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老年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日固
…岫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 卒中的临床观察
刘 伦
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重症监护室 , 湖北 武汉
4 3 0 0 2 2
【 摘要】 目的 探讨 和分析中西结合 的方法治疗脑卒 中的临床疗效 , 总结治疗脑卒 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具有 完整临床资料 的2 0 0 8年 1月一2 0 1 0 年1 2月来该院就诊的脑卒 中患者 4 0例进行 回顾性分析 , 随机分 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 每组 患者有 2 0 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进行治疗 , 观察 组采用中西医结合 的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 和比较两组不 同的治疗 方法对脑卒 中的 临床效 果。结果 对照组治愈 的患者有 3例 , 显效的患者有 4例 , 有效的患者有 6例 , 无效 的患者有 6 例, 治疗 的总有效率为 7 0 . 0 0 %; 观察组治愈 的患者有 5例 , 显效 的患者有 6例 , 有效 的患者有 7例 , 无效 的患者有 2例 , 治疗 的总有效率为 9 0 . 0 0 %。 观察组 疗效优 于对 照组 ( P < 0 . 0 5 ) 。结论 中西结合治疗脑卒 中具有较好 的临床疗效 , 值得临床借鉴 和推广 。
t o t l a e f e c t i v e r a t e o f he t c o n t r o l ro g u p i s 7 0 . 0 0 %, t h e f o r me r w a s b e t t e r t h a n t h e l a t e r W< 0 . o 5 ) .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 c o n b i n e d t r e a t —
me d i c i n e a n d w 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f o r s t r o k e . t h e n c o n c l u d e i t ’ s c l i n i c a l v a l u e .M e t h o d s 4 0 p a t i e n t s c a me t o o u r h o s p i t a l f r o m J a n .

脑卒中老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分期临床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的有效方法与措施

脑卒中老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分期临床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的有效方法与措施

脑卒中老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分期临床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的有效方法与措施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特点是突然发生的局部或全身性神经功能缺陷,主要表现为运动、感觉、语言、认知和情感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患者是脑卒中高发人群,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机能退化,使得脑卒中后的康复过程更加复杂和困难。

对于脑卒中老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分期临床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的有效方法与措施进行探讨和研究,对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分期的临床评估1. 早期分期评估对于脑卒中老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分期临床评估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快速了解患者的肢体功能受损程度,为随后的康复护理提供依据。

中医将脑卒中期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即急性期、康复期和稳定期,而西医则将其分为急性期、康复期和恢复期。

通过对脑卒中老年患者的早期分期评估,可以更好地指导医务人员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评估指标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分期的临床评估指标主要包括肢体力量、感觉异常、肌肉张力、肌肉协调性等。

通过检查患者的肌力、感觉、病理反射等指标,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情况,为康复护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方法1. 中医康复治疗中医康复治疗主要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熏洗等方法。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整经络气血,激活身体的自愈能力,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推拿疗法则可以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疏通经络、舒缓肌肉,改善肢体功能和血液循环。

中药熏洗则可以通过药物的熏蒸作用,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肢体的疼痛和麻木感,增强肢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 西医康复治疗西医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功能训练、药物治疗等方法。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理疗、功能电刺激等手段,可以通过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松解痉挛肌肉,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功能训练则可以通过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功能和运动能力。

脑卒中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

脑卒中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

脑卒中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脑卒中”又被称为“脑中风”、“脑血管意外”,脑卒中包含脑部的毛细血管出现破损、发生脑出血的情况,并且也包含脑部血管产生堵塞,造成脑梗死或是形成脑血栓,之上几种情况都属于脑卒中。

脑卒中实际上就是一种头部血液循环系统性工学障碍的疾病,它患病一般具备突发性别,大多归属于脑血管意外。

脑卒中临床诊疗工作的临床表现是昏迷不醒、突发性昏迷、中风偏瘫等。

我国具有发达中西医结合医治的特点与优越性,现代西方健康治疗传入中国从一开始就必然的要和中医药治疗相互作用。

中医药康复方法已形成了一套系统有效的康复治疗,包括了针灸、推拿、导引、各种外治手段(药熨、膏摩,药浴)和食疗技术,已经运用在治疗实践中,并逐步丰富、发展,在与现代康复医学技术的结合中,已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中医药康复特点和优点也日益引起国内外的关注。

日前,我国加强中医学传承、发展探索,中医药预防慢性病研究的科学投入,也给开展中医药治疗带来了契机。

虽然中、西医脑卒中偏瘫康复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但是所面对的康复对象是共同的,目的是使障碍者恢复其功能,回归社会。

因此,在吸收西方现代康复医学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同时,大力挖掘和提高中医康复治疗方法尤其重要.在中西医结合康复中,我们也愈来愈发现,现代康复理论得技术不断成熟、完善,愈加规范,而中药、针灸、按摩等作为现代康复中的中医康复常用手段方法,却显得不规范、不统一,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用随意性大,缺乏明确的诊疗规范及标准,一定程度上影响综合康复治疗的优势。

田此,需要对脑卒中偏瘫康复中医诊疗技术进行科研,总结经验,采用科学有效方法进行研究,形成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偏瘫康复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一、脑卒中的危害缺血性脑卒中最大的一种危害就是会使病人缺失自主控制能力,严重的脑卒中病人无法独自吃饭、无法走路,或者丧失口头上表达能力,身体会发生零点五身不遂。

同时缺血性脑卒中也会影响到病人的视野,会冲击或者伤害病人的视野,还会很容易导致飞蚊症,生活中会出现眼时熏黑的问题。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

两组均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加用偏瘫复原汤治疗。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肢运动功能评分。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I及FMA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治疗后BI及FMA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中西医结合;偏瘫复原汤;临床疗效脑卒中是一种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突发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且多合并偏瘫,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有其独特的优势,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以及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1]。

本文观察分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

其中,联研究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39-82岁,平均年龄(57.89±8.14)岁。

对照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57.83±8.09)岁。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均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包括上肢训练、站位平衡训练、行走训练、步态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言语、吞咽、认知功能训练等。

脑卒中治疗中有关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治疗中有关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治疗中有关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研究进展脑卒中,亦名中风,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

因此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对其康复极其重要,而中医独有的康复手法对脑卒中患者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有關脑卒中护理治疗的临床文献,对其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方法作一综述。

标签:脑卒中;护理;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即通常所说的中风,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疾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其特点是突然起病,致死致残率高,有统计显示我国脑卒中年发病率高达150/10万,虽然急性期通过积极抢救治疗可以挽回生命,仍有80%的患者病后会伴发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个人及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1]。

由于脑卒中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出各种功能缺损,这是由于大脑局部神经功能缺失,给患者造成各种的功能缺损,包括偏瘫、肢体的运动与感觉障碍、吞咽障碍、语言障碍、精神心理障碍、睡眠障碍、失明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脑卒中康复期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对近年有关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研究进行归纳。

1 一般护理1.1常规护理:主要依靠西医的方法,主要包括正确的收集患者病史并加以评估,每天定期测量患者的各种生理指标,如精神状况、血压、心率、呼吸、脉搏等,保持病室的绝对安静,空气流通良好,必要的卫生条件等,而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又可以将患者分为阳虚和阳亢等不同类别,合理安排病房的环境条件来指导西医治疗[2]。

例如寒证患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恶寒喜热、手足厥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等,而热证患者表现为高热、精神亢奋、声高气壮息粗、舌苔厚腻、脉实有力[3]。

1.2饮食护理告知患者戒除不良生活习惯,予以低盐低脂饮食。

相关研究显示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脑卒中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4]。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含有粗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由于西医治疗以治标为主,往往会对患者身体机能造成很大伤害,中医的饮食调护就显出了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中医独特的望闻问切技术可以将脑卒中患者分为不同症型,如急性期患者多有内热、痰湿、淤血为患,饮食上注意清淡,并加以清热化湿散瘀,如绿豆汤、薏苡仁粥、藕粉、冬瓜汤等,恢复期患者多有气血虚,脾胃功能下降等问题,此时可以补养气血,健脾和胃为原则。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脑卒中属于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病突然且进展快,短时间内致使患者失去生命的风险较大,患者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挽救患者的生命,控制患者的病情,以免持续加重。

但临床经验显示,多数脑卒中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生命得以挽救,却遗留诸多的后遗症,比如肢体功能障碍等,这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影响较大,所以近年临床上更为注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1.脑卒中的发病原因有哪些?中西医理论对脑卒中的发生各有描述,具体原因包括:①脑卒中常因为基础疾病、不良生活习惯等情况造成,比如高血压和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引起脑卒中的风险很大,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其发生心脑血管风险事件的几率高,再者是吸烟或者酗酒、肥胖等情况也会引起脑卒中。

现代病理学研究指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或者短暂性脑缺血、颈内动脉严重狭窄等情况,也会导致脑卒中的发生,部分患者由于体内血流动力学异常以及炎症刺激、感染等引发脑卒中。

②中医论证将脑卒中归为“中风”、“喉痹”等范畴,认为发生这种疾病主要是体内气血逆乱而脑脉痹阻、血溢于脑等机理造成,常见的病因有情志郁怒和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以及血液瘀滞等,发病与机体阴虚和气虚、肝火及心火、痰湿、气逆等情况有关。

中风的患者常表现为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和半身不遂等,一般中医理论将该症分为风火上扰、痹阻脉络和风痰上扰以及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患者体内的风邪善变,容易危及生命或者遗留后遗症。

1.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的效果显著为什么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的效果显著?主要是因为:①脑卒中的患者大都会有肢体功能障碍、吞咽障碍等后遗症,这导致其不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生活质量明显降低。

由于患者不能正常的饮食和活动,所以不能吸收到充足的水分与营养物质等,患者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并对患者的病情恢复造成很大的影响。

具体来说,脑卒中患者体内的血液循环异常,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血液循环障碍,或者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发生严重的身体结构变化,所以这种疾病对患者的各个方面影响极大。

脑卒中偏瘫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

脑卒中偏瘫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

脑卒中偏瘫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以信封法随机分入对照组和研究组并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能力评分。

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临床疗效[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stroke hemiplegia. Methods: 80 cases of stroke hemiplegic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search group by envelope method, and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were adopted to compare the life ability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life ability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rehabilitation therapy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an improve the daily living ability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more effectively.脑梗死与脑出血均为脑卒中,患者死亡率与致残率极高,部分患者即使侥幸生存也会出现偏瘫等后遗症,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为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

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

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病的一种类型,是由于脑血管的突发性破裂或阻塞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的疾病。

脑卒中常见的表现有突发性头痛、失语、偏瘫、意识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是脑卒中治疗的重要环节。

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从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的概念、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法和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的概念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是将中医和西医的康复疗法结合起来,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综合性治疗的一种康复疗法。

中医是指采用中医学原理和方法,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为主要手段的医学体系。

西医是指采用现代医学原理和方法,以病因学、病理学、临床医学为基础的医学体系。

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综合了中西医学的优势,采用了各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法1、中医康复疗法中医康复疗法是中医学原理和方法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包括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

其中,针灸是将针刺入穴位,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从而改善神经功能障碍。

推拿则是利用手法、指压、按摩等手段,刺激身体各个穴位,达到调节人体气血、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的效果。

拔罐则是在患者的皮肤上用火烧罐子,造成负压,从而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

艾灸则是将燃烧的艾草放置在患者身体的穴位上,达到温热、通脉、活血、化瘀的效果。

2、西医康复疗法西医康复疗法是现代医学原理和方法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康复训练等。

其中,物理治疗主要是利用物理性因素对患者进行治疗,如电疗、磁疗、热疗、冷疗等。

语言治疗则是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言语和语言能力的训练,促进患者的语言恢复和交流能力的提高。

康复训练则是通过运动、功能性训练等手段,促进患者的肌肉协调能力、平衡能力、行走能力等的提高。

3、综合康复疗法综合康复疗法是将中西医康复疗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方案。

中医脑卒中临床诊断及治疗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中医脑卒中临床诊断及治疗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加强患者教育
加强对患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其对脑卒中的认识和 重视程度,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中医脑卒中临床诊断方法具有独特优势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脑卒 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中医治疗脑卒中具有显著疗效
中医治疗脑卒中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中医脑卒中临床诊断 及治疗的现状与问题 分析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中医脑卒中临床诊断现状 • 中医脑卒中治疗现状 • 问题分析 • 改进措施与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探讨中医在脑卒中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02
分析中医在脑卒中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与优势。
诊断标准化不足
中医脑卒中诊断缺乏统一标准 ,不同医生对病情判断可能存
在差异。
治疗方法不规范
部分治疗方法缺乏科学验证和 规范化操作标准,影响治疗效 果。
患者依从性差
由于治疗过程较长、效果不明 显等原因,患者可能失去信心 ,导致依从性降低。
康复资源不足
康复机构和专业康复师数量不 足,无法满足大量患者的康复
四诊合参
综合运用望、闻、 问、切四诊信息进 行诊断。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中医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症状 、体征、病史等方面,如突然昏仆、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 语等。
诊断流程
首先通过四诊合参了解患者病情,然 后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分型,最后 确定治疗方案。
诊断准确率及局限性

康复治疗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康复治疗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学院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教务处制表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一日康复治疗毕业论文选题(1486个)一、论文说明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具体可以联系二、论文参考题目常规康复治疗与运动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产后康复治疗仪在剖宫产术后康复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产后康复治疗仪在产后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4)肩周炎的康复治疗综合性康复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60例临床研究康复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评价行为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运动疗法结合针灸用于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运动训练课程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开设的必要性的思考PBL结合CBL教学模式在康复治疗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脑梗塞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探析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研究进展试论脑中风所致偏瘫的有效康复治疗方法臂丛神经损伤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30例体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康复治疗盆底康复治疗提高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观察盆底康复治疗仪促进剖宫产后泌乳的临床效果观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老年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综合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继发性骨质疏松的改善作用研究中医食疗法应用于肿瘤康复治疗的应用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中医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家庭康复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临床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观察小儿斜视如何康复治疗?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微课程教学方法初探我国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产后康复治疗仪在剖宫产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产钳助产和自然分娩经康复治疗后盆底肌恢复的效果观察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骨盆肌康复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痹病康复治疗浅谈基于康复治疗技术视角下的《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改革研究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正常人体结构与机能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观察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失康复治疗疗效关于骨折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体会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张彦龙业教学改革探讨观察超声波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效果评价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分析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MOOC”模式对于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促进研究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46例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探讨骨创伤患者康复治疗的研究与分析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作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在产褥期的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思考z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127例的临床疗效观察新世纪康复治疗专业教育方向探讨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对康复治疗专业教师素质的要求康复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临床应用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术后康复治疗分析探讨小量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讨帕金森病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妇产康复治疗仪对产妇产后子宫修复、泌乳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脑中风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体会康复治疗路径在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康复治疗分析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进展脑性瘫痪的综合康复治疗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中的疗效分析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膝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乳腺癌患者心理康复治疗方法研究现状微创锥颅术结合早期多功能康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浅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证一体化”的具体实施情境脊髓损伤康复治疗的应用研究进展角色扮演法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构建与实施手术配合功能康复治疗在手部烧伤挛缩25例中的应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栓脑梗效果观察听觉性失语症康复治疗探讨康复治疗对早期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疗效浅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中职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中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综合能力康复分析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针刺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观察康复治疗结合电针对臂丛神经损伤术后的恢复疗效观察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三级康复系统对于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效果探讨小量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在老年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价值探讨意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踝关节骨折内固定及术后康复治疗的价值评述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缓解脊髓损伤患者痉挛发生的效果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临床效果初评中风康复治疗中的体育疗法研究家庭病床护理对25例脑梗死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伤科接骨片在三踝骨折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儿科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疗效三级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效果分析浅谈康复治疗仪在初产妇产后乳房疾病康复中的应用用健肢引导患肢意念训练法在神经康复治疗仪治疗偏瘫患者的应用与护理观察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及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观察脑血管病患者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分专业试点教学中作业治疗专业课程实施的探讨产后康复治疗仪促进乳汁分泌的效果观察基于人因工程学思维神经康复治疗技术临床相关因素研究针灸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中医康复治疗进展督灸疗法联合心理康复治疗阳痿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效果的实验性研究额颞部颅脑损伤术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研究中风的中医康复治疗临床疗效观察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践与创新腕管综合征的康复治疗小儿急性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NGF的影响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促进产妇心身健康的影响中药舒筋健骨汤熏洗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35例“三步六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康复治疗的临床规范化研究急性脑血管病康复治疗时机与康复措施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上海地区大龄脑瘫儿童康复治疗探讨产后康复治疗对产褥期产妇母乳喂养及恶露的影响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疗效的观察康复治疗专业中国传统康复医学教学体会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老年骨性关节炎社区康复治疗体会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的康复治疗及注意事项Pilon骨折的手术及康复治疗护理老年前列腺增生社区康复治疗体会浅谈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产后42天妇女盆底肌肉康复治疗浅析脑卒中急性期整体康复治疗干预效果探讨引导式教育对儿童脑瘫康复治疗的研究现状康复治疗与冠心病预后关系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物理康复治疗对产妇早期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康复治疗对早期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疗效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创伤性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原发性高血压的综合康复治疗研究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个体化指导尿失禁患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运动康复治疗技术模拟临床实践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及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产后康复治疗技术对产后形体恢复作用的探讨微创锥颅术结合早期多功能康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脑出血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治疗分析注重培养学生以“康复治疗组”为中心的重要性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研究进展不同年龄的脑瘫患儿语言康复治疗的效果评价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患者综合能力的影响中药分期联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干预观察AM1000B神经功能重建治疗系统(生物反馈盆底康复治疗版)治疗SUI临床效果分析阴道分娩对盆底肌功能的影响及产后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脑复康穴位注射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脑梗塞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研行性研究观察缩宫催乳汤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促进产后产妇康复的效果探索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之路早期康复治疗对青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小儿脑瘫综合康复治疗100例分析优质护理在肱骨干骨折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康复治疗应用于儿童肘关节骨折术后的疗效研究系统康复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临床效果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浅谈高血压病的预后及康复治疗意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老年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下手术及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分析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康复治疗对早期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疗效分析针灸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对患者肢体痉挛肿胀的影响分析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探讨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分析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和康复治疗问题探究早期康复治疗在老年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价值分析糖尿病患者在社康的康复治疗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发展的思考肺呼吸康复治疗对缓解期危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分析三级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改善中的应用探究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的康复治疗针刺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康复治疗仪对窗体顶端剖宫产术后治疗的临床分析电刺激及生物反馈康复治疗顺产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研究康复治疗训练在肱骨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偏瘫患者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的探索自然疗法在66例中老年膝关节疼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探讨中风后抑郁症早期心理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综合手法复位配合心理干预对BPPV患者焦虑的临床康复治疗盆底肌康复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健康教育在脑血管患者康复治疗期间的作用早期康复治疗对青年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血栓通注射液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50例疗效观察少腹逐瘀颗粒联合盆底康复治疗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55例疗效观察镇痛下松解膝关节对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观察关节腔臭氧注射联合康复治疗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在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应用心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康复治疗对老年卧床并糖尿病患者压疮的疗效50例产后尿潴留应用HBC—2000产后康复治疗仪治疗的护理体会盆底康复治疗用于压力性尿失禁中的临床分析脑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综合康复治疗探讨综合物理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2例疗效观察化痰祛瘀汤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偏瘫患者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效果分析多发性硬化患者缓解期的自我管理及神经康复治疗脑瘫患儿放弃康复治疗的原因调查分析急性脑血管患者33例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临床效果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分析康复治疗及护理对脑卒中后失语症言语功能恢复的影响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的非手术康复治疗脑中风的社区康复治疗的特色与注意事项脑卒中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临床康复治疗在个体识别过程中的意义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Pilon骨折手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康复治疗1例丙酸血症患儿的康复治疗中西医结合对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影响分析综合康复治疗非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盆底康复治疗中心的应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运动疗法技术》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观察烧伤后瘢痕带菌的防治对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综合康复治疗脑梗塞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研究脑卒中康复治疗临床体会失笑散合四物汤配合康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观察基于就业为导向的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对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痉挛型脑瘫SPR术后结合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所致肩关节半脱位中的可行性研究从专业课程设置看中医药院校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综合护理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新生儿脑损伤的康复治疗及远期预后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的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老年性痴呆康复治疗的现状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社区康复治疗体会针药结合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医骨科康复治疗对老年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分析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疗效分析运动疲劳测试应贯穿于康复治疗全过程脑卒中患者在医院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病残儿童康复治疗及基层康复体系建设研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开展礼仪教育的必要性社区内全程康复治疗3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针灸联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疗效分析综合康复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癌症患者不同时期的康复治疗优质护理在面神经炎康复治疗中的实施与应用院内精神康复治疗40例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护理的重要价值盆底康复治疗对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快速康复治疗模式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防跌倒措施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肾病撞上高血压康复治疗要兼顾小儿病毒性脑炎脑损害的康复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不同介入时机的临床疗效比较阴道分娩对盆底肌功能的影响及产后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盆底功能康复治疗140例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评价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物理疗法对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观察物理疗法对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观察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膝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对脑梗塞的疗效探索和分析高压氧综合康复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应用盆底生物反馈治疗仪对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脑瘫高危儿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效果颈椎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体会的探究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意义早期康复治疗对缓解脊髓损伤患者痉挛发生的效果分析常规康复治疗与运动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产后康复治疗仪在剖宫产术后康复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产后康复治疗仪在产后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4)肩周炎的康复治疗综合性康复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60例临床研究康复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评价行为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运动疗法结合针灸用于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运动训练课程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开设的必要性的思考PBL结合CBL教学模式在康复治疗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脑梗塞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探析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研究进展试论脑中风所致偏瘫的有效康复治疗方法臂丛神经损伤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30例体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康复治疗盆底康复治疗提高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观察盆底康复治疗仪促进剖宫产后泌乳的临床效果观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老年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综合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继发性骨质疏松的改善作用研究中医食疗法应用于肿瘤康复治疗的应用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中医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家庭康复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临床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观察小儿斜视如何康复治疗?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微课程教学方法初探我国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产后康复治疗仪在剖宫产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产钳助产和自然分娩经康复治疗后盆底肌恢复的效果观察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骨盆肌康复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痹病康复治疗浅谈基于康复治疗技术视角下的《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改革研究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正常人体结构与机能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在神经内科开展神经康复治疗的初步研究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肩部和上肢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柴胡疏肝汤加减灌肠对86例产后便秘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综合康复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普林格尔多系统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疗效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缓解脊髓损伤患者痉挛发生的效果分析围绝经期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效果对比研究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在张力性尿失禁康复治疗中的效果中西医结合对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的作用综合性家庭康复护理模式联合针灸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社区干预对颈椎病居家康复治疗的疗效影响分析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护理与神经康复治疗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观察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在产后女性盆腔脏器脱垂中的应用11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康复治疗分析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康复治疗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觉察压力与脑梗死康复治疗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早期针灸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临床疗效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电针联合康复治疗对前臂正中神经损伤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观察脑出血患者术后尽早进行康复治疗的研究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研究脑梗塞偏瘫康复治疗的临床时机选择分析论骨折康复治疗与减少关节并发症的作用分析早期康复治疗护理对脑出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1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康复治疗结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观察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进行脑康复治疗中家属的心理干预脑血栓后遗症临床康复治疗的必要性分析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的康复治疗效果探讨脑卒中患者在社区医院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203例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治疗分析产后康复治疗仪对产后康复的影响研究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效果评价Kagel训练与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意义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浅谈骨折术后的康复治疗西医院校康复治疗专业《针灸学》教学改革软组织损伤与传统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有效率观察

康复治疗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有效率观察

康复治疗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有效率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

方法:选自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我院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抽签的方式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每组40例,常规治疗组每天进行常规康复训练、针灸治疗、降压治疗等,康复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增加了自我意识治疗和心理治疗以及饮食治疗,连续治疗30天,做出常规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的对比。

结果康复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康复治疗组远远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一定要配合心理治疗、自我认知治疗和饮食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明显,值得在今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推广。

关键词:康复治疗技术;脑卒中;临床效果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调查显示[1-2],目前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就是脑卒中,脑卒中目前也是造成中国成年人残疾的第一大原因,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要远远高于普通病患,且很容易导致瘫痪、残疾,甚至死亡。

所以如何使脑卒中患者恢复健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如何使脑卒中患者恢复健康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1.资料、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我院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法分组,常规治疗组40例,年龄45~86周岁,普遍年龄(62.5±1.55)岁,体重50~65kg,一般体重(58.5±3.5)kg,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1例。

康复治疗组40例,年龄43~81周岁,普遍年龄(62.3±1.75)岁,体重48~68kg,一般体重(58.7±3.5)kg,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8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有良好的可比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有效性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有效性探讨

1 0 5例 , 合并糖尿病 3 5例 , 合并高血脂 5 6例 , 合并冠 心病 4例 。
其 中观察组 男 4 7例 , 女2 9例 , 年龄 4 6 — 8 3岁 , 平均( 6 5 . 4 ± 6 . 7 )
岁, 病变位于基底节 区 6 1 例, 脑叶 8例 , 脑干 7例 ; 对照组 男 4 5 例, 女3 1 例, 年龄 4 4 ~ 7 9岁 , 平均( 6 4 - 3 ± 7 . 2 ) 岁, 病 变位 于 基底 节区 6 1例 . 脑 叶 8例 , 脑干 7 例 。排除严重心 、 肺、 肝、 ’ 肾功能不
统计学意义 ( P < 0 . O 1 )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安 全有效 , 能明显改善 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 日常生活能力 , 值得 临床推广应用 。
【 关键词】 中西 医结合 ; 急性脑卒 中; 有效性
[ 中图分类号】R 7 4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0 7 4 2 ( 2 0 1 3 ) 0 6 ( b ) 一 0 1 2 6 — 0 2
全者 。
1 . 2 方 法
化: 神经功能缺损评 分增加 1 7 %以上 , 肌力障碍加重或伴有意识
障碍 , 病残程度 7级 , 或死亡 。总有效为基本痊愈 、 显著进步及进 步之和 。
1 . 4 统计 方 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西医治疗 : 脱水 、 降颅压 、 吸氧 、 脑细胞
营养 、 改善微循环 、 保持水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 抗感染等。对于蛛
神经功能缺损评定 采取 美国 国立卫生院卒 中量表 ( N I H S S ) ,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取 B a r t h e l 指数量表 ( A D L ) 。 疗效 评判 : 基本 痊愈 : 神经 功能缺 损评分减 少 9 1 %~ 1 0 0 %, 瘫痪 肢体肌力恢 复至 5级 , 病残 程度 0级 : 显著进 步 : 神经功 能 缺 损评分减少 4 6 %一 9 0 %, 瘫 痪肢体 肌力恢 复至 2级 以上 , 病残 程度 1  ̄ 3级 ; 进步: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减少 1 8 %一 4 5 %, 瘫痪肢体 肌力恢复 1 级 以上 , 病残程度 4 - 5级 ; 无效 : 神 经功能缺损评 分 减少 1 7 %以 内, 瘫痪肢体 肌力恢 复不 到 1 级, 病残程 度 6级 ; 恶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脑卒中后疲劳康复中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脑卒中后疲劳康复中的效果观察
被 忽视 。近 期 研究 表 明 ,脑 卒 中后 的 疲 劳 问 题 可 以 直 接 影
响患者 的 日常生活质 量 ,并可 能增加 患者脑梗 死的发 生率 因 此 ,如何正确处理治疗脑 卒 中后疲 劳不 容忽视 J 。 综 七所述 ,采用 中西 医结合治疗 脑卒 中后疲劳效果较好 , 能够显著改 善 患者 的 疲 劳状 态并 提 高 患者 的 日常 生 活 自理
果较好 ,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疲劳状 态并提 高患者的 日常生活 自理能力。
采用 中西 医结合 治疗脑卒 中后 疲 劳效
【 关键 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卒中 ;治疗结果
【 中图分类 号】R 7 4 3 . 3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1 6 7 4 — 3 2 9 6( 2 0 1 3 )0 9— 0 1 0 0 — 0 0 0 1
中诊 断标准 。在征得患者及 其家 属 同意 的情 况下 ,随机分 为
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各 4 0例 。两组患者 年龄 、性别 、人 院
时间以及病理状况等方面具有可 比性 。
1 . 2 方 法
3 讨论
I . 2 . 1 对照组 采用 常规 的西 医方法 治疗 ,具体 治 疗步 骤 如
用 ,2 0 1 2,6 ( 1 6 ) :6 9— 7 0

1 1 7~1 7 4分 ,患者为 L 卜 I 度或 重度疲劳 ;1 7 5~ 2 0 3分 ,患 者为
极 重 度疲 劳 。
陈兰.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对脑 卒 中患 者临床康 复 的影 响 [ J ]
湖 北 中医 杂 志 ,2 0 1 2,3 4( 7 ) :6 1— 6 2 .
能力 。 参 考文 献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后 脑 组 织 缺 血 损 伤 、 症 反 应 在 发 病 后 1 3d最 重 , 炎 ~ 第 7天 趋 于 恢 复 的 规 律 相 符 。 治 疗 前 3组 血 清 h— s C RP水 平 无 统 计 学 差 异 , 疗 后 7d醒 脑 开 窍 加 头 针 治 组血清 h— R sC P水 平 明 显 下 降 , 持 续 到 治 疗 后 1 。 并 4d
变 的 动 态 观察 口 ] 山 西 中 医 ,0 6 2 ( ) 3 — 3 . . 2 0 ,2 2 :3 5 [ ] 杰 , 纬 , 亚 东 , . 脑 开 窍 针 刺 法 治 疗超 早 期 脑 梗 死 的 I 观 5熊 张 李 等 醒 临床 察 [] 武 警 医 学 ,0 6 1 ( )4 6 1 . J. 20 ,76 : 1 —4 7 [] 雅洁, 6李 张红 星 , 唐 法 .头 针对 缺 血性 脑 卒 中复 发 相 关 因素 同 型半 张 胱 氨 酸 、 维 蛋 白原 及 抗 凝 血 酶 原 含 量 的 影 响 [] 中 国 临 床 康 复 , 纤 J.
2 0 2 : — 3 0 6, 3 1 .
[] 7 中华 医 学 会 . 类 脑 血 管 疾 病 诊 断 要 点 [ ] 中 华 神 经 精 神 杂 志 , 各 J.
1 9 21 1 6 . 9 8, ( ): 0
[ ] 学 敏. 8石 以针 灸 治 疗 为 中心 的 中 风 诊 疗 体 系 [] 江 苏 中 医 ,9 9 2 J. 19 ,0
o a u a i el a l m p o y e s b e s i a int t c t f n t r lk l c l nd T y l h c t u s t n p te s wih a u e
而改善 急性脑 梗 死 神 经功 能 缺 损 , 善脑 卒 中 患者 预 改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下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下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分析
效果。
【 关键词 】 中西医结合;脑卒 中患者
脑卒 中是神经 内科 的常 见病 、多发病 , 由于它 的 均 具有 可 比性 。 13治疗方 法 . 所有 参 与治疗 的 医护 人员 均按卒 中单元 管理模 式 进 行强化 训练 。两 组患者 均按 卒 中单 元模式进 行综 合 治疗 。中西组 加用 中医 结合治疗 即按 中西医 结合卒 中 单 元模式 进行 治疗 。
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 ( < . ) P 0 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 < . ) 0 P 0 5 、治疗后 中西组 O S 0 H 恢复到 3 ~ 级者 级 4 较对照组多 ( < . ) P 0 5 ;结论: 于脑卒中的患者,采取 中西 医结合卒中单元模 式下可以达到临床上的满意复位 0 对
综 上所 述 , 中西 医结合 的卒 中单 元模 式下 治疗 急 性 脑卒 中 的研 究 再 次证实 这 一论 点 ,结合我 国脑 卒 中 流行 病 学调 查显 示 ,在 中国发 展这种 综 合模 式具 有重
CiiaJun l f hn s dc e 0 0年 VO . ) NO2 l cl ora d C iee n Me i 1 n i 2 L( 2 .
中西 医结 合 卒 中 单 元 模 式 下 脑 卒 中患 者 的 疗 效 分 析
An e e t ea ay i f to ep te t n e f ci n l sso r k ain su d r v s
【 摘 要】 目的:探讨对于中西医结合卒 中单元模 式下脑卒 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 6 例 中西医结 O
合卒中单元模式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为两组 , 一组为中西结合治疗组, 一组为对照组; 观察其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S ) B r e指数 ( I 等指标。结果:中西组 S S I 评分治疗前 C S 、 ahl t B) S 、FM

脑卒中等疾病康复治疗病案分析

脑卒中等疾病康复治疗病案分析

: 男性患者,62 岁,既往有2 型糖尿病病史,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2 天"为主诉入院。

: ;目前患者病情稳定,体征: BP 130/80mmHg ,神志清,构音障碍,左侧鼻唇沟稍浅,伸舌偏右,j;咽反射减弱,心肺检查无异常,左上肢肌张力稍低,左侧肩关节和肘关节屈伸肌群肌力2; ;级,左下肢镜关节和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3 级,左侧肢体生理反射存在,左巴氏征(+)ojf 脑CT 示:右侧内囊区脑梗死。

!;问题41.请针对目前患者的功能情况,简述如何进行康复坪定? 11 2. 写出脑卒中急性期的具体康复治疗方法病案讨论:j 1. 对患者目前的功能情况进行康复评定应包括: ;i (1)运动功能坪定:肌张力评定、Fugl-Meyer 评定法:! (2) 日常生活能力坪定: Barthel 指数:; (3) 构音障碍坪定。

!! 2 脑卒中急性期的具体康复治疗方法: !; (1) 患者病床在病房中的合理位直:应使患侧处于经常有人走动的一侧,医务人员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时尽可能由患侧接近患者。

;! (2) 保持床上卧住的正确姿势。

;: (3) 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 (4) 上肢自我辅助训练: Bobat忡定法握手训练。

;(5) 转移动作训练:可分床上转移,从床上坐起或起立,自床向轮椅的转移等。

j病案分析:j 男性患者,45 岁。

4 日前因车祸造成颅脑损伤,经手术治疗生命体征稳定。

现患者处; ;于意识模糊状态,查体欠合作,肢体活动受限,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体格检查:体温j; 36. 州,呼吸28 ;ÝJ 分,脉搏95 ;ÝJ 分,心率95 ;.大/分,血压138/98mmHg ,神经系统查体:意;:识模糊,双侧睦孔对光反射存在,左侧上肢肌力1 级,下肢肌力2 级,右侧肢体肌力肌张力1:正常,左侧膛反射减弱,左下肢巴氏征( + ) ,脑膜剌激征( + ) ,血象检查:WBC8.ox109/L ,: :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尿常规正常,血糖正常,脑脊液主血性,细胞数、糖均略升高,脑CT 检ij 查右侧额叶区点片状略高密度影,无颅骨骨折线及颅骨缺损。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评价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评价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评价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行早期中西医联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6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各32例。

联合组行中西医联合康复治疗,单一组仅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结果:两组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单一组,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30例(93.75%)显著高于单一组22例(68.7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行中西医联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快患者的病情恢复。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几年来,伴随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进步,脑卒中的抢救成功几率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但是仍然存在80%的患者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1]。

根据临床上的康复理论所得,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越早将会越快恢复患者的各项肢体功能。

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效果十分显著[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试验均为患者自愿参与,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6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各32例。

其中,联合组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为52~72岁,平均年龄(64.22±10.05)岁;单一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为54~76岁,平均年龄(64.45±10.13)岁。

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联合组行中西医联合康复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老年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性脑卒中患者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86例脑卒中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给与西医结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和冰火疗法等中医治疗方法,于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分析,观察其临床效果。

结果治疗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时间明显缩短。

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患肢运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标签:脑卒中;中西医结合;康复
近年来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急性脑血管疾病在人口死因中排序中居前位。

我国的脑血管病发病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1]。

随着社会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脑卒中发病率有提高趋势,脑卒中后约有75%以上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残疾,包括肢体、言语、吞咽功能等功能障碍,很多患者同时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致残率居第1位。

本文选择我院2009年~2013年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稳定后186例患者进行了综合康复治疗,现将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及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为2009年3月~2013年12月康复科及神经病房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纳入标准[2]:首次发生脑梗死和脑出血或复发者;有肢体运功功能、言语功能、吞咽功能障碍;经头部CT或MRI证实;年龄≥65岁;格拉斯哥(GCS)评分>8分;患者家属均同意康复治疗;无精神病史和交流障碍。

共人选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93例,其中男51例,女42例,年龄67~89岁,平均年龄69.3岁;脑出血37例,脑梗死56例;治疗组93例,其中男53例,女40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68.1岁;脑出血33例,脑梗死60例。

1.2方法所有入选患者急性期均在神经内科病房内住院治疗,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病情平稳后,开始行康复介入,早期主要以摆放良好肢体位及肢体被动训练为主,肢体训练由康复师完成,早期以保持关节活动度为主,采取温和的肢体关节被动运动及拮抗肌的主动收缩来降低痉挛肌的肌张力,避免加重痉挛的因素,患者采取对抗痉挛的体位,从简单的屈伸开始,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关节、肌肉,2次/d,30min/次,进行良姿位训练。

从健侧到患侧,幅度从小到大,循序渐进。

逐渐进展为坐位平衡训练、立位平衡训练及站立、行走等,在训练患者步行时,交替锻炼两腿的负重、独立步行,同时注重手功能训练,在训练手部活动时,指导家属帮助做按摩运动,用小器械训练手指的伸屈与分开等活动,消除手指的屈位痉挛。

卧床期间,由护士给予临床护理指导,防止呼吸道及泌尿系统感染,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防止压力性溃疡的发生;早期克服患者的心理障碍,与患者及时沟通,使其充分理解康复的目的及训练的目标,减轻焦虑抑郁,积极配合治疗。

治疗组除了接受常规性康复治疗外,同时接受中
医治疗,针灸治疗师根据患者的辩证给予平补平泻法,得气留针30min,1次/d。

对于有吞咽困难的给予冰火刺激治疗具体如下:在做吞咽前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由医师采用自制中药冰冻棉棒(中药药液浸湿后在-4℃冰冻1~2h)直接刺激,以前腭弓及舌体前1/3为中心,包括后腭弓、软腭、腭弓、上下牙齿的咬合面及内外面、两侧面颊部等,然后嘱患者做鼓腮、呲牙、空咽等动作数次。

如出现呕吐反射则应终止,以免呛咳、误吸,每处刺激约1min,左右交替刺激,共15次,2次/d。

由医师点燃雷火灸条,在患者颈前部做自上而下的雀啄灸,至局部皮肤微红,左右交替刺激,每处刺激约3min,共6次,2次/d,在冰刺激做完10min后进行。

1.3疗效评价标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出院时由同一医师测定:①采用FugI-Meger运动功能积分评定法[3]评定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其他综合功能恢复情况,分值越低表示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程度越重,首次评定在治疗前24h 内,末次评定在6w后,由同一个医生完成;②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总分100分,根据Barthel指数评分[3],将ADL分为良、中、差三级,>60分为良,60~40分为中,≤40分为差。

1.4统计学方法所有相关资料运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表1)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

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恢复较快。

两组在日常生活能力上BARTHEL指数(表2)在治疗初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临床及基础科学研究证据充分显示了大脑的可塑性,脑功能在损害后可以重组。

脑卒中患者在神经功能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或功能上具有代偿和功能重建能力这是康复训练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理论基础。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能恢复到什么程度,一部分取决于脑组织的病变程度,另外一部分取决于患者的综合康复治疗。

目前大多数医院神经内外科医师非常关注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待患者病情平稳后,由于各种因素,大部分患者出院后直接回家,后期康复不能持续。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目的是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增强患者的信心,在脑卒中早期综合性应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4]。

中医康复主要给予针灸及冰火疗法,其目的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通过针刺某些特定的穴位,操作手法得当,可以有效兴奋脑神经,改善大脑及脑干的血供,增加病灶神经元的恢复[5]。

冰火刺激疗法是直接对吞咽有关的结构如舌体、软硬腭、咽喉壁及口腔内黏膜及肌肉进行冷热刺激,通过直接的刺激引发局部肌肉黏膜主动运动,以提高其对食物的敏感
度,还可防止延髓麻痹所致的吞咽肌群萎缩,增强局部肌群的敏感性[6],可以有效的防止患者误吸,恢复吞咽功能,恢复日常自理生活能力。

随着科学的发展,脑卒中后康复早期介入越来越得到重视。

中西医结合进行康复性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疗效显著,为患者早期肢体及日常生活的康复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秦震.我国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学杂志,2000,80(2):85-86.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急性脑血管疾病诊断[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12(6):379-380.
[3]Jorgensen HS.Outcome and time course of recovery in stroke Part 1:outcome The Copenhagen stroke study[J].Arch phys Med Rehabil,1995,76:399-402.
[4]王伟祥,刘景隆,陈静.综合康复医疗对246例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ADL改善情况的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2,2(6):360.
[5]申芳芳,黄冬娥.针灸与康复医学结合治疗脑卒中概况[J].中医外治杂志,2007,16(1):54-56.
[6]李秀梅.冰刺激治疗脑梗死合并很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的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09,7(12):33-34.编辑/哈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