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感染与宫颈癌的诊断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
病毒在细胞中存在方式与其诱导细胞癌变能力密切相关.
在HPV相关良性病变中, 病毒DNA多以游离状态存在. 在癌前病变中, 病毒DNA约一半处于整合状态. 在恶性肿瘤中,病毒则大部分以整合状态存在
在HPV感染的W12宫颈细胞里, 病毒基 因组整合分为两种类型: a. 一类是没有完整的病毒DNA存在,病毒 DNA丢失发生于E1、E2区 b. 一类是在宿主染色体中,可出现多拷贝 完整的病毒DNA,其两端可被不完整的病 毒亚基因序列和细胞染色体序列包围.
国病毒学家Zur Hausen提出
② 流行病学和生物学研究已经明确HPV感染
为宫颈癌前病变和浸润性宫颈癌发生的必 要条件
③ 流行病学证据:
a 几乎所有的CIN、宫颈鳞癌、宫颈腺癌中都可以查 到HPV-DNA,尤其是某些基因型如16,18,31,45
b 高危型 HPV相对低危型 HPV与癌前病变的程度

HPV 感染的原发性宫颈癌组织细胞内存在这 两种类型的整合方式.
整合有病毒DNA的细胞中, E7蛋白表达量高于 病毒DNA处于游离的细胞, 病毒DNA整合导致 病毒基因和侧翼的细胞DNA扩增. 整合有病毒DNA的细胞生长速度加快. 病毒DNA整合多发生于E1、E2区域,但在细胞 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点都是随机的 . 染色体整合 造成 E1、E2 区丢失 , 使 HPV16 型产生 E2c 及 E2 蛋白功能丧失 ,失去了对E6、E7基因转录的调 控.
c. 当HPV16型E6、E7基因置于β-acting启动 子之下, 可引起转基因动物中枢上皮肿瘤形 成, E6、E7mRNA仅在肿瘤细胞中转录,不 在癌旁组织中转录
d. 当E6、E7基因置于α-晶状体蛋白启动子 之下, 则可导致小眼畸型及白内障,并在转 基因动物晶状体中形成肿瘤 这些均表明HPV感染是诱发肿瘤的重要因素

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研究

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研究

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研究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我们了解到许多疾病的成因和发病机理。

其中,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那么,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一、HPV病毒与宫颈癌的关系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它被认为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

全球统计数据显示,大约70%以上的宫颈癌都与HPV感染有关联。

目前已知有超过100种HPV亚型,其中约有15种亚型(HPV16、18、31、33、35、45、52等)与宫颈癌相关。

但其中HPV16和18是最常见的两种,它们可以感染到人体内的宫颈细胞,进而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形成宫颈癌。

二、HPV感染与宫颈癌发展的过程HPV感染并不一定会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在女性身上,HPV感染主要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是高危型HPV 感染,另一种是低危型HPV 感染,其中高危型HPV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但大多数感染都会被免疫系统清除,真正能导致宫颈癌的发生仅为少数。

HPV感染会引起宫颈细胞的异常变化,也就是所谓的宫颈上皮细胞内病变(CIN),分为轻、中、重三种程度。

其中CIN3(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为宫颈癌的风险最高。

如果不及时治疗,CIN3病变进一步发展为早期宫颈癌,最后有可能演变成晚期宫颈癌并扩散至其他部位。

三、HPV感染的传播途径HPV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

不仅自身感染风险高,而且会将病毒传染给同伴,促进病毒的传播。

另外,婴儿出生时,如果患有 HPV 的母亲,也有可能会感染到该病毒。

四、预防HPV感染的方法目前,采取措施预防HPV感染的途径主要是接种疫苗。

HPV疫苗是针对HPV感染预防的有效手段,能够预防常见的高危型HPV16和18、低危型HPV 6 和 11引起的性病和尖锐湿疣等疾病。

当前市面上有两款HPV疫苗,一款是双价HPV疫苗,另一款是九价HPV疫苗。

无论哪一种疫苗都需要在未感染HPV之前接种,时间越早越好。

此外,女性应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以便及时治疗。

HPV与宫颈癌和HPV的基因芯片检测

HPV与宫颈癌和HPV的基因芯片检测
2. 本表统计数据由深圳市计生中心提供,HPV分型基因检测试剂由亚能生物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提供。
亚能生物
HPV基因结构
按功能可分为早期区(E区)、晚期区 (L区)和非编码区 ( LCR)三个区域。
E区分为E1~E7开放阅读框架,主要编码与 病毒复制、转录、调控和细胞转化有关的蛋 白( HPV无E3)。
3)中间型:不确定型。
分布:有些亚型和地区、宫颈癌的病理类型有关。
HPV45在非洲西部很常见,HPV39和59在美洲中部和南部常见,HPV52,58在中国常见。 在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中以HPV16(占51%),在腺癌和腺鳞癌中HPV18分别占56%和39%。
亚能生物
表 HPV型别与宫颈病变
常见HPV型别 6,11 16 18 30,40,58,69 31,33,35,39 45,51,52,56 42,43,44 53 54 55 59 61,62,64,67 66 70
亚能生物
子宫颈癌的危险因素:
行为危险因素:如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多孕多产、社会经济地位低下、 营养不良及性混乱等; 生物学因素:如细菌、病毒和衣原体等各种微生物的感染。 目前仅有少量研究表明宫颈癌可能存在着家族聚集现象。
亚能生物
宫颈癌的生物学病因研究进展 : *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一位意大利医生Regoni Stern最早提出结婚与
亚能生物
亚能生物
宫颈癌的常规临床检测方法
临床检查:如肉眼观察、阴道镜等
操作简便,但准确率和特异性有待提高(50-70%)
细胞学检测:观察宫颈上皮细胞的变异,常见方法有:巴氏涂 片、LCT、 TCT等
1)长期宫颈糜烂可导致宫颈上皮细胞形态变异,但非HPV引起的细胞形态异

HPV病毒与宫颈病变的研究进展

HPV病毒与宫颈病变的研究进展

HPV病毒与宫颈病变的研究进展作者:杨帆来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第28期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有新发病例约50万,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则有13万多,宫颈癌位于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严重危害妇女的生命和健康[1]。

近20年来,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明HPV感染是宫颈癌和大部分CIN的直接病因和发生的必要条件。

在所有宫颈癌发展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

通过液基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和HPV病毒的检测,更多的宫颈上皮癌前病变被发现,积极治疗宫颈上皮癌前病变是预防宫颈癌发生的重要手段。

虽然高危型HPV感染的CIN更有可能发展为宫颈癌,但90%以上免疫力正常的女性2年后HPV感染会自然痊愈。

流行病学研究HPV病毒具有宿主和组织特异性,绝大多数HPV对皮肤、黏膜上皮具有特殊的亲嗜性。

至今已发现200多种不同类型的HPV,按HPV与癌瘤的关系,一般感染肛门、生殖器的HPV 可分为低危及高危两大型,低危型常见为HPV6、11、40、42等,高危型为16、18、31、33、51、58等。

用敏感的PCR技术可以在99.17%的宫颈癌标本中检测出高危型HPV DNA (包括鳞癌和腺癌)可检测到HPV。

子宫颈癌中以HPV16、18为主要类型,但不同国家和地域HPV的亚型各异,有其不同的流行病学特点。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职业HPV亚型不一,有些差异甚大,而中国人以HPV16、18、52、58、31为主[2]。

HPV的结构特点HPV病毒属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病毒属,HPV呈无包膜的20面体对称的核衣壳结构,表面有72个壳微粒。

病毒基因组是双股环状DNA,主要分为早期基因区(E区)、晚期基因区(L区)和非编码上游调节区(URR)。

早期区含有E1……E6、E7基因,E6、E7编码与病毒复制、转录调控和细胞转化有关的蛋白,主要对染色体外的DNA复制进行调控,被认为是HPV的癌基因。

HPV与宫颈癌的关系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HPV与宫颈癌的关系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H V感 染 明显 下 降 . 这 一 点 并 不 依 赖 于 妇女 性 行 为方 面 的 P 而
改 变 . 能 与 免 疫 功 能 增 强 、 制 或 清 除 HP 可 限 V感 染 有 关 。 而
宫 颈 癌 的发 病 率 却 随 年龄 的增 长 而 增 高 臣3 6 。
1 H V感 染 的途 径 _ P 3
维普资讯

1 6・ 6
e tl& L b Me . r 2 0 l2 . 2 na a d Ao i 0 8 Vo 6 No l

综 述・
HV P 与宫颈癌 的关 系及检测 方法的研 究进展
王勋松 综述 邹学森 袁水斌审校 中图分 类号 R 3 .3 4 68R 4 .2 7 73 , 4 .,4 66 R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7 — 92 0 )2 0 6 — 3 64 12 (0 80 — 16 0 1
中 国家 妇 女 的主 要 疾 病之 一 . 女 性 癌 症 中死 亡 率 仅 次 于 乳 在
腺 癌 居 第 二 位[ 1 究 已经 确 认 宫 颈 癌 是 感 染性 疾 病 , 病 首 】 研 致 要 因素 是 人 乳 头 瘤 病 毒 h ma ai mav u , P ) 染 , u np pl i sH V 感 o r 全
HP 1 占 5 % . V1 占 1 % . V4 占 8 . V l占 V 6 0 HP 8 4 HP 5 % HP 3
感 染 通 常 没 有 明显 的 临床 症 状 .所 以 很 难 估 计 影 响 H V感 P 染 的危 险 因素 . H V 的感 染 与性 行 为 有 关 是 比 较 明 确 的 。 但 P 其 它 可 能 危 险 因 素 包 括 口服 避 孕 药 、 孕 , 及 细 胞 介 导 的 怀 以 免 疫 功 能 损 害 等 。 许 多 研 究 发 现 随 着 年 龄 的增 长 ,子 宫 颈

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的研究进展宫颈癌是指发生于子宫颈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威胁妇女健康、导致妇女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我国宫颈癌发病率每年新增发病数超过13万[1],占世界新发病例的28. 8%[2],我国每年将有20000妇女死于宫颈癌。

此外,我国宫颈癌近年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

目前研究认为,宫颈癌的病因与多种因素有关。

Hausen提出人乳头瘤病毒(HPV)可能与宫颈癌发生有关的假说后,国内外学者就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HPV检测方法的不断改进,现已证实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

目前已报道的HPV有120多种,其中约35种亚型可以感染生殖道,约20种与肿瘤有关。

约有99. 8%的宫颈癌合并HPV感染,故HPV致癌分子机制及高危型HPV和病原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

1 HPV的结构、分型和生物学特性HPV是一种无包膜的二十面体衣壳蛋白病毒,属乳多空病毒科A亚群,其基因组含有8个开放阅读框架和1个上游调节区,其中6个开放阅读框架编码的蛋白在病毒复制的早期表达,称为早期蛋白,即El、E2、E4、E5、E6和E7;2个开放阅读框架编码的蛋白在病毒复制的晚期表达,称为晚期蛋白,即L1和L2,其中E2、E6、E7为病毒癌基因。

E6、E7编码蛋白可调控病毒生长与繁殖,可能参与调节人L基因的转录;E2编码蛋白主要起转录调节作用,充当E6、E7的阻碍物。

晚期蛋白表达后形成病毒颗粒的外壳而产生完整病毒颗粒,故Ll、L2又称结构蛋白,两者的构成比约为30∶1,因此称Ll为主要结构蛋白,L2为次要结构蛋白,上游调节区又称病毒长期控制区,为非编码区,含有不同转录受体和激活因子的重叠结合区,控制早、晚转录区的转录和病毒颗粒的合成。

女性生殖道的HPV广义上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两型均可引起上皮增殖性病变,低危型HPV(6、11、40、42型等)可引起表皮细胞良性增殖;高危型HPV(16、18、31、58、69型等)主要引起重度不典型增生和浸润癌。

HPV相关研究进展

HPV相关研究进展

HPV相关研究进展综述摘要: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生物学因素。

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对HPV导致宫颈癌发生的基因特征和致癌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HPV致癌机制、检测方法以及宫颈癌疫苗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子宫颈癌;检测方法;疫苗1 引言宫颈癌是发生于子宫颈鳞状上皮或腺上皮的一种癌肿,是仅次于乳腺癌的最常见的妇女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10000例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9.8%,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为10万,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的四分之一[1]。

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从宫颈癌前病变发展到宫颈癌大约是10年的时间,由于宫颈癌有较长的癌前病变阶段,因此可以使宫颈癌得到早期诊断,从而对于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价值。

20世纪70年代末,Zur[2]首先提出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为宫颈癌的病因假说,在随后的20多年中,各国学者对HPV的结构、功能、生物学特性、致癌机理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分子和基因水平对HPV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大量的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资料表明,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关系密切,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本文对HPV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 致癌机理1949年,sttauSS首先在电镜下于疵体浸出液中观察到HPV颗粒,它是一种部位特异的DNA病毒[3]。

HPV是一个7200~8000bp左右的双链环状的DNA病毒,HPV基因组编码有8个参与病毒侵染、繁殖复制和包装的功能蛋白,有8个开放式阅读框,含ORF编码的DNA链,按功能有3个功能区,按功能可以分为3个结构域,早期蛋白编码区ER,晚期蛋白编码区LR和上游控制区URR。

E区分为E1~E7开发阅读框,主要编码和病毒的复制、转录、调控和细胞转换有关的蛋白,E1涉及病毒DNA复制,在病毒开始复制中起关键作用;E2是一种反式激活蛋白,涉及病毒DNA转录的反式激活;E3功能尚不清楚;E4与病毒成熟胞浆蛋白有关;E5正好位于E2的下游,编码一种小蛋白,与细胞转化有关;E6称为多功能蛋白,E6蛋白能与细胞内E6相关蛋白(E6AP)形成复合物,特异性地结合抑癌基因P53的产物,使P53降解失活,导致细胞周期失控[3~6];作为一种多功能蛋白,它还可通过激活端粒酶使正常细胞永生化[7];E7能与成视网膜细胞瘤(Rb)抑制蛋白结合,与HPV致癌的关系极为密切。

HPV感染与宫颈癌相关研究进展

HPV感染与宫颈癌相关研究进展

2 HP 的结构 与致癌 机制 V HP V属乳 多 空 病 毒 科 A 亚 群 内 的 一 组 D NA 病 毒, 形 呈 2 外 O面体 对 称 型, 包 膜, 壳 有 7 无 外 2个
衣 壳体 , 直径 约 4 ~5 m, 子 量 5 0 尔 顿。 5 5n 分 1 道 X
组织 中 分 离 到 HP 而 且 对 HP D V, V NA 进 行 了 分 型, 目前 已分 出 1 0余 种 H V DN 其 中 3 0 P A, O多 种
与宫颈 感 染 和 病 变 有 关 - 。 根 据 其 致 病 力 的大 小 4 J 分 为 高 危 型 和 低 危 型 两 种 , V6 1 , 0 4 , 3 HP , 1 4 , 2 4 , 4 , 4 6 , O 7 , 1c6 18等 1 4 5 , 1 7 , 2 8, p 0 2种 归为 低 危 型, 主要 引起 生殖道 肛周皮 肤和 阴道下 部 的外 生性 湿疣 类病变 、 平湿疣 类 病 变和 低 度 子 宫颈 上 皮 内瘤样 扁
研 究进展 。 ’
[ 关键词 ] 乳 头瘤 病毒 ; 颈癌 ; 癌基 因; 同因子 ; 苗 人 宫 致 协 疫
[ 中图 分 类 号 ] 7 17 [ 献 标 识 码 ] R 1 .4 文 A [ 文 编 号 ]10 —9 12 0 )80 5 —4 论 0 40 5 ( 0 7 0.9 70
宫颈癌 (evcl a cr是 发生 于子 宫颈 鳞 状 上 cri n e) ac
省、 、 市 自治 区宫 颈 癌 HP V感 染 型 别 的调 查 结果 显 示 , V 总感 染率 5 . %, 中以 H V1 ( 1 9 HP 35 其 P 6 3 . %) 和 HP 8 7 6 为 最 高, 呈 现 北 方 以 1 V5 ( . %) 并 6型 为 主 、 方长 江 中下游 地 区以 5 为主 的地 区分 布特 南 8型 征 。宫颈 癌 的 恶 性 表 型 也 与 HP 的类 型 有 关 [ v 引, 角化鳞 癌与 HP 6 有关 , V1 型 而腺鳞 癌 与 HP 8 4 V1 , 5 型有关 , 角 化 鳞 癌则 主要 携 带 HP 6 1 , 3 4 未 V1 , 8 3 , 5 和5 8型。 宫颈 癌 患者 是 否携 带 H V 以及 HP 的 P V 型 别差异 , 其预 后起 着一 定作用 。 对

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 :10 9 3 (0 7 2— l8一o 0 6— 54 20 )o 0 1 2 染色体不均分布或改变染色体 的稳定性 , 经过 E 、 发挥 6E 作用后 , 宿主细胞可 能失去 正常生 长特性 , 转变 为永生 化细 胞, 但要演变为癌细胞 , 只有在其 他致癌 因素 的协 同作 用下 才能成为可能。 三、 P I V与宫颈癌的关系 t
1 P 检 测 .H V宫来自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 瘤 , 在发展 中国家尤为常 见, 农村高于城市。近年来 , 颈癌的 发病率有 明显 的年轻 宫 化趋势 。许多研究表 明 , 类乳 头瘤病毒 ( u ap io a 人 h m n apl m ・ l
vu, P ) i sH V 感染是宫 颈癌发 生的 主要 因素 。H V感染 会引 r P
变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减 少阴道镜检查 及病理活检率 , 延长
复查间隔时间 ; ④作为宫颈病变治疗后的随访 指标。
( )H V 的检 测 方 法 2 P
① 免疫组化
取 少量病 变组 织制 涂片 , 特异抗 人类 用
期 区 E 、7基因具有转化功能 , 6E 是一种病毒癌基 因。
二 、 PV 的致 癌 机 制 I I
标本 中 H V 6 E P E 、 ,mR A 结 果 显 示 , 灵 敏 度 为 9 . % 。 N 其 13
(rg eiiie i ,HT) 因 内 , 示 宫 颈 上 皮 中 H V 6 f ihs d ta F I 基 a l t n rd 提 P 1
② 原位杂 交 (S IH是 一种 敏感 、 IH) S 特异 , 对简便 相
的方法 , 细胞定位准确 , 能在 亚细胞水 平上 定位特 异性核 酸 分子序列 , 细胞分 子水 平上来 探 讨 H V感 染。N r as 从 P ai t m u 等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 高度鳞状 上皮 内病变 ( SL H I)

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病理进展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病理进展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论著㊃临床研究d o i:10.3969/j.i s s n.1671-8348.2023.21.015高危型H P V感染及宫颈病理进展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王龙毅,汪晓茜,何海珍,李仁良,陈育梅(温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浙江温州325099)[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 P V)感染及宫颈病理进展的相关影响因素㊂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该院妇产科就诊行阴道镜活检的29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 o g i s t i c回归模型分析高危型H P V感染及宫颈病变进展的相关影响因素㊂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显示:性伴侣吸烟增加高危型H P V感染风险(O R=15.533,95%C I:1.050~1.689,P< 0.05),年龄增加高危型H P V感染风险降低(O R=0.981,95%C I:0.969~0.993,P<0.05);使用避孕套避孕可降低宫颈组织病变进展风险(O R=0.695,95%C I:0.554~0.870,P<0.05),分娩次数ȡ2次(O R=1.458, 95%C I:1.200~1.772,P<0.05)㊁性伴侣吸烟(O R=1.212,95%C I:1.005~1.461,P<0.05)均增加宫颈组织病变进展风险㊂结论性伴侣吸烟㊁年龄与宫颈高危型H P V感染有关,使用避孕套避孕㊁多次分娩㊁性伴侣吸烟与宫颈组织病变进展有关㊂[关键词]高危型H P V感染;病理进展;影响因素[中图法分类号] R737.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8348(2023)21-3283-04A n a l y s i s o n r e l a t e d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o f h i g h-r i s k H P Vi n f e c t i o n a n d c e r v i c a l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p r o g r e s s i o nWA N G L o n g y i,WA N G X i a o q i a n,H E H a i z h e n,L I R e n l i a n g,C H E N Y u m e i(D e p a r t m e n t o f O b s t e t r i c s a n d G y n e c o l o g y,W e n z h o u M u n i c i p a l P e o p l e sH o s p i t a l,W e n z h o u,Z h e j i a n g325099,C h i n a)[A b s t r a c t]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r e l a t e d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o f h i g h-r i s k h u m a n p a p i l l o m a v i r u s (H P V)i n f e c t i o n a n d c e r v i c a l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p r o g r e s s i o n.M e t h o d s T h e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o f2959p a t i e n t s r e c e i v i n g t h e c o l p o s c o p i c b i o p s y i n t h e o b s t e t r i c s a n d g y n e c o l o g y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t h i s h o s p i t a l f r o m J a n u a r y2018t o O c-t o b e r2020w e r e c o l l e c t e d.T h e u n i v a r i a t e a n a l y s i s a n d m u l t i v a r i a t e u n c o n d i t i o n a l l o g i s t i c r e g r e s s i o n m o d e l w e r e a d o p t e d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r e l a t e d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o f h i g h-r i s k H P V i n f e c t i o n a n d p r o g r e s s i o n o f c e r v i c a l l e s i o n s.R e s u l t s T h e m u l t i v a r i a t e u n c o n d i t i o n a l l o g i s t i c r e g r e s s i o n a n a l y s i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s e x u a l p a r t n e r s m o k i n g i n c r e a s e d t h e r i s k o f h i g h-r i s k H P V i n f e c t i o n(O R=15.533,95%C I:1.050-1.689,P<0.05),a n d t h e a g e i n c r e a s e r e d u c e d t h e r i s k o f h i g h-r i s k H P V i n f e c t i o n(O R=0.981,95%C I:0.969-0.993,P<0.05); t h e c o n d o m u s e r e d u c e d t h e r i s k o f c e r v i c a l t i s s u e l e s i o n s p r o g r e s s i n g(O R=0.695,95%C I:0.554-0.870, P<0.05),n u m b e r o f d e l i v e r i e sȡ2(O R=1.458,95%C I:1.200-1.772,P<0.05)a n d s e x u a l p a r t n e r s m o k-i n g(O R=1.212,95%C I:1.005-1.461,P<0.05)a l l i n c r e a s e d t h e r i s k o f t h e c e r v i c a l t i s s u e l e s i o n s p r o g r e s-s i o n.C o n c l u s i o n S e x u a l p a r t n e r s m o k i n g a n d a g e a r e r e l a t e d w i t h h i g h-r i s k H P V i n f e c t i o n.T h e u s e o f c o n-d o m s f o r c o n t r a c e p t i o n,m u l t i p l e d e l i v e r i e s a n d s e x u a l p a r t n e r s m o k i n g a r e r e l a t e d w i t h t h e p r o g r e s s i o n o f c e r-v i c a l t i s s u e l e s i o n s.[K e y w o r d s]h i g h r i s k h u m a n p a p i l l o m a v i r u s i n f e c t i o n;p a t h o l o g i c a l p r o g r e s s i o n;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国内外研究已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 P 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病因[1]㊂然而, H P V感染过程通常分为潜伏感染期㊁亚临床感染期㊁临床症状期和H P V相关的肿瘤期[2]㊂从H P V感染发展至浸润性宫颈癌的平均时间需要25~30年,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㊁渐变到突变的漫长过程[3]㊂宫颈癌的发生也有一系列的前驱病变过程,即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依病变的严重程度又分为宫颈低级别鳞3823重庆医学2023年11月第52卷第21期作者简介:王龙毅(1988-),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妇科宫颈疾病及妇科肿瘤研究㊂状上皮内病变(L S I L)和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 S I L)㊂宫颈病变过程有渐变性特征,H P V感染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生宫颈癌,大部分的H P V感染会在2年内消退,仅少数会发展成H P V持续感染并引起宫颈上皮内瘤变(C I N)[4]㊂据统计,80%的妇女在一生中曾感染过H P V,但只有5%~10%发展为持续性感染,仅2%~3%的H P V感染最终发展为宫颈癌[5]㊂因此,H P V感染是引起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㊁发展的必要因素,但不是导致癌变的充分条件,需要同时存在其他可能增加宫颈癌风险的协同因素[6],这些协同因素可能通过促进H P V感染㊁或促进H P V 持续性感染㊁或H P V感染后加快宫颈病变的自然进程等,从而促进宫颈癌的发生㊁发展[7]㊂因此,有必要对H P V感染及宫颈病变进展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㊂本研究收集阴道镜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高危型H P V感染及宫颈病变进展的相关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妇产科就诊行阴道镜活检的29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㊂纳入标准:(1)有性生活史,在本院就诊行阴道镜活检;(2)无子宫切除史及恶性肿瘤手术史;(3)无盆腔放射治疗及化疗病史㊂排除标准:(1)否认性生活者;(2)月经期㊁生殖道急性炎症或无法配合检查的患者;(3)有子宫切除史㊁恶性肿瘤手术史者;(4)有盆腔放射治疗及化疗史者;(5)宫颈缺失㊁宫颈暴露困难者;(6)临床信息不完整者㊂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伦审K Y-2023-025号)㊂1.2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㊁生活方式(包括患者及性伴侣是否吸烟等)㊁婚育史(包括妊娠次数㊁分娩次数㊁流产次数)㊁避孕方式(是否使用避孕套避孕)㊁H P V 感染情况㊁宫颈病理学诊断等方面信息,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 o g i s t i c回归模型分析高危型H P V感染及宫颈病变进展的影响因素㊂1.3统计学处理使用E x c e l2019及S P S S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㊂计数资料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O R>1为危险因素,O R<1为保护因素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宫颈高危型H P V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2.1.1单因素分析本研究共收集2959例患者临床资料,年龄18~ 60岁,平均(39.13ʃ9.56)岁㊂高危型H P V阳性2649例,其中<30岁507例(19.1%),30~<40岁922例(34.8%),40~<50岁778例(29.4%),ȡ50岁442例(16.7%);高危型H P V阴性310例,其中< 30岁33例(10.6%),30~<40岁99例(31.9%), 40~<50岁134例(43.2%),ȡ50岁44例(14.2%),高危型H P V阳性和阴性患者年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72,P=0.001)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㊁性伴侣吸烟对高危型H P V 感染有影响(P<0.05),见表1㊂表1高危型H P V感染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项目高危型H P V阳性(n=2649)阴性(n=310)t/χ2P年龄(xʃs,岁)38.93ʃ9.6740.78ʃ8.4710.3890.001患者吸烟[n(%)]1.9690.161是164(6.2)13(4.2)否2485(93.8)297(95.8)性伴侣吸烟[n(%)]6.6580.010是1644(62.1)169(54.5)否1005(37.9)141(45.5)使用避孕套避孕[n(%)]0.7440.388是710(26.8)76(24.5)否1939(73.2)234(75.5)妊娠次数[n(%)]0.6330.426 ȡ4次1032(39.0)128(41.3)<4次1617(61.0)182(58.7)分娩次数[n(%)]0.2110.646 ȡ2次1382(52.2)166(53.5)<2次1267(47.8)144(46.5)流产次数[n(%)]1.0800.299 ȡ2次1242(46.9)155(50.0)<2次1407(53.1)155(50.0)2.1.2多因素非条件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以年龄㊁性伴侣吸烟(赋值:是=1,否=0)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高危型H P V感染作为因变量,多因素非条件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伴侣吸烟增加高危型H P V感染风险(O R=15.533,95%C I: 1.050~1.689,P<0.05)㊁年龄增加高危型H P V感染风险降低(O R=0.981,95%C I:0.969~0.993, P<0.05),见表2㊂2.2宫颈组织病变进展的影响因素分析2.2.1单因素分析本研究中宫颈L S I L及以下患者2352例,其中<30岁446例(19.0%),30~<40岁803例(34.1%),40~<50岁727例(30.9%),ȡ50岁3764823重庆医学2023年11月第52卷第21期例(16.0%);H S I L 及以上607例,其中<30岁94例(15.5%),30~<40岁218例(35.9%),40~<50岁185例(30.5%),ȡ50岁110例(18.1%),L S I L 及以下和H S I L 及以上患者年龄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04,P =0.172)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伴侣吸烟㊁使用避孕套避孕㊁分娩次数对宫颈组织病变进展有影响(P <0.05),见表3㊂表2 高危型H P V 感染影响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 o gi s t i c 回归分析项目BW a l dPO R 95%C I年龄(岁)-0.0199.2770.0020.9810.969~0.993性伴侣吸烟(是v s .否)0.28699.5070.00115.5331.050~1.689表3 宫颈组织病变进展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项目宫颈组织病变情况H S I L 及以上(n =607)L S I L 及以下(n =2352)t/χ2P年龄(x ʃs ,岁)39.75ʃ9.4138.97ʃ9.603.2760.070患者吸烟[n (%)]0.1050.745是 38(6.3) 139(5.9) 否569(93.7)2213(94.1)性伴侣吸烟[n (%)]4.2640.039是394(64.9)1419(60.3) 否213(35.1) 933(39.7)使用避孕套避孕[n (%)]18.0680.001是120(19.8) 666(28.3) 否487(80.2)1686(71.7)妊娠次数[n (%)]3.8500.050ȡ4次259(42.7) 901(38.3) <4次348(57.3)1451(61.7)分娩次数[n (%)]24.6310.001ȡ2次372(61.3)1176(50.0) <2次235(38.7)1176(50.0)流产次数[n (%)]1.3150.251ȡ2次274(45.1)1123(47.7) <2次333(54.9)1229(52.3)2.2.2 多因素非条件l o gi s t i c 回归分析 以使用避孕套避孕(赋值:是=1,否=0)㊁性伴侣吸烟(赋值:是=1,否=0)㊁分娩次数(赋值:ȡ2次=1,<2次=0)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宫颈组织病变进展(H S I L 及以上)作为因变量,多因素非条件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避孕套避孕可降低宫颈组织病变进展风险(O R =0.695,95%C I :0.554~0.870,P <0.05);性伴侣吸烟增加宫颈组织病变进展风险(O R =1.212,95%C I :1.005~1.461,P <0.05);分娩次数ȡ2次增加宫颈组织病变进展风险(O R =1.458,95%C I :1.200~1.772,P <0.05),见表4㊂表4 宫颈组织病变进展影响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 o gi s t i c 回归分析影响因素BW a l dPO R 95%C I使用避孕套避孕(是v s .否)-0.3639.9570.0020.6950.554~0.870性伴侣吸烟(是v s .否)0.1924.0220.0441.2121.005~1.461分娩次数(ȡ2次v s .<2次)0.37714.3550.0011.4581.200~1.7723 讨 论虽然已知H P V 感染是引起宫颈病变发生㊁发展的必要因素,但绝大多数患者仅为无症状的一过性感染,大部分可被机体清除[8]㊂相关研究指出,宫颈病变发展的程度及最终的预后转归,除了与感染H P V有关,还可能与遗传㊁年龄[9]㊁免疫状态㊁婚育史㊁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10]㊂H P V 目前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性接触传播,因此初次性生活年龄㊁性伴侣数目㊁首次妊娠年龄㊁首次分娩年龄㊁孕产次数均可能与H P V 感染存在关系[11]㊂有研究指出,存在多个性伴侣的情况下,女性感染H P V 的风险增加8.4倍,并且宫颈恶性肿瘤患者的性伴侣其H P V 感染风险也明显高于非宫颈恶性肿瘤者的性伴侣[12]㊂若性伴侣感染H P V ,容易引起反复交叉感染,从而更易导致妇女H P V 持续性感染[13]㊂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避孕方式中使用避孕套避孕是H P V 感染的保护因素,在1年内均全程使用避孕套避孕者H P V 感染率为37.8%,而使用时间少于5%者,其H P V 感染率则高达89.3%[14]㊂MU N K等[15]发现使用避孕套能够促进C I N 的消退㊂在长期使用避孕套2年后,H P V 总体清除率为23%,C I N 消退率为53%;而未使用避孕套者,H P V 清除率仅为4%,C I N 消退率也只有35%㊂目前吸烟与被动吸烟是否增加H P V 感染风险仍然存在争议,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I A R C )已将吸烟归为宫颈癌的病因㊂一方面,吸烟与文化程度㊁高危性行为等H P V 感染危险因素相关,从而间接导致H P V 感染和传播风险增加;另一方面,吸烟会降低宫颈上皮细胞内免疫清除功能[16],破坏局部细胞免疫功能,并且可引起宫颈组织D N A 结构改变,导致细胞基因组损伤,还与烟草的某些成分抑制γ-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功能,抑制细胞凋亡有关[17],使感染H P V 和发展为持续性感染的机会增加,从而导致癌变风险增加[18]㊂早在30多年前便有文献指出,吸烟对宫颈疾病的诱变效应发生在宫颈细5823重庆医学2023年11月第52卷第21期胞中,其与染色体损伤频率的增加有关[19];而最近一篇报道指出,H P V的存在和其致癌活性引起宫颈病变,而吸烟或被动吸烟的有害协同效应不能完全归因于尼古丁的直接致癌作用,而应归因于免疫系统的整体损害[20]㊂本研究中,根据分析结果得知,随着年龄增加高危型H P V感染风险反而降低,这与国外的研究报道相同[21],考虑可能与年轻患者宫颈上皮修复能力尚不完善及性生活活跃相关[22]㊂另外,分娩可增加宫颈病变进展风险,考虑分娩次数增多可使宫颈组织反复受损,减弱了宫颈的屏障作用,与此同时宫颈在修复的过程中也存在细胞的化生,导致H P V易于侵入,从而增加宫颈病变进展风险[23]㊂而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避孕套避孕与H P V感染并无关联,却是宫颈病变进展的保护因素㊂可能因为避孕套可以起到物理屏障作用[24],一方面阻断了精液引起的免疫刺激作用,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妇科炎症的发生概率,从而降低了H P V的持续感染率[25],进而降低宫颈病变进展风险,因此,在宫颈癌防治宣传中,应考虑提倡使用避孕套避孕㊂另外,本研究中发现,女性吸烟并不常见,大多数为性伴侣吸烟,而性伴侣吸烟存在增加高危型H P V感染的风险,同时也增加宫颈组织病变进展的风险,这与国外的报道结论相同[26]㊂此外,我国的禁控烟制度并不完善,仍旧存在较大的吸烟人群,相对于主动吸烟,女性被动吸烟的概率非常大,因此,仍需加强提倡控烟戒烟,同时应尽可能减少甚至避免被动吸烟的发生㊂综上所述,性伴侣吸烟可增加宫颈高危型H P V 感染风险,随年龄增加高危型H P V感染风险反而降低;使用避孕套避孕可以降低宫颈组织病变进展风险,分娩次数ȡ2次㊁性伴侣吸烟可增加宫颈组织病变进展的风险㊂参考文献[1]吴涛,张瑞娜,刘倩男.女性H P 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23, 38(1):42-45.[2]闫海洋,闵少菊,沈艳,等.H P V E6/E7m R N A检测在H P V分型及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34(8): 923-927.[3]杨海琼.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与高危型H P V检测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中的临床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9):3410-3411.[4]R AMA N A K UMA R A V,G O N C A L V E S O,R IC H A RD S O N H,e t a l.H u m a n p a p i l l o m a v i r u s(H P V)t y p e s16,18,31,45D N A l o a d s a n dH P V-16i n t e g r a t i o n i n p e r s i s t e n t a n d t r a n s i e n t i n f e c t i o n s i n y o u n g w o m e n[J].B M C I n f e c t D i s, 2010,10:326.[5]杨育妮.中国女性高危型H P V持续感染的相关因素的M e t a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21.[6]范雅丽,王建东.宫颈病变与阴道上皮内瘤变相关性及高危因素分析[J].医学综述,2018,24(10):1888-1891,1897.[7]谢通,江路,张泽菲,等.高危型H P V持续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研究现状[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7,26(11):860-862.[8]赵方辉,张莉.预防性人类乳头瘤病毒疫苗开启了宫颈癌的全面防控时代[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9,53(1):10-12.[9]苏航,范雪,艾浩.不同生育期女性高危型H P V感染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21,50(8):1023-1026.[10]李春龙,廖洪,杨瑛,等.H P V分型及其高危亚型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8):1109-1111.[11]代廷耕.高危型H P V阴性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临床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6.[12]N A T P H O P S U K S,S E T T H E E T H A M-I S H I D A W,S I N AWA T S,e t a l.R i s k f a c t o r s f o r c e r v i c a l c a n c e r i n n o r t h e a s t e r n T h a i l a n d:d e t a i l e d a n a l y-s e s o f s e x u a l a n d s m o k i n g b e h a v i o r[J].A s i a nP a c J C a n c e r P r e v,2012,13(11):5489-5495.[13]李华,刘朝晖.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和子宫颈性传播感染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3,39(1):81-85.[14]W I N E R R L,HU G H E S J P,F E N G Q,e t a l.C o n d o m u s e a n d t h e r i s k o f g e n i t a l h u m a n p a p-i l l o m a v i r u s i n f e c t i o n i n y o u n g w o m e n[J].NE n g l J M e d,2006,354(25):2645-2654.[15]MU N K A C,G U D L A U G S S O N E,MA L P I C AA,e t a l.C o n s i s t e n t c o n d o m u s e i n c r e a s e s t h er e g r e s s i o n r a t e o f c e r v i c a l i n t r a e p i t h e l i a l n e o-p l a s i a2-3[J].P L o S O n e,2012,7(9):e45114.[16]袁媛,沈赞.吸烟及被动吸烟致子宫颈癌的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17,15(8):876-878. [17]胡利丹,卢雪映,胡月南,等.宫颈病变患者H P 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22):5212-5215. [18]杨建梅,邓慧,朱建雯,等.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 P V)转阴率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外医疗,2018,(下转第3293页)6823重庆医学2023年11月第52卷第21期g l i o m a[J].F r o n t I mm u n o l,2022,13:810572.[22]T O P K A N E,K U C U K A,S E L E K U.P r e t r e a t-m e n t p a n-i mm u n e-i n f l a mm a t i o n v a l u e e f f i-c i e n t l y p r ed i c t s s u r v i v a l o u t c o me s i n g l i o b l a s-t o m a m u l t i f o r m e p a t i e n t s r e c e i v i n g r a d i o t h e r a-p y a n d t e m o z o l o m i d e[J].J I mm u n o l R e s, 2022,2022:1346094.[23]MO R E I N D,E R L I C HMA N N,B E N-B A R U C HA.B e y o n d c e l l m o t i l i t y:t h e e x p a n d i n g r o l e s o f c h e m o k i n e s a n d t h e i r r e c e p t o r s i n m a l i g n a n c y[J].F r o n t I mm u n o l,2020,11:952. [24]L I Y L,HU N G W C.R e p r o g r a mm i n g o f s e n t i-n e l l y m p h n o d e m i c r o e n v i r o n m e n t d u r i n g t u m o r m e t a s t a s i s[J].J B i o m e d S c i,2022,29(1):84.[25]L I L,Y U R,C A I T,e t a l.E f f e c t s o f i mm u n ec e l l s a nd c y t o k i ne s o n i nf l a mm a t i o n a n d i mm u-n o s u p p r e s s i o n i n t h e t u m o r m i c r o e n v i r o n m e n t[J].I n t I mm u n o p h a r m a c o l,2020,88:106939.[26]W A N G G,W A N G J,N I U C,e t a l.N e u t r o p h i l s:n e w c r i t i c a l r e g u l a t o r s o f g l i o m a[J].F r o n t I m m u-n o l,2022,13:927233.[27]B A L KW I L L F,MA N T O V A N I A.I n f l a mm a-t i o n a n d c a n c e r:b a c k t o v i r c h o w?[J].L a n c e t,2001,357(9255):539-545.[28]G E X,X U M,C H E N G T,e t a l.T P53I13p r o-m o t e s m e t a s t a s i s i n g l i o m a v i a m a c r o p h a g e s, n e u t r o p h i l s,a n d f i b r o b l a s t s a n d i s a p o t e n t i a lp r o g n o s t i c b i o m a r k e r[J].F r o n t I mm u n o l, 2022,13:974346.[29]MA S S E Y S C,WH I T M I R E P,D O Y L E T E,e ta l.S e x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 h e a l t h a n d d i s e a s e:a r e-v i e w o f b i o l o g i c a l s e x d i f f e r e n c e s r e l e v a n t t o c a n c e r w i t h a s p o t l i g h t o n g l i o m a[J].C a n c e rL e t t,2021,498:178-187.[30]L I A O P,O S T R OM Q T,S T E T S O N L,e t a l.M o d e l s o f e p i g e n e t i c a g e c a p t u r e p a t t e r n s o fD N A m e t h y l a t i o n i n g l i o m a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m o l e c u l a r s u b t y p e,s u r v i v a l,a n d r e c u r r e n c e[J].N e u r o O n c o l,2018,20(7):942-953.(收稿日期:2023-03-02修回日期:2023-08-29)(编辑:石芸)(上接第3286页)37(27):33-36.[19]胡尚英,冯瑞梅,赵方辉,等.主动㊁被动吸烟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宫颈高度癌前病变的关系:一项多中心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C]//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因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会.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天津:中国抗癌协会,2015.[20]S I O K O S A G,S I O K O U-S I O V A O,T Z A F E TA S I.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c e r v i c a l c a r c i n o g e n e-s i s a n d t o b a c c o u s e b y s e x u a l p a r t n e r s[J].H e l lJ N u c l M e d,2019,22(S u p p l.2):184-190. [21]D A N I E L S V,P R A B H U V S,P A L M E R C,e t a l.P u b l i c h e a l t h i m p a c t a n d c o s t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o f c a t c h-u p9-v a l e n t H P V v a c c i n a t i o n o f i n d i v i d u-a l s t h r o u g h a g e45y e a r s i n t h e U n i t e d S t a t e s[J].H u m V a c c I mm u n o t h e r,2021,17(7):1943-1951.[22]冯兰凤.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J].慢性病学杂志,2021, 22(7):1032-1034.[23]范洁琳.H P V感染与宫颈病变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4. [24]彭雪,胡丽娜.H P V感染及危险因素的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3):168-170. [25]宫迎迎,周烨,韩辉,等.济宁地区自然就诊妇女宫颈H P V感染型别调查及H R-H P V持续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0, 27(21):1698-1702.[26]D E S A N J O SÉS,B R O T O N S M,P A VÓN MA.T h e n a t u r a l h i s t o r y o f h u m a n p a p i l l o m a v i r-u s i n f e c t i o n[J].B e s t P r a c t R e s C l i n O b s t e tG y n a e c o l,2018,47:2-13.(收稿日期:2023-04-18修回日期:2023-07-11)(编辑:冯甜)3923重庆医学2023年11月第52卷第21期。

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宫颈癌是发生在女性生殖器官宫颈部位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

宫颈癌的主要发病因素
是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

HPV感染被认为是宫颈癌及其前驱病变发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HPV是一种DNA病毒,目前已知存在超过100种亚型。

其中,HPV16和HPV18是宫颈癌的最常见病毒型别,它们可以导致大约70%的宫颈癌病例。

HPV感染主要通过性传播途径进行传播,尤其是通过无保护性性行为容易感染。

在HPV感染的过程中,先期感染常常没有明显症状。

但是,HPV具有高度恶性转化的
可能性。

长期存在的感染最终可能会引起宫颈上皮细胞的DNA损伤,促进癌前病变的形成。

此外,病毒还会抑制宫颈细胞分化和调节,破坏正常细胞周期和凋亡,从而促进恶性肿瘤
的形成。

为了减少HPV感染对女性健康的危害,目前许多国家推行了HPV疫苗接种计划,旨在
预防 HPV感染的发生。

通过HPV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HPV感染,预防和控制宫颈癌及其前驱病变的发生。

但是,即便接种了HPV疫苗,也并不能完全消除感染的风险。

因此,女
性应该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肿瘤或癌前病变的形成,保证女性健康。

总之,HPV感染是宫颈癌及其前驱病变发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HPV疫苗接种和宫
颈癌筛查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宫颈癌的发生。

为了女性健康,我们应该加强HPV感染的宣传,推广HPV疫苗接种,加强宫颈癌筛查,预防宫颈癌的危害。

宫颈癌疾病研究报告

宫颈癌疾病研究报告

宫颈癌疾病研究报告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症状往往表现为异常的阴道出血,尤其是在性行为后出现,而它的发病原因与危险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性行为、烟草使用、免疫抑制等。

近年来,宫颈癌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将基于最新的宫颈癌研究成果,探讨宫颈癌的病因机制与最新治疗进展,并引用一些专家的观点。

1. 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最主要的病因之一,其中HPV 16和18型是最常见的致癌病毒。

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宫颈癌患者(约90%)呈现HPV DNA阳性,这说明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关键原因之一。

近年来,一些新的研究结果显示,HPV的致癌机理可能涉及到microRNA的调控,而microRNA是一类小分子的非编码RNA,在癌症的发生和进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具体来说,一些研究人员发现,HPV E6和E7蛋白能够促进某些microRNA的降解,从而导致细胞内转录后调节因子的异常表达,这最终会引发肿瘤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microRNA不仅存在于细胞内,还存在于微环境中,比如外泌体,具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意义。

专家意见:美国辉瑞公司肿瘤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Elisabeth A. Burger指出:“HPV感染仅是宫颈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事实上,一个不良生活方式和其他不良因素也会增加一个女性患宫颈癌的风险。

”2. 免疫监视对宫颈癌的影响宫颈癌细胞具有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能力,从而能够在体内存活和扩散。

因此,针对免疫逃避机制和启动免疫细胞的攻击已成为目前宫颈癌治疗的研究热点。

一些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免疫系统的刺激治疗,比如使用肿瘤疫苗、肿瘤微环境调整剂等方法,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帮助患者提高自身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宫颈癌的效果。

例如,在2014年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使用了一种包含人类T細胞抗原2 (HPV2)抗原的新型疫苗(HV2E7SA),针对12个宫颈癌患者进行了临床试验,发现其能够有效地诱导患者体内产生HPV2抗体,并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力和生存期。

HPV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HPV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HPV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摘要】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具有种属特异性的嗜上皮类病毒,为闭环双链的小DNA病毒,包含约8000 bp,无包膜,分类学上属乳头瘤病毒科(Papovaviridae)下的乳头瘤病毒属。

其基因组包含8个早期开放读码框架(E:1-8)、2个晚期读码框架(L:1-2)及1个非编码调控区。

晚期读码框L1和L2基因分别编码HPV的主要和次要衣壳蛋白,组装成HPV的衣壳。

L1是衣壳的主要蛋白,分子量约57kDa。

L1是所有乳头状瘤病毒最为保守的基因,L1蛋白可诱导人的机体产生中和反应,并起免疫保护作用,具有B细胞特异抗原表位[1]。

乳头瘤病毒具有高度的宿主特异性,人类是HPV的单纯宿主,主要感染受损的皮肤和黏膜,病毒在感染组织中的滴度较低,目前尚未建成有效的HPV体外培养技术[2]。

【中图分类号】R3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5-0040-02一、HPV 的分型HPV感染导致的疾病主要有三类:1,生殖和排泄相关的宫颈、阴道、肛门和阴茎及一些头颈部肿瘤等恶性病变。

HPV感染相关的宫颈癌患者为100%,阴道及阴茎癌症为40%,肛门癌为90%,口咽等为12%;2,扁平疣、尖锐湿疣等生殖器疣等良性病变,这些都是传播疾病,常见于性行为活跃的人群;3,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瘤(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 RRP),最常发生的部位是喉部,也见于呼吸道的其他部位,HPV6型和11型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3]。

目前已经确定的HPV型别已经超过100种,依据不同型别HPV与肿瘤发生的危险性高低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HPV[4]。

致疣性的低危型HPV包括HPV6、11、42、43、44等型别,常引起外生殖器湿疣等良性病变包括宫颈上皮内低度病变(CIN I);致癌性的高危型HPV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等型别,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CIN II/III)的发生高度相关,尤其是HPV16和18型,70%的宫颈癌由这两种病毒引起[3,4]。

HPV感染及检测与宫颈癌的相关性进展

HPV感染及检测与宫颈癌的相关性进展

宫颈癌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是妇女癌症的主要死因之一,其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

全世界每年约有15万宫颈癌新发病例,每年约有8万人死于宫颈癌,其中80%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

由于宫颈癌有一系列的前驱病变,这些病变可存在多年,而且子宫颈又具有有利的解剖基础,易于暴露,便于观察、触诊及取材,如能在癌前病变阶段确诊,即可进一步治疗或监测。

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远比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好。

因此,通过筛查可以达到早诊早治效果,降低宫颈浸润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2]。

自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布有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 )是宫颈癌必要的致病因子以后,HPV 感染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HPV 预防性疫苗的上市以及HPV 治疗性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以HPV 为核心的早期诊断、早期筛查策略以及疫苗免疫策略几近完善[3]。

在这种情况下,熟练掌握宫颈癌的筛查技术与诊断方法对妇产科医生尤为重要。

本文就HPV 感染及检测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HPV 感染与宫颈癌1.1HPV 的基本知识HPV 是最常见的性接触传播病原微生物之一。

通过皮肤或黏膜微小损伤进入接触者皮肤黏膜,刺激上皮细胞增生,可引起人类恶性肿瘤和疣。

20世纪70年代,国外有作者提出HPV 与宫颈癌的发病可能有关的假设。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几乎所有的宫颈癌都是HPV 感染引发,没有HPV 感染就可不罹患宫颈癌。

1996年,WHO 将HPV 确认为引发宫颈癌的根本性因子[4]。

2010年程娇影等[5]发现联合宫颈脱落细胞和高危型HPV 检测可明显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检出率。

使宫颈癌成为目前癌症中惟一病因明确、可以早期预防和治疗的癌症。

1.2HPV 基因分型根据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以WHO 的HPVNetLab 为代表的几个HPV 研究机构提出高危型HPV 的概念。

这类方案将与宫颈癌相关程度较为清楚的HPV 型归为高危型HPV 和疑似高危型HPV ,其中15个高危型HPV 被证实与宫颈癌密切相关,型别为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3个疑似高危型HPV 可能与宫颈癌相关。

HPV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HPV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 的发生率具 有重要 价值 。大 量的流行 病学和
HP 6蛋 白通 过 E 一P能特 异 性 结 合 P 3蛋 白, VE 6A 5 促 使 P3蛋 白降解 失活 , 动细胞周期 , 5 启 抑制 细胞 凋
亡, 使细胞过度增殖而导致肿瘤的发生。E 蛋白与 7 R b蛋 白结 合使 E F和 R 2 b复合 物解 离 , 而使 E F 从 2
相关 。生殖道感 染 的 H V根据 恶 性 肿瘤 的发 病率 P 及致癌性可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两类 。H V 6 1、 P 1 、8
通 讯 作 者 : 明霞 , , 士 生 导 师 , 事 卫 生经 济 与 卫 生 服务 研 究 。 井 女 硕 从

3 8・ 3
21 0 0年 8月
从2 O世纪 7 0年 代 ZrH ue u asn教授 提 出 H V P
可能与 宫 颈 癌 的发 生 有 关 的 设 想 后 , 究 表 明 研
1 H V 的分 子 生 物 学特 性 及 致癌 机 制 P
1 1 H V分 子生 物学 特性 . P H V病 毒 , 一 类特 P 是 异感染 人皮肤和 粘膜 的双链 闭合 环状 D A病 毒 , N 具 有很强 的嗜上皮 性 , 高度 的组 织 特异 性 和宿 主 特异 性, 在人 和动 物 中分 布 广 泛。 H V D A编码 5~8 P N 个开放 阅读 框 架 , 次 为 E 、 7 E E ) E 、 4 依 6 E 、 1( 8 、 2 E ( 3 、5 具有 参 与病 毒 D A 的复 制 、 录 、 译 、 E )E , N 转 翻 调控 和细 胞 转 化 等 功 能。E 1涉 及 H V D A 的复 P N 制, 在病毒 开始 复制 中起 重 要作 用 , 1的 突变 能 够 E 导致 病毒基 因组 的破坏 。E 2涉及 病毒 D A转 录 N

hpv研究报告

hpv研究报告

hpv研究报告HPV研究报告引言:HPV(人类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被认为是宫颈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HPV研究的目标是了解这种病毒的传播途径、预防和治疗方法。

本报告旨在总结目前的HPV研究进展和重要结果。

传播途径:研究表明,HPV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尤其是不安全的性行为。

其次,直接接触病毒所致的传播也是可能的,如母婴传播、皮肤接触等。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口唇和口腔中也存在HPV感染的可能性,并与口腔癌相关。

与宫颈癌的关系: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诱因之一。

早期研究发现高危型HPV感染与发展为宫颈癌的风险密切相关。

目前,HPV疫苗可以有效预防HPV感染,并且已证明可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HPV疫苗:HPV疫苗的研究和开发使得预防HPV感染成为可能。

目前有两种主要类型的HPV疫苗可供使用,分别是二价疫苗和九价疫苗。

二价疫苗可以预防HPV16和18型感染,九价疫苗可以预防除16和18型外的其他高危型HPV感染。

疫苗接种已被推荐给青少年和年轻女性,以及特定高风险人群。

HPV检测:HPV检测是帮助早期发现和诊断HPV感染的关键工具。

现有的检测方法包括基因型检测和DNA检测。

基因型检测可以区分高危型和低危型HPV感染,DNA检测则可以直接检测病毒的存在。

这些检测方法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治疗方法:目前,对于HPV感染和宫颈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

此外,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免疫治疗也在研究中,希望能提供更有效和个性化的治疗选择。

结论:HPV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特别是在预防和治疗方面。

早期HPV感染的检测和预防措施对于减少宫颈癌的发病率至关重要。

然而,进一步的研究仍然需要进行,以改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进一步了解HPV的传播途径和变异特性。

HPV感染与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HPV感染与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HPV感染与宫颈癌的研究进展王春芳【摘要】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居首位。

现已明确,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且不同 HPV 基因型致癌风险有差异,因此,本文就 HP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病因学、致癌机制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期刊名称】《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8)003【总页数】3页(P330-331,337)【关键词】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子宫肿瘤【作者】王春芳【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广西百色 5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宫颈癌是一种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发生于子宫颈腺上皮或鳞状上皮,是仅次于乳腺癌威胁妇女生命健康的第二大杀手。

而作为性传播因子之一的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与宫颈癌前病变及癌变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高度相关的关系,时刻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

据报道,全世界每年约有子宫颈癌新发病例46.6万,每年导致25~28万妇女死亡[1-2],而据WHO报道,75%~80%在发展中国家,中国有近10万例新发病例,约占世界总数的1/5,目前处于地区增长趋势,尤以广大农村地区明显,并有发病年青化的现象。

大量研究表明,HPV感染的增加是宫颈癌患者年轻化的主要原因。

HPV是由DNA核心蛋白衣壳组成的乳头多瘤空泡病毒科乳头瘤病毒属,无包膜,直径为45~55 nm,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含72个壳微粒。

基因组为共价闭环小双链DNA,大小近8 000 bp,相对分子质量为5×106。

与致癌密切相关的HPV DNA含有3个功能区,包括约9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上游调控区(upper region of regulation,URR)、早期转录区(E区) 和晚期转录区(L区)。

E区位于URR下游,含6个ORF,编码除病毒衣壳之外的所有病毒相关蛋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