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管理概述
地籍管理_课件
内容
设定登记 权属变更登记 内容变更登记 注销登记
注册登记颁发证书 土地归户卡 土地证书
第五节 土地统计
一、概念
1、重要性 2、特点
数量的地域性,是一定地界范围内的相对位置的土地数量 图表与实地的一致性 总面积的稳定性,即一定地域内的总面积不变 质量的相对性,土地统计只能反映某种环境下一定用途的土地质量 二、任务和类型
客体与土地使用权、所有权的客体一般为同一块土地,它的发生既依 附于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又是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一种限制,这 种限制往往影响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对土地的充分利用,从而影响土地所 有权和使用权的价值。
2、登记程序 申报 地籍调查
权属审核
3、主要文件 申请书 审批表
土地登记卡
四、土地变更登记的内容、程序
3、任务 三、地籍管理的内容
四、地籍管理的原则
土地调查 土地分等定级 土地登记 土地统计 地籍档案管理
坚持全国地籍管理的统一性 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保证地籍工作的连续性和现势性 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和概括性
第二节 土地调查
土地调查的任务是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内容包括地籍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
在图册上标绘清楚,并做到土册与簿册一致。
法律性
体现了地籍簿册的可靠性,地籍图册上的界址点、界址线的位
置和地籍簿册上的权属记载及其面积的登记等都应有法律依据,甚至有
关法律凭证还是地籍的必要组成部分。
精确性
地籍资料的取得一般需要通过实地调查,并运用先进的测绘和 计算方面的科学技术手段。
连续性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建设规模的扩大,土地的基本状况会经常发生变 化,必须经常更新,保持资料的记载和统计数据的连续性,体现其现势性。
《地籍管理》课件
地籍管理意义
总结词
地籍管理的意义在于保障土地权益人的合法 权益,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 高土地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详细描述
地籍管理通过对土地信息的全面掌握和管理 ,保障了土地权益人的合法权益,避免了权 属纠纷的发生。同时,地籍管理还有助于实 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防止土地资 源的浪费和破坏。此外,地籍管理还可以提 高土地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政府制定 土地政策、规划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支持。
04
CATALOGUE
地籍管理法规
土地管理法
01
土地管理法是我国土地管理的基 本法律,规定了土地所有权、土 地使用、土地征收、土地保护等 方面的内容。
02
该法明确了土地资源的国家管理 和土地权利的保障,为地籍管理 提供了法律依据。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是我国城市房地产 管理的专门法律,对城市房地产的开 发、交易、租赁、物业管理等方面进 行了规范。
该法在地籍管理中涉及到土地登记、 房屋产权等方面的内容,是地籍管理 的重要法律依据之一。
土地登记规则
土地登记规则是我国土地登记管理的具体规定,包括土地登记的基本原则、登记 程序、登记内容等方面。
该规则是地籍管理中土地登记操作的具体规范,对于保障土地权利、维护土地市 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05
CATALOGUE
地籍管理目的
总结词
地籍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保障土地权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详细描述
地籍管理通过土地调查、登记、评估等方式,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准确的掌握和管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 用和保护。同时,地籍管理还可以保障土地权益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土地权属纠纷的发生。此外,地籍管理还可 以为政府制定土地政策、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01第一章地籍与地籍管理
秦及漢的土地政策(扩展阅读:经济政策、王莽改制)
(三)三国、两晋时期的地籍管理
屯田制——课田制——度田 制
(四)南北朝、隋、唐中叶的地籍管理
均田制
(1)土地分类 (2)授田 (3)职分田 唐代均田制(税收制度)
(一)唐中叶至五代的地籍管理
两税制
(二)宋代重视地籍管理
1、方田法 三个阶段 2、经界法 3、推排法
第四节
国外地籍制度概述
•《旧约·创世纪》记载,古代埃及早期就有全国土地资源进行 普查的制度,并为埃及王国历朝法老所沿袭 • 公元前450年罗马最古老成文法《十二铜表法》编定完成,其 中第七表为土地权利法,可见当时的土地经界分明,权属明确 • 大陆法系国家地籍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2世纪初物权登记制度萌生于德国,登记记载后才能发生效 力 1722年德国颁布《抵押权及破产令》,承认先取特权在效力 上优先于抵押权 1750年德国发布《抵押权令》,对抵押权和先取得权享有的 优先权必须以登记为要件,相互间的顺位先后由登记先后决定 1896年颁布《德国民法典》,将物权变动的公示原则与公信 力作为物权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1897年3 月德国颁布《土地登记条例》,1935 颁布《土地登 记条例施行法》,1936年颁布《土地登记官职责条例》, 1951 年颁布《以土地登记规则处理住宅所有权事宜法》等。至此,
我国现有地籍管理体制
国土资源部
地籍管理司
拟订地籍管理办法;拟订土地确 权、登记、争议调处办法并监督 指导工作,调处重大土地权属争 议;承担各类土地登记资料的整 理、共享和汇交管理;拟订土地 调查、监测、统计的规程、规范、 标准和全国土地调查、监测总体 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地方地籍 工作。
3第二篇 地籍管理
地籍和地籍管理都是随着社会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地籍管理历来是国家行政管理措施之
一,是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 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
第一节 地籍管理概述 第二节 土地调查 第三节 土地分等定级 第四节 土地登记 第五节 土地统计
第六节 地籍档案管理
第三节 土地分等定级
定级单元划分的方法
主要因素分值重叠法
主要因素判定法
网格法 固定网格法 动态网格法
确定定级单元边界应注意的问 题
自然线状地物和面积较大的自然地物 城镇中的铁路干线 土地权属界线或权属单位内部的土地
类型界线
其他线状地物
各因素分值的计算及单元总分值的 计算
下面是3个计算工作中常用到的概念:
城镇土地级反映城镇内部土地的区位条件
和利用效益的差异。 土地级的顺序在每个 城镇内部统一排列,不同城镇的土地级别 不具有可比性。
(四)城镇土地定级的内容与程序
城镇土地定级的主要思路 从形成土地质量差异的原因入手,找出 影响土地质量的因素;将这些因素指标定量 化,换算成不同的分值;根据各因素对土地 质量的影响程度和重要性,确定各因素的权 重;将各因素作用分值加权求和,得到总分; 根据总分高低划分土地级别;然后在土地级 别的基础上测算土地级差收益、行业及微观 区位增减系数,进行收益拟合和级别验证, 最后得到土地级别。
地价分区定级方法
该法的指导思想是直接从土地收益的还原
量——地价出发,根据地价水平高低在城 市地域空间内划分地价区块,确定地价区 间,进而划分土地级别。
四、城镇土地分等定级
(一)分等的目的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是地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为全面、科学地管理土地,合理利用 城镇土地,以及为有关部门制订规划、计划 和有偿使用土地提供依据。
第四章:地籍管理
(三) 地籍管理流程图(见教材74页)
地籍调查
土地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条件调查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 土地分等定级 农用地分等定级 初始土地登记 土地登记 变更土地登记 初始土地统计 土地统计 日常土地统计 地籍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统计分析和预测 地籍档案管理 地籍档案的鉴定和统计 统计整理 统计调查 统计设计
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2007)的特点
一是区分“类型”和“区域”。 按照类型的唯一性进行划分,不依“区域”确定“类型”; 二是按照土地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四个主 要指标进行分类 一级类主要按土地用途,二级类按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 覆盖特征进行续分,所采用的指标具有唯一性; 三是体现城乡一体化原则 按照统一的指标,城乡土地同时划分,实现了土地分类的 “全覆盖”。 这个分类系统既能与各部门使用的分类相衔接,又满足当
二、地籍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二) 地籍管理的原则
1、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 国家对地籍管理的各项工作制订规范化的政策和技术要求。 2、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现势性 数字的依据;宗地界可复原;权属的法律依据。 3、保证地籍工作的连续性 地籍管理不是一次性工作,而是经常性的工作。 4、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 地籍管理的对象必须是完整的土地区域空间,如全国、省、 县、乡、宗地。
前和今后需要,为土地管理和调控提供基本信息,还可根 据管理和应用需要进行续分。本分类系统能够与以往的土 地分类进行有效衔接,不至于造成土地基本信息“断档”。
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四)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元
第6讲:城市地籍管理
几个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块土地,并且相互之间界线难以划清,应 按共同宗地处理。
对大型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用地内的经济上独立核算单位用 地,应独立划宗,并确定其使用界线和面积。
对只有一个法人代表的特大宗地,土宗地内用途明显不同,并且 不同用途的面积较大,利用类别界线明显,可划为若干宗地。 对大型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特大宗地,如被公用道路、河 流分割,应划分为若干宗地。
⑶ 地籍的分类
② 依据地籍的特点和任务不同,分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 初始地籍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对县以上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进 行全面调查后,最初建立的薄册(含图)。 —— 日常地籍是针对土地数量、质量、权属及其分布和利用、使用 情况的变化,以初始地籍为基础,进行修正、补充和更新的地籍。 ③ 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分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城镇地籍的对象是城市和建制镇的城区土地以及独立于建制镇 以外的工矿企业和、铁路、交通等的用地。 ——农村地籍的对象是城镇郊区以及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以及国营 农场使用的国有土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等。 ④ 依据地籍行政管理的层次不同,分为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
地籍管理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法律法规制度实施; 保证地籍资料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现势性; 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
3、我国地籍管理的机构设臵 ⑴ 设臵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为负责全国 地籍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下设四个处:
土地登记处、土地权属处、 土地调查处、土地监测与统计处。
2、土地调查的内容
土地调查
地籍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条件调查
3、地籍调查
⑴ 地籍调查的含义
—— 国家采用科学方法,依照有关法律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 行业标准-《城镇地籍调查规程》),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臵、权属、界 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用以满足土地登记的需要。
地籍管理
(1)图斑面积及图斑地类面积 A、用图斑拐点坐标按公式计算图斑椭球面面积(毛面积) 。 B、用图斑椭球面面积减去实测线状地物、按系数扣除的田坎和其它应 扣除的面积计算图斑地类面积(净面积) 。 (2)线状地物面积 采用图上计算的长度和外业测量的宽度计算线状地物面积。 (3)田坎面积 A、实测的田坎面积计算方法同线状地物。 B、按系数扣除的田坎面积,等于耕地图斑面积和图斑内实测的线状地 物面积之差与田坎系数的乘积。 基本农田调查:调查已划定和调整的基本农田地块范围内的地类、位 置、面积和分布等状况。
(2)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服务; (3)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基本依据; (4)为编制农业区划和国民经济计划服务。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任务:分县查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及 分布,土地的权属状况和利用现状,并在此基础,按行政辖区逐级汇总 出各乡、县、市、省和全国的土地总面积及土地分类面积。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界线调查,土地类型与面积分类,汇 总面积,图件编制,报告撰写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基本程序:1 准备工作2外业工作(净耕地系数测算 地类调绘与补测--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类、地物补测 境界与权 属界调绘--填写权属界线认可书、有争议权属界线的原由书)3内业工 作(转绘或蒙绘或扫描矢量化 土地面积量算 图件编制(现状和权属界
线图) 编写技术和工作报告(乡调查说明书))4成果验收应用 (检
查验收 成果归档与应用) (2)地类调绘 ①地形图最小上图图斑面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4mm2;耕地、园地 6mm2;其他15mm2。对1:1万地形图而言,分别相当于实地0.6亩、0.9 亩、2.25亩。②线条粗细0.2mm,误差精度为:明显地区0.3mm;不明 显地区1.0mm。③符号要求参考《规程》。 ④编号:以图幅以村(乡)为单位,或以村为单位,按从上到下、从左 到右的顺序进行编 地类调查包括线状地物调查、图斑调查、零星地物调查和地物补测等内 容。 (3)线状地物勾绘 ①宽度北方≥2m;南方≥1m,长度≥ 200m以上的均应勾绘; ②精度:长度误差≤±0.3m;皮尺读数估读到0.1m。 (6)净耕地系数的测算 计算公式:净耕地系数=(A耕地毛面积-B田土 坎面积)/A耕地毛面积×100% 土地面积量算: (1)方法 分为解析法、图解法、方格法、求积仪法、计算机面积量算 法。 (3)面积量算的原则 以图幅为基本控制,分幅进行量算,按面积比例进行平差,自下而上 逐级汇总。 土地面积量算的步骤:控制面积量算 碎部面积量算 面积统计与汇总 面积计算
第五章地籍管理
4
(2)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不同
类型
初始地籍
定义
某一时期,对县 以上行政辖区内全 部土地进行全面调 查,并形成初始的 地籍图、册 、簿
作用
地籍管理 工作的基础、 土地估价、土 地规划的依据
备注
变更地籍
针对土地数量, 质量,权属,分布, 使用状况等的变化, 对初始地籍进行的 修正,补充和更新
保持地籍 信息资料的现 势性、连续性
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调查就是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从1984年颁布开始,一直沿用到2019年12月。
52
基本框架
整个分类系统采用三级分类体系
城乡一体化分类系统
农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3个一级地类
耕地 园地 ……
商服用地
工矿仓储用地 ……
未利用土 地
其他土 地
15个二级地类
灌溉水 田
望天田
水浇 地
……
7.水 域
71、河流水面 72、湖泊水面 73、水库水面 74、坑塘水面 75、苇地 76、滩涂 77、沟渠 78、水工建筑物 79、冰川及永久积雪
8.未利用土地
81、荒草地 82、盐碱地 83、沼泽地 84、沙地 85、裸土地 86、裸岩、石砾地 87、田坎 88、其它
50
城镇土地分类(1989): 10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
5、土地分类标准
2019年8月,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颁布新的土地分类标准,采用二级 分类 体系,一共有12个一级类,57个二级类
49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1984): 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
1.耕 地
11、灌溉水田 12、望天田 13、水浇地 14、旱地 15、菜地
地籍管理
地籍是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簿、册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并建立地籍图、簿、册等而实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地籍的分类1/发展阶段: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2/按地籍特点:初始地籍/变更地籍3/按管理层次:国家地籍/基层地籍4/按城乡土地不同:城镇地籍/农村地籍初始地籍:某一时期,对县以上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并形成初始的地籍图、册、簿地籍管理原则:1统一管理2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3地籍管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4资料的衔接性和完整性5资料的多用途性和高效性地籍管理的内容体系:1地籍管理信息系统2地籍档案管理3土地调查(利用现状、地籍调查、土地条件调查、利用动态监测)4土地登记(登记制度、初始、变更登记)5土地统计(原理、内容、制度)土地产权:有关土地财产的一切权利的总称。
土地所有权包括4个部分: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在全国范围内,以县为单位,查清各类用地的面积、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逐级汇总为省级\全国的土地总面积及其分类面积而进行的调查,又称土地数量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内容:1) 查清土地权属界线和各级行政管辖界线;2) 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并量算各类土地面积;3) 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区辖,汇总出土地总面积及各地类的面积;4) 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县、乡两级)、土地权属界线图(县、乡两级);5) 对土地利用状况作出科学评价,分析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土地利用经验教训,提出确权意见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土地分类:按一定分类标志(指标),将性质上有差异的土地划分为若干类型。
土地分类系统:按照统一规定的原则和分类标志,将分类的土地有规律分层次地排列组合在一起,叫土地分类系统(或土地分类体系土地自然分类系统:土地类型分类体系,主要依据土地自然属性的相同性和差异性进行土地的归并划分,常用地貌、土壤、植被作为具体标志土地评价分类系统:土地生产潜力分类体系,主要依据土地生产水平、土地质量、土地生产潜力等的相同性和差异性进行土地归并划分土地利用分类系统:通常依据土地的综合特性标志(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进行土地的归并划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性分类,以土地的覆盖特征、经营目的和利用方式为主要标准,反映了某一段时间内土地的实际利用状况。
城市地籍管理
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资料收集、调查范围的确定、技 术设计、表册、仪器和工作准备、技术培训等。
2.外业调查
外业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项内容。
3.内业工作
在外业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室内量算面积,绘制宗地图和 地籍图,整理地籍档案资料。
城市地籍管理
(三)地籍调查的主要成果资料
地籍管理的核心是土地权属管理。
地籍管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城市地籍管理
(一)地籍管理的内容
1.土地调查 2.土地分等定级 3.土地登记 4.土地统计 5.地籍档案管理
地籍管理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其各项内容也不是相互孤立的, 而是需要相互联系和衔接的。地籍管理内容将随着社会经济的 迅速发展和国家对地籍资料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变化和完善。
城市地籍管理
(三)宗地和界址点编号
1.宗地编号
编号按行政区、街道(或图幅)、宗地三级进行。较大城市可 按行政区、街道、街坊(或图幅)、宗地四级编号。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宗地号在地籍图上统一自左到右, 自上到下,由1号开始顺序编号。图幅编号时,一宗地分散在几 幅图上的称为破宗。破宗的宗地号在有关图幅中的上、左边一 幅图内编号,但必须在其他几幅图的破宗地上标记该图幅编号 及其宗地号。
5.地籍档案管理
地籍档案管理是指对地籍管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 存、查考价值的文字、图标、音像等历史记录进行系统 地立卷归档、保管和提供利用等工作。
城市地籍管理
(二)地籍管理的原则
1.地籍管理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法律制度实 施
2.保证地籍资料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现势性 3.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4.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
2.实地调查
其主要任务是在现场明确土地权属界线。具体内 容是现场指界、界标设定、填写地籍调查表等。 而调查的目的是确保该宗地权属合法、界址清楚。
地籍管理
地籍:是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研究土地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并建立地籍图、簿册等而实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土地分类:根据土地的异同性对土地按类进行划分与归并的过程。
土地分类标志:是对土地进行归并划类时应用的分类标志或者分类标准。
地籍调查:指遵照国家法律规定,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的方法,查清每一宗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质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并以图、簿表示,为土地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的调查工作。
宗地:是指法律上具有土地权属归属的独立成片的土地范围。
地籍测量:是指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为获取和表达宗地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质量等基本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土地分等定级: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过程。
土地登记:是指土地登记机关按法律规定,将土地权利人的合法土地权利,依法载录与专门设置的簿册上的行为和过程,也是国家对土地实施有序管理所需建立的一种制度。
土地统计:利用数字、表格、图件及文字记录,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利用状以及这些情况的动态变化,进行有系统的调查、整理、分析和预测的统计工作。
地籍的分类:1按地籍的主要功能的变化分类: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2按地籍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初始地籍、日常地籍;3按地籍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分类:城镇地籍、农村地籍;4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形式分类:常规地籍、数字地籍。
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1土地调查2土地登记3土地统计4土地分等定级5地籍档案管理。
土地分类体系:1土地自然分类体系,亦称土地类型分类体系2土地评价分类体系,亦称土地生产潜力分类体系3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土地利用的分类方法:1线分类方法:是一种层次分类法,将分类对象逐次分成有层级的类目,类目间构成并列和隶属关系,形成串、并联结合的树形结构2面分类方法:是选定分类对象的若干属性(或特征),将分类对象按每一个属性(或特征)划分成一级独立的类目,每一组类目构成一个“面”,再按一定顺序将各个“面”平行排列。
第四章地籍管理
第四章
第四章 地籍管理
第一节 地籍管理概述 第二节 土地调查
第三节 土地登记
第四节 土地统计 第五节 地籍档案管地籍的分类
地籍,根据其作用、特点、任务及管理层次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依据所起的作用不同,
地 籍
税收地籍
产权地籍
多用途地籍
7
第四章
第一节
依据地籍的特点和任务不同,
地
籍
初始地籍
经常地籍
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分,
城镇地籍
地籍
农村地籍 地籍
依据地籍行政管理的层
次不同, 国家地籍
16
第四章
⑤为调整承包地及确定土地转包投资补偿提供依据。 ⑥为地籍提供基础数据。 ⑦为科学地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二、土地分等定级的理论依据和原则 级差地租理论 1、理论依据 土地价值理论 综 合 性 原 则 主 导 因 素 原 则
原则 地 域 差 异 原 则 级 差 收 益 原 则 定 性 与 定 量 相 结 合 原 则
土地权属调查工作是一件为土地法律登记奠定基础的工作, 既要真实地记录实地土地权属的状况,也要包括土地权属主 体认定的状况。调查成果经土地权利人认定,便可同地籍测 量的成果一并作为审核和制作土地权属法律文书的基础。
31
第四章
第二节
一、全国土地调查
①调查单元是宗地 宗地:被权属界址线封闭的土地。 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宗地 ②采用乡(镇)、行政村、宗地三级编号 ③以宗地为单位,界址点按顺时针方向由“1”开始顺序编号 ④已征收但未明确土地使用者的,按征收界线确定国有土地使 用权界。
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地籍管理总论(一)名词解释:1.地籍:是指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用途(地类)等基本情况的簿册。
土地的户籍2.多用途地籍:也称现代地籍,除了为收税产权服务外,更重要的是为土地开发,整理,利用,保护及全面土地管理服务,要求准确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权属,用途,还要记载土地的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状况,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地籍,称为多用途地籍3.初始地籍: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对县级(含县)以上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最初建立的地籍。
并非历史上的第一本地籍4.日常地籍:也叫变更地籍,是以初始地籍为基础,针对日常土地数量,质量,权属,用途等情况的变化,进行修正,补充,更新的地籍5.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获取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等信息,建立地籍图,薄,册而实行的一系列工作措施体系(二)简答1.地籍管理的原则:(1)统一性,我国实行以权属管理为核心的多用途地籍,是《土地管理法》规定的执法行为,地籍工作的内容,程序,方法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规程,规则办理。
(2)可靠性和精确性,地籍簿册上记载的数字,必须是具有一定精度的近期测绘,调查,评价的成果,宗地的界限,界址位置达到随时实地复原的要求,另外,提供的资料必须准确可靠.(3)连续性和系统性,地籍工作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不可分割,有关土地属性的记载必须连续系统,地籍工作不是一次性的,而是经常性的,地籍资料需要不断更新。
(4)直观性和完整性,地籍资料面对权利人及其他用户,内容必须完整,表达方式应用图,表,卡,册等直观反映地籍资料,完整性还体现在地籍管理涉及的空间地域范围是其管辖区全部土地2.地籍管理的手段:(1)法律手段,根据国家制定的地籍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地籍管理行为。
(2)行政手段,各级政府地籍管理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行政管理措施,实施实施行政管理的行为(3)测绘手段,进行土地权属调查确定界限,用途,权利人后,通过测绘获得地籍图,宗地面积(4)图簿册手段,地籍管理工作中,形成大量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宗地图,地籍图,土地登记簿册,土地统计簿册等,通过图簿册的管理,实现对土地权属,用途,利用状况的管理(5)计算机手段,利用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图件的绘制数字话,便于地籍信息的查询,更新3.地籍分类:(1)根据地籍作用,功能不同划分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
第二章 地籍管理概述
第二章 地籍管理概述
第一节 地籍与地籍管理 第二节 地籍管理的任务、内容和手段 第三节 我国地籍管理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 国外地籍管理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地籍与地籍管理
一、地籍的概念
1. 地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dastre)
指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 本状况的薄册(含图),也就是土地的户籍。 《辞海》中的地籍定义:“中国历代政府登记土地作为征收税赋根据 的册籍。”历史上权属的确认也是通过地籍完成的,主要表现为权属管理 的功能。 实际上,地籍的主要功能是记载功能、统计功能、信息功能,权属 的确认功能表现在地籍册或地籍图上,但权属的确认是个独立的过程,不 能由地籍本身产生。地籍就权属而言,起到的主要是记载功能。
第四节 国外地籍管理的历史沿革
一、国外地籍管理历史沿革 • 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始),每两年清查全国的人口、土地等财富,以 确定租税数额。
裁界
• 公元前486年在古罗马,世界上第一个土地法案中提出了土地分配问题。
欧 洲 中 世 纪
划界
• 法国于15世纪开始制定平民赋税制,开展土地测量工作。
• 全国统管土地
• 注重土地立法 • 土地登记是地籍管理的核心
三、社会主义时期的地籍管理 1.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49—52):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各地开展土地清丈、划界、定桩 等地籍工作,县政府向农民发放土地证,建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 者有其田的理想。全国开展清查土地数量、评定土地等级、编制土地清册等工 作。同时在城市开展土地登记工作。 2.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53—57)
5. 北朝、隋、唐时期的均田制
6. 北宋方田法 7. 南宋经界法、推排法 8. 明朝鱼鳞图册
地籍管理培训课件
三、地籍管理原则1、统一性原则。统一内容、统一政策、统一准则、统一规格2、连续性、系统性和现势性原则。各时期资料相互联系、无中断,且不断得到更新3、可靠性和精确性原则 。涉及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权益,是政府 提供的资料,具有很强的公信力4、概括性和完整性原则。是其管辖区全部土地。内容包含所需的全部资料
30
(3)划拨转为出让的,持原国有土地使用证、出让 合同及土地出让价款缴纳凭证等相关证明材料, 申请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初始登记。(4)以租赁方式取得的,当事人应当持租赁合同和 土地租金缴纳凭证等相关证明材料,申请租赁国 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初始登记。(5)作价出资或者入股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 权的,持原国有土地使用证、土地使用权出资或 者入股批准文件和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申请作价 出资或者入股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初始登记。
37
(7)土地的用途发生变更的,当事人应当持有关批准文件和原土地权利证书,申请土 地用途变更登记。. 土地用途变更依法需要补交土地出让价款的,当事人还应当提交已补交土地出让价 款的缴纳凭证。
38
5、注销登记. 注销登记,是指因土地权利的消灭等而进行的登记。.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直接办理注销登记:①依法收回的国有土地;②依法征收的农民集体土地;③因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的生效法律文书致 使原土地权利消灭,当事人未办理注销登 记的。
27
三、土地登记的内容1、土地权利主体。即权利的归属2、土地权利客体。座落、界址、面积、用途、土地使用条件和 等级和价格;地上附着物的登记。3、土地权属来源及其性质。最初取得土地的方式。 权属性质分为:国有 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 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
28
四、土地登记的类型. 总登记、初始登记、设定登记和变更登记、注消登记、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 记、查封登记等。另外还有抵押、出租等 他项权的登记。. 1、土地总登记.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内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区域内土地进行的全面登记。
地籍管理的概念
地籍管理的概念
地籍管理是指对土地进行统一、科学、规范的管理,包括土地的测量、划分、登记、调查、评估等方面。
地籍管理是现代土地管理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国家行政管理、土地利用和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基础。
地籍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它为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和
技术支持。
通过对土地的测量、登记和调查,可以建立土地资源基础
数据库和土地利用规划,为各级政府和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同时,地籍管理也能够调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土地环境和资源,维护农民和其他土地权益人的合法权益。
在中国,地籍管理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17年,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深化地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全面实行地籍统一,
实行集约化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等举措,推进地籍改革和现代化地
籍管理。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地籍管理也面临更大的挑战和
机遇。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继续加强地籍管理的法制化和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总之,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土地资源合理
利用、保护环境及土地权益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实践中,
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地籍管理制度,加强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推进
现代化地籍管理,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第三章 地籍管理
•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元: 图斑,指在实地属于同一种土地利用类型、 属于同一个权属单位、同在一个图幅内且外围 为固定实物界限的封闭地块。 •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工作程序 准备工作→外业工作→内业工作→验收归 档
•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11
3.土地条件调查
• 自然条件: 土壤、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气候、主 要农作物生物学特性方面资料、自然资源方面 资料
21
第六节 地籍档案管理
一.地籍档案
是指国家和地方各级土地管理部门 及其事业单位在地籍工作中直接形成的, 对国家、社会和土地管理工作有保存价 值的,反映地籍工作和土地状况的各种 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 录。
22
二.地籍档案的分类
1.按专题分类: 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土地登记、土地 统计、城镇地籍、农村地籍、综合等 2.按地区分类: 适用于基层地籍档案的组卷 3.按时间分类:
• 地籍调查 •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土地条件调查
9
1.地籍调查
• 地籍调查的单元: 一宗地,被权属界址线索封闭的独立权 属地段,是地籍调查的基本单位。 • 地籍调查主要内容: 权属调查、地籍测量 • 地籍调查工作程序: 准备工作→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 面积量算→绘制地籍图
10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23
谢谢大家
24
4Leabharlann 2.地籍的分类• 地籍作用: 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 • 地籍特点和任务: 初始地籍、日常地籍 • 城乡土地特点: 城镇地籍、农村地籍
5
3.地籍管理的概念
又称地籍工作,是国家为获得地籍信 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 (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 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为主要内 容的综合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籍档案
管理
初 始 登 记
变 更 登 记
注 销 登 记
其 他 登 记
设 调 计 查
整 分 预 理 析 测
地 籍 档 案 的 收 集 与 整 理
地 籍 档 案 的 鉴 定 和 统 计
地 籍 档 案 的 保 管 与 利 用
地籍管理的一般过程
土地调查 土地分等 定级 全 国 土 地 调 查 土 地 变 更 调 查 土 地 专 项 调 查 城 镇 土 地 分 等 定 级 农 用 地 分 等 定 级 土 地 总 登 记 土地登记
土地的户口
1.地籍的涵义
地籍是反映土地及地上附着物的权属、位置、质量、数
量和利用现状等有关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和法律等基
本状况的资料,亦称土地的户籍。
地籍是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
(地类)等基本状况的簿册(含图)。
2.地籍的主要作用?
( 1)为土地管理服务,提供基础资料; (2)为保障土地权属服务; (3)为改革与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提供基础资料; (4)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等提供基础资料;
第一节
地籍(Cadastre)管理概述
一、地籍(cadastral)与地籍管理 (一)地籍概述 1.地籍的涵义
孟子有云:“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其涵义就是指要治理好国家,必先从田地的分界开始,从地籍管理入手。
地籍最古老、最基本的含义:“地籍是为征收土地税收而建立的土地登
3、地籍的类别 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可分为:
初始地籍
日常地籍
不是指历史上的第一本地籍簿册。 对土地属性变化的修正、补充和更新。
类型
定义
作用
地籍管理工 作的基础,依据
备注
某一时期,一定级别 初始地籍 行政区内全部土地的全 面调查,并形成相应的 地籍图,册。
针对土地数量,质量, 保持地籍的现 随时变 日常地籍( 权属,分布,使用状况 势性,连续性, 更,随时 变更地籍) 等的变化,对初始地籍 日常土地变动的 调查,随 进行的修正,补充 即使登记管理 时登记
二者的先后顺序:初始地籍—日常地籍(变更地籍) —建立日常统计制度,年度统计调查,反馈土地变更
3、地籍的类别
按城乡土地的不同可分为: 城镇地籍 农村地籍
建成区及独立于城镇的工矿企业等用地。 城镇郊区及农村用地。
对象
要求
城市,镇城区用地,独 高精度,高技术 城镇地籍 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 。 含量,大比例尺,使 以宗地作为地籍单元 用城镇地籍规范 城镇郊区,农村集体所 农村地籍 有制土地,农村居民地, 国营农场的国有土地。 以自然村作为权属单元 略降级要求,使用 农村地籍规范
城乡一体化地籍
3、地籍的类别 按地籍的表现形式分:(补充)
常规地籍
地籍最常规的形式就是地籍图和地籍册。 以图、表、卡、册所表示的地籍称为常 规地籍。 由于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常规的图、表、 卡、册都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存贮介质 中。数字地籍适应多用途、大容量存贮 地籍资料的需求,且容易更新,它是现 代地籍的发展方向。
土地统计 初 始 土 地 统 计 日 常 土 地 统 计
地籍档案
管理
初 始 登 记
变 更 登 记
注 销 登 记
其 他 登 记
设 调 计 查
整 分 预 理 析 测
地 籍 档 案 的 收 集 与 整 理
地 籍 档 案 的 鉴 定 和 统 计
地 籍 档 案 的 保 管 与 利 用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和农村土地分等定级
(一)地籍管理的内容
3.土地登记:将法律认可的土地权属状况等载于专用的簿 册上。是国家用以确认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及其他项 权利的一项法律措施。由法律确认的土地权利是合法的权 利,受法律保护。
(一)地籍管理的内容
4.土地统计:是国家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 权属状况进行统计调查、汇总、统计分析和提供土地统计 资料的工作制度。
数字地籍
(二) 地籍管理(Cadastral Management)概述
1. 概念
地籍管理是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全面研究土地的权
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地籍调查)、土 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法
律、技术和经济的综合措施体系。
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土地调查 (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地籍档案 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
第四章 地籍管理
教学目的:
1.地籍的涵义; 2.地籍管理的概念,地籍管理的内容,地籍管理在土地管 理中的作用; 3.地籍管理流程;(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 统计、地籍档案管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土地调查的概念; 5.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总结) 6.地籍调查的工作程序;(重点) 7.基本农田的概念;(重点) 8.土地登记的概念,土地统计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关系? 9.土地统计主要指标; 10.如何确定土地分等定级的单元和选择参评因素?
地籍的特点?(补充)
地籍具有空间性、法律性、精确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1、地籍的空间性:是由土地空间位置的固定性所决定的。所以,
地籍的内容不仅需要记载在地籍簿册上,同时还应在地籍图册上标绘 清楚,并做到图册与簿册的一致性。
2、地籍的法律性:体现了地籍簿册(含图)的可靠性.
3、地籍的精确性:是指地籍资料的取得,一般需要通过实地调查,
民国时期地籍
社会主义地籍
将九州土地分为 三等九级
禹贡九州山川图 (奴隶社会)
商朝众人协田卜骨
宋朝的地券
分图
总图
明朝的鱼鳞图
清朝的地契
民国时期的土地所有权状
建国之后土地执照
现行土地权属证书
国有土地使用证
现行土地权属证书
新式集体土地使用证
第一节
地籍(Cadastre)管理概述
凡经登记的土地,其产权证明具有法律效力。
类型 税收 地籍 产权 地籍
目的
内容
手段
多 用途 地籍
税收人姓名,住 地块丈量,土壤 课税 址,土地面积,为 质量产量收入评级 课税而制定的土地 登记 保护土地的私 宗地界线,界址, 地块丈量,图解, 有制,鼓励合法 产权,面积,位置 解析结合,面积精度 的土地交易 要求高,随时可原地 复原 课税,土地登 土地自情况,经 光电,遥感技术, 记,土地利用, 济状况,权属,多 微缩技术,电脑,网 土地规划,土地 种形式,多种内容,络等综合运用;解析 信息库(广义土 并随技术,法律, 为主 地银行) 经济发展规律而发 展。
测绘手段 行政手段 地籍管理 的手段 技术手段
图册手段
信息化手段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四) 地籍管理流程图
地籍管理的一般过程
土地调查 土地分等 定级 全 国 土 地 调 查 土 地 变 更 调 查 土 地 专 项 调 查 城 镇 土 地 分 等 定 级 农 用 地 分 等 定 级 土 地 总 登 记 土地登记 土地统计 初 始 土 地 统 计 日 常 土 地 统 计
(一)地籍管理的内容
5.地籍档案管理:以地籍管理的历史记录、文件、图册为 对象所进行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提供实用 和编研等工作的总称。
地籍管理的终端
(二) 地籍管理的原则
(1)地籍管理制度的统一性原则 (2)地籍资料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原则 (3)地籍信息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原则
(三)地籍管理的手段(补充)
2、地籍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地籍管理的目的:
随时清晰地掌握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的存在、分配、利 用和管理状况,从而为土地管理服务,为国家管理服务,
为生产、建设和其他需要服务。
2、地籍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1)为建立完善的土地租赁制提供科学依据; (2)通过土地登记和土地定级估价,培育和规范土地市场; (3)明析产权,为企业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巩固 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村改革服务; (4)为切实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供基础信息; (5)为实现土地的科学管理提供保障。
土地的存在:数量、质量、分布Fra bibliotek 土地的权属:土地的分配、占有、归属、权
利等;
土地的利用: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整治
等状况
具体分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和土地条 件调查。
(一)地籍管理的内容
2.土地分等定级:以土地利用分类和土地条件调查为基础, 对土地质量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是对土地质量水准的相对 评价。它是以马克思的地租、地价理论为主要依据所确定 的各类土地等级。(难,属于估价范畴)
二、地籍管理的内容体系和原则
(一)地籍管理的内容
地籍管理的内容是与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同时也 与一个国家土地制度演变的历史有关。根据我国国情,现 阶段地籍管理的内容包括: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与估 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以及地籍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工 作。
(一)地籍管理的内容
1.土地调查:以查清土地的存在、土地权属、土地利 用状况而进行的调查。
并运用先进的测绘和计算方面的科学技术手段,从而保证了地籍的精 确性。
4、地籍的连续性:指地籍不是静态的,必须经常更新,保持资料
的记载和数据统计的连续性,否则难以反映它的现势性。
土地与地籍的关系?
3、地籍的类别
按地籍工作的目的和演变过程可分为: 税收地籍 产权地籍 多用途地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