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1)
第16课抗日战争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军民的抗争难点:如何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探索课堂实施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新的三、教学方法:设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五、课型:新授课。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全民族抗战1.卢沟桥事变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中华民族开始了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
日本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教师在讲授时可结合“历史纵横”栏目中列举了四件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提问学生:这四件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从七七卢沟桥事变起,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企图迅速灭亡中国。
强大的外部压力,促使内部的团结。
面时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严重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开始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战。
抗日战争不是哪一党哪一派或哪一个战场的抗战。
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战。
教师在讲述时可利用教材中“学思之窗”栏目,列举了从1935年“八一宣言”发表,到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过程的史实,然后提出问题:从以上史实中可以看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让学生思考一下,它与日本不断扩大侵略中国的过程有什么必然联系?2.全面抗战路线面对日本的侵略,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引导学生思考洛川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然后指出洛川会议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人后方,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3.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抗日战争开始后存在着两个战场。
一个是正面战场,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一个是敌后战场,以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主。
这两个战场都是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面战场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这时期正面战场的特点是努力抗战与节节败退交织并存,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等著名的五大会战。
高中历史 第16课 抗日战争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6课抗日战争一、教材分析《抗日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6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本节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原因,突出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日本的侵略以及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史实;了解日军侵华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掌握抗战胜利的史实,分析胜利的原因及意义2.能力目标:通过提供资料、创设情境和组织讨论,培养学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组织课堂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培养学生为祖国做贡献的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结合现实,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
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
抗战胜利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原因,突出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对中国近代史认识还可以,尤其抗日战争。
因此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为教与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而是学生能参与其中,而达到能学会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采用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学案见后面)。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抗日战争》教材,完成学案课前预习部分。
初步认识本课基本知识。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及学案课前预习的完成情况。
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教案 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日军侵华的罪行和中国军民抗日的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究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
(2)通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发探究,学生自主发言,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协作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为基本原则,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发现并探究抗战的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牢记日本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产生对侵略者的憎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2)结合目前中日问题,使学生形成对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全民族抗战;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教学方法情景再现法、问题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活动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国侵略。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屡战屡败,结果都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下面请同学们看这几幅图片。
展示(“日本投降仪式”、“《日本递交投降书》”、“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停战诏书(原件)”)。
这是令每一个中国人难以忘怀的场景。
请同学们看P74第16课的引言,“几十年来,中国人民和日本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反思: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那场罪恶的侵华战争,究竟给中日两国带来了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16课抗日战争。
推进新课主题一狼烟四起1、你知道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吗?学生讨论回答后,多媒体展示: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现实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有利条件: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
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强国之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
难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抗战胜利的意义。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合作探究,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手段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电教手段应用,电影资料剪辑,声音的剪辑。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请同学们立正,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聆听国歌和观看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片段(播放视频,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主题一:狼子野心,侵我中华师:近代以来,中国屡受侵略,然而在这些侵略当中,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最为突出,那么,日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步步侵略中国的呢?我们从一组图来回顾一下。
(展示图片)(一)日本侵华步骤主题二:万众一心,保家卫国问题探究:全民族抗战时如何实现的?全民族抗战是如何实现的?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和课本相关内容来完成下列填空。
(展示题目)(一)全民族抗战形成的条件1、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
3、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促成。
4、实现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学案和校本作业
第16课抗日战争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识记抗日战争的基本事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其作用。
3、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重点难点】1、了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了解南京大屠杀和日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
2、了解全民团结族抗战的重要史实;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
3、探讨抗战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自主导学】一、全民族的抗战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
2、(1)甲午战争后,日本占领中国_____后继续垂涎中国领土,1931年日本制____________事变,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2)__________________日趋殖民化,使民族危机加深。
备注:运用全球史观分析日本全面侵华的原因与条件(根本原因:摆脱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困境的必然。
现实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加剧了侵略的野心。
有利条件:国共对峙提供有利时机。
)2、过程:(1)1937年7月7日夜,_______________成为全国抗战的开端。
(2)________________、天津相继失守。
(3)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制定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_________________ 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5)八路军、_______________进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____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6)国民政府在__________________战场组织会战:________会战:姚子青、谢晋元率部奋勇抵抗,坚守_________,歼敌二百多人。
太原会战:取得平型关战役胜利________会战:取得台儿庄战役胜利武汉会战:(7)但由于推行单纯依靠政府与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最终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先后失去___________ 、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章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2.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形成共识,准备汇报。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a.列举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个重大事件,并简述其影响。
b.请简要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c.请谈谈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章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重大事件和关键战役,如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2.掌握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了解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等政策及其实施情况。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大事件、胜利原因、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
2.强调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民族解放战争,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3.提醒学生珍惜和平,勿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抗日战争的历史,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大事件和关键战役。
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客观评价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深入分析,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设计6:第16课 抗日战争
说明:
八年抗战的胜利既有中华民族各阶层、各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努力,也有海外华侨的鼎力相助,还有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和自由的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是大家共同努力(工作)的结果。
不可否认,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确实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是反法西斯盟国共同浴血奋战的结果,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是多方面原因综合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是那一单方面的原因。
所以说前面六个谜底都比较片面,谜底“共工”比较符合历史事实,客观。
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
材料一加上日本是小国,地小、物少、人少、兵少,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这一个条件,于是在强弱对比之外,就还有小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这就是中国决不会亡的根据。
强弱对比虽然规定了日本能够在中国有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的横行,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然而小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又规定了日本不能横行到底,必然要遭到最后的失败,中国决不会亡,必然要取得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论持久战》材料二这次抗战,是以广大的土地来和敌人决胜负;是以众多的人口来和敌人决生死。
……我们现在与敌人打仗,就要争时间。
我们就是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固守广大的空间,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
——蒋介石《抗战必胜的条件与要素》
①中国抗战的正义性、进步性和中国国土广阔、人多兵广,能够支持长期战争,中国坚持持久抗战。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案-精选文档
《抗日战争》重点:全民族的抗战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七十年前,中国人民在亡国灭种的危机下,奋起抵抗,历时八年,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抗日战歌,他们的英勇事迹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勿忘国耻,珍爱和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让中国以崭新的面貌伫立在世界东方之林。
新课学习一、全民族的抗战:1、日本大举侵华(抗战前期):(1)1931年9月,制造“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亡;(2)1932年1月,制造“一·二八事变”,袭占上海;(3)1932年3月,扶植溥仪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4)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5)1937年7月,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抗战开始;(6)1937年8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7)1938年10月,攻占广州、武汉,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影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此要矛盾,促使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固的长城,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2)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必要条件。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的倡导者,也是坚定的维护者,对团结中国人民抗战到底并取得最后胜利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合作探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提示:①1935年华北事变时,中国共产党于8月1日发表著名的《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②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正式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瓦窑堡会议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作了进一步阐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教学设计:第16课抗日战争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抗战胜利的意义、抗战期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2.难点:抗日战争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影响,抗战精神的传承,以及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英雄人物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激发学生的思考。
目的:提高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观点。
4.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抗日战争相关的书籍、文章,如《抗日战争回顾》、《抗战时期的英雄人物》等,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目的: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5.小组合作: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抗日战争时期的某一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2.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抗战精神。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事实,理性看待历史问题。
4.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学会在集体中发挥个人作用,为国家、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5.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进步的动力,以抗日战争为鉴,珍惜当下,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目的:检验学生对抗日战争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问答题: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简要阐述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影响。
-介绍一位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并分析其精神品质。
目的: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加深对抗日战争的理解。
3.论述题: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和胜利意义,撰写一篇小论文,题目自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6课抗日战争
5.搜索并整理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史料、故事等,制作一份手抄报,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风貌,要求内容丰富、设计美观。
6.观看一部与抗日战争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写一篇观后感,不少于600字。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以下要点:
1.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主要战役、杰出历史人物;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影响及对我们的启示。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思考抗日战争的历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五、作业布置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抗日战争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史实讲解:对重大事件、战役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3.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避免主观臆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
4.强化价值观引导: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主要战役、杰出历史人物及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和意义。
2.难点:
(1)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与矛盾;
(2)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针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意义等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篇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材分析】《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7课。
本课共三个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日军的滔天罪行”;“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抗日战争史内容非常丰富,初中用三课时“难忘九一八”、“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来讲叙,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叙,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叙。
因此,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从对历史掌握的情况看,通过初中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透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
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
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全民族抗战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国侵略。
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中国屡战屡败,结果几乎都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下面请同学们看这几幅图片。
日本裕仁天皇宣读日本投降诏书、战俘营中的日军战俘在收听裕仁天皇宣布投降的广播、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战舰上签字、备受日军14年蹂躏之苦的中国东北人民热烈欢庆光复。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5.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与反思:本案例采用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3.教师评价:我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首先会以一段抗日战争时期的纪录片片段作为开场,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让学生迅速进入那个战火纷飞的历史场景。随后,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抗日战争对于我们国家的意义何在?”这个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铺垫基础。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上一课的内容,顺利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抗日战争。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我将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小组合作环节,我将布置以下任务:
1.分析抗战时期的重要战役,总结胜利原因。
2.搜集抗战英雄的事迹,分享感人故事。
3.探讨抗战精神在当代的意义,思考如何将其传承下去。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撰写一篇关于抗日战争的感想,要求结合所学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2.搜集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故事等资料,制作一份抗战主题的手抄报。
3.结合抗日战争历史,思考如何将抗战精神传承下去,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人教版历史必修1《抗日战争》word教案1
第16课抗日战争【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重点难点】重点: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
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
抗战胜利的原因。
【知识梳理】一、全民族抗战P741.抗日战争爆发原因[补]日本:根本原因:经济危机的影响(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现实原因: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侵略野心膨胀)历史原因:“大陆政策”(蓄谋已久)中国:中国近、弱、肥;国共对峙十年(国民政府正在忙于剿共,对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未做好准备)国际:英法美的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
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2.日本的局部侵华---民族危机加深(1)★九·一八事变:①年9月18日,日军攻占沈阳,侵占②(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补])(2)一·二八事变 1932.1.28 袭击上海(3)建立伪满洲国 1932.3(4)华北事变 1935 大批日军入关,威逼平津(③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补])3.卢沟桥事变★时间:①“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影响:日本全面侵华和国全民中族开日的开始)面对日本的全面侵华,国共两党②,组成③战线.战场,制定⑤抗战路线年秋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⑥路线.施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⑦战,建立⑧.战场,制定⑩抗战路线.1937.8—1937.11(抗战英烈:坚守宝山县城的姚子青、坚守四行]:粉碎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月13日——11月8日,日占太原(⑿大捷取得抗战以来]:国共合作之典范.1938.5徐州失守(⒀战役1938.3抗战以来取得武汉失守(⒁ 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2)原因: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本性决定国共实行不同抗战路线原因: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决定的二、★日军的滔天罪行(识记)南京大屠杀:1397.12 日军攻陷南京,屠杀手无寸铁的军民超过①万.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日伪军在河北丰润县潘家峪村制造惨案,全村②多人被杀.七三一部队:在东北成立的专门研究③的部队,惨无人道的用活人做试验.因试验而惨遭杀害的中国人达3000以上.三、抗战的胜利1.抗战的史实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1)★百团大战时间:1940年下半年,指挥:①,军队:八路军,地点:②,战果:拔掉敌人据点近3000个,意义: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补]打击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全国人民抗战胜利信心.(2)★远征缅甸(42-45)原因:42年初,日军由泰国、缅甸北上,准备进攻③ .目的:为确保④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战国:救出被围英俊7000多人,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击败侵缅日军.(3)抗战胜利标志⑤年月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2正式签署投降书;9.9中国战区南京举行签字仪式.)(4)★抗战胜利意义国内:①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⑥斗争的完全胜利;②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国际:③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要贡献;④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5)抗战胜利原因 [补]日本:其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讲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激发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2.学生分小组收集资料、讨论,形成小组观点。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4.教师总结各小组的观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抗日战争的背景、重要战役、英雄人物和胜利意义。
2.强调抗日战争对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小组成员共同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整理观点,形成小组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协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教学反思与评价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科素养。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问题探究的深度、团队合作的表现等方面。此外,教师还将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抗日战争历史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关注,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背后的故事吗?这段历史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2.学生分享自己对图片的观察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3.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时间、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抗日战争背景:教师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背景,包括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让学生了解战争爆发的起因。
第十六课 《抗日战争》教案设计
第十六课《抗日战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三维目标①知识与能力:掌握抗日战争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史实,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影像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探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局面的形成之间的联系。
从具体的战役中归纳出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全民族抗战的构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难点: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影响。
5、教学准备教师:①搜集与抗战相关图片、资料、影视信息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②设计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③总结各类问题,作为教师备课的依据。
学生:①课前预习《抗日战争》,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研究性学习。
②有条件的同学利用网络搜集与抗战相关的材料,可通过发电子邮件形式与老师交流、沟通。
③有能力的同学制作“日军的暴行”课件,以此提高能力。
④感兴趣的同学可撰写历史小论文。
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采用开放式为主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师中心观,注重师生的交往,树立师生互动的平等观,构建传统经验与现代教学理念相结合的新型历史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设计【课前欣赏】播放爱国动画作品《松花江上》【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播放电视剧«生死线»有关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的视频生:观看视频板书设计:一:日本为什么要对中国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二:中华民族是怎样战胜敌人的?三: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国内和国际上有何意义?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重要而难点的历史时期。
在这段时期里,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魔难和牺牲,但也展现了巨大的勇气和顽强。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抗日战争的教案。
一、抗日战争的背景抗日战争发生在1937年至1945年的日本侵华战争期间。
这场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随后扩大至全国范围。
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中国人民开始了长期而难点的斗争。
二、抗日战争的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正义战争。
这场战争的意义不仅在于中国人民的反抗,也在于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和牺牲精神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抗日战争的战略与战术抗日战争的战略与战术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中国人民采取了游击战、阵地战和运动战等多种战术,有效地削弱了日军的力量。
同时,中国人民还利用地形和人民群众的力量,与日军进行顽强的战斗。
四、抗日战争的英雄人物抗日战争中涌现了许多英勇无畏的抗战英雄。
例如,林彪、刘伯承、陈毅等将领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为中国人民赢得了珍贵的胜利。
同时,还有许多无名英雄默默奉献,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抗日战争的影响与启示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加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团结,培养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
其次,抗日战争也加速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最后,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人民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地位。
六、抗日战争的教育意义抗日战争的教育意义在于传承和宏扬抗战精神。
通过学习抗日战争的历史,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勇气和顽强。
同时,抗日战争也是一个反思历史的机会,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破坏,珍惜和平与发展。
总之,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难点而伟大的历史时期。
通过学习抗日战争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1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等,及时给予反馈。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4.教学策略:
(1)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活动。
(2)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抗日战争的历史,培养家国情怀。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抗日战争中一个英雄人物的短文,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描述该英雄人物的事迹、精神品质以及对抗日战争的贡献。字数在500字左右。
2.结合本节课所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并谈谈你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字数在600字左右。
3.选择一道课堂练习中的简答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拓展,要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字数在800字左右。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阐述抗日战争胜利对我国历史的影响,如民族觉醒、国际地位提升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抗日战争中的合作与斗争、胜利与失败等历史现象展开讨论。
2.讨论主题: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等。
3.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
2.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强调抗日战争中的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等。
3.知识梳理:带领学生梳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形成知识结构。
4.情感升华:强调抗日战争的历史教训,引导学生珍视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关于抗日战争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突出教学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授课班级:高一(1)班
课时:1课时类型:公开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史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以及怎样理性的看待当前两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有关录像、音乐、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2)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以此培养和发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民族抗战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难点:分析日军侵华的原因,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片法,探究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短片:首个国家公祭日仪式。
公祭日的设立不仅仅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以及在日军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中国同胞,同时也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重回那段中国人民为了反抗侵略,捍卫国家安危的伟大历史。
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一、血腥野蛮的侵略
1.日本侵华事变:
(PPT)课件打出:
▪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
▪1932年,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东北沦陷)
▪1935年,华北事变(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过渡: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伪满洲国、华北事变、七七事变等侵华事变,
使得中国大片国土沦丧,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那么,通过了解日本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日本为何要侵略中国?(PPT) 历史原因:蓄谋已久,既定国策
现实原因:摆脱经济危机的冲击
时机有利:国共内战;国际绥靖政策
过渡:在这些因素的驱使下,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
然而,日本帝国主义犯下的罪行不仅仅是侵略中国的领土,在侵略中国领土的过程中还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2.日军滔天罪行:(PPT分别展示)
罪行之一:日军在1937年12月进行了南京大屠杀(播放南京大屠杀相关视频以及朗读南京大屠杀诗歌《凝视300000》,激发学生情感。
罪行之二:制造潘家峪惨案
罪行之三:成立731部队(播放有关视频)
二、不屈不挠的斗争
(PPT)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1)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战”的主张;
(2)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共发表抗日通电,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
3)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党组织凇沪会战,八路军、新四军成立;
(4)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播放抗战歌曲《保卫黄河》,让同学们共同感悟那段历史。
1、全民族抗战
1)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
意义:打破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结果: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等大片领土,导致了正面战场的大溃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原因:片面抗战路线
2)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建立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中流砥柱:1940年下半年进行自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
由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为抗日战争的最终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3)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还赴缅甸作战
过渡: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和沉重打击之下,一场八年的持久战争,终于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2、抗战胜利
(1)标志1945年8月15日宣告无条件投降
(2)原因
1) 日本: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2) 中国: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根本原因)
3)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3)地位与意义
国内: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
增强了民族自尊心
和自信心。
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日军侵华这段历史和欠下的累累血债?
胡锦涛主席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上的讲话——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本课小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经过八年的抗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彻底扭转了一百多年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战争中屡败的局面,第一次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抗日战争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是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五、布置作业:新教材完全解读(课后练习)P87---P88
六、课堂练习
七、板书设计
抗日战争
一、血腥野蛮的侵略
1.日本侵华事变
2.日军的滔天罪行
二、不屈不挠的斗争
1、全民族抗战
2.、抗战胜利
三、以史为鉴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