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琴》影视声音创作分析
《钢的琴》分析
没落时代的浪漫主义:一个工人阶级的自我救赎——影片《钢的琴》分析影片《钢的琴》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东北某钢厂的下岗工人陈桂林为赢得女儿的抚养权在工友们的协助下制造了一架钢琴的故事。
在这一叙事外壳包裹下,做钢琴的过程更多的呈现为热情的工人阶级再聚到一起的一次集体狂欢。
影片实际上向我们展示了在那个大时代环境的变化下,一个工人集体对于往昔工业社会生活的缅怀与感伤。
影片整体风格幽默、荒诞,舞台造型和歌舞片元素大量运用,颇具独特气质,从始至终弥漫着一种工人阶级在没落时代的浪漫主义色彩。
整部影片完成了对传统的延续与重构,一方面延续了60-70年代工业题材的传统,另一方面又把这种题材的价值指针从共产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的宏大叙事域,拧回到个人的世俗生活层面,并且开始聚焦于个人生活的困境——挣扎在当下资本和市场重压下的底层小人物的命运上。
关于影像电影的开篇从夫妻二人协议离婚和孩子归属的对话中,镜头淡入。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构图极致,形式感极强的镜头:前景夫妻二人并排站立直面镜头,正面、仰拍。
身后是苍茫的天空和一排灰暗的矮平房。
通过演员的眼神,我们猜想他们面对的是一望无际的废弃工厂,然而导演却始终不给二人视线的反打镜头,逼仄感的处理手法让我们将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二人的语言和状态上:妻子衣着时尚,与丈夫一身土气的打扮,还架着手风琴旁边停着小摩托车的搞笑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饶有趣味的构图充满了隐喻:这其中包括二人身后两块破烂的遮雨棚,暗示着一对曾经的比翼的翅膀,如今已经无法负载飞翔:右面妻子的一只羽翼丰满,而陈桂林身后的却是残破不堪;二人如今已是身份悬殊,妻子的资本形象衬托下,是陈桂林作为一个工人阶级的男性只剩筋骨的窘迫。
接下来的一场戏中,陈桂林身套垃圾袋,拉着手风琴,率领小乐队,伴着喷火杂耍表演为一场葬礼在雨中演出。
这颇具仪式感的场景,暗喻着已成为被历史所抛弃的工人兄弟集体,在为同样已逝去的工业文明奏响最后的挽歌。
钢的琴影视声音创作分析.doc
录音系 10 录音艺术方向吴梓杰学号《钢的琴》影视声音创作分析1概述电影《钢的琴》在2011 年盛夏上映,这部片子出自中国青年导演张猛之手,张猛之前创作过小品《功夫》和《说事儿》这两部本子。
这两部作品由著名喜剧明星赵本山演绎,更是锦上添花,并且他参加过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研修班,期间拍摄过纪录片《耳朵大有福》,在此基础上又将它改编为电影《耳朵大有福》并拍摄成片!《钢的琴》这部作品一出炉便一炮打红,他也因此一举斩获第七届“香港亚洲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特别提名,被誉为“亚洲影坛的未来之光”,并且在2011 年 8 月 28 日举办的第 14 届华表奖上赢得了优秀新人导演奖! 2 剧情简介本片是一部顺序形式的剧情喜剧片,影片讲述了一个东北爷们儿因自己的老婆跟了大款,他们二人谁能给女儿一台钢琴是得到女儿抚养权的关键,因此一群东北男人为了尊严和亲情奋斗的“闹剧”就此展开,主角陈桂林说服了一群落魄的兄弟准备开始制造钢琴,完成这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群男人为了抓住尊严维护亲情护卫爱情的战斗就要在荒诞幽默中打响!片子中的情节线,主线以陈桂林和他前妻二人争夺女儿抚养权展开,副线则以陈桂林开始实施制造钢琴计划后,他身边那群兄弟们的种种事情为主,细分的话每个人都有一条故事线,穿插在影片中,为片子增添了不少看点!这样的设计完全归于一个好剧本,使得影片不枯燥不乏味,更加符合影片的定位(喜剧)。
3录音工艺影片中采用大篇幅的同期录音和后期部分配音的工艺。
这点观看影片便可清晰的得知!之所以用配音,是因为女二号是韩国演员。
另外在影片进行至 25 分钟前后的时候,陈桂林的朋友因为打麻将偷牌,被三个女人追赶,他就爬上了烟筒,这个景别是全景,因此这里用到了无线话筒!我个人认为部分钢琴发出的音乐和最后爆破烟囱时的一系列声音是经过后期录制和采用素材库中的声音加工而成的!通过影片后的声音制作名单可以得知导演对于影片的声音下了很大的功夫,很多声音经过动效制作,环境声场效果剪辑,整体音频协调等等。
影视剪辑作业《钢的琴》
2011 —2012学年第二学期广东工业大学公选课平时作业电影《钢的琴》赏析在真正看完整部影片之前,我一直以为《钢的琴》是一部纯纯粹粹的励志电影,一个普通工人为了满足女儿的音乐梦想,用工厂废料做了一架钢琴,这个情感奇观故事啊,类似的题材还有很多,比如郭涛在一部电影中扮演的农民造出了飞机、村民拍电视剧等等。
但是电影演到最后,这架钢琴能否造出来,小女孩圆圆是否能够留在父亲身边,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他们原本暗淡无光的生活中的一抹曙光,这架钢琴如一台时光机,引领他们重温往日的温暖和荣耀,在造钢琴的过程中,他们获得了涅槃重生的机会。
《钢的琴》用现实写实手法讲述了一群存在浪漫主义精神的普通人的不怎么普通的行为,它用一个紧凑,貌似轻松、幽默的叙述方式,企图向我们传达导演的思想观念。
影片中的主人公在退役小偷,全职混混,江湖大哥,猪肉王子一群落魄兄弟的帮助下,他们造出一部“钢”的琴,一群男人为尊严而战。
爱情,友情与激情,幽默在不可能的任务中荒诞燃烧。
看似不可能,实则导演在影片中表现了一种精神:只要有毅力,没有什么是办不到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这种在当今普遍迷茫的社会已经在默默离我们远去的精神,导演在这部讲述九十年代的故事的电影中表现得淋漓极致。
影片中的中全景切换、音乐效果、画面剪辑还有鲜艳的色彩配置都极具亮点。
其中的远景拍摄十分注重透视效果,主人公骑车旅行的画面简直是一幅极具动感的水墨画,还有多个镜头也是透视的运用,如图书馆开会和胖头偷牌逃跑的画面,基本都会有几个物件形成和谐的构图,让人在感觉到画面的和谐在外,也更容易接受其中剧情。
至于背景音乐,我在其中听到了许多经典音乐片段的运用,如超级马里奥、俄罗斯送葬曲《三套车》、步步高还有山楂树之恋等等,歌曲出现的时候往往又与现实形成强烈的对比,如片头当主人公的乐队演奏节奏强烈欢快的《步步高》的时候,歌曲与葬礼本身已经形成了极其荒谬的对比,但也确实是本片的整体风格—悲伤隐藏在欢乐之后,诙谐中更衬托出荒凉感。
《钢的琴》视听语言分析
《钢的琴》视听语言分析首先,电影中运用了精心设计的视觉效果和音乐,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整个电影以黑白画面为主,营造了一种迷离、忧伤的氛围,与角色内心的挣扎和矛盾情感相呼应。
同时,电影中流淌着悠扬动人的音乐,这是角色情感和内心世界的直接表达。
每段音乐都相互呼应,为电影增添了一层层的情感和戏剧性。
尤其是在最后的钢琴竞赛中,通过巧妙地运用镜头切换和音乐渲染,将角色的内心情感尽情展现,让观众更加体会到音乐的力量以及角色的成长与蜕变。
其次,电影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角色关系展示了复杂的人性。
主人公史纳多是一个天才的钢琴家,无论是在弹奏钢琴还是与音乐交流时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
而他与女主角娜拉之间的爱情线也是电影的重要情节之一。
电影以激情四溢的音乐会为背景,逐渐揭示了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和成长历程。
通过娜拉的陪伴和鼓励,史纳多逐渐摆脱过去的自卑和困惑,以更加坚定的信念追寻音乐之路。
这一过程让观众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和角色之间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最后,《钢的琴》通过音乐与生命的关联,反映了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电影中的钢琴不仅是史纳多音乐才华的代表,更是他对生活与人生的理解和追求。
通过钢琴竞赛和音乐舞台,史纳多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快乐,同时也呈现了音乐的魅力和艺术的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电影深刻地探讨了音乐与生命的关联,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观众通过电影,不仅可以欣赏到激情四溢的音乐,更能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综上所述,通过《钢的琴》的视听语言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电影中的情感表达、角色关系以及主题思想。
电影通过精心设计的视觉效果和音乐,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角色关系展示了复杂的人性;通过音乐与生命的关联,反映了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音乐电影,更是一部关于爱情、人性和追求的佳作,值得观众细细品味和思考综上所述,电影《钢的琴》通过激情四溢的音乐会、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和成长历程,以及音乐与生命的关联,深刻探讨了爱情、人性和追求的主题。
《钢的琴》分析
没落时代的浪漫主义:一个工人阶级的自我救赎——影片《钢的琴》分析影片《钢的琴》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东北某钢厂的下岗工人陈桂林为赢得女儿的抚养权在工友们的协助下制造了一架钢琴的故事。
在这一叙事外壳包裹下,做钢琴的过程更多的呈现为热情的工人阶级再聚到一起的一次集体狂欢。
影片实际上向我们展示了在那个大时代环境的变化下,一个工人集体对于往昔工业社会生活的缅怀与感伤。
影片整体风格幽默、荒诞,舞台造型和歌舞片元素大量运用,颇具独特气质,从始至终弥漫着一种工人阶级在没落时代的浪漫主义色彩。
整部影片完成了对传统的延续与重构,一方面延续了60-70年代工业题材的传统,另一方面又把这种题材的价值指针从共产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的宏大叙事域,拧回到个人的世俗生活层面,并且开始聚焦于个人生活的困境——挣扎在当下资本和市场重压下的底层小人物的命运上。
关于影像电影的开篇从夫妻二人协议离婚和孩子归属的对话中,镜头淡入。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构图极致,形式感极强的镜头:前景夫妻二人并排站立直面镜头,正面、仰拍。
身后是苍茫的天空和一排灰暗的矮平房。
通过演员的眼神,我们猜想他们面对的是一望无际的废弃工厂,然而导演却始终不给二人视线的反打镜头,逼仄感的处理手法让我们将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二人的语言和状态上:妻子衣着时尚,与丈夫一身土气的打扮,还架着手风琴旁边停着小摩托车的搞笑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饶有趣味的构图充满了隐喻:这其中包括二人身后两块破烂的遮雨棚,暗示着一对曾经的比翼的翅膀,如今已经无法负载飞翔:右面妻子的一只羽翼丰满,而陈桂林身后的却是残破不堪;二人如今已是身份悬殊,妻子的资本形象衬托下,是陈桂林作为一个工人阶级的男性只剩筋骨的窘迫。
接下来的一场戏中,陈桂林身套垃圾袋,拉着手风琴,率领小乐队,伴着喷火杂耍表演为一场葬礼在雨中演出。
这颇具仪式感的场景,暗喻着已成为被历史所抛弃的工人兄弟集体,在为同样已逝去的工业文明奏响最后的挽歌。
《钢的琴》影评
电影《钢的琴》视听语言分析我不相信婚姻,这东西往坏里说就是一种故意的政治行为,短视的男人把女人锁在家里,并缚以传统礼节,以免女人碍事的一种手段;往好里说就是甜蜜的错觉,两人彼此真心相爱,却从未意识到即将到来的是彼此折磨的蹉跎岁月。
但是,当两个人明知如此,甜蜜还会睁大眼睛,正视彼此,义无反顾地结婚,那么我认为这并非保守或妄想,而是勇敢、激进,以及无比的浪漫。
可是,浪漫逝去,选择离婚收场的人,又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钢的琴》开头是一个长镜头。
第一幕是全景下的两个人,女子身着米白色长款风衣,灰色围脖,手提包。
男子棕色尼龙大衣,黑色裤子配皮鞋,外加一个略脏的白围脖,嘴上叼着一根烟,胸前抱台手风琴,身旁停辆单车,背后是90年代的砖房,整个画面是深色调,渲染了萧瑟肃然之意,给人一种复古的视觉冲突,第一感觉就让人回到了上个世纪末。
两人的对话:“离婚就是相互成全,你放我一马,我放你一马的事。
——离婚就是离婚,别扯那些没用的。
我同意。
——同意就好。
——那就抽空办了吧,家里冰箱、彩电、洗衣机,你看着搬吧。
——你是不把我当成收废品的了?······”远景下的两人以正面排站的姿势立着,戏谑的语言,谈论的是关于离婚的话题,结婚是人生大事,离婚也是一件伤心痛苦的事,是历经了生活的磨合而做出的无奈的选择。
可两人似乎事不关己般地无所谓,离婚这个重大的事件,也变得云淡风轻了。
然后景别变成近景,两人在谈及孩子的归属问题上时,才有了细微变化。
女子说:“陈桂林我告诉你,孩子跟你是不会幸福的。
”脸部表情是一种笃定和坚决。
名叫陈桂林的回:“你少拿幸福吓唬我,小元很幸福!”此时他的表情才有了变化,收敛了不在意的心绪,变得郑重起来,虽然话语仍是带有戏谑的语气,但却是不容置疑的。
第一个场景就交代了,事情是由两个大人的离婚而引起的,看到这个,我们似乎还不知道《钢的琴》与离婚有什么联系。
接着出现的是大雨下穿着雨衣站成一排拿着乐器齐奏的几个人,演唱的歌曲颇有一种俄罗斯的风格,主题表现痛苦和悲伤。
电影《钢的琴》中音乐功能的应用
电影《钢的琴》中音乐功能的应用作者:张文慧刘凡进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7期摘要:当音乐成为电影的一部分的时候,它被赋予了其它的功能,而这些功能对于电影本身来说,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以电影《钢的琴》中音乐七大基本功能的应用为例,对其进行阐释和分析。
关键词:电影音乐;基本功能;《钢的琴》中图分类号:J6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125-01电影中的声音发展过程,由最初的无声到有声,从最初的只是简单的声音运用,到现在的电影声音已经成为各种制作者表意创作的一种手段,也更加显示出了声音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电影音乐在电影声音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分类,电影音乐指的是专门为影片原创的音乐作品或经编排应用于电影的现有音乐作品。
在电影《钢的琴》中,音乐功能的应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一、气氛的确立在电影等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在一些特别特殊的场景中,出现设计好的电影音乐片段,完整渲染气氛,塑造情景的作用。
电影《钢的琴》中,第二场戏是拍摄小乐队为葬礼奏乐,0:01:23—0:02:35,小乐队演奏的是俄罗斯的《三套车》,歌曲沉重的节奏很好地迎合了葬礼现场的痛苦、悲伤气氛。
影片中的第7分钟,音乐为此时确立一场温馨怀旧的气氛。
纯真可爱、浪漫甜蜜一对年轻人,唤起人们对青春年少时的美好回忆。
简单的歌词和上口的旋律,准确的把握节奏和气氛,从而在整体上增强了气氛的感染力。
二、加强戏剧性效果在0:03:01—0:04:11中,小乐队演奏的是《步步高》,音乐欢快的节奏与葬礼现场形成对比,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手法产生喜剧感,加强了戏剧性效果。
在影片0:22:01—0:22:38这一时间段中,胖头与三个妇女打麻将,胖头偷牌被发现,三个妇女追胖头的戏中,背景音乐是《mann war das》,音乐欢快、轻松,追逐却是紧张激烈,这种“反调”音乐缓解了气氛,却提升了对话的戏剧冲突效果,幽默而又讽刺。
《钢的琴》赏析
一、叙事手法该片以造钢琴为主线、保烟囱为副线,两条线索并进,顺叙中时有插叙的叙事手法展开,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每件事件的发生之前都有伏笔,如陈父去世前陈机动车的突然倒地(陈桂林常用机动车载父亲回家),故不觉突兀。
以现实主义手法讲述一群存有浪漫主义精神的普通人不怎么普通的举动,平实的叙事手法不夸张不做作,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本片荒诞背后的沉重,诙谐背后的苍凉。
二、剪辑(1)音乐剪辑在配乐上,电影开头的俄罗斯送葬曲《三套车》犹如一曲旧时代的挽歌,奠定了本片苍凉的基调,与随后喜气洋洋的《步步高》对比鲜明,在打着“沉重悼念母亲”的横幅的殡葬仪式上演奏《步步高》,本身就是一种荒诞。
这也是整部片子的统一风格——悲伤隐在欢笑之后,诙谐中更衬出苍凉。
陈做纸钢琴的背景乐为《超级玛丽》,巧妙地烘托出其行为的荒诞可笑。
胖头让安昌业“滚蛋”的音乐衬托出人物惨淡无奈的心境。
陈桂林被淑娴拒之门外后落魄地走在街上时,背景乐正是淑娴唱过的跟他解释过意思的描述一个女孩和情人约会彻夜不归后骗她妈妈说她是在花园迷路的俄文歌,犹如一个巨大的讽刺,衬托出陈内心的气愤屈辱,为之后陈找王抗美打架做铺垫。
片尾当孩子唱着《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陈却倚墙黯然神伤,音乐和画面形成对比,更显其悲。
本片在音乐的插入和终止上也技法娴熟,如警察的开门“吱”地一声,钢琴声便自然地停止。
爆竹声停后,音乐响,胖头和快手起冲突时音乐停,纷争解决后音乐又起,这使音乐显得灵动有趣。
片中有多个镜头的音乐是在响起机动车声时就不露痕迹地停止。
(2)动作剪辑陈用机动车载父归家时选用了侧面、正面、后面及车上看到的移动路面四个镜头,带出一种动感和节奏感。
陈用纸壳做钢琴时也分别从正面、侧面、正面、后面进行拍摄,并对其用毛笔画琴键作了特写。
陈做好纸钢琴后钻螺丝钉、摆书、铺布,一个动作一个镜头,使动作更有连贯性,增强了节奏感。
其煞有介事的行为举止也更衬托其荒诞。
陈和淑娴在小餐馆吃饭时和陈请哥们喝酒时镜头慢慢移动到门上,下一镜头人已在户外,而陈四处借钱的片段只也拍了一下他的机动车,下个镜头他已在养猪房向人借钱里,省略了他开车的过程,这种剪辑方式过渡自然,有效省略拍摄环节,缩短了时间,也使得影片情节更为紧凑。
一架铿锵有力的“钢的琴”——浅析音乐剧《钢的琴》的本土化艺术特色
重唱《 那 一 天下 了一场 大 雪 》 , 也 是 细 腻 入微 的刻 画
人物心里路程 , 抒情而不煽情 , 没有矫揉造作 的修
饰, 更 多 的是真情 实 感 的述 说 , 这段 音乐 也成 为本 剧 最 具 浪漫 色 彩 的一 笔 。 飘 下 的雪 花 和 慢 慢开 启 的 工 厂大门 , 远 景 则 是青 青 草 地 , 无尽 山野 , 好 似 一 幅 新
精 神慰 藉 。 于是 这群 “ 二” 的人 们 开始造 就一 件 “ 二 的 事业” 。 也许 在 某些方 言 里 , “ 二” 有 贬义 , 但本 剧却 对 “ 二” 有 着深 情 的赞 赏 , 陈桂林 与一 众工 友们 的顽 强 、
执着 、 鲁猛 、 敢 想想 做 、 不 计成 败 , 最终 完成 了造一 架
生 活 中以唱 的形式 表 达 , 唱段 既带有 很 强 的叙 事 性 , 也 有 动人 的旋 律 感 。剧 中 的编舞 。 也 不再 是 轻 歌 曼 舞, 而 是强 调 力 量 , 展示 出工 人 阶级 的不 屈 和顽 强 。 尤其 是 在 某些 舞 蹈段 落 , 为不 同人 物 设计 了具 有 中 国传 统 艺术 的舞 蹈语 汇 , 更 是 平 添 了几 份 熟 悉 的 亲
切 和感染 力 。 二、 音 乐剧亦 能 表现 悲壮 的主题 。 赋 予深 刻 的意
义
பைடு நூலகம்吗? 走 进剧 场不 是走 进会 场 , 报 告般 的说 教 已经无 法
真 正教 育人 们 ,而 唯有切 身 的感受 和熏 陶才 会令 人 深 省 。感谢 三宝 及其 团队奉献 了一 台完 美 的艺术 盛 宴 。也 深信 更 多 的音 乐剧 探索 者们 必能 从 中汲取 给 养 。未 来 的艺术 之路 , 定 有一 番争 奇斗 艳 , 定 会 给我
从视听语言的角度浅析《钢的琴》影片的艺术特色
JIAN NAN WEN XUE bobby和peeler则分别源于英国警察组建人Robert Peel的教名爱称及其姓氏;较新的同义词还有fuzz、pig、slew foot等等,其他例子不再一一列举。
二、生动诙谐,富于色彩英语俚语在增强语言表现力的同时,不仅引起了人们对其语言风格的反思,英语俚语一方面具有生动的语言色彩,另一方面又具有新颖别致的独特性,使之被众多人推崇、接受和应用。
正如著名词典学家H.Bradley所指出:“几乎没有人满足于总是把事物说得明明白白,司空见惯的词似乎常常由于熟悉而失去力量,要是换上一个生动逼真或者怪诞可笑的隐喻,平铺直叙的枯燥语言就会变得生趣盎然。
这种情不自禁的更换说明了俚语不断发展的原因。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例子说明英语俚语生动诙谐的语言风格,television是我们常用的电视一词,俚语爱好者将其形象化,先后创新出telex the box、goggle-box、idiot box、the one-eyed monster等众多俚语词汇;同时,人们又根据电视的多个方面比如电视故障制造了一些生动的俚语,比如at the blink 直译是及其损坏,俚语中用来指电视屏幕不断闪烁这一故障。
英语俚语的诙谐性不仅表现如此,还突出表现在用于人体器官上的一些俚语词汇,这些词汇尽管同义色彩较深,但是其生动滑稽的风格另人百用不厌。
试举例如:“脸”有dial、mug、puss;“眼”为blinkers、peepers、saucers;“耳”有flaps、lugs;“鼻”为conk、schnozzle。
三、熟稔亲昵,有凝聚力毫无疑问,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用来传情达意的工具而已,我们不能单纯为了追求新颖时髦、求新脱俗而一味地去创新英语俚语,这样做只能是“弄巧成拙”,说话者和听话者在使用英语俚语时,还是应该尽量做到得体舒畅、顺其自然,而不应该给双方一种粗俗无礼之感。
当代美国著名诗人Sandburg对俚语做过如下生动描绘:“俚语是这样的语言,它把上衣一脱往手上啐口唾沫就干起活来”。
电影《钢的琴》的艺术美探究
电影《钢的琴》的艺术美探究电影《钢的琴》是一部由法国导演埃里克•拉蒙执导的作品。
影片讲述了一个女孩艾达在二战时期被迫跟随母亲逃离家乡,并为了练习钢琴而在一个奇特的斯拉夫人家庭里经历的情感和成长故事。
本文将从音乐、画面和情感细节三个角度对影片的艺术美进行探究。
首先,音乐是这部电影的灵魂。
电影中出现的音乐包括经典的舒伯特钢琴奏鸣曲、贝多芬的小调第13号、拉赫玛尼诺夫等一系列著名的古典作品,这些钢琴曲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融合着浪漫、激情和恐惧的氛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年代。
电影中还融入了一些随机的即兴演奏以及可以让观众感受到日常生活中音乐的细微之处的音效,这些音乐元素一定程度上给影片注入了生命力和真实感,同时也增强了观众的情感投入。
其次,影片的画面也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
导演埃里克•拉蒙将影片的色调设计得十分唯美,场景背景呈现出昏暗、断壁残垣的灰暗色调,营造出一种矛盾的氛围。
无论是教堂的废墟,还是枯萎的树木,这些素材都呈现出了战争带来的摧毁和人类自身脆弱的一面。
但是相对于暗淡的背景,影片中的角色们的服装、配饰和表情上精致的设计却给观众带来了一些许希望的光芒。
艾达的洁白礼服、斯拉夫人的花园、钢琴的华丽造型,这些元素在影片中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张难以忘怀的画卷。
最后,影片真正打动人的,是其中情感细节的描写。
电影中艾达和斯拉夫男孩维克多之间的情感传达,可以说是影片的亮点。
两个在隔阂中无法沟通的孩子,借助着音乐和身体语言相互理解,努力打破语言的壁垒。
影片中艾达的母亲的红毛衣在情节中也起到了重要的象征作用,一方面说明母女之间的亲密关系,另一方面代表着女性在当时的社会中所承受的压力和困难。
这些情感元素的合理运用,让观众更加投入影片,甚至将观众所关注的故事主角从艾达转变为了每个参与情节中的角色,这也展示了影片细致真实的情感世界所让人产生的共鸣和震撼之处。
综上所述,《钢的琴》在音乐、画面和情感细节等方面均展现出出色的艺术美。
《钢的琴》视听语言分析
《钢的琴》视听语言分析《钢的琴》是一部由中国导演张艺谋创作的电影作品,该片于2001年上映,是一部关于音乐和传统文化的作品。
本文将通过对其视听语言的分析,进一步探讨这部电影的艺术特点和受众反应。
首先,从视觉上看,《钢的琴》展现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
片中的场景和服饰充满了浓烈的古代乡村气息,为观众营造了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感觉。
影片采用了大量的中长镜头,展现了宽阔而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传统乡村的景观。
此外,影片还通过运用饱和度较低的色彩和柔和的光线来凸显电影的叙事氛围,使观众有一种置身于历史时空中的感觉。
其次,听觉方面,《钢的琴》音乐的运用非常出色。
电影中的音乐不仅仅是作为背景音乐存在,更多的是作为主要情节组成部分的一部分。
聚焦于二胡演奏家的故事,《钢的琴》通过音乐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音乐在电影中扮演了一种链接人与情感的桥梁,既让人感到亲切又能激发内心深处的共鸣。
此外,影片中运用了各种不同的音乐节奏和乐器演奏技巧,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此外,在语言方面,《钢的琴》使用了丰富而细腻的对话和声音设计,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电影中的对白既简洁又富有哲理,通过一些寓意深远的句子和对话,影片探讨了音乐、生活和人性之间的关系。
此外,影片还运用了丰富的音效和环境声音,使观众进一步投入到电影的情节和氛围中。
《钢的琴》作为一部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电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影片在国内外电影节上获得了多个奖项,不仅赢得了观众们的喜爱,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电影的独特魅力。
观众们表示,《钢的琴》通过其独特的视听语言,向世人传递了音乐和传统文化的力量,引发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综上所述,《钢的琴》通过其独特的视听语言,成功地将中国传统音乐和文化元素融入到电影中,向观众传递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影片的优秀制作和独特叙事手法有助于观众深入理解和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意义,使其成为一部具有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电影作品。
电影钢的琴分析
影视作品分析:《钢的琴》剧情简介:孩子的妈离乡打工,勾搭上一个卖假药的有钱人,回家离婚并想带走孩子,失业待业的父亲陈桂林(王千源饰演)为了留住孩子的扶养权,或去借钱或去偷,也想给孩子弄一台钢琴,在走投无路下,竟异想天开地找来过去一同在钢铁厂作工的伙伴,发挥各自岗位的专才铸造一台钢的琴。
从宏观叙事的角度看,《钢的琴》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一个时间、空间都离台湾观众很遥远的地方—1980年代末的东北,国营企业随着私有经济开放,美其名的经济改革,其实是一场上百万的工人沉默下岗的失业战争。
导演张猛将政策的负面效应化约为工厂的存废与再利用,并以一种写实又荒谬的失业工人图像隐晦地呈现在《钢的琴》中。
有的失业工人将工厂改成赌场,有的则拿起钢铲盗挖盗卖过去工厂埋下的废铁,有的拿起钢刀杀猪,或拿起利剪帮人理发,但无论干着怎样偷鸡摸狗的行当,对于政府想炸断那两根宛如工人臂膀的工厂烟囱,失业工人们却是有志一同地守护着它,想法子连署将它改造为城市里亮丽的风景,如彩绘成两只火箭、两只长颈鹿或两根插在炉上的香。
片名:在“钢琴”中间,硬生生嵌进一个“的”字,“钢的琴”,这种诙谐、硬朗的很东北、很底层的命名,既拆解了“钢琴”,又用土办法出人意表地重新加以组合,它在自我嘲讽的同时,也调侃了“钢琴”所象征的特定阶层的高雅文化。
影片名字,指向了一种黑色幽默的混杂的喜剧风格。
景深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最远点的距离。
当镜头聚焦于被摄景物中的某一点,这一点在胶片或数码图像感应器上能清晰地结像。
在这一点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能被记录得较为清晰。
景深就是指这种能被记录得较为清晰的景物的纵深距离,这种距离大,称为景深大;这种距离小,称为景深小。
主题分析:影片其实涵盖了两层主题:第一层,是陈桂林的家庭故事,讲述一个父亲为了留住女儿而做出的种种努力,为的就是弥补自己在家庭职责上的缺失;第二层,是陈桂林和工友们对时代的一种挽留,讲述了这些因为时代发展而失掉了自己原本钢厂工作的工人们,借着做钢琴的契机,重新回到了自己曾经挥洒青春的钢厂,重新操起了自己倾注心血的工具,对一个逝去时代的追忆油然而生。
电影《钢的琴》音乐叙事特点探析
第22卷㊀第1期2021年1月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ol.22㊀No.1 Jan.2021电影‘钢的琴“音乐叙事特点探析钟越红[摘㊀要]‘钢的琴“是一部优秀的国产黑色幽默现实主义影片㊂如同画面㊁语言等,音乐也是电影叙事的一种符号或手段,关乎影片的视听效果和观者思想情感共鸣的激发程度㊂‘钢的琴“中大量音乐元素的植入及其对主题㊁情节㊁氛围㊁人物形象和时代特点等的渲染㊁衬托和诠释,成就了该片鲜明的音乐叙事特色㊂具体表现为音乐选编的中西合璧多元化,音乐之于影片时代性的体现㊁对主题的衬托㊁与剧情的契合㊁对影片黑色幽默效果的强化等方面㊂洞察优秀影片音乐叙事特点,有助于提高电影音乐的创作和编排质量,提升观影水平㊂[关键词]电影艺术;‘钢的琴“;音乐叙事;黑色幽默[中图分类号]J919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9-5101(2021)01-0123-07[收稿日期]2020-10-10[DOI]10.19669/j.issn.1009-5101.2021.01.013[作者简介]钟越红,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音乐学㊁音乐教育的教学与研究㊂(吉林㊀132012)引㊀言音乐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带有一种象征属性,自然拥有了叙事层面的意义㊂[1]音乐一经成为电影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具有与其他种类音乐不同的㊁独特的审美特性和审美规律,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音乐(听觉)与画面(视觉)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之中㊂[2]而电影中画面的限制使音乐有了更明确的指向性,使得音乐呈现出鲜明的叙事特点㊂作为电影叙事的一种重要符号或手段,电影音乐有助于提升电影的视听效果,激发观者思想和情感的共鸣,有时甚至超越语言的叙事能力㊂一部好的电影是离不开音乐独特的叙事性参构的㊂电影‘钢的琴“中,导演植入了大量的音乐,音乐和电影主题㊁剧情㊁画面等的完美融合,展现出音乐强大的叙事功能,使电影表达更具感染力和张力,产生一种直抵心灵深处的力量㊂‘钢的琴“是2011年国产电影市场中杀出的一匹黑马,先是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拿到4项大奖,接着又获得影评人和媒体的交口称赞,同时也引起学界的关注㊂学界主要从电影艺术㊁美学㊁符号学㊁商业运作等角度予以关注,对影片的音乐运用关注不多㊂有的学者只是在论文中提到影片 经典歌曲见证怀旧㊁温情的气氛 [3],有的看到了‘钢的琴“的音乐使用颇具特色,是该片的一个亮点 配乐几乎从片头一直紧紧延续到了片尾㊂而且这部影片的配乐本身与影片的内容结合得极为合理自然,无论是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的音乐,还是展示时代背景的音乐,都为影片的整体叙事和人物塑造增色不少㊂ [4]等等㊂这些零散的论述都是蜻蜓点水式的㊁片面的㊁乏于深度分析和认知㊂10年来只见两篇专门分析该片音乐运用特点的文章㊂张洁敏的‘论电影 钢的琴⓪中的音乐叙事性“从画面与音乐的多维交织㊁苏俄音乐和流行歌曲的选用及功能等3个角度,[5]分析了该片音乐的叙事性,很有见地,不过不够全面㊂张文慧㊁钟越红㊀电影‘钢的琴“音乐叙事特点探析刘凡进的‘电影 钢的琴⓪中音乐功能的应用“从 气氛确立㊁加强戏剧性效果㊁塑造人物形象㊁概括和暗示主题 等7个方面阐释了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㊂[6]遗憾的是,2千左右字的篇幅,只能是提纲挈领式的,无法做到深度分析㊂在电影‘钢的琴“中,与其说电影音乐在参与叙事,不如说电影音乐本身在进行一种叙事,与通常的音乐运用相比,这使得这部影片具有更加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更加丰富的美学体验㊂ [7]既然音乐叙事特点是‘钢的琴“的一大亮点,而且了解优秀影片音乐叙事特点,有助于提高电影音乐的创作和编排质量,提升大众观影水平,那么,就有必要对‘钢的琴“中的音乐叙事特点进行全面观照和深度探究㊂本文结合影片音乐与情节的交织变化,从音乐作品的选用,从音乐之于影片时代性的体现㊁对主题的衬托㊁与剧情的配合㊁对影片黑色幽默效果的强化等方面,对电影‘钢的琴“的音乐叙事特点作进一步全面探析㊂一、叙事音乐的时代感和多元化著名导演王家卫曾说: 音乐不啻是为了气氛的营造,也可以让人想起某个年代㊂ [8]电影音乐交织于音乐与电影两种不同的象征系统之间,二者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要读出电影中的音乐符号及其对电影表达所起的作用,首先要将音乐文本与电影文本对读,包括其时代和社会背景,从而找出二者共有的语言,进而把握音乐的叙事性㊂(一)音乐的时代感电影‘钢的琴“以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为背景㊂1992年,中国开始推进国企改制,这给许多国有企业带来巨大冲击,尤其对以重工业为主的东北影响最大,一大批传统重工业企业一时难以适应而纷纷倒闭,大量工人下岗㊂影片以20世纪90年代东北某一废弃的钢铁厂为时代缩影,讲述了下岗工人陈桂林为挽留女儿小元并实现她的钢琴梦而上演的一部悲喜剧㊂影片全景式地展现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痛苦的转型过程,描绘了在市场和资本的冲击之下变成废墟的国营工厂的惨淡景象,再现了苦苦挣扎的下岗工人及其家属所经历的人生阵痛㊂这是时代的烙印,所以,该片具有强烈的时代感㊂今天人们看到这部影片,时代的记忆很快就会被唤醒,心中不免充满怀旧和感伤之情㊂那么,作为一种叙事符号,片中的音乐就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㊂影片一开场,口琴的伴奏㊁前苏联歌曲的播放,这些典型的时代元素立刻就拨动了观众的心弦㊂如‘三套车“‘张三的歌“‘心恋“‘怀念战友“等,这些较早或20世纪90年代流行传唱的歌曲,都清晰地印刻在那个时代人们的内心深处,如历史的时钟,钟声响起,时代感瞬间被召回,如同本能般自然㊂萦绕耳边的音乐,包括这些歌曲的歌唱者(如胡松华㊁徐小凤等那个时代人们耳熟能详的歌唱家)及演奏的主要乐器(如口琴㊁手风琴㊁吉他㊁钢琴等,都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乐器),一次次一遍遍勾起观众的怀旧情愫㊂影片对音乐的安排无形中加深了观众对于影片内容的理解以及时间的定位㊂音乐 更是象征了那个时代,深刻而又灼烈 [5]㊂葬礼上小乐队演奏俄罗斯的‘三套车“,沉重㊁忧伤的旋律很好地迎合了葬礼现场的忧伤悲怆气氛,更暗合了那个时代人们内心的沉重㊁焦灼和无奈,也昭示了影片的时代氛围和初始情感基调㊂(二)音乐的多元化与王家卫等导演创作的电影重视音乐原创性不同,‘钢的琴“中的音乐没有原创,都是采取 拿来主义 选编的㊂这一方面可能是出于降低成本的考量,一方面更重要的可能是因为这些音乐素材更为贴合影片的叙事需要和主题风格,原创新作则难以达到理想效果㊂这种选编方式,也给音乐的灵活运用带来了便利㊂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2021年第1期音乐选用的灵活性直接表现为音乐的多元化㊂不仅表现为乐曲和歌曲的穿插使用,以及不同乐器如口琴㊁手风琴㊁钢琴等演奏的乐曲的适时换用,还表现为本土音乐与外族音乐的融合使用㊂前两点好理解,此不赘述,重点分析一下中外音乐的融合㊂片中不仅选用较多本土音乐,还大量植入了外族音乐,如俄罗斯摇滚乐队Lube和德国民谣乐队17Hippies的‘Orlyata“‘Skoro dembelᶄ“‘Kалендарь“‘Adieu“‘Mad Bad Cat“‘Javano Jovanke“‘Jacques Balzac“‘Wann War Das“等㊂这些作品突显工人的阶级特点,音乐曲调充满浓厚的异域风情,或重现重工业的轰鸣声,或增添黑色幽默的谐谑感,或展现浓郁的浪漫情调,俨然工人阶级的赞美诗,旋律一起,苏联和北欧的音乐特质令重工业时代的气息和氛围扑面而来㊂如在陈桂林领着大家热火朝天地造钢琴的场景中,使用了Lube的‘Skorodembelᶄ“,节奏明快㊁铿锵粗犷的曲调为下岗工人兄弟们的劳动赋予了昂扬的热情,彰显了工人们对劳动的热爱,对工厂及工厂生活的热爱和留恋㊂从俄罗斯民歌‘三套车“到中国广东民乐‘步步高“,从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到中国现代歌曲‘跟往事干杯“,从纯真质朴的苏联爱情歌曲‘山楂树“到经典老歌‘心恋“;从到西班牙儿童歌曲‘幸福拍手歌“到带有浓郁维吾尔民族风情的‘怀念战友“;从高亢嘹亮的‘西班牙斗牛士进行曲“到带有淡淡忧伤的‘玛奇朵漂浮“ ,不同的种类㊁不同的色彩㊁不同的地域风格,体现了‘钢的琴“音乐叙事的融合性多元化,使影片的内核更加丰富㊁饱满㊂之所以要这样,一切为了电影表达的需要㊂正如导演张猛在访谈中所言: 影片中的每一首歌曲在剧本阶段就已经选定了 , 谁能做到社会主义配器方式的音乐,我们就用谁的音乐㊂ [7]这种融合性与时代感相互恰切表达㊁印证,相得益彰㊂二、叙事音乐对主题的衬托电影和音乐有着天然的缘分,因为它们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能直接在时间㊁空间和节奏中展现世界的两种艺术㊂[9]音乐叙事对电影主题的衬托可以推动电影情节发展㊁深化电影主题㊁渲染影片氛围㊁塑造人物形象㊁抒发人物思想感情等㊂在电影‘钢的琴“中,剧情沿着 画钢琴 偷钢琴 造钢琴 梯次展开,歌曲和乐曲巧妙而贴切的运用,把影片所要传达的信息 卷入历史剧变漩涡中的老工业基地工人阶层的艰难与困苦㊁失落与迷茫㊁无奈与抗争㊁坚定与执着㊁纯粹与质朴㊁自强与希望㊁亲情和爱情与友情等,淋漓尽致地衬托出来,观众被牢牢抓住㊁带入㊂(一)画钢琴‘钢的琴“成功塑造了一个因下岗而深陷生活困境再苦再累也要圆女儿钢琴梦的父亲形象㊂影片中音乐的运用,有力烘托了主人公陈桂林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和伟大深沉的父爱㊂陈桂林下岗后,组建了一支小乐队,靠走街串巷演出赚钱勉强度日㊂女儿小元想学钢琴,但家里根本买不起钢琴,只得把女儿送到课外班学钢琴㊂一天,刚结束一个葬礼的演出,陈桂林就匆忙骑着轻便摩托去课外班给孩子交学费㊂伴随着陈桂林一路前行的是德国17Hippies乐队的‘Adieu“,该曲的主题是 离别 ㊂在吉他的伴奏下,轻快的音乐透着淡淡地悲凉,衬托出陈桂林无奈与苦楚的内心世界㊂因为无琴可练,陈桂林就让小元晚上偷偷去下岗工友王抗美打更的一所学校练琴,但没几天就被学校老师发现,王抗美也因此被辞退了㊂无奈之下,陈桂林就用纸板画一组钢琴键盘,让小元在其上脑补练习㊂为了让小元能够喜欢这样练琴,陈桂林煞有钟越红㊀电影‘钢的琴“音乐叙事特点探析介事地坐到 钢琴 前边 弹 边唱㊂此时,流畅㊁柔美㊁亲切的钢琴曲‘献给爱丽丝“响起㊂这是一首大家都熟悉的钢琴名曲,衬托出一位父亲对女儿的爱和希冀,也传达出陈桂林迫切希望能拥有一架钢琴的愿望,为造钢琴埋下了伏笔㊂(二)偷钢琴键盘图终究不能代替真正的钢琴,小元逐渐对假钢琴失去了兴趣,于是陈桂林动了借钱买钢琴的念头㊂可自己没钱,又借不到钱㊂老婆要离婚,能否让女儿拥有钢琴,是陈桂林留孩子在身边的砝码,也是能否圆孩子钢琴梦的关键㊂情急之下,陈桂林想到了去把学校的那架钢琴偷回来㊂一天晚上,陈桂林把他的几个朋友召集在一起举杯畅饮,谋划干一件 伟大 的事㊂然后镜头一转,音乐响起,大家挤在装载着猪肉的开向学校的大卡车上,伴随着‘心恋“的曲子手舞足蹈饶有兴致地唱起了起来,直到跳进学校的围墙㊂‘心恋“曲调轻松,节奏明快,给人感觉这不是去偷钢琴,而是做一件令人骄傲愉快的事㊂轻快的歌曲烘托出下岗工人的纯粹质朴,他们心中没有 偷 的概念,为了孩子, 偷 也被赋予了正确㊁伟大的意义㊂接着,伴着异域风情乐曲铿锵的节奏,大家排成一列踏着沉稳的脚步步入教室㊂一声哨响打破了黑暗的沉寂,偷琴被发现了㊂大家一时没反应过来,先是乱做一团,而后才想起跑,带有异域风情的乐曲再度响起,快板十六分音符的连续使用,与工友们一时慌乱的心态和逃跑的笨拙状态特别吻合㊂异域音乐的使用,让人们感受到异样的感觉,形象地描绘出工人们头一次偷东西被发现后的晕头转向,烘托出工人的憨厚质朴㊂最后,陈桂林没有跑,一来,他身上有着工人阶级敢作敢当的性格,要留下来承担责任,二来,他不甘心女儿的钢琴梦就这样破碎了㊂接下来就出现了舞台化的一幕:他独自一人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演奏钢琴‘献给爱丽丝“,他弹的不仅仅是首钢琴曲,他在弹梦想㊂这首曲子的再现,衬托出陈桂林对圆女儿钢琴梦的执着,也反映出老工业基地工人群体坚定执着的性格和勇于追梦的精神品质㊂(三)造钢琴偷钢琴失败后,陈桂林又突发奇想,准备造一架钢琴㊂情人淑娴拿着俄文版有关钢琴制造的书,清唱起优美动听的俄文歌曲,然后借淑娴的嘴引出关键人物 原铸造厂工程师汪工 特别儒雅㊁有知识㊁有派头,留苏回来的知识分子㊂这首俄文歌正是对汪工作为知识分子学识渊博㊁举止儒雅的衬托㊂这与当时 苏联老大哥 在东北工业区人们心中的高大形象契合㊂在得到了汪工的支持后,陈桂林来工地找另一位关键的人物季哥㊂此时,镜头展现的是荒凉的厂区内外,工人们在掘地挖废钢,陈桂林骑着破旧的轻便摩托车进入,俄罗斯Lube乐队的‘Skoro dembelᶄ“响起㊂音乐呈现出鲜明的秩序感,行军般的节奏速度给人一种坚定稳健的踏实感㊂这种带有曾经时代阶级特色的音乐,让人回想起过去那个时代人们说话㊁做事的方式,仿佛又回到了工人们用热血浇筑的年代㊂音乐旋律优美而质朴,曲调平稳又透着洒脱㊁豪放㊁侠情与仗义,烘托出工人群体无助无奈却又敢于同命运抗争的顽强斗志㊁同舟共济共创美好未来的高昂激情㊂音乐映射了特定的时代氛围和时代精神,容易引起受众的强烈共鸣㊂这首俄罗斯音乐‘Skoro dembelᶄ“在影片中共出现了四次,每次都是伴随着工人们劳动的画面,热烈㊁奔放又激进的音乐在影片的重要场景复现,成为影片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音乐独立叙事表现主题的典范㊂第二次出现是造琴大戏正式开场,陈桂林与工友们在倒塌大楼的废弃工厂里寻找制造钢琴的材料,紧接着,第三次出现在季哥撬开厂房大门进入车间时㊂伴随着‘Skoro dembelᶄ“歌曲,大家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熟练而专注㊂音乐衬托出工人阶级坚定的意志㊁充沛的力量㊁顽强的精神和对工厂㊁工作的热爱之情㊂第四次出现是快手把学校钢琴零部件拆下交给陈桂林,造琴工作得到质的飞跃㊂歌声中,季哥㊁二姐夫㊁屠猪户㊁快手㊁胖头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2021年第1期大家如火如荼一丝不苟地制造钢琴零部件,神情如此专注㊂音乐再次衬托出工人阶级的伟大形象,工友们娴熟地操作着机器,还 自主研发 了做琴弦的工具㊂分工有序㊁协作一致,充满了必胜信念㊂他们不仅仅是在制造钢琴,更是在建构美好未来的梦想㊂三、叙事音乐与剧情的完美契合音乐是时间的艺术㊁运动的艺术㊂随着剧情的发展,电影根据叙事需要所创建的叙事环境会给观众一种认知诱导,加之人自身所带有的认知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定了音乐叙事的角度㊂[10]这就要求音乐与剧情要完美契合㊂在电影‘钢的琴“中,音乐与剧情的匹配达到了高度贴合的程度,使影片的叙事更加和谐㊁紧凑㊁丰满㊂影片中小元弹奏的曲目契合了电影剧情的铺排㊂小元第一次弹钢琴的场景是在她学琴的学校,弹奏的曲目是‘粉刷匠“,虽然是小小的练习曲,也与劳动与工人相关,工人家庭㊁工人子女㊁工匠精神,尽含其中㊂小元半夜在王抗美打更的学校练琴,所弹的曲目是‘啄木鸟“㊂影片最后,钢的琴如献礼般从天而降,小元问陈桂林想听什么的时候,陈桂林说出了一句经典的台词 越简单越好 ㊂于是,小元又弹起了钢琴曲‘啄木鸟“㊂这首曲子首尾重现,象征着积极进取㊁锲而不舍就会成功,与剧情的发展完美契合㊂音乐与剧情的契合还表现在陈桂林与淑娴的爱情历程中㊂陈桂林要为女儿造钢琴,淑娴出钱出力来帮助他,并深情地唱起俄罗斯歌曲‘芦苇沙沙响“㊂歌曲描写一对热恋男女整夜在外游逛不知回家,非常契合淑娴爱恋陈桂林沉浸在爱情之中的情形㊂当淑娴被陈桂林误会后,第二天她穿着时髦的大红呢子外衣㊁画着浓妆㊁脚踩着高跟鞋,带着不屑一顾的神态来到工厂㊂陈桂林问淑娴: 你穿成这样能干活吗? 淑娴硬气地回答: 你车间主任啊?管得太宽了吧?扣我奖金得了! 这里音乐配的是德国17Hippies乐队的‘Jacques Balzac“㊂乐曲中手风琴模仿低音贝斯奏出行进的节奏,而后描绘出一种傲慢不可一世的姿态㊂二人爱情出现了波折,音乐与剧情完美贴合㊂当‘芦苇沙沙响“再度响起时,淑娴已经红杏出墙㊂那么爱陈桂林的淑娴怎么突然会和别的男人走到一起?音乐恰好暗合了淑娴对爱情的迷惘㊂当烟囱最终被炸掉,陈桂林也失去了对女儿的所有权,淑娴又回来了,陈桂林说道: 我现在可以娶你了㊂ 淑娴将头倚在陈桂林肩上,这时响起了俄罗斯音乐‘山楂树“,人们很自然会联想到歌词: 我们三人到如今还彷徨在树旁,他们谁更适合于我心中的意愿?我却没法分辨,我终日不安 ,亲爱的山楂树呀,我请你帮个忙! 这首象征了爱情回归的音乐,与二人重归于好相映照㊂拉开造钢琴帷幕的歌曲‘怀念战友“是20世纪60年代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插曲㊂当陈桂林决定做一架真正的钢琴时,原铸造厂的工友们一呼百应㊂开工前,工友们在KTV举起酒杯,一起慷慨激昂地唱起 瓜秧断了哈密瓜依然香甜,琴师回来都塔尔还会再响 ㊂以陈桂林为代表的工人阶级由天之骄子一下子变成了下岗工人,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留恋㊂陈桂林召集大家造钢琴,让大家得以重温昔日厂房里热火朝天劳动的场景,点燃了他们未泯的工作激情㊂虽然工人阶级身份失去了,但工人阶级的干劲和创造力还在,工人们唱起‘怀念战友“,实际是在怀念那个工业文明的时代和工厂生活,藉此,他们想唤起往日的激情和力量㊂这与影片中他们决心并即将造出钢的琴的故事情节十分贴合,体现出音乐强大的叙事功能㊂胖头的女儿被小混混欺负未婚先孕,所有工友都拿家什陪胖头一同去找小混混算账,摩托车㊁大卡车整齐划一地从镜头前驶过㊂此时,Lube乐队的‘Орлята“响起,铿锵有力的节奏具有强大的冲击力,给人以无所畏惧㊁勇往直前之感㊂当一群小混混妄图逃跑,所有工友奋力追钟越红㊀电影‘钢的琴“音乐叙事特点探析赶时,‘Орлята“再度响起,给人一种正义的力量感㊂当大伙抓到小混混后,胖头却放过了他,随即吉他奏出孤寂㊁忧郁的旋律 俄罗斯的‘Календарь“,弱起节奏仿佛在诉说着深情而浪漫的故事㊂口琴也在弱起节奏中唱起旋律,仿佛是吉他的对唱,也像是对吉他奏出音乐所表达出情感的肯定与赞同㊂这首乐曲表现出深沉的浪漫,与胖头此时内心蕴藏着的父爱温情的流露相吻合,显示出工人群体的善良和宽容㊂陈桂林造钢琴的初始动机是为了圆孩子的钢琴梦,留住女儿小元㊂但后来,他放弃争取小元的抚养权,造琴的工程依然没有停下,因为造琴最后已经成为下岗工人缅怀曾经的工厂生活和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的纽带和情感寄托㊂当钢的琴即将做成,高亢激昂的‘西班牙斗牛士“音乐响起的时候,陈桂林背上手风琴与小乐队乐手们站在平板车上,充满仪式感地奏响庆祝的音乐㊂同时,淑娴带领舞者们身着红色长裙随着音乐跳起了热情豪放㊁慷慨激昂的弗拉明戈舞㊂造钢琴这一神圣的㊁看似异想天开的设想,在工友们共同努力下,终于快看到了曙光㊂这是陈桂林的胜利,更是工人们集体的胜利,预示着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工人们自然要激动兴奋㊁自然要欢呼庆祝㊂在故事情节的高潮之处,确非‘西班牙斗牛士“难以适切这种欢快激昂的气氛㊂四、叙事音乐的幽默风‘钢的琴“是一部充满着黑色幽默的现实主义影片,参与叙事的音乐自然带有幽默风格㊂电影开篇的第一个场景,陈桂林带领小乐队为一老人的葬礼演奏忧伤㊁苍凉的俄罗斯民歌‘三套车“㊂曲子选得非常合适,可雇主却嫌这个曲子听上去太痛苦而叫停了,于是,陈桂林不得不按照雇主要求, 叫老人加快步伐 ,改奏朝气蓬勃㊁喜气洋洋㊁充满节日欢乐气氛的广东音乐‘步步高“,与站满黑衣人气氛凝重的葬礼场面格格不入㊂这一荒诞的举动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这种滑稽的音乐运用首先为影片贴上了黑色幽默的标签㊂影片以这样的音乐叙事开头,设定了以荒诞㊁调侃的调子来展开剧情的基调㊂在‘钢的琴“中,游戏音乐的使用增强了影片的喜剧幽默效果㊂钢琴是西洋乐器,传入中国至今被看作高雅的乐器㊂按正常思维,只有上流社会㊁白领知识分子㊁生活条件优越的家庭才会跟钢琴结缘㊂陈桂林是一个下岗工人,经济条件不好,老婆也因不堪生活重负离他而去㊂就是这样的一个落魄的下岗工人,却要圆女儿的钢琴梦㊂这本身就是充满了矛盾和滑稽的事情㊂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他根本买不起钢琴,无奈他给女儿画了一组钢琴键盘,让孩子在画出来的键盘上模拟练琴㊂画面显示,陈桂林在‘超级玛丽“的曲调下慢悠悠地㊁很享受地做着假钢琴,而他整个人的表情和形象就好像是超级玛丽一样,十分可笑㊂音乐的结束句为闯关成功㊁胜利的音符,暗示着陈桂林发挥聪明才智,为女儿成功做出 钢琴 ㊂成年人被生活逼到生发 游戏生活 的念头和行为,就有了戏剧性和幽默感㊂游戏总有玩腻的时候,为孩子不再弹假钢琴埋下伏笔㊂‘超级玛丽“音乐第二次出现是一天傍晚,小菊送女儿小元回家,陈桂林在家里打游戏,桌子上摆着法院的传票㊂此处‘超级玛丽“音乐结束音为游戏闯关失败的音符㊂电影用游戏音乐暗示主人公处境,使悲情的故事多了一份喜剧之感,对照无奈的现实,透射出一种冷幽默㊂本来偷钢琴是见不得人的事,却在一首经典老歌‘心恋“的演绎下,让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偷琴路上工友们在大卡车上上演了载歌载舞集体狂欢的一幕㊂影片用这样的音乐和歌声,讲述一个残酷的现实故事,渲染一种唯美㊁离奇㊁荒诞的浪漫主义色彩㊂这组充满戏剧张。
电影《钢的琴》的艺术美探究
电影《钢的琴》的艺术美探究电影《钢的琴》是一部由中国导演张艺谋执导,刘露、张文天编剧,王静、张亚涛担任制片人的电影。
该片于2018年上映,讲述了一位盲人少年乔依弹奏钢琴的成长故事。
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美感受受到了广泛的国际认可和赞誉。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摄影美学、音乐表达等方面,探究《钢的琴》中的艺术美。
电影《钢的琴》在叙事结构上采用了一种非线性的方式,通过多个时间段的交叉叙事,将主人公乔依的成长历程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这种叙事结构下,观众可以透过不同年龄的乔依,观察他在不同阶段的成长和内心变化。
这样的叙事结构为影片赋予了更多的想象和回味空间,也使得影片的叙事更加立体丰富。
尤其是通过乔依成年后的回忆片段,观众不断在影片中发现与解读他成长中的脆弱与坚强,引起了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摄影美学是《钢的琴》中的另一大亮点。
影片中的摄影风格细腻而真实,不仅捕捉到了乡村的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同时也展现了现代城市的现代化和喧嚣。
尤其是在乔依成长过程中,摄影师通过不同的光影处理和色彩运用,巧妙地展现了盲人少年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
以及富有张力的动态镜头与静态画面交织,使得影片的美感更加出色。
电影中的音乐表现与摄影美学相得益彰,营造了一种奇妙的視觉和聽覺美感,并使得影片在艺术上更加出色。
《钢的琴》中的音乐表达也是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
电影中的音乐不仅是背景音乐,更是乔依与世界交流的语言。
在影片中,乔依用钢琴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用音乐与他人交流,这使得音乐成为了电影中一种强大的情感传递工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选取的音乐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不仅与故事情节相得益彰,更能够增强观众的情感共鸣。
片中的音乐既有西方古典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也有中国传统音乐和乡村音乐。
这种融合和碰撞,不仅展示了不同音乐类型的魅力,也使得影片的音乐表达更加丰富多彩。
《钢的琴》通过多方面的艺术表现,使得观众能够在欣赏影片的过程中体会到多种层次的艺术美感。
浅析独特的视听语言如何凸显个性化叙事
浅析独特的视听语言如何凸显个性化叙事作者:李晨璐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16期摘要:电影《钢的琴》将一首首怀旧的老歌串联起来,激起观众尘封的记忆.本文主要通过对电影《钢的琴》的内容、视听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探析其如何帮助影片的成功叙事。
关键词:叙事;现实主义;视听语言影片《钢的琴》是一部半文艺却又偏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它通过小人物生活的艰辛来展现底层人物的亲情与友情,导演更多地选取了那个年代流行的音乐、东北工业基地钢铁厂等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使整部影片将艺术与现实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一、《钢的琴》视听语言概述影片运用了大量的全景及特写,为我们展现了那个年代主人公生活的特殊的环境——东北老工业基地。
整部影片色彩偏黑灰色调,有高反差的光影效果,像是在阳光下折射出的光亮,画面的饱和度很高,黑白对比极为强烈。
听觉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导演独具匠心不论在背景音、对白亦或是音效上都与影片完美结合,主人公们诙谐幽默的日常对白、怀旧经典的歌曲以及钢铁敲打碰撞的声音,都向观众呈现出了当时年代在工厂里工人们真实的生活图景。
二、《钢的琴》中视听语言的叙事性《钢的琴》这部影片是以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为时代背景,下岗工人陈桂林与前妻争夺女儿的抚养权,谁能给女儿一架钢琴似乎就可以得到女儿的抚养权,于是陈桂林联合几名工友为女儿铸造了一架“钢的琴”。
(一)音乐与画面交织出真实的故事背景影片分别从画面、音乐等多个视角进行了刻画,并通过多维符号系统来展现人们的现实生活。
导演张猛从小就是在东北重工业区生活和成长的,并亲眼见证了工业时代的兴衰荣辱。
片中虽然色调偏黑灰,但却更深层次的表达出了父亲对女儿的爱以及主人公和工友们浓浓的温情所在。
(二)经典歌曲见证怀旧、温情的气氛《钢的琴》创作背景是东北老工业区转型时期,这是几代人内心最深处的回忆,破旧的厂房、废弃的大烟囱都是那个年代最具象征的符号,正是这些最纯净的记忆让观众随着悠扬的歌声和主人公们一起回到那个年代。
《钢的琴》视听语言分析
《钢的琴》视听语言分析《钢的琴》是一部由兹维·尼曼执导的电影,于1993年发布。
这部电影改编自奥斯卡·安德雷耶维奇·弗拉茨之同名小说。
影片以爱与音乐为主题,通过展现主人公亚当·什普林斯和字母的爱情故事来表达音乐的力量和人性的脆弱性。
本文将通过视听语言分析,探讨《钢的琴》在电影音乐、影像构图和角色表演等方面的创新。
首先让我们来关注电影音乐。
《钢的琴》的配乐由约翰·威廉姆斯创作,该片的音乐成为了影片的灵魂,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电影开篇,钢琴音乐的旋律缓慢地渗入人耳,通过温柔的琴音,让人感受到主人公亚当内心深处那份无法言喻的温柔。
电影中还穿插了一些放克乐和摇滚乐的元素,这为影片增添了乐趣,使得观众在音乐中也能感受到主人公的热情和个性。
值得一提的是,约翰·威廉姆斯还特意为影片创作了一首主题曲,曲调凄美动人,仿佛将主人公的心声传达给观众。
其次让我们来看影像构图。
《钢的琴》通过细腻的画面和独特的镜头语言,呈现出了一个充满美感和艺术性的世界。
影片中的镜头运用巧妙,通过特写和景深的运用,将观众带入到主人公们内心的世界。
比如,影片中的一个经典镜头是亚当在钢琴上击打的手指,通过特写的方式展现出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琴键的敏感掌控力。
此外,在影片的情感高潮时刻,导演运用慢动作手法,增强了观众的情感共鸣,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最后让我们来聚焦角色表演。
《钢的琴》的主演是艾登·皮恩和露西·霍克斯,他们在电影中的精湛表演赋予了角色生命和灵魂。
艾登·皮恩饰演的亚当·什普林斯是一个天赋异禀的音乐家,他通过自己才华激发了自己和周围人全新的生活态度。
亚当的内心世界通过艾登·皮恩细腻的表演得以展现,观众能够深入感受到他的痛苦、喜悦和成长。
露西·霍克斯饰演的字母则是一个天真无邪、充满梦想的女孩,她对音乐的理解和对爱情的坚持都通过露西·霍克斯的娴熟演技展现得淋漓尽致。
《钢的琴》视听语言分析
《钢的琴》视听语言分析《钢的琴》是由世界著名导演荣星执导的一部音乐剧,自首演之后便一直备受观众瞩目。
这部音乐剧以唯美的视听语言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同时通过音乐与舞台效果的机灵结合,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本文将对《钢的琴》进行视听语言分析,并对其所蕴含的意义进行探讨。
起首,我们可以从音乐方面分析《钢的琴》的视听语言。
音乐作为表达情感与情节的重要元素,在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钢的琴》中运用了多种音乐元素,如和声、旋律、节奏等,使观众在观看的同时身临其境地感受剧情的起伏与变化。
在音乐方面,剧中的原声、口技、演唱以及舞蹈等元素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其中,原声以其奇特的魅力成为了该剧的一大亮点。
观众可以听到来自不同角色的真实演唱声音,从而更深度地感受到每个角色的情感与心里世界。
此外,口技也是该剧的一大奇特之处。
演员们通过机灵的口技表演与协作,将观众带入一个奇幻的世界,让人流连忘返。
此外,剧中精心设计的舞台效果与灯光也成为了视听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台设计中运用了多种元素,如悬浮的钢琴、高矮起伏的平台以及多层次的背景装置等,打造了一个虚幻而又逼真的舞台空间。
而灯光的运用则进一步加强了观众对剧情的渲染和情绪的感受。
通过不同颜色的灯光,观众可以感受到角色情绪的变化和剧情的转折。
除了音乐和舞台效果,剧中的剧本与演员表演也是视听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钢的琴》的剧本以其简洁而又深刻的语言,将人生的无奈、期望与崇高表达得淋漓尽致。
演员们则通过精湛的表演将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呈此刻观众面前,让观众真切感受到每个角色的心里世界与情感。
通过对《钢的琴》的视听语言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部音乐剧深厚的意义所在。
起首,音乐剧通过创设虚幻的舞台空间与情境,让观众的情感得到释放和升华。
其次,剧中关于人生的沉思与探讨也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这部音乐剧通过音乐、剧本以及演员的表演等视听语言元素,传递出了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沉思,引起观众对自身人生的沉思。
《钢的琴》影评
电影《钢的琴》视听语言分析我不相信婚姻,这东西往坏里说就是一种故意的政治行为,短视的男人把女人锁在家里,并缚以传统礼节,以免女人碍事的一种手段;往好里说就是甜蜜的错觉,两人彼此真心相爱,却从未意识到即将到来的是彼此折磨的蹉跎岁月。
但是,当两个人明知如此,甜蜜还会睁大眼睛,正视彼此,义无反顾地结婚,那么我认为这并非保守或妄想,而是勇敢、激进,以及无比的浪漫。
可是,浪漫逝去,选择离婚收场的人,又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钢的琴》开头是一个长镜头。
第一幕是全景下的两个人,女子身着米白色长款风衣,灰色围脖,手提包。
男子棕色尼龙大衣,黑色裤子配皮鞋,外加一个略脏的白围脖,嘴上叼着一根烟,胸前抱台手风琴,身旁停辆单车,背后是90年代的砖房,整个画面是深色调,渲染了萧瑟肃然之意,给人一种复古的视觉冲突,第一感觉就让人回到了上个世纪末。
两人的对话:“离婚就是相互成全,你放我一马,我放你一马的事。
——离婚就是离婚,别扯那些没用的。
我同意。
——同意就好。
——那就抽空办了吧,家里冰箱、彩电、洗衣机,你看着搬吧。
——你是不把我当成收废品的了?······”远景下的两人以正面排站的姿势立着,戏谑的语言,谈论的是关于离婚的话题,结婚是人生大事,离婚也是一件伤心痛苦的事,是历经了生活的磨合而做出的无奈的选择。
可两人似乎事不关己般地无所谓,离婚这个重大的事件,也变得云淡风轻了。
然后景别变成近景,两人在谈及孩子的归属问题上时,才有了细微变化。
女子说:“陈桂林我告诉你,孩子跟你是不会幸福的。
”脸部表情是一种笃定和坚决。
名叫陈桂林的回:“你少拿幸福吓唬我,小元很幸福!”此时他的表情才有了变化,收敛了不在意的心绪,变得郑重起来,虽然话语仍是带有戏谑的语气,但却是不容置疑的。
第一个场景就交代了,事情是由两个大人的离婚而引起的,看到这个,我们似乎还不知道《钢的琴》与离婚有什么联系。
接着出现的是大雨下穿着雨衣站成一排拿着乐器齐奏的几个人,演唱的歌曲颇有一种俄罗斯的风格,主题表现痛苦和悲伤。
《钢的琴》视听语言分析的开题报告
《钢的琴》视听语言分析的开题报告
题目:《钢的琴》视听语言分析
选题背景:
随着音乐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音乐剧作品受到广泛关注。
其中,
由法国作家格热高·哈默和宝拉·霍金斯所创作的音乐剧《钢的琴》备受好评。
该剧以非常规的方式展现了“肢体失损者”的艰难成长历程和生命
力的顽强,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的生存状态。
在音乐、舞蹈、视觉等各个
方面,该剧都表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水准,值得进行视听语言分析。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钢的琴》音乐剧的视听语言进行分析,探
究该剧如何通过一系列的视觉、音频技巧来传达主题和情感,以及如何
在表达艺术性的同时,体现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探索。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和视听语言分析的方法。
首先,将通过文献
调研收集相关的音乐剧和视听语言方面的研究资料,进行相关概念和理
论的分析和阐述。
接着,通过观看音乐剧《钢的琴》,结合音乐、舞蹈、舞台设计等方面的要素,分析该剧视听语言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并探究
这些表现手法如何与剧情和主题相呼应。
预期成果:
通过对《钢的琴》音乐剧的视听语言进行分析,预计可以得到以下
两个方面的成果:
1. 系统分析《钢的琴》音乐剧视听语言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并对其
进行深入解读,为音乐剧和视听语言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案例。
2. 探究《钢的琴》音乐剧所传递的主题和情感,并探讨它如何体现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探索,为人文主义和生命教育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录音系10录音艺术方向
吴梓杰学号
《钢的琴》影视声音创作分析
1概述
电影《钢的琴》在2011年盛夏上映,这部片子出自中国青年导演张猛之手,张猛之前创作过小品《功夫》和《说事儿》这两部本子。
这两部作品由著名喜剧明星赵本山演绎,更是锦上添花,并且他参加过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研修班,期间拍摄过纪录片《耳朵大有福》,在此基础上又将它改编为电影《耳朵大有福》并拍摄成片!《钢的琴》这部作品一出炉便一炮打红,他也因此一举斩获第七届“香港亚洲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特别提名,被誉为“亚洲影坛的未来之光”,并且在
2011年8月28日举办的第14届华表奖上赢得了优秀新人导演奖!2剧情简介
本片是一部顺序形式的剧情喜剧片,影片讲述了一个东北爷们儿因自己的老婆跟了大款,他们二人谁能给女儿一台钢琴是得到女儿抚养权的关键,因此一群东北男人为了尊严和亲情奋斗的“闹剧”就此展开,主角陈桂林说服了一群落魄的兄弟准备开始制造钢琴,完成这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群男人为了抓住尊严维护亲情护卫爱情的战斗就要在荒诞幽默中打响!
片子中的情节线,主线以陈桂林和他前妻二人争夺女儿抚养权展开,副线则以陈桂林开始实施制造钢琴计划后,他身边那群兄弟们的种种事情为主,细分的话每个人都有一条故事线,穿插在影片中,为片子增添了不少看点!这样的设计完全归于一个好剧本,使得影片不枯燥不乏味,更加符合影片的定位(喜剧)。
3录音工艺
影片中采用大篇幅的同期录音和后期部分配音的工艺。
这点观看影片便可清晰的得知!之所以用配音,是因为女二号是韩国演员。
另外在影片进行至25分钟前后的时候,陈桂林的朋友因为打麻将偷牌,被三个女人追赶,他就爬上
了烟筒,这个景别是全景,因此这里用到了无线话筒!我个人认为部分钢琴发出的音乐和最后爆破烟囱时的一系列声音是经过后期录制和采用素材库中的声音加工而成的!通过影片后的声音制作名单可以得知导演对于影片的声音下了很大的功夫,很多声音经过动效制作,环境声场效果剪辑,整体音频协调等等。
4声音艺术创作
(1)语言分析
影片中语言的整体风格诙谐,幽默,地方色彩浓重,让人一听即辨别出故事的主角是一群东北人,台词设计也亦如此,让观众不时为了语言的编排而发笑。
这更使得影片贴近了导演的创作意图---喜剧,幽默!片中除对白,群声外没有内心独白,旁白。
关于前面所说的语言风格幽默诙谐还是要归功于导演本身。
张猛导演出生在辽宁省铁岭市,是地道的东北人!结合他前期创作的小品来谈,本片中语言的幽默性完全符合他的创作风格。
由此便知,演员们在出演这部戏的时候,除演员王千源(饰演陈桂林)和田雨(饰演王抗美)以外其他演员均需要练习一段时间的东北口音,因为前面这两位演员,一位是土生土长的辽宁沈阳人,另一位则是国家话剧演员,相信他在之前的演出中会饰演东北地方的角色,因此说东北话对田雨来说不是难事。
此外还有一位韩国演员是完全配音的,因此后期声音制作中也会为她配音,所以这部片子的语言无论从表演方面,还是设计方面,制作都很精良!
(2)音响分析
片中的音响效果总体给人的感觉是真实,细腻,表现充分的,基本都是写实主义的音响,按音响属性来说:
动作,自然,机械,交通几部分的音响效果制作细腻,到位,真实可辨。
比如片中一些细微的人物动作(手指触摸木板,吃东西,喝水碰杯,打打火机,脚步声等录制的非常细致!)另外整体音响声场的环境感,方向感,运动
感表达真实。
比如演员在不同场景的戏,除对话部分外的次要音响给人的听感真实,距离感也合适,不突兀。
我个人认为做的不细致的地方有两点。
一个是在影片接近结尾部分,爆破烟囱时发出的爆炸声,制作不够细腻,饱和。
而且烟囱倒塌时画面中有灰尘,这里音响的混响过于长,表达比较笼统,颗粒性不强。
在影片刚开场不久男主角陈桂林和淑娴在小饭店内谈心的一场戏中,除语言外主要音响,动效表现充分,但窗户外面的自行车路过时,声音几乎是没有的,这里我认为可以为自行车加入一些动效的设计(机械运转,铃铛非主观碰撞等细小的声音)这样会使得这场戏更加亲切,细致!个人认为除此之外音响没有其他问题!
(3)音乐选择与创作分析
本片的音乐总结来说:
乐风风格明显,类型多样化。
比如开场的有源音乐出自一个小乐队演出,里面既有西洋乐器也有民族乐器,结合的还恰到好处。
另外音乐类型有古典钢琴乐,电子乐,小型西洋乐,国内80年代通俗歌曲等。
乐风既有本土音风格也有异域风情的西洋乐和俄罗斯民族音乐,这样广泛的音乐风格可以使影片的亲和度大大加强,受众性更广泛。
可见导演对于音乐的运用和要求有很高的水平!
里面的音乐用到了中国80年代的《张三的歌》《心恋》《跟往事干杯》。
《幸福拍手歌》《三套车》《山楂树》《步步高》,任天堂游戏公司出品的《超级玛丽》游戏音乐,钢琴曲《致爱丽丝》,《玛奇朵飘浮》《西班牙斗牛士》以及瓦格纳古典音乐大师的作品,和俄罗斯,德国的摇滚乐等等!
片中的有源音乐一共有:
十五段。
无源音乐一共有:
二十六段。
可见影片整体三分之二都有音乐加入,无源音乐占大半部分,多半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情绪,提高画面感染力。
且本影片的专
场多为声音转场,有声音提前转场,声音滞后转场,淡入淡出转场。
声音切入切出转场!片中个人认为富有典型意义的音乐我在这里一一指出。
影片开头十多分钟左右,父亲为女儿做木板钢琴模型,镜头由全景拉至近景,特写,配的是游戏《超级玛丽》的电子音乐,刚开始的时候是无源的主观音乐,再切就到了女儿玩游戏时理所应当发出的有源音乐,而且声音跟随了整场戏!这里可以看出声音经过设计,起初的音乐要表达父亲为了让女儿练琴但买不起钢琴做木板模型时滑稽,幽默的情节。
再后来的有源音乐也表现了女儿因没有琴练而玩起游戏时内心的暗自喜悦之情!其次影片开场时,陈桂林的乐队为殡葬雇主演奏喜庆的民乐,镜头拉到一位小朋友面前,他在往脑袋上砸啤酒瓶,开始音乐伴随瓶子的碎裂声行进,中途一个瓶子没有砸碎,音乐在这里干脆的停止了,紧接着随着瓶子的碎裂声音乐再次想起,这里也明显经过设计,因为乐队演出和卖艺小孩没有任何关联,但导演却有意将二者联系在一起,目的就是为了表现那场葬礼的荒诞,诙谐。
这两处音乐设计的极为出奇,处处表现这影片诙谐,怪诞,幽默的主题。
其次一段,父亲为女儿做好木板钢琴,父女二人在木板钢琴上哼唱起《致爱丽丝》的旋律,随后便出现了真实弹奏的钢琴曲《致爱丽丝》,这段无源音乐的出现表达出一种父亲心里对能否得到女儿抚养权的未知与现实残酷的淡淡忧伤之感。
当影片进入到中期的时候,父亲因为女儿的一席话,将女儿推出门外,随后砸掉了木板钢琴模型,当女儿回来的时候音乐响起,乐风亲和,缓慢,表达出了父女情深的情谊,这段音乐无疑暗示了影片没有表达明确的结尾。
还有陈桂林兄弟几人夜里潜入学校偷钢琴,此时的音乐配的是一段欧美披头士乐队的摇滚歌曲前奏,这里是为了烘托他们几人得琴心切的焦躁心情,另外也可以增添一份滑稽,与影片主题靠拢!这几处设计我相信同样会令观众印象深刻
5总结。
可见,导演对这部影片的音乐选择下了很大功夫,而且配器合适,充分表达了主题,这部片子能获得那么多奖项和提名,是意料之内的事情。
此外,影片其它部分也下了很大功夫,尤其在构图方面也令人叹为观止,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