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医院神经内科头痛诊疗常规

医院神经内科头痛诊疗常规

医院神经内科头痛诊疗常规【分类】:(一)颅内病变:1.感染性:如化脑、结脑、隐球菌脑膜炎、病毒性脑炎。

2.血管性: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

3.占位性:脑肿瘤、脑寄生虫肉芽肿、结核球、脑脓肿或血肿。

4.外伤性:脑震荡、脑挫伤。

5.低颅压性:腰穿或硬膜外麻醉后。

6.其他:头痛型癫痫、良性高颅压。

(二)血管性头痛:1.偏头痛型:典型性、普通型与特殊型。

2.非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

(三)头面部神经痛:如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亨特综合征、迷走神经痛、枕神经痛。

(四)颈源性头痛:如颈椎病、颈肌筋膜炎、职业性颈肌痉挛、巴-刘综合征(椎神经综合征、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交感型颈椎病)、肌紧张性头痛等。

(五)颅外头面部疾病所致头痛:1.颅内病变:颅底凹陷、脊髓炎、骨膜炎、肿瘤。

2.头皮炎症:纤维织炎。

3.五官疾病所致牵涉痛:如青光眼、中耳炎、鼻窦炎、鼻咽癌、龋齿、牙龈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等。

4.颞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

(六)全身性疾病:1.感染:发热、上感、败血症。

2.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风心、SBE。

3.中毒:一氧化碳、重金属、农药、酒精。

4.代谢障碍性疾病:高或低血糖、尿毒症、酸中毒。

(七)功能性头痛:如神经症、过度脑力或体力劳动。

【诊断】:头痛为临床常见症状,躯体与神经系统疾病均可引起头痛。

以功能性头痛为多,少数为器质性病因引起,诊断时不能漏诊。

功能性头痛常见为: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官能性头痛三类。

(一)血管性头痛-典型偏头痛。

1.发作性一侧或双侧头痛,为周期搏动性,可持续数小时或2-3天,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

2.可有前驱症状和先兆,以视觉先兆为主,如飞蚊症、闪光、幻觉视野变化等。

3.临床神经系统体检常无阳性体征。

4.多发生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常有家族史。

5.麦角胺常能控制发作。

(二)紧张性头痛。

1.头痛多在两侧额部或颞部,性质为胀痛性、压痛性或紧束感。

2.头痛症状可有起伏,但多为长期性。

神经内科治疗规范制度

神经内科治疗规范制度

神经内科治疗规范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为了规范医务人员在神经内科的治疗工作,保障病人的权益和安全;2.本制度订立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师执业许可管理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神经内科的全部医务人员,包含医生、护士、实习生等。

第二章诊疗规范第三条诊前评估1.医生在接诊病人前应认真了解病史,包含过敏史、疾病史、用药史等,并记录在病历中;2.依据病历和病情,医生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并及时记录相关结果;3.针对初次就诊病人,医生应询问病人是否做过相应检查,如有必需可布置进一步的辅佑襄助检查。

第四条治疗方案订立1.医生应依据诊断和病情,订立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案,并在病历中认真说明;2.治疗方案应包含药物治疗、辅佑襄助治疗等内容,医生应向病人和家属做出解释,并得到其同意。

第五条药物治疗1.医生应依照病情和治疗方案,合理选用药物,并引导患者正确使用;2.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时,应依据药敏试验引导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遵从抗生素的使用原则;3.医生应及时记录用药情况并告知病人,以便进行用药监测和调整。

第六条辅佑襄助治疗1.医生在必需时可针对病情选择辅佑襄助治疗方式,包含物理疗法、病愈训练、手术治疗等;2.医生应依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认真说明治疗方案、操作风险和预期效果,并获患病人的书面同意;3.在进行辅佑襄助治疗时,医生应严格依照操作要求进行,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治疗环境的安全。

第七条诊后引导和复查1.医生在治疗结束后应向病人供应相关诊后引导,包含饮食、生活方式、用药注意事项等;2.针对复发性或慢性病患者,医生应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并依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3.医生应认真记录诊后引导和复查情况,并告知病人的主治医生。

第三章感染掌控第八条感染防备与掌控1.医院应建立感染掌控委员会,并指派专人负责感染掌控工作;2.医院应订立感染掌控计划,包含手卫生、消毒灭菌、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的措施;3.医务人员在进行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和个人防护措施。

神经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神经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神经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1. 诊疗常规
- 患者接待
- 为患者提供友好的接待和环境
- 向患者了解病史并做必要的记录
- 神经系统检查
-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包括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
- 记录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 诊断和治疗方案确定
-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 向患者解释诊断结果和治疗计划,并获得其同意
2. 技术操作规程
- 神经电生理检查
- 能够正确操作神经电生理检查设备
- 进行神经电图、脑电图和肌肉电图等检查
- 神经放射学检查
- 熟练操作神经放射学检查设备,如脑部CT、MRI等
- 对检查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
- 脑血管影像学检查
- 能够正确操作脑血管影像学检查设备,如颅内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等
- 对检查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
- 神经内镜技术
- 掌握神经内镜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 进行神经内镜检查和治疗操作,如脑血管瘤栓塞、颅内肿瘤切除等
- 神经外科手术操作
- 具备神经外科手术操作的技能和知识
- 能够进行脑部和脊髓的手术治疗
以上是神经科诊疗的常规流程和技术操作规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医院神经内科多发性神经病诊疗常规

医院神经内科多发性神经病诊疗常规

医院神经内科多发性神经病诊疗常规多发性神经病指各种原因引起四肢远端对称性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瘫、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涉及感染、营养缺乏、代谢障碍、中毒、自身免疫异常、肿瘤等。

【诊断】(一)临床表现1.发病年龄可在任何年龄发病,起病可呈急性、亚急性、慢性经过及复发性等,表现因病因而异。

2.症状与体征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感觉障碍:各种感觉缺失呈手套袜子形分布,可伴感觉异常、过度、疼痛等刺激症状。

(2)运动障碍:肢体远端对称性肌无力,严重病例伴肌萎缩及肌束震颤,远端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3)自主神经障碍:多汗或无汗、皮肤菲薄、干燥、脱屑及指(趾)甲松脆,还可有体位性低血压、阳痿、括约肌功能障碍等。

(二)诊断1.依据临床特点-末梢型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性瘫、自主神经障碍。

2.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早期诊断亚临床病例,鉴别轴索或脱髓鞘病变。

3.病因诊断是治疗的依据,应注意根据病史、病程、特殊症状、实验室检查综合判定是药物性、中毒性、糖尿病性、尿毒症性、营养缺乏性、遗传性还是恶性肿瘤、感染后多发性神经病。

【治疗】1.病因治疗(1)药物性--立即停药,脱离中毒环境,补液、利尿、通便,促进毒物排出。

(2)营养缺乏或代谢障碍性。

①糖尿病--控制血糖。

②尿毒症--血液透析或肾移植。

③粘液性水肿性--甲状腺素。

(3)肿瘤--手术切除。

(4)麻风性--砜类药物。

(5)疫苗接种后神经病--皮质类固醇。

2.对症治疗(1)疼痛可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

(2)大剂量维生素B族和神经生长因子。

3.重症病人加强护理,四肢瘫痪者要定时翻身,保持肢体功能位;手足下垂使用夹板或支架,以防瘫肢挛缩、畸形。

4.恢复期--针灸、理疗、康复锻炼。

神经内科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内科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内科是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以及监护和康复的学科。

神经内科的临床诊疗指南是医务人员进行神经内科临床诊疗的重要参考。

在神经内科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需要掌握一些技术操作规范,下面将介绍有关技术操作规范的具体内容。

一、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操作规范1.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时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掌握既往病史、家族史等情况,并检查患者的症状、体征等。

2. 体格检查前,应让患者放松身体,逐一进行检查,有助于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

3.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主要包括:神经系统形态检查,包括外形、颅内压力、洛依斯体征、震颤、意识等检查;切断感觉通路、神经束(又称萎缩性麻痹型面肌痉挛)的检查;神经系统功能检查,包括运动、感觉、反射、共济等检查。

4.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时,应使用专业设备,如脑电图、神经肌肉电图、头部影像学等设备,以辅助检查。

二、神经影像学检查操作规范1. 神经影像学检查进行前,应告知患者采用哪种影像学检查,准备要求,如饮食、睡眠等方面。

同时,应询问患者对药物的过敏情况,告知其他细节。

对于无意识患者,应事先进行肛门排气、膀胱排尿等操作。

2. 检查前,应使用专业设备检查病人的心脏、呼吸、脉搏等重要指标。

依赖电子器材的设备操作应开启电源和搜寻网络。

3. 检查程序应符合规范,具体包括调整好检查设备的设置,例如调整好CT扫描位置,正确定位等。

4. 对于无创性检查,如CT、MRI等,应告知患者相关的检查内容及检查时注意的事项,给予充分的配合,避免因过度紧张而影响正常检查。

5. 对于需要使用有创性技术进行的检查,如脑脊液检查、脑室造影等,必须告知患者可能的并发症,并且对患者进行充分的相关检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三、体液检查操作规范1. 体液检查包括血液、脑脊液等,应确保血液、标本采集和传输的质量,以保证检查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 采血前,应选择好适宜的采血地点,并确定采血的部位,即防止采血失败及其不可预料的后果,例如淋漓不停。

神经内科诊疗规范

神经内科诊疗规范

神经内科诊疗规范一、脑出血脑出血指脑实质内出血,可因脑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坏死和破裂引起,其中以动脉出血最常见,多见于高血压性脑出血,其他可因颅内动脉瘤、血液病、凝血功能异常、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炎或肿瘤等引起。

【诊断要点】1、多见于劳累、用力、情绪激动;饮酒时发病。

2、起病突然,往往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病情达到高峰。

3、发作时常突发头痛、反复呕吐,言语不清、失语、肢体麻木、无力或瘫痪。

4、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重者迅速昏迷伴大小便失禁。

5、如血肿破入脑室,可有高热。

6、颅内压增高征。

7、局限性神经征象,根据出血的不同部位,出现不同的征象:(1)壳核出血:“三偏”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若出血量小,临床仅见“二偏”,无同向偏盲出现。

(2)丘脑出血:双眼向下凝视(上视麻痹),瞳孔缩小,对侧偏身感觉障碍,自发性偏侧疼痛,意识障碍较轻。

(3)脑叶出血:头痛常为首发症状,可出现大脑各叶相应征象。

①额叶:前额痛、对侧轻偏瘫、尿失控。

②颞叶:同侧耳痛、视野缺损、感觉性失语。

③顶叶:同侧额部痛、对侧皮层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失用症。

④枕叶:同侧眼痛、一过性黑朦、视野缺损、视物变形。

(4)脑桥出血:昏迷、针尖样瞳孔、两侧锥体束征。

(5)小脑出血:眼震、肢体共济失调,不能站立和行走。

如血肿压迫脑干,可出现两侧椎体束征,肢体无力,意识障碍不断恶化或昏迷。

8、头颅CT检查:早期在病灶处即出现高密度阴影。

【治疗】1、保持安静,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瞳孔及意识变化。

吸氧,高氧液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宜禁食24—48小时,然后酌情安放胃管。

2、低温疗法。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加强营养。

4、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1)20%甘露醇125~250ml,静滴,6~12h 1次,注意减量及停用,注意肾功能。

(2)味塞米(速尿)20—40mg,静注,8—12小时1次,可与甘露醇间隔应用。

(3)其它:如人血蛋白、复方甘油氯化钠、甘油果糖、低温降颅压,使用冰帽(电动或人工)等。

神经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内科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XX脑科医院目录第一部分神经内科诊疗指南第一章偏头痛第二章晕厥第三章短暂脑缺血发作第四章脑梗死第五章脑出血第六章蛛网膜下腔出血第七章急性脊髓炎第八章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第九章帕金森病第十章特发性震颤第十一章周期性麻痹第十二章重症肌无力第十三章癫痫第十四章面神经炎第十五章颅内高压的病因及治疗第十六章亚急性联合病变第十七章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第十八章血管性痴呆第十九章运动神经元病第二十章呼吸肌麻痹第二部分神经内科技术操作规范一、腰椎穿刺术二、脑脊液动力学检查三、侧脑室持续引流术四、经皮颅骨小钻孔脑内血肿穿刺术五、神经系统检查神经内科诊疗指南第一章偏头痛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呈一侧或双侧疼痛,常伴恶心或呕吐,对光或声音刺激敏感,少数典型者发作前可出现各种视觉、感觉、运动等先兆。

常有家族史。

在女性中多见,常在青春期起病,少数在成人期或儿童期起病。

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多种类型:普通型、典型、基底动脉型、眼肌麻痹型、偏瘫型、视网膜、偏头痛等位症等。

【诊断】偏头痛诊断标准(国际头痛学会)一、无先兆的偏头痛1、至少5次下述2~4的发作2、头痛持续4~72小时(未经治疗或无效的治疗)3、头痛至少具有下列2个特征(1)一侧性(2)搏动性(3)中等强度或剧烈(影响日常生活)(4)上楼或其他类似的日常活动使之加重4、头痛中至少有下列的1项(1)恶心和或呕吐(2)畏光及畏声5、至少有下列之一(1)病史、体检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显示非继发性头痛(2)病史,及-或体检,和-或神经系统检查显示为继发性头痛,但被进一步检查所否定(3)有继发性头痛,但首次偏头痛发作与引起继发性头痛的疾病在时间上无关二、有先兆的偏头痛1、至少2次下述2的发作。

2、下列4项中至少有3项(1)有一次或多次完全可逆的先兆,先兆的症状表明局灶性大脑皮层和-或脑干功能障碍(2)至少1种先兆逐渐出现超过4分钟或多种先兆依次出现(3)先兆持续时间不超过60分钟(1种以上先兆,时间可按比例延长)(4)先兆后头痛与先兆间隔不定,少于60分钟(也可在先兆前或与先兆同时)3、至少有下列之一(1)病史、体检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显示非继发性头痛。

神经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神经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神经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1. 引言神经科常见疾病是指那些在神经系统中发生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中风、帕金森氏症、癫痫等。

本文将介绍神经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

2. 神经科常见疾病的诊断神经科常见疾病的诊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病史询问:医生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病情的发展过程等。

- 体格检查:医生将进行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反射、感觉功能、肌力等方面的检查。

- 实验室检查: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化验、脑电图等,以辅助诊断。

- 影像学检查: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一些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MRI等,以获取更多的诊断信息。

- 神经生理学检查: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一些神经生理学检查,如脑电图、肌电图等,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

3. 神经科常见疾病的治疗神经科常见疾病的治疗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如抗癫痫药物、抗帕金森药物等,以缓解症状或控制疾病进展。

- 物理疗法:对于一些神经科常见疾病,如帕金森氏症,物理疗法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如理疗、康复训练等。

-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神经科常见疾病,如颅内肿瘤,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以去除病变组织或减轻压力。

- 康复护理:对于一些神经科常见疾病,如中风后遗症,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4. 结论神经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包括进行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神经生理学检查,以确定正确的诊断。

治疗方面,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手术治疗和康复护理都是常见的治疗手段,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病因和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取得最佳的疗效。

5. 参考文献[请根据需要添加参考文献]以上内容为神经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神经内科诊疗常规

神经内科诊疗常规

神经内科门诊诊疗常规初诊各项目要填写:年龄,性别,科室, 日期, 联系方式,过敏史1、详细询问病情、疾病史、家族史,并详细记录。

2、体检:内科系统必要体检,神经系统体检,并详细记录,要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对于病情复杂难以诊断患者及时请教上级医生(主治医生以上医生必须给予指导),并做相应的辅助检查。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要交代病情,需要留诊观察时应与急诊室医生或住院部医生联系。

如初步判断为急性脑卒中患者,立即进入绿色通道。

3、诊断:能明确诊断的要写明;待诊的患者应有初步印象,进一步辅助检查,并向患者交代病情。

4、处方:针对性要强,用药要简单;检查要遵循从便宜到贵,从无创到有创。

复诊填写就诊日期1、询问病情变化,服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并做记录。

2、将有关辅助检查报告单粘在病历上,并记载在病历中。

3、体检:相应的内科系统必要体检,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变化。

并详细记录。

对于病情复杂仍难以诊断患者应安排会诊以明确诊断或收治入院。

4、诊断:三次就诊应给与明确诊断。

5、处方:根据病情变化及服药后反应调整用药。

急性脑血管病诊疗常规急性脑卒中诊疗流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一、诊断(一)诊断标准1、TIA 的诊断标准(1)起病突然,持续时间短,通常5-20 分钟或更长,可反复发作,但症状24 小时内恢复;(2)头部影像学检查无责任病灶;(3)症状恢复后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2、颈内动脉系统TIA 的常见症状可有三偏表现,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主侧半球损害常出现失语,有时出现偏瘫对侧一过性视觉障碍。

3、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的常见症状表现为眩晕、眼震、平衡障碍、共济失调、复视、吞咽困难、构音困难、交叉性感觉运动障碍,可有猝倒发作及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二)辅助检查发病后做CT 或DWI、SPECT、TCD以了解颅内病变及血流情况。

检测血流变学、心电图、颈动脉超声、心脏彩超等以寻找TIA 病因。

(三)鉴别诊断应与局灶性癫痫、美尼尔氏症、晕厥等相鉴别。

神经内科诊疗常规

神经内科诊疗常规

神经内科诊疗常规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病史采集】(一)发病较急,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或其它发热性疾病史。

(二)多见于青壮年,男多于女;工人、农民占多数;全年均可发病,但以8~11月发病者稍多。

(三)病情发展迅速,起病时常先有神经根性痛和感觉异常及运动障碍,常先是下肢无力,逐渐加重并上升累及上肢及颅神经,数日内发展至高峰。

(四)一般3~4周后开始恢复,但也有持续时间更长者,严重病例出现呼吸肌麻痹可危及病人生命。

【物理检查】1、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下肢重于上肢,远端重于近端(也有近端重于远端)。

重者呼吸肌麻痹而致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

2、以主观感觉障碍为主,如蚁走感、麻木、针刺感,面部也可出现感觉异常;偶见疼痛如头痛、腰背部痛;神经根牵引痛明显,并可出现肌肉压痛,客观检查感觉障碍不明显,若有感觉障碍,多呈手套式或袜套式感觉减退。

3、颅神经以第7、9、11、12对受损较为常见,以运动障碍为主,多数为双侧对称性,表现为面肌、软腭、声带、咽喉肌肉瘫痪。

除嗅神经以外,其余各对颅神经均可受累。

4、反射改变为四肢深反射对称性减弱或消失,浅反射和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常保存,但也可消失,病理反射阴性。

5、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肢体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偶见,常有手足出汗、发红、肿胀及皮肤营养改变。

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和呼吸困难表明病变已累及延髓,一般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辅助检查】脑脊液压力多数正常,发病早期蛋白可不升高,7~10天后蛋白开始上升,而细胞数一般不增多(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蛋白含量可在80~1000毫克%之间,糖和氧化物含量正常。

(七)心电图可见心肌受损。

【治疗原则】(一)加强护理,注意预防褥疮和防止畸形。

(二)有呼吸困难时注意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注射呼吸兴奋剂,严重者行人工呼吸,必要时早期做气管切开。

(三)激素疗法:氢化可的松100~300毫克或地塞米松20~40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脉注射,每天1次,两周后根据病情渐减量或停用。

神经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神经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神经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1. 简介
该指南提供了神经内科的临床诊疗指导和操作规范,旨在帮助医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以下是该指南的要点:
2. 诊断和鉴别诊断
- 快速、准确地进行神经内科疾病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 注意与其他相关疾病的鉴别,以便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3. 检查和辅助诊断
-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方法;
- 配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神经电生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 在进行检查之前,要向患者解释检查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4. 治疗原则
- 根据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合并症进行调整;
- 合理使用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5. 随访和复诊
- 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了解治疗效果和可能的并发症;
-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进行必要的复诊和调整治疗方案。

6. 预防和保健
- 提倡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休息;
- 防止神经内科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 加强对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意识。

注意:本指南仅为提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具体病情做出决策。

请在使用本指南时谨慎判断,并根据最新的研究和指南进行适当的调整。

以上是神经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的概述,希望能够对医生们的工作有所帮助。

神经内科诊疗常规

神经内科诊疗常规

神经内科诊疗常规神经内科脑出血【诊断要点】(一)诊断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急性发病和病情进展迅速,除伴随头痛、意识障碍外,还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二)影像学检查头颅CT可见出血改变。

早期CT检查即可显示密度增高,可确定出血的大小、部位,出血周围水肿呈低密度改变,以排除非出血性疾患。

病情需要和有条件时可作MRI检查。

小脑出血者应定期作CT检查,至少1周复查1次;病情变化时随时复查,除注意观察血肿本身的变化外,应特别注意观察有无脑室对称性扩大等脑积水征象,以指导治疗。

(三)辅助检查1(CT检查能诊断。

在没有条件时可进行腰椎穿刺协助诊断,但脑脊液正常者不能否定脑出血的诊断。

颅内压增高、脑干受压者禁忌腰椎穿刺。

2.非高血压性脑出血,应注意血液学、免疫学及颅内血管的检查,以明确病因。

【治疗方案及原则】(一)一般治疗卧床休息2-4周,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大小便通畅,预防和及时治疗压疮(褥疮)、泌尿道和呼吸道感染等。

(二)控制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血压多增高。

对血压高的处理应个体化,应参照患者原来有无高血压、有无颅内压高、年龄、发病时间、原发疾病与合并疾病具体确定。

若颅内压高时,应先降颅内压,再根据血压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降血压治疗。

处理时,过高血压有可能使破裂的小动脉继续出血或再出血和血肿扩大;而过低的血压又会使脑灌注压降低和加重脑损害,应权衡利弊审慎处理。

一般对原血压正常又无严重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将血压控制在出血前原有水平或略高;原有高血压者将血压控制在150一160mmHg/90一100mmHg为宜。

血压>200/110mmHg时,在降颅内压的同时可慎重平稳地降血压治疗,使血压维持在高于发病前水平或180/105mmHg左右;收缩压在170一200mmHg或舒张压100--110mmHg,暂时可不用降压药,先脱水降颅内压,并密切观察血压情况,必要时再用降压药。

血压增高是因颅内压增高引起时,应以积极降低颅内压治疗为主。

神经内科疾病诊疗常规

神经内科疾病诊疗常规

神经系统疾病诊疗规范第一节周围神经疾病多发性神经病【病史采集】1.偏食、挑食或营养缺乏,慢性胃肠道疾患及妊娠史、手术史。

2.各种急慢性中毒、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和(或)疫苗接种史,化学毒物接触史、酗酒等。

3.慢性躯体性疾病:如糖尿病、尿毒症、血卟啉病、粘液性水肿、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等。

4.家族中有无类似遗传病史。

5.四肢末端麻木、无力或有刺痛。

皮肤、毛发、指(趾)异常和泌汗异常。

6.诊疗经过及疗效如何。

【物理检查】1.一般检查:内科一般检查,注意皮肤、毛发、指(趾)甲改变。

2.专科检查:(1)四肢远端肌力、肌营养,反射、步态。

(2)感觉检查:包括浅感觉、深感觉。

(3)自主神经:注意泌汗功能。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血沉、电解质、血糖及与本病有关的其他检查。

2.器械检查:肌电图、心电图、胸片、神经传导速度及(或)神经活检等。

【诊断要点】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特点,即肢体对称性末梢型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瘫和(或)自主神经障碍。

病因需根据病史、病程、特殊症状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确定。

【鉴别诊断】1.神经官能症。

2.格林-巴利综合征。

3.脑血管疾病后遗症。

【治疗原则】1.查找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2.急性期卧床休息。

3.大剂量B族维生素、辅酶A、ATP等药物。

4.适当止痛,必要时可应用糖皮质激素。

5.恢复期针灸、理疗、按摩、主动及被动运动。

【疗效标准】1.治愈:疼痛缓解,感觉基本恢复正常,肌力恢复至4级,生活可自理。

2.好转:疼痛缓解,感觉部分恢复,肌力恢复至3级,生活尚需帮助。

3.未愈:症状和体征未缓解。

【出院标准】达到治愈或好转标准者可出院,可门诊随诊治疗。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病史采集】1.询问病前有否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症状,少数有疫苗接种史。

2.肌无力:出现时限、部位、发展特点、程度。

3.感觉异常:部位、性质、出现时限、发展特点、程度。

4.颅神经损害症状:复视、吞咽、言语障碍等。

神经内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神经内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神经内科常见病诊疗常规目录脑梗死 (3)脑出血 (1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2)癫痫 (27)血管性痴呆 (38)帕金森氏病 (43)头痛 (49)面神经炎 (52)颈椎病 (55)格林巴利综合症 (58)多发性硬化 (63)病毒性脑炎 (67)蛛网膜下腔出血 (70)化脓性脑膜炎 (75)周期性麻痹 (81)脑梗死(TCD编码:BNG080;ICD-10编码:I63。

902)【概述】脑梗死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依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通常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诊断】(一)病史1.易患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风湿性心脏病、心律不齐。

2.诱因、起病形式:静态,低动力循环等,起病急缓,症状达高峰时间.(二)症状1.颈动脉系统CI: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

2.椎基底动脉系统CI:眩晕、交叉瘫、四肢瘫、球麻痹、意识障碍等。

(三)体征1.颈动脉系统CI:三偏症状、视力障碍、血管杂音、体像障碍、尿失禁及/或尿潴留、精神症状.失语、失读、失写、失认、椎体外系症状的有无。

2.椎基底动脉系统CI:眩晕、眼震、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交叉瘫、四肢瘫、球麻痹、意识障碍等.(四)其他物理检查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体位、面色、全身系统检查.2.原发病的检查:(1)心脏:大小、节律、杂音。

(2)大血管:搏动、血管杂音等。

(3)其它栓子来源:如骨折、后腹膜充气造影等。

(五)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脂、血糖、血电解质、凝血五项、血沉、肝肾功能、高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血培养+药敏(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所致)等。

腰穿:不作为常规,但对于观察颅内压及鉴别诊断方面有时意义重大。

2.头颅CT:8小时内一般不能显示梗死灶,但可以鉴别缺血和出血病变;24小时后一般可以明确看到低密度区.脑干、小脑病变显示欠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内科门诊诊疗常规初诊各项目要填写:年龄,性别,科室, 日期, 联系方式,过敏史1、详细询问病情、疾病史、家族史,并详细记录。

2、体检:内科系统必要体检,神经系统体检,并详细记录,要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对于病情复杂难以诊断患者及时请教上级医生(主治医生以上医生必须给予指导),并做相应的辅助检查。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要交代病情,需要留诊观察时应与急诊室医生或住院部医生联系。

如初步判断为急性脑卒中患者,立即进入绿色通道。

3、诊断:能明确诊断的要写明;待诊的患者应有初步印象,进一步辅助检查,并向患者交代病情。

4、处方:针对性要强,用药要简单;检查要遵循从便宜到贵,从无创到有创。

复诊填写就诊日期1、询问病情变化,服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并做记录。

2、将有关辅助检查报告单粘在病历上,并记载在病历中。

3、体检:相应的内科系统必要体检,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变化。

并详细记录。

对于病情复杂仍难以诊断患者应安排会诊以明确诊断或收治入院。

4、诊断:三次就诊应给与明确诊断。

5、处方:根据病情变化及服药后反应调整用药。

急性脑血管病诊疗常规急性脑卒中诊疗流程:(一)诊断标准1、TIA 的诊断标准(1)起病突然,持续时间短,通常5-20 分钟或更长,可反复发作,但症状24 小时内恢复;(2)头部影像学检查无责任病灶;(3)症状恢复后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2、颈内动脉系统TIA 的常见症状可有三偏表现,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主侧半球损害常出现失语,有时出现偏瘫对侧一过性视觉障碍。

3、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的常见症状表现为眩晕、眼震、平衡障碍、共济失调、复视、吞咽困难、构音困难、交叉性感觉运动障碍,可有猝倒发作及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二)辅助检查发病后做CT 或DWI、SPECT、TCD以了解颅内病变及血流情况。

检测血流变学、心电图、颈动脉超声、心脏彩超等以寻找TIA 病因。

(三)鉴别诊断应与局灶性癫痫、美尼尔氏症、晕厥等相鉴别。

二、治疗(一)药物治疗1、脑血管扩容剂如患者存在低灌注,可适当予低分子右旋糖酐。

2、抗血小板聚集依据患者脑血管病筛查,评估卒中的危险分层,服用拜阿斯匹林100mg 每日一次,或波立维75mg口服每日一次或拜阿司匹林和波立维联合服用。

3、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足量他汀类降脂治疗4、神经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脑蛋白水解物、ATP,胞二磷胆碱等。

5、中药活血化瘀治疗:常用川芎、丹参、红花等药物。

(二)手术治疗如确定TIA大血管引起狭窄约75%以上者,可考虑血管内支架术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三)病因治疗主要针对危险因素,采用相应的措施。

禁止吸烟和过度饮洒,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症及高血糖症,合理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和瓣膜病。

脑梗死(脑血栓形成)一、诊断(一)诊断标准发病年龄较大,常伴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病高危因素;发病前可有TIA 发作;起病突然;多于安静休息时或由静态到动态时发病;症状可有一定时间的进展过程;主要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还常有失语、行走不稳、单肢瘫痪等。

CT 早期多正常,24-48 小时后出现低密度灶。

(二)辅助检查发病后做CT 或MRI/ DWI、颈部血管超声、TCD了解颅内病变及血流情况。

检查心脏彩超了解有无心脏血栓;检查心电图、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

(三)鉴别诊断脑出血,非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脑肿瘤等。

二、治疗初筛为急性脑梗塞的患者,需做好以下准备工作:医师立即开具血常规+血型+快速血糖+凝血象+肾功+电解质等申请单;预约心电图;开放肘静脉通道,留置套管针,抽取血液标本。

依据患者一般情况、适应症及禁忌症、家属意愿等选择治疗方案。

具体如下:①动-静脉溶栓的桥接治疗:急诊病人后第一时间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抽血检查。

溶栓小组成员立即跟随患者行CT检查,无出血,随行的溶栓护士给予r-TPA 治疗。

给予溶栓治疗过程中联系核磁共振,完善核磁平扫+血管成像检查。

若为大血管病变,立即转入导管室行动脉溶栓(取栓)的补救治疗;若无大血管病变则回病房。

②静脉溶栓:适用发病时间在小时入院,无溶栓的禁忌症,NIHSS评分在4-15分患者,方法:根据体重2/3量给予r-tpa溶栓治疗,首先给予r-tpa总量的1/10静推,剩余量在1小时之内滴完。

溶栓后管理:溶栓后第1小时每隔15分钟进行一次NIHSS评分;第2-4小时每隔30分钟进行一次NIHSS评分;4-12小时每2小时进行一次NIHSS评分;12小时后每隔4小时进行一次NIHSS评分;24小时候每天一次NIHSS评分。

溶栓后当天4-6小时后复查头部CT,如无出血,可于溶栓后12小时候给予低分子肝素4100u 皮下注射或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溶栓24小时候复查头部CT,无出血,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

③动脉取栓/溶栓:适用发病时间在小时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梗死的患者;后循环时间上可以延长至发病后24小时。

方法:先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责任大血管,与家属交待病情,家属了解手术必要性及相关风险后行取栓治疗。

将指引导管置于颈内动脉,在微导丝联合微导管小心通过闭塞段,于微导管中造影确认闭塞远端血管情况及闭塞段情况,取Solitaire支架于闭塞远端释放,造影了解闭塞血管是否再通,观察5分钟让支架与血栓充分接触回收支架取栓。

若一次取栓不成功,可以重复多次。

另根据术中情况可给与r-tpa溶栓治疗。

溶栓后管理:溶栓后立即复查头部CT。

回病房后第1小时每30分钟观察一次肌力、意识、语言功能、瞳孔大小及光反射评定。

第2-4小时每1小时观察一次肌力、意识、语言功能、瞳孔大小及光反射评定;每4-12小时观察肌力、意识、语言功能、瞳孔大小及光反射评定。

溶栓后每天进行一次NIHSS评分。

动脉取栓/溶栓后第2天复查头部CT无出血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

④药物保守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适用未行取栓/溶栓或不能行取栓/溶栓治疗患者。

经过静脉溶栓治疗或动脉溶栓/取栓治疗或未行取栓/溶栓治疗的患者,积极予药物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具体如下:①一般治疗:合理调整血压,纠正血糖。

保持大便通畅。

合并感染予敏感抗生素抗感染。

②治疗急性并发症:对于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在脑水肿高峰期前使用药物降低颅内压。

20%甘露醇或甘油果糖125-250ml静点每日2-4 次;严重者可用地塞米松10-20 mg加入甘露醇中静滴。

监测肝肾功能,肝肾功能不全者可用速尿,白蛋白。

③抗血小板聚集:依据患者脑血管病筛查,评估卒中的危险分层,服用拜阿斯匹林100mg 每日一次,或波立维75mg口服每日一次或拜阿司匹林和波立维联合服用。

④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足量他汀类降脂治疗。

如瑞舒伐他汀20mg或阿托伐他汀40mg口服。

⑤神经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脑蛋白水解物、ATP,胞二磷胆碱等。

⑥中药活血化瘀治疗:常用川芎、丹参、红花等药物。

⑦早期康复治疗,如针灸治疗,康复训练。

对于卒中后焦虑抑郁的患者,心理开导,必要时药物治疗。

⑧特殊护理:监测血压血糖,注意观察肌力变化、吸痰、翻背、吸氧等。

脑出血一、诊断(一)诊断标准多有高血压病史,情绪激动或体力劳动时突然发病,进展迅速,出血量大时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头疼,恶心,呕吐等颅压高症状,同时有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缺损体征;出血量不大时症状多与脑梗塞类似。

CT 为高密度病灶,CT 值为75-80Hu。

(二)辅助检查发病后做CT、凝血功能、血生化、血常规等检查,必要时行DSA检查,明确脑出血病因。

(三)鉴别诊断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瘤及其他引起昏迷的疾病如糖尿病,肝性昏迷,药物中毒,低血糖,CO 中毒。

二、治疗(一)一般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可吸氧,严重者应机械通气。

合理调整血压,血压生高时,使用降压药,但前3 天不要将血压降低到正常高限(140/90mmHg)。

肺部感染注意吸痰抗感染,应予敏感抗生素抗感染。

纠正血糖。

保持大便通畅。

有意识障碍或饮水呛咳者给予下鼻饲。

(二)降低颅压,有高颅压表现,予甘露醇或甘油果糖,监测肝肾功能,肝肾功能不全者可用速尿,白蛋白。

严重者可用地塞米松10-20 mg加入甘露醇中静滴。

(三)止血药(高血压脑出血常规不用止血药),与使用肝素有关的脑出血,使用鱼精蛋白和6—氨基乙酸。

与使用法华令有关的脑出血,使用新鲜血浆和维生素K。

(四)神经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脑蛋白水解物、ATP,胞二磷胆碱等。

(五)合理输液:无鼻饲者输入液体量一般为1500-2000ml/d,有呕吐及使用脱水剂则另加500ml,24 小时尿量保持600ml 以上(六)外科治疗:神经功能逐渐恶化,复查头部CT基底节区中等量以上出血(壳核出血>30ml;丘脑出血>15ml)、小脑出血>10ml或合并脑积水、脑室铸型、合并血管畸形、动脉瘤可行外科手术或颅压明显增加有可能脑疝者重症脑室出血者可考虑血肿抽吸术,脑室外引流等(七)早期康复治疗,如针灸治疗,康复训练。

对于卒中后焦虑抑郁的患者,心理开导,必要时药物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诊断(一)诊断标准绝大多数(90%以上)突然起病,剧烈全头疼,或头疼先位于局部,很快波及全头痛伴恶心,呕吐。

严重患者短期内出现意识障碍。

脑膜刺激征阳性,可有或无不同程度神经内科定位体征。

(二)辅助检查头部CT 检查,颅脑MRA或DSA 寻找出血原因;腰椎穿刺。

(三)鉴别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脑膜炎。

二、治疗(一)绝对卧床休息4-6 周,保持安静。

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剧烈咳嗽。

保持呼吸道通畅,可吸氧,严重者应机械通气,肺部感染注意吸痰,抗感染,应予敏感抗生素抗炎。

纠正血糖。

合理调整血压。

密切观察病情,警惕再出血、血管痉挛、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二)镇静止痛,根据病情使用镇静剂和止痛剂。

(三)脱水降颅压:予甘露醇或甘油果糖,监测肝肾功能,肝肾功能不全者可用速尿,白蛋白。

严重者可用地塞米松10-20 mg加入甘露醇中静滴。

(四) 脑动脉痉挛的防治,尼膜同持续静脉泵人,稳定后可改为口服尼莫同。

(五)伽玛刀治疗,病因确定为脑血管畸形者急性期后应进行伽玛刀治疗。

(六)外科治疗,病因确诊为动脉瘤,只要病情及条件允许进行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以免发生再出血。

变性疾病诊疗常规运动神经元病1、诊断要点1)发病年龄40-50 岁多见。

2)隐袭起病,进行性发展。

3)主要表现:肌无力、萎缩和(或)锥体束损害;感觉系统不受累。

4)肌电图:广泛的神经原性损害。

5)肌活检:神经性肌萎缩的病理改变。

6)能够除外其他疾病:脊髓型颈椎病、脊髓空洞症等。

2、临床分型1)进行性脊肌萎缩(婴儿型、中间型、少年型和成年型)。

2)进行性延髓麻痹。

3)肌萎缩侧束硬化。

4)原发性侧束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