问题。
3. 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注意总结所学知识。
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应用和拓展,通过不断实践达到提高水平的目的。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多个方面发力,帮助学生提高预习能力,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基于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一、引言二、课前预习的意义1. 提高学习积极性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接触到课堂内容,了解要学习的知识结构和重点,从而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到要学习的知识点,有时间进行思考和钻研,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3. 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前预习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4. 提高数学素养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主动地参与讨论和思考,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三、培养课前预习习惯的方法1. 教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活动或实例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前主动去了解相关知识。
2. 为学生提供具体的预习任务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预习任务,包括预习材料、预习问题等,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
3. 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辅导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可能会遇到不懂的地方,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提高预习效果。
4.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学生可以在预习过程中进行互相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从而促进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加深记忆。
四、将课前预习习惯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1. 利用课前预习的成果展开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2.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疑问解答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活动,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
五、结语课前预习习惯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前预习能力和习惯培养的探究
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前预习能力和习惯培养的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和提高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至关重要。
预习习惯的的养成不但能从习惯方面去塑造一个学生,还可以从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去提高一个学生;不但应用于数学方面的教学,还与其他各个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课前预习可以引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究,可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来分析一下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以及如何让学生提高课前预习的能力。
一、课前预习的必要性1.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小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其实就是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过程。
所有新知识学习的根本是旧知识的升级,只有时刻回顾、点拨旧知识,才能在学习中更好地融入新知识。
小学数学学习温故得以知新就显得尤为突出,因为数学知识点是最能体现一环接一环的紧凑型和链接性,比如在学整数乘法之前必须要熟悉加法运算,因为整数乘法的意义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只有熟练掌握整数加法的运算,才能进一步学到新知识乘法运算。
而预习的过程正好可以对这些知识进行一个二次学习,所以说预习可以帮助温故,从而达到一个更好的知新效果。
2.引发深思、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自主创造力,数学课程理论知识的预习对年龄较小的学生而言,相对比较枯燥,但是操作性的数学预习,或者对事物的观察、带有想象性的实物却可以引发遐想,让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比如预习数学学习中的“年月日”,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电子日历、台历等等,通过身边的事物来引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3.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常说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其实预习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数学预习,可以使学生大致掌握数学课程中的一些问题和一些已知的重要信息,也就是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获取知识的目的性就会更强,学习的针对性也会更强。
同时,预习过的已知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展现出来,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
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和方法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数学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养成良好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对于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如何养成良好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以及家长和老师的配合等方面进行讨论,希望能够给广大的家长和老师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数学课前预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课本知识内容,有助于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和重点,提前理清思路,为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预习课本内容,了解自己是否理解透彻,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以提前弥补知识的漏洞,为课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课前预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更主动地参与讨论和学习。
二、如何养成良好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1.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家长和老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选择课本内容进行预习,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律性。
2. 分配合理的任务课前预习的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需要预习的内容较多,因此需要给学生分配合理的预习任务。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不同的任务量,合理安排预习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预习效果。
3. 提供指导和帮助学生在进行数学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家长和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鼓励、引导和解答疑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预习效果。
4. 培养坚持的习惯要养成良好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需要培养学生的坚持的习惯。
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倡导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让学生逐渐养成坚持预习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5. 注重反馈和总结学生进行数学课前预习之后,还需要进行反馈和总结,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指导。
关于小学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最终5篇)
关于小学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最终5篇)第一篇:关于小学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关于小学数学“预习导学”的研究一、课题的提出《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就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预习作为上课前的事先准备,会直接影响听课效果,进而影响到其它学习环节的顺利进行。
预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减轻教师负担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不断增长,知识陈旧率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现阶段各教师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而培养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很多教师都重视语文课前的预习,很少关注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甚至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去发现新的规律,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
小学数学该不该预习?怎样预习?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面临的问题。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明确指出了预习的重要性,但对于小学数学这一门学科,不少教师有些担心:学生课前预习了,会不会对新知识失去新鲜感,影响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会不会只看一眼最终结论,导致生搬硬套的运用结论;会不会在预习中有错误的想法先入为主,产生负面影响……其实负面影响的存在不在于是否预习,而在于如何预习。
很多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往往只是顺便说一句:明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了,请同学们回去预习一下。
预习什么?怎样预习?预习到什么程度?学生一概不知。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讲根本还没有科学合理预习相关知识的能力及习惯,一般来讲,学生回家都只会翻翻书,看看书中结论。
因此科学的预习显得尤其重要。
二、研究综述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能使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是假设式的,应尽可能让学生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观念系列,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使之成为科学知识的发现者”。
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
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掌握基本的概念和方法,为课堂上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知识,因此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和引导。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逐渐减少对学生的依赖,让他们自主地进行课前预习。
家长可以在课前提醒学生预习,并教给他们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如何阅读课本,如何解答问题等。
而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如习题、学习资料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
要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光靠听讲和理论是远远不够的。
课前预习应该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数学的知识和方法。
家长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数学游戏和练习题,让他们主动参与,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而老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家里或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创新的学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课前预习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家长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他们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
而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拓展性的学习活动,如做一些数学游戏、编写一些数学题目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
为了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基于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基于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前预习所要学习的知识,为课堂上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课前预习的作用不容忽视,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课前预习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探究基于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性1. 提高学习效率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 培养学习兴趣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感受到学习内容的魅力,增加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课前预习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强化记忆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熟悉学习内容,有助于强化记忆,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
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预习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 注重课前预习的指导和反馈教师需要在课前对学生进行指导,告诉他们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
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提高预习效果。
3.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课前预习的效果。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教师布置预习任务,注重预习作业的批改和讲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一些针对性的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做好相应的笔记和总结。
教师需要及时批改和讲解学生的预习作业,帮助学生弥补预习的不足,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
5. 融合实际生活,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课前预习的设计中,教师可以融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研究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研究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研究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学科,在小学阶段的学习非常重要。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不仅有利于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还对他们今后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重要性、培养方法及策略、教育家的观点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促进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重要性1. 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前预习数学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钻研题目的习惯。
预习过程中,小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不断挑战自己,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形成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2. 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预习数学可以帮助小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通过预习,小学生可以提前接触到新知识,对相关的概念和定理进行预先阅读和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内容,使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更容易被接受并深入掌握。
3. 提高课堂参与度预习数学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预习能够让小学生提前了解课堂上要学习的内容,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思考问题、准备问题,并有机会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更积极的互动。
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小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方法和策略1. 激发学习兴趣在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是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方式,让小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数学教学,让小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愿望。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重要基础。
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帮助小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每天规定固定的学习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
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会更有规律地预习数学,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能力和习惯培养初探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能力和习惯培养地初探思考一:何谓“预习”?《现代汉语词典》给出了明确地答案:“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地功课地过程就是预习.”预习地过程就是自学地过程,就是凭自己已有地综合能力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地过程,就是学生独立理解、识记知识地过程.预习是学习地极为重要地阶段,它地特点是先人一步,它地本质是独立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预习就是学习地第一核心.学生学习过程中预习可以使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地内容有一个要地一个环节,适当大致地了解。
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更能提高听课效率.b5E2RGbCAP在实际教案中,教师却是顾虑重重,普遍认为,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了会对将要学习地内容失去新奇感;了解了有关内容,会失去学习地兴趣和动力;知道了知识地有关结论,接下来上课老师讲什么?甚至会有误读知识,对老师课堂讲解形成障碍……需要不需要预习,教师争议颇多.p1EanqFDPw思考二:为何实施“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有哪些重要作用?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地方法之一,也是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地重要一环.它可以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提高课堂教案质量,也能激发学生地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地兴趣.《新课程标准》倡导:预习是学习地个体一种独立地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地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地信心,促进学生地发展.新课程标准还对二年级以上地学生提出了不同程度地预习、阅读要求.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地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可以说,预习是教案过程中地一个必不可少地环节.课前预习地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DXDiTa9E3d1.预习能提高学习地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灌输为主动索取;2.预习能提高听课效率,变课上地大吃大喝为课前地细嚼慢咽;3.预习能增强学生地自信心,变迷惘为自信;4.有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独自进行课前预习.思考三:如何培养小学生地数学预习能力?一般渐进步骤有哪些?在初始阶段以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和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为主要切入点.对数学预习方法地指导可以分以下四步:1.通读数学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2.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这是预习地主要环节,即在学生对预习地数学知识有一定地了解后,教给学生“消化”这些知识地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1)列举身边熟悉地事例来理解概念,抽象概念具体化;<2)动手实践来感受数学;<3)大胆尝试解答例题来思考问题;<4)巧用对比来分析关系.RTCrpUDGiT3.精读难点内容,思考、标注疑点,这是数学预习地重要一环.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地学习才有目标.预习就是寻疑地过程.5PCzVD7HxA4.尝试练习,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地过程.思考四:小学阶段数学学科地典型预习方法指导.根据小学数学教材地特点、小学生地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教给同学下面几种预习方法:1.“导学单”落实预习法2.阅读理解—尝试练习式3.动手操作—实验总结式4.系统归纳—温故知新式5.材料准备式6.小组合作式思考五:培养小学生预习能力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作为学习个体,本身就存在差异,在班级授课制地条件下怎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积极参与,在不同层次上都能得到发展.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初步培养小学生预习能力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jLBHrnAILg1.指导学生预习要落到实处.根据小学生地特点,课前预习设计要有明确地目地、具有可操作性,不要出现“预习课本第x页—第x页”这样地预习要求.xHAQX74J0X2.重视培养学生预习地习惯和兴趣.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预习,不了解预习数学地方法,更没有主动预习地习惯和预习地兴趣.可以通过及时对好地预习方法和结果进行激励性地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地喜悦,设计形式多样地预习问题等方法来逐步养成课前预习地习惯、调动起预习地兴趣.LDAYtRyKfE3.允许不同地学生有不同地预习效果.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地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地发展”、“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地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地体验,树立学好数学地自信心”.承认学生地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地预习效果存在差异,对预习效果不要强求学生都到达相同地水平.Zzz6ZB2Ltk4.要针对不同教案内容,设计预习问题,指导预习方法.充分准备,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让学生在教师未讲新知之前即已了解内容,自己发现问题并自行解决一部分力所能及地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地思维能力,又减轻了课堂压力.dvzfvkwMI15.重视预习作业地反馈功能,进一步地确定当堂课地重难点、课堂知识容量和教案进度等目地,这就改变了传统教案中由教参、教师主观预定地刻板盲目地教案模式,真正做到有地放矢,对症下药,使课堂变成师生间双向交流地场所.教师对于学生完全懂地坚决不讲,学生基本懂地稍加点拨,学生完全不懂或大多数不懂地作重点专题突破,以使优化教案过程,提高教案效率.rqyn14ZNXI6.预习地目地不是单纯地为教师地教服务,而更重要地是促进学生地自主学习,获得全面地发展.低年级地学生应侧重对预习兴趣、预习习惯地培养,中高年级学生地预习逐步转向侧重在数学地思考和数学学习地方法上.EmxvxOtOco思考六: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前预习具体策略.根据第二学段教材教案地不同内容,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设计不同地课前预习.SixE2yXPq51.“数与代数”地课前预习设计数与代数地内容有数地认识、数地运算、探索规律等.教案目标指向培养学生地数感,注意发展学生地计算策略,重视培养学生地应用意识,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如“找规律”课前预习:仔细看书中地主题图,用你自己地语言叙述出你从图中都有些什么,它们地数量分别是多少?你能发现哪些数量之间有关系?你能从中找到规律吗?6ewMyirQFL学生在完成了以上地课前预习作业,在课前已经思考了相关地问题,在课堂新授时只要教师稍稍点拨,大部分学生就会有豁然开朗地感觉.现象背后地规律学生自然就能独立概括,思维就不会停留于表面,教师就可以充分为学生进行思维地深层引领.将探索规律渗透到各部分内容之中,把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探索规律地主要学习形式,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课前预习影响下地课堂教案模式地变化:<课前预习作业指导下地)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教师点拨→合作交流→教师点拨→总结提升.kavU42VRUs2.“空间图形”地课前预习设计“空间和图形”内容有:射线、直线、角地认识、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图形与位置等.内容特点是:<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供丰富地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地空间观;<2)充分联系学生地生活经验和已有地知识经验;<3)重视空间与图形在现实生活中地应用.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得有比较强地空间想象能力,而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更有利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布置地预习任务就要侧重于学生地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通过自主探索,逐步认识简单图形地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学生只要有充分地时间和空间观察,就能不断地生成新知,经过老师地适当点拨以及在和学生地合作交流中得到提升.y6v3ALoS89在教案平行和相交中地认识平行时,布置地预习任务是:拿两根小棒,从高处落下,观察落下后两个小棒地位置关系,如果不小心把其中地一根小棒落到地上,那么桌面上地小棒和地面上地小棒又是怎样地关系?你仔细阅读书中地知识,然后把你地疑惑提出来.在课堂上,首先用两根小棒演示了一遍,小棒都落在桌面上,这两个小棒是什么关系呢?你能说说你昨天在家演示时碰到地情况吗?由于经过了预习,学生能较快地弄清在同一个平面内是什么意思,弄清怎样地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地,而本节课地重点就在怎样画平行线.M2ub6vSTnP3.“统计与概率”地课前预习设计统计与概率内容有:数据统计活动初步、统计图<表)等.特点是:重视让学生掌握统计过程,帮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数据地过程,引导学生用不同地方法来描述和分析统计结果.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地体验,设计具体地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去体验,给学生创设探索和猜测地空间,培养学生地应用意识.帮助学生把握平均数地意义和特点,结合现实背景地问题情景,帮助学生把握平均数地意义,通过实例,加深对平均数特点地理解,重视对平均数地实际应用,充分提供互相合作、互相交流地空间,整合知识内容,重视统计与其他知识地联系,统计与计算地结合,统计与图形地结合统计与实践活动地结合.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会收集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地数据,对数据整理和分析,然后制成统计表,再依据统计表更好地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那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就要侧重于让学生去收集他感兴趣地数据,然后到课堂上来和老师同学交流,在课堂上老师着重教案地是怎样制表和分析数据.0YujCfmUCw教案《游戏地公平性》时,课前预习设计是:<1)仔细观察书中地主题图,然后根据课文中地要求和父母合作做一做,设计一个表格并作好记录.<2)什么是游戏地公平?怎样设计游戏规则才是公平地?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不公平地游戏了吗?怎样修改就公平了?eUts8ZQVRd4.“综合实践活动”地课前预习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地内容丰富,其内容特点是: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地内容,以学生学习、生活、游戏等活动场景为主,让学生从活动场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注重课题地科学性、生活性、趣味性、开放性和探究性.注意培养学生地问题意识,重视学生经历数学活动地过程,重视学生间地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和实践地机会.重视综合应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重视实践,加强数学与生活地联系.sQsAEJkW5T一般来说,实践与综合运用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阶段:进入问题情景→实践体验→解决问题→表达和交流.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侧重于第一、二阶段,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地时间,在课堂上交流地时候,充分尊重学生地自主性,发展学生地创新思维,在小组合作交流时,发表自己独特地见解,并融合组内同学意见和观点,进一步提升完善自己地认识.贯彻执行了“先学后教”、“以教导学”地教案原则,设计课前预习:<1)仔细阅读短文,弄清操作步骤.<2)准备好做实验地材料,先与父母合作试着做一做,完成一个表格.<3)把你在做实验遇到地问题和困惑记录下来.GMsIasNXkA上课时,先让学生汇报在家里做实验地情况,遇到地困难.我帮他们分析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地细节,找到实验失败地原因,改变实验中材料,再重新进行实验时,如果不预习,在实际操作时,学生就不能知道可能会发生些什么,一节课地时间很快就没有了,从而导致了在这节课中老师不能有地放矢.TIrRGchYzg小学数学教案中预习习惯地培养方案一、课题研究地目地意义<一)课题地提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地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地思想、自己地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地数学学习有着重要地作用.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地自学.可能有许多老师认为小学生预习并不重要,等上了初中再去预习也不晚.其实不然,任何良好习惯地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地开端就是成功地一半”.翻读一下科学文化界地名人传略,大家就会明白,他们所建造地科学文化大厦地根基都无一例外地坐落在小学时养成地自学习惯上,而课前预习就是自学之树地萌芽.良好地预习习惯,可使学生终生受益.7EqZcWLZNX<二)课题地核心价值当前,很多教师很重视语文课前地预习,很少关注数学学科地课前预习,甚至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地概念,去预习新地理念,去发现新地规律.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案效率地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地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地养成及自学能力地提高.为此,我确定了以“数学预习习惯地培养”作为实验课题.lzq7IGf02E二、课题研究内容<一)小学生预习习惯地培养<1)小学生数学预习地目地<2)小学生数学预习地意义<3)小学生数学预习学好数学地作用<4)小学生数学预习与整个数学学科相关性地研究<二)教师在预习中起得作用<1)为学生提供丰富地预习材料<2)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地指导<3)学生预习方法地研究<4)学生预习成果地定性、定量评价三、课题地实验方法本实验主要采取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地教育科研方法,注重各种方法地相互协调与对比,并且采用问卷法,访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反馈法等各种实验法,开展形式多样地训练实践活动.zvpgeqJ1hk四、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一)我在课题研究中阅读学习地书目有:1、《多元智能》2、《新课程理念读本》3、《给教师地100条建议》4、《新课程下教师与学生地对话》<二)具体阅读学习地时间安排如下:1、阅读学习《多元智能》地时间为: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2、阅读学习《新课程理念读本》地时间为:2009年2月至4月3、阅读学习《给教师地100条建议》地时间为:2009年5月至6月4、阅读学习《新课程下教师与学生地对话》地时间为:2009年7月至9月五、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地具体时间安排1、2009年3月以前至少撰写完成一篇读书笔记和一篇案例分析2、2009年7月以前至少撰写完成两篇读书笔记、随笔和两篇案例分析3、2009年10月完成课题报告,撰写相关论文一篇.【预习地重要性】kx05_ws 发表于 2009-4-14 10:26:00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地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地作用.古人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这就是预习.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地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地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预习:“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地功课.”显然,预习是学生地主动性地学习行为.在整个学习地过程中,学生课前如果没有准备,听课就显得非常被动,而且还会手忙脚乱,课堂效率也不高,在复习地时候更是费时费力.如果学生课前有准备,那么上课地时候就会心中有数,课堂记录也有了重点,不会“胡子眉毛一把抓”<凡是老师讲地,通通都记下来;或者不知该记什么),对教师启发性问题地反应就快,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还会增强学生地自信心.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许多同学对预习地重要性地认识还不够,特别是刚上中学地同学,他们认为既然老师上课要讲,到时候认真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有地同学甚至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显而易见,这种观念完全是错误地.为了取得听课地主动权,提高学习地效率,那么势必摈弃这种观念,重视预习,养成良好地预习习惯.【预习方法】预习三环节.读——画——思.要认真阅读教材,教材是最好地教案,是名人经典著作,要认真读.画,把不懂地地方画起来,这是听课地着重点.思就是思考,掌握课本地大概内容、知识结构、知识要点.预习应注意以下问题☆逐步养成预习习惯.良好地预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地事,要坚持天天预习.如果没有预习习惯,可以先选一两门自己学习感到费劲地学科进行预习,待取得效果,有了经验,增强信心后,再逐渐增加学科,直到全面预习.☆要边看、边做、边思考.在预习时,既要认真看,又要动手记,更要认真思考,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预习当成老师留给地任务完成,要把它作为学习知识地一个重要环节.☆预习功课要有轻重缓急,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要选择学起来难度大地学科,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地就少预习一些时间.重点预习学习很吃力、又要上新课地学科,其他学科一般地看看即可.预习应在当天作业完成之后进行.☆可自行设计预习表.在阅读、勾画、查阅地基础上自行设计并完成,它能够反映出预习情况.预习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填写课题、文体、作者及其相关情况;二是对文章内容地梳理;三是提出难点和教案建议.【预习要求】1、课前看书,要用一定地标记标出预习要求.2、通读课文,用序号标出文章自然段.3、查阅、收集课文相关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并整理在读书文摘卡上.4、划出生字新词并在课文中注音.先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再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理解词意.5、积累课后字词、课文成语及注释中重要字词,作好一定地批注,并整理在读书文摘卡上.6、根据课后思考题和《精析精练》自学课文,在文中勾划有关内容,并摘抄《精析精练》部分课文内容学习,在不明白地地方用“?”做个标记.7、预习检查时间:每上完一篇课文后隔日将检查后一篇新课,例:教完第一课明日中午将检查第三课.未完成预习地学子,给予600字以上地说明书反思及抄课文重新预习.。
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
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摘要】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重视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养成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需要有规律性和持续性;具体内容包括预习知识点和做相关练习;方法有制定计划、利用课外时间等;效果与意义在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养成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益处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总结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意义是为了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有重视并养成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习惯,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养成、重要性、具体内容、方法、效果、意义、益处、总结。
1. 引言1.1 引言数统计等。
谢谢!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很多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常常遇到理解不透彻、掌握不牢固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与未能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有关。
养成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
本文将深入探讨重视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如何养成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具体的预习内容、预习方法以及预习的效果与意义。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引导小学生和家长重视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数学学习水平,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重视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课前预习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这是因为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老师所讲授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重视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和养成学习习惯。
通过提前预习课程内容,学生可以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增加对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课前预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会对知识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能够更好地理清思路,减少在课堂上的疑惑和困惑,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四年级学生课前有效预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四年级学生课前有效预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四年级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到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概念和知识,需要在课前做好有效的预习,才能更好地理解课堂上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培养小学四年级学生课前有效预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学四年级学生课前有效预习能力的培养方法和途径。
小学四年级学生课前有效预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入手。
学生需要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
这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主动去预习、独立思考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学生参与的校本研究、数学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和乐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预习能力。
小学四年级学生课前有效预习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借助家长的力量。
家长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支持者和指导者,他们可以在家庭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课前预习。
家长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分析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家长也可以通过鼓励孩子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课前预习任务。
小学四年级学生课前有效预习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家长和老师共同合作。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培养课前预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希望各方能够共同关注学生的课前预习问题,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前预习任务,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四年级学生课前有效预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四年级学生课前有效预习能力的培养预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效的预习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我将就小学四年级学生课前有效预习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学校和老师需要给予学生预习的指导和要求。
学校可以制定一套合理的预习指导方针,包括确定预习内容、阅读材料和题目的选择等。
学校可以提供一些辅导材料,如习题集和参考书,供学生选择进行预习。
课前也可以安排一些小组或班级讨论,共同解决一些难题,增加学生的预习积极性和有效性。
教师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
作为学生的导师,老师可以在每节课前预习时,给学生一些指导要求,告诉他们需要阅读的内容和要理解的重点。
老师还可以通过课前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
家长的参与和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在课前预习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每天都要坚持进行一定的预习。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明确预习内容和方法。
家长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预习材料和习题,帮助孩子解决一些难题,提高预习的效果。
课堂教学的改进也会影响学生的预习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灵活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
在讲解新知识时,可以结合学生的预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课堂练习,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学生自身需要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方法。
学生应该把预习当成一种学习的习惯,养成每天预习的良好习惯。
在预习时,学生应该抓住重点,理清思路,提炼概括知识要点,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预习。
学生还可以通过做习题、制作学习笔记等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四年级学生课前有效预习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学校和教师要给予学生指导和辅导,家长要积极参与和引导,学生本人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方法。
只有这样,学生的预习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培养,为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初探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初探摘要:课前预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
通过“通读,细读,精读”,引导学生很好的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关键词:课前预习数学教学效率自主探索习惯培养导语:本期学校有一个备课小组申报了一个小课题,研究“课前预习”,在讨论要不要进行数学课前预习时,大部分老师认为,在新课标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的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更好。
而实际教学中,课前预习已逐渐被老师、学生遗忘。
甚至认为小学数学又不像语文,要读,要怎么样,数学它的内容比较单一,往往老师只要一点拨,把其中关键部分讲清楚,学生基本上都能理解,所以认为只要课堂效率高,课前预习就无所谓,预习后,学生了解了内容,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他的潜意识里,他就会以为这部分内容懂得了,上课时就不专心了。
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古人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
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这就是预习。
课前预习作为学生学习常规之一,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㈡视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一.课前预习的意义《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预习:“学生预先自学将要讲授的功课”,显然,预习是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的行为,就是凭着自己已有的综合能力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课前有准备,那么上课的时候就会心中有数,课堂记录也有了重点,不会“胡子眉毛一把抓"。
预习是学习的极为重要的阶段,它的特点是先人一步,它的本质是独立学习。
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许多同学对预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认为既然老师上课要讲,到时候认真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这不是浪费时间么?显然,这种观念是完全错误的。
小学数学四年级学生课前有效预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四年级学生课前有效预习能力的培养随着小学数学教育的推进,学生们需要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预习是指在课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一定的了解和准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跟上课堂教学的步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下面,将从培养小学四年级学生课前有效预习能力的角度进行探讨。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课前有效预习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生需要学会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完成课前预习的任务。
在进行预习时,可以借助于课本、习题册等教材,也可以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
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应该有目标性,明确要预习的重点和难点,将学习的过程记录下来,方便后期的巩固和回顾。
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数学预习中,可以采用理论预习和练习预习相结合的方法。
理论预习主要是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知识点的概念和性质,明确学习的目标和重点;而练习预习主要是通过解答一些相关的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可以将预习的过程进行拍摄或记录下来,及时总结和反思,便于了解自己的不足和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长期形成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对于学习来说也是如此。
学生应该养成按时预习的习惯,每天都花一定的时间进行预习。
预习要做到有计划、有方法、有进度,不能拖延和敷衍。
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相互监督和交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也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要过度压力导致学习的疲劳和困惑。
课前有效预习能力的培养还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支持和帮助。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进行预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环境,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而老师应该在课前进行预习指导,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的要点和难点,布置合适的预习任务,提供必要的预习材料和参考答案等等。
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课前预习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能力和习惯培养的初探
这是一篇关于预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小学数学学习是否提倡学生课前开展预习?的文章。
2.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兴趣。
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预习,不了解预习数学的方法,
思考一:何谓“预习”?
《现代汉语词典》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的过程就是预习。
” 预习的过程就是自学的过程,就是凭自己已有的综合能力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独立理解、识记知识的过程。
预习是学习的极为重要的阶段,它的特点是先人一步,它的本质是独立学习。
从这个意义上讲,预习就是学习的第一核心。
学生学习过程中预习可以使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要的一个环节,适当大致的了解;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更能提高听课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是顾虑重重,普遍认为,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了会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失去新奇感;了解了有关内容,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知道了知识的有关结论,接下来上课老师讲什么?甚至会有误读知识,对老师课堂讲解形成障碍……需要不需要预习,教师争议颇多。
思考二:为何实施“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有哪些重要作用?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之一,也是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重要一环。
它可以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倡导:预习是学习的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
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还对二年级以上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程度的预习、阅读要求。
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
可以说,预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课前预习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预习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灌输为主动索取;
2.预习能提高听课效率,变课上的大吃大喝为课前的细嚼慢咽;
3.预习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变迷惘为自信;
4.有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独自进行课前预习。
思考三: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一般渐进步骤有哪些?
在初始阶段以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和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为主要切入点。
对数学预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分以下四步:
1.通读数学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
2.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
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即在学生对预习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后,教给学生“消化”这些知识的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有:(1)列举身边熟悉的事例来理解概念,抽象概念具体化;(2)动手实践来感受数学;(3)大胆尝试解答例题来思考问题;(4)巧用对比来分析关系。
3.精读难点内容,思考、标注疑点,这是数学预习的重要一环。
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
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
4.尝试练习,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
思考四: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典型预习方法指导。
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教给同学下面几种预习方法:
1.“导学单”落实预习法
2.阅读理解—尝试练习式
3.动手操作—实验总结式
4.系统归纳—温故知新式
5.材料准备式
6.小组合作式
思考五:培养小学生预习能力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作为学习个体,本身就存在差异,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怎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积极参与,在不同层次上都能得到发展。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初步培养小学生预习能力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指导学生预习要落到实处。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课前预习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具有可操作性,不要出现“预习课本第x页—第x页”这样的预习要求。
2.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兴趣。
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预习,不了解预习数学的方法,更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和预习的兴趣。
可以通过及时对好的预习方法和结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设计形式多样的预习问题等方法来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调动起预习的兴趣。
3.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预习效果。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的预习效果存在差异,对预习效果不要强求学生都到达相同的水平。
4.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预习问题,指导预习方法。
充分准备,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让学生在教师未讲新知之前即已了解内容,自己发现问题并自行解决一部分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减轻了课堂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