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五 实验报告表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一)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
1、取半烧杯水用药匙往水中加一匙面粉。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五)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七)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八)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九)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一)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二)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三)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四)
1、在装有三分之二水的水槽里用敲击过的音叉马上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什么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七)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八)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九)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三十)。
实验十五 帧同步信号提取实验

实验十五 帧同步信号提取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巴克码识别原理。
2. 掌握同步保护原理。
3. 掌握假同步、漏同步、捕捉态、维持态的概念。
二、实验内容1. 观察帧同步码无错误时帧同步器的维持态。
2. 观察帧同步器的假同步现象、漏识别现象和同步保护现象。
三、实验器材1. 信号源模块2. 同步信号提取模块3. 20M 双踪示波器一台 4. 频率计(选用) 一台四、实验原理由于数字通信系统传输的是一个接一个按节拍传送的数字信号单元,即码元,因而在接收端必须按与发送端相同的节拍进行接收,否则,会因收发节拍不一致而导致接收性能变差。
此外,为了表述消息的内容,基带信号都是按消息内容进行编组的,因此,编组的规律在收发之间也必须一致。
在数字通信中,称节拍一致为“位同步”,称编组一致为“帧同步”。
在时分复用通信体统中,为了正确地传输信息,必须在信息码流中插入一定数量的帧同步码,它可以是一组特定的码组,也可以是特定宽度的脉冲,可以集中插入,也可以分散插入。
集中式插入法也称为连贯式插入法,即在每帧数据开头集中插入特定码型的帧同步码组,这种帧同步法只适用于同步通信系统,需要位同步信号才能实现。
适合做帧同步码的特殊码组很多,对帧同步码组的要求是它们的自相关函数尽可能尖锐,便于从随机数字信息序列中识别出这些帧同步码组,从而准确定位一帧数据的起始时刻。
由于这些特殊码组123{,,,,}n x x x x 是一个非周期序列或有限序列,在求它的自相关函数时,除了在时延j =0的情况下,序列中的全部元素都参加相关运算外;在j ≠0的情况下,序列中只有部分元素参加相关运算,其表示式为∑-=+=jn i j i i x x j R 1)( (15-1)通常把这种非周期序列的自相关函数称为局部自相关函数。
对同步码组的另一个要求是识别器应该尽量简单。
目前,一种常用的帧同步码组是巴克码。
巴克码是一种非周期序列。
一个n 位的巴克码组为{x 1,x 2,x 3,…,x n },其中x i 取值为+1或-1,它的局部自相关函数为⎪⎩⎪⎨⎧≥<<±===∑-=+nj n j j n x x j R j n i j i i 00100)(1或 (15-2) 目前已找到的所有巴克码组如表15-1所列。
青岛理工大学--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系别班级姓名学号青岛理工大学力学实验室目录实验一、拉伸实验报告实验二、压缩实验报告实验三、材料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µ的测定报告实验四、扭转实验报告实验五、剪切弹性模量实验报告实验六、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报告实验七、等强度梁实验报告实验八、薄壁圆筒在弯扭组合变形下主应力测定报告实验九、压杆稳定实验报告实验十、偏心拉伸实验报告实验十一、静定桁架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十二、超静定桁架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十三、静定刚架与压杆组合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十四、双悬臂梁组合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实验十五、岩土工程材料的多轴应力特性实验报告实验一拉伸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三、实验记录:1、试件尺寸实验后:屈服极限载荷:P S = kN 强度极限载荷:P b = kN 四、计算屈服极限: ==A P ss σ MPa 强度极限: ==A P bb σ MPa 延伸率: =⨯-=%10000L L L δ 断面收缩率: =⨯-=%10000A AA ψ 五、绘制P -ΔL 示意图:实验二 压缩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三、试件测量:材 料标 距 L 0 (mm) 直径(mm )截面面积 A 0 (mm 2) 截面(1)截面(2)截面(3)(1) (2) 平均 (1) (2) 平均 (1) (2) 平均材 料 标距 L(mm)断裂处直径(mm )断裂处 截面面积 A(mm 2)(1)(2) 平均材 料直 径(mm )截面面积 A 0(mm 2)强度极限载荷:P b = kN 五、计算强度极限应力: ==A P bb σ MPa 六、绘制P -ΔL 示意图:实验三 材料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µ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试件基本尺寸厚度h (mm )宽度b (mm )5.030.0载荷 (N )P载荷增量 (N ) △P各测点电阻应变仪读数(µε)轴向应变横向应变通道号( )通道号( )通道号( )通道号( )ε1(测点1) ε1′(测点2) ε2(测点3)ε2′(测点4)读 数增 量 读 数 增 量 读 数 增 量 读 数 增 量 5001000 500 1500 500 2000 500 2500 500 3000500平均应变(µε)i ε∆1、弹性模量计算 10PE A ε∆==∆⨯2、泊松比计算 21εμε∆==∆ 实验四 扭转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三、试件尺寸:1、低碳钢:d=10mm2、铸铁: d=10mm 四、实验记录:1、低碳钢: 屈服载荷:M s = N ·m强度载荷:M b = N ·m2、铸铁: 强度载荷:M b = N ·m 五、计算:1、低碳钢: 316t d W π== mm 3屈服应力: 34ss tM W τ== MPa 极限应力: 34bb tM W τ== MPa 2、铸铁: 316t d W π== mm 3极限应力: bb tM W τ== MPa 实验五 剪切弹性模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三、试件尺寸:直径d=10mm L=150mm b=100mm ΔT=5×200 N ·mm 载荷(N )百分表指示格数格数增量0 5 10 15 20 25增量平均值 ΔN= 格==324d I P π mm 4=∆=100Nδ mm ==∆bδϕ rad=∆∆=ϕP I TLG Gpa 实验六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与要求:二、 实验仪器设备与工具:三、 实验装置简图及应变片布置图:载荷 (N )载荷 增量 (N ) 各测点电阻应变仪读数(µε) 通道号( ) 通道号( ) 通道号( ) 通道号( ) 通道号( ) ε1(测点1) ε2(测点2) ε3(测点3) ε4(测点4) ε5(测点5) 读 数增 量 读 数 增 量 读 数 增 量 读 数 增 量 读 数 增 量 5001000 500 1500 500 2000500各测点应变片至中性层距离(mm ) 梁的尺寸和有关参数Y 1(测点1) -20 宽度 b=20mm 高度h=40mm跨度 L=600mm 载荷距离 a=125mm 弹性模量 E=210GPa 惯性矩I z =bh 3/12 1µε=10-6ε 1MPa=1N/mm 2 1GPa=103MPaY 2(测点2) -10 Y 3(测点3) 0 Y 4(测点4) 10 Y 5(测点5)202500 500 3000500平均应变(µε)i ε∆测点应力(MPa )610i i E σε-=⨯∆⨯测 点理论值σi (MPa ) 实测值σi (MPa )相对误差12 3 4 5七、 实验七 等强度梁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二、实验仪器设备与工具: 三、试件参数: 梁的尺寸和有关参数载荷作用点到测试点距离 x 1 = mm x 2 = mm 距载荷点x 处梁的宽度 b 1 = mmb 2 = mm梁的厚度 h= mm 弹性模量E=210GPa载荷 (N )载荷 增量 (N ) 各测点电阻应变仪读数(µε) 通道号( )通道号( )通道号( )通道号( )ε1(测点1) ε2(测点2)ε3(测点3)ε4(测点4)读 数增 量 读 数 增 量 读 数 增 量 读 数 增 量平均应变(µε)i ε∆测点应力(MPa )610i i E σε-=⨯∆⨯测1、理论计算: 26x pxb h σ=2、实验值计算 610i i E σε-=⨯∆⨯ 3、理论值与实验值比较 100σσδσ=⨯理测理-% 测 点理论值σi (MPa ) 实测值σi (MPa )相对误差12 3 4实验八 薄壁圆筒在弯扭组合变形下主应力测定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三、试件参数: 四、实验记录:载荷(N )载荷 增量 (N )各测点电阻应变仪读数(µε)通道号( )通道号( )通道号( )045ε(测点1)00ε(测点2)45ε-(测点3)读 数增 量 读 数 增 量 读 数 增 量圆筒的尺寸和有关参数计算长度 L=240mm弹性模量 E=210GPa 外 径 D=40mm 泊 松 比 μ=0.30 内 径 d=35mm 扇臂长度 a=250mm平均应变(µε)i ε∆测点应力(MPa )610i i E σε-=⨯∆⨯测1、主应力及方向m 点实测值主应力及方向计算:()0000002245451,3450450()2()()2(1)21E Eεεσεεεεμμ--+=±-+--+=454500454522tg εεαεεε---==--0α=m 点理论值主应力及方向计算:圆筒抗弯截面模量:34(1)32Z D W πα=-= mm 3圆筒抗扭截面模量:34(1)16t D W πα=-= mm 3221,3()22σσστ=+022tg τασ-==0α=2、实验值与理论值比较比较内容实验值 理论值 相对误差/% 1/MPa σ3/MPa σ 0α/(°)3、误差分析实验九 压杆稳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二、实验仪器设备与工具: 试件参数及有关资料厚度h (mm ) 宽度b (mm )长度L (mm ) 220318最小惯性矩 I min =bh 3/12弹性模量E=210GPa载荷P/N应变仪读数(µε)121、绘出P -1和P -2曲线,以确定实测临界力cr P 实P122、理论临界力cr P 理计算 3min 12bh =理论临界力 min2cr EI P L理 3实验值cr P 实 理论值cr P 理 误差百分率 (%)|cr P 理-cr P 实|/ cr P 理六、误差分析实验十 偏心拉伸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仪器设备与工具: 试件 厚度h (mm )宽度b (mm )530弹性模量 E=210GPa 偏心距 e=10mm载荷 (N )载荷 增量各测点电阻应变仪读数(µε)通道号( )通道号( )(N )1ε(测点1)2ε(测点2)读 数增 量 读 数增 量 10002000 1000 3000 1000 4000 1000 50001000平均应变(µε)i ε∆1、求弹性模量E 12()2P εεε+== 0ppE A ε∆== 2、求偏心距e12()2m εεε-==26m Ehb e pε==∆ 3、应力计算理论值 206p MA bh σ=±= 实验值 max ()p m E σεε=+=min ()p m E σεε=-=六、误差分析:实验十一 静定桁架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仪器设备与工具: 三、实验搭接的结构图: 杆件编号 应变片编号 应变值 计算应力值 理论应力值误差实验十二超静定桁架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二、实验仪器设备与工具:三、实验搭接的结构图:杆件编号应变片编号应变值计算应力值理论应力值误差实验十三静定刚架与压杆组合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二、实验仪器设备与工具:三、实验搭接的结构图:杆件编号应变片编号应变值计算应力值理论应力值误差实验十四双悬臂梁组合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二、实验仪器设备与工具:三、实验搭接的结构图:杆件编号应变片编号应变值计算应力值理论应力值误差实验十五岩土工程材料的多轴应力特性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二、实验仪器设备与工具:三、实验结果记录试件高度h(mm)直径d(mm)横截面面积A0=bh(mm2)截面Ⅰ截面Ⅱ截面Ⅲ平均1、求弹性模量E弹性段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继电器实验——精选推荐

实验十五低电压启动过电流保护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低电压闭锁过电流保护的电路原理保护范围和整定原则。
2理解保护电路中各继电器的功用和整定方法。
二预习与思考1图7-1保护装置中的电压继电器电流继电器、中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等在电路中各起到什么作用2电路中各个继电器的参数是根据什么原则整定的3假如电流继电器的线圈接入了交流电压会出现什么严重后果误接入直流操作电压是否也会出现严重后果三原理说明在线路过电流保护的电流继电器KA的常开触点回路中串入低电压继电器KV的常闭触点而KV经过电压互感器TV接至被保护线路的母线上。
当供电系统正常运行时母线电压接近于额定电压因此电压继电器KV的常闭触点是断开的。
因此这时的电流继电器KA即使由于过负荷而误动作使其触点闭合断路器QF也不致误跳闸。
正因为如此凡装有低电压闭锁的过电流保护动作电流也包括返回电流不必按躲过线路的最大负荷电流IL.min来整定而只需按躲过线路的计算电流I30来整定即Iop I30 17-1 式中Krel为保护装置电流整定的可靠系数对DL型继电器取Krel1.2Kw为保护装置的接地系数对两相两继电器接线为1对两相一继电器接线为Ki为电流互感器的变流比保护装置的返回系数为Kre一般为0.8。
由于其Iop的减小能有效地提高过电流保护的灵敏度。
上述低电压继电器KV的动作电压按躲过母线正常最低工作电压Umin来整定同时返回电压也应躲过Umin。
因此低电压继电器动作电压的整定计算公式为Uop ≈0.6 17-2 式中Umin为母线最低工作电压取0.850.95UNUN为线路额定电压Krel为保护装置的可靠系数可取1.2Kre为低电压继电器的返回系数一般取1.25Ku为电压互感器的变压比。
低电压闭锁过电流的动作过程在图17-1所示低电压闭锁过电流保护装置中按正常运行时母线电压为额定值所以给低电压继电器加入额定交流电压此时低电压继电器KV的常闭触点是打开的电流继电器KA1、KA2触点也处于断开位置。
实验技能训练

中学物理实验技能训练中学物理实验技能训练是系统研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规律和实践的技能训练课。
通过物理实验教学,使师范生熟悉中学物理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实验技术,并选择一些典型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分析、研究和训练,进而培养改进和设计中学物理实验的初步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对中学物理实验中涉及的常用仪器、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结合具体的实验内容进行综合训练,使师范生形成一定的实验能力。
2. 对一些重要的、有一定难度的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进行研究和探讨,找出成功的关键和解决方案。
3. 对中学物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创新进行研究和探讨。
4. 使师范生在进行实验训练的同时,考虑、研究中学物理实验的特点,同时配合讲解技能做演示实验,怎样指导中学生做实验,使师范生形成一定的实验教学能力。
5. 自制教具,利用日常生活常见物品设计、制作实验器材,并用于中学物理教学中。
6. 通过实验技能训练,在培养实验技能的同时,牢固树立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观念。
二、实验要求实验训练形式分为演示实验、自制教具、DIS实验三种方式。
以下对各实验方式的要求及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A. 演示实验:(一) 每一实验小组进行演示实验时应包括以下教学环节:1、实验原理的阐述、实验仪器设备功能用途的介绍;2、实验设备调试、布置与线路连接的说明;3、实验的操作演示与讲解技能;4、实验的结论及问题分析。
(二)演示过程中对实验教学技能的基本要求包括:1、合理布局实验仪器的技能(包括电路的连接);(1)实验仪器的布局要便于操作;(2)实验仪器的布局要便于观察;(3)实验仪器的布局要规范、安全、整齐、美观。
2、演示实验的操作技能(1)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2)实验操作要准确、熟练;(3)实验演示的现象要明显、直观。
3、演示实验的讲解技能(1)演示实验的讲解要准确、精练、规范;(2)讲解的时机要符合教学的需要(边讲边做、先讲后做、先做后讲等);(3)讲解的语言要有启发性和逻辑性。
转子流量计的校正

实验十五 转子流量计的校正转子流量计是使用较广泛的一种流量测量仪器,其上标有流量刻度值,但在使用前,一般需进行校正。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转子流量计流量测定的工作原理。
(2) 获得转子流量计的校正实验刻度值。
(3) 明确流量计校正的重要性和掌握校正方法。
二.实验原理转子流量计的流体通道为一垂直的锥角约为4。
的微锥形玻璃管内置一转子(也称浮子)。
当被测流体以一定流量自下而上流过锥形管时,在转子的上、下端面形成一个压差,该压差产生了升力,当升力达到一定值时,便能将转子向上浮起。
但随着转子的上浮,转子与锥形管之间的环隙通道面积增大,环隙中流速减小,转子两端的压差也随之减小。
因此,当转子浮升至某一高度,转子所受的升力恰好等于其重力时,转子便平衡悬浮在此高度上。
转子的这一平衡悬浮高度,随转子的两端面的压差,也即流量的大小而变化,它可由转子的受力平衡导出,参见图15-1,转子上,下端的压差按伯努利定律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由位差引起的,该部分压差造成的升力即为通常所说的浮力F 1,其值等于同体积流体的重量。
另一部分由动能差引起,其值为F 2f A u u F )(221202-=ρ(1)根据物料衡算关系 0101u A A u = (2) 式中:A f ——转子最大截面积。
A 0——转子平衡时相应于0—0处的环隙面积。
A i——玻璃管截面积。
V f ——转子体积ρf ——转子密度f A A A u F ])(1[2210202-=ρ (3) 这样转子的受力平衡条件为g V f f ρ=+g V f ρf A A A u ])(1[221020-ρ(4)于是得到f f f Ag V A A u ρρρ)(2)(112100-⨯-= (5)考虑到表面摩擦和转子形状的影响,引入流量系数C R (其值可从有关资料查得)而使公式简化。
f f f R Ag V C u ρρρ)(20-= (6)或 000A A u V ==f f f RA g V C ρρρ)(2- (7) 质量流量 0A W =f f f R A g V C ρρρ)(2- (8)转子流量计出厂前,是直接用20℃水或20℃,1atm 的空气进行标定,将流量值刻于玻璃管上,当被测流体与上述条件不符时,应作刻度换算。
实验十五 全站仪的检验及校正

实验十五 全站仪的检验及校正一、 实验目的(1)掌握全站仪主要轴线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2)掌握全站仪基本项目检验与校正的方法。
二、 实验组织(1)性质:综合性实验。
(2)时数:课内2学时,课外4学时。
(3)组织:每组2人。
三、 实验设备(1)每组借全站仪1套(含仪器操作手册),记录板1块,校正针1根,小螺丝刀1把。
(2)自备:铅笔、直尺。
四、 实验方法及步骤1. 照准部水准管轴垂直于竖轴的检验与校正(1)检验方法 先将仪器大致整平,转动照准部使水准管与任意两个脚螺旋连线平行,转动这两个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
将照准部旋转180°, 如气泡仍居中,说明条件满足; 如气泡不居中, 则需进行校正。
(2)校正方法○1 转动与水准管平行的两个脚螺旋,使气泡向中心移动偏离值的一半。
用校正针拨动水准管一端的上、下校正螺丝,使气泡居中。
○2 此项检验和校正需反复进行,直至水准管旋转至任何位置时水准管气泡偏离居中位置不超过1格。
2. 圆水准轴平行于仪器旋转轴的检验与校正(1)检验方法 安置全站仪后,转动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然后将仪器旋转180°,如果气泡仍居中,则表示该几何条件满足,不必校正,否则须进行校正。
(2)校正方法○1 全站仪不动,旋转脚螺旋,使气泡向圆水准器中心方向移动偏移量的一半,然后先稍松动圆水准器底部的固定螺丝,按整平圆水准器的方法,分别用校正针拨动圆水准器底部的三个校正螺丝,使圆气泡居中。
○2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仪器旋转至任何方向圆水准气泡都居中为止。
最后,把底部固定螺丝旋紧。
3. 十字丝竖丝垂直于横轴的检验整平仪器,用十字丝竖丝照准一清晰小点,固定照准部,使望远镜上下微动,若该点始终沿竖丝移动,说明十字丝竖丝垂直于横轴。
否则,条件不满足,需进行校正。
4. 视准轴垂直于横轴的检验整平仪器,选择一与仪器同高的目标点A,用盘左、盘右观测。
盘左读数为L′、盘右读数为R′,若D180±′=′L R ,则视准轴垂直于横轴,否则需进行校正。
实验十五 食品色泽的测定

实验十五食品色泽的测定1.实验目的(1)掌握罗维朋比色计测定食品色泽的原理与方法;(2)熟悉罗维朋比色计测定食品色泽的操作要点与测定要求。
2.实验原理通过调节罗维朋比色计的红、黄、蓝色标准颜色色阶玻璃片,用目视比色法与油样的色泽进行比较,直至二者的色泽相当,记录标准颜色色阶玻璃片上的数字,作为油脂的色值或罗维朋色值。
根据三原色的成色原理,对实验得到的色值进行简单计算则可对此样品的颜色命名。
3.仪器及材料3.1仪器罗维朋比色计:罗维朋比色计由比色槽、比色槽托架、碳酸镁反光片、乳白灯泡、观察管和四组红、黄、蓝、灰色的标准颜色色阶玻璃片组成。
如图所示。
其中,红、黄、蓝三色玻璃片各分为三组,红、黄色号码由0.1~70,蓝色号码由0.1~40 组成;灰色玻璃片分为二组,号码由0.1~3 组成。
3.2 试剂四种颜色的透明饮料:绿茶、美之源、黑加仑、果缤纷3.3 注意事项(1)用作光源的两只乳白灯泡,在使用100h 后,应同时更换,以保证光源的光强度;(2)在做固体样品或胶体样品时,样品分别放在粉末样品盘或胶体样品盘内,操作程同上;(3)每次测试之前,比色皿都需清洗干净,可用适量无水乙醚擦拭,使用前保持干燥;(4)现场不宜长时间观察,否则会产生视觉疲劳,可适当休息片刻再进行测试。
4.实验步骤(1)从仪器配件匣中取出观察管正确插入仪器槽中,将两个碳酸镁反光片分别放入仪器的两个孔上,接通电源,交替按下“ON/OFF”按钮,检查光源是否完好。
(2)取澄清(或过滤)的试样注入比色皿中至上口约5mm 处,将比色皿置于托架上并固定位置后,放入罗维朋比色计中。
(3)先按质量标准固定黄色玻璃片色值,打开光源,移动红色玻璃片调色,直到视野中玻璃片色与油样色完全相同为止。
(4)如果油样有青绿色,则须配入蓝色玻璃片,这时移动红色玻璃片,使配入蓝色玻璃片的号码达到最小值为止。
(5)记下黄、红或黄、红、蓝玻璃片的号码的各自总值,即为被测样品的色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