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老年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岫 …
论
著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 卒中的临床观察
刘 伦
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重症监护室 , 湖北 武汉
4 3 0 0 2 2
【 摘要】 目的 探讨 和分析中西结合 的方法治疗脑卒 中的临床疗效 , 总结治疗脑卒 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具有 完整临床资料 的2 0 0 8年 1月一2 0 1 0 年1 2月来该院就诊的脑卒 中患者 4 0例进行 回顾性分析 , 随机分 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 每组 患者有 2 0 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进行治疗 , 观察 组采用中西医结合 的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 和比较两组不 同的治疗 方法对脑卒 中的 临床效 果。结果 对照组治愈 的患者有 3例 , 显效的患者有 4例 , 有效的患者有 6例 , 无效 的患者有 6 例, 治疗 的总有效率为 7 0 . 0 0 %; 观察组治愈 的患者有 5例 , 显效 的患者有 6例 , 有效 的患者有 7例 , 无效 的患者有 2例 , 治疗 的总有效率为 9 0 . 0 0 %。 观察组 疗效优 于对 照组 ( P < 0 . 0 5 ) 。结论 中西结合治疗脑卒 中具有较好 的临床疗效 , 值得临床借鉴 和推广 。
t o t l a e f e c t i v e r a t e o f he t c o n t r o l ro g u p i s 7 0 . 0 0 %, t h e f o r me r w a s b e t t e r t h a n t h e l a t e r W< 0 . o 5 ) .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 c o n b i n e d t r e a t —
me d i c i n e a n d w 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f o r s t r o k e . t h e n c o n c l u d e i t ’ s c l i n i c a l v a l u e .M e t h o d s 4 0 p a t i e n t s c a me t o o u r h o s p i t a l f r o m J a n .
脑卒中老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分期临床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的有效方法与措施

脑卒中老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分期临床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的有效方法与措施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特点是突然发生的局部或全身性神经功能缺陷,主要表现为运动、感觉、语言、认知和情感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患者是脑卒中高发人群,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机能退化,使得脑卒中后的康复过程更加复杂和困难。
对于脑卒中老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分期临床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的有效方法与措施进行探讨和研究,对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分期的临床评估1. 早期分期评估对于脑卒中老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分期临床评估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快速了解患者的肢体功能受损程度,为随后的康复护理提供依据。
中医将脑卒中期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即急性期、康复期和稳定期,而西医则将其分为急性期、康复期和恢复期。
通过对脑卒中老年患者的早期分期评估,可以更好地指导医务人员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评估指标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分期的临床评估指标主要包括肢体力量、感觉异常、肌肉张力、肌肉协调性等。
通过检查患者的肌力、感觉、病理反射等指标,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情况,为康复护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方法1. 中医康复治疗中医康复治疗主要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熏洗等方法。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整经络气血,激活身体的自愈能力,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推拿疗法则可以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疏通经络、舒缓肌肉,改善肢体功能和血液循环。
中药熏洗则可以通过药物的熏蒸作用,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肢体的疼痛和麻木感,增强肢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 西医康复治疗西医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功能训练、药物治疗等方法。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理疗、功能电刺激等手段,可以通过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松解痉挛肌肉,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功能训练则可以通过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功能和运动能力。
脑卒中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

脑卒中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脑卒中”又被称为“脑中风”、“脑血管意外”,脑卒中包含脑部的毛细血管出现破损、发生脑出血的情况,并且也包含脑部血管产生堵塞,造成脑梗死或是形成脑血栓,之上几种情况都属于脑卒中。
脑卒中实际上就是一种头部血液循环系统性工学障碍的疾病,它患病一般具备突发性别,大多归属于脑血管意外。
脑卒中临床诊疗工作的临床表现是昏迷不醒、突发性昏迷、中风偏瘫等。
我国具有发达中西医结合医治的特点与优越性,现代西方健康治疗传入中国从一开始就必然的要和中医药治疗相互作用。
中医药康复方法已形成了一套系统有效的康复治疗,包括了针灸、推拿、导引、各种外治手段(药熨、膏摩,药浴)和食疗技术,已经运用在治疗实践中,并逐步丰富、发展,在与现代康复医学技术的结合中,已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中医药康复特点和优点也日益引起国内外的关注。
日前,我国加强中医学传承、发展探索,中医药预防慢性病研究的科学投入,也给开展中医药治疗带来了契机。
虽然中、西医脑卒中偏瘫康复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但是所面对的康复对象是共同的,目的是使障碍者恢复其功能,回归社会。
因此,在吸收西方现代康复医学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同时,大力挖掘和提高中医康复治疗方法尤其重要.在中西医结合康复中,我们也愈来愈发现,现代康复理论得技术不断成熟、完善,愈加规范,而中药、针灸、按摩等作为现代康复中的中医康复常用手段方法,却显得不规范、不统一,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用随意性大,缺乏明确的诊疗规范及标准,一定程度上影响综合康复治疗的优势。
田此,需要对脑卒中偏瘫康复中医诊疗技术进行科研,总结经验,采用科学有效方法进行研究,形成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偏瘫康复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一、脑卒中的危害缺血性脑卒中最大的一种危害就是会使病人缺失自主控制能力,严重的脑卒中病人无法独自吃饭、无法走路,或者丧失口头上表达能力,身体会发生零点五身不遂。
同时缺血性脑卒中也会影响到病人的视野,会冲击或者伤害病人的视野,还会很容易导致飞蚊症,生活中会出现眼时熏黑的问题。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
两组均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加用偏瘫复原汤治疗。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肢运动功能评分。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I及FMA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治疗后BI及FMA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中西医结合;偏瘫复原汤;临床疗效脑卒中是一种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突发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且多合并偏瘫,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有其独特的优势,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以及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1]。
本文观察分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
其中,联研究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39-82岁,平均年龄(57.89±8.14)岁。
对照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57.83±8.09)岁。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均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包括上肢训练、站位平衡训练、行走训练、步态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言语、吞咽、认知功能训练等。
脑卒中治疗中有关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治疗中有关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研究进展脑卒中,亦名中风,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
因此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对其康复极其重要,而中医独有的康复手法对脑卒中患者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有關脑卒中护理治疗的临床文献,对其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方法作一综述。
标签:脑卒中;护理;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即通常所说的中风,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疾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其特点是突然起病,致死致残率高,有统计显示我国脑卒中年发病率高达150/10万,虽然急性期通过积极抢救治疗可以挽回生命,仍有80%的患者病后会伴发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个人及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1]。
由于脑卒中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出各种功能缺损,这是由于大脑局部神经功能缺失,给患者造成各种的功能缺损,包括偏瘫、肢体的运动与感觉障碍、吞咽障碍、语言障碍、精神心理障碍、睡眠障碍、失明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脑卒中康复期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对近年有关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研究进行归纳。
1 一般护理1.1常规护理:主要依靠西医的方法,主要包括正确的收集患者病史并加以评估,每天定期测量患者的各种生理指标,如精神状况、血压、心率、呼吸、脉搏等,保持病室的绝对安静,空气流通良好,必要的卫生条件等,而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又可以将患者分为阳虚和阳亢等不同类别,合理安排病房的环境条件来指导西医治疗[2]。
例如寒证患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恶寒喜热、手足厥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等,而热证患者表现为高热、精神亢奋、声高气壮息粗、舌苔厚腻、脉实有力[3]。
1.2饮食护理告知患者戒除不良生活习惯,予以低盐低脂饮食。
相关研究显示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脑卒中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4]。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含有粗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由于西医治疗以治标为主,往往会对患者身体机能造成很大伤害,中医的饮食调护就显出了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中医独特的望闻问切技术可以将脑卒中患者分为不同症型,如急性期患者多有内热、痰湿、淤血为患,饮食上注意清淡,并加以清热化湿散瘀,如绿豆汤、薏苡仁粥、藕粉、冬瓜汤等,恢复期患者多有气血虚,脾胃功能下降等问题,此时可以补养气血,健脾和胃为原则。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脑卒中属于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病突然且进展快,短时间内致使患者失去生命的风险较大,患者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挽救患者的生命,控制患者的病情,以免持续加重。
但临床经验显示,多数脑卒中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生命得以挽救,却遗留诸多的后遗症,比如肢体功能障碍等,这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影响较大,所以近年临床上更为注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1.脑卒中的发病原因有哪些?中西医理论对脑卒中的发生各有描述,具体原因包括:①脑卒中常因为基础疾病、不良生活习惯等情况造成,比如高血压和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引起脑卒中的风险很大,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其发生心脑血管风险事件的几率高,再者是吸烟或者酗酒、肥胖等情况也会引起脑卒中。
现代病理学研究指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或者短暂性脑缺血、颈内动脉严重狭窄等情况,也会导致脑卒中的发生,部分患者由于体内血流动力学异常以及炎症刺激、感染等引发脑卒中。
②中医论证将脑卒中归为“中风”、“喉痹”等范畴,认为发生这种疾病主要是体内气血逆乱而脑脉痹阻、血溢于脑等机理造成,常见的病因有情志郁怒和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以及血液瘀滞等,发病与机体阴虚和气虚、肝火及心火、痰湿、气逆等情况有关。
中风的患者常表现为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和半身不遂等,一般中医理论将该症分为风火上扰、痹阻脉络和风痰上扰以及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患者体内的风邪善变,容易危及生命或者遗留后遗症。
1.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的效果显著为什么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的效果显著?主要是因为:①脑卒中的患者大都会有肢体功能障碍、吞咽障碍等后遗症,这导致其不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生活质量明显降低。
由于患者不能正常的饮食和活动,所以不能吸收到充足的水分与营养物质等,患者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并对患者的病情恢复造成很大的影响。
具体来说,脑卒中患者体内的血液循环异常,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血液循环障碍,或者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发生严重的身体结构变化,所以这种疾病对患者的各个方面影响极大。
脑卒中偏瘫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

脑卒中偏瘫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以信封法随机分入对照组和研究组并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能力评分。
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临床疗效[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stroke hemiplegia. Methods: 80 cases of stroke hemiplegic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search group by envelope method, and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were adopted to compare the life ability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life ability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rehabilitation therapy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an improve the daily living ability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more effectively.脑梗死与脑出血均为脑卒中,患者死亡率与致残率极高,部分患者即使侥幸生存也会出现偏瘫等后遗症,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为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

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病的一种类型,是由于脑血管的突发性破裂或阻塞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的疾病。
脑卒中常见的表现有突发性头痛、失语、偏瘫、意识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是脑卒中治疗的重要环节。
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从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的概念、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法和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的概念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是将中医和西医的康复疗法结合起来,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综合性治疗的一种康复疗法。
中医是指采用中医学原理和方法,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为主要手段的医学体系。
西医是指采用现代医学原理和方法,以病因学、病理学、临床医学为基础的医学体系。
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综合了中西医学的优势,采用了各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法1、中医康复疗法中医康复疗法是中医学原理和方法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包括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
其中,针灸是将针刺入穴位,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从而改善神经功能障碍。
推拿则是利用手法、指压、按摩等手段,刺激身体各个穴位,达到调节人体气血、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的效果。
拔罐则是在患者的皮肤上用火烧罐子,造成负压,从而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
艾灸则是将燃烧的艾草放置在患者身体的穴位上,达到温热、通脉、活血、化瘀的效果。
2、西医康复疗法西医康复疗法是现代医学原理和方法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康复训练等。
其中,物理治疗主要是利用物理性因素对患者进行治疗,如电疗、磁疗、热疗、冷疗等。
语言治疗则是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言语和语言能力的训练,促进患者的语言恢复和交流能力的提高。
康复训练则是通过运动、功能性训练等手段,促进患者的肌肉协调能力、平衡能力、行走能力等的提高。
3、综合康复疗法综合康复疗法是将中西医康复疗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老年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性脑卒中患者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86例脑卒中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给与西医结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和冰火疗法等中医治疗方法,于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分析,观察其临床效果。
结果治疗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时间明显缩短。
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患肢运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标签:脑卒中;中西医结合;康复
近年来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急性脑血管疾病在人口死因中排序中居前位。
我国的脑血管病发病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1]。
随着社会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脑卒中发病率有提高趋势,脑卒中后约有75%以上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残疾,包括肢体、言语、吞咽功能等功能障碍,很多患者同时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致残率居第1位。
本文选择我院2009年~2013年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稳定后186例患者进行了综合康复治疗,现将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及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为2009年3月~2013年12月康复科及神经病房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纳入标准[2]:首次发生脑梗死和脑出血或复发者;有肢体运功功能、言语功能、吞咽功能障碍;经头部CT或MRI证实;年龄≥65岁;格拉斯哥(GCS)评分>8分;患者家属均同意康复治疗;无精神病史和交流障碍。
共人选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93例,其中男51例,女42例,年龄67~89岁,平均年龄69.3岁;脑出血37例,脑梗死56例;治疗组93例,其中男53例,女40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68.1岁;脑出血33例,脑梗死60例。
1.2方法所有入选患者急性期均在神经内科病房内住院治疗,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病情平稳后,开始行康复介入,早期主要以摆放良好肢体位及肢体被动训练为主,肢体训练由康复师完成,早期以保持关节活动度为主,采取温和的肢体关节被动运动及拮抗肌的主动收缩来降低痉挛肌的肌张力,避免加重痉挛的因素,患者采取对抗痉挛的体位,从简单的屈伸开始,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关节、肌肉,2次/d,30min/次,进行良姿位训练。
从健侧到患侧,幅度从小到大,循序渐进。
逐渐进展为坐位平衡训练、立位平衡训练及站立、行走等,在训练患者步行时,交替锻炼两腿的负重、独立步行,同时注重手功能训练,在训练手部活动时,指导家属帮助做按摩运动,用小器械训练手指的伸屈与分开等活动,消除手指的屈位痉挛。
卧床期间,由护士给予临床护理指导,防止呼吸道及泌尿系统感染,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防止压力性溃疡的发生;早期克服患者的心理障碍,与患者及时沟通,使其充分理解康复的目的及训练的目标,减轻焦虑抑郁,积极配合治疗。
治疗组除了接受常规性康复治疗外,同时接受中
医治疗,针灸治疗师根据患者的辩证给予平补平泻法,得气留针30min,1次/d。
对于有吞咽困难的给予冰火刺激治疗具体如下:在做吞咽前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由医师采用自制中药冰冻棉棒(中药药液浸湿后在-4℃冰冻1~2h)直接刺激,以前腭弓及舌体前1/3为中心,包括后腭弓、软腭、腭弓、上下牙齿的咬合面及内外面、两侧面颊部等,然后嘱患者做鼓腮、呲牙、空咽等动作数次。
如出现呕吐反射则应终止,以免呛咳、误吸,每处刺激约1min,左右交替刺激,共15次,2次/d。
由医师点燃雷火灸条,在患者颈前部做自上而下的雀啄灸,至局部皮肤微红,左右交替刺激,每处刺激约3min,共6次,2次/d,在冰刺激做完10min后进行。
1.3疗效评价标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出院时由同一医师测定:①采用FugI-Meger运动功能积分评定法[3]评定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其他综合功能恢复情况,分值越低表示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程度越重,首次评定在治疗前24h 内,末次评定在6w后,由同一个医生完成;②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总分100分,根据Barthel指数评分[3],将ADL分为良、中、差三级,>60分为良,60~40分为中,≤40分为差。
1.4统计学方法所有相关资料运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表1)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
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恢复较快。
两组在日常生活能力上BARTHEL指数(表2)在治疗初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临床及基础科学研究证据充分显示了大脑的可塑性,脑功能在损害后可以重组。
脑卒中患者在神经功能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或功能上具有代偿和功能重建能力这是康复训练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理论基础。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能恢复到什么程度,一部分取决于脑组织的病变程度,另外一部分取决于患者的综合康复治疗。
目前大多数医院神经内外科医师非常关注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待患者病情平稳后,由于各种因素,大部分患者出院后直接回家,后期康复不能持续。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目的是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增强患者的信心,在脑卒中早期综合性应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4]。
中医康复主要给予针灸及冰火疗法,其目的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通过针刺某些特定的穴位,操作手法得当,可以有效兴奋脑神经,改善大脑及脑干的血供,增加病灶神经元的恢复[5]。
冰火刺激疗法是直接对吞咽有关的结构如舌体、软硬腭、咽喉壁及口腔内黏膜及肌肉进行冷热刺激,通过直接的刺激引发局部肌肉黏膜主动运动,以提高其对食物的敏感
度,还可防止延髓麻痹所致的吞咽肌群萎缩,增强局部肌群的敏感性[6],可以有效的防止患者误吸,恢复吞咽功能,恢复日常自理生活能力。
随着科学的发展,脑卒中后康复早期介入越来越得到重视。
中西医结合进行康复性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疗效显著,为患者早期肢体及日常生活的康复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秦震.我国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学杂志,2000,80(2):85-86.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急性脑血管疾病诊断[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12(6):379-380.
[3]Jorgensen HS.Outcome and time course of recovery in stroke Part 1:outcome The Copenhagen stroke study[J].Arch phys Med Rehabil,1995,76:399-402.
[4]王伟祥,刘景隆,陈静.综合康复医疗对246例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ADL改善情况的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2,2(6):360.
[5]申芳芳,黄冬娥.针灸与康复医学结合治疗脑卒中概况[J].中医外治杂志,2007,16(1):54-56.
[6]李秀梅.冰刺激治疗脑梗死合并很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的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09,7(12):33-34.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