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 明朝的君主专制
3.14+明朝的统治+期末试题选编+2021-2022学年江苏省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选择题1.(2022春·江苏扬州·七年级校联考期末)为加强皇权,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
上文反映的史实是()A.废丞相,权分六部B.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C.文字狱的迭兴D.军机处的设立2.(2022春·江苏扬州·七年级期末)朱元璋由胡党之狱而一怒废除了丞相制。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伏诛后,皇帝下诏“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
至此,中国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终结,一切权力归皇帝。
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精简政府机构C.加强君主专制D.限制大臣权力3.(2022春·江苏南通·七年级如皋市实验初中校考期末)七年级小张同学阅读一本通俗历史读物时,看到下图一副漫画。
朱元璋设立的这一部门是()A.行省B.东厂C.六部D.锦衣卫4.(2022春·江苏常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据考证,以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为例,8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共1660份,合计3291桩事。
明太祖着实成了领导政府日常工作的行政首脑,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枢机构效率低下B.明太祖勤于政事C.六部职权划分过细D.丞相制度的废除5.(2022春·江苏常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唐朝设三省六部并在门下省置政事堂,宋代在中书门下之外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明时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设立内阁,这种演变反映了()A.地方权力的一步步压缩B.丞相地位日渐尊崇C.中央集权的一步步加强D.皇权专制步步强化6.(2022春·江苏宿迁·七年级统考期末)洪武十五年,置锦衣卫。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的主负责。
他们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找准关键问题——例谈“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2021年第03期No.03,2021总第856期Sum No.856历史教学History Teaching •青年说•a——例谈“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丁苏霞(华罗庚中学,江苏金坛213200)|扌商要]根据《中外历史纲要》长时段大单元编写的特征,常态而高效的高一教学,应该加强对阶段历 史的分析,把握历史的发展轨迹和变化特征,理解不同时空条件下历史上的延续、变迁与发展。
本文以“明朝 政治制度的变化”为例,谈谈高一必修教学如何分析历史发展中的变化。
(关键词]高一教学,历史变化,明朝政治制度[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21 )03-0051-05高一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在通史体 例下根据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划分不同的单元.每一单元的时间跨度非常大。
有的教师仍然 以定式教学,对所有的内容都面面俱到,甚至还做了大量补充,考试临近、课时紧张时简单划重 点;有的教师重新整合教材,进行大单元教学。
在实际的操作中,前者把课上得七零八落,后者 无法落实到常态课中。
笔者认为常态而高效的 高一教学,应该加强对阶段历史的分析,把握历 史在长时段中的发展轨迹和短时段中的变化特 征。
本文以“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为例,谈谈高一必修课教学如何分析历史发展中的变化。
高中新课标要求“理解不同时空条件下历 史上的延续、变迁与发展”,'璀具体的内容要求 中多次岀现阶段“历史变化”的表述。
例如,中国古代史中,就有“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 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认识这一时期(两宋) 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等,明朝政治制度部分,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封建专 制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通过内外形势的 变化,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陀以整个明朝为时限,目标的重心在“认识”上,旨在引导学生加强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
课标还言:“了 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③思想文化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要分析某一阶段 的思想文化变化,必然要分析影响其产生的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等深层次的原因。
3.14+明朝的统治+课件+视频+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
年(1593年)五月,福建商人陈振龙在菲律宾群岛 的吕宋岛,购得薯藤数尺,编入藤篮,混过关卡后, 经七昼夜航行返回福州。
史料研读: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初年在籍人口数为6600余万,明末高达1亿以上,清道光二十年
(1840年)增至4.1亿。
材料二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 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 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 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 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 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 当。
材料一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 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 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朱元璋《皇明祖训》
整体感知
明朝的建立
打江山
第叁页
思想: 改革科举 政治: 强化皇权
固皇权
经济的发展
促发展
新课导入
从乞丐到皇帝
外号:朱重八 民族:汉
性别:男
职业:皇帝 朱元璋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生卒:1328-1398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 年-1344 年 放牛
1344 年-1347 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南都繁晋会商图》(局部)
山“西南的都晋”商指,南是京明,清“时东期西崛两起洋的” 一指大东商洋团和。西晋洋商;主“要西经北营两盐口、”丝指、 粮张食家、口铁和器古、北棉口布。等这军些需招用牌品,以反 及映金了融当典时当南行京业经。营其货活物动的范种围类从繁 黄多河,流交域易遍范布围全广国泛,远是至当俄时国商、品 日经本济、繁东荣南的亚缩等影地。区,号称“足 迹遍天下”。
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中国古代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西南大学
中国古代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西南大学西南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下列不属于学习历史学“四把钥匙”的是()A:目录学 B:史源学 C:职官 D:历史地理答案:史源学第一章测试1.中国境内已经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迹是元谋人遗址。
()A:错 B:对答案:错2.关于尧舜的传说中,最重要的是禅让和治水两件事。
()A:对 B:错答案:对3.文献中的“大同”之世指禹、汤、文、武时代。
()A:错 B:对答案:错4.下列不属于晚期智人的是()A:山顶洞人 B:资阳人 C:柳江人 D:元谋人答案:元谋人5.下列选项中属于母系氏族制度主要内容的是()A:一夫一妻制婚姻取代了对偶婚姻制度 B:贫富悬殊的现象出现 C:不存在经济上独立的家庭。
D:世系制度和财产继承制度以父系为依据答案:不存在经济上独立的家庭。
第二章测试1.三代时期,西周的王权最为强大。
()A:错 B:对答案:对2.“玄鸟生商”的传说说明商人曾经存在鸟图腾崇拜。
()A:错 B:对答案:对3.三代时期,社会阶级主要由贵族、农民和奴隶构成。
()A:对 B:错答案:错4.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
”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行业 B:爵位 C:官名 D:谥号答案:官名5.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答案: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第三章测试1.“弭兵”运动后,各主要诸侯国内的政局日趋稳定,诸侯国君权力进一步加强。
()A:错 B:对答案:错2.郡县制度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A:错 B:对答案:对3.战国时,列国社会中形成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两个基本阶级。
原创2:(探究型)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3)设置驻藏大臣
职责
代表清政府、会同达赖、 班禅,监理西藏事物, 并监督达赖、班禅圆寂 后的转世程序。
意义
有利于西藏 的安定和清 朝的统一
巴尔喀什湖 葱 岭
西伯利亚
外兴安岭 和库页岛
喜马拉雅山脉
太平洋
台湾及 其附属 南海诸岛 岛屿
篇章三 落日下的余晖:近代前夜的危机
人口增长
政治腐败、贫富矛盾 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 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 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这 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 使皇帝能 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提高了 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3)中枢秘书机构的变化
① 军机处的设立 a.背 景: 清初,沿用明朝的官制,在中央设立内阁和六部,但 保留了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 臣会议严重阻碍了中央集权。
篇章一 落日下的余晖:康雍乾时期的统治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Fra bibliotek在位期间,出现了长达
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
局稳定,经济繁荣,疆
域开拓并巩固,被成为
“康乾盛世”。
康熙
乾隆
(1)皇帝独断大权 三位皇帝都以勤政著称,不仅独断朝廷大政方针,对于 地方事务也总是详加询问,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2)奏折制度
雍正批示过的密折
(1)西藏的情况
达赖、班禅是西藏集政治、宗教于一身的领袖,清朝 初期册封了达赖和班禅。然而,由于达赖和班禅的转 世多次引起西藏内部叛乱,不利于清王朝巩固对西藏 地区的统治,于是清王朝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2)册封概况
①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喇嘛金册、 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
第十四课理性之光
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
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
“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
()
A.孟德斯鸠
B.狄德罗
C.洛克
D.伏尔泰
根据材料归纳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反对封建专制、天主教会 和贵族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时间 14--16C
17--18C
时代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场 背景 资产阶级形成(新兴) 手工业大发展,资产阶级
壮大
兴起 兴起于意大利,后扩展 起源于英,以法为中心,
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欧洲宗
教文改艺革挑复战兴以、教宗皇教为改首的革宗打教破权 威了了,基天为础西。主欧教社神会学的的思禁想解锢放思奠想定
材料二:17—18世纪的法国本主义工场手 工业发展程度较高。但法国专制制度达到 顶峰。社会成员被分成三个等级,教士和 贵族属于第一、二等级,是统治阶级,拥 有政治经济特权;其他人是第三等级,是 被统治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
D.空想社会主义
(2010年山东卷)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 与发展关系的是
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 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
整
(2009年海南文综)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
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
A.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2010年上海历史卷)“……就是人类脱离
《明朝的统治》说课稿
《明朝的统治》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明朝的统治》一、说教材《明朝的统治》是部编新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的内容。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而明朝君权的增强是明朝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这个课在明清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1)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增强君权的措施。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实行综合分析、比照史实的水平、表演水平;能初步使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重点由学生讨论、研究、分析、归纳。
同时实行纵向比照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八股取士,是从思想文化上增强专制统治。
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激励学生从小立大志。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明太祖增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是八股取士。
这是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变化,是君权增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表达。
四、说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
同时鉴于明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尾声阶段所以本课的学习实行前后联系、比照、总结。
学生实行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共设计了五个环节(一)情境引入,整体感知教师通过课件出示诗歌:“天为罗帐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半不敢长伸腿,深恐江山一脚穿。
”让同学们在优美的乐曲中诵读古诗,感悟诗中传达出的气魄,引出作者朱元璋,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由小组长检查,并交流预习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自主体验,交流感悟本节课的重点是:明太祖增强君权的措施首先,引导同学读课文第一段理解朱元璋建立明朝经过,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
然后,通过讲述故事《火烧庆功楼》,让同学讨论朱元璋此举的目的是什么?他和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有和异同?他之后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并读课文后小组探究。
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然后共同总结知识点,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把归纳好的要点写在黑板上,接着,带着学生对每一项措施实行分析、理解,指出每一项措施的作用。
明清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变革
封建君主专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 政体。纵观我国封建社会封建君主专制的 演变,大体可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和两种 形式: 从秦到元——宰相制的君主专制 明清时期——无宰相制的君主专制
秦汉:三公制度,丞相“掌承天子、助理万机” 隋唐: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皇权 宋朝:“二府三司”,宰相多人,进一步分割、削弱 宰相的权力
中国近代反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努力
维新变法:主张兴民权,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 上起了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辛亥革命:给封建君主专制以致命一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 人心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思想空前解放 民主革命胜利:推翻封建统治,土地改革彻底废除其经济基础
清朝-----军机处
明朝-----废宰相,设内阁 隋唐-----分散相权
汉朝
中朝
皇 权
外朝
秦朝-----以丞相为首的三公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隋唐: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避免独大 皇 权 不 断 加 强
宋:二府三司制,再分相权 2、演变 元:一省两院制
二、丞相处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区别?
• 军机处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定权。 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军国 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惟命是从, 负责往下传达,“承旨遵办”。
• 这样从中央各部到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都 直接听从皇帝的指挥。至此,不仅内阁形同 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皇权得 以大大加强。这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认识:中国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式 有何新变化?
•明朝:内阁的设置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专制制度的发展过程呈现的总趋势 趋势一: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件2 (人教版历史必修1)
推翻君主专制, 民权主义 “新”在强调普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民生主义
•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张 作 霖
兵力35万
北京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直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 南 广西 安 江苏 徽 浙江
上海
隶
北 伐 战 争 前 形 势 图
江
西 福建
广东
吴佩孚兵力20万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孙 传 芳
第十四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 起
一、五四风雷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 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 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 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 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 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 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 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 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 亡了!同胞起来呀!
社会 主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条件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内部 阶级: 无产阶级的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组织: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外部: 共产国际的帮助
• 一大召开: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 海秘密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 湖游船上举行。 • 大会内容: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名称;确 定党的奋斗目标;确定党的中心工作;选 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 影响:一些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 分子开始同工人相结合,把马克思注意传 播到工人中去。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名称 旧民主主 义革命
性质
任务
领导 阶级 资产 阶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6张PPT)
丝 织 品 山 茶 禽 鸟 图
景 德 镇 青 花 瓷
3.商品经济的活跃(图为北京城《皇都积胜图》)
明朝的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 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许 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 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建明朝,定都应天
图为考场和看榜图
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 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
、“八股取士”的影响
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 的人为了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 意的顺从者。 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 消极: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2.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朱 元 璋 锦 强 衣 化 卫 皇 权
目的: 为监视官民
职能:掌管侍卫、缉捕、
刑狱诸事,保护 皇帝,镇压官民 由皇帝直接指挥, 特点: 不受法律的约束。
结合材料,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 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材料一:百官未起朕先起,百官已睡朕未睡。
材料二: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 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 的奏章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 件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 好,遇到大事,更深感“不可一日无辅臣”。 材料三:罢宰相不设,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 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 只备顾司。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 明王朝的统治,形成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 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弊:皇权高度集中,容易形成专权, 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 率,给明朝的统治埋下危机。它是 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 上的表现。
七下历史知识点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的统一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2、意义(影响)3、地位4、中心,南北端点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3、科举制的影响四、隋朝的灭亡1、灭亡的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2、灭亡时间五、启示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2、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627年改年号为“贞观”,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3、唐太宗时期三个宰相:魏征,房玄龄,杜如晦二、女皇武则天1、她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三、“开元盛世”1、唐玄宗统治前期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2、唐玄宗时期两位宰相:姚崇,宋璟四、启示第三课盛唐气象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方面发明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2、手工业方面:蜀锦,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3、商业方面:长安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唐太宗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2、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3、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4、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5、唐太宗期间,唐蕃和亲,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三、开放的社会风气四、多彩的文学艺术1、诗歌:李白,杜甫,白居易2、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3、画家:阎立本,吴道子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2、鉴真6次东渡,在754年抵达日本,意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二、唐与新罗的关系1、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2、朝鲜半岛的音乐页传入中国三、玄奘西行1、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佛经)2、在那烂陀寺游学,玄奘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3、《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四、鉴真和玄奘的高贵品质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安史之乱时间:755年——763年人物:安禄山,史思明影响: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②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③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2、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标志着唐朝灭亡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启示: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第六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典故——黄袍加身,陈桥驿兵变2、赵匡胤采取的措施:①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收兵权②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③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知州);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二、重文轻武政策1、宋朝科举制及影响2、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三、王安石变法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辽:①建立时间:10世纪初②民族:契丹族③人物:耶律阿保机④都城:上京临潢府2、西夏:①建立时间:11世纪前期②民族:党项族③人物:元昊④都城:兴庆府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涉及人物:宋真宗,寇准2、宋辽盟约称为“澶渊之盟”内容: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作用: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内容:元昊向宋称臣,送给西夏岁币/作用: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第八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一、女真族的崛起1、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完成女真各部统一2、1115年,阿骨打(金太祖)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二、金灭辽及北宋1、1125年,金灭辽2、1127年,金灭北宋(靖康之变)三、南宋的偏安1、1127年南宋建立,建立者是赵构(宋钦宗),定都临安2、郾城大捷①涉及人物:宋高宗,秦桧,岳飞②宋金议和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的发展1、宋代时期,从越南引进占城稻2、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3、经济作物:茶树,种植棉花二、手工业的兴盛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丝织生产发达2、南宋后期,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3、宋朝时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定窑,汝窑,钧窑,官窑,哥窑4、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瓷都。
高一历史上册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第十四课同步课时训练1、史书记载:乾隆六年(1741年)人口突破了 1亿,乾隆二十一年突破2亿,乾隆五十五年突破3亿。
导致“人口爆炸”的最主要原因是( )A.社会稳定B.经济繁荣C.科技发达D.移民增加2、获取信息,也有人叫获取情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下列选项中可以使清初皇帝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决策效率、强化对官僚机构控制的有效措施是( )A.设立东厂、锦衣卫B.实行奏折制度C.实行文化专制D.设立军机处3、据载,从1748年始,奏折与题本成为清朝两种并行的上行文书。
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用题本报告一般例行公事。
清朝“奏折”制度的创立( )A.提高了行政效率B.减少了决策失误C.确保了政治清明D.削弱了中央权力4、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A.设军机处B.在中央设内阁C.创设八旗制度D.废丞相5、据记载,清代皇帝召集军机大臣开会时,太监都要退出,进门时掀帘的任务就由军机大臣中资历最浅的人负责,因此当时有“挑帘军机”之称。
“挑帘军机”的出现( )A.说明了军机大臣位高权重B.表明了皇帝故意显示威严C.反映了军机处保密性极强D.反映了军机处的等级森严6、据《清会典》记载:“每日钦奉上谕,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钞(抄)者,皆下于阁。
内外陈奏事件,有撰(折)奏,有题本。
撰(折)奏或奉朱旨谕旨,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
下阁后,谕旨及奏撰(折),则传知各衙门钞(抄)录遵行;题本则发六科,由六科传钞(抄)”。
这说明雍正时期( )A.军机大臣获得部分决策权B.内阁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C.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D.内阁变为承递文件的机关7、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
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
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政府行政效率不断提高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8、清朝人李祖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皆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和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2024年高考历史(新教材新高考)
(2)弊端:
①政策皆出自皇帝之手,容易出现决策失误,国
家命运依赖于皇帝的个人素质。稿定PPT ②束缚了思想,抑制了知识分子稿的定创PPT新,海性量思素维材持。续更 ③阻碍了思想文化的进步和科学新款技,适术上合千你的款发模展板选。择总有一 (3)危机:官僚机构对皇权的调节能力削弱,易
②职责:掌管侍卫、缉捕、刑狱稿诸定事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
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
③特点:皇帝直接指挥,是的耳款适目合爪你牙
④发展:明成祖成立东厂 ,与锦衣卫合
称“厂卫”
改革科举制: ①考试内容:考试命题专取“四 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 必须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 标准,不得随意发挥个人见解。行 文格式一律固定为“八股文”。
践中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
条例》。
稿定PPT
2.教化:乡约的发展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
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
①乡约宣讲明太祖“六谕”,款主适劝合谕你 ,但
也有禁约成分,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
②儒学士人引用《大明律》解释六谕,不
遵乡约要受处罚,甚至治罪。
知识点4 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选必一)
01
复习目标
复习目标
1、通过学习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到 这一时期南海诸岛、台湾、澎湖列岛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其他岛屿 都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理解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 重要意义。
2、知道南海诸岛、台稿稿湾定定及PPPT其P,T海包量括素材钓持鱼续更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 版图一部分;了解清朝封新款建,适专上合千你制款模的板发选择展总、有一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认识社会面临的危机。
智慧乐园下答案
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一、课堂训练1.A2.D3.C4.D5.C二、课堂达标1.B2.B3.D4.A5.B三、知识拓展1.(1)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他对大运河的开凿持否定态度。
(2)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因为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
他对大运河的开凿基本持肯定态度。
(3)同意胡曾的观点。
理由是:第一,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除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外,主要是为了隋炀帝巡游江南、炫耀天子威严提供条件。
大运河开通后,他就迫不及待地多次乘龙舟游江都,正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大运河的开凿正是隋炀帝暴政的体现。
第二,大运河的开凿和隋炀帝巡游江都都役使了大量的民力,也消耗了大量的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以至在大运河建成的次年就爆发了农民起义。
在隋末农民起义的波浪中,隋亡了。
因此,人们说隋亡于此河是有道理的。
同意皮日休的观点。
理由是:第一,隋朝开凿的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的交通和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第二,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在以后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它都占据了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地位。
它是古代运河之最,在世界历史上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虽然大运河的开凿也有加重人民负担的一面,但这是任何一项大的工程都难以避免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也不为过。
第三,如果大运河凿通后,隋炀帝立即与民休息,或许隋亡的事就不会发生。
第四,隋朝的灭亡是隋炀帝众多暴政的综合结果,并非只是因为开凿大运河所致。
四、知识链接2.(1).提示:大运河开凿要解决河流中泥沙的淤积问题大运河要充分利用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等。
(2).“南水北调”工程的总体规划是:东线沿大运河把长江水引入华北;中线把丹江口水库的水引入华北;西线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我们可做的事情是学习知识,准备为“南水北调”工程贡献力量;宣传“南水北调”工程,珍惜水资源,动员更多的人关心这件大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表现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 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积极 消极
影响
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交流,而不是绝对禁止
注意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辟 唐朝时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经过 结果
抗击沙俄
雅克萨之战
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 尾屿——南至南海诸屿
范围
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 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清朝统一意义
清朝的疆域
目的
兴盛时期:康熙、雍正、乾隆
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 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狱,祸及亲友
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含义 影响
推行文字狱
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 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八股取士 清朝:大兴文字狱
明长城 北京城
为防御北方蒙古南扰 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 明成祖时修建,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包括宫城、皇城、内城、外城 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明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
时间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作者 内容
罗贯中 描写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
加强对新疆的管理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单元检测题
第十四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1.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
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州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
这一变化()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D.促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元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从明代开始到清代,特别是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乾隆时期大部分土司被废除。
“改土归流”的实质是在西南地区A.实行尊重当地少数民族习俗的因俗而治B.官员选用由贵族世袭制改为朝廷委派任期制C.实行大事集权小事放权的因地制宜管理D.设置与六部地位相同的理藩院管理民族事务3.下表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进行管理的史实。
这一地区是A.西藏B.台湾C.东北D.新疆4.有学者研究表明,明朝时期的倭患其实大多数是中国人,他们由于“海禁”政策而不能从事正常的海外贸易活动,且沿海地少、多贫瘠,无法依靠农业生存,从而转向走私成为海盗,甚至借倭寇名义骚扰沿海地区。
该学者意在说明“海禁”政策:A.破坏了沿海地区经济秩序B.禁绝了民间对外贸易C.海禁政策是维护稳定的需要D.战争是解决倭患的根本手段5.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
凡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他们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
该机构是()A.军机处B.内阁C.中书省D.枢密院6.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国的县级行政区划最为稳定,历朝历代县级政区的数量总体变化不大,如图所示:这是因为县级政权的职能是()A.监察百官以缓和社会矛盾B.发展对外贸易C.劝农课税并维持地方治安D.加强边疆防御7.清朝在东北地区采取了四种不同的民族管理方式:八旗制以统辖八旗兵民,州县制以统辖汉人民户.姓长制以统辖吉林边民.盟旗制以统辖东蒙蒙民。
这体现了清代A.政治制度具有了民主色彩B.中央集权统治达到了顶峰C.政治制度缺正有效的传承性D.实行因地制宜的地方治理政策8.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课明朝的君主专制
知识点一:明朝的概况
1、明朝建立的背景:○1元朝后期统治腐朽残暴○2元末农民大起义,其中代表人物有朱元璋
2、明朝的概况:建立时间:__________;建立者___________;都成在_______后来迁至_________。
知识点二:明朝的统治措施:
1、明朝统治者实施统治措施的总目的:为了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2、统治措施:
(1)经济方面: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措施:○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因元末战乱造成的经济凋敝得以迅速恢复。
(2)政治方面:目的: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加强皇权。
措施:○1中央:◇1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
独掌决策、行政大权。
◇2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朱棣设立内阁。
内阁在皇帝的授意下批答奏章,参与机要事物。
内阁必须完全遵循皇帝的指示办事,不准自行其是,所以内阁实质上是皇权的
组成部分。
○2地方:◇1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分别是承宣布政使司分管财政;都指挥使司
分管军权;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刑狱监察。
◇2设立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
之后又设立了东厂和西厂。
特务机构除了皇帝之外不受任何人管辖和支配。
影响: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皇权的强化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3)文化方面: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措施:○1科举制的变化:◇1考试文体:八股文◇2考试内容:试题取自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答题必须依照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四书五经的注解。
◇2大兴文字狱
(3)影响:严重束缚了士人的思想,在历史上流毒很深。
它使读书人只顾埋头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民的聪明才智,极大地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第十五课远航西洋和巩固海防
知识点一: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背景(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的:为了向海外诸国宣扬国威
(3)人物:________;次数:______________;主题船名称:_______________。
(4)路线:刘家港出发____________ 横渡印度洋__________。
最远到达到达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郑和的地位: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6)郑和下西洋的特点: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到达国家多。
(7)郑和下西洋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郑和能够完成七下西洋的原因:○1当时科学技术发达,造船技术高;○2当时国家政局稳定,经济富强;○3郑和本人吃苦耐劳,不畏艰辛,并且具备丰富的航海经验。
○4其他船员的团结合作。
知识点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背景:明朝嘉靖年间,“倭患”愈演愈烈,明朝政府调兵遣将,进行抗击。
(3)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倭患愈演愈烈的原因是:○1明朝军备废弛,海防削弱○2东南沿海的奸商与倭寇互相勾结。
(5)戚家军能够胜利的原因:○1戚家军纪律严明,深得民心○2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才能,指挥有方○3人民群众的支持○4战争的正义性。
第十六课明代的建筑工程
知识点一:明长城
1、修建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长城的概况:明长城自________时开工,历时_______年完工,明长城东起________,西达_______ ,全场__________千米,合_________千米。
除了辽东一段用泥土,绝大部分城墙都用________砌筑,整座长城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最著名的城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明长城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万里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时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知识点二:北京城
1、北京城布局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城的历时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京城有内外三层,由里向外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七课明代的科技成就
第十八课清朝的建立与前期繁荣知识点一:明朝的衰亡
1、明朝衰亡的原因(背景)
○1明朝后期,政治日益败坏,社会矛盾激化,王朝统治危机四伏。
○2外部威胁严重,满族政权发展迅速,虎视眈眈窥测中原,伺机长驱直入。
○3国内爆发农民大起义,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实力强劲。
2、李自成起义的概况
○1领导人____________建立政权(国号)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
3、明朝灭亡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清朝的发展
1、后金的建立:建立时间_____________建立者__________建立民族____________
2、清的建立:建立时间_____________建立者__________建立民族_____________都城____________
3、清军入关:___________年,清军在与_________的夹击下打败李自成的农民军,清军入关迅速占领北京。
清王朝仍以北京为都城,取代了明朝。
经过十余年,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知识点三:清朝前期的繁盛(康乾盛世)
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
○1农业:◇1粮食作物品种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南方地区推广种植;◇2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16世纪和从海外引入中国。
解决了一些地区的缺粮问题,同时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2手工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商业:代表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了不少著名的商品集散地,_______成为全国的贸易中心。
3、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