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愈合微环境是中西医创面治疗的共同思路
新型生物材料在创伤修复中的研究
新型生物材料在创伤修复中的研究在医学领域,创伤修复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生物材料的出现为创伤修复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突破。
这些新型生物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能和优势,能够更好地促进伤口愈合,提高修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创伤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到细胞的迁移、增殖、分化以及细胞外基质的重塑等多个环节。
传统的创伤修复方法往往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愈合时间长、容易形成瘢痕、功能恢复不理想等。
而新型生物材料的应用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其中,纳米材料在创伤修复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尺寸效应和表面性质,能够更好地与细胞和生物分子相互作用。
例如,纳米纤维支架可以模拟细胞外基质的结构,为细胞的生长和迁移提供良好的微环境。
纳米粒子可以负载药物或生物活性因子,实现靶向输送和控释,提高治疗效果。
生物活性玻璃也是一种重要的新型生物材料。
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能够促进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在创伤导致的骨折修复中,生物活性玻璃可以填充骨缺损部位,诱导新骨的形成,加速骨折愈合。
水凝胶作为一种具有高含水量的三维网络结构材料,在创伤修复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为伤口提供湿润的环境,有利于细胞的存活和增殖。
同时,水凝胶可以通过调整其成分和结构,实现对药物和生长因子的负载和控释,精准调控创伤修复的进程。
此外,组织工程皮肤也是新型生物材料在创伤修复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
通过将细胞种植在生物支架材料上,构建出具有类似皮肤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工程皮肤,可以用于烧伤、慢性溃疡等创面的修复。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供有效的创面覆盖,还能够促进皮肤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在新型生物材料的研发过程中,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始终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生物相容性是指材料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能力,包括材料对细胞的毒性、免疫反应等。
只有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材料才能在体内长期稳定存在,发挥其修复作用。
同时,新型生物材料的性能优化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微环境pH值对创面愈合的作用研究进展
微环境pH值对创面愈合的作用研究进展2016-05-29 来源:中华烧伤杂志我要投稿创面愈合评论(0人参与)文章作者:田瑞瑞李娜魏力创面愈合是指致伤因子造成组织缺失后,局部组织通过再生、修复、重建进行修补的过程,按愈合时间将创面分为急性创面和慢性创面。
影响创面愈合的因素很多,包括年龄、营养、烟酒、潜在或伴发疾病、心理状态等全身因素,异物、感染、血供、湿度、压力、摩擦力、剪切力等局部因素。
20世纪70年代,创面微环境的pH值作为影响创面愈合的另一个局部因素被提出,并逐渐受到重视。
创面微环境pH即创面局部渗液的酸碱度。
正常皮肤表面pH值为4.0~6.0,不同深度、部位创面的pH值不同。
Sharpe等认为,烧伤创面越深,pH值越高。
Schreml等强调创面由中心向外周pH值成梯度变化,中心偏高(约7.4),边缘偏低(约6.5)。
目前pH值在急慢性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普遍认同微环境偏酸可促进创面愈合这一观点。
在临床工作中,很少关注创面pH值,可能是因为相关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证据尚不充分。
本文就微环境pH值对创面愈合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讨论二者之间的潜在联系及pH值在临床中的应用,以期为创面修复提供新思路。
1 微环境pH值与创面愈合过程相互影响1.1 创面愈合过程中微环境pH值不断变化创面愈合是一个涉及多细胞、多分子的复杂生物学事件,从理论上说,可分为凝血期、炎症期、增生期、成熟期4个阶段。
在不同创面愈合阶段,伴随着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微环境pH值会不断发生改变。
如刚进入凝血期或炎症期,局部组织血管收缩,血供不足,导致营养及氧气缺乏、糖酵解增加,从而升高乳酸及PaCO2,降低创面局部pH值。
随着创伤表面呈酸性的脓液或坏死组织被清除,局部血管扩张、有氧代谢逐渐取代糖酵解,创面局部pH值会逐渐升高。
后期创面逐渐变浅、缩小,伴随着酸性角质油脂和外分泌腺分泌物的分泌,创面局部pH值会再次降低。
中医外科如何促进外科伤口的愈合和恢复
中医外科如何促进外科伤口的愈合和恢复在外科领域,伤口的愈合和恢复是治疗的关键目标之一。
中医外科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促进外科伤口的愈合和恢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伤口的愈合不仅仅是局部组织的修复,更与全身的气血、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因此,中医外科在治疗伤口时,注重整体观念,强调内外兼治。
首先,中药的应用是中医外科促进伤口愈合的重要手段。
根据伤口的不同阶段和特点,选用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在伤口早期,通常会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此时多使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赤芍、丹参等。
这些中药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伤口的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伤口的中期,肉芽组织开始生长,此时则会选用一些益气养血、生肌收口的中药,如黄芪、当归、白术、白及等,以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和伤口的愈合。
而在伤口的后期,为了防止瘢痕形成,可能会使用一些软坚散结、通络化瘀的中药,如海藻、昆布、桃仁、红花等。
除了内服中药,中药外用也是中医外科的一大特色。
例如,对于有渗出的伤口,可以使用湿敷法,将具有清热解毒、收敛生肌作用的中药煎汤湿敷,如黄柏、苦参、马齿苋等。
对于慢性溃疡伤口,可以使用生肌散、红油膏等中药制剂,这些药物能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伤口愈合。
此外,还有中药熏洗、中药贴敷等多种外用方法,根据伤口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
针灸疗法在中医外科伤口愈合中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修复能力。
例如,针刺足三里、血海等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生成和运行,为伤口愈合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艾灸则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对于寒性伤口或气血凝滞的伤口有较好的疗效。
中医的推拿按摩手法也有助于伤口的恢复。
适当的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少瘢痕形成。
但需要注意的是,按摩的力度和方法要得当,避免对伤口造成二次损伤。
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中西医治疗进展
中外医疗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综述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中西医治疗进展李丹1,刘春强21.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肛门外科二区,广西南宁530022;2.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中医肛肠科,广西来宾546100[摘要]肛瘘是一种发病率逐年上升,治标难治本的肛肠科常见病。
目前临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其创面愈合受特殊位置解剖结构的影响较大,术后创口容易感染,术后创面水肿出血等并发症恢复较慢,且易反复发作,因此成为术后创面愈合慢的原因。
肛肠科医生为解决创面愈合慢的问题,探索中医、西医治疗进展,以改善肛瘘术后创面的愈合质量。
本研究有助于明确中西医的优缺点,以提供临床治疗的参考方案。
[关键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中西医;进展[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11(a)-0194-05 Progress of Wound Healing after Anal Fistula Treatment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LI Dan1, LIU Chunqiang21.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anal Surgery II,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jion, 530022 China;2.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tol⁃ogy, Laibin People's Hospital, Laib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jion, 546100 China[Abstract] Anal fistula is a common disease in proctology, whose incidenc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t present, sur⁃gical treatment is the main clinical treatment, the wound healing is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special location of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 and the postoperative wound infection is easy. The recovery of postoperative wound edema and bleeding complications are slow and easy to recurs, which is the reason for the slow healing of postoperative wound.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low wound healing, anorectal doctors explore the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ound healing after anal fistula surgery. This study is helpful to clarify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plan for clinical treatment.[Key words] Postoperative anal fistula; Wound heal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Progress肛瘘是指肛管或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因病理原因形成一条相通的管道,又称肛管直肠瘘、肛门直肠瘘或简称肛瘘,是直肠肛管或直肠肛瘘的一种管道。
创面修复临床研究进展
关键词:创面修复、临床研究、 进展
一、情节展开
1、慢性创面的治疗研究在慢性创面的治疗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通过改 善创面微环境、促进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等方面促进创面愈合。一项研究 发现,使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的敷料可以显著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 量。另外,高压氧治疗也被证实能够通过增加组织氧含量,促进创面愈合。
1、深入探讨创面修复的机制:目前我们对创面修复的机制仍知之甚少,需要 进一步的研究来深入了解其过程和调控机制。这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方法和技 术。
2、临床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临床研究中,需要遵循严格的研究设计和 数据分析方法,以确实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同时,还需要进行多中 心、大规模的研究来验证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2、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方法,在创面修复中逐渐受到重视。其原理 是通过提高组织氧含量,促进成纤维细胞和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加速创面愈 合。在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中,研究者们发现高压氧治疗可以显著加快创 伤患者的创面愈合速度,同时减轻疼痛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三、展望与结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创面修复的临床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目前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新型敷料的应用、生物治疗方法以及细胞疗法等多个领域。这些 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结果。然 而,这些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仍需进一步的临床证据来验证其长期疗效和安 全性。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2、急性创面的治疗研究在急性创面的治疗方面,早期清创、控制感染和防止 再次损伤是关键。一项关于创伤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使用新型的生物敷 料可以降低感染率,减轻疼痛,并加速创面愈合。此外,还有研究如何通过改 善护理方式、增加换药频率等措施来提高创面愈合效果。
糖尿病足溃疡敷料应用进展
糖尿病足溃疡敷料应用进展作者:张玉冯璐张艳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2011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R24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580-01糖尿病患者足溃疡的发生率大约12%-25%[1],足溃疡合并感染是导致下肢截肢的重要因素,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致残及心理和生理创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足溃疡的常规治疗包括严格控制血糖、抗感染、足部护理、局部清创换药等。
传统的换药方式以碘伏擦拭,局部使用抗生素及胰岛素,生理盐水湿敷及使用油沙等,治疗周期长,创面损伤大,换药时易出血,创口容易干燥粘连,细菌容易侵袭,效果不佳。
近年来,国内外对慢性创口病理性愈合过程提出“创面床准备”概念[2],认为通过改善溃疡局部微环境,启动内源性修复机制,而达到改变创口的病理性愈合过程。
目前认为在糖尿病足溃疡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新型敷料将有助于溃疡的愈合。
常用的新型敷料包括新型银离子抗菌敷料、亲水性敷料、生长因子敷料、藻酸盐敷料、泡沫敷料等,现就不同敷料的作用特点及机制做一综述。
1 新型银离子抗菌敷料银离子主要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与细胞内的酶和蛋白质等重要物质相互作用,导致细菌缺乏能量,并与细菌细胞内DNA相互作用,影响细菌细胞分裂,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与传统的抗生素相比,具有更强的抗菌能力,不易产生耐药性、抗药性。
同时,通过调节细胞内电解质浓度,与钙调蛋白、金属硫蛋白结合后,伤口局部锌、铜、钙离子浓度增加,加快伤口的愈合过程。
新型银离子敷料抗菌作用强,新生肉芽组织更易生长,溃疡创面愈合快,换药次数减少,适用于早期感染的伤口局部抗菌。
近年来在糖尿病足溃疡应用越来越广泛。
邱吉苗等[3]研究发现新型银离子敷料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可以减少溃疡的面积,提高溃疡愈合率,缩短住院时间。
2 活性亲水性敷料近年来,基于“湿性愈合理论”的新型敷料在伤口护理中的显著疗效,亲水性敷料在糖尿病足溃疡的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
中促进创面愈合的治疗作用机制
中*促进创面愈合的治疗作用机制生肌类中*可以通过多种机制,调动机体修复机能,促进创面愈合,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关于中*促进创面愈合治疗探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创面愈合是创伤后的病理过程,正常情况下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作用呈现出非常协调的愈合趋势,在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错综复杂的网络交互调节作用下,伤口在一定时间内得以愈合。
但是,临床上也常会出现因感染、血运不畅、神经支配受损,以及自体免疫功能受损等因素导致的伤口经久不愈的病例,临床治疗上比较棘手。
具有生肌作用的中草*及中*复方制剂自古以来在临床上常常被用来治疗难以愈合的创面,针对中*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也一直是众多医者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及现代医学理论两个方面,对近年来人们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阐述中*促进创面愈合的治疗作用机制。
1、中医*理论创面久不愈合属于中医外科的疮,下面是疡之症,中医理论认为: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气血凝滞,营气不从,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
而疮疡起因以热毒为主,毒、腐、瘀、虚间相互作用使创面形成和发展,根据疮疡初起、脓成、溃后三个阶段,内治分为托、消、补三法,外治则采用箍毒消肿、透脓祛腐和生肌收口三法,故此外用中*治疗疮疡的作用机制可归纳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煨脓长肉及祛腐生肌。
1.1清热解毒热毒是中医学独有的概念,毒*则是指火热病邪郁结成毒的一类病症,也是疮疡等急*热病的统称。
临床特征是病处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如在体表则病灶会高出体表皮肤。
而清热解毒是中医*独有的用来治疗与热毒有关的病症的一种方法。
疮疡是清热解毒*最普遍的主治*,且疗效肯定,不仅见效快,而且疗效持久,停*后病症不易复发。
廖运河等[1]选用黄连解毒膏治疗烧伤,组方中的黄连、黄柏、黄芩、大黄等是经典的清热解毒*,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泻火的功效,可有效控制并治疗创面局部的感染症状。
此外,紫花地丁、金银花、独角莲、牛黄、青黛等具有清热解毒的中*也常被用于疮疡的治疗方剂中[2].有报道分析了大量与疮疡相关的研究文献,整理出中医外科关于疮疡研究的知识图谱并加以分析,其中"清热解毒"是与"疮疡"高度相关的高频关键词[3],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热解毒对于疮疡治疗的重要*。
如何利用中医外科学促进术后伤口的愈合
如何利用中医外科学促进术后伤口的愈合手术是现代医学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术后伤口的愈合却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中医外科学在促进术后伤口愈合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方法。
中医认为,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多与气血不足、经络阻滞、热毒内蕴等有关。
因此,中医外科学通过整体调理、局部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来达到促进伤口愈合的目的。
中药外用是中医外科促进术后伤口愈合的常用方法之一。
比如,生肌玉红膏,具有活血祛腐、解毒生肌的作用。
对于一些有腐肉、脓液的伤口,使用该药可以去除坏死组织,促进新鲜肉芽生长。
还有金黄散,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伤口红肿热痛的情况,能够减轻炎症反应,为伤口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
艾灸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艾灸产生的温热刺激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从而加速伤口的愈合。
对于术后伤口出现气血凝滞、经络不通的患者,在伤口周围适当进行艾灸,能够温通经络、调和气血。
中药熏洗在促进术后伤口愈合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通过将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效的中药煎煮后,对伤口进行熏洗,可以清洁伤口,改善局部的气血运行,促进伤口的修复。
除了上述方法,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在术后伤口愈合中的重要性。
术后患者的饮食应注重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蛋类、奶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同时,根据中医的理论,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伤口的愈合。
中医的情志调理同样不可忽视。
术后患者的情绪状态对伤口愈合也有一定的影响。
过度的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导致气血不畅,影响伤口的恢复。
因此,医生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安慰和鼓励,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外科学促进术后伤口愈合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术后伤口,由于其本身存在血糖代谢异常,伤口愈合较为困难,中医治疗时除了常规的方法外,还需要注重控制血糖,调整整体的气血阴阳平衡。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在研究中西结合治疗烧伤创面的方法以及效果。
方法:选择了2020年4月份到2022年1月份所接收的患者,均都是被烧伤残余创面患者一个72例,随即将他们分成两个小组一个是,观察组另一个是对照组,每个小组一共36人。
对照组的患者大多数都是采用着常规的治疗烧伤创面的方式,所采用的药物也都和常规一样,采用外用表皮生长因子以及金万红软膏来进行治疗。
而观察组则采用着中医以及西医的治疗方式来结合治疗,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之上再通过自制的中药复方生肌液进行外敷,平均25天作为一个疗程。
治疗之后,对照两个小组的患者,呈现最终的治疗效果,以及面部创伤愈合的实际情况,并记录下相应的数据。
结果:当治疗一个疗程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高达94.44%,而对照组则只有 69.44%。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一个月左右,然而对照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则为两个月左右。
结论:采用中医和西医结合的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患者创面的愈合时间,展现出的临床效果更加理想。
关键词:烧伤;残余创面;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引言烧伤在日常生活之中是比较为常见的一种意外事故所呈现的现象,人体的皮肤组织在接触到高温的过程之中,会在皮肤表面之上留下残余创面,不仅10分疼痛,易感染,而且也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愈合。
如果伤口创面感染了,那么在一期治疗的过程之中也是很难完全愈合的,那么就需要经过各种治疗方式来消除残余创面。
在烧伤后期,患者因为自身的皮肤组织移植密度不足,或者有限的情况之下,会让新生的皮肤抗摩擦力大大下降,会引起伤口创面小范围的扩大。
对于此类的烧伤残余创面,往往在治疗过程之中难以有效治疗。
在以往大多数都会采用的外表皮生长因子以及湿润烧伤膏来进行治疗,但是最终所呈现的治疗效果却表现的很一般。
而采用的中西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则可以得到显著的程序治疗效果。
然而本文则采用了2020年4月份和2022年1月份这个阶段之中我院所接收的72名患者进行的对比研究,其相关的资料数据如下所述。
湿性愈合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进展 2023 年 第 13 卷 第 4 期 534 ~ 541Current Biotechnology ISSN 2095‑2341进展评述Reviews湿性愈合研究进展刘子怡 , 张旭娟 , 蔡子松 , 马晨 , 刘梦昱 , 赵鹏翔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北京 100124摘 要:创面愈合是从组织破损恢复至原形态功能的过程,包含凝血、炎症、增殖、重塑多个阶段。
常规的创面愈合多为干性愈合,以血小板凝集形成血痂覆盖于创口表面为特征,并易于形成疤痕。
创面湿度过高,则造成慢性难愈创面。
湿性愈合疗法通过维持合适的湿度改善创面微环境,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创面愈合速度和效果,避免了创面结痂并减少溃疡面的形成,因而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对湿性愈合的发展、湿性疗法的治疗机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以湿性愈合理论为基础的医用敷料的临床应用,并对湿性愈合疗法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湿性愈合;治疗机制;医用敷料DOI :10.19586/j.20952341.2023.0010 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志码:AProgress on Moist Healing ResearchLIU Ziyi , ZHANG Xujuan , CAI Zisong , MA Chen , LIU Mengyu , ZHAO Pengxiang *Faculty of Environment and Life ,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Beijing 100124, ChinaAbstract :Wound healing is the process of restoring tissue damage to its original morphological function , including coagulation , inflammation , proliferation , and remodeling. Conventional wound healing is mostly dry healing , characterized by platelet aggluti⁃nation forming a blood scab covering the wound surface , and prone to scarring. If the wound is too humid , it will cause a chronic and difficult wound. Moist healing therapy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treatment by maintaining suitable humidity to improve the wound microenvironment , promote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various cells and factors , improve the wound healing speed and ef⁃fect , avoid wound scabs and reduce the formation of ulcer surfaces.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of moist healing and the therapeutic mechanism of moist therapy , summarize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edical dressings based on moist healing theory ,and looked forward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oist healing therapy.Key words :moist healing ; therapeutic mechanisms ; medical dressings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屏障,在保护机体的同时很容易受到损伤,如组织破损、开裂或流血等。
湿润烧伤膏联合莫匹罗星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
湿润烧伤膏联合莫匹罗星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湿润烧伤膏联合莫匹罗星用于烧伤残余创面内的治疗效果。
方法:从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院内收治的40例烧伤残余创面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干预形式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
对照组单一使用莫匹罗星治疗,实验组联合湿润烧伤膏,对比干预效果。
结果:实验组的创面愈合率为(87.32±1.32)%,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为(71.54±1.32)%,对比两组发现P<0.05(T=37.8036,P=0.0000)。
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在治疗第3天、治疗7天、治疗14天后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烧伤残余创面患者使用湿润烧伤膏联合莫匹罗星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创面愈合率,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
关键词:湿润烧伤膏;莫匹罗星;治疗;烧伤残余创面深度烧伤患者的创面预后过程中,后期常会因多种因素出现残余创面,且创面的愈合程度较难,及时患者创面愈合,也会出现继发溃烂、水疱等症状,加大治疗难度[1]。
因此,临床需积极探索一种全新促进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形式,以此提高患者的创面愈合率,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干预效果[2]。
基于此,本文针对湿润烧伤膏联合莫匹罗星在烧伤残余创面患者内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院内收治的40例烧伤残余创面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干预形式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
实验组年龄在20-70周岁,平均为(33.91±1.21)周岁,男13,女7,平均创面体积为(20.82±2.15)cm2。
对照组年龄在20-70周岁,平均为(33.92±1.23)周岁,男12,女8,平均病程(19.87±2.11)cm2。
对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分析后,P>0.05,具有可比性。
本次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创口愈合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创口愈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遭遇各种意外伤害,导致身体出现创口。
而创口的愈合对于恢复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骨伤科学在治疗创口愈合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历经数千年的实践验证,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
中医骨伤科学认为,创口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到气血、经络、脏腑等多个方面。
当身体受到损伤时,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受阻,脏腑功能失调,都会影响创口的愈合。
因此,治疗创口愈合需要从整体出发,综合调理。
首先,中医强调清创处理。
在创口形成初期,要及时清除伤口内的异物、瘀血和坏死组织,以保持创口的清洁。
这与现代医学的清创理念是一致的,但中医的清创方法更加注重手法的轻柔与细致,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过多的损伤。
在药物治疗方面,中医有着丰富的经验。
对于新鲜的创口,常常会使用一些具有止血、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如三七、蒲黄、乳香、没药等。
这些中药可以制成药膏、散剂等外用剂型,直接敷在创口上,能够有效地减轻疼痛和肿胀,促进止血。
当创口进入修复阶段,中医会使用一些具有生肌收口作用的药物,如血竭、儿茶、白及等。
这些药物能够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加速创口的愈合。
同时,还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配合内服中药,以调理气血、扶正祛邪。
例如,对于气血虚弱的患者,会给予益气养血的中药,如黄芪、当归、熟地等,以增强身体的修复能力。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骨伤科学还注重手法治疗。
在创口愈合过程中,适当的按摩、推拿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有助于创口的恢复。
例如,通过按摩创口周围的穴位,如足三里、血海、合谷等,可以调节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针灸也是中医治疗创口愈合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激发人体自身的调节机制,促进气血流通,加速创口的愈合。
例如,针刺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可以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增强组织修复能力。
中医还重视饮食调理在创口愈合中的作用。
认为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鸡肉、鱼肉、蛋类、蔬菜、水果等,以补充营养,促进创口愈合。
中医外科在医疗科研创新中的贡献有哪些
中医外科在医疗科研创新中的贡献有哪些中医外科,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科研创新领域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
它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传承,还在现代医学的发展进程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中医外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周礼》中就有“疡医”的记载,专门负责治疗各种外科疾病。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医外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诊疗体系。
其中,以“消、托、补”为代表的治疗原则,至今仍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医疗科研创新方面,中医外科首先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例如,对于一些慢性溃疡、创面不愈合等病症,中医外科采用的中药外敷、熏洗等方法,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创面的微环境,从而加速伤口的愈合。
这种整体调理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的思路,为解决现代医学中一些棘手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中医外科在药物研发方面也有着突出的贡献。
许多中药具有抗菌、消炎、止痛等作用,经过现代科学技术的提取和研究,开发出了一系列有效的中药制剂。
比如,黄连、黄柏等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被制成了外用的抗菌药膏;三七、丹参等中药在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止痛方面的作用,也被应用于外科创伤的治疗药物中。
这些中药制剂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副作用相对较小,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中医外科的特色疗法,如针灸、拔罐、推拿等,在疼痛管理和康复治疗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经络气血,缓解术后疼痛和肌肉痉挛;拔罐能够去除局部的淤血和湿气,促进组织的修复;推拿则可以放松肌肉,改善关节活动度。
这些疗法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成本低廉,易于推广,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提高了生活质量。
此外,中医外科在治疗一些疑难杂症方面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比如,对于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等疾病,中医外科采用的中药内服和外敷相结合的方法,能够调节内分泌,软坚散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而且,中医外科注重预防疾病的发生,强调“治未病”的理念。
通过调整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提高人体的抵抗力,预防外科疾病的发生。
如何利用中医外科学促进创伤后的功能恢复
如何利用中医外科学促进创伤后的功能恢复在日常生活中,创伤是难以避免的。
无论是意外伤害、手术创伤还是疾病导致的损伤,都会对身体的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中医外科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创伤后的功能恢复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方法。
中医外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理论和实践经验经过了数千年的积累和传承。
中医认为,创伤不仅会导致局部的皮肉筋骨损伤,还会影响人体的气血、经络和脏腑功能。
因此,在治疗创伤时,中医外科学注重整体观念,强调内外兼治,通过多种手段来促进创伤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中药外用是中医外科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对于创伤后的局部肿胀、疼痛、出血等症状,可以使用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止血生肌作用的中药进行外敷。
例如,常见的有红花、乳香、没药、三七等。
这些中药可以制成药膏、散剂或者湿敷剂,直接敷于创伤部位,通过皮肤渗透作用,发挥药效。
中药外用不仅可以减轻症状,还能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创伤的修复。
针灸疗法在创伤后的功能恢复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对于创伤后出现的疼痛、麻木、肌肉痉挛等症状,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促进神经和肌肉功能的恢复。
比如,对于上肢创伤,可以针刺合谷、曲池等穴位;对于下肢创伤,可以针刺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
推拿按摩是中医外科学中的另一种特色疗法。
在创伤后的恢复期,适当的推拿按摩可以松解粘连的组织,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恢复关节的活动度。
推拿按摩的手法要轻柔、准确,避免对创伤部位造成二次损伤。
同时,根据创伤的不同阶段和恢复情况,选择不同的推拿按摩手法和力度。
中医外科学还注重饮食调理在创伤恢复中的作用。
创伤后,人体的气血耗损,需要补充营养来促进恢复。
中医认为,应根据创伤的性质和个人的体质,选择适宜的食物。
例如,对于气血虚弱的患者,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益气养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当归等;对于有血瘀症状的患者,可以食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山楂、桃仁等。
中医外科如何护理术后创口愈合
中医外科如何护理术后创口愈合在中医外科领域,术后创口的愈合护理至关重要。
良好的护理不仅能够促进创口的快速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和生活舒适度。
首先,我们要明白创口愈合的基本过程。
通常来说,创口愈合分为三个阶段:炎症期、增生期和重塑期。
在炎症期,创口会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这是身体免疫系统在发挥作用,清除坏死组织和细菌。
增生期则是新生的肉芽组织填充创口,形成初步的愈合。
而重塑期是创口进一步加强和塑形,使其恢复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创口的愈合与气血、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
因此,在护理术后创口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
饮食护理是促进创口愈合的重要环节。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根据患者的体质和创口的情况,给予适宜的饮食建议。
例如,对于气血虚弱的患者,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益气养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鸡肉等。
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影响创口的愈合。
情志护理也不容忽视。
患者在术后可能会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气血的运行,进而影响创口的愈合。
因此,医护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在创口局部的护理方面,中医有着独特的方法。
中药外敷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根据创口的不同阶段和特点,选用相应的中药进行外敷。
比如,在炎症期,可以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在增生期,可选用能够促进肉芽生长、生肌收口的中药。
同时,要注意保持创口的清洁和干燥。
定期更换敷料,避免创口受到污染。
中医的针灸疗法也能对术后创口愈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为创口愈合提供良好的条件。
中药熏洗也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
利用中药的蒸汽和药液对创口进行熏洗,能够起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除了上述方法,中医还强调起居有常。
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和创口的愈合。
干细胞在皮肤创面修复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在皮肤创面修复应用中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干细胞在皮肤创面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首先介绍了干细胞在皮肤再生中的作用,然后对不同类型干细胞在皮肤创面修复中的比较研究进行了分析。
接着探讨了干细胞在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的机制,并探讨了干细胞在治疗皮肤疤痕和色素沉着中的应用研究。
最后展望了干细胞在皮肤创面修复领域的临床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清晰了解干细胞在皮肤创面修复中的作用机制和潜在疗效,为未来进一步开发干细胞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干细胞、皮肤创面修复、皮肤再生、比较研究、促进愈合、机制探究、治疗疤痕、色素沉着、临床应用、前景展望、研究进展。
1. 引言1.1 干细胞在皮肤创面修复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干细胞在皮肤创面修复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一直备受关注,其独特的修复能力和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使其成为皮肤再生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能够促进皮肤的再生和修复,对于创面愈合、皮肤疤痕和色素沉着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人员对干细胞在皮肤创面修复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不同类型的干细胞在皮肤再生中展现出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包括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等。
研究人员通过比较不同类型干细胞在皮肤创面修复中的效果,探讨其在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干细胞在治疗皮肤疤痕和色素沉着方面也表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
通过干细胞的移植和调控,研究人员希望能够有效地改善皮肤疤痕和色素沉着问题,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综合以上所述,干细胞在皮肤创面修复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令人瞩目,未来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不懈努力,干细胞在皮肤再生领域将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和福音。
的未来发展将成为医学界的一个重要方向,为推动皮肤再生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干细胞在皮肤再生中的作用1. 促进皮肤细胞增殖和分化:干细胞可以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皮肤细胞,如表皮细胞、真皮细胞和皮下脂肪细胞,从而促进新皮肤组织的生成和修复。
2021中医药对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概况综述范文
2021中医药对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概况综述范文 创面修复是指由于外伤或其他伤病的病变造成组织缺损后,局部组织通过再生、修复、重建,进行修补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
正常的创面修复一般分为局部炎症反应阶段、细胞增殖分化阶段和组织塑型重建阶段。
而慢性难愈性创面由于潜在的病理生理和复杂的并发症,其在炎症进展阶段中修复常处于停止和“囚禁”的状态,从而造成了创面修复障碍[1].一直以来,国内外对于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都非常重视。
在欧美发达国家,糖尿病足、褥疮及下肢动静脉溃疡等难愈性创面是中老年人面临的重要危害之一,而随着中国老龄化的不断加重,关于难愈性创面修复的问题也亟需解决。
早在20世纪末,国外关于创面修复的研究领域已经深入到细胞、分子、基因水平[2],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加深,国内在创面修复研究领域也不断取得了重大突破,例如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材料与组织替代物的广泛应用,为临床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但由于临床实验动物模型与人体的差异性,修复过程中的细菌、缺氧等影响因素,生长因子在临床治疗的成功率依然受到限制,同时,在其应用于创面修复(包括将来应用于内脏修复、神经系统修复等)后是否诱发组织过度增生,乃至使细胞发生转化,进而产生癌变仍存在较大的争议[3].而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医药,其在促进创面修复上由古至今都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在周代就有了“疡医”的划分。
《五十二病方》这一我国现存最早医书中不仅有“创伤”这一外科疾病的记载,同时叙述了砭法、灸法、熨法、角法、按摩等疗法。
在长期的促进创面修复的临床实践中,中医药治疗不仅具体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思想,也形成了“提脓去腐”“煨脓长肉”等具有鲜明特色的理念和方法,在现代临床研究,这些理念的科学性及先进性也在被不断地证实,不仅与现代新兴的“酶学清创”“湿润疗法”有许多相通之处,更有独特优势所在。
现本文就中医药对于目前常见的、多发的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概况作如下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论坛文章编号:1009-4237(2019)04-0241-03改善愈合微环境是中西医创面治疗的共同思路姜玉峰ꎬ付小兵ʌ摘要ɔ㊀中医和西医创面治疗的根本是有效去除影响创面愈合的障碍性因素ꎬ改善创面愈合的微环境ꎬ提高组织的再生修复能力ꎬ进而加速创面愈合ꎬ提高创面愈合质量ꎮ两者都是通过补充和调控外源/内源性生长因子的合成和分泌ꎬ促进细胞分裂增殖ꎬ刺激创面新生血管形成ꎬ改善创面的血液循环ꎬ调控胶原的合成及代谢ꎬ调节创面修复基质形成ꎬ营养创面等方式发挥作用ꎮ在改善创面微环境的核心理念基础上ꎬ将两类方法有机地加以组合ꎬ可以加速创面修复ꎮʌ关键词ɔ创面愈合ꎻ中医ꎻ西医ꎻ微环境ʌ中图分类号ɔR641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ʌDOIɔ10 3969/j.issn.1009-4237 2019 04 001Improvingthehealingmicroenvironmentisthecoreconceptinwoundtreatmentforboth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JIANGYu ̄feng1ꎬFUXiao ̄bing2(1.DepartmentofWoundRepairꎬMedicalCenterofChinesePLAStrategicSupportForceꎬBeijing㊀100101ꎬChinaꎻ2.KeyLaboratoryofWoundRepairandRegenerationofPLAꎬChinesePLAGeneralHospitalꎬBeijing㊀100853ꎬChina)ʌAbstractɔ㊀Thekey ̄pointsofwoundhealinginbothWesternmedicinean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retoremovethebarrierfactorsꎬimprovethemicro ̄environmentandincreasetheabilityoftissueregenerationandrepairꎬsoastoimprovethespeedandqualityofwoundhealing.Bothofthemobtainthebestwoundhealingbysupplementingandregulatingthesynthesisandsecretionofexogenous/endogenousgrowthfactorsꎬpromotingcelldivisionandprolifer ̄ationꎬstimulatingtheformationofnewbloodvesselsꎬimprovingthebloodcirculationꎬregulatingthesynthesisandme ̄tabolismofcollagenꎬregulatingtheformationofwoundrepairmatrixꎬandnourishingthewound.Basedonthecorecon ̄ceptofimprovingwoundmicroenvironmentꎬthecombinationofthetwomethodswillacceleratewoundrepair.ʌKeywordsɔwoundhealingꎻ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ꎻWesternmedicineꎻmicroenvironment作者单位:100101北京ꎬ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解放军第306医院)创面修复科(姜玉峰)ꎻ100853北京ꎬ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ꎬ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付小兵)1㊀现代医学对创面治疗的阐述1 1㊀创面愈合的病理生理过程㊀体表组织遭受创伤后ꎬ局部血管收缩㊁血液和细胞渗出以及血管活性因子激活等诱发凝血过程[1]ꎮ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可进一步诱导炎症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向创面迁移ꎬ进入炎症反应期ꎮ炎症反应期为伤后即刻~48hꎮ遭受创伤的体表组织可能会出现水肿㊁变性㊁坏死㊁溶解等ꎮ生长因子的调控和其结果是炎症反应期的本质和核心ꎮ通过趋化中性粒细胞㊁巨噬细胞等向创面聚集ꎬ一方面释放多种蛋白水解酶ꎬ以溶解消化坏死组织ꎬ同时这些炎性细胞本身又释放出新的生长因子ꎬ进一步调控创面炎症反应过程ꎬ这一阶段的变化为后期的修复打下基础[1]ꎮ约在伤后第3天ꎬ随着炎症反应的消退和组织修复细胞的逐渐增殖ꎬ创面出现以肉芽组织增生和表皮细胞增殖移行为主的病理生理过程ꎮ之后仍需进行一定时间的局部组织改构和重建ꎬ才能使原有结构和功能尽可能恢复ꎬ主要是肉芽组织向正常结缔组织的转变ꎮ瘢痕的形成是软组织创伤修复最终结局之一ꎮ对创面缺损少㊁对合整齐㊁无感染的创面(如清洁的手术切口)ꎬ伤后2~3周即可完成修复(愈合)ꎬ对缺损大㊁对合不整齐或伴有感染的创面ꎬ常需要4~5周才能形成瘢痕ꎮ在此过程中ꎬ多种细胞成分(主要是巨噬细胞)㊁生长因子及神经㊁免疫系统可通过调节结缔组织的合成与降解ꎬ使胶原反复溶解㊁沉积和更新ꎬ瘢痕逐渐消失ꎬ最终达到组织改建的目的[1 ̄2]ꎮ1 2㊀创面治疗的现代医学方法1 2 1㊀物理治疗㊀长久以来ꎬ人们用到了一切可以采用的物理技术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ꎬ促进或加速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修复ꎬ包括声(超声)㊁光(激光)㊁电(脉冲)㊁氧(低氧和高氧)㊁磁(场)等ꎮ其中氧是决定胶原的合成与成熟㊁上皮化㊁伤口挛缩等修复结局的重要因素ꎮ低氧和高氧对创面修复和组织再生都有影响ꎬ低氧刺激能显著诱导表皮细胞[3]ꎬ对于糖尿病足等下肢动脉相关性疾病ꎬ高压氧的治疗应用更为广泛[4]ꎮ低能量的激光通过热效应促进新陈代谢ꎬ增加局部血流量ꎬ促进毛细血管形成和一系列的光生物刺激和光调节作用ꎬ从而加速创面愈合[5]ꎮ高能窄谱红光通过物理学方法滤去其他光线ꎬ利用光子的光化学效应㊁光电磁效应㊁光压强效应㊁光刺激效应㊁光热效应等一系列综合效应所带来细胞的酶促反应ꎬ促进物质代谢ꎬ使细胞活性加强ꎬ同时极大地提高组织细胞的有氧呼吸作用ꎬ促进上皮细胞㊁成纤维细胞的再生与损伤毛细血管的修复ꎬ从而提高受创组织(包括骨骼㊁肌肉㊁神经㊁上皮等各种组织)的康复和创面的愈合[6]ꎮ外源性电刺激可以增加创面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及灌注ꎬ提高局部氧分压ꎬ促进血管形成并增强表皮细胞的迁移活动ꎮ其作用机制主要是磁场非热生物效应ꎮ此外ꎬ磁场所产生的电磁效应可以通过丰富的神经网络传导于靶组织ꎬ该处离子由于电磁效应影响ꎬ其活动度增加ꎬ进而导致细胞内外离子的交换速度加快ꎬ其结果是细胞的代谢活动加强ꎬ包括巨噬细胞㊁粒细胞㊁淋巴细胞的生物活性提高ꎬ在抗感染过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7]ꎮ稳恒磁场具有减少创面愈合时间㊁促进内皮细胞增殖㊁改善血流动力学特性的作用[8]ꎮ紫外线短波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炎症物质的吸收ꎬ同时还可以增强吞噬细胞功能ꎬ且作用部位深ꎬ对创面炎症的控制有很好的疗效[9]ꎮ负压创面治疗通过增加创面内的氧张力ꎬ减少细菌数目ꎬ加速肉芽组织的形成ꎬ减轻微循环障碍ꎬ改善血供ꎬ预防创面的应切力ꎬ能明显加速愈合速度ꎬ已经被很多研究证实[10]ꎮ1 2 2㊀化学和生物治疗㊀化学治疗常通过生物酶类促进和加速组织坏死ꎬ进而加速创面愈合ꎬ即 酶学清创 ꎬ常用的生物酶类包括蛋白酶㊁胶原酶㊁纤溶酶等ꎮ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外用生长因子促进创面愈合ꎮ如前所述ꎬ创面愈合的全过程实质上是由许多细胞因子参与和调控ꎮ生长因子不仅直接参与创面的炎症反应ꎬ而且还影响组织修复细胞周期的转变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ꎮ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生长因子有外源性应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㊁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以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等ꎮ生长因子的转基因疗法对创面愈合的治疗作用近年来受到人们的重视ꎬ包括采用基因枪技术㊁脂质体技术等将基因等转导入烧伤创面ꎬ从而达到促修复的目的ꎮ其他还包括干细胞和蛆虫治疗等技术ꎬ已在临床中取得一定的效果ꎬ但是因为伦理和技术原因ꎬ还有待进一步验证[1 ̄2]ꎮ1 2 3㊀新型敷料促进创面愈合㊀新型敷料是指相对于传统纱布(干性敷料ꎬ也叫惰性敷料)而言ꎬ具有保湿与促修复作用的生物活性敷料(包括藻酸盐类敷料㊁水胶体敷料以及水凝胶敷料等)ꎬ使创面保持一个微湿的环境ꎬ以利于坏死组织溶解ꎮ这类敷料有利于促进和加速多种与组织修复和再生有关的生长因子蛋白或多肽的释放ꎻ能够显著加速肉芽组织的形成ꎻ有助于减轻伤口疼痛ꎻ在更换敷料时不会对新生的肉芽组织或上皮组织产生破坏作用ꎻ可以减轻医师与护理工作人员的劳动和方便生活等[11]ꎮ2㊀中医创面治疗理论2 1㊀疮疡(创面)病机及治则㊀中医对 疮疡 类疾病治疗经验有五千年的历史ꎬ对病理机制方面的描述有 腐去肌生 ㊁ 煨脓长肉 ㊁ 肌平皮长 等ꎬ又根据这些创面愈合的规律ꎬ提出了 提脓祛腐㊁煨脓长肉㊁养血生肌㊁祛瘀消瘢 消托补 等相应的内外治则ꎬ长期以来指导着中医创面治疗的临床工作[12 ̄13]ꎮ中医外科不仅需要辨脓的有无ꎬ更要通过观察脓液的形㊁色㊁质㊁气味来推断全身整体机能和创面局部状况ꎬ以此为依据制定治疗措施及判断预后ꎮ中医还把 脓液 看作气血化生的产物ꎬ 脓液 在创面愈合的不同阶段被赋予不同的内涵ꎬ在相对清洁的肉芽生长期创面ꎬ此时的脓液(渗出物)是创面肉芽组织代谢的产物ꎬ除了含有交换和吸收后的代谢废物ꎬ还含有一定量的白细胞㊁蛋白质㊁氨基酸及多种生长因子等ꎬ可以为创面愈合提供一定营养支持ꎬ为创面愈合提供良好的环境[12 ̄13]ꎮ疮疡病程演变经历初起㊁脓成㊁溃后三个阶段ꎬ 消㊁托㊁补 三法是中医整体观㊁系统观在创面治疗法则的具体体现ꎮ创面治疗虽然局限于局部ꎬ但应先考虑全身病机变化ꎮ 消㊁托㊁补 是中医外科治疗疮疡的主要法则ꎮ 消 指用特定的药物ꎬ使脓未成或脓成为疮疡吸收消散ꎬ临床常用于疖肿㊁丹毒ꎬ是治疗疮疡最理想的方法ꎮ 托 是指 托里透脓 ꎬ根据病情虚实情况可分为透托法和补托法两类ꎮ透托法用于肿疡已成ꎬ毒盛正气不虚ꎬ肿疡尚未溃破或溃破后脓出不畅ꎬ多用于实证ꎻ补托法又分为益气托毒法和温阳托毒法ꎮ 补 是指采用补虚扶正的药物ꎬ消除各种虚象ꎬ使得体内气血充足ꎬ常用于疮疡溃后虚证或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ꎮ 消㊁托㊁补 这三种方法ꎬ各有其阶段性而又相互联系ꎬ需根据病情的发展和变化相互结合使用ꎬ分别采用消中有托㊁托中有消㊁补中有托㊁补中有清㊁消补兼施等具体方法ꎬ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13]ꎮ2 2㊀疮疡外治法㊀«医学源流论»中提到 外科之法ꎬ最重外治 ꎮ煨脓生肌是指在创面愈合过程中ꎬ运用外敷中草药油膏(散)经皮肤和创面对药物的吸收ꎬ促进局部气血通畅ꎬ增强其防御能力ꎬ使创面脓液渗出增多ꎬ载毒外出ꎬ达到创面生长的目的ꎮ同理ꎬ 箍围疗法 溻渍疗法 等均是使药物作用于肌体后ꎬ有效成分经局部吸收ꎬ起到清热消肿㊁散瘀定痛㊁温经化痰等治疗效应[13]ꎮ3㊀改善愈合微环境ꎬ促进创面愈合1962年英国动物学家Winter发现湿性环境明显促进创面愈合ꎬ成为现代创面愈合理论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原则ꎮ«外科启玄»中提出的煨脓生肌法重点是 煨脓 ꎬ包括:(1)提脓㊁祛腐㊁拔毒ꎬ增加局部脓液的渗出ꎬ加快创面坏死组织的脱落与分解ꎻ(2)煨出的脓液可化生为气血津液ꎬ有助于肌肤的生长ꎮ现代医学中把炎症反应阶段作为创伤愈合过程中必然经历且独立存在的阶段ꎬ创面发生至愈合离不开炎症反应的参与ꎬ是否愈合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及强度密切相关ꎬ两者之间的描述和理解是一致的ꎮ从本质上讲ꎬ 湿性愈合 与 煨脓生肌 理论均强调创面的生长需要适当的湿性环境ꎬ均认为通过调整创面愈合微环境ꎬ可以促进创面损伤组织修复和再生ꎬ促进愈合ꎮ大量的研究证实现代西医和中医均是通过调控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合成和分泌ꎬ调控炎性和修复细胞增殖和趋化ꎬ调控创面肉芽生长ꎬ改善创面血供和微循环ꎬ调控胶原等修复基质合成及代谢ꎬ改善创面营养等措施ꎬ整体改善创面愈合微环境ꎬ进而促进创面愈合[14 ̄21]ꎮ创面治疗的中西医结合基本思路就是基于改善创面愈合微环境这一基本原则ꎬ根据中西医创面愈合基本理论ꎬ在创面愈合不同阶段ꎬ将中西医技术加以组合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ꎬ进而达到最佳的治疗创面的效果ꎮ组织再生材料近年来在创面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ꎬ新型敷料以及智能敷料的发展就是明显的例证ꎮ创面修复㊁组织再生都受到创面微环境的影响ꎮ如何将新型材料与创面治疗中药相结合ꎬ进而对中药剂型(膏剂㊁散剂)加以改进ꎬ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其多靶点㊁多环节㊁多层次的综合调控作用ꎬ可能是未来中医药创面治疗加速发展的一条捷径[22]ꎮ参考文献:[1]付小兵ꎬ韩春茂ꎬ胡大海ꎬ等.糖尿病足及其相关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处理[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ꎬ2013.[2]杨红明.难愈性创面治疗进展与面临的挑战[J].中华烧伤杂志ꎬ2016ꎬ32(4):193-195.[3]黄翀ꎬ江旭品ꎬ黄跃生ꎬ等.低氧环境对创面修复主要效应细胞表达MMP ̄9的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ꎬ2013ꎬ35(4):293-296.[4]王鸿博ꎬ贾黎静ꎬ付小兵ꎬ等.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J].中华糖尿病杂志ꎬ2016ꎬ8(1):53-55. [5]钟晓芸ꎬ陈建ꎬ吴军ꎬ等.半导体激光照射辅助治疗创面疗效观察116例[J].中华烧伤杂志ꎬ2015ꎬ31(5):384-385.[6]刘健ꎬ方庆伟ꎬ徐建军ꎬ等.全身红光治疗对烧伤创面愈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ꎬ2010ꎬ34(4):293-296.[7]潘柏林ꎬ李健宁.电刺激治疗慢性创面[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ꎬ2007ꎬ7(12):1221-1222.[8]孟昕珂ꎬ雷霆.稳恒磁场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ꎬ2018ꎬ39(10):1975-1977.[9]张丽ꎬ陈蔚ꎬ李晓瑛ꎬ等.短波紫外线治疗老年人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疗效观察及剂量分析[J].感染炎症修复ꎬ2012ꎬ13(6):101-104.[10]余泮熹ꎬ杨晓楠ꎬ祁佐良ꎬ等.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ꎬ2018ꎬ47(3):172-174. [11]付小兵ꎬ吴志谷.现代创伤敷料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ꎬ2007.[12]姜兆俊.外科病中医外治法[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ꎬ2009.[13]谭新华ꎬ何清湖.中医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ꎬ2011.[14]姜玉峰ꎬ黄沙ꎬ付小兵ꎬ等.京万红软膏治疗糖尿病慢性创面的实验研究[J].感染炎症修复ꎬ2013ꎬ14(1):34-37.[15]姜玉峰ꎬ许樟荣ꎬ高虹ꎬ等.多中心完全随机㊁标准治疗平行对照评价京万红软膏治疗糖尿病足慢性创面的临床研究[J].感染.炎症.修复ꎬ2015ꎬ16(1):33-36.[16]王春明ꎬ李茂祥ꎬ冯大鹏ꎬ等.生肌软膏治疗皮肤溃疡愈合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ꎬ2002ꎬ8(3):160-162.[17]董黎强ꎬ章明ꎬ王维佳.外用中药对兔创面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J].中国骨伤ꎬ2004ꎬ17(3):135-137. [18]刘春梅ꎬ刘明ꎬ侯玉芬ꎬ等.愈疡灵软膏促进溃疡内源性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ꎬ2004ꎬ28(5):384-386.[19]裴宪武ꎬ王坤正ꎬ党晓谦ꎬ等.紫草油剂促进兔创面修复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J].中西医结合学报ꎬ2006ꎬ4(1):52-55.[20]田瑞瑞ꎬ李娜ꎬ魏力.微环境pH值对创面愈合的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烧伤杂志ꎬ2016ꎬ32(4):240-242. [21]WeinsteinNꎬMendozaLꎬGitlerIꎬetal.Anetworkmodeltoexploretheeffectofthemicro ̄environmentonendothelialcellbehaviorduringangiogenesis[J].FrontPhysiolꎬ2017ꎬ8:960.[22]李令根ꎬ赵钢ꎬ吴明远.壳聚糖中药复合药膜治疗大鼠体表溃疡的机理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ꎬ2002ꎬ8(2):80-83.(收稿日期:2019-03-05ꎻ修回日期:2019-03-20)(本文编辑:黄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