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教学评价机制和学理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与多元评价制度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与多元评价制度研究发布时间:2022-11-03T03:05:21.13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13期作者:陈力[导读] 教育质量是中职教育的关键所在陈力四川省什邡市职业中专学校四川德阳 618400摘要:教育质量是中职教育的关键所在,自身的教育质量管理与评价工作能否有效地保证其教学质量,需要深入探讨中职教育的质量管理和评价机制,有助于加深对中职教育的理解。
本文对质量管理与多元评价制度建设进行探析并给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推动中职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多元评价制度引言:目前,我国的教师在教学质量控制、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质量内部监督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相关的文献多为高等职业教育类专业,对于中职职业教育的相关研究则不多见。
在某些发达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而国内的一些专家和学者也对如何改进中职教学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特别是普高的扩大招生,使中职院校面临的困境更加严重。
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发展需要中职院校内部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改善教育、提升教育品质,以吸引学生,重建中职学院的辉煌。
1中职教学质量管理与多元评价制度的构建1.1简报反馈制度简报反馈制度是一种以简报为载体的信息反馈制度,它能为教学质量管理方面传达很多实时性的消息,是一种简短、灵活、快速的书面方式,协助领导进行工作的领导、各部门教学经验交换和下属的报告。
简报反馈制度对中职院校多元化评价制度的构建是十分有益的,在制度执行期间,校方会将教学所发生的事件,以及所举办的教学评价事件,以通报的方式,传递到校内的校际网路,增强校园内部的信息交流。
这一系统不仅有利于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对当前教学情况的认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和管理者改善教学工作,促进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1.2听课制度中职院校实施“听课制度”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沟通、掌握、把握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增进交流,改善教学质量,保证教学的核心位置,建立课堂的课堂长期的听课体系。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技工院校评估细则的通知-鲁人社办发[2013]112号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技工院校评估细则的通知
正文:
----------------------------------------------------------------------------------------------------------------------------------------------------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技工院校评估细则的通知
(鲁人社办发〔2013〕112号)
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省直有关部门,厅属技工院校:
为加强技工院校管理,规范设立审批,提升办学水平,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技工院校设置标准(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2〕8号)及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了技工学校、省级重点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评估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本通知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7年2月28日。
原施行的技工院校评估细则同时废止。
附件:1-4
1.技工学校评估细则
2.省级重点技工学校评估细则
3.高级技工学校评估细则
4.技师学院评估细则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3年12月30日
——结束——。
教学质量监测机制与评价方案
教学质量监测机制与评价方案为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式发展,深化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充分体现“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改革导向,通过建立有效科学的教学质量检测机制与评价方案,以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精神,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为宗旨,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促使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二、工作要求(一)导向性原则。
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考察标准,综合考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举措与成效,始终贯彻和体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导向。
(二)全面性原则。
坚持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综合素质评价与专业发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制度,保障评价主体与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多维度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测与评价。
(三)发展性原则。
充分尊重师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坚持“以评价促发展”,积极促进师生不断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达到师生共同进步、持续发展的目的。
(四)创新性原则。
鼓励各学科、各专业根据学科特色、专业特点开展富有成效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工作,创新学生发展评价模式。
三、组织机构与体系保障(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成立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学副校长为组长,教学部门中层干部为副组长,专业部(教学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
由教务处统筹规划,其他教辅教学部门紧密配合,将学校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落到实处。
(二)实施“学校-教学部-教研组”三级监控体系通过“学校-教学部-教研组”三级监控管理体系进行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进而实现对各专业、各学科、各教学环节进展情况实施动态监控、常态监控,形成一个完善、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网络,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关键因素,及时地分析反馈,并作出改进。
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企业评价机制初探
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企业评价机制初探摘要:本文简单分析了现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不足,阐述了探究教育教学质量企业评价机制的必要性和意义,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师职业素养和学生职业素养等过程化的企业评价,探究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质量企业评价机制,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企业评价职业素养一、教育教学质量企业评价机制的必要性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以学生为本,并由用人主体作为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参与方,这两方面内容应当体现在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各个环节。
职业教育最终要培养适合用人单位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指受教育对象在知识、能力、认知、价值观等方面的增量,是学校整个教学系统各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
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所在,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建立,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由校内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和校外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组成,尤其是教育教学质量企业评价机制不可或缺。
而目前建立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侧重在校内,忽视了校外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构建,虽然现在采用的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满意度调查表等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反馈,但其时效性没有运行机制的保证,往往只是作为以后教育教学实施的一个参考意见和建议,因此,如何构建教育教学质量企业评价机制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二、教育教学质量企业评价机制的实际意义在教育观念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质量观,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观、质量观。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也是创业教育,我们要使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教学的同时促进其就业、创业。
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质量观,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质量观,必须加强校外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构建,尤其是企业参与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这对完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建立科学规范、系统完整、具有长效机制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
技工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技工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作者:徐漪平武银华王建林来源:《学理论·下》2009年第12期摘要:本文分析了技工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实施“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制度下构建技工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技工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2-0217-02教学质量是指学生在知识、能力、认知、价值观等方面的增量,它是学校整个教学系统各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对象的变化,在内容、方法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所以其评价指标也必须是动态的和发展的。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技工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进行解剖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探索出一套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评价体系。
一、技工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从技工院校发展的实际看,各校都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方面进行过积极的改革探索,教学质量评价已经成为教学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和提升整体办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1.技工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机构与人员技工院校一般均设有校、系二级教学评价和监控的组织机构。
学校教务处是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的主管职能部门,配备有专门人员,负责学校整体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教学系部是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的具体组织者和管理者,也是教学质量评价的直接实施者,注重对每个教师的教学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
2.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建设技工院校十分重视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在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评估中,逐步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考核和监控体系,出台了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和一体化教学等方面一系列管理方法,特别是近年来,在ISO9001质量体系建立和论证过程中,不少技工院校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及持续改进的运行机制,使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基本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技工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职业 技 术教 育
V0CAT1 0NAL AND TEC HNI AL EDUCAT ON C I
No 2 2 0 ., 01
V0I1 l 3 Ge ea .0 n rlNo6 0
技工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的构建
基金项 目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 20 年课 题《 国技工 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 09 我
究》 编号 : ( 职会秘字[0 81号 )主持人 : 20 10 , 王建林 。
定性分析评价法 。 这是把评 价 内容分解 为几个 项 目, 分别进行评 价的方法 。 把评价体 系中的一级指
徐漪平 , 武银 华 , 王建林
( 江苏省盐城技 师学院 ,江苏 盐城 240 ) 2 0 2
摘
要
建 立健 全 教 学质 量监 控 与 评 价 体 系是 技 工 院校 教 学 质 量得 以保 障 的关 键 。技 工 院校 教 学 质 量
评 价体 系构 建要 坚持质量与定性评价相 结合 , 公开 、 公平 、 正的原则 , 公 开展 教学 团队和教师个体 的教 学质 量评价工作 , 并发挥 评价 的导 向作用和监控作 用, 高教 学质量。 提
篡
与、 全过程管理 。教学质量评价体
!学校可 以选择 国家职业标 准 、 中等
培养高 素质高 技能人 才 的标 准为
系的构建应 以现代 教学评 价理论 ( 或高等 ) 职业 教育学历标 准 、 学生 参 照 , 结合学校 多年 的教学质量评
为指导 , 以职业教育 的基本规律为 0 自身发展的 内在标 准 、 家长望子成 价实践 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
浅谈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及 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的重 要 手 段 。
一
2 . 标准 的概念不清楚 在考查教 学效果 时我们最常说 的就是 “ 教 学 内容要 充实 , 信
、
关于课堂教 学评价 的历史及 目前现状
息量要大” 。但是对 于教学评价标准的定义没有做到具体 , 教学 内
容多少算充实 , 信息量达到多少算大 。这个标 准实际侧重 的是信
息量 。因为只有教 的内容多 了学生才能获得更 多的信息 。但是信 息量大不一定教学效果就好 , 有时反而会影 响教学质字具体 , 精而专。
3 . 标 准 不 全 面
对老师 的偏爱 、 对 学校 多元化则是说参与评价 活动 的主体在 向多元化迈 进。在过去 值 主体 的需要 不仅指学 生对教学 的期 望 的教育评价 中, 评价 活动 的主体较 单一只是校领导 和学院 的管理 的要求也涵盖 了老师对学校的愿望 。只有鼓励学生和教师积极参 合 层工作 人员 ; 在 当今素 质教育推行下 , 评 价主体 除了之前 的学校 与到课 堂教学评价 中,多关注学生 和教师的需要 ,才能客观 、 公正 、 准确地反映课堂教学评价 的结 果 , 使 其更 好地 服务于课 管理人员外 , 还包含 了教 育专 家 、 同行各科 教师 、 学生家长 以及学 理 、 校学生等使评价的主体变得更为多元化。 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比贝提 出了教育评价 的本 质即“ 价值判 断” 。他认 为 , 评价是
对 教育 活动的价值作 出判断。判断不仅对教育 目标 , 也对决策 的 科 学化 。“ 价值判 断” 的提出 , 深化了教育评价 的内涵 。
教学成果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的总体表现。当今高校教育
中职学校学生学业评价机制简析5
中职学校学生学业评价机制简析5中职学校学生学业评价机制简析5一、背景介绍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中职学校的学业评价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学业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能力的综合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全面把握。
中职学校学业评价机制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和未来发展。
二、现有机制存在的问题目前中职学校学业评价机制存在以下问题:1.评价方式单一、目前主要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业成果的唯一依据,过于强调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评判,忽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视。
2.缺乏综合评价。
学校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得分为准,缺乏对学生课堂表现、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评价,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学生厌学情绪高涨。
由于评价机制单一,学生过度焦虑成绩,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和学业发展。
三、改进方向与措施为完善中职学校学业评价机制,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1.评价方式多样化。
应通过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包括考试、实验成绩、作业质量、参与度等,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强调综合评价。
除了学术表现外,学校应注重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评价,例如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进行评估,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3.引入学业指导。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如何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如何提高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习能力。
四、机制带来的益处通过改进中职学校学业评价机制,可以带来以下益处:1.提高评价准确性。
通过多元化评价方式和综合评价内容,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校提供更全面的评价依据。
2.增强学生动力。
综合评价机制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业质量。
3.促进个性发展。
中职学校学业评价机制的应注重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通过综合评价来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和优势。
技工院校课赛工学一体化技能教学与评价模式探究-教育文档资料
技工院校课赛工学一体化技能教学与评价模式探究1当前背景目前,学生在学习课程技能过程中或结课时要有一定任务量的评价与考核。
在课程学习任务执行过程中采用过程考核,过程考核渗透到每一个学习活动或学习单元,采用目视板或小组评价等方式采集学生在学习任务学习过程中的分值。
终结考核大凡放在课程结束时用纸质卷子进行理论或技能考试,作为木门课程最终的考试。
把过程考核与终结考试结合到一起作为学生本门课程最终的考核分数。
这种评价考核方式从过程到结束一直有考核评价伴随学生左右,从理论来看,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应该非常高。
但是久而久之,这种习惯性的考核与评价方式己经开始限制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提高,降低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学生己经把这种两段式的考核评价方式当作一种平常事来做。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己经很难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找不到做事情的归属感。
笔者结合多年一线实践经验,总结出“课赛〃工学一体化教学考核模式,把课堂与比赛现场结合起来,把课程内容融入比赛试题中区,把课堂标准与比赛规范融为一体,把课程考核内容外置到课堂之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2实施方案课赛工学一体化教学考核方式,从学生学习的例外阶段、例外层面上不断探索,立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创新一体化课程教学技能评价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达到学习目标与工作标准、学习过程与工作流程、学习方法与工作方式融通结合的目的,真正实现工学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核心课程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课赛工学一体化实验,把课程内容与比赛项目相融合,把学习课堂与工作现场相融合,把课程考试与比赛规则相融合,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在课赛工学一体化实验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为能使专业一体化课程教与学达到寓教于乐、工学结合的效果,更好地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形成团队协作的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拟在原“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专业或课程或任务授课的最后环节增加比赛活动,贯穿于专业或课程或任务的职业素养、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于一体,把工学一体化课程或学习任务按项目教学六步法或企业工作流程分成四到五个项目工序、企业岗位或学习活动,形成课程或学习任务岗位工序含混流水比赛项目。
技工学校教学管理规范评估细则
附件:学校教学管理规范评估细则》根据《江苏省技工院校教学管理规范》制定。
二、本细则由基本教学文件与教材管理、教学行政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人员管理、教改与教研管理、教学设施管理、附则等八章构成,分解为三十六条, 76 项。
三、评估说明中需查阅的资料为 2022-2022 学年度的资料。
四、本细则满分为 1000 分。
加分项,上限为 20 分。
评估得分 950 分以上为优秀, 900 分以上为合格, 899 分以下为不合格。
一︑教学计划1、指导性教学计划2、实施性教学计划3、教学计划的执行依据部颁指导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对暂无部颁指导性教学计划的专业 ( 工种),制定试行教学计划,并按规定报批。
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报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计划结构完整,内容规范。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和调整,调整的幅度应在总学时的 30%以内。
101020查阅部颁教学计划和试行教学计划及报批资料。
每有一个专业达不到要求扣 1 分,扣完为止,以下相关项以此类推。
查阅实施性教学计划及备案记录。
每有一个专业达不到要求扣 1 分。
对照教学计划查阅教学进程计划、总课程表。
每有一个专业达不到要求扣 1 分。
一︑基本教学文件与教材管理4、指导性教学大纲和实施性教学大纲5、教学大纲的执行6、规范使用教材7、教材建设各专业(工种)均有完备、规范的教学大纲。
所有课程均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优先选用部颁或者省统编教材,每门课程都有相应的教材或者讲义。
主编、主审部颁、省统编教材每种加 2 分;参编部颁、省统编材料每种加 1 分;无部颁或者省统编教材的,自编校本专业教材或者讲义,经省技工教研室备案允许的,每种加 1 分。
102010查阅指导性教学大纲和实施性教学大纲。
每有一个专业(工种)达不到要求扣 1 分。
对照教学大纲,查阅教师授课计划、教案等教学资料。
每有一门课程达不到要求扣 1 分。
“工学一体化”背景下的技工院校教学评价研究
“工学一体化”背景下的技工院校教学评价研究摘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学评价改革是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教学评价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就业市场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本文总结了目前职业教育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多元过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职业教育;教学评价1 引言2022年3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的通知》(人社部函〔2022〕20号),要求在全国技工院校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将“一体化课程教学”升级到“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技工院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培育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技能劳动者和能工巧匠的人才培养方式[2]。
3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工学一体化培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能够反映工作实践的课程中学会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是一体化的。
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专业教学单元,与学科知识领域没有对应关系。
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完成某职业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多门课程学习,学生可获得从事某一职业的资格。
工学一体化培养主要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1)课程目标是培养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在发展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核心能力发展。
工学一体化课程目标不在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三维目标,而是关注学生综合能力,既包括专业能力,也包括除专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2)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同时,获得职业认知能力和生涯发展潜力。
工学一体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学习规律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企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与素养的同时,还掌握问题处理的方法和能力。
技工院校办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还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如学校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企业参与等。因此,在构 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作用,建立起与高职院校实 际情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提出了针对现有 问题的改进措施和建议。这些建议不仅有助于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还有 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水平,培养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 能型人才。同时,本研究也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为推 动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了参考。
未来,技工院校办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可以引 入更多的评价主体,如企业、社会团体等,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和客观。还可以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化评价系统,提高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另外, 要注意保持评价体系的动态性和发展性,以适应社会对技工人才需求的变化和学 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确立了评价指标后,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可以采用定量评 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要考虑数据的客观性,也要考虑专家的主观意见。 此外,还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以增加评价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3、数据采集与处理
评价数据的采集是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的重要环节。学校需要制定合理的采集 方案,明确数据采集的渠道和方式,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对于采 集到的数据,还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应用于评价工作。
通过实施这一评价体系,该学校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一方面,学校整体办学 水平得到了提升,学生在各种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另一方面,学校得到了社会 各界的广泛认可,毕业生就业率持续提高。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 题,如部分评价指标难以量化、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技术难度较大等。针对这些问 题,学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改进,不断完善评价体系。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程评估、督导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程评估、督导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技工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工人才,技工院校开设了工学一体化课程。
这种课程旨在将工科技术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又具备宽泛的知识背景。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程的评估、督导变得尤为重要。
二、评估目的1. 评估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质量,确保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相匹配,能够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技工人才。
2. 评估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3. 评估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程的管理与服务水平,推动学校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发展。
三、评估内容1. 课程设置与教学质量评估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程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教学内容是否与职业需求相结合;评估教学质量,包括教学过程是否生动有趣,学习困难点是否得到有效解决等。
2. 教师队伍与教学质量评估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程的教师队伍结构与数量,教师的学位等级背景与教学水平;针对教师的教学实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进行评估。
3. 教学设施与教学质量评估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设施是否完备,是否满足教学需要;评估设施的使用情况和维护状况,保障教学设施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4. 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学质量评估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程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评估学生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督导方法1. 走访调研通过走访技工院校,直接观察课堂教学、实训场馆等教学场所,了解课程设置、教学质量、教学设施、学生学习情况等情况。
2. 文件资料审查督导组成员综合查阅技工院校相关文件资料,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材使用情况、教学评估报告等,全面了解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程的教学管理和服务情况。
3. 座谈交流与技工院校领导、教师、学生等进行座谈交流,了解他们对于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
职业学校评价制度范本模板
职业学校评价制度范本模板一、前言职业学校评价制度是为了全面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本评价制度范本旨在为职业学校提供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评价体系,确保评价过程的公正、公平和透明。
二、评价目标1. 学生评价: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师评价:鼓励教师注重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 学校评价: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学校教育目标。
三、评价原则1. 客观公正:评价过程中要客观、公正地对待被评价对象,避免主观臆断和偏颇。
2. 全面评价:评价内容要全面,涵盖被评价对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3. 发展性评价:评价要注重被评价对象的发展过程,引导其不断提高。
4. 激励性评价:评价要激发被评价对象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促使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评价体系1. 学生评价体系:包括学业成绩、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社会实践等方面。
2. 教师评价体系:包括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研究、教育教学成果、师德师风等方面。
3. 学校评价体系:包括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学校管理、校企合作等方面。
五、评价方法1. 学生评价方法:采用学习成绩、实践成果、综合素质评价等方法。
2. 教师评价方法:采用教学考核、教学研究、教育教学成果、师德师风评价等方法。
3. 学校评价方法:采用教育教学质量检测、师资队伍调研、教学设施检查、学校管理评估、校企合作评价等方法。
六、评价程序1. 学生评价程序:每学期末进行一次评价,将评价结果记入学生档案。
2. 教师评价程序:每学期末进行一次评价,将评价结果记入教师档案。
3. 学校评价程序:每年进行一次评价,将评价结果记入学校档案。
七、评价结果运用1. 学生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奖学金、助学金、荣誉称号等的评选依据。
2. 教师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岗位晋升、荣誉称号等的评选依据。
技工学校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方案
技工学校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方案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指导中职学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特制定本方案。
综合能力评价在《学生成长记录册(试行)》(以下简称《成长记录册》)的日常性记录基础上进行。
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综合的评价,作为学生综合能力学年评价。
在学生毕业时,以各学年评价为基础,再做出学段评价。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引导中职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学生综合能力评价结果既作为学生在该学段学业是否合格、准予毕业的依据,也可作为就业时的参考。
二、基本原则1 .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要求,建立和完善中职学生综合能力评价制度,以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全面评价学生,全面反映中职学生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2 .按照《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安徽省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的要求,构建中职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评价学生发展水平。
3 .以《成长记录册》为基础,建立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
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指标要反映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德、智、体、美诸方面的综合能力及个性发展的关键指标,各指标的具体评价内容与标准在《成长记录册》上要有详细的评价和记录要求,每学年的学生综合能力评价要以本学年《成长记录册》上的记录为基础。
三、评价指标1 .安徽省中职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按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方法逐步细化。
一级指标包括德、智、体、美四个方面。
2 .“德”的二级指标包括思想品德、社会实践、德育学科学习三个方面。
技工办学质量多元评价制度
技工办学质量多元评价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而技工教育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办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技工办学质量,多元评价制度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多元评价制度的必要性、构建框架和实施路径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多元评价制度的必要性技工办学质量的评价是促进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
传统的单一评价方法往往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技工教育的实际情况,因此需要建立多元评价制度。
多元评价制度有利于充分考虑技工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培养目标,从多个维度全面评价学校的办学质量,更加科学、准确地进行评估。
二、构建多元评价制度的框架1. 学生评价:学生是技工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他们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感受。
可以通过学生满意度调查、毕业生就业情况、职业资格证书取得率等指标来评价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和学习成果。
2. 教师评价:教师是技工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其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可以采用学生评教、教师科研成果、专业技能竞赛获奖情况等指标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3. 企业评价:技工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因此企业评价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可以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项目数量、毕业生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指标来评价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情况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4. 社会评价:技工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社会评价是对学校社会影响力和服务能力的综合评价。
可以通过学校在社区服务的影响力、社会公益活动参与度等指标来评价学校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形象。
5. 内部评价:学校内部评价是对学校自身管理和教学质量的自我审视和改进。
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更新情况、教学设施设备完善程度、教师队伍建设等指标来评价学校内部管理和教学质量。
三、实施多元评价制度的路径1. 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技工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确定评价指标,并充分考虑多元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办学质量评价制度
办学质量评价制度办学质量是技工院校的生命线。
在一系列政府文件(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评估和高级技工学校评审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人社职司便函[2011]21号)》)中提到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紧密结合”,要摒除过去惯常使用的政府一元化评估格局,构建起一个新的以政府、行业、用人单位、学生和学生家长为主体的技工院校办学质量多元化评估体系,从而更全面、客观地评价技工院校整体办学水平,推动办学质量不断提升。
据此,特制订学校的办学质量评价制度。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1、政府参与政府作为学校的主管部门,有权利也有义务对技工院校进行监督和服务,对其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提出要求和指引。
政府通过定期开展技工院校评估、督导、检查等手段,了解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课程设置、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对技工院校的评估,发现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如定位不明确的问题,管理失范的问题,人才培养质量下滑等问题,以评估为手段,以评促建,进一步规范技工院校的建设和发展。
2、行业指导技工院校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地方在于它所开设的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符合市场发展的需要。
在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学校、企业双方能够搭建更好的合作共赢的平台,行业协会能够定期提供行业人力资源状况信息,为合作的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项目提供条件,学校与企业也能够参与到对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人才培养标准的研究、制定和行业相关课题的调研、研究工作中去,从而真正实现“产、教、研”联动。
3、用人单位参与作为校企双制办学的主体,用人单位参与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校人才培养的短板,利于学校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保证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调配等方面与市场需求“步调一致”,更能真正通过用人单位评价来检验并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定性与定量的结合 ;在评 价 的内容上 ,重视 立体评 价和 全面评 价; 在对待评价结果 上 ,重 视全 面的解 释和 慎重 的处 理 ;在评 价 的手段 上 ,强调科 技与智能化 ;在评价 的 目标上 ,实行多元化 与整合化 ;在
评 价 的取 向 上 ,注 重个 性 差 异 。
③管理 范式 的嬗变
发展 。
②评价 内容 与指标 为了真 正发挥让教师对 自身发展负 责,通 过不 同的评价 标准给教 师提 出更 高的期望值 的 目标 。技工院校教师 教学质量评价体 系还应 当 注 意评价 内容与评价指标 的多样性 与全面性 ,这样 ,使用 区分性 教师 评价就显得格外重要 了。其关键在于确定评 价的区分维度 ,如教师职 业生涯 区分 性评 价 、教学 内容 区分 性评 价 、教 学绩 效点 、面区 分性
满意 ,并使学校可持续发展 。这种评价 范式 的变化 ,大大拓宽 了教育 评价 的 目的与职能 ,而使得教育评价不断趋于民主和科学 。 ④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提 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不 同的人形 成不同 的优势 智能 和弱势智能 的组 合 ,从 而在 不同 的学 习环境 中表 现 出不 同 的学 习效
率 。承认学生多元智能的存在 ,就不能用仍然单一 的教学评价方 式对 待学生 ,而应该以多种评价方式和评价手段 去衡量不 同的学生 。一个 人的智能不能只以他在学校环境中的表现为依 据 ,而且还要看他 在实 际情境 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 造力。
5 .教 学 评 价 的 关键 因素
在宏观上确立的技 工院校教 学评 价能否顺利实施 ,有赖于微 观影
发 展 ;在 评 价 的 过 程 上 ,注 重 自评 方 法 的 应 用 ;在 评 价 的 方 法 上 ,重
教育部公布的 《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 2 0 1 0 -2 0 1 2 ) 》 中提 出:要创新职业教育评价考核制 度 ,以素质能 力评 价学生 ,以教
学效果评价老师 ,以贡献水平评价学 校,基 本形成教 育与产业 、校内 与校外结合的质量评价体制。本文将在充分 考察 当前学 界对教学 评价 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晰教学评价 的内涵 ,对教学评 价的核心价值 进 行廓清 ,并从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成 长两个方 面深人探讨教 学 评 价的学 理机制 ,促进 教学评 价的进 一步发展。 1 .教 学评价 的内涵 评价在 《 现代汉语词典》 中解释为评定价值高低 ,教 学评价是指 依据教学 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 价值判 断并为教学决 策服务 的活 动 。通常通过详细 、仔 细的研究 和评估 ,确定 对象的意义 、价 值或者 状态 。 2 .教 育 评 价 的 背 景 ① 学 生 全 面 发 展 的需 要
2 0 1 3 年 ・ 6 月 ・
学 术・ 理 论 现制 和 学理 研 究
王 倩 ( 仪征技师学院 江苏 仪征 2 1 1 4 0 0)
摘 要 :在 全面探 究了教 学评价基 础上 ,深入探 讨 了其 内涵和学理机 制。教学评价是依 据教 学 目标 对教学过程及 结果进行价值判 断并为教 学决策服务 的活动 。本 文从教 学评价 的内涵、背景 、 目的、意义、理论 支撑和 关键 因素进行 了阐述 。 关键词 :教 学评价 机制 学理
响因素的协同运转 ,以下就教学评价 中的关键 因素进行分析 。 ①评 价主体
承认 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 系中 的多元 价值观。就必须赋 予各利益相关者 和价值 主张者 以应有 的评价 主体权利。教 、学 、管 的 各类主体 ,都有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 评价的话语权 。而且 ,他们之 间 还应 当通 过互相尊 重、平等对话 的方式 来进行对彼此 的评价 ,以保证 评 价信息 的可靠性 ,最终促 进交 往 主体在 共 同的学 习交往 中共 存与
传统 的教学注重理论知识 的学 习,评 价方式是 只关注学 习结 果 的
片面 的、单一 的。随着技工院校课改 的不断进行 ,对 学生 的考 核与评 价 已开始将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相结合 ,定量 评价和定性 评价相 结合 ,教师评价和学生 自评 、互评相结 合 ,但缺少 系统的实用 的评价 指标 。客观上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的评价体系 。 ②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教育发展 ,教师为本 。教师发展 ,需要 专业引 领 ,评价相 辅。要 发挥评价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 的功能 ,建立 促进教师不 断提 高的评价体系。现在大多数技工院校使用 的课堂教学 评价标准来 自于 基础教育 ,没有 自己的特 色。这样 的评 价 无法 促进 教 师 的发展 。所 以 ,需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3 .研 究 目的 和 意 义 立足于一线课 堂 ,建立 促进 学生全 面发 展 、促进 教师不 断提 高 、 促进 课程不断发 展 的评价 体 系。其具 有两 个方 面 的意义 :①实 践 意 义 :建立系统的 、合理的教 学评 价体 系,拟订完 整 的教学评 价指标 , 切实改变教学评 价 中的不 利 现状 ,解 决一 些实 际 问题 ,通 过制 度 改 造 、观 念 改 造 和 方 法 改 造 ,走 出 教 学 评 价 理 论 与 实 践 脱 节 的 两 难 困 境 。② 推广 意义 : 课 程评价是 制约课 程改革 深入推进 的 “ 瓶颈 ” 。随
作 为公共管理学科重要组成部分 的教育管理学 ,被认 为是 教育评 价学 的学科 母体 。服 务行 政寻求 的是增进 共识 与合 法性 ,以公 平正 义、 人文关怀 、民主、法治和责 任等 价值 为运行 基础 ,以多元 参与 、 合作共治为运行方式 ,突 出公共服务功 能。让 学生和教师持续 受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