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与评价限时训练

合集下载

[高考总复习资料]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十三)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高考总复习资料]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十三)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专题限时训练(十三)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时间:45分钟分数: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2015·天津模拟)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①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少量NH3或O2B.可用从a处加水的方法检验图②装置的气密性C.实验室可用图③的方法收集Cl2或NH3D.利用图④装置制硫酸和氢氧化钠,其中b为阴离子交换膜、c为阳离子交换膜答案:C 解析:图①可以利用碱石灰(或生石灰)与浓氨水反应制取氨气,用MnO2和双氧水或Na2O2与水反应制取氧气,A项正确;图②关闭止水夹,从a处加水,U形管中产生液面差,静置一段时间,若液面差不变则气密性好,若不能形成液面差或液面差发生变化,则气密性不好,B项正确;氯气密度比空气的大,收集时应从长导管通入,而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收集时应从短导管通入,C项错误;以Pt为电极电解Na2SO4溶液,电解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故SO2-4通过阴离子交换膜(b)到阳极产生硫酸;同理N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c)到达阴极形成NaOH,D项正确。

2.(2014·北京卷)用如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由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 )B 项,酚酞溶液变红,说明NH 4Cl 与Ca(OH)2反应生成了NH 3,B 正确。

C 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发生了反应: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生成了CO 2,C 正确。

D 项,Br 2的CCl 4溶液褪色,说明石蜡油分解生成了烯烃,D 正确。

3.(2014·全国卷)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 )2以与NH 4Cl 反应,且可能会引入NaOH 杂质,B 项错误;Cl 2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而HCl 的溶解度很大,浓硫酸可吸收水分,C 项正确;NaHCO 3灼烧分解成Na 2CO 3,D 项正确。

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限时集训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限时集训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专题限时集训(七)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2014陕西中考)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D )2.(2014东营中考)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用图①所示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气体B.用图②所示装置加热蒸发NaCl饱和溶液制备NaCl晶体C.用图③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D.在实验室中,用图④所示装置除去少量黄河水中的泥沙3.(2015连云港中考改编)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C )4.(2015济宁中考)分析下面实验内容和结论,正确的一组是( D )5.(2015长沙中考)下列措施或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B ) A .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 中的BaCl 2B .要除去CaCl 2溶液中的少量HCl ,可加入足量的CaCO 3C .用100mL 的量筒量取9.5mL 的水D .为了防止食用的鱼、虾变质,用甲醛溶液浸泡6.(2014泰安中考)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废铜制取硫酸铜,设计了如下两个方案: 方案一:CuO2CuO 稀硫酸――→CuSO 4方案二:Cu 浓硫酸CuSO 4[Cu +2H 2SO 4△=====CuSO 4+SO 2↑+2H 2O] 比较上述两个方案,你认为方案一的优点是( A )①节约能源 ②不产生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 ③提高硫酸的利用率 ④提高铜的利用率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7.(2015十堰中考)在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或得出结论,完全正确的有( A )①浓氨水中出现红色,说明氨分子很小且在不断运动②既能说明甲烷有可燃性,又能说明甲烷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 ③既能说明CO 2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CO 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④既能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铁钉表面无明显现象,能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要有氧气和水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8.(2015绵阳中考)下列实验目的、操作、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B )9.(2015莱芜中考)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法的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B )A.图甲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图乙探究金属的锈蚀是否需要水C.图丙探究MnO2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D.图丁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二、填空与简答(共23分)10.(18分)(2015贵阳中考)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体验探究的过程,也可以从事实中得出结论或规律。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14)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答案)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14)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答案)

专题限时集训(十四)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在实验室进行物质制备,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A .C ――→在空气中点燃CO ――→CuO ,△CO 2――→NaOH 溶液Na 2CO 3B .Cu ――→AgNO 3溶液Cu(NO 3)2溶液――→NaOH 溶液Cu(OH)2C .Fe ――→点燃Fe 2O 3――→H 2SO 4溶液Fe 2(SO 4)3溶液D .CaO ――→H 2O Ca(OH)2溶液――→Na 2CO 3溶液NaOH 溶液2.(2018·河北冀州模拟)某课外小组欲测定过氧化钠与碳酸钠混合物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准确称量a 克样品,下列后续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A .隔绝空气加热,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m 1 gB .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并蒸干,称量剩余固体质量m 2 gC .与足量水反应并加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V 1 L 干燥气体D .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并加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V 2 L 干燥气体3.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5.(20分)(2018·新课标全国卷Ⅱ)某小组以CoCl 2·6H 2O 、NH 4Cl 、H 2O 2、浓氨水为原料,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了橙黄色晶体X 。

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氨的测定:精确称取w g X ,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 NaOH 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V 1 mL c 1 mol·L -1的盐酸标准溶液吸收。

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用c 2 mol·L -1NaOH 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 ,到终点时消耗V 2 mL NaOH 溶液。

②氯的测定:准确称取样品X ,配成溶液后用AgNO 3标准溶液滴定,K 2CrO 4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淡红色沉淀不再消失为终点(Ag 2CrO 4为砖红色)。

压轴题04 实验探究——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原卷版)-中考科学压轴题专项训练(浙江专用)

压轴题04 实验探究——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原卷版)-中考科学压轴题专项训练(浙江专用)

压轴题04 实验探究——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中考试题中出现的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试题恰恰吻合了新课标对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要求。

实验设计与评价是化学实验中难度最大、综合性最强、能力要求相对较高的一类试题。

它既需要牢固的基础知识,还需要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这类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题考点概述1.物质的鉴别、鉴定和检验的实验设计与评价。

2.物质的制备和性质的实验设计与评价。

3.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实验设计与评价。

4.实验操作步骤的设计与评价。

5.测定物质成分含量的实验设计与评价。

二、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原则1.科学性原则。

方案在理论上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严密。

2.可行性原则。

要注意仪器的性能、所用原料是否资源丰富,价廉易得和多种物质共存时的种种复杂性。

3.简约性原则。

实验装置是否简单,反应条件是否易达到,反应是否快速,操作是否简便,现象是否明显。

4.安全性原则。

化学反应及操作是否安全。

5.环保原则。

实验方案从环保角度考虑,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选试剂是否属再生资源,反应能否循环进行。

三、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题解题思路1.仔细审题,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2.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反应物和装置,设计实验步骤,明确操作过程,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对实验进行评价时,要遵循评价的五个原则,评价实验的优劣及误差。

四、解方案设计类实验的步骤①从题干中获取与试题有关的概念、原理及设计的方案,了解要探究的问题和实验的目的。

②回忆相关的概念、原理,然后抓住概念和原理对试题呈现方案的每一步进行具体分析,特别是对比实验的不同进行分析,并明确每一步的目的或由操作推出现象,或由现象得出结论,或反推,或模仿试题中的方案,自己重新设计新的方案,或对操作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③从教材上已有的探究方案中获得灵感,借助原型启发帮助解题。

(1)概念和原理型方案设计题这类试题是以初中化学所涉及的主要概念或原理为主线设计的,主要是验证性或探究性实验设计及改正性实验设计,实验的目的主要是验证或探究化学概念和原理,或课本原有实验的优化,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概念或原理来分析,特别是借助课本上的原型启发,通过类比思维获得思路和方法。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实验设计与评价(含解析)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实验设计与评价(含解析)

考点37 实验设计与评价一、选择题考点33实验设计与评价7.(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市,7题,2分)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选项目的方案A 除去木炭粉中的少量CuO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B 除去KCl中混有的少量KClO3取样,加二氧化锰,充分加热C 鉴别化肥NH4Cl和(NH4)2SO4取样,加熟石灰,研磨D 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铜网【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与除杂。

混有少量CuO的木炭粉在空气中灼烧时,木炭粉会与氧气发生反应而除去,A错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能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但二氧化锰在反应后会混入氯化钾固体中不能除去,B错误;NH4Cl和(NH4)2SO4都是铵盐,都能与熟石灰反应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不能用加熟石灰研磨的方法鉴别这两种铵盐,C错误;通过灼热的铜网时,氧气会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发生反应,可用此方法除去氮气中混有的氧气,D正确。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3.(2017河北省,题号13,分值2)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目的是【答案】C【解析】此题考察物质的除杂和鉴别,方案和现象结论要一致。

A.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不但没有除去氧化钙,反而增加了,所以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选项错误;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属于酸,都能是紫色石蕊变红,不能鉴别,所以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 选项错误;C.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所以纸张会向中间贴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选项正确;D.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有同种电荷,不能探究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故D选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C。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各学科交叉综合题、酸和酸的化学性质4.(2017四川省绵阳市,4题,3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使锥形瓶内气体温度升高,气压增大,U型管中红墨水左边下降、右边上升,可达到实验目的,A正确;使用安全瓶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氧气应由安全瓶的短管进入,水由长管排出,B错误;稀释浓硫酸时,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且密度大于水,为防止稀释时酸液沸腾、飞溅,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浓水倒入浓硫酸中,C错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并使铁丝熔化,由于反应太过剧烈,反应后溅落的熔化物掉落瓶底时会造成集气瓶底炸裂,故在瓶中需预先盛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D错误。

高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限时训练(学生版)

高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限时训练(学生版)

4.下列相关家庭实验设计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相关实验
预期目的
A 在少量食用碱中滴加食醋
探究食用碱是碳酸钠还是碳 酸氢钠
B 在食用盐中滴加少量淀粉液
探究食用盐是否为加碘盐
C 用激光笔照射淀粉液
探究淀粉液是胶体还是溶液
将鸡蛋白溶于水后,滴加 AgNO3
D
验证蛋白质中含有氯元素
溶液
5.某同学通过实验探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现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个小题,共 58 分)
8.(14 分)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对一种焰火原料(由两种短周期的常见金属 单质组成的合金粉末)进行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报告。
[探究目的] 探究该焰火原料的组成
[资料检索] ①Mg2+的检验方法:取 2 滴待检液,加入 2 滴 2 mol·L-1 的 NaOH 溶液,再加入 1 滴镁试剂(I)染料(对硝基苯偶氮间苯二酚),若出现沉 淀并吸附镁试剂(Ⅰ)染料呈天蓝色,表示待检液中含有 Mg2+,Ag+、Cu2+、Fe3+、
方案③:C 中加入稀盐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
H2SO4 溶液,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 A 溶液
步骤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________,样品中含+3 价的铁元素
步骤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完成下表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实验:
限选试剂:3 mol·L-1H2SO4 溶液、3%H2O2 溶液、6 mol·L-1HNO3 溶液、0.01 mol·

2025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5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5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5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

化学试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建议用时:35分钟)A级基础达标1.(2024·石家庄模拟)某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去),在试验室模拟制碱工艺中NaHCO3的制备。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③、⑤中可分别盛放饱和食盐水和浓氨水B.应先向③中通入足量NH3,再通入足量CO2C.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3+CO2+H2O===NH+4+HCO-3D.装置①也可用于制H2C[本试验利用浓氨水与碱石灰混合制取氨气,所以装置⑤中盛装浓氨水,装置③中盛装饱和食盐水,A项正确;先通入足量的氨气,再通入足量的CO2有利于NaHCO3的生成和析出,B项正确;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3+CO2+Na++H2O===NaHCO3↓+NH+4,C项错误;装置①适合块状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反应,可以用其制取氢气,D项正确。

]2.如图所示为从固体混合物中分别X的两种方案,请依据方案1和方案2指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可以选用方案1分别碳酸氢钠中含有的氯化铵B.方案1中的残留物应当具有的性质是受热易挥发C.方案2中加入的试剂肯定能够与除X外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方案2中加入NaOH溶液可以分别出SiO2和Fe2O3混合物中的Fe2O3D[①加热法分别提纯固体混合物应满意的条件:一种物质受热易挥发或分解,另一物质受热不挥发或难分解。

②加试剂法分别(过滤)提纯固体混合物应满意的条件:所加试剂能达到让一种物质形成溶液,而另一物质形成难溶物的状态。

A项中碳酸氢钠、氯化铵受热均易分解,故用方案1不能将两物质分别开,错误;B项方案1中的残留物应当具有受热时不挥发或难分解的性质,错误;C项方案2中加入的试剂可能不与除X外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加水进行溶解分别,错误;D项中Si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iO3溶解而分别,正确。

] 3.为了净化和收集由盐酸和大理石制得的CO2气体,从图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并连接。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练习题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练习题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训练题1、下列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次活动设计的4个实验方案,其中方案一、方案二都合理的是()A.实验目的:证明草木灰溶液呈碱性方案一:滴加几滴石蕊溶液观察是否变红方案二: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B.实验目的:检验鸡蛋壳里含碳酸根离子方案一:加氯化钡溶液方案二:加盐酸C.实验目的: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方案一: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方案二: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实验目的:检验长期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方案一:加稀盐酸方案二:加澄清石灰水2.实验操作是初中化学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A.用水区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B.用燃着的木条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C.用无色酚酞溶液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D.用燃烧区别晴纶和羊毛纤维3、甲、乙两同学用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甲同学的方案是“把过氧化氢溶液逐滴滴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乙同学的方案是“把二氧化锰加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则关于甲乙两同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正确的是()A.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中得到的氧气质量小于乙同学B.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中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C.乙同学的实验方案中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D.甲乙两同学实验方案中的实验现象完全相4、你尝试过运用化学知识做家庭小实验吗?下列四个家庭实验方案中,实验肯定不能成功的是()A.鸡蛋放入食醋中变成软壳蛋B.白糖溶于水,说明分子的有关性质C.用纯净水、白糖、纯碱、柠檬酸制汽水D.用食盐水除去菜刀表面的铁锈5、下列有关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A.点燃某可燃物,在火焰上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的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可燃物一定是H2或含有H2B.某混合气体能使灼热的氧化铜变成红色固体,且导出后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C.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沉淀生成,可能是因为盐酸太浓D.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水蒸气、氮气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干燥剂(假定每步都充分吸收),最后只剩下氮气6、水对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某自来水厂生产的主要步骤为:试回答:(1)以上步骤中,加入( )可以除去河水中较大颗粒悬浮物杂质,加入( )能够消毒杀菌.(2)生产得到的自来水与蒸馏水的主要区别是;( ),能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这一实验可以说明( ) .7、.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并均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所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确定溶液中SO42-.试评价两个方案是否严密,并分别说明理由.①甲同学方案:加溶液_____ →白色沉淀_______ →沉淀不溶解.②乙同学方案:加溶液__________ →无沉淀_________ →白色沉淀.甲同学的方案①:乙同学的方案②.8.化学课上,老师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变浑,后者没有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来验证,观察到现象是:装置A软塑料变扁,装置B活塞向上运动.(1)甲同学认为这两个实验都可行,其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两个实验都不能证明使容器内压强变小的原因是CO2与NaOH反应,还是CO2溶于水,甲同学认为可以补充一个实验来回答该问题,该实验是:做个对比实验:取两个同样大的矿泉水瓶充满CO2后,注入同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盖上瓶盖振荡,比较两矿泉水瓶变瘪的程度.(或者打开变瘪的矿泉水瓶盖,加入少量盐酸,立即盖上瓶盖,拧紧,若矿泉水瓶重新鼓起来,证明是CO2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只利用A装置--矿泉水瓶进行)9、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右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A.温度差B.重力差C.压强差D.浮力差(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A现象为:B现象为:C现象为:你认为以上设计能达到实验要求的是(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现象为:第二组同学滴加氯化钙溶液现象为: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10.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的方案.A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甲所示.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按图乙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你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①哪个同学的方案更合理:②若将图乙步骤(Ⅳ)已经变色的小花从集气瓶中取出,再放到装有浓硫酸的烧杯中有空塑料板上(如图),一段时间后,现象是:11、某工厂的废水只含硫酸镁和少量硫酸,课外活动小组以此作为课题,探讨如何从中回收纯净的硫酸镁固体。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限时集训(39)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无机化工实验题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限时集训(39)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无机化工实验题

限时集训(三十九)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无机化工实验题(限时: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现给你提供以下试剂:①蒸馏水;②铁粉;③浓硫酸;④浓盐酸;⑤烧碱;⑥浓氨水;⑦Cl2。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从电子工业上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后的废液中回收并制取纯净的FeCl3溶液。

在方案中需选用上述试剂中的( )A.①②④⑦B.①③④⑥C.②④⑥⑦ D.①④⑥⑦2.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3.(2013·福建名校样本分析)某同学用下列实验装置探究硝酸的性质,根据图示判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试管内壁上“黄霜”的成分是硫B.该实验探究即说明浓硝酸具有氧化性,又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C.烧杯内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尾气,防止尾气污染环境D.试管中浓硝酸用浓盐酸代替发生相同现象4.(2012·蚌埠模拟)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

在下列假设引导下的实验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 )A .探究SO 2与Na 2O 2反应可能有Na 2SO 4生成B .探究向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 溶液中通入Cl 2,溶液的红色褪去是溶液的酸碱性改变所致,还是HClO 的漂白性所致C .探究浓硫酸与铜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的黑色物质可能是CuOD .探究Na 与水反应可能有O 2生成5.某同学利用锌、氧化铜和稀硫酸制取铜,他设计了两套方案,方案Ⅰ:利用锌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氢气还原氧化铜;方案Ⅱ:氧化铜溶于稀硫酸生成硫酸铜,然后用锌与硫酸铜反应制备铜。

下列关于方案Ⅰ和Ⅱ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方案Ⅱ比方案Ⅰ操作简便B .等质量的锌,相同条件下在方案Ⅰ和方案Ⅱ中制得的铜的质量相同C .等质量的H 2SO 4参加反应,方案Ⅰ制取铜的质量比方案Ⅱ的少D .为了加快锌与稀硫酸反应,可以在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铜6.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 )A .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试样――→溶解――→硝酸钡溶液白色沉淀――→稀硝酸沉淀不溶解B .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混合液――→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溶液分层――→分液得上层液体C .证明酸性条件下H 2O 2氧化性比I 2强:NaI 溶液――――――→30%H 2O 2溶液――――――→稀硝酸及淀粉溶液变蓝色D .鉴定盐A 的成分是FeBr 3:7.做完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后,同学们发现圆底烧瓶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示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导致的,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A .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B .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 .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D .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8.(2012·宝鸡模拟)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是MnO -4的颜色,而不是K +的颜色,他设计的下列实验步骤中没有意义的是( )A .将高锰酸钾晶体加热分解,所得固体质量减少B.观察氯化钾溶液没有颜色,表明溶液中K+无色C.在氯化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未见明显变化,表明锌与K+不反应D.在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见紫红色褪去,表明MnO-4为紫红色9.中学化学课本中有大量的数据材料,下面是某学生对数据的利用情况,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液体的密度可以判断液体物质挥发性的大小B.利用固体溶解度数据可判断煮沸Mg(HCO3)2溶液时,得到的产物是Mg(OH)2,而不是MgCO3 C.由原子(或离子)半径数据可推断某些原子(或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D.利用沸点数据可推测将一些液体混合物分离开来的可能性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5分)10.(14分)(2012·重庆高考)氯离子插层镁铝水滑石[Mg2Al(OH)6Cl·x H2O]是一种新型离子交换材料,其在高温下完全分解为MgO、Al2O3、HCl和水蒸气。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专题训练及答案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专题训练及答案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专题训练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题6分,共42分)1.(2018·朝阳模拟)为证明铝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下列实验装置可达到实验目的,且方案最佳的是( )【解析】选A。

A.铝与盐酸产生的氢气从试管中逸出,锥形瓶内的空气受热压强增大,U形管中左边红墨水低,右边红墨水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B.烧杯中产生气泡,反应完成并冷却后导管会产生液柱,也能说明放热,但分析太复杂,不直观,效果不理想,故B错误;C.装置未形成密闭体系,无现象,故C错误;D.铝与盐酸产生的氢气会使红墨水的液面变化,该装置不能说明反应时放出热量,故D错误。

【加固训练】(2018·重庆模拟)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少量液体逐滴加入固体乙中,试管中试剂为丙,则下表中现象正确的是( )【解析】选D。

A.硫酸铝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与氨水不反应,沉淀不溶解,故A错误;B.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可观察到试管口出现红棕色,硝酸能氧化I-生成I2,溶液显蓝色,故B错误;C.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应在加热条件下进行,题中没有加热,不能生成氯气,故C 错误;D.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氧气能氧化硫化氢生成硫单质,溶液中会出现浑浊,故D正确;故选D。

2.(2018·铁岭模拟)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选D。

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备氨气,故A正确;二氧化碳从长导管进入,出气是短导管,故B正确;从溶液中分离碳酸氢钠固体,可用过滤的方法,故C正确;碳酸氢钠不稳定,不能直接加热干燥,可烘干,故D错误。

3.为精确测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含少量NaCl),准确称量W0g样品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方法所对应的实验方案和测量数据最合理(除W0外)的是)【解析】选A。

高考化学总复习课后限时练习(三十二)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高考化学总复习课后限时练习(三十二)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高考化学总复习课后限时练习(三十二)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一、选择题1.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用盐析法可以提纯蛋白质 ②用渗析法可以除去淀粉溶液中的NaCl ③用直接加热法可以分离NaCl 和NH 4Cl ④用重结晶法可以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 ⑤用热的铜网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 ⑥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A .②③④⑤B .①②④⑤⑥C .①②③④⑤D .全部2.下列收集Cl 2的正确装置是( )3.实验室用含有杂质(FeO 、Fe 2O 3)的废CuO 制备胆矾晶体,经历下列过程,Fe 3+在pH =5时已完全沉淀,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 样品――→①足量硫酸△溶液Ⅰ――→②H 2O 2溶液Ⅰ――→③CuO 调pH =5浊液――→④过滤滤液Ⅰ――→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CuSO 4·5H 2O 晶体A .利用CuCO 3替代CuO 也可调节溶液的pH ,不影响实验结果B .步骤②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H 2O 2+Fe 2++2H +===Fe 3++2H 2OC .洗涤晶体:向滤出晶体的漏斗中加少量水至浸没晶体,待自然流下后,重复2~3次D .配制240 mL 1 mol·L -1的CuSO 4溶液,需称量CuSO 4·5H 2O 的质量为62.5 g4.为探究NaHCO 3、Na 2CO 3与1mol/L 盐酸反应(设两反应分别是反应Ⅰ、反应Ⅰ)过程中的热序号 液体 固体 混合前 温度 混合后最 高温度① 35 mL 水 2.5 g NaHCO 3 20℃ 18.5℃② 35 mL 水 3.2 g Na 2CO 3 20℃ 24.3℃③ 35 mL 盐酸 2.5 g NaHCO 3 20℃ 16.2℃④ 35 mL 盐酸 3.2 g Na 2CO 3 20℃ 25.1℃A. B .仅通过实验④即可判断反应Ⅰ是放热反应C .通过实验可判断出反应Ⅰ、Ⅱ分别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D .通过实验可判断出反应Ⅰ、Ⅰ分别是放热反应、吸热反应5.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试管内壁都有水珠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B 向溶液中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盐酸有白色沉淀,后来未溶解溶液中一定含有SO2-4C 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氧化性:Cl2>I2D 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加入H2O2后溶液变成红色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7.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选项①中物质②中物质预测②中的现象A稀盐酸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立即产生气泡B浓硝酸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产生红棕色气体C氯化铝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D草酸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溶液逐渐褪色8.A.ⅠB.ⅡC.ⅢD.Ⅳ9.下列实验设计能完成或实验结论合理的是()A.证明一瓶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还是二氧化氮,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B.铝热剂溶于足量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未出现红色,铝热剂中一定不含铁的氧化物C.测浓硫酸的pH,可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点在pH试纸上,待其变色后和标准比色卡比较D.用铁氰化钾溶液可以区分FeCl2和FeCl3溶液10.有一无色透明溶液,可能含有Na+,Al3+,Mg2+,Fe3+,NH+4,Cl-,SO2-4,HCO-3中的几种,取该溶液三份分别进行实验:①滴加甲基橙溶液显红色;②逐渐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最后白色沉淀部分溶解;③加入5 mL 0.1 mol·L-1 B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白色沉淀,取上层清液加入足量AgNO3溶液,得到0.2 g沉淀。

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10.4实验设计与评价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10.4实验设计与评价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10.4实验设计与评价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精品文档欢迎下载实验设计与评价凯氏定氮法是由丹麦化学家凯道尔于1833年建立的,现已发展为常量、微量、平微量凯氏定氮法以及自动定氮仪法等,是分析有机化合物含氮量的常用方法。

凯氏定氮法的理论基础是蛋白质中的含氮量通常占其总质量的16%左右(12%~19%),因此,通过测定物质中的含氮量便可估算出物质中的总蛋白质含量(假设测定物质中的氮全来自蛋白质),即蛋白质含量=。

凯氏定氮法是测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总氮量的一种方法。

由于蛋白质含氮量比较恒定,可由其含氮量计算蛋白质含量,故此法是经典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测得的总氮量既包括非蛋白的氮,也包括一些无机氮,但由于正常食品中的氮一般来自蛋白质,所以可以粗略表征。

凯氏定氮仪测量样品蛋白质含量主要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步:硝解,将有机物中的氨基在高温和催化剂CuSO4条件下,与浓H2SO4 作用,生成无机铵盐(NH4)2SO4。

第二步:蒸馏,将硝解完成的样品中的铵盐在凯氏定氮仪中与碱反应,通过蒸馏释放出NH3,并用H3BO3溶液吸收。

第三步:滴定,将收集的NH3通过已知含量的标准酸滴定,反算出NH3的含量。

“结石宝宝事件”中,不法分子在低蛋白含量的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来“提高”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导致许多婴幼儿肾结石。

三聚氰胺(结构如图),俗称“蛋白精”,目前由尿素加热分解制得,生产成本低廉,含氮量高。

现行检验蛋白质含量的国际标准(ISO 8968)法,实际上就是在凯氏定氮法之前多一道步骤,将样品先用三氯乙酸处理,三氯乙酸能让蛋白质形成沉淀,过滤后,将沉淀用浓硫酸使氮转化为铵盐,再继续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含氮量。

问题1.凯氏定氮法在测定奶粉中蛋白质含量时,为什么会失真?(素养角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提示:凯氏定氮法实质上测定的是含氮量,氮元素可以来自其他含氮物质。

问题2.已知乳制品的换算系数为6.38,即若检测出氮的含量为1%,蛋白质的含量则为6.38%。

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 第课时 设计与评价限时训练

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 第课时 设计与评价限时训练

魁夺市安身阳光实验学校第22课时 实验设计与评价1.某同学想利用实验证明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是MnO -4的颜色,而不是K +的颜色,他设计的下列实验步骤中没有意义的是( )A .将高锰酸钾晶体加热分解,所得固体质量减少B .观察氯化钾溶液没有颜色,表明溶液中K +无色C .在氯化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未见明显变化,表明锌与K+无反应D .在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见紫红色褪去,表明MnO -4为紫红色2.用下面的方案进行某些离子的检验,其中方案设计得最严密的是( )A .检验试液中的SO 2-4:试液――→足量稀硝酸无沉淀――→BaCl 2溶液白色沉淀B .检验试液中的SO 2-4:试液――→足量稀BaCl 2无沉淀――→HCl 溶液白色沉淀 C .检验试液中的I -:试液――→H 2O 2棕黄色溶液――→淀粉溶液蓝色溶液 D .检验试液中的CO 2-3:试液――→足量稀BaCl 2白色沉淀――→足量稀盐酸沉淀溶解3.为了检验某化合物中是否含有NH +4、SO 2-4、Fe 2+和结晶水,设计了下列操作步骤:①取少量晶体加热,发现试管口处有液体,且该液体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②另取少量晶体溶于水中,滴加少量的氯水,再加入KSCN 溶液,有红色出现;③取少量溶液于试管,加入盐酸,没有现象,再加入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④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浓NaOH 溶液,微热有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同时也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②中的现象说明一定有Fe2+B .为了检验SO 2-4,可以将③中的试剂换为HNO 3酸化的Ba(NO 3)2 C .通过上述实验可确定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H 4)2Fe(SO 4)2·6H 2O D .④中的沉淀长时间放置会变成红褐色沉淀4.用下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U形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m(H)∶m(O)>1∶8。

2022化学集训33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

2022化学集训33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三十三)(建议用时:40分钟)1.下表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 B C D实验方案将盛有NO2的圆底烧瓶浸泡在冰水和热水中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平衡2NO2N2O4的影响比较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SO2验证FeCl3对H2O2的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A[将盛有NO2的圆底烧瓶浸泡在冰水和热水中,通过观察气体颜色变化,可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从而探究温度对平衡的影响,A项正确;浓盐酸与Na2CO3反应生成的CO2中含有HCl,利用CO2与Na2SiO3溶液的反应比较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时,要先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除去HCl,B项错误;除去CO2中混有的SO2,应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C项错误;设计对照实验验证FeCl3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时,H2O2溶液所处的温度应相同,D项错误。

]2.某黑色粉末可能是Fe3O4或Fe3O4与FeO的混合物,为进一步确认该黑色粉末的成分,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A.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黑色粉末,用H2充分还原,并用干燥剂收集所得水,获得水的准确质量,进行计算B.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黑色粉末,溶解于足量盐酸中,加热蒸干溶液并在空气中灼烧至质量不变,称量所得粉末质量,进行计算C.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黑色粉末,用CO充分还原,在CO气流中冷却后准确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进行计算D.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黑色粉末,与一定量铝粉混合后点燃,充分反应后冷却,准确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进行计算D[反应物与生成物均为固体,反应前后质量守恒,质量没有改变,无法确定黑色粉末的成分,D不可行.]3.(2020·广东模拟)MnSO4·H2O是一种易溶于水的微红色斜方晶体,某同学设计下列装置制备硫酸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Ⅰ烧瓶中放入的药品X为铜屑B.装置Ⅱ中用“多孔球泡"可增大SO2的吸收速率C.装置Ⅲ用于吸收未反应的SO2D.用装置Ⅱ反应后的溶液制备MnSO4·H2O需经历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及干燥的过程A[由实验装置可知,X为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而Cu与浓硫酸常温下不反应,Ⅱ中“多孔球泡”可增大SO2的吸收速率,二氧化硫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MnSO4,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得到晶体,Ⅲ中NaOH溶液可吸收尾气.] 4.(2020·济南二中高三线上检测)实验室为探究铁与浓硫酸(足量)的反应,并验证SO2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装置B中酸性KMnO4溶液逐渐退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B.实验结束后可向装置A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以检验生成的Fe2+C.装置D中品红溶液退色可以验证SO2的漂白性D.实验时将导管a插入浓硫酸中,可防止装置B中的溶液倒吸B[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锰、硫酸钾和硫酸,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体现SO2的还原性,故A正确;KSCN溶液用于检验Fe3+,故B错误;SO2能使品红溶液退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故C正确;B中的溶液发生倒吸,是因为A装置试管中气体压强减小,实验时A 中导管a插入浓硫酸中,A装置试管中气体压强减小时,空气从导管a进入A装置,a导管可以起平衡气压的作用,故D正确. ]5.(2020·宣城模拟)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肉制品生产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其用量。

2020年中考化学冲刺限时训练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答案)

2020年中考化学冲刺限时训练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答案)
2020 年中考化学冲刺限时训练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含答案)
(时间:20 分钟 满分:3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下列实验方案或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用浓硫酸干燥氢气 B. 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 C. 用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D. 用稀盐酸除去盛过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的碳酸钙 2. 下列验证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二氧化锰
10.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 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焰明亮程度
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9.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相应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铁制品表面少量的铁量的碳酸钠
加入稍过量的稀盐酸
C
鉴别氢气和甲烷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从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后的固体中回收
D
溶解固体,过滤后对滤渣进行洗涤、烘干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 D
比较?
11.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 色情况
)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操作
A
检验馒头中含有淀粉
取样,滴加碘水或碘酒
B
探究分子之间有间隙
将水、酒精各 50 mL 倒入 100 mL 量筒中

2021高考生物统考版二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5 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 Word版含解析

2021高考生物统考版二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5 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课后限时集训(十五)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20·青岛黄岛区高三期中)许多物质对酶的活性会产生影响,其中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称为激活剂,能降低酶活性的物质称为抑制剂。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甲、乙、丙三种物质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为物质的种类、酶的活性B.物质甲为酶的激活剂,物质乙和丙为酶的抑制剂C.甲、乙、丙可能是通过改变酶的空间结构而影响酶的活性D.图中的实验结果可能是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测定的D [为了遵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图中的实验结果可能是在相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测定的,D错误.]2.(2020·临汾高三模拟)下列对实验的评价或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选项实验评价或分析A恩格尔曼水绵实验水绵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来自大气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来自NaHCO3溶液,A错误;鲁宾和卡门的实验对照方式为相互对照,两组都是实验组,相互之间构成对照,即没有设置空白对照组,B错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大肠杆菌和噬菌体相互分离,C错误;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用DNA和蛋白质分别转化R型菌,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正确。

]3.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催化琥珀酸脱氢,脱下的氢可将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

丙二酸与琥珀酸结构相似,可与琥珀酸脱氢酶结合,但不会脱氢.为探究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是否有抑制作用,进行实验设计。

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实验假设: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有抑制作用B.实验取材:大白鼠心肌细胞含有较多的线粒体,可从其研磨液中提取琥珀酸脱氢酶C.实验分组:对照组加琥珀酸、实验组加丙二酸,两组都加入甲烯蓝和琥珀酸脱氢酶D.观察指标: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时间的长短C [实验可假设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有抑制作用,A正确;线粒体中含琥珀酸脱氢酶,故可选择大白鼠心肌细胞,从其研磨液中提取琥珀酸脱氢酶,B正确;对照组和实验组中都要加入琥珀酸,实验组还需加丙二酸,两组都加入甲烯蓝和琥珀酸脱氢酶,C错误;琥珀酸脱氢酶催化琥珀酸脱氢,脱下的氢可将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而丙二酸可与琥珀酸脱氢酶结合,但不会脱氢,故不会使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因此可通过观察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假设是否正确,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时 实验设计与评价1.某同学想利用实验证明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是MnO -4的颜色,而不是K +的颜色,他设计的下列实验步骤中没有意义的是( )A .将高锰酸钾晶体加热分解,所得固体质量减少B .观察氯化钾溶液没有颜色,表明溶液中K +无色C .在氯化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未见明显变化,表明锌与K +无反应D .在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见紫红色褪去,表明MnO -4为紫红色2.用下面的方案进行某些离子的检验,其中方案设计得最严密的是( )A .检验试液中的SO 2-4: 试液――→足量稀硝酸无沉淀――→BaCl 2溶液白色沉淀B .检验试液中的SO 2-4: 试液――→足量稀BaCl 2无沉淀――→HCl 溶液白色沉淀C .检验试液中的I -:试液――→H 2O 2棕黄色溶液――→淀粉溶液蓝色溶液D .检验试液中的CO 2-3: 试液――→足量稀BaCl 2白色沉淀――→足量稀盐酸沉淀溶解3.为了检验某化合物中是否含有NH +4、SO 2-4、Fe 2+和结晶水,设计了下列操作步骤:①取少量晶体加热,发现试管口处有液体,且该液体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②另取少量晶体溶于水中,滴加少量的氯水,再加入KSCN 溶液,有红色出现;③取少量溶液于试管,加入盐酸,没有现象,再加入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④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浓NaOH 溶液,微热有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同时也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②中的现象说明一定有Fe 2+B .为了检验SO 2-4,可以将③中的试剂换为HNO 3酸化的Ba(NO 3)2 C .通过上述实验可确定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H 4)2Fe(SO 4)2·6H 2OD .④中的沉淀长时间放置会变成红褐色沉淀4.用下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U形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m(H)∶m(O)>1∶8。

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分析中,一定错误的是()A.Ⅰ、Ⅱ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B.CuO没有全部被还原C.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D.Ⅲ装置后缺少干燥装置5.(2012·安徽)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6.(2012·天津)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7.(2012·北京)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8.(2011·天津)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合成1-丁醇,查阅资料得知一条合成路线:CH 3CH===CH 2+CO +H 2――→一定条件CH 3CH 2CH 2CHO ――→H2Ni ,△CH 3CH 2CH 2CH 2OH ;CO 的制备原理:HCOOH ――→浓H 2SO 4△CO↑+H 2O ,并设计出原料气的制备装置(如图)。

请填写下列空白:(1)实验室现有锌粒、稀硝酸、稀盐酸、浓硫酸、2-丙醇,从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制备氢气、丙烯。

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以上装置制备干燥纯净的CO ,装置中a 和b 的作用分别是 恒压 , 防倒吸 。

c 和d 中盛装的试剂分别是 NaOH 溶液 , 浓H 2SO 4 。

若用以上装置制备H 2,气体发生装置中必需的玻璃仪器名称是 分液漏斗、蒸馏烧瓶 ;在虚线框内画出收集干燥H 2的装置图。

(3)制丙烯时,还产生少量SO 2、CO 2及水蒸气,该小组用以下试剂检验这四种气体,混合气体通过试剂的顺序是 ④⑤①②③(或④⑤①③②) (填序号)。

①饱和Na 2SO 3溶液 ②酸性KMnO 4溶液③石灰水 ④无水CuSO 4⑤品红溶液(4)合成正丁醛的反应为正向放热的可逆反应,为增大反应速率和提高原料气的转化率,你认为应该采用的适宜反应条件是 b 。

a .低温、高压、催化剂b .适当的温度、高压、催化剂c .常温、常压、催化剂d .适当的温度、常压、催化剂(5)正丁醛经催化加氢得到含少量正丁醛的1-丁醇粗品,为纯化1-丁醇,该小组查阅文献得知:①R —CHO +NaHSO 3(饱和)―→RCH(OH)SO 3Na↓;②沸点:乙醚34 ℃,1-丁醇118 ℃,并设计出如下提纯路线: 粗品――→试剂1操作1滤液――→乙醚操作2,分液有机层――→干燥剂过滤1-丁醇乙醚,操作3纯品试剂1为 饱和NaHSO 3溶液 ,操作1为 过滤 ,操作2为 萃取 ,操作3为 蒸馏 。

9.(2012·北京)有文献记载:在强碱条件下,加热银氨溶液可能析出银镜。

某同学进行如下验证和对比实验。

该同学欲分析实验Ⅰ和实验Ⅱ的差异,查阅资料:a .Ag(NH 3)+2+2H 2O Ag ++2NH 3·H 2Ob .AgOH 不稳定,极易分解为黑色Ag 2O(1)配制银氨溶液所需的药品是 AgNO 3溶液和氨水 。

(2)经检验,实验Ⅰ的气体中有NH 3,黑色物质中有Ag 2O 。

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 3,产生的现象是 试纸变蓝。

②产生Ag 2O 的原因是OH 存在下,加热促进NH 3·H 2O 分解,逸出氨气,促使Ag(NH 3)+2+2H 2O Ag ++2NH 3·H 2O 平衡向正向移动,c (Ag +)增大,Ag +与OH -反应立即转化为Ag 2O :2OH -+2Ag +=Ag 2O↓+H 2O 。

(3)该同学对产生银镜的原因提出假设:可能是NaOH 还原Ag 2O 。

实验及现象:向AgNO 3溶液中加入 过量NaOH 溶液 ,出现黑色沉淀;水浴加热,未出现银镜。

(4)重新假设:在NaOH 存在下,可能是NH 3还原Ag 2O 。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现象:出现银镜。

(5)该同学认为在(4)的实验中会有Ag(NH 3)2OH 生成。

由此又提出假设:在NaOH 存在下,可能是Ag(NH 3)2OH 也参与了NH 3还原Ag 2O 的反应。

进行如下实验:――→2mL 氨水――→数滴较浓NaOH 溶液①有部分Ag 2O 溶解在氨水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g 2O +4NH 3·H 2O =2Ag(NH 3)2OH +3H 2O 。

②实验结果证实假设成立,依据的现象是 与溶液接触的试管壁上析出银镜 。

(6)用HNO 3清洗试管壁上的Ag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g +2HNO 3(浓)↑=AgNO 3+NO 2↑+H 2O 。

10.(2011·广东)某同学进行实验研究时,欲配制1.0 mol·L -1 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8H 2O 试剂(化学式量:315)。

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

为探究其原因,该同学查得Ba(OH)2·8H 2O 在283 K 、293 K 和303 K 时的溶解度(g/100 g H 2O)分别为2.5、3.9和5.6。

(1)烧杯中未溶物可能仅为BaCO 3,理由是 由于Ba(OH)2·8H 2O 与空气中CO 2反应,所取试剂大部分已变质为BaCO 3,未变质的Ba(OH)2·8H 2O 在配制溶液时能全部溶解 。

(2)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8H 2O 和少量BaCO 3组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BaCO 3饱和溶液的pH =9.6)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 溶液、澄清石灰水、pH 计、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3)将试剂初步提纯后,准确测定其中Ba(OH)2·8H2O的含量。

实验如下:①配制250 mL约0.1 mol·L-1 Ba(OH)2溶液:准确称取w克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搅拌溶解,将溶液转入250 mL容量瓶中,洗涤,定容,摇匀。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 mL所配Ba(OH)2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0.1980(填“0.020”、“0.05”、“0.1980”或“1.5”) mol·L-1盐酸装入50 mL酸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

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盐酸V mL。

③计算Ba(OH)2·8H2O的质量分数=250×0.1980×10-3×315×V2×25.00×w×100%(只列出算式,不做运算)。

(4)室温下,不能(填“能”或“不能”)配制1.0 mol·L-1 Ba(OH)2溶液。

11.过氧化氢是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它的水溶液又称为双氧水,常用作消毒、杀菌、漂白等。

某化学兴趣小组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准确测定了过氧化氢的含量,并探究了过氧化氢的性质。

Ⅰ.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请填写下列空白:(1)移取10.00 mL密度为ρ g/mL的过氧化氢溶液至250 mL容量瓶(填仪器名称)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移取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25.00 mL至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蒸馏水稀释,作被测试样。

(2)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被测试样,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将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及化学式填写在方框里。

MnO-4+H2O2+H+===Mn2++H2O+(3)滴定时,将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注入酸式(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

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滴入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呈浅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

(4)重复滴定三次,平均耗用c mol/L KMnO4标准溶液V mL,则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

(5)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偏高(填“偏高”或“偏低”或“不变”)。

Ⅱ.探究过氧化氢的性质该化学兴趣小组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条件设计了两个实验,分别证明了过氧化氢的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实验条件:试剂只有过氧化氢溶液、氯水、碘化钾淀粉溶液、饱和硫化氢溶液,实验仪器及用品可自选)请将他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填入下表:12.为比较Fe 3+和Cu 2+对H 2O 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