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三节 电离平衡教案2

合集下载

电离平衡教案(8篇)

电离平衡教案(8篇)

电离平衡教案(8篇)电离平衡教案篇1其次课时电离平衡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把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

3.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力量目标:1.培育学生阅读理解力量。

2.培育学生分析推理力量。

情感目标: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靠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今日学习的内容是:“电离平衡”学问。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2.当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平衡比拟(1)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展,只是其速率相等。

(2)此平衡也是有条件的平衡:当条件转变,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平衡发生移动。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A.内因的主导因素。

B.外国有:①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上升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问题争论:在的平衡体系中:①参加:②参加:③参加:各离子分子浓度如何变化:、溶液如何变化?(“变高”,“变低”,“不变”)(4)电离平衡常数(ⅱ)一元弱酸:(3)一元弱碱①电离平衡常数化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不变。

②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值大小可推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抑制作用。

如:随堂练习1.足量镁和肯定量的盐酸反响,为减慢反响速率,但又不影响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参加以下物质中的()A.B.C.D.2.是比碳酸还要弱的酸,为了提高氯水中的浓度,可参加()A.B.C.D.3.浓度和体积都一样的盐酸和醋酸,在一样条件下分别与足量固体(颗粒大小均一样)反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盐酸的反响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响速率B.盐酸的反响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响速率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更多D.盐酸和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4.以下表达中可说明酸甲比酸乙的酸性强的是()A.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B.钠盐溶液的碱性在一样物质的量浓度时,酸甲的钠盐比酸乙的钠盐弱C.酸甲中非金属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属元素化合价高D.酸甲能与酸乙的铵盐反响有酸乙生成5.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将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发生如下反响:和的酸性强弱比拟,正确的选项是()A.较弱B.较弱C.两者一样D.无法比拟总结、扩展1.化学平衡学问与电离平衡学问对比比拟。

高三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精选3篇)

高三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精选3篇)

高三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精选3篇)1. 教案名称: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教学目标:1. 了解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解释电离平衡的原理;2. 掌握电离平衡与浓度、温度、压强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3. 能够应用电离平衡的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电离平衡与浓度、温度、压强的关系;3. 应用电离平衡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电离平衡吗?电离平衡有什么特点?”,引发学生对电离平衡的思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15分钟)结合实例,讲解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解释电离平衡与浓度、温度、压强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3. 案例分析(20分钟)选取一些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应用电离平衡的原理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思考不同浓度、温度或压强条件下电离平衡的变化情况。

4. 课堂练习(1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评。

5.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电离平衡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教案名称: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掌握酸碱的定义和酸碱常数的计算方法;3. 理解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1. 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酸碱的定义和酸碱常数的计算方法;3. 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的关系。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电离平衡常数吗?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之间有什么关系?”。

2. 讲解(15分钟)讲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解释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20分钟)选取一些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计算电离平衡常数和酸碱常数,并讨论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之间的关系。

4. 课堂练习(1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评。

2023年高二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第二课时)(精选3篇)

2023年高二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第二课时)(精选3篇)

2023年高二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第二课时)(精选3篇)课时一:电离平衡概述及离子与分子的溶解平衡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离平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了解电离平衡与化学反应速度的关系;3. 掌握离子与分子在溶解过程中的溶解平衡。

二、教学内容1. 电离平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电离平衡与化学反应速度的关系;3. 离子与分子的溶解平衡过程。

三、教学重点1. 理解电离平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离子与分子在溶解过程中的溶解平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 通过实验观察电离平衡和溶解平衡的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电离平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理论讲解:详细解释电离平衡与化学反应速度的关系,并介绍离子与分子的溶解平衡过程。

3. 实验演示:进行一组溶解实验,观察和记录溶解平衡的现象,并解释形成溶解平衡的原因。

4.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体会,并引导他们思考溶解平衡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5. 练习巩固:布置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对电离平衡和溶解平衡的理解。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升学生对电离平衡的理解。

课时二:离子反应的离子化程度和离子电导一、教学目标1. 理解离子反应的离子化程度和离子电导的概念;2. 掌握计算离子化程度和离子电导的方法;3. 了解离子反应对溶液电导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离子反应的离子化程度和离子电导的概念;2. 计算离子化程度和离子电导的方法;3. 离子反应对溶液电导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 理解离子反应的离子化程度和离子电导的概念;2. 掌握计算离子化程度和离子电导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2. 通过实例分析和计算,激发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离子化程度和离子电导的概念和意义。

2. 理论讲解:详细解释离子化程度和离子电导的定义,并介绍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电离平衡教案

电离平衡教案

电离平衡教案标题:电离平衡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电离平衡的概念。

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将学习电离平衡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计算平衡常数。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利用电离平衡理论解释和预测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强度。

教学目标:1. 理解电离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计算平衡常数的方法。

3. 理解温度、浓度和压力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4. 能够解释和预测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强度。

教学资源:1. 教科书或教学资料关于电离平衡的章节。

2. 实验材料:酸、碱、指示剂、玻璃容器等。

3. 计算器和白板/黑板。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 通过提问或展示一些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电离平衡的兴趣。

-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电离平衡?为什么电离平衡是化学反应的重要概念?2. 理论讲解(15分钟):- 解释电离平衡的概念和定义。

- 介绍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讨论温度、浓度和压力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3. 实验演示(20分钟):- 进行一个简单的酸碱中和实验,观察和记录反应过程中的变化。

-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酸碱反应中的电离平衡。

4.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和解答一些与电离平衡相关的问题。

-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分享观点,以加深对电离平衡的理解。

5. 案例分析(15分钟):- 提供一些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和条件,让学生应用电离平衡理论解释和预测反应的方向和强度。

-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条件下电离平衡的变化,帮助他们建立对电离平衡的直观认识。

6. 总结和评估(10分钟):- 总结电离平衡的重要概念和关键要点。

-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检验他们对电离平衡的理解程度。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答其他同学的问题。

教学辅助措施: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提供适当的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3.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理解程度,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跟上。

电离平衡教案范文

电离平衡教案范文

电离平衡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掌握计算电离常数和电离度的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通过实验或计算确定化学反应的电离平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电离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或计算确定电离平衡的位置。

三、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酸碱指示剂、滴管、容量瓶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引入电离平衡的概念。

如:在酸碱中,酸溶液和碱溶液会发生电离反应,产生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

这两种离子的浓度决定了溶液的酸碱性质。

那么在这个反应过程中,溶液内酸碱离子的浓度是如何变化的呢?2.讲解电离平衡的概念和原理(20分钟)通过板书或投影,讲解电离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强调平衡位置的概念,以及电离平衡常数的意义。

3.实验演示(30分钟)选择一种酸碱反应作为实验演示,如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

按照一定的酸碱配比,将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添加酸碱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同时用滴管逐滴加入盐酸或硫酸,直到颜色变化完全消失,记录所需滴加的酸量。

4.数据处理(20分钟)将实验数据整理出来,计算出滴加的酸量与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比值,即H+/OH-的浓度比。

根据电离平衡的原理,可得到酸碱离子的浓度比等于电离常数,从而可以确定该酸碱反应的电离平衡位置。

5.总结(10分钟)六、板书设计电离平衡定义:在化学反应中,离子化物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和它们的浓度之间的关系。

原理: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可以通过测量电离常数或电离度来确定。

H++OH-→H2O电离平衡常数:Kw=[H+][OH-]实验示意图: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水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电离平衡的概念和原理,并通过计算结果,让学生深入理解电离常数和电离度的意义。

高三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第二课时](精选3篇)

高三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第二课时](精选3篇)

高三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第二课时](精选3篇)第二课时:电离平衡计算方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离平衡的概念2.掌握计算电离平衡常数的方法3.能够根据已知条件计算电离平衡常数二、教学重点计算电离平衡常数的方法三、教学难点根据已知条件计算电离平衡常数四、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电离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新知讲解(1)电离平衡常数(K)的概念:电离平衡常数是一个用来描述化学反应中物质电离的程度的常数,用K表示。

(2)计算电离平衡常数的方法:a.对于一般的电离反应:A ⇌ B + CK = [B] * [C] / [A]b.对于酸碱反应:HA + H2O ⇌ H3O+ + A-K = [H3O+] * [A-] / [HA]c.对于弱酸酸解离反应:HA ⇌ H+ + A-K = [H+] * [A-] / [HA]3.例题讲解(1)已知一反应物(A)浓度为0.2mol/L,生成物(B)浓度为0.1mol/L,生成物(C)浓度为0.3mol/L,请计算电离平衡常数(K)。

解:根据公式,K = [B] * [C] / [A]代入数值,K = (0.1)(0.3) / (0.2) = 0.15(2)对于反应式:2HCl ⇌ H2 + Cl2,已知该反应平衡时,氯气(Cl2)的浓度是0.2mol/L,氢气(H2)的浓度是0.3mol/L,请计算电离平衡常数(K)。

解:根据公式,K = [B] * [C] / [A]代入数值,K = (0.2)(0.3) / (0.2) = 0.34.练习根据已知条件计算电离平衡常数。

五、板书设计电离平衡常数计算方法对于一般的电离反应:A ⇌ B + CK = [B] * [C] / [A]对于酸碱反应:HA + H2O ⇌ H3O+ + A-K = [H3O+] * [A-] / [HA]对于弱酸酸解离反应:HA ⇌ H+ + A-K = [H+] * [A-] / [HA]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解了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023年高三电离平衡[第二课时]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高三电离平衡[第二课时]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高三电离平衡[第二课时]教案(精选3篇)教案一课题:2023年高三电离平衡[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电离平衡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教学目标:1. 了解电离平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掌握电离平衡的条件;3. 了解电离平衡受温度、浓度以及压强等因素的影响;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电离平衡的条件;2. 温度、浓度和压强等因素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温度、浓度和压强等因素对电离平衡的影响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课件、实验器材等;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引入电离平衡的概念:请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简要复习电离平衡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引出本节课的目标: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学习电离平衡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Step 2 讲授电离平衡的条件(10分钟)1. 介绍电离平衡的条件:温度条件、浓度条件以及压强条件。

2. 分别解释温度条件、浓度条件和压强条件,并通过例题进行说明。

Step 3 讨论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温度是否会对电离平衡产生影响?2. 引导学生分析:提问学生在理论上如何描述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3. 分析与讨论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提出温度越高电离平衡位置的移动方向等观点。

Step 4 讨论浓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浓度是否会对电离平衡产生影响?2. 引导学生分析:提问学生在理论上如何描述浓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3. 分析与讨论浓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提出浓度越高电离平衡位置的移动方向等观点。

Step 5 讨论压强对电离平衡的影响(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压强是否会对电离平衡产生影响?2. 引导学生分析:提问学生在理论上如何描述压强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3. 分析与讨论压强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提出压强越高电离平衡位置的移动方向等观点。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电离平衡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2. 掌握电离平衡常用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电离平衡理论解决相关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掌握电离平衡的概念及应用;
2. 理解电离平衡与酸碱反应、盐类水解反应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
1. 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
2. 酸碱反应的电离平衡;
3. 盐类水解反应的电离平衡。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问题:介绍电离平衡的概念及意义。

2. 学习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学习酸碱反应和盐类水解反应的电离平衡方程式及计算方法。

4. 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验证电离平衡的现象。

5. 练习电离平衡相关的计算题。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资料;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六、教学评价:
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电离平衡相关的计算题;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七、教学反思:
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帮助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并能够熟练运用电离平衡理论解决相关问题,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化学教案-电离平衡2篇

化学教案-电离平衡2篇

化学教案-电离平衡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精选2篇(一)主题:电离平衡年级:高中化学课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计算电离度的方法;3. 理解化学平衡的条件。

教学内容:1. 电离平衡的概念和特点;2. 电离度的计算方法;3. 化学平衡的条件。

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和教案;2. 班级实验室设备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实验室设备,在实验室中加入少量HCl到水中,观察其溶解过程,并注意其电离现象;2. 询问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引出电离平衡的概念。

二、讲解电离平衡(20分钟)1. 讲解电离平衡的概念和特点,强调各种物质在溶液中的电离现象;2. 引导学生思考电离度的概念,并给出计算电离度的方法;3. 借助实例演示计算电解度的过程。

三、小组讨论(20分钟)1. 安排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下问题:电离平衡的条件是什么?2. 引导学生共同思考问题,并记录下小组讨论结果;3.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

四、整理归纳(10分钟)1. 提取小组讨论的结果,讲解化学平衡的条件;2. 总结电离平衡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五、巩固练习(2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2. 监控学生的练习情况,并及时解答疑问。

六、作业布置(10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计算电离度的方法,同时也能够理解和应用化学平衡的条件。

通过实例的引入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精选2篇(二)主题:钠的性质与应用年级:高中化学目标:1. 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了解钠的应用领域和相关安全注意事项;3. 掌握钠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基本方程式和化学原理。

教学重点:1. 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钠的应用领域和安全注意事项;3. 钠与其他物质反应方程式和化学原理。

2023年高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复习课教案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高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复习课教案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高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复习课教案教案(精选3篇)教案一:平衡与电离平衡的复习【教学目标】1. 复习高二化学中的平衡与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2. 总结平衡与电离平衡的特征与判断条件;3. 讨论平衡与电离平衡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4. 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巩固理解。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板书工具、实验用品;学生:课本、笔记、问题纸。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化学反应的平衡?什么是电离平衡?”2.请学生回忆或查阅资料,讨论他们对平衡与电离平衡的理解,并记录在黑板上。

Step 2 复习基本概念1.通过讨论,复习平衡和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

2.引导学生总结平衡和电离平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记录在黑板上。

Step 3 平衡的判断条件1.讲解平衡的判断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2.强调平衡的条件不仅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还包括温度、压力、溶剂等因素的影响。

Step 4 电离平衡的特征1.讲解电离平衡的特征:溶液中正负离子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2.强调电离平衡只发生在溶液中,且需要考虑溶解度积常数等因素。

Step 5 平衡与反应速率1.讲解平衡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包括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速率相等,反应速率变慢等;2.通过实验为例,展示平衡态下反应速率的变化。

Step 6 解答问题1.请学生提出关于平衡和电离平衡的问题;2.一一解答学生问题,巩固学生理解。

【教学反馈】1.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2.收集学生的问题纸,为下节课的教学准备。

教案二:平衡定律的应用【教学目标】1. 复习平衡定律的基本概念;2. 掌握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表达式的计算方法;3. 理解平衡常数对化学平衡的影响;4. 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巩固理解。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板书工具、实验用品;学生:课本、笔记、计算器。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平衡定律?平衡常数是什么?”2.请学生回忆或查阅资料,讨论他们对平衡定律和平衡常数的理解,并记录在黑板上。

2023年高三电离平衡--电离平衡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高三电离平衡--电离平衡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高三电离平衡--电离平衡教案(精选3篇)教案一: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学目标:1.了解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3.能够应用电离平衡常数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电离平衡的思考;2.讲解电离平衡的概念和特点,包括:物质的电离过程、电离平衡条件、电离平衡常数;3.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电离平衡常数;4.解决一些典型的电离平衡常数计算问题;5.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讨论,解决一些应用题;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电离平衡常数在化学计算中的重要性;7.布置相关作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案二: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的关系教学目标:1.了解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关系;2.了解电离平衡和化学平衡之间的数学表达方式;3.掌握电离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的思考;2.讲解电离平衡和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关系;3.通过示例演示电离平衡和化学平衡的数学表达方式;4.讲解电离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5.解决一些实例问题,深入理解电离平衡和化学平衡之间的关系;6.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电离平衡和化学平衡的关系;7.布置相关作业,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和探索。

教案三: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教学目标:1.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2.了解温度、浓度和压力对电离平衡的影响;3.能够应用Le Chatelier原理分析电离平衡的变化。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的思考;2.讲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和压力;3.通过示例演示温度、浓度和压力对电离平衡的影响;4.讲解Le Chatelier原理,说明其在电离平衡中的应用;5.解决一些应用题,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讨论,继续探索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7.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对化学反应的重要意义;8.布置相关作业,鼓励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关于电离平衡的化学教案

关于电离平衡的化学教案

关于电离平衡的化学教案第一章: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离平衡的定义和意义。

使学生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表达式。

培养学生运用电离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电离平衡的定义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及其计算电离平衡的移动原理1.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入电离平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利用图表和动画演示电离平衡的移动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电离平衡概念的理解程度。

课后布置相关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电离平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特点。

使学生掌握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移动原理。

培养学生运用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特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及其计算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移动原理2.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利用图表和动画演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移动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概念的理解程度。

课后布置相关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弱电解质电离平衡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盐类的水解平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盐类水解平衡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掌握盐类水解平衡的移动原理。

培养学生运用盐类水解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盐类水解平衡的定义及其特点盐类水解平衡常数的含义及其计算盐类水解平衡的移动原理3.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入盐类水解平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利用图表和动画演示盐类水解平衡的移动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盐类水解平衡概念的理解程度。

课后布置相关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盐类水解平衡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酸碱平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

电离平衡教案设计

电离平衡教案设计

电离平衡教案设计教案标题:电离平衡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理解电离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计算电离常数和平衡常数的方法;3. 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4. 能够解决与电离平衡相关的问题。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酸碱中的离子生成反应,并讨论这些反应是否总是完全进行。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反应会达到平衡,而有些则不会。

知识讲解:1. 介绍电离平衡的概念,即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存在动态平衡的状态。

2. 解释电离常数和平衡常数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描述电离平衡中的作用。

3. 讲解电离常数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包括使用浓度和压力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并介绍相应的公式。

案例分析:1. 提供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求学生计算其电离常数和平衡常数。

2. 引导学生分析计算结果,讨论其意义和反应的特点。

影响因素讨论:1. 引导学生思考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压力等。

2. 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探讨这些因素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解释。

综合练习:1. 提供一组反应方程式,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2. 要求学生解答与电离平衡相关的问题,包括计算浓度、压力和平衡常数等。

总结:1. 总结电离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强调电离常数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3. 提醒学生注意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并能够灵活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其他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并进行小组展示。

2. 提供更复杂的电离平衡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2. 综合练习的完成情况;3. 学生对于电离平衡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化学教科书和课本;2. 计算器;3. 实验室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实验)。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电离平衡的变化,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和分析。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研究相关应用领域,如酸碱中和、药物反应等,以加深对电离平衡的理解和应用。

高中化学-高二电离平衡--电离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高二电离平衡--电离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高二电离平衡--电离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电离平衡的概念和特点;(2)了解酸和碱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3)掌握H+、OH--离子的浓度计算方法;(4)理解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

2. 能力目标(1)能够进行电离平衡的计算和分析;(2)掌握酸性、碱性溶液的判断方法;(3)能够应用电离平衡理论解释化学现象。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加深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规范操作,注重实验安全和环保。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电离平衡的概念和特点;(2)H+、OH--离子的浓度计算方法;(3)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

2. 教学难点(1)酸和碱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2)电离平衡的计算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探究法教学法2. 课堂讨论法3. 情景模拟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有哪些?(2)如何判断一种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3)在实验室中,如何准确地测试一种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质?2. 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加入NaOH的溶液pH值会上升,加入HCl的溶液pH值会下降。

这是什么原因?又为什么加入NaOH和HCl时会影响溶液的pH值?3. 学习环节(1)电离平衡的概念与特点电离平衡是指电离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它们的浓度变化趋势停止,而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

电离平衡表达式:K = [生成物]^a / [反应物]^bK 称为平衡常数。

a 和 b 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系数。

(2)酸和碱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酸是指能够释放出H+离子的物质,碱是指能够释放出OH--离子的物质。

强酸和强碱是指在水中完全电离的酸和碱,弱酸和弱碱是指在水中部分电离的酸和碱。

(3)H+、OH--离子的浓度计算方法对于弱酸HA,其H+离子的产生量可以用酸解离常数Ka来描述:Ka = [H+][A-] / [HA]对于弱碱B,其OH--离子的产生量可以用碱解离常数Kb来描述:Kb = [OH-][BH+] / [B]pH和pOH的计算公式分别为:pH = -log[H+]pOH = -log[OH-]pH + pOH = 14(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及其效应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和化学反应中使用的催化剂。

高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复习课教案教案(精选3篇)

高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复习课教案教案(精选3篇)

高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复习课教案教案(精选3篇)教案一:化学平衡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公式;2. 熟练掌握用公式计算平衡常数和平衡浓度的方法;3. 能够解决与化学平衡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平衡常数的计算;2. 平衡浓度的计算;3. 化学平衡问题的解决。

教学难点:1. 平衡常数的理解和应用;2. 平衡浓度的计算。

学时安排:2学时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复习概念1. 复习平衡反应、正向反应、逆向反应的概念;2. 复习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 复习平衡浓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二、计算实例1.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平衡常数;2.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平衡浓度。

三、解决问题1.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解决实际化学平衡问题;2. 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讨论;2.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和解答问题。

五、小结1.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2. 学生思考和总结。

教学资源:教科书、实验器材、黑板、彩笔等。

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作业;2. 阅读相关参考资料,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和应用。

教案二:平衡电离平衡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平衡反应和电离反应的基本概念;2. 回顾电离平衡的条件和特点;3. 复习计算电离度和离析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1. 平衡反应和电离反应的复习;2. 电离平衡的条件和特点;3. 计算电离度和离析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电离平衡的条件和特点;2. 计算电离度和离析度的方法。

学时安排:2学时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复习概念1. 复习平衡反应和电离反应的概念;2. 回顾电离平衡的条件和特点。

二、电离度和离析度的计算1. 复习电离度和离析度的定义;2. 复习电离度和离析度的计算方法。

三、计算实例1.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电离度和离析度;2. 学生进行练习。

四、解决问题1.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解决实际问题;2. 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五、课堂讨论1. 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讨论;2.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和解答问题。

高二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电离平衡(精选3篇)

高二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电离平衡(精选3篇)

高二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电离平衡(精选3篇)教案一:电离平衡的概念和条件教学目标:了解电离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教学重点:电离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教学难点:电离平衡的条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导入,让学生了解电离平衡的概念和意义。

问题: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在给出足够时间的情况下,会发生全部反应吗?二、概念解释(10分钟)1.讲解电离平衡的概念: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恒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生成和消耗速率相等。

可以通过示意图来解释电离平衡的概念。

2.讲解电离平衡的意义:了解电离平衡对于化学反应的研究和工业应用的重要性。

三、条件解释(15分钟)1.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温度升高时,电离平衡会向可逆反应的生成物方向移动。

2.压力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如果可逆反应涉及到气体的生成或消耗,增加压力会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3.浓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如果可逆反应涉及到溶液的生成或消耗,增加浓度会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四、实验演示(20分钟)通过实验演示来说明电离平衡的条件对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影响。

五、小结(5分钟)总结电离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教案二:电离平衡的平衡常数和位置教学目标:了解电离平衡的平衡常数和位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电离平衡的平衡常数和位置。

教学难点:平衡常数和位置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电离平衡的平衡常数和位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5分钟)1.平衡常数的概念: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的乘积的定值。

2.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计算平衡常数的值。

三、平衡位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5分钟)1.平衡位置的概念: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浓度。

2.平衡位置的计算方法:根据平衡常数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计算平衡位置的值。

电离平衡的计算教案

电离平衡的计算教案

电离平衡的计算教案教案标题:电离平衡的计算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电离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掌握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电离平衡计算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教案步骤:步骤一:引入电离平衡的概念(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常数;2. 解释电离平衡是指在溶液中电离物质与未电离物质之间的平衡;3. 提出电离平衡与溶液中的酸碱性质密切相关。

步骤二:介绍电离平衡常数(10分钟)1. 解释电离平衡常数(K)是描述电离平衡程度的指标;2. 引导学生理解电离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关系;3. 提供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和示例。

步骤三:计算电离平衡常数(15分钟)1. 提供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包含电离反应;2. 引导学生根据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3. 帮助学生应用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计算电离平衡常数。

步骤四:应用电离平衡常数解决问题(2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计算电离平衡常数;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解题思路;3. 指导学生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计算相关物质的浓度或反应的平衡位置。

步骤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确认学生对电离平衡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有基本掌握;2. 提醒学生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需要考虑温度等因素;3. 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应用电离平衡计算方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教案评估:1. 课堂练习:提供一些计算电离平衡常数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课堂讨论:就应用电离平衡常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行讨论,评估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扩展:1. 引导学生探索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中性的关系;2. 引导学生研究电离平衡常数与温度变化的规律;3.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结果。

电离平衡高中化学教案

电离平衡高中化学教案

电离平衡高中化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离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 掌握电离平衡的相关知识,包括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3. 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过程;4. 能够通过实验数据和计算得出电离平衡的相关结果。

教学内容:1. 电离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电离平衡的特点和条件;3. 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4.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电离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难点: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过程。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玻璃烧杯、搅拌棒、PH计等;2. 实验药品:盐酸、氢氧化钠等;3. 实验情境模拟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溶解与溶液、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2. 提出问题:电离是什么?电离反应与化学平衡有什么联系?二、理论学习(15分钟)1. 讲解电离反应和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 介绍电离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 分析电离平衡的特点和条件。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进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实验,并记录数据;2. 计算电离平衡常数,并分析实验结果。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计算过程;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电离平衡的特点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电离平衡相关练习题;2. 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补充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培养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讨论和总结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案(电离平衡第2课时)

2教案(电离平衡第2课时)

电离平衡第二课时[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解质的强弱与结构的关系,并且已经知道弱电解质的溶液中,既有分子,又有离子,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有关知识。

[设疑]一定量的盐酸与足量的锌反应,生成H2的量取决于什么因素?[生]取决于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师]那么氢离子浓度相同,溶液体积也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过量的锌反应,最后生成的H2是否一样多?[生甲]一样多[生乙]醋酸多[师]谁的回答正确呢?等我们学完电离平衡的知识之后自然就会明白。

下面我们就以醋酸为例,说一说什么叫电离平衡。

[板书]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板书]1.概念[问题探究]CH3COO-和H+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生]不能。

[师]我们知道,醋酸加入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CH3COOH 会电离成CH3COO-和H+,与此同时,电离出的CH3COO-和H+又会结合成CH3COOH分子,随着CH3COOH分子的电离,CH3COOH分子的浓度逐渐减小,而CH3COO-和H+浓度会逐渐增大,所以CH3COOH的电离速率会逐渐减小,CH3COO-和H+结合成CH3COOH分子的速率逐渐增大,即CH3COOH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

[副板书]CH33COO-+H+[接着讲述]在醋酸电离成离子的同时,离子又在重新结合成分子。

当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就达到了电离平衡状态。

这一平衡的建立过程,同样可以用速率—时间图来描述。

[投影]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状态建立示意图[师]请同学们根据上图的特点,结合化学平衡的概念,说一下什么叫电离平衡。

[学生叙述,教师板书]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生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师]电离平衡也属于一种化学平衡,那么化学平衡状态有何特征?可以用哪几个字概括?[生]逆、等、动、定、变。

[师]电离平衡状态同样具有这些特征,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五个字应用到电离平衡状态分别指什么?[板书]2.特征:逆、等、动、定、变。

2-3第三节 电离平衡教案2

2-3第三节 电离平衡教案2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3.常识性介绍电离平衡常数。

二、教学重点电离平衡的建立及电离平衡的移动。

三、教学难点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电离平衡常数。

四、教学方法理论推导法。

五、教学用具HCl溶液、CH3COOH溶液、NaOH溶液、NH3·H2O溶液、NaCl溶液各500 mL (0.5 mol·L-1),电解装置一套,导线若干。

六、教学过程[实验导入]教师依次演示HCl、CH3CHOOH、NaOH、NH3·H2O、NaCl五种溶液的导电能力并启发学生分析推论,从而得出HCl、NaOH、NaCl导电能力强,CH3COOH,NH3·H2O导电能力弱的结论。

教师及时把这五种物质分类:导电能力强的HCl、NaOH、NaCl叫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弱的CH3COOH、NH3·H2O叫弱电解质。

[板书] 第三节电离平衡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讨论比较]教师提出设问:为什么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不同?请从电解质溶液能导电的原因逐步分析。

电解质溶液能导电是由于溶液里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弱电解质不完全电离。

紧接着板书:[板书]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继续讨论比较:为什么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能完全电离而弱电解质只能部分电离呢?引出下一个问题。

[板书]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到底弱电解质中哪一部分分子能电离呢?讲解:其实每个弱电解质分子的性质相同,在溶液中都有电离的可能,只是电离产生的离子在运动过程中相互碰撞又结合成了分子,其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同可逆反应一样,开始时电离速率快,随时间推移,电离速度逐渐减小,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增大,最终必达到υ(正)=υ(逆),弱电解质的电离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达到平衡状态,引出第三个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3.常识性介绍电离平衡常数。

二、教学重点
电离平衡的建立及电离平衡的移动。

三、教学难点
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电离平衡常数。

四、教学方法
理论推导法。

五、教学用具
HCl溶液、CH3COOH溶液、NaOH溶液、NH3·H2O溶液、NaCl溶液各500 mL (0.5 mol·L-1),电解装置一
套,导线若干。

六、教学过程
[实验导入]教师依次演示HCl、CH3CHOOH、NaOH、NH3·H2O、NaCl五种溶液的导电能力并启发学生分析推论,从而得出HCl、NaOH、NaCl导电能力强,CH3COOH,NH3·H2O导电能力弱的结论。

教师及时把这五种物质分类:导电能力强的HCl、NaOH、NaCl叫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弱的CH3COOH、NH3·H2O叫弱电解质。

[板书] 第三节电离平衡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讨论比较]教师提出设问:为什么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不同?请从电解质溶液能导电的原
因逐步分析。

电解质溶液能导电是由于溶液里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弱电解质不完全电离。

紧接着板书:
[板书]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继续讨论比较:为什么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能完全电离而弱电解质只能部分电离呢?引出下一个问题。

[板书]二、弱电解质的电离
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到底弱电解质中哪一部分分子能电离呢?
讲解:其实每个弱电解质分子的性质相同,在溶液中都有电离的可能,只是电离产生的离子在运动过程中相互碰撞又结合成了分子,其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同可逆反应一样,开始时电离速率快,随时间推移,电离速度逐渐减小,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增大,最终必达到υ(正)=υ(逆),弱电解质的电离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达到平衡状态,引出第三个问题。

[板书]三、电离平衡
[引导讨论]什么是电离平衡?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溶液未电离的分子浓度和已电离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电离平衡。

特点:动、定、变。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不同在于电离程度不同,那么怎样用化学用语来表示呢?用不同的电离方程式来表示,从而引出第四个问题。

[板书]四、电离方程式
教师一边写一边讲解,强电解质用等号,弱电解质用可逆号,如:
NaCl====Na++Cl-CH3COOH====CH3COO-+H+
上述表示方式只表示溶液里电解质分子和离子的种类,不表示电离程度的大小,不同弱电解质电离程度
不同,那么可用什么来表示电离程度的大小呢?引出第五个问题:
[板书]五、电离平衡常数
定义:对一元弱酸或一元弱碱来讲,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

表示:例CH 3COOH 的电离平衡常数为:
CH 3COOH ==== H ++CH 3COO -
K a = )
COOH CH (c )COO CH (c )H (c 33-+⋅ 特点:电离平衡常数同化学平衡常数一样,不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而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总结提高:
1.强、弱电解质的区分。

2.电离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常数类似。

3.布置作业 一、2 二、1、2 三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电离平衡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
三、电离平衡
定义:
特点:动、定、变
四、电离方程式
五、电离平衡常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