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思路感悟

合集下载

脑卒中工作感悟心得体会(2篇)

脑卒中工作感悟心得体会(2篇)

第1篇作为一名从事脑卒中工作的医护人员,我有幸见证了无数患者从生命垂危到逐渐康复的过程。

在这段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宝贵,也认识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以下是我对脑卒中工作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脑卒中的严重性与危害性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具有发病急、病情重、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死亡人数约150万人。

脑卒中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在脑卒中工作中,我亲眼目睹了患者从发病到康复的整个过程。

有些患者因病情严重,抢救无效而离世;有些患者虽然保住了生命,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如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

这些情况让我深刻认识到脑卒中的严重性与危害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患者服务的信念。

二、脑卒中工作的挑战与机遇1. 挑战(1)病情复杂多变:脑卒中病因多样,病情复杂多变,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很大难度。

(2)救治时间紧迫:脑卒中是一种急性病,时间就是生命。

患者发病后,必须在短时间内进行救治,以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3)康复治疗周期长: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周期较长,需要医护人员、家属和患者的共同努力。

(4)患者心理负担重:脑卒中患者往往面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工作能力丧失等问题,心理负担较重。

2. 机遇(1)脑卒中防治知识的普及:近年来,随着脑卒中防治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及时就医,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2)医疗技术的进步:脑卒中救治技术的不断提高,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3)社会关注度的提高:脑卒中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为脑卒中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脑卒中工作的感悟与心得1. 严谨的态度在脑卒中工作中,严谨的态度至关重要。

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患者,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诊断准确。

同时,要严格按照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确保治疗效果。

高利教授脑梗死急性期特色望诊经验浅析

高利教授脑梗死急性期特色望诊经验浅析

高利教授脑梗死急性期特色望诊经验浅析
古楠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4(033)034
【摘要】高利教授,北京市第四批,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宣武医院脑病专家,40余年一直从事中西医脑血管病研究,在大量脑出血和大面积脑梗塞的保守治疗方面,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擅长望诊.高教授对脑梗死急性期通过望诊辨预后、辨寒热、辨脾胃强弱及二便情况,对疾病辨证论治及预后有重要指导作用.高利教授将中医望诊与现代医学理论及检测手段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模式.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古楠
【作者单位】北京朝阳区豆各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1.3;R255.3
【相关文献】
1.罗元恺教授临证望诊之经验述要 [J], 罗颂平
2.王小云教授望诊妇科痛证经验总结 [J], 叶润英;王小云
3.张怀亮教授临床望诊经验 [J], 黄坡;胡晓;张怀亮
4.罗陆一教授辨治心血管疾病的望诊经验 [J], 庄国立;罗陆一
5.罗笑容教授运用“三方综合望诊法”诊查儿病的经验 [J], 许楷斯;倪晓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利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思路感悟

高利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思路感悟

高利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思路感悟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而逐年上升。

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在脑卒中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现代西医的药物和手术治疗也在逐渐完善。

高利教授致力于将中西医结合起来,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治疗脑卒中患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在对其治疗思路的研究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性和优势。

一、中医治疗的优势中医治疗脑卒中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脑卒中是由于气血不畅、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治疗脑卒中主要通过草药治疗、针灸、按摩等手段来调理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增强脏腑功能,加速康复。

在治疗脑卒中的过程中,中医注重的是整体治疗,而不是仅仅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的疗效也是显著的,许多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后,身体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二、西医治疗的优势西医治疗脑卒中的优势在于其先进的药物和手术治疗。

西医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

而手术治疗则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患者的问题,让患者的生命得到有效的保障。

西医治疗的优势在于其高效、快捷,而且治疗的过程相对较为简单。

西医的药物和手术治疗在治疗脑卒中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许多患者在接受西医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命得到了保障。

三、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的优势在于其综合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

中西医结合可以使治疗的效果更为全面,更加科学。

中医在治疗脑卒中方面注重的是整体治疗,而西医则更加注重的是药物和手术治疗。

中西医结合可以将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势结合起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的过程中,中医可以通过草药治疗、针灸、按摩等方法来调理气血、平衡阴阳,增强脏腑功能。

西医则可以通过药物和手术治疗来控制症状、解决问题。

两种治疗方式的结合可以使患者得到更加全面、科学的治疗,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四、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其优势在于综合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

高利教授治疗脑血管狭窄的思路感悟

高利教授治疗脑血管狭窄的思路感悟

高利教授治疗脑血管狭窄的思路感悟马雪梅1,高 利2关键词:脑血管狭窄;痰湿型;痰热型;高利中图分类号:R 815 R 289.5 文献标识码:B d o i :10.12102/j .i s s n .1672-1349.2019.10.046 高利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㊁教授㊁博士生导师,中西医结合学术带头人㊂全国第五㊁六批中医师承工作指导老师㊂长期的临床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医疗特色,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领域颇有影响㊂脑血管狭窄是常见病,高利教授认为,痰浊瘀血等浊邪滞留血脉久而久之可使气血流动受阻,血脉中的有形物质与邪相搏形成痰瘀互结,沉积于血脉可致动脉内膜或中膜增厚,若有情志抑郁化火则可灼伤津液,痰瘀之邪与热相搏则可逐渐形成斑块㊂高利教授创新性地将本病的中医证候特征凝练为痰湿型和痰热型两类,并与西医颈动脉超声检查相结合,辨证为痰湿证脑血管狭窄病人,其颈动脉超声多提示以血管内膜增厚为多见,可有单发或少发斑块,而辨证为痰热证的病人,其颈动脉超声多见以斑块为主㊂高利教授对神经科疾病有着独特的认识和诊疗思路,在脑血管狭窄尤其对阿司匹林抵抗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在症状缓解㊁血管状况改善方面均取得很好效果,使部分动脉血管闭塞病例再通㊂笔者有幸作为高利教授的学术继承人跟师学习,颇有收获,兹将其治疗脑血管狭窄的学术思想简略探析如下㊂1 脑血管狭窄的现代医学研究脑血管狭窄是常见病,一般认为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狭窄的最主要因素,临床治疗主要针对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各种因素㊂目前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了解尚不够确切,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异常复杂,病变发展缓慢且症状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㊂临床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多是横断面的,难以确定其因果关系,而多种动脉粥样硬化的动物模型又都是 速成 的[1],同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㊂作者单位 1.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96);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通讯作者 高利,E -mail :xuanwugaoli@ 引用信息 马雪梅,高利.高利教授治疗脑血管狭窄的思路感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10):1593-1594.现有研究认为性别㊁年龄㊁遗传㊁吸烟㊁高血压㊁血脂异常㊁血糖异常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均为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㊂2 中医对脑血管病的论述中医古代文献中无脑血管狭窄 的病名,但对本病类似的症状却有详细论述㊂多数医家认为六邪侵犯㊁饮食失调㊁七情内伤㊁正气不足等可致虚㊁火㊁风㊁痰㊁瘀等病邪的产生,痰瘀互结既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机,又是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㊂‘灵枢㊃五癃津液别“曰: 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 ㊂说明脂质是五谷精微之一,是滋养全身的营养物质㊂‘灵枢㊃觉气篇“有云: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㊂说明人体的血液主要依靠中焦气化而生,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㊂五脏充实,六腑通畅,阴阳和谐则气血津液运行正常㊂五脏六腑功能一旦失调就会导致水液代谢紊乱,水聚成湿,湿聚成痰,痰阻血瘀;还会使脂质代谢紊乱㊁血液生成障碍而变为浊气㊂高利教授认为,痰浊瘀血等浊邪滞留血脉久而久之可使气血流动受阻,血脉中的有形物质与邪相搏形成痰瘀互结之势,沉积于血脉可致动脉内膜或中膜增厚,若有情志抑郁化火则可灼伤津液,痰瘀之邪与热相搏则可逐渐形成为斑块,若不改变现状,有形之物阻塞脉道,增厚的内膜或中膜及斑块会逐渐加重,日久可导致脑血管狭窄并影响血液循环㊂‘医经溯洄集㊃中风辨“云: 故中风者,非外来之风邪,乃本气自病也㊂凡人年逾四旬之际,或因忧喜怒伤其气者,多有此疾 ㊂‘素问㊃通评虚实论“中说: 凡治消揮㊁仆击偏枯㊁疾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膏梁之疾也 ㊂‘丹溪心法“中说: 东南之人,多是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 ㊂王清任‘医林改错“中说: 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 , 若元气一亏,经络自然空虚㊂ 无气则不能动,不能动,名曰半身不遂 ㊂提出气虚血瘀而致中风㊂可见,中风的发生发展均与气虚㊁痰湿㊁情志等密切相关[2-4]㊂脑血管狭窄虽不等同于中风,但部分证候亦属中风范畴㊂㊃3951㊃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年5月第17卷第10期3高利教授对脑血管狭窄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临床分型高教授认为脑血管狭窄病因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皮损伤和脂质沉淀是始动因素,加上细胞外基质㊁血液成分㊁局部血流动力学㊁环境及遗传的一系列复杂因素的作用,脂质沉淀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5],最终导致血管狭窄㊂中医治疗脑血管狭窄具有一定优势,但大多数医家对其病机认识和辨证分型不统一,难以推广㊂为便于广大西医同道理解㊁接受并重复,高利教授在大量的脑血管狭窄临床观察基础上,根据现代认识,结合脑血管狭窄病人的超声检查特点,借鉴脑血管病简化分型实验结果,将本病的中医证候特征凝练为痰湿型和痰热型两类,认为此两类证候的演变过程为:①素体气虚,气虚则推动无力,水聚生湿,痰湿成痰,痰阻血瘀㊂②素体气郁,郁而生热,灼伤津液,血管内有形之物凝聚成型,阻塞脉道㊂认为各类污染和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的气虚型脑血管狭窄病人比例更高㊂近年来经治的典型的脑血管狭窄病人299例中有172例属于气虚痰湿型,为这一观点提供了佐证㊂中医学认为体质决定着人体对某些疾病因素的敏感性,同时对疾病的演变有一定的主导性[6]㊂体质是人体发病的内在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㊁发展㊁转归和预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辨别及掌握脑血管狭窄病人的体质特征和临床特点有助于更好地从体质学角度认识脑血管狭窄㊂在临床实践中,高利教授发现辨证为气虚痰湿证脑血管狭窄病人,其颈动脉超声多提示以血管内膜增厚为多见,可有单发或少发斑块,而辨证为痰热证的病人,其颈动脉超声多以斑块为主㊂在299例脑血管狭窄病人中有172例病人的颈动脉超声提示以血管内膜增厚为主,部分有单发斑块,这类病人多有大便不畅或便溏㊁手足不温而潮,舌体胖大,色暗淡或淡,部分病人伴有足癣或甲癣等,而其余129例病人颈动脉超声提示有多发斑块,病人多有口气㊁大便干㊁舌苔黄厚等特点㊂提示高利教授对脑血管狭窄的两型分法是客观的㊂4高利教授对脑血管狭窄的诊疗思路及疗效高利教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血管狭窄的原则是治病求本和整体调理,对于不适宜某些西药治疗的就以纯中药为主,对于无胃肠道疾病及肝功异常者仅用阿司匹林(波立维)和他汀类为基础用药,同时根据证型加用中药,治疗了大量脑血管狭窄的病例均获得了全面好转㊂在活血化瘀用药的基础上,高利教授对气虚痰湿型病人多加用自拟院内中药协定处方 健胃醒脾方或开窍方加味,而痰热证病人多加用痰火方加疏肝解郁之品㊂在选用活血化瘀中药时,高利教授多以虫类药为主如水蛭㊁土元制剂㊂近年来,在其经治的脑血管狭窄病例中,使1例原发性颈内动脉闭塞㊁2例大脑中动脉闭塞和2例血管内支架后闭塞病人获得再通,使5例重度血管狭窄变为中轻度,使多数病人均得到不同程度症状改善㊂证明了整体观念㊁辨证论治的原则和中药具有多靶点㊁全方位调理功能的正确性㊂参考文献:[1]陈伯钧.动脉粥样硬化中医体质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5-6.[2]王桂红,王拥军,姜卫剑,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征[J].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2003,5(5):315-317. [3]孙瑄,陶庆玲,缪中荣,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研究[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9(6):340-342.[4]宋桂琴,王拥军,董可辉,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0(9):680-683. [5]朱青峰,国芳,王千,等.脑动脉狭窄相关因素分析[J].华北国防医药,2009,21(3):11-14.[6]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收稿日期:2018-01-30)(本文编辑王丽)㊃4951㊃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I N T E G R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O N C A R D I O-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M a y2019 V o l.17 N o.10。

高利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脑梗死的思路

高利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脑梗死的思路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9年3月第26卷第2期Chin JTCMWM Crit Care,March2019,Vol.26,No.2・233・•名医经验•高利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脑梗死的思路宋珏娴I黄礼媛I王细文2王平平I王宁群II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53;2江西省靖安县中医院,江西靖安330600通信作者:宋珏娴,Email:songjuexian@【摘要】目前,脑血管病的“四高”特点和年轻化趋势仍然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问题。

据此,高利教授一直致力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探讨和中西医结合诊疗实践。

为使广大西医同道能理解并接受,高利教授把中医证候学与现代病因病理学相结合,对脑梗死进行中西医结合分期分型,创新性地将其简化为4个证型并给予相应的中医辨证治疗,使广大中西医医生能从宏观到微观全面认识脑梗死的病情,并使患者在辨证治疗在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经过多年的总结积累,高利教授对脑梗死的诊疗已形成了鲜明的临床和学术特色。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期;中西医结合;诊疗思路基金项目: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高利名医传承工作站项目(京中科字〔2016〕136)DOI:10.3969/j.issn.1008-9691.2019.02.024Professor Gao Li's thoughts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by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ong Juexian1,Huang Liyuan,Wang Xiwen,Wang Pingping,Wan^Ningqun"Department of Neurology,Xuanwu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100053,China;Jing'an County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g'an330600,Jiangxi,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Song Juexian,Email:songjuexian@[Abstract】Presently the four high characteristics and rejuvenation trends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re stillthe main problems that endanger the health of our people.Accordingly,Professor Gao Li has been committed to thediscussion of risk factors fo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the practice of using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western medicine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se diseases.In order to enable the majority of western medicinedoctors to understand and accept his idea,Professor Gao Li combin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syndromes withmodem etiology and pathology,classification of stages and typ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by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the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are simplified innovatively into four TCM syndromes and appropriate treatments aregiven to them,so that the major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doctors can comprehensively recognizethe condition of this disease from macroscopic to microscopic points of view.By his abov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reasoning,the patients obtained better curative effect.After multiple years of summaryand accumulation of his experiences,Professor Gao Li has developed the distinct clinical and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Key words】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Diagnosisand treatment ideasFund program:Beijing Municip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nhuo Inharitance"3+3 Engineering"Project,Gaoli Famous Ol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ctor Inheriting Office Station(JingzhongBranch[2016]136)DOI:10.3969/j.issn」008-9691.2019.02.024多年来,虽然政府部门对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进行了大量投入,但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的“四高”特点和年轻化趋势仍无明显变化。

高利辨治病毒性脑炎经验

高利辨治病毒性脑炎经验

高利辨治病毒性脑炎经验作者:杨振威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2015年第07期北京市朝阳区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103关键词:名医经验;高利;病毒性脑炎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7.036中图分类号:R259.1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7-0118-02病毒性脑炎是脑实质感染病毒所致,发病较急,病情较重,临床以高热、抽风、昏迷为主症,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引起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因其致病病毒种类繁多,西医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治疗,主要以对症及综合治疗为主。

高利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中西医结合脑病临床及科研工作40余年。

高老总结前人经验,运用中医辨证治疗病毒性脑炎,取得良效。

笔者有幸待诊于侧,兹总结其经验,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高老认为,病毒性脑炎属中医“暑温”“湿温”“瘟疫”“疫痉”范畴,以卫气营血辨证为主。

疾病初期,与时令感冒相似,多为火、热之邪为病,临床症状为发热、恶寒、头痛、无汗等,疾病传变迅速,若不缓解,由卫分传入气分,气分证多见高热、汗出、口渴等症状,进一步发展,可见卫气同病、热炽气分等证候,若疾病深入,热入营血,可见气营两燔和热淫营血的证候,属重症、急症、危症,临床可见神昏、发热、出血、发斑等。

病毒性脑炎可见于各年龄阶段,热邪遍发于全身,邪气易于影响整个机体,变证多端。

临床以“气营同病”“痰热蒙蔽心包”为重,热毒伤阴贯穿整个发病过程。

2 治疗2.1 辨证用药高老认为,病毒性脑炎主要证候为风热证、火热证、湿热证、瘀热证、燥结证、风动证、气虚证、阴虚证,需辨证用药。

祛风常用防风、金银花、大青叶、荆芥、连翘等;清热常用羚羊角粉、熊胆粉、大黄、黄芩、黄连、黄柏等;清热利湿常用土茯苓、半枝莲、鱼腥草、藿香、佩兰、陈皮等;化瘀清热常用三七、赤芍、鸡血藤、牡丹皮、地骨皮、银柴胡、水蛭等;通腑存阴常用大黄、枳实、芒硝、厚朴、生地黄、何首乌等;熄风止痉常用羚羊角、全蝎、蜈蚣、石决明、钩藤、生龙骨、生牡蛎等;补气常用黄芪、太子参、西洋参、白术、山药等;补阴常用熟地黄、生地黄、黄精、玉竹、天冬、麦冬等。

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知识知多少

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知识知多少

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知识知多少脑卒中,在西医方面常常被称为“卒中”,在中医领域上常常被称为“中风病”。

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致死病原,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个类别。

这类疾病患者一旦发病,不仅发病、致死、致残率高,而且复发概率也异常高。

而根据目前资料的治疗康复患者情况,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有效和最迅速的帮助病人痊愈。

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显著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生存自理能力和提高治疗的质量,且临床上治疗效果极佳。

针对中西医的诊疗手段,两者有何处相似,又有何处不同呢?以下为大家简要科普脑中风的相关基本知识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本手段与方法。

一、脑卒中的概念脑卒中属于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也称“中风”。

其中缺血性中风的病发机率较高,但由于中风是根据出血情况来判断患者危险程度,所以出血性中风较缺血性中风反而更加凶险。

因出血性中风导致的死亡率更高,故因出血性中风死亡的人数更多。

男性中风患者较女性中风患者人数也更多。

(一)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也就是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病即脑出血、脑溢血。

脑部血管骤然爆裂,血液难以进入大脑正常循环。

(二)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就是缺血型中风,缺血性中风就是脑梗死、脑血栓。

当大脑血管发生堵塞时,脑部供血不足,从而诱发“脑梗”。

二、脑卒中的危害脑卒中作为一种高风险、高死伤的脑血管疾病,就治疗过程来看,无论是对患者本人还是家庭、医务从业者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挑战。

脑中风会给患者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其中患者临床表现多为肢体面部偏瘫、丧失行走能力、丧失语言和理解能力。

有的患者还会出现思维障碍,在情绪表现以及记忆力上也会表现得非常不稳定从而诱发一定程度上精神病等症状,严重患者可致死。

脑中风会增加家庭的经济承受压力,中风病的治疗项目多,疗程长,且治疗过程中需要家人的悉心照顾,所以无论是对家庭经济层面还是家庭成员的看护层面都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和不便。

由于个人身体素质差异大,脑中风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这也为医务工作这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仅要注重脑中风患者的中风病康复,还要注重治疗方法是否与中风患者的身体相适应,故而要尽可能地避免因治疗引起并发症。

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

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

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病的一种类型,是由于脑血管的突发性破裂或阻塞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的疾病。

脑卒中常见的表现有突发性头痛、失语、偏瘫、意识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是脑卒中治疗的重要环节。

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从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的概念、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法和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的概念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是将中医和西医的康复疗法结合起来,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综合性治疗的一种康复疗法。

中医是指采用中医学原理和方法,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为主要手段的医学体系。

西医是指采用现代医学原理和方法,以病因学、病理学、临床医学为基础的医学体系。

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综合了中西医学的优势,采用了各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法1、中医康复疗法中医康复疗法是中医学原理和方法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包括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

其中,针灸是将针刺入穴位,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从而改善神经功能障碍。

推拿则是利用手法、指压、按摩等手段,刺激身体各个穴位,达到调节人体气血、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的效果。

拔罐则是在患者的皮肤上用火烧罐子,造成负压,从而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

艾灸则是将燃烧的艾草放置在患者身体的穴位上,达到温热、通脉、活血、化瘀的效果。

2、西医康复疗法西医康复疗法是现代医学原理和方法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康复训练等。

其中,物理治疗主要是利用物理性因素对患者进行治疗,如电疗、磁疗、热疗、冷疗等。

语言治疗则是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言语和语言能力的训练,促进患者的语言恢复和交流能力的提高。

康复训练则是通过运动、功能性训练等手段,促进患者的肌肉协调能力、平衡能力、行走能力等的提高。

3、综合康复疗法综合康复疗法是将中西医康复疗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 采 用 电针 强 刺 激 将 导 致 受 损 的 神 经 加 重 病 变 程 度 ] 。经 两
周 围性 面 神 经 麻 痹 目前 除 药 物 外 有 多 种 康 复 治 疗 方 法 , 如 传 统 中 医针 灸 物 理 疗 法 。常 用 的 有 红 外 线 、 微波、 超 短波 、 感 应 电低 频 脉 冲 电疗 法 等 。近 年 来 , 笔者采用 T D P配 合 面 部 穴 位 按
参考文献 :
[ 1 ] 王 维 治. 神经 病 学 [ M] . 北京 :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 2 0 0 4 : 9 0 . [ 2 ] 方玲. 周围面神经 麻痹 的康复 治疗E J ] . 中华 物理 学与康 复杂 志 ,
1 9 9 9 , 2 1 ( 2 ) : 3 7 5 .
C HI NE S E J OURNAL OF I NTE GRATI VE MEDI C I NE ON C ARDI O一 / CE RE BROVAS CULAR DI S E ASE Au g u s t 2 01 3 Vo 1 .1 1 No . 8
( 本文编辑 郭怀印)
高利 教 授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脑卒 中思 路 感 悟
黄礼 媛 , 韩 培海 , 高
关键词 : 脑卒 中; 中 西 医 结合 ; 思 路 中 图分 类号 : R 7 4 3 R 2 5 5 . 2 文 献标识 码 : C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1 3 4 9 . 2 0 1 3 . 0 8 . 0 6 8 文章编 号 : 1 6 7 2 —1 3 4 9 ( 2 0 1 3 ) 0 8 —1 0 1 2 — 0 3
2 0I 1 , 9( 1 2 C): 3 3 3 9 .
[ 7 ] 杨 兆 民. 实用 针灸选 穴 手册 [ M] . 北京: 金 盾 出版社 , 1 9 9 8 : 2 8 1—
2 9 2 .
肌力 , 从 而促 进 神经 功 能恢 复 , 达 到 治 疗 目的_ 5 ] 。 其 操 作 简
摩加药物治疗 , 疗 效 比传 统 中 医针 灸 加 药 物 治 疗 显 著 。周 围 性 面 神 经 麻 痹 的病 因有 微 循 环 障碍 学 说 、 病毒感染及免疫学说 , 但
最 终 均 可 引起 面 神经 营养 血管 发生 痉挛 导致 面 神 经 缺 血 、 水肿 ,
组对照证明 , 早 期 使 用 电针 过 度刺 激 , 可 能 使 受 损 的神 经 难 以 完 全 恢 复 。因 此 , 急性 期 使 用针 灸 虽 非禁 忌 , 但应慎用 。
同时 可 兴 奋 运 动 神 经 和 肌 肉收 缩 功 能 , 防止面肌萎缩 , 增 强 麻 痹
[ 3 ] 周学萍. 周 围 性 面神 经 麻痹 病 人 的康 复 护 理 [ 』 ] . 全科护 理, 2 0 1 l , 9
( 2 C): 4 7 8 .
[ 4 ] 郑琼 , 李慧琴 , 柳瑞文. 3 1例 特 发 性 面 神 经 麻 痹 病 人 的 护 理 E J ] . 全
单、 方便 、 安全 、 疗效明显 、 确切, 避 免 了 电 针 疗 法 的 皮 肉 痛 苦 及
[ 8 ] 何慧. 影响周 围面神 经麻痹康 复疗 效的 因素分 析[ J ] . 江苏 医学 ,
2 00 0, 2 6 ( 5 ) : 3 9 9—4 0 0 .
容 易 损 伤 面部 神 经 的弊 端 。在 恢 复 期 面部 穴 位 按 摩 应 用 越 早 效 果越 好 。针 刺 可 刺 激 体 俞 穴 和经 络 , 有疏风活络 、 活 血通 经 的 作
科护理 , 2 0 1 1 , 9 ( i 0 A) : 2 5 8 7 —2 5 8 8 .
[ 5 ] 李辉. 针灸 、 按摩 , 按 摩 拔 罐 刮 痧疗 法 E M] . 北京 : 北京燕 山出版社 ,
2 0 0 9: 9 5—9 6 .
[ 6 ] 姚 细 蕊讨 [ J ] . 全 科护 理 ,
使 面神 经 在 面神 经管 内 受 骨 管 反 作 用 力 压 迫 而 出 现 麻 痹 , 面 神 经 受 压 持续 的 时 间 越 长 , 其 受 损 的 程 度 越 重 。面 神 经 麻 痹 的 康 复 治疗 原 则 必 须 始 终 贯 穿 于 急 性 期 和 恢 复 期 ; 病人 在起病 1 周内 , 主 要 是 控 制 面 神 经 的炎 症 和 水 肿 , 改善局部 血液循环 , 减 少 面 神 经 的 受 压 。因 此 在 急 性 期 使 用 具 有 消 炎 、 消肿 、 止痛 、 改 善血液循环作用的 T DP治 疗 是 非 常 必 要 的 , 有 利 于 避 免 在 水 肿 高峰期 采用 电针治疗 , 加重其 水肿 。1 周 以 后 需 要 促 使 神 经 的 传 导 恢 复 和 加 强 肌 肉 的收 缩 功 能 , 这 时 也 是 面 部 穴 位 按 摩 开 始 的 最 佳 时 期 。面 部 穴 位 按 摩 以达 到 舒 缓 神 经 , 活血 通 络 的 功 效 ,
3 讨

组织渗液增加 , 组 织 间液 增 多 ] , 从 而 加 重 病 情 。通 过 2 0 3例 病
人对照观察发现 , 在 发 病 早 期 未 行 电针 治 疗 者 疗 效 明 显 优 于 行 电 针 治 疗 者 。这 可 能 是 由 于 面 神 经 麻 痹 早 期 炎 症 、 水 肿 均 未 改
用 。但 经 过观 察 对 比发 现 , 其 在 治 疗 上 有 一 定 的局 限性 ; 早 期 面 部神经受 压 , 面 神 经 分 支 亦 出现 肿 胀 , 故 在 初 期 过 强 刺激 会 导 致
作者简介: 刘秋梅 , 现 工 作 于湖 北 省 黄 冈 市 中 心 医 院 ( 邮编 : 4 3 8 0 0 0 ) ; 李 钢、 甘小莉 、 王洲 羿 , 工作于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0 3—1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