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概念辨析
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进而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它以科学的实践论为基础,真正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和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内在的高度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一)、辩证的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物质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有自己的发展规律。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而改造世界。
1、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和有计划的。
人的活动中预定的计划、目标、活动方式和步骤等,都体现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够客观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意识活动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
第四,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2、主动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客观规律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通过自觉的活动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二)唯物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马哲的名词解释
马哲的名词解释马哲(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现代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分支,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围绕马哲的名词解释展开论述,以期进一步解析和探讨这一领域的核心概念和内涵。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基础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把握,认为事物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世界上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事物。
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斗争的普遍性,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此外,辩证唯物主义还强调对事物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劳动实践是认识论的基础和思维的源泉。
二、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指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在历史演进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不断发生矛盾,并推动着社会形态的变化。
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根本矛盾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这导致了阶级的产生和阶级斗争的发生。
阶级斗争是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中,不同阶级之间为争夺生产资料和权益而进行的斗争。
通过阶级斗争,社会才能实现历史的前进和进步。
四、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结果。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出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获得的工资,剩余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公平和矛盾的根源。
五、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作为由马克思主义发展而来的新社会形态,强调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政治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的核心目标是消灭剥削,彻底改变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关系,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
马哲 辨析题(重点)
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这一说法不准确。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因为只有用发展了的理论才能指导发展了的实践。
2、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这是错误的观点。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3、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则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指出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世界统一于存在。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5、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这一观点不准确。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论文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基于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体系,其核心是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论。本文旨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并分析其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类的思想和意识是在物质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辩证法强调对矛盾的认识和解决,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转化实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阶级斗争的历史进程。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具有批判性和实践性特点的哲学思想体系,其应用价值广泛,对于推动社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科学进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理论和思想的宝库,更是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和理论支撑。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包括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学进步等方面。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指导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和实践性理念可以指导我们从事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在推动科学进步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
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和认识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83页)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京戏化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唯物地又是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内容、来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
它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而这种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
因此,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座,是无产阶级政党中战略和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和主大革命人民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哲辨析题
辨析题答案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所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是哲学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形成的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有被称为哲学的两个对子。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二是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对第一个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第二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事物是又动又不动。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相对静止包含着绝对运动,静中有动;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动中有静;所以,纯粹的运动和纯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
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这种说法否定了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性,夸大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凭“胆”、凭主观臆想去搞生产,其结果只能使生产遭到破坏,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6、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向前发展,这时就必须变革社会的生产力以适应生产关系的向前发展。
答:此说法是错误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只能变革生产关系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7、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答:此说法是对的。
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当阶级矛盾尖锐对抗和冲突时,统治者阶级就会运用国家这个暴力机关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此说法是对的。
因为:科学技术可以渗透到生产力的实体要素中去,从而极大的改变生产力的面貌;并且,科学技术还可以渗透到管理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哲学体系,是对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和改造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阶级斗争、劳动价值论等内容。
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
它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物质的发展,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在唯物史观中,历史被看作是一种物质实践的过程,人类社会通过不断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本身而发展。
唯物史观认为,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都是由于社会矛盾的存在和解决而推动的。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辩证法强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统一和超越来实现的。
在辩证法中,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对立的两个方面,通过斗争解决矛盾,并实现新的统一和发展。
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和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财富和权力的不平等,这导致了阶级斗争的产生。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内部矛盾所必然引发的,通过阶级斗争的胜利,新的阶级将取代旧的阶级,社会将向着更高阶段发展。
四、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济学基础。
它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价值是通过劳动的时间来衡量的。
劳动价值论从劳动的角度分析商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它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价值论强调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的价值由劳动者维持自身生存和繁殖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阶级斗争和劳动价值论等。
它们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马哲辨析
二、辨析题1、一元论认为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
错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凡是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有共同的本质或统一的本原的观点,即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称为一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它们都是一元论哲学,但在世界统一于什么的问题上,存在着根本的对立.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它们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世界观2、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
错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据其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来划分的。
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根据其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来区别的。
②唯物论者是可知论者,如果说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者就是片面的。
在哲学史上,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都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如黑格尔这样一些唯心主义者。
只有少数哲学家才是不可知论者。
3、正确的意识有其客观原型,而错误的意识则是主观自生的。
错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是社会的直接产物。
2、意识是客观存在人脑的反映,不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有一定的客观原型。
因此,正确的意识与错误的意识都不是主观自生的。
4、由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所以,我们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错是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的反作用,根本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鼓吹各式各样的意识决定论、精神万能论,把意识当成了万物的本原,完全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5、辨证的否定就是扬弃。
对(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辩证的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例如,麦粒的辩证否定,是萌芽、生长。
如果磨面,食用就不是辩证的否定。
(2)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3)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评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6、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错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本质特征的概括。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辨析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一种具有革命性质的批判性哲学。
它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理论基础,对于理解和改变现实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观点展开辨析,并通过举例加以说明和论证。
首先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和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特别是《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是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些概念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和危机,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其次,我们可以辨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和观点。
首先是唯物主义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是与唯心主义相对立的基本观点。
通过唯物主义,我们可以看到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而人的意识和思维只是物质的产物。
例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关系和生产力决定了社会的形态和发展,而人们的意识形态和权利只是这种经济关系的反映。
其次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演变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结果。
例如,封建社会的发展和崩溃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将会导致社会主义的到来。
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是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通过组织、斗争和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和人的活动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实践是认识对象和认识主体之间的有机联系。
例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人民群众通过实践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时也通过实践来认识和改造世界。
考研政治 马哲易混淆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哲易混淆知识点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考研热也愈发高涨。
考研政治作为重要的考试科目,马哲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然而,对于广大考生而言,马哲的易混淆知识点却是令人头疼的难点。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讲解考研政治中常见的易混淆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区别唯物论和唯心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也是较易混淆的两个知识点。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和基础,意识只是物质的产物;而唯心论则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和基础,物质只是意识的产物。
在考试中,处理好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关系很关键。
很多题目会用反面引证的方式考查考生对唯物论和唯心论的理解能力。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也是容易混淆的概念。
辩证法主张宇宙的本质是矛盾的统一,把过程看作是一种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曲折前进”;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一成不变,沉睡着不断扩大的孤立领域。
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也是考试中的重要考点。
加强对它们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对比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人们经历了多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其中的两种代表。
资本主义制度强调私有财产权,财富分配不平等;而社会主义则注重公有制和财富的分配公平。
同时,社会主义追求地球村和平共处,实行阶级斗争的有序化为实现发展,而资本主义则将竞争看作经济最有效率的运行方式。
识别和理解这两种制度之间的不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与中国共产党密不可分。
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基本路线是指在过渡时期的各种领域中,正确处理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管窥规律,保持不断开拓前进的前进方向和稳定航向,并顺应时代发展,提出新问题,寻找新答案,保持党始终得到为人民服务。
基本纲领则是指在教育、文化、科学与技术、国防和外交等方面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政策措施。
马哲辨析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答:观点错误。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对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谁是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意识依赖于物质。
因而,世界统一于物质。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
因而,世界统一于精神。
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
2、人脑是意识的机能,有了人脑,就会产生意识。
答:观点错误。
人脑不是意识的机能,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没有人脑,不会产出人的意识。
因此,意识的产生要依赖于物质的人脑。
有了人脑,并不一定产生意识。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人脑不会凭空产生意识的,意识的内容只能来自于客观的物质世界,意识依赖于物质。
公共基础知识:马哲原理(难点辨析)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难点辨析)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分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经历了三个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希腊关于水、火、气是世界本原的学说。
代表性的观点如,荀子讲的“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张载讲的“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古希腊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始基”等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其基本特征是解释世界物质本原是以自然科学为依据,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及其某种属性作为世界的本原。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承认世界的物质性的基础上,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观点。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考点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划分。
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惟一的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如贝克莱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庄子讲的“万物与我为一”,孟子讲的“万物皆备于我”;陆象山说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绝对精神)视为独立自成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
其荒谬之处在于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
如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影子”、“人为天命所主宰”。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朱熹认为“理在物先、理在事行,理是万物之本”。
两者的主要区别: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感觉经验;客观唯心主义夸大了概念理念。
典型考题如2007年、2008年江苏真题:(2008年A类27题)下列观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马哲大综合辨析简答论述
辨析1.唯心主义确实是主张精神和理想的高贵作用。
错误。
唯心主义之因此称为唯心主义,并非是因为它推崇精神和理想的高贵地位。
唯心主义之因此叫唯心主义,是因为在哲学大体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中,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推崇精神和理想的高贵作用与以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不是一回事,因此,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2.熟悉是反映和制造的统一。
正确。
熟悉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熟悉对象存在于熟悉之外,这是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反映论原那么。
可是,熟悉不是主体对客体的消极、简单的摹写,而是能动的制造性活动,这种制造性表此刻主体能动地加工感性材料,制造出概念和理论体系;主体依照需要,能动地制造出以后世界的蓝图,指导实践,从而制造避世界上本来不存在的事物。
因此,辩证唯物主义以为,熟悉的本质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地反映,是反映与制造的统一。
3.“你假设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制造价值。
”正确。
这是德国诗人歌德的名言,意思是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统一的。
人的社会价值是个人活动对社会的意义,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人的自我价值是人的活动关于个人自身的意义,即社会对个人或自己对自己的知足。
在这两个尺度中,社会价值尺度是衡量人的价值的全然尺度。
这是因为,为社会奉献,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全然途径。
个人为社会奉献越多,社会越进步,社会对个人需要的知足就越多。
因此,人的价值是奉献与知足、制造与享用的统一,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4“全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从实践动身去明白得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份。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二,社会生活的全数内容确实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本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马哲名词解释
马哲名词解释马哲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简称,也被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它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基本哲学问题的原理、原则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哲的核心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一个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复杂系统。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规律,并强调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的转化。
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通过矛盾的斗争和对立面的统一,事物逐渐过渡到新的质变阶段。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历史观,它认为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并认为社会意识和社会制度是在经济基础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在马哲的理论体系中,还包括唯物论和唯心论的辨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它批判和超越了传统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观点。
马哲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动力,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马哲还包括一系列具体的概念和名词,如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统一观点等等。
这些概念和名词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洞察和科学分析的结果。
马哲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对于认识和改变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问题,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建设和实践指导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总之,马哲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简称,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基本哲学问题的原理、原则和方法论。
马哲的核心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规律,并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马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建设和实践指导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马哲中认识的概念
马哲中认识的概念马哲中认识的概念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认识和思维过程的理论观点和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哲学学说,重点研究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和认识论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理解。
以下是马哲中认识的概念的详细解释:1. 认识论:也称为认识论问题,是研究认识的起源、本质、方法和发展规律的理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主张人类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得的,真理是客观的,可以通过实践来验证和证明。
2. 实践: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人们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活动。
实践包括物质生产、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等,通过实践活动,人类能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指通过感官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包括直接感观和感觉。
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推理和概念形成的抽象思维过程。
4. 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是反映论,即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认识的本质是在人类思维中对客观事物的再现和理解。
5. 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客观的,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真理不是主观个人的意见或者偏见,而是通过实践和科学方法得出的客观事实和规律。
6.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论,强调研究事物的矛盾、变化和发展规律。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分析,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总之,马哲中认识的概念涉及到认识论、实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反映论、真理和辩证法等,这些概念通过研究人类认识和思维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指导实践活动。
马哲的每一部份涉及三个概念
马哲的每一部份涉及三个概念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辩证熟悉论:实践、熟悉、真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群众观、价值观思想政治学科《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一)辩证唯物论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增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即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增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心理和精神状态)④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在规律眼前并非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熟悉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按照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或: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唯物辩证法两大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1.联系的观点①联系的含义(要处置好事物间,各环节、各个部份的联系)②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不能割裂事物的联系,不能主观臆造虚假的联系);人们可以按照事物的固有联系,成立新的具体联系(修桥、路,网络,贸易等);联系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要分析条件(或踊跃主动创造条件),把握事物的联系。
③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着部份,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整体由部份组成,部份影响整体,(关键部份对整体性能状态的转变起决定作用),要弄好局部,以推动整体的发展。
④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要求掌握系统优化的方式,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例:优化经济结构)2.发展的观点①事物是转变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目光看问题②发展的实质是前进的、上升的,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衰亡,要有创新精神,增进新事物的成长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时又要作好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3.矛盾的观点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坚持“一分为二”法,全面看问题。
马哲辨析
1、世界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承认世界统一性的观点称为一元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属于一元论。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包括: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中既包括自然界的物质性,也包括社会的物质性,意识不过是物质的属性。
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都没有。
这一原理是被科学证明了的。
它是批判唯心主义和有神论的思想武器。
唯心主义和有神论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反科学的,经不起实践检验的。
2、"人为自然界立法。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这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唯心主义观点。
他认为自然界的法则即规律是由人确立的,这就否认了自然界本身存在客观规律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够根据规律的要求,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推动事物的发展,但不能任意创造或消灭客观规律。
自然界有自身发展的规律,人们可以认识规律,也可以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自然界为人类造福,但人们不能创造出一套法则强加给自然界,即人们不可能"为自然界立法"。
康德的这一观点片面夸大了人类理性的能动作用,从而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这种观点在实际工作中,必然会无视客观规律的存在,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答:这是旧哲学在哲学的对象和内容问题上的观点。
旧哲学往往把自己的哲学看成是包罗万象的、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终极真理体系,没有科学解决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它们的"总和"。
哲学只能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能代替具体科学的研究。
马哲-辩证法
政治要点归纳-马哲2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和总特征:联系与发展(关键基本环节为辩证法基本范畴)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对基本范畴进行研究)认识方法与工作方法: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一、联系与发展:(发展的源泉与动力:矛盾对立统一,形式与状态:质变量变,方向与道路:辩证否定)1、联系:事物之间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区别为前提,相互区别的事物通过联系相互过渡辩证法要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特点:客观性: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唯心主义),唯物论要求。
普遍性:事物内部(内在结构性),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中),整个世界(联系通过中介实现)实践:人的生命活动与社会存在形式,人类特有的联系方式,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一切联系实现的基本方式和形式。
多样性:联系与系统: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方法论意义:确立整体性开放性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观察事物要系统不能零散,普遍联系不能孤立。
2、发展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一切形式的变化就是运动,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就是发展发展的含义:在运动变化基础上进一步解释整体趋势与方向性的范畴。
螺旋前进上升。
发展及其实质: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新事物(区别于新出现的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不可战胜。
合乎历史发展方向,有前途。
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
必然趋势:(新事物与环境)新事物在新环境中产生,有新的结构功能,对新环境有更强适应性。
(新旧关系)在旧事物“母体”中孕育成熟,“扬弃”,有本质优越性,强大生命力原因所在。
(社会历史领域)符合人民群众利益要求,得到人民群众拥护。
事物发展是一个过程(过程论):(与形而上学的本质区别)每个事物存在本身都是一个特定的运动形式或过程。
每个事物都有出现与灭亡。
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切现象都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
2022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知识:马哲学派众纷纭,区分方法要记牢3篇
2022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知识:马哲学派众纷纭,区分方法要记牢3篇2022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知识:马哲学派众纷纭,区分方法要记牢12022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知识:马哲学派众纷纭,区分方法要记牢政治知识是公共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密切相关。
其中,马哲学派是当今政治学者们非常关注的话题。
由于其理论立场错综复杂,造成了众多的争议。
本文通过对马哲学派的概念进行解析,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内涵,进一步探讨如何用合理的区分方法解决思想争议。
一、什么是马哲学派?马哲学派简单地说,是对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有着不同意见的人群集合。
这个概念涵盖了多种思想体系和学派,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等。
这些思想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学术价值。
二、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不仅仅是一种外来的学说,而是被中国人民相应了解、消化,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
这种理论体系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有着本质区别,既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思想,又根据中国特殊的历史和现实情况,更加贴近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它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内涵。
三、如何区分马哲学派?马哲学派的问题在于诸多学派都声称自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代表,而且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相似的观点。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借鉴辨析学派的方法。
首先,要辨析学派的观点和重心。
比较邓小平理论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现邓小平理论更加注重实践、更加理性,对于许多政治问题都有着独特的见解,与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紧密联系。
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更注重中国自身的发展定位和特殊性,强调“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次,要分析学派与时代和背景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互融合,是一种马克思主义变形的体现,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的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有设计图,然后进行建筑,这同物质在先、意识在后的唯物主义原理是不矛盾的”是正确认识。
设计图是在人们长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并且在客观物质世界中可以找到它的根源。
先有建筑设计,然后进行建筑说明和表现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直接作用于客观外界”的说法是错误的。
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世界这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但意识反作用客观外界必须通过实践,而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外界。
“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创造一切”是错误认识。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受客观规律性制约的,只有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认为可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他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创造一切这是唯意志论。
)“物质这一范畴不过是人们纯粹主观抽象的结果”此为正确论断。
物质是一个概念,范畴,属于理性认识的形式,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因而是正确的。
)假象和错觉不是一回事情,假象是事物的一种现象,是客观的;错觉是错误的感觉,是主观的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同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为普遍存在于特殊之中,没有超出特殊;整体由部分构成,但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新功能,已经超出部分。
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是错误认识。
矛盾的普遍性是从矛盾的特殊性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所以,矛盾普遍性只能寓于特殊性之中,绝不能将它们的关系颠倒过来。
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它们在世界状态问题上对立
认识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反映在创造中实现,创造以反映为前提,两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只讲反映否认创造的观点是机械反映论,只讲创造否认反映的观点是先验论。
机械反映论和先验论都是错误的。
经验论和唯理论都有唯物和唯心之分,唯物主义经验论与唯心主义经验论的区分在于,是否承认感性经验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唯物主义唯理论与唯心主义唯理论的区分在于,是否承认理性认识是对客观客观事物的反映。
主观(认识)与客观(实践)的统一,不仅指主观正确反映客观,即主客观相一致,而且指主观反作用于客观。
逻辑与历史的关系可视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主观要反映客观,但这种反映不是机械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可见,逻辑是“修正”了的历史。
判断一种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唯一的标准是通过实践检验。
“有用即真理”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
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带来了思想意识的多样化,不是指导思想的多样化,指导思想属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对经济基础(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反映,意识形态的性质取决于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
文化的社会功能,即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不能与物质经济的决定作用相提并论,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不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个性自私”观点的错误在于违背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论断。
有人认为,历史朝代的更替和变迁是按照土德、金德、火德、水德、木德的顺序进行的,史称“五德始终说”,这种观点属于历史循环论的错误观点。
关于人的价值观问题,萨特认为人的价值在于自由,它是通过人的“自由选择”实现的。
这种观点抛弃了人的社会属性,离开社会和集体来谈个人,离开社会历史规律来谈自由,宣传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坚持了抽象的人的价值观。
是不科学的看法。
)“人性善”、“人性恶”、“人性有善有恶”、“人的本质属性是理性思维”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在社会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