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 地球上的大气
高三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
高三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地球上的大气是地球与外部空间的分界层,维持了我们的气候、支撑了我们的生命。
了解和掌握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气候变化、保护环境以及改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大气的组成地球上的大气主要由氮气(占78%)、氧气(占21%)和少量的稀有气体如氩气、氖气等组成。
此外,还有一小部分水汽、二氧化碳和氧臭化物等。
二、大气的层次结构大气可以分为五个不同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外空层。
1. 对流层是最接近我们的一层,大约有8-16千米厚,其中包含了大部分的天气现象,如云、降水等。
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2.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温度持续下降,高度约为10-50千米。
在此层中,气流以水平、平行层流的方式移动。
3. 中间层温度开始上升,层次结构变得更加稳定和均一,高度约为50-85千米。
4. 电离层位于地球表面之上,常含有游离的电子和离子,是无线电传播的关键区域,高度从85千米到600千米不等。
5. 外空层并不完全属于地球大气圈的一部分,其中包括行星际空间和太阳风等。
三、大气运动1. 大气的垂直运动主要包括对流、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
上升气流通常伴随着云和降水,是形成气候现象的重要因素。
下沉气流则有助于形成干旱地区和高压系统。
2. 大气的水平运动主要包括风、涡旋以及气压系统的形成和传递。
地球上的风主要受到地转偏向力和压力梯度力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形成了多种气候类型。
四、大气中的环境问题1. 大气污染是现代工业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主要包括空气中的颗粒物、液体和气体的污染。
汽车尾气、工厂排放以及燃烧行为都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大气污染不仅损害了人类的健康,还对生态系统和气候产生了负面影响。
2. 温室效应是大气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能够吸收地球表面的热量并发生能量再辐射,导致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
这一现象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
2 气压带和风带2.2。
1一、选择题下图是“某区域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有关a、b、c、d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流a、c由密度大的地方流向密度小的地方B.气流b、d由低压流向高压C.气流b、d受地转偏向力影响D.气流a、c引起降水变化,气流b、d则不会2.下列有关甲、乙两处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处易形成多雨天气B.近地面等压面,甲处向下凹,乙处向上凸C.甲、乙两处均为少雨带D.甲处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处答案:1。
C2。
B解析:第1题,从经纬度和环流方向来看,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低纬度环流圈。
a气流是因地面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由密度大的地方流向密度小的地方,但c气流因动力原因由密度小的地方流向密度大的地方;b、d为水平气流,由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并且发生了明显的偏向,说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d是信风带,由高纬流向低纬,温度不断升高,一般带来干燥的天气。
第2题,甲地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等压面下凹,水汽上升凝结,易成云致雨,气温日较差小,乙地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等压面上凸、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
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关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A.下沉干燥B.上升湿润C.由高纬流向低纬干燥D.由低纬流向高纬湿润4.正确表示①②之间风带风向的图是()答案:3。
A 4.B解析:第3题,从图中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提示信息可知①②③均为气压带的位置。
C、D排除。
据纬度位置可知②为30°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A正确。
第4题,①②之间的风带应为南半球低纬度的信风带,即东南信风带,实际风向为东南风。
下图所示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读图,回答5~6题。
5.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6.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答案:5。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docx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 云的反射作用最强。
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所以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 :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实例:气压值 B=C=E气压值 A>B, E>D ( 海拔越高 , 气压越低 ), 所以,气压值A>D。
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 ;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 ,(白天海风,夜晚陆风)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下题。
高度 高度 高度 高度
气温 ① ②
气温 ③ 第 1 题图
气温 ④
气温
大气逆温是出现在 对流层内高度增加 ,气温反而增加的 异常现象,不利于 城市污染气体尘埃 的扩散
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1、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海平面上升。 2. 影响农业生产——低纬地区作物减产、高纬地区作 物增产 3. 影响水循环——蒸发增强、径流减少、灾害增加, 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4. 影响人体健康——热带疾病向高纬度蔓延等
4、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二氧化碳的浓度大体呈 逐年增加的趋势,导致二氧化碳增加的最主要原 因是: A、全球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度增加 造成的 B、美国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 C、石油价格的上扬,导致各国大量使用燃烧值 低的煤炭所致 D、森林的大量破坏和高耗能工业的飞速发展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4、影响:温度分布、大气运动。
看右图,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①
180º
A、该图为1月气压分布图
90º
N 90º ②
B、该图为7月气压分布图 C、①影响我国时,其所影响的地区阴雨连绵
0º
(完整版)《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
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所以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实例:气压值B=C=E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气压值A>D。
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 一:知识结构二:知识要点1.大气受热过程从上图可以看出,大气受热过程包括:(1)射向地球的太阳辐射,一部分被大气削弱,其余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
(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产生地面辐射,向外辐射能量。
(3)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中的绝大部分,同时产生大气辐射,大气辐射除极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2.热力环流〖成因〗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根本原因(地表冷热不均)〖特点〗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形成过程〗地区间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图示〗1、地区间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上升或下沉的垂直运动。
(图中实线为等压面,虚线为等高面)2、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如图1)3、气压差异又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如图2)。
〖实例〗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与热力环流原理相同的大气环流,如城市风、海陆风和山谷风等。
(1)、海陆风:滨海地区白天陆地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海风);晚上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陆风)。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白天山坡的大气温度高,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山坡的大气温度低,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入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
若在这些地区布局有废气、粉尘排放的工业,常容易造成大气污染事件。
(3)、城市风:由于城市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使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人们称之为城市热岛。
当大的环流微弱时,由。
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是地球上生命体系的基础之一,其作用包括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影响大气质量等。
在地理学习中,地球上的大气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本文将从大气成分、大气分层、大气运动和大气污染四个方面介绍地球上的大气。
一、大气成分地球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小部分的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氢、氦、氖、氩、氪、氙)组成。
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1%。
其中,氦、氖、氩和氪是惰性气体,对大气圈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影响。
二氧化碳与水蒸气的含量则根据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存在波动,主要受人类活动(如工业、交通等)和自然现象(如火山爆发、植物呼吸等)的影响。
二、大气分层地球大气按密度、温度和化学组成的差异分为四个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其中,对流层是地球上大气的最底层,高度从海平面到8-15千米,温度逐渐降低。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上方,高度约50千米,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上升。
中间层位于平流层和热层之间,高度约85-90千米,温度下降。
热层是大气的外层,高度约100千米以上,温度从-100华氏度到2000华氏度不等。
四个层次的界限并不固定,而是随着海拔高度和大气成分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三、大气运动地球大气的运动主要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包括风向和风速两个要素,是由雨、云、温度、高度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垂直运动则是由温差和气压差引起的。
在对流层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气压也随之变化,形成高压和低压的区域,使得大气具有向高压区域流动的趋势。
四、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大气污染物浓度超过空气质量标准或产业排放标准所规定限值的情况。
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
大气污染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也对地球大气层的稳定和生态平衡产生严重的影响。
以上是地理学科中关于“地球上的大气”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在考试或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大气成分的组成、大气层次的分层结构、大气运动规律和大气污染的种类和影响等相关内容,以此建立对地球大气的深入认识,为保护环境、维护人类生存提供有力的支持。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76246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
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所以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实例:气压值B=C=E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气压值A>D。
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精编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
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所以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实例:气压值B=C=E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气压值A>D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02地球上的大气(答案版)
专题02�地球上的大气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1.(2022·上海嘉定·一模)下图为大气保温作用示意图,图中显示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应该是()A.①一①一①B.①一①一①C.①一①一①D.①一①一①【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近地面是低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所以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依次是: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对应到图中的序号依次是:①一①一①。
故选B。
【点睛】2.(2022·上海浦东新·一模)滑雪赛事是体育项目中对气象条件要求最为苛刻的赛事之一。
2022年冬奥会的室外赛事在北京市延庆区和张家口崇礼地区进行,两地地形复杂,山谷风环流强盛。
该气象站谷风环流的示意图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气压低,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A正确,C错误;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气压高,空气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B错误,D与题意不符。
故选A。
【点睛】3.(2022·上海长宁·一模)切洋葱时,往往会有刺激性物质挥发出来。
有人切洋葱的时候在旁边点燃一支蜡烛,用来缓解洋葱可能给眼睛带来的不适。
此生活技巧所运用的地理原理是()A.大气的削弱作用B.大气的散射作用C.大气的热力环流D.大气的保温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点燃蜡烛后,蜡烛加热,气温上升,蜡烛处气流上升,切大葱或洋葱处气流下沉,可以减少切葱产生的气体的上升,此生活技巧所运用的地理原理是大气的热力环流,C正确;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的散射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无关,ABD错误。
(完整版)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
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所以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实例:气压值B=C=E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气压值A>D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
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所以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实例:气压值B=C=E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气压值A>D。
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是地球的外部包围层,由气体组成,起着保护地球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它主要由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氩气(约占0.93%)、气体、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大气层按照海拔高度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主要有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在大气中还存在着大气污染、全球变暖等问题,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首先,大气层在地球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气层可以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来自太空的致命射线和小行星的撞击。
同时,大气层通过吸收太阳辐射和向外辐射地球辐射的方式调节地球的温度,维持了地球表面的适宜气温。
此外,大气层还参与了地球水循环,促进了云的形成和降水的产生,滋润了大地,维持了生物的生存。
其次,大气层的组成对地球的生态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大气中的氮氧气等气体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可以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所需氧气,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物质,通过调节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影响地球的气候和植被覆盖。
因此,维持大气层的稳定和保护大气环境对于地球的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此外,大气层的结构和运动形式也对地球的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大气层主要有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四个层次。
对流层是大气层最下层,在这个层次中气温随海拔高度逐渐下降,同时大气运动主要是对流运动。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上方,在这个层次中气温随海拔高度变化不大,主要是水平运动。
中间层主要在夜间存在,其中少量水气会冻结成雨和雪。
热层位于地球最外层,这一层主要是气体分子吸收太阳的紫外线而受到加热。
这些层次的存在和特点对于地球的气候和气象变化起着调节作用。
最后,大气污染和全球变暖是当前对大气层产生不良影响的重要问题。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存在有害物质的现象,主要是由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等引起。
大气污染会污染大气环境,引发酸雨、雾霾等环境问题,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全球变暖则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地球温度持续上升的现象。
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最全面)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2.1.1、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两个来源)(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和反射。
3.受热过程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温4.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5.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6.大气逆辐射并不只在晚上存在。
7.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全球变暖(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昼夜温差的比较】晴天温差大于阴天,陆地温差大于海洋。
2.1.2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2.形成过程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特别提醒】(1)气压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而言的。
(2)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尔减小。
(3)大气的垂直运动是地面冷热不均造成的,并非由气压差异造成的。
(4)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总是由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3、热力环流的应用海陆风使海冰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巴山夜雨”、逆温】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专题02 地球上的大气(解析版)-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
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目录:2023年真题展现真题呈现真题解密近年真题对比典型真题回顾三年考情分析名校模拟探源核心考点速记1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北京卷5-6题、8-9题)暴雨引发的洪水携带泥沙进入湖泊后,沉积形成砂质纹层。
某地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尼诺事件频次正相关。
推算的厄尔尼诺事件频次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由图可知()A.距今1200年左右该地气候较稳定B.距今3500年该地河流侵蚀作用强C.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该地暴雨频发D.全球气温下降引发厄尔尼诺现象2.该地最可能位于()A.印度洋沿岸B.大西洋西岸C.亚欧大陆东部D.南美洲西部图为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为北京时间),读图完成下面3-4小题。
3.最可能在钓鱼岛见到日出的是()A.①B.②C.③D.④4.①中的洋流()A.使所经海面及附近地区气温偏高B.扰动海水导致渔业资源种类少C.促使厦门至高雄的轮船航速加快D.降低台湾岛西侧沿海空气湿度【答案】1.C 2.D 3.B 4.A【解析】1.根据图上信息分析可知,距今1200年左右厄尔尼诺事件频次高,气象灾害较多,气候不稳定,A错误。
根据图上信息分析可知,距今3500年厄尔尼诺事件频次低,所以暴雨出现频率低,河流流量较少,河流侵蚀作用弱,B错误。
根据材料“暴雨引发的洪水携带泥沙进入湖泊后,沉积形成砂质纹层。
某地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尼诺事件频次正相关”分析可知,厄尔尼诺与砂质纹层出现呈正相关,因为砂质纹层是暴雨引发的洪水沉积形成的,所以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该地暴雨频发,C正确。
全球气温下降与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无法判断具有相关性,D错误。
故选:C。
2.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赤道地区东部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
厄尔尼诺事件导致全球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增多,这导致太平洋中东部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洪涝灾害频繁,同时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一带则严重干旱。
地球上的大气[基础知识]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归纳](带★为强化记忆内容)1、★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地球大气的受热过程分为三个过程:①“太阳暖地面”:太阳辐射在传播过程中,少部分被大气吸收和反射,因此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较少,而大部分到达地面,使得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②“地面暖大气”:地面被加热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因此,★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③“大气还地面”:大气在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将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2、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是引起大气运动的的根本原因。
3、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4、★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大气的水平运动。
(结合书本P30的图2.3来理解、应用)5、热力环流的应用,★如海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山谷风(白天谷风、夜晚山风),城市热岛效应等等。
6、由于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了风,因而,★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7、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南左北右。
改变风的方向,不改变风的速度。
摩擦力既改变风的方向,又改变风的大小8、①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P31图2.5)②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平行与等压线;③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注意理解P32图2.7)9、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大气环流,★形成原因是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获得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
10、三圈环流形成条件:假设地表均匀,高低纬受热不均,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2 地球上的大气(2010·广东文综·T8·4分)1.下列关于无霜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同一海拔,纬度越高无霜期越长 B. 同一纬度,海拔越低无霜期越短C. 同一山地,阳坡无霜期短于阴坡D. 同一地段,开阔地无霜期长于低洼地【命题立意】本题以无霜期的空间差异为背景,主要考查“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的能力。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了解无霜期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规范解答】选D。
无霜期是指一地春天最后一次霜至秋季最早一次霜之间的天数。
一年中无霜期越长,说明热量条件越好,对作物生长越有利。
我国各地初霜日、终霜日及无霜期的分布,一般的说,从北向南,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前,无霜期增长。
同纬度地区,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受地形海拔高度、距海远近等地理条件的影响,海拔越高无霜期越短,阳坡无霜期长于阴坡。
所以D正确。
(2010·北京文综·T10~11·8分)图5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2、3题。
图52.该城区地表温度的()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3.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 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 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命题立意】本题以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城市的热岛环流及其形成的原因。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热力环流的知识,解答该题需要明确城市热岛环流形成的原理。
【规范解答】2选C, 3选A。
第2题,因为导致城市地表温度高低变化的原因是城市建筑物的增多及城市人口、工业等的增多,故可判断A和B项错;城市外围温度较低是因为处于郊区,接近农村,受河流或绿地等影响的结果,故C 正确;按照热力环流的理论,地面风应是由郊区吹向城市。
第3题,从图中分析可以看出城市高温区面积增加,故可判断城市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增加,绿地面积相应减少,A正确;城市交通、商业分布状况图中没有涉及,故无法判断其密度及分布状况的变化;随着绿地面积的减少,建筑物面积的增多,城市的空间形态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
(2010·江苏·T1~2·4分)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图1为火山喷发图片。
回答4、5题。
图14.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5.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命题立意】本题以冰岛火山喷发为背景,主要考查气压带和风带、地球的圈层结构。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确定冰岛位于北大西洋极圈附近,从而知道所处气压带和风带,解答该题需要明确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地球圈层的结构分布。
【规范解答】4选B,5选A。
第4题,因为冰岛位于北大西洋极圈附近,从而得出影响冰岛的气压带、风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带,由此判断B正确。
第5题,因为火山喷发是岩浆从岩石圈喷出,形成的火山灰物质在大气中漂浮,落到地表,从而进入水圈、生物圈,最后经沉积回到岩石圈,由此判断A正确。
【类题拓展】2010年3月以来,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引起世界关注,也是地理高考关注的热点,此类问题可从地理环境各圈层之间、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去分析,冰岛火山喷发必然引起周围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
(2010·浙江文综·T3~4·8分)下图为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
完成6、7题。
6.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A.风带南移 B.受印度洋影响明显C.信风强盛 D.暖流带来的水汽多7.耶路撒冷与喀布尔的夏温相当,但冬温相差约10 ℃,影响喀布尔冬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 B.地势C.洋流 D.人类活动【命题立意】本题以西亚地区为背景,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影响冬季降水的因素及造成冬温差异的原因。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从气候图入手,明确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同时,明确耶路撒冷与喀布尔所处地形区的差异。
【规范解答】6选A,7选B。
第6题,三地所处位置都位于30°~40°N之间,冬季由于气压带风带南移而受西风带影响,降水都较多,所以A正确;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地中海),而不是来自印度洋,所以B错误;降水多是受到西风影响而不是受到信风和暖流影响,所以CD错误。
第7题,耶路撒冷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喀布尔位于兴都库什山脉附近的山间盆地中,地势高,气温低,所以两地冬温相差很大,答案选B。
【类题拓展】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大气环流、下垫面(包括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植被覆盖等)和人类活动。
其中对气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下垫面(植被状况):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地形(迎风坡、背风坡)、地势(海拔高度)、海陆位置(距海远近)、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2010·江苏·T21~22·6分)2010年3、4月间,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旱,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却在准备防洪。
据此回答8、9题。
8.西南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有()A.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过大 B.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C.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D.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9.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有()A.暴雨引发洪水,建立预警系统B.雨季降水形成洪水,修建水库C.积雪融化引发洪水,疏浚河道D.来自上游的洪水,修堤筑坝【命题立意】本题以2010年属于湿润地区的西南数省遭遇大旱,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却在准备防洪为背景,主要考查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分析西南地区旱灾与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成因,解答该题需要明确西南数省遭遇大旱的主要原因是气候较常年干旱,降水偏少,纬度低,蒸发强,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不足造成的;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是去年冬季降雪量较常年偏大,2010年3、4月间,气温回升,导致积雪融化引发河水上涨。
【规范解答】8选 BD,9选CD。
第8题,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旱的主要原因是气候较常年干旱,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纬度低,蒸发强,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不足造成的,并非地处干旱地区及农业用水量过大,由此判断BD正确, AC 与题意不符。
第9题,因为阿勒泰部分地区2009年冬季降雪量较常年大,2010年3、4月间,气温回升,导致积雪融化引发河水上涨,由此判断CD正确;阿勒泰部分地区3、4月间降水少,因此AB与题意不符。
【类题拓展】该题组考查学生对旱涝灾害有关知识掌握程度。
干旱主要是大气降水异常偏少,地表水资源不足造成的,因此分析干旱成因应从气温、降水、地表植被、地质、地形、径流等方面考虑,采取措施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考虑;洪涝主要是河流水位过高、溢出,危害人们生产生活,分析洪涝成因应从降水量降雪量、气温、地形、地表植被、河流含沙量等方面考虑,采取措施应从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两方面考虑。
(2010·江苏·T7~8·4分)图4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示意图,图5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 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 ℃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B.受暖流影响C.受寒流影响D.受陆地影响11.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5所示信息相符的是()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命题立意】本题以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 ℃范围示意图与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影响气温高低的主要因素、根据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等知识。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找出左图中两条等温线变化规律及能够判断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候类型。
解答该题需要明确影响温度高低的主要因素、如何判断气候类型。
【规范解答】10选C,11选B。
第10题:因为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与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相比明显变宽,说明是受洋流影响,22 ℃等温线明显向北弯曲,说明水温较同纬度低,而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分布着寒流,寒流具有降温减湿作用,由此判断C正确;AB项与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没有暖流相矛盾; D项与受洋流影响相矛盾。
第11题,由图5可知,该地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年降水量在750~1000 mm 之间,气候应是热带草原气候,由此判断B正确; A项甲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全年高温少雨,与干湿季明显矛盾;C项丙地位于印度半岛,是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1500 mm~2000 mm之间;D项丁地位于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分配均匀,与干湿季明显矛盾。
【类题拓展】等温线图,应注意图中等温线弯曲方向、疏密、数值变化、图中极值,并从太阳辐射、地形、坡向、洋流、海陆位置、气象等方面分析产生的原因。
气候类型的判断应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考虑,根据各月气温高低判断南北半球及温度带,再结合降水状况得出具体类型,或依据地理位置来判断气候类型,如第11题,由该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可判断出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