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1第16课 抗日战争

1945年 滇缅反 攻胜 利,中 美两军 会师缅 甸芒友
中国远征军大部队沿公路开进缅甸
二、抗战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
各抒己见:是谁打败了日本
谜语趣闻:1945年抗战胜利后,某大 报副刊刊出一则谜语,谜面是日本投 降,谜底是打一中国古代名人。 ◆屈原: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 谜底:“屈原”、“苏武”、“蒋干”、 ◆蒋干:强调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作用 “毛遂” 、“华佗”。 ◆毛遂:强调共产党和毛泽东的作用 ◆华佗:中国的持久战拖垮了日本 ◆苏武:苏联的武力
专门研究细菌战, 集中在东北地区
日本军国主义者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 三省成立了伪“满洲国”。很快就在哈尔滨市以南二 十公里处的平房(地名)秘密建立了细菌研究部队— —“满洲第七三一部队”。他们疯狂地大量繁殖鼠疫 、霍乱、伤寒、炭疽和赤痢等传染细菌,应用于研制 杀人武器,并惨绝人寰的以当时的爱国人士及普通老 百姓为研究对象,进行细菌实验,惨杀中国人。下面 将部分资料展示给大家,让我们了解日本军国主义在 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历史。
国 际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三、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2、潘家峪惨案 3、“七三一”细菌部队 超过30万
南京大屠杀
日 军 经 常 将 中 国 人 砍 头 称 为 “ 试 斩 ”
军 犬 撕 咬
搞 杀 人 比 赛 的 野 田 毅 和 向 井 敏 明
一位历史学家曾说,如果让所有南京 大屠杀的死难者,手牵着手,长度可 以从南京到达杭州,延展距离约200英 里长。他们身上的共重达1200吨。尸 体可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如果把这 些人一个一个叠起来,将达到74层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共伤亡7400万人!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一、全民族的抗战1、日本侵华的背景:1)从大陆政策到既定国策,蓄谋已久----(历史原因)2)日本要摆脱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打击----(根本原因)3)以军部为核心的日本法西斯势力壮大----(现实原因)4)①国际绥靖政策②中国国内局势混乱--国共对峙----(有利条件)2、日本侵华事件--日本逐步蚕食中国领土,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1931.9.18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炮轰沈阳北大营,拉开侵华序幕1932年1,一·二八事变1932年3,成立伪满洲国1935年,华北事变1937年7.7,卢沟桥事变3、1937年7.7 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4、全民族的抗战(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7.9①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③1937年8月,中共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④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书,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中共的敌后抗战:①路线:人民战争路线(全面抗战路线)。
②作战方式: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3)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①战役:组织了淞沪会战(意义: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首次胜利)、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最大胜利)、武汉会战(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等多次重大战役。
②结果: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并取得了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
1938 年 10 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灭绝人寰,惨无人道1、南京大屠杀1937.122、潘家峪惨案1941年3、七三一部队三、抗战的胜利1、百团大战:1940 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了百团大战,主动出击日军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战,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2、中国军队国外战场的抗战①目的:保护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__抗日战争

• • • • • 1874年 在美国支持下侵略台湾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割占台湾 1900年 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1904-1905年 日俄战争, 扩张到东北 1914-1915(一战期间) 对德宣战,占领山东,提出 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31年 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 1932年 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1935年 华北事变 1937年 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上海)
百团大战:1940年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彭德怀
1、南京大屠杀
1937.12
2、潘家峪惨案
1941初
3、七三一部队
暴行之一: 刀劈 —— 砍杀训练 屠杀中国百姓
战争使人变成“魔鬼”
南京大屠杀中被杀害的儿童 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目黑辎重兵联队 兵站汽车第十七中队村濑守保拍摄的南 京下关长江边尸体堆积的场面
一、全民族的抗战
1、“七七”事变:1937年、北平附近卢沟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
2、全民族团结抗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937.9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 布国共合作宣言》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
日本全面侵华
中日民族矛盾
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成立
一、全民族的抗战
1、抗战中中共实行什么抗战路线,开辟什么战 场? 2、抗战中国民党实行什么抗战路线,开辟了什 么战场,组织了哪四次会战? 3、抗日战争中,中共在敌后战场主动出击日军 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是什么? 4、结合课本举例说明为什么中国的抗日战争是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7年9月13日——11月8日,日占太原
平型关大捷——首次胜利
徐州会战
1937年12月——1938年5月,徐州失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 抗日战争(共35张PPT)

2.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
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 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谈一谈:
今天我们怎么处理中日关系?
强以 国经 力济 。建 设 为 中 心 , 增
珍 惜 和 平 , 反 对 战 争
第16课 抗日战争
——东方雄狮的“怒吼”
《东京审判》
一、什么叫抗日战争?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为旗帜,中华民族反抗日 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 分(开始最早,结束最晚,时间最 长的反法西斯战争)。
第一篇章 全民族的抗战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 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国歌》
同 仇 敌 忾 共 筑 长 城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侵华史实一览表 时间
1894年—1895年
史实
结果
中日甲午战争 签定《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签定《辛丑条约》 日俄战争 扩张东北
1900年
1904年—1905年 一战期间 1925年 1928年
《二十一条》 足以灭亡中国 五卅惨案 济南惨案
九一八事变及其后日军动向
中国方面重要情况
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 中国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全民族抗战开始, 为防御阶段。 为相持阶段, 中共成抗战的中流砥柱。 为反攻阶段, 全民族抗战取得彻底胜利。
策动华北事变, 妄图占领华北五省。
卢沟桥事变爆发, 全面侵华开始, 占领中国大片领土。 调整侵华政策, 建立汪伪政府。 逐步失败, 直至无条件投降。
1942年 日军在 冀中地 区用毒 气弹杀 死的中 国儿童。
高中历史必修一提纲第16课

第16课抗日战争一、日本侵华(一)过程1.1931年: 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2.1932年:一·二八事变——侵略上海;3.1933年:占领热河——签订《塘沽协定》;4.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5.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侵华(二)原因:1.蓄谋已久,既定国策(根本原因)2.摆脱经济危机的冲击3.国共内战提供了有利时机4.国际绥靖政策(三)日军侵华罪行:1.南京大屠杀2.潘家峪惨案3.细菌战——七三一部队二、全民族的抗战(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1937年(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937.9——国共第二次合作1.原因:(1)日本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激化;(2)日本侵略从根本上损害了国民政府利益;(3)中共代表中华民族利益,制定策略、方针,并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努力。
2.经过: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中共领导北平“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1935年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1937年八一三事变:国民党抗战态度开始坚决。
1937年8月:中共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书,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共合法地位。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意义:使中国的抗战成为全民族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三)全民族抗战1.防御阶段(1937.7——1938.10)(1)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①正面战场的四次会战:淞沪会战(粉碎速决)太原会战(平型关)徐州会战(台儿庄)武汉会战(相持阶段)②依靠政府、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2)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①平型关大捷——首次大捷②洛川会议制定全民族的全面抗战路线③敌后战场的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2.相持阶段(1938.10——1943)(1)相持阶段的到来①标志:广州、武汉的失守(1938.10)②侵华方针的改变:对国民政府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对中共采取军事打击;(2)国民党坚持抗战:①枣宜会战②三次长沙会战③远征军入缅作战(3)共产党敌后战场:①百团大战②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3.反攻阶段(1944——1945.8)(1)国民党正面战场:①豫湘桂战役——大溃败②远征军在缅甸的胜利(2)中共敌后战场:①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局部反攻(1944)②中共七大的召开★显著特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并存,国内战场和国外战场并存。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 抗日战争

材料二: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 “如果中国屈服,……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 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 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 国际:①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要贡献。②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 材料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伤亡3500万人,死亡2000多 中国的国际地位。 万人,直接经济损失62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美国死亡40.5万人;英国死亡37.5万人。 ——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参考资料》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
二、全民族抗战
1、日本全面侵华:1937、7、7“七七事变”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937年9月(抗战胜利根本保证)
国 民 党 正 面 战 场 的 抗 战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国共配合典范
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上海失守
意义: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国民党先后有74名将军战死在沙场,其中佟麟阁、赵登 禹、张自忠等8名上将;吴克仁中将、 冯安邦中将等32名中 将;邹绍孟少将、王凤山少将等32名少将。
①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阴谋,使抗战成为持 久战;(抗战初期是主战场) ②为中共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2)
中共 敌后 战场
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开辟敌后抗 日根据地
百团大战
中 流 砥 柱
(3)国外战场:
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1942-1945
3、日本侵华的罪行
⑴南京大屠杀 1937.12 ⑵潘家峪惨案 1941初 ⑶七三一部队 和平居民—杀! 拒不合作—杀! 细菌实验—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 第16课 抗日战争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典例剖析
随堂训练
探究点 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 尽管日本取得了军事成功,占领了中国部分土地,但是中国人的 抵抗在整个战争中一直没有停止过。日本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的 爱国主义情绪,并且随着战争的继续,这种情绪日益加深。到1937 年9月,国民党和共产党结成反对日本的统一战线。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面抗战爆发前,日 本在中国取得了怎样的“军事成功”。 (2)根据材料,分析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 识,说明统一战线发挥的历史作用。 提示:(1)占领了东北三省,不断扩展在华北地区的侵略势力。 (2)原因:中日民族矛盾激化,国人的爱国情绪高涨。作用:是抗日 战争的旗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
课堂篇 探究学习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典例剖析
随堂训练
6.右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
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
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
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从图片中的“1942”、材料中的“美国特
民族的团结与进步。因此,B项正确。
答案:B
课堂篇 探究学习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典例剖析
随堂训练
3.1937年8月,中日军队开始在上海市区以北的区域展开硬拼,“双方
为争取本会战之胜利,均尽出精锐,倾力以赴……在正面二百余公
里、纵深三百余公里之地域内,浴血苦战……”。此战,中国军队“倾
力以赴”的结果是( )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6课 抗日战争(优质课件)

a.历史原因:蓄谋已久。 b.现实原因:摆脱经济危机的冲击,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c.有利时机:国共内战;国际绥靖政策。 d.根本原因:摆脱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
1931.9.18 1932.1.28 1932.3
九一八事变 ,侵占中国东北,民族矛盾上升 局
一·二八事变 部袭击上海 侵
在中国东北扶植华伪满洲国
政治上 扶植傀儡政权,实行以华制华 经济上 实行疯狂的经济掠夺 文教上 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
暴行之一:南京大屠杀 暴行之二:实施毒气战和细菌战
三、抗战的胜利 1.意义:
材料一 经过14年英勇斗争和浴血奋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 败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创造了半殖民地 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6课 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的抗战 1.日本:加紧侵华 ①史实
1932年建立伪满国
1931九一八事变
1935华北事变
1932一二八事变
合作探究: 日本在30年代集
中发动侵华战争 的原因?
②原因
材料一 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 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占领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 尚未实现。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
(1)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洗雪民族耻辱,捍卫 民族尊严 (2)反帝斗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3)国际地位提高 (4)中国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课后升华
学习战争 不是为了仇恨, 仅仅因为记住过去
永远不要战争的前提, 就是永远保持记忆, 永远保持警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再生;被活 埋丈夫永不再
生;悲苦留给
了被恶魔强暴
了的妻子,苍
天啊……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6课 抗日战争
1927年,东方会议以后,日本首相田中义 一向天皇密奏 :“ 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 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以实现。 惟第三期之灭亡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 未实现。”
一、日军侵华原因
1.日本
(1)历史原因:“大陆政策” (蓄谋已久) (2)现实原因:经济危机冲击陷入困境,希望通 过战争摆脱困境
2.中国
(1)近、弱、肥 (2)国共对峙十年
3.国际
绥靖之风盛行
列强的态度
• 哈哈,这些家伙不
会阻止的。咱们放 手大干一场吧!
二、全民族的抗战
(一)日军侵华罪行
1.九一八事变 材料一:1931年10月,国民党密使赴英谈判。许世 英代表蒋介石称:“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 行省的完整,则国民党可同意向日本…….让出东 北。” 2.1932年1月,一· 二八事变 3.1932年3月,伪满洲国建立 4.1935年,华北事变
1、就日本方面来说:日本迫于战线太长, 兵力、财力、物力不足,加上敌后 抗日根 据地的发展和壮大,严重威胁敌人的后方。 所以不得不停止对正面战场的大规模进攻。 2、就中国方面来说:正面战场连续败退, 人民抗日力量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 才能打败侵略者。
抗日战争为什么会 进入相持阶段?
三、抗战的胜利
(2)国内:
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 抗战(根本原因) ② 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
(3)国际:
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 民的支援(外因) ②海外华人华侨的大力援助。
五、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 完全胜利。 ⑵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⑶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
谜语趣闻:1945年抗战胜利后,沉浸在抗战胜利喜庆 氛围中的重庆,在一次庆祝晚会上有一则谜语,谜面 是日本投降的原因,谜底是打一中国古代名人。结果 出现四个谜底:
屈原 蒋干
苏武 毛遂
四、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1)日本:
其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 战争(性质)
⑷意义:①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 取得的最大胜利;②打击了日军,提高了中共和 八路军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③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二)开辟国际战场: 日军太平洋战场的失利 入缅作战 (三)战争胜利
1.时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⑷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本课小结:
一对矛盾——两条路线——两个战场——三个阶段——四个政权
(一)中日改变相持阶段的对策:
1.日本侵华策略的改变 对敌后抗日根据地 -----军事进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对国民政府 ----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
2.中共: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⑴目的:克服投降危险,振奋人民抗日精 神,争取抗战形势好转。 ⑵时间、地域、指挥者:1940年、华北、 彭德怀 ⑶战果: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2.1937年8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制定 3.整编军队
两 个 战 场
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四次会战) 敌后战场(共产党军队:敌后抗日根据地)
国民党正面战场四次会战
1937年7月7日至1938年10月
卢沟桥事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淞沪会战 武汉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