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学案——生物的变异、育种[2020年最新]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第三章《生物的变异》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三章《生物的变异》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三章《生物的变异》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生物的变异》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情调查、情境导入】学习目标1、比较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2、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以及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3、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方法和特点【问题展示、合作探究】一、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一)基因突变的实例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 基因中的碱基直接原因:的改变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的改变2、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的改变(二)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1、基因突变的原因:内因和外因2、基因突变的特点⑴ ⑵ ⑶ ⑷ ⑸3、基因突变的时间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期4、基因突变的意义:是基因产生的途径;来源;是进化的原始材料(三)基因重组1、基因重组的概念2、时间: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期和期)3、基因重组的意义: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是形成的重要原因二、染色体变异(一)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类型(1)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2)以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2、染色体组:(1)概念:倍体生物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2)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遗传信息。

(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① 染色体组数= 细胞中任意一种染色体条数例1:以下各图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② 染色体组数= 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例2:以下基因型,所代表的生物染色体组数分别是多少?(1)Aa ______(2)AaBb _______(3)AAa _______ (4)AaaBbb _______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由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

由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

高中生物的变异教案

高中生物的变异教案

高中生物的变异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生物教材《生物学》的第四章“遗传与进化”中的第二节“变异”。

本节主要讲述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概念、原因和类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概念,掌握它们产生的原因和类型。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使学生认识生物的变异现象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概念、原因和类型。

难点: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在实际生物现象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生物学实验器材。

学具:生物学实验材料、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组生物学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变异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遗传变异:讲解遗传变异的概念、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和类型(显性遗传、隐性遗传、伴性遗传)。

(2)不遗传变异:讲解不遗传变异的概念、原因(环境因素)和类型(不可逆变异、可逆变异)。

3. 例题讲解:分析一组生物学实验数据,讲解如何判断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一组生物学实验现象,判断其为遗传变异还是不遗传变异。

5. 知识拓展:讲解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变异现象的重要意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概念、原因、类型和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概念、原因和类型。

(2)请分析一组生物学实验现象,判断其为遗传变异还是不遗传变异,并说明原因。

2. 答案:(1)遗传变异:概念:指生物个体之间由于遗传物质的差异而引起的变异。

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类型:显性遗传、隐性遗传、伴性遗传。

不遗传变异:概念:指生物个体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教案精选:高三生物《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三生物《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教学设计
(3)若将图A中F1与另一水稻品种丙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图B所示,由此判断丙的基因型是
四、基因频率的计算
例题5、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交换过程示意图(左:交换前的染色体;右:交换后的染色体)
A.该细胞在发生有丝分裂交换后,产生4种基因型的子代表皮细胞
B.若不考虑该生物在产生配子时发生的交换,那么该生物产生的配子有2种基因型
C.若上图是该生物精原细胞在产生精细胞时发生减数分裂交换后的结果,由它产生的配子类型有4种
D.若细胞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都发生交换,减数分裂对于遗传多样性的贡献更大

随堂练习:
1、一个色盲女人和一个正常男人结婚,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正常儿子,此染色体畸变是发生在什么之中?如果父亲是色盲,母亲正常,则此染色体畸变发生在什么之中?假如父亲正常,母亲色盲,儿子色盲,则此染色体变异发生在什么之中?其中正确的是( )
A.精子、卵、不确定B.精子、不确定、卵C.卵、精子、不确定D.卵、不确定、精子
2、现有黑色短毛兔和白色长毛兔,要育出黑色长毛兔。理论上可采用的技术是
①杂交育种②基因工程③诱变育种④克隆技术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3、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的有丝分裂中,这种现象称为有丝分裂交换。右图是某高等动物一个表皮细胞发生有丝分裂交换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其抗性的产生是由于基因上的密码子发生了改变
C.其抗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NA模板链上决定228号位氨基酸的有关碱基中的A被G代替

高中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教案范文

高中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掌握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变异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变异的概念:生物个体之间在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的差异。

2. 生物变异的类型:a. 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b. 不可遗传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3. 生物变异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可塑性。

4. 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促进生物种群的适应性进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变异的概念、类型及特点,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生物变异的遗传机制,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具体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借助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生物变异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个体之间的差异,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的好奇心。

2. 讲解生物变异的概念、类型及特点: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生物变异的内涵。

3. 探讨生物变异的遗传机制:介绍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遗传变异的原理。

4. 讲解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通过实例阐述生物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促进生物种群的适应性进化。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一些生物变异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如何利用生物变异培育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探讨生物变异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如基因治疗、疫苗研发等。

3. 分析生物变异在生物伦理学中的争议,如基因编辑技术的安全性与道德问题。

高中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doc

高中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doc

高中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高中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1)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

(2)基因重组的概念。

【解决办法】(1)通过出示基因结构变化(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示意图,加深学生对基因突变内涵的理解。

(2)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引导学生复习自由组合和连锁、交换定律,概括出两种基因重组的类型。

(3)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概念的运用达到巩固概念和知识迁移的目的。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基因突变的原因。

【解决办法】对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结合图解进行分析,使学生真正明白基因突变的原因——dna复制过程也可能发生差错,基因中个别碱基的变化,就会造成性状改变。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为什么说基因突变是变异的主要来源?【解决办法】讲明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区别,联系实际举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谈话法。

教具准备l.基因结构变化示意图,短腿安康羊和正常绵羊图。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图解,镰刀型贫血症红细胞和正常型红细胞比较图。

3.银幕以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活动设计1.提出问题,让学本自学。

2.引导学生观察基因结构变化的示意图.认识基因突变的实质。

3.在教师启发下,由学生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图解,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出示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

1.变异的类型及可遗传变异的来源(b:识记)。

2.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和意义(b:识记)。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引言:前面我们对遗传问题进行了学习、知道了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基因,以及遗传的三个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

可见、遗传的问题很复杂。

那么,变异呢?也同样如此。

在丰富多彩的生物界中,蕴含着形形色色的变异现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第四节生物的变异看教材第47页最后一段。

问:变异分为哪两大类?可遗传变异有哪几种来源。

(学生用)生物的变异学案

(学生用)生物的变异学案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四节生物的变异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及生物变异类型。

2、描述变异的生物学意义和实践意义。

3、举例说出遗传变异在实践上的应用。

4、收集和交流我国遗传育种方面成果的资料,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复习反馈1、生物体的性状是指、、特征和。

2、生物的性状都是有控制的,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在生物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因此,也是成对存在的。

课前预习★预习提纲一、变异的类型及意义1、概念:生物学上把后代与之间以及后代个体之间存在的现象叫变异。

2、类型⑴按引起变异的因素(观察教材P87-88图4.4-13几种生物的变异现象,得出变异的类型及引起变异的原因)①可遗传的变异:由于改变引起的,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②不遗传的变异:由导致的,没有的改变,因而遗传给后代,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⑵按变异对生物体的影响(观察观察教材88页图4.4-14百化苗和正常苗得出如下概念)①有利变异:生物自身生存的变异,如小麦的变异。

②不利变异:生物自身生存的变异,如小麦的变异。

3、变异对生物进化得意义:各种变异通过不断积累和加强,变异被淘汰,使生物体更周围的环境。

因此有利于物种的和。

二、遗传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1、人工选择育种:在作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的过程中,人们根据不同和,对其产生的进行逐代挑选,培育品种,如矮脚南特。

2、人工诱变育种:利用对生物进行适当处理,使生物体内的或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新的个体,从中选择人们的变异类型进行培育,获得。

课内探究★探究点一:变异的类型1、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你能举出哪些例子?2、观察P87-88图4.4-13,思考:变异有哪些类型?★考考你1、生物的变异现象随处可见,下列变异可以遗传的是( )A、小亮喂养的花猫生了一只白猫B、小华在纸箱里培育的蒜苗叶片发黄C、小刚经过严格的训练后跑得很快D、小林暑假经常到海里游泳皮肤晒得很黑2、下列变异中,不可遗传的是()A、视觉正常的夫妇生下患色盲的儿子B、家兔的毛色有白色、黑色、灰色C、玉米地中常出现的白化苗D、暑假后同学们在军训一段时间后肤色变黑★探究点二: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阅读课本P88第一段及图4.4-14,回答下列问题:1、是不是所有的变异都是有利的?能举出几个实例反驳吗?2、判断是有利变异还是不利变异主要看对_____________而言。

2020年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物变异与生物育种 学案.doc

2020年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物变异与生物育种 学案.doc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物变异与生物育种 学案1.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Ⅱ)。

2.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Ⅱ)。

3.转基因食品的安全(Ⅰ)。

4.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考点一 染色体结构与数目的变异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类型(连线)(2)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2.染色体数目变异(1)类型⎩⎪⎨⎪⎧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2)染色体组(根据果蝇染色体组成图归纳)①从染色体来源看,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②从形态、大小和功能看,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各不相同。

③从所含的基因看,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本物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

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归纳整合]1.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辨析 (1)染色体易位与交叉互换(2)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判断2.三种方法确定染色体组数量(1)染色体形态法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就有几组。

如图中有4个染色体组。

(2)等位基因个数法控制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有几个就有几组。

如AAabbb 个体中有3个染色体组。

(3)公式法染色体组数=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如图中有4个染色体组。

3.“两看法”判断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一看发育来源――→配子单倍体――→受精卵 二看体细胞染色体组数――→二个 二倍体――→三个或以上多倍体 4.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比较[思维探究] 据图分析相关变异(1)图甲、图乙均发生了某些片段的交换,其交换对象分别是什么?它们属于何类变异? 提示:图甲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间片段的交换,图乙发生的是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应片段的交换,前者属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后者则属于交叉互换型基因重组。

(2)图丙①~④的结果中哪些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它们分别属于何类变异?能在光镜下观察到的是________。

高中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

高中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和类型。

o掌握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基本原理。

o了解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和物种多样性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和分析变异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变异的原理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认识到生物变异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变异中的作用。

•难点:理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以及生物变异在进化中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生物变异的多媒体课件,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动画和案例。

•相关的生物变异实验材料或视频资料。

•相关练习题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回顾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o引入生物变异的概念,强调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和物种多样性中的重要作用。

2.新课讲解o讲解生物变异的概念和类型,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o详细介绍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和原因,以及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o讲解染色体变异的概念、类型和原因,以及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o介绍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和意义,以及基因重组在生物多样性中的作用。

3.观察与分析o展示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动画和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变异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o学生根据实验材料或视频资料,观察和分析生物变异的现象和原理。

4.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o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和物种多样性中的作用。

o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5.总结与提升o总结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变异中的作用。

o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和物种多样性中的意义,以及生物变异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生物的变异学案

生物的变异学案

生物的变异学案引言: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而生物的变异学则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生物的变异学研究生物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于生物种群演化和适应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生物的变异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一、生物的遗传变异生物的遗传变异是指个体间在基因组水平上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表达调控等因素。

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的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删除突变等。

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进行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基因表达调控是指基因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下的表达水平变化。

二、环境对生物变异的影响环境是生物变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可以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从而引起生物的形态和生理的变异。

此外,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毒素等也可能引起生物的基因突变,进而导致遗传变异。

三、生物变异与自然选择的关系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驱动力之一,它通过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使其更有机会繁殖后代,进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个体间的遗传变异将为自然选择提供选择对象,适应性较高的个体将更有机会存活和繁殖,而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会被淘汰。

通过这种方式,种群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环境并进化出更具竞争力和适应性的特征。

四、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关系生物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个体间的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多样性和可塑性。

在进化过程中,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将在适应环境中更具竞争优势,进而影响种群的基因组成。

这种逐渐累积的遗传变异最终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促进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进化。

结论:生物的变异学研究了个体之间的遗传和表型变异,以及这些变异对于种群演化和适应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生物的变异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适应性和进化的原理,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人类健康的维护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1. Maynard Smith, J., & Haigh, J. (1974). The hitch-hiking effect of a favourable gene. Genetics research, 23(01), 23-35.2. Landry, C. R., & Hartl, D. L. (2001). Remeasuring RA Fisher, the man and his machine. Genetics, 157(2), 477-483.3. Bell, G. (2013). Selection: the mechanism of evolu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以上是关于生物的变异学案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生物的变异教案

高中生物生物的变异教案

高中生物生物的变异教案
年级:高中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的变异是基因突变引起的
2.掌握生物变异的分类和发生机理
3.了解生物变异对进化和遗传的影响
教学内容:
1.生物的遗传基础:基因和DNA的关系
2.生物的变异分类:有害变异、有益变异、中性变异
3.变异的发生机理:自然选择、随机突变
4.变异的影响:对进化和遗传的影响
教学方法:
1.讲解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
2.小组讨论,促使学生主动思考
3.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变异的影响
4.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通过提问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2.讲解生物的遗传基础,介绍基因和DNA的关系
3.讲解生物的变异分类,区分有害变异、有益变异、中性变异
4.讨论变异的发生机理,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课时:
1.实验操作: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变异的影响
2.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
3.课堂互动: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疑问和讨论
4.总结:对生物变异的影响进行总结,强化重点
教学评价:
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互动情况
2.学生对生物变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结果分析能力
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3.教学步骤是否清晰和有条理,是否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
教学建议:
1.引入更多案例和实验,使教学更具体和有趣
2.加强课堂互动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3.多方面评价学生,包括课堂表现和学习成果,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生物的变异》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生物的变异现象。

(2).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有遗传的变异和不能遗传的变异。

(3).说明变异的意义。

(4).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能力目标运用生物变异的知识,初步学会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校”变异在生产实践上的应”和转基因技术的知识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对未来人类的影响。

2.通过对具体变异现象的分析,了解变异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变异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对遗传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中的作用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通过遗传与变异的相互关系进行辩证观点的教育。

3.了解变异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实践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变异的类型及其意义,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难点:遗传的变异。

[教学过程]:一、引言: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讨论过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

这节课我们首先从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开始我们新的问题的研究。

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

爸爸、妈妈的上眼睑是双眼皮。

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为双眼皮,另一个孩子为单眼皮。

即双眼皮的孩子继承了父母双亲的性状,这种现象叫做遗传。

另一个孩子的上眼睑与双亲不同,是不是也叫做遗传?若是遗传,为什么与父母的性状不相同?若不是,叫做什么?与遗传现象伴随存在的另一种生命现象就是变异。

二、课题:第二节生物的变异(一)变异的现象与概念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提问,讨论: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哪些现象是变异现象?根据同学们讨论,什么叫做变异?请做一个小结。

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

或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在上下代之间、子代之间表现出的性状差异。

提问:比较遗传和变异两个概念,两个概念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通过生物的生殖过程实现的。

在生物的生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的相似性为遗传。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教案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教案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一、课题:生物的变异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能够说明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3)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训练学生在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图等方面的能力。

(2)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小组合作、讨论,初步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

(2)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3)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三、教学重点:1.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探究。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五、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各种测量长度的工具。

教师准备:1.大小两种花生的果实。

2.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

3.准备几种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图片资料六、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教师展示大小不同的西红柿等实物,引出课题“生物的变异”,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放眼生物世界,不同种类的生物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之间也有各种各样的差异,可见生物的变异是一种普遍现象。

(板书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任务一:探究一种变异现象1、提出问题:怎样区分大花生和小花生呢?(引导学生看课本中的图片得出)2、作出假设:花生果实长度平均值大的是大花生,花生果实长度平均值小的是小花生。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3、制定计划:【问题引导,自主探究】(1)能不能有意挑选个大和个小的花生?各取一粒可以吗?为什么?(2)测量花生果实时测量长轴还是短轴?(3)选择和设计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4)应当怎样记录和处理数据?(5)一个同学独立完成整个实验大约需要20分钟,怎样做能够节约时间?【展示交流,释疑解惑】交流后要注意强调:实验时应该随机取样,并且样本要足够大,以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2019-2020年高三生物《变异、育种、优生和进化》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三生物《变异、育种、优生和进化》教学设计

2010高考二轮复习生物教案(6)2019-2020年高三生物《变异、育种、优生和进化》教学设计【考纲要求】知识内容要求(l)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Ⅰ(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Ⅱ(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Ⅰ(6)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7)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Ⅰ(8)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10)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知识网络】【教法指引】本专题是新课标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的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以及有关人类优生与进化的关系,人类遗传病的相关问题由于与遗传定律联系紧密,和遗传规律并为一个专题。

本专题内容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更注重思维的严谨性、颇具文科特色,这也是理科学生常见的弱点,复习中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基因重组的类型,发生的时间、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染色体变异的特点,都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知识,在复习中采用对比的方式在理解基础上归纳记忆,能够化难为易。

在选择题方面,考查的内容主要有:基因突变及其原因、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等概念的理解和判定。

在非选择题方面,常以某一作物育种为背景,综合考查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及基因工程育种的区别与联系【专题要点】本专题考纲汇总本部分10个知识点5个要求为Ⅱ,其中基因重组的类型,发生的时间、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染色体变异的特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为主要内容,总结如下:一、基因重组的理解1.概念:在生物体有性生殖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2.方式:有性生殖(减数分裂)、重组DNA技术(基因工程)。

3.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两种类型: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如图1),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中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如图2)。

高中生物《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教案

高中生物《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教案

高中生物《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3)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4)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

(5)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遗传和变异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2)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奥秘和神奇,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关系。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3)人的性别决定。

2、教学难点(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遗传变异原理在育种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亲子之间外貌相似和不同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子女与父母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二)讲授新课1、遗传的物质基础(1)染色体展示染色体的图片,介绍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组成。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它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

(2)DNA讲解 DNA 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强调 DNA 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基因通过比喻的方式,将基因比作染色体上的“小片段”,它控制着生物的性状。

举例说明不同的基因决定了不同的性状。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性状让学生列举一些生物的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豌豆的高茎和矮茎等。

然后总结性状的概念,即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等。

(2)相对性状以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为例,讲解相对性状的概念,即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让学生判断一些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加深对相对性状的理解。

高中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教案范文

高中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掌握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特点。

2. 引导学生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认识到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变异的概念及分类2. 变异的原因3.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4. 实例分析:常见遗传病和变异现象的解释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分,以及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变异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变异现象和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引发学生对变异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概念:介绍生物变异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变异的含义。

3. 分类讲解:讲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变异的分类。

4. 实例分析:分析常见遗传病和变异现象,让学生了解变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探讨变异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认识到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生物变异概念和分类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变异现象和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教学素材:提供相关遗传病和变异现象的资料,方便学生实例分析。

3. 网络资源:推荐学生查阅相关网站,拓展知识面。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高三生物学案——生物的变异、育种

高三生物学案——生物的变异、育种

高三生物学案——生物的变异、育种【火眼金睛】注意点和易混淆点:1、生物界中各生物类群的可遗传的变异⎩⎪⎪⎨⎪⎪⎧⎭⎪⎬⎪⎫病毒原核生物―→只有基因突变(为什么?)真核生物—⎪⎪⎪⎪ ――→有性生殖⎩⎪⎨⎪⎧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无性生殖⎩⎪⎨⎪⎧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所有生物都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使本物种基因库增加“原始材料”,促进生物进化发展;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是真核生物特有的。

2、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1)突变部位可能在非编码部位(内含子和非编码区)。

(2)基因突变后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3)基因突变若为隐性突变,如AA ―→Aa ,也不会导致性状的改变。

(1)基因重组是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最重要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2)基因重组未产生新基因,只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可产生了新的表现型(或新品种)。

(3)自然状况下,原核生物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二).染色体组的组成特点1、由上图可知,要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应具备以下几条: (1)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2)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在形态、大小和功能上各不相同。

(3)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本物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

2、染色体组数量的判断方法(1)据染色体形态判断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如下图所示的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a中有4条,b中有3条,c中两两相同,d中各不相同,则可判定它们分别含4个、3个、2个、1个染色体组。

(2)据基因型判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就含几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内不含等位或相同基因此时染色体上无姐妹染色单体,如图所示:(d~g中依次含4、2、3、1个染色体组)(3)据染色体数/形态数的比值判断染色体数/形态数比值意味着每种形态染色体数目的多少,每种形态染色体有几条,即含几个染色体组。

高三生物教案-生物变异、育种、自然选择

高三生物教案-生物变异、育种、自然选择

教案学生姓名性别年级学科生物授课教师上课时间年月日第()次课共()次课课时:课时教学课题生物变异、育种、自然选择答案:①普遍性、低频性、不定向性、随机性、多害少利性②产生新的基因③减Ⅰ的四分体时期和后期④只产生新基因型,不产生新基因⑤缺失、易位、倒位、重复⑥基因重组⑦基因突变⑧染色体变异⑨染色体变异⑩基因重组⑪种群⑫突变和基因重组⑬自然选择⑭隔离⑮物种多样性1.三种可遗传的变异在所有生物中均发生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有育种方法中,哪种育种方法是最简捷、最常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然选择怎样改变基因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都发生,病毒与原核生物仅发生基因突变。

2.杂交育种。

3.通过淘汰不利个体来改变基因频率。

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1、指导杂交育种:原理: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各基因型比例杂合子(Aa ):(1/2)n纯合子(AA+aa):1-(1/2)n(注:AA=aa)例: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T控制的,如果亲代(P)的基因型是TT×tt,则:(1)子一代(F1)的基因型是Tt,表现型是_______。

(2)子二代(F2)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

______答案:抗锈病抗锈病和不抗锈病性状分离TT或Tt2、指导医学实践:例1:人类的一种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

如果一个患者的双亲表现型都正常,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他们再生小孩发病的概率是______。

答案:Aa、Aa 1/4例2:人类的多指是由显性基因D控制的一种畸形。

如果双亲的一方是多指,其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这对夫妇后代患病概率是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生物学案——生物的变异、育种
【火眼金睛】
(一)、可遗传的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概念及 类型
光学显微 镜下观察 涉及的 生殖类型 (发生的 时期) 变异来源 中的地位 能否产生 新基因 是否产生 新基因型 基因数目 有无改变 基因排序 有无改变 基因中 碱基序列 有无改变
特点
应用
变异 -1
个染色体组。如上面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图该比值为
8 条 /4 种形态= 2,则果蝇含
色体组。
2 个染
3、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比较 二倍体
多倍体
单倍体
概念
染色体 组数
植株 特点
来源 举例
变异 -3
4、无子番茄与无子西瓜比较 染色体组数
无子番茄
无子西瓜
化学药剂 及其作用
原理 生殖细胞 是否正常 无种子的原因
能否遗传
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其他变异的三个易混点
易混点 1: 将 “ 可遗传 ” 理解成了 “ 可育性 ”
点 拨 “可遗传” ≠可育: 三倍体无子西瓜、 骡子、 二倍体的单倍体等均表现 “不育”,
但它们均属可遗传变异——其遗传物质已发生变化,
若将其体细胞培养为个体, 则可保持其
变异性状——这与仅由环境引起的不遗传的变异有着本质区别。
变异 -2
2、染色体组数量的判断方法 (1) 据染色体形态判断 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 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如下图所示的细胞中, 形态相同的 染色体 a 中有 4 条,b 中有 3 条, c 中两两相同, d 中各不相同, 则可判定它们分别含 4 个、 3 个、 2 个、 1 个染色体组。
DNA 分子重组技术
发生 时间
减数第一次分裂 四分体时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发生 机制
同源染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非姐妹染色单 体之间交叉互换导致染色
单体上的基因重新组合
同源染色体分开,等位基因 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 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非
等位基因间的重新组合
目的基因经运载体导入 受体细胞,导致受体细
胞中基因重组
(2)据基因型判断 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 就含几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内不含等位或相同基因 此时染色体上无姐妹染色单体,如图所示: (d~ g 中依次含 4、2、 3、 1 个染色体组 )
(3) 据染色体数 /形态数的比值判断
染色体数 /形态数比值意味着每种形态染色体数目的多少,每种形态染色体有几条,即含几
注意点和易混淆点:
1、生物界中各生物类群的可遗传的变异
病毒 ―→只有基因突变 为什么?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基因突变 有性生殖
――→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无性生殖 基因突变 ――→ 染色体变异
所有生物都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使本物种基因库增加“原始材料” ,促
进生物进化发展;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是真核生物特有的。
基因突变导致“新基因”的产生,染色体结构变异未形成新的基因。如图所示:
易混点 3 “ 易位 ”与 “ 交叉互换 ” 分不清 染色体易位
图解
区别
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变异 -4
交叉互换
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 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属于基因重组
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2、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
(1) 突变部位可能在非编码部位 (内含子和非编码区 )。
(2) 基因突变后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3) 基因突变若为隐性突变,如 AA ―→Aa ,也不会导致性状的改变。
3、三种基因重组机制比较
重组 类型
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 重组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 间的重组
如无子番茄的 “无子” 原因
是植株未受粉,生长素促进了果实发育,这种“无子”性状是不可以保留到子代的,将无子
番茄进行组织培养时,若能正常受粉,则可结“有子果实”

易混点 2 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界定不清
点 拨 染色体结构变异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 “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 发生改变, 从而
导致性状的变异。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
图像 示意
(1) 基因重组是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最重要来源,
是形成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2)基因重组未产生新基因,只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可产生了
新的表现型 (或新品种 )。 (3)自然状况下,原核生物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二).染色体组的组成特点
1、由上图可知,要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应具备以下几条: (1) 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2) 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在形态、大小和功能上各不相同。 (3) 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本物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