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浅析
最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境与对策浅析 精品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境与对策浅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境与对策浅析[摘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是一个紧迫而又值得研究的重大任务和时代命题。
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遭遇来自内外等方面的困境,深入分析其困境存在的原因,才能找到应对方法与策略来化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阻力,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困境对策文/黎林烽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我国理论界开始大规模地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命题进行深入探讨,已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指马克思主义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多数人理解掌握的过程。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迫切需要,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要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要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其内涵,更应直面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困境,并思考、探究其有效对策,以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远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一理论学术性较强,普通群众认知程度不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专著庞大复杂,博大精深,为了学术体系的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有专门的术语和相关研究力‘法,这些带有很强理论性的文字和相关的论证方式,对既没有组织生活又没有政治学习机制的人来说往往不能全面系统地学习,一般群众是难以理解和接受,更谈不上很好地运用,甚至对其敬而远之。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一状况是有所认识的,马克思在整理《资本论》第一卷手稿的过程中做了很多工作,力求做到让自己的理论和见解能够让广大读者读懂、理解。
为了把《资本论》的观点讲述清楚,他说我已经尽可能地做到通俗易懂……因此,除了价值形式那一部分外,不能说这本书难懂。
浅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任何一种理论,不管它如何先进,如果只是停留在理论界、宣传机关,其生机与活力是有限的。
任何一种理论都需要经过通俗化的途径才能被大众理解和接受。
因为理论形成过程是对特定认知对象不断抽象的过程,对象稀释必然导致民众对已缺少感性形象的理论体系认知距离不断拉大。
而社会科学理论只有更多地被民众广泛认知,才能对社会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所谓理论大众化就是理论为大众理解、认同、掌握,并被自觉指导实践过程。
理论大众化,要符合社会成员生活经验,充分说明理解、接受某种理论时人们的社会意义、个人意义;要注意教育宣传科学性、循序渐进性,防止造势式、运动式形式主义;要有声有色,细雨润物,反复凸现重点内容。
所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把马克思主义与大众日常生活实践、文化结合起来,使理论成为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实现由抽象到具体、深奥到通俗、被少数人理解转为大众理解掌握的过程;用生动形式、鲜活内容、群众语言、科学手段,深入浅出传播马克思主义,形成适应大众需要、具有时代特点的马克思主义。
[1]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列宁指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他们科学地揭示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巨大反作用。
(一)避免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同于“大众化”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具体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努力探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推动了重大的理论创新。
但这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本身并不能说明它已经为普通大众所掌握。
应该说,人民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面貌并不十分了解,而且还可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误解,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有一个“大众化”的过程。
浅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浅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布时间:2021-11-26T02:58:38.872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4期作者:胡海婷[导读]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的需要,胡海婷中共泰州市姜堰区委党校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的需要,本文着重谈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推进路径,最终实现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目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路径列宁曾说“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要想实现用这一科学理论武装人们头脑的目标,需要通俗化、大众化,这样更易于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
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被群众理解掌握后,用于指导实践活动,由精神武器转变为物质力量,更能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的魅力。
另一方面,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群众的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源泉,马克思主义在指导大众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得以不断丰富发展,从而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
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须着力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考量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的问题,从而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是巩固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需要。
在网络新媒体的推动下,社会思潮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网络小视频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更新频率高,吸引了群众的目光。
“宣传思想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因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内容、方式、路径也应进行创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一是宣传渠道不够多。
目前,宣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平台是官方媒体和传统媒体,网络新媒体阵地的开发有待完善。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思考
2008年5月第37卷第3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ngha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8V01.37.No.3中囤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634(2008)03-0009一(05)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思考张博颖(天津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天津300191)摘要: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着重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与方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外部环境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体现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是用通俗易懂的形式、方法,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宣传、教育,力求把外在的理论内化为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方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是时代赋予全党、全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目的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不是为“理论”而理论,为“思辨”而思辨的学院教条,而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服务。
马克思主义需要自己的物质力量即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同样,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也需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1】(驯“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
”…(n"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掌握,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通俗化普及。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探析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探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不断开拓创新马克思主义,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让党的理论成果为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掌握和理解,进而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06-02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思想体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理论,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国内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中央站在全局的高度,审时度势,为应对新时期新阶段的新问题提出的战略举措。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所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就是将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基本理论抽象转变为具体生动的过程,并通过一系列方式方法让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掌握,进而内化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指南。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绝不仅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的通俗化,其实质是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人民大众的普遍共识,把党的理想转化为人民大众的自觉追求,把党的智慧转化为人民大众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影响、指导作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大化。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背景(一)全球化进程使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冲击随着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全球化进程也加快了步伐,随之而来的是不同的价值观、思想文化以及生活方式对本民族原有的文化形成的冲击。
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许多西方资本主义消极文化也不可避免地涌入国内。
浅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浅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作者:赵江泽彭朝花来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15期摘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指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实现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必须使当代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人民群众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320-01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理论基础。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努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一、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运用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运用的过程。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虽然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但它从来就不是书斋里的学问, 马克思主义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以研究现实中的人为出发点的,从现实中的活生生的人的衣、食、住、行着手,进而研究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也必须和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
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当前,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点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指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试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试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荐文章小学生八一建军节优秀活动方案热度: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节源于哪一事件热度:中国共青团入团申请书100字左右热度: 10月入党申请书范文热度:中国建党周年征文热度:1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涵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指“马克思主义从当初只为少数思想家掌握的科学理论,发展成为亿万人民群众掌握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丰富,可以简单概括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时代化、通俗化和普及化。
1.1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有史以来,从根本上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巨大的精神财富,为人类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方法论。
但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作用和功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无一不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情况结合起来认识和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实践。
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一步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
通过与中华民族的具体实际情况的结合,形成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条件。
1.2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诞生于1848年的马克思主义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根据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大生产的社会危机,作出“共产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论断。
然而,时过境迁,在社会主义实践道路上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始料未及的,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永葆生机成为新课题。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化过程中,形成了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同样,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也必须经历时代和实践的检验。
不断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与时俱进,针对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巩固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活的灵魂。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学习《六个“为什么”》心得体会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所编的《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一书提出:必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通俗易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人心,使科学真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那么,为什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如何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呢?本文就结合自己的学习并参考他人研究谈点粗浅认识。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个首要的问题是弄清楚这一命题的具体涵义与理论背景。
大多数学者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来阐释,如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特指和泛指两种含义。
从党的十七大提出这一重大命题来看说,它首先是一种特指的含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把这个理论体系大众化就是在当代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也可以从广义上去理解,它泛指在当代中国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这就不仅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且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其他方面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大体说来,主要是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最新研究成果在当代中国的大众化,是在当代中国新的历史条件下宜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问题,另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特别是最新理论成果的大众化,是宜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问题。
在这两个基本方面中,第二个方面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是当前的重点内容和重点任务。
普及与宣传马克思主义,使其转化为人们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力,那么这里面就存在一个对谁普及、普及什么的问题。
首先,大众应当指人民群众,而非特定的文化拥有者、享有者。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是用马克思主义来“化”大众,也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大众的实践;同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又是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即用大众的实践经验以及被升华的新理论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
民、 劳苦大众中进行宣传讲解。他结合人民群众的实践
许多重大 现实问题 需要创新的 理论来分析和 指导。 我们要 经验,提出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毛泽东认为, 自 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来指导和解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大众化是历史的必然,其理论生 决我们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
一
长点就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只有通 过 “ 大众化”才能实现,“ 小众化”是不能实现的。他 主张用通俗朴实的语言解释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哲理,用
一
、
当代 马克思 主义大 众化 的 丰富 内容
从政治领域来看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丰富的内涵是 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党 的十 相对于精英化、学院化而提出的。任何理论的产生都是 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理
也就必须与中国实践、中国大众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 义文化,不断丰富人们 的精神世界。党的十六大以来 , 大众化的过程中,毛泽东、邓小平 、江泽民、胡锦涛、 胡锦涛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更加重视。他在党
习近平等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都高度重视并推动马克思主 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 义大众化,他们都对大众化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 , 极大 予当 代中 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 时 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 , 地丰富了它的内涵。 自2 0 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以来,中国各阶层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 人士逐步开始认识 、了解、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和主 近平也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要求领导
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四大理论成果,实现了大众 转型时期 , 贪污腐败、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社会发展 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历史性飞跃 ,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中的问题 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马克思
浅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特征
浅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深刻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发展和宣传普及时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的命题。
为了能更好地贯彻这一重大任务,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深刻理解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及基本特征以及当前社会所面临的现实。
进而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标签:大众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是当代中国现阶段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一项重要使命。
从本质上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其核心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众化,就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抽象理性转变为生动具体,由抽象思辨转变为通俗易懂的具体,由被少数人所理解和掌握到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掌握,并使它转化为人民大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内化为人民大众自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其思想和理论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由于社会中的不同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因其社会地位不同和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别,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进程,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实践证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程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本身具有时代性、实践性、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等鲜明特征。
1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体系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性。
大众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有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和要求,鲜明的时代性是走进人民群众,进而普及马克思主义根本保证。
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系列新的实践课题需要我们研究回答,当前,我们要更加注重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注重对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注重对对外开放问题以及当前医改、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等问题给予合理的解决。
必须把时代要求摆在突出的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当前实际结合起来,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今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解决当前中国面临的难题。
课题研究论文:浅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66323 马克思主义论文浅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这也是我们党风雨百年的经验总结,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所以这是势在必行的,也是新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毛泽东曾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并非仅使群众掌握理论,而是要使马克思主义与大众相结合、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即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有效宣传、普及,使马克思主义由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所理解、掌握,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另一方面是指用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即围绕大众需要,根据大众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理论去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建国60多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是由于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国内各种矛盾层出不穷。
为了更好的度过转型期,保持社会的平稳发展,必须把当代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人民群众认同的思想信念,转变为群众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与创新精神,用社会实践的经验教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发挥指导作用的必要前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掌握科学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自觉成为科学理论的实践主体。
因此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实现大众化。
因为理论不能直接进行实践活动,必须借助于群众这一载体。
试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试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摘要:党的十七大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明确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工程,简单的来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就是是理性走进日常生活世界的一个过程,是自觉文化自在化的过程,更确切的说其实质就是生活化,是理论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内化为大众的东西,影响大众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质Trying to talk about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 popularization essenceZhao ruiminAbstract:The CPC focusing on construct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consolidate Marxist guiding position, put forward “carry out the system of theori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opularizing activities to promote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 popularization”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great project, in simple terms,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 popular essence is the rational regression of the world of daily life, and theory is entered popular in daily life, internalizes for mass of thing, influence public way of thinking, the behavior way and way of life.Keywords: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 Popularization: Essence 我党在十七大上综合各种因素,敏锐的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工程。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摘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其通俗化、普及化和群众化,成为他们共同的思想基础和认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实践性、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普及性等鲜明特征。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更是当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坚持一元指导与多样并存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大众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等基本原则。
我们必须在理论的运用中普及理论、在理论的普及中引领思潮、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队伍建设、培育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论素养,才能不断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科学内涵;原则;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这是一个崭新的思想,也是一项新的战略任务。
能否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
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什么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等基本理论问题。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及特征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已经有学者进行了探讨。
韦克义认为:“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
”Ⅲ范津文认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本质上讲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是一个群众性的实践活动。
强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际上就是说,要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不同的环境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中,成为共同的思想基础。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杨亮亮(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内在需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是内在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既有机统一又与时俱进的过程。
本文具体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路径和方法,强调从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键, 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蓬勃生机的根本。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1],首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并列在一起,以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完整的形式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认识,这对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深刻内涵、现实意义和实践路径,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提出在党的正式文献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在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来的。
他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与文艺大众化研究
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与文艺大众化浅析摘要:中国传统文艺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有差别也有一致,在我国当前文艺理论建设过程中,大众化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符合规律的现象,应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艺理论相结合,指导大众化的文艺实践,从实践的立场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传统文艺理论、文艺大众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某些言论实际上是教条主义,而一成不变的照搬照抄往往会导致理论不能联系实际的尴尬和困境。
杨小清教授说到:“马克思主义不是我们的出发点,也不是实践的出发点”,这是关系到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无数的实践证明,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正如毛泽东在《在延安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所说的“我们要的马克思主义是要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同样的,在我国当前文艺理论建设过程中,也应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艺理论相结合,指导大众化的文艺实践,而不能照搬照抄。
(一)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传统文论相结合一部《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和一部《中国文学史》勾勒出的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文艺理论和美学设想:建立在社会功用原则之上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往往戴上意识形态的烙印,与此相区别,中国传统文艺更多的是纯粹文艺理论;前者往往是研究者的旁观视角,后者经常是审美主体的感性呈现;前者是艺术之为社会,后者则是艺术之为本身。
总之,前者更多的是艺术的社会目的性,而后者则着眼于艺术本身的价值。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二者无任何的可共存性。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钟嵘在《诗品·序》里如是写道。
正如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第三十一》所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中国传统文艺理论强调“有感而发”,“发乎情而止乎礼”,也就是刘勰所说的“以情造文”,这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劳动美学说、“人”的美学理论是相一致的。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探微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探微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探微》,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整体性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不容忽视更不可疏漏。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包括四个维度: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而言,大众化是科学理论体系的普及;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性而言,大众化是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性而言,大众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性而言,大众化是国民人文素质的提升。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质;“四维度”诠释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4074(2011)06??0001??05基金项目: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专项任务项目(11JD710037)作者简介:吕学芳(1958 ̄),女,湖南张家界人,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使然,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以及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所在与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书斋学问,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过很多重要论述。
马克思多处指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
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1](P152)恩格斯强调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资本论》的最重要原理,并建议把《资本论》中的主要章节和观点改写成若干通俗的小册子,进行理论的普及工作。
列宁强调,“让马克思主义渗透到群众的意识中去,渗透到它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并且直接概括为一个公式:“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2](P422),当然,通俗化非“庸俗化”、“低俗化”、“浅薄化”,正如列宁所言:“庸俗化和哗众取宠绝非通俗化。
”[3](P322)在我国,自共产党成立以来,就不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大力呼吁与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