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临床辨证思维七步渐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合集下载

针灸的临床思维

针灸的临床思维

针灸的临床思维经常会有很多同学问:“老师,××病扎什么穴位啊?”很多针灸学子把穴位、经脉等同于针灸系统是非常错误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啊?学了好几年针灸,针灸思路还是一盘散沙,归根结底还是大家没有针灸思维,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针灸体系,只会按图索骥,执病锁方,大大降低了针灸的疗效。

而只会用毫针,一个病扎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符合针灸学的思维。

那么针灸的理论体系是怎样的呢?该如何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呢?下面就让我们从经典入手,寻根问源,还针灸本来面目。

一、经脉的空与皮肉筋骨的实《内经》针灸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病位思想,没有病位思想,针灸治疗无异于盲人摸象,瞎猫逮着死耗子,你不知道为什么有效?为什么临床疗效不高?病在皮,针刺穴位是最佳方案吗?病在经筋针刺穴位是最佳方案吗?这种所有的病用毫针针刺穴位的思维方式,不是《内经》本有的针灸思维。

《内经》中皮部病有皮部病的针法、针具,络脉病有络脉病的针法、针具,经筋病有经筋病的针法、针具。

不能什么病都针穴位,什么病都用毫针啊!《灵枢·经脉》“十二经脉伏行于分肉之间”指出经脉是肌肉缝隙,是无形的空间。

《灵枢·九针十二原》讲穴位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非皮肉筋骨”,穴位是比较大的缝隙,而我们现在还在探求经脉的实体物质,肯定是没有结果的。

《道德经》讲“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咱们的经脉、穴位就是“无之以为用”,皮肉筋骨就是“有之以为利”!如果把人体比作是一间房子,经脉、穴位就是房子的空间,皮肉筋骨是房子的实体框架,经脉、穴位是无形可见的,在功能上是气化的场所。

经脉病、功能性疾病针刺穴位是最佳的选择。

二、不同的病位选择不同的针具毫针是针灸的针具之一,毫针并不是针灸的全部。

针灸学一大优势就是拥有各种针具,针灸体系庞大,《内经》以九针统称之,九是最大的阳数,以九针来代表针具的多样性,而每种针具特色各异,擅长的病种、病位不同,现代针灸学家在继承古人的基础上,针具又不断的创新,使针灸学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针灸学的治疗范围不断扩大,针灸疗效不断提高,如山西针灸研究所所长师怀堂先生据古九针的构造重新改制成的新九针,朱汉章教授研制的针刀,王自平教授研制的骨减压针,陈超然教授研制的拨针,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种疑难杂病的治疗中,使以前的难治病为易治,变不可治为可治,比如,拨针对强直性脊柱炎有立竿见影的疗效,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常常针到病除,骨减压针治疗顽固性疼痛,椎间盘针治疗椎间盘病变等等,大大提高了针灸的疗效,扩大了针灸的治病范围。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方法和设计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方法和设计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方法和设计针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为了提高针灸疗效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成为了必要的指导工具。

循证针灸实践指南的研究方法和设计是保证其科学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方法和设计的一些重要方面。

1. 研究目标和问题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方法和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研究目标和问题。

研究目标应该是明确的,例如评估针灸治疗特定疾病的疗效,或者针对不同针灸治疗方案的比较研究。

研究问题应该是具体的、明确的,以便确定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2. 文献回顾和综述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方法和设计需要进行广泛的文献回顾和综述。

通过收集、分析和综合已经发表的相关文献,可以了解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这有助于确定研究的背景、理论基础和现有的研究缺口。

3. 研究设计类型研究方法和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确定研究的设计类型。

在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中,常见的设计类型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和系统综述等。

设计类型的选择应基于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研究资源的可行性。

4. 参与者招募和分组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方法和设计需要考虑参与者的招募和分组。

选择合适的参与者群体,确保研究的可比性和有效性。

同时,对参与者进行适当的分组可以进一步减少干预措施的混杂因素。

5. 干预措施和对照组设定针灸干预措施是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研究的核心。

在研究设计中,确定干预措施的类型、剂量和频率是必须的。

此外,对照组的设立也非常关键,以便评估干预措施的疗效。

对照组可以包括传统针灸对照、安慰剂对照或现有治疗对照等。

6. 数据收集和分析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方法和设计需要确定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数据收集应使用可信度高的方法,如标准化的问卷调查、病例报告等。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用于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等。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方法论和研究设计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方法论和研究设计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方法论和研究设计循证医学是一种基于临床实践和最新研究证据的医学方法,旨在为临床决策提供最佳的证据支持。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方法论和研究设计则是指将循证医学方法应用于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与研究方面。

本文将从方法论和研究设计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方法论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过程应遵循一定的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出问题与目标:明确研究的目标、要回答的问题以及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确保研究的目标明确、具体。

2. 系统查找证据:通过系统地查找文献,包括已有的临床试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等,寻找相关研究的证据。

重要的是要使用可信赖的数据库,如PubMed、Cochrane图书馆等,以保证获取的研究具有较高的质量。

3. 评估证据的质量:通过评估证据的质量,判断其在制定指南时的可信度。

评估的指标包括研究设计的可靠性、样本量的大小、结果的一致性等。

4. 证据的分级与整合:根据评估的结果,将不同证据进行分级,以指导临床实践。

常用的分级系统包括GRADE法、SQUIRE法等。

同时,还需要对不同证据之间的一致性和冲突进行分析和整合,确保指南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5. 制定指南:在评估和整合了各种证据后,制定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

指南应该明确描述所建议的诊疗方案、干预措施以及监测和评估的方法等。

二、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设计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设计是指在制定指南之前所进行的研究,以获取最新的临床实践证据。

以下是常用的研究设计:1. 随机对照试验(RCT):RCT是评估治疗干预效果的金Standard,是提供高质量证据的重要研究设计。

在针灸中,RCT可以用于对比不同针灸方法的疗效,或针灸与传统治疗方法之间的差异。

2.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系统评价是对一定主题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的方法。

Meta分析则是对系统评价中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汇总,以获得更准确、可靠的结论。

中医针灸诊断思路

中医针灸诊断思路

中医针灸诊断思路一、观察诊断观察诊断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外部表现和身体状况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因。

中医认为,人体的脏腑经络与外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与气血不足有关,面色红润可能与热病有关,舌苔黄腻可能与湿热内蕴有关,舌苔白腻可能与寒湿内阻有关,脉象细弱可能与气血虚弱有关,脉象滑数可能与热病有关等。

二、问诊问诊是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询问来获取病情信息。

针灸医师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疼痛部位、病史、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例如,患者有没有头痛、胸闷、腹痛等症状,疼痛的部位是什么,是否有发热、出汗等情况,饮食是否正常,睡眠是否良好等。

通过问诊可以进一步确定疾病的性质和病因。

三、切诊切诊是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来判断疾病的情况。

中医认为,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可以了解体内的气血运行情况及脏腑功能状态。

针灸医师会触诊患者的脉搏,包括脉象的强弱、快慢、有无规律等方面,以判断疾病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例如,脉搏有力有规律可能与气血充足有关,脉搏细弱可能与气血不足有关,脉搏快速可能与热病有关,脉搏缓慢可能与寒病有关等。

四、闻诊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和气息来判断疾病的情况。

中医认为,人体的声音和气息可以反映出疾病的特点和病情变化。

针灸医师会仔细听取患者的声音,包括咳嗽声、呼吸声等,以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例如,咳嗽声湿重可能与湿热有关,咳嗽声干燥可能与肺燥有关,呼吸声急促可能与气短有关等。

中医针灸诊断思路包括观察诊断、问诊、切诊和闻诊四个方面。

通过观察患者的外部表现和身体状况,与患者进行交流和询问,触诊患者的脉搏,听取患者的声音和气息,针灸医师可以初步了解疾病的性质和病因,为针灸治疗提供依据。

针灸诊断思路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医师准确判断疾病,制定针灸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和治愈率。

因此,针灸医师在诊断过程中应充分运用观察诊断、问诊、切诊和闻诊等技术,以确保针灸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医学理论基础》课程标准

《中医学理论基础》课程标准

《中医学理论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中医学理论基础是中医药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对中医临床实践的指导能力。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中医临床诊疗思维、诊断和治疗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法方药等方面。

要求学生掌握中医基本理论,了解中医脏腑经络学说、病因病机理论,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辨证和治疗方法,能够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包括: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

同时,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临床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学理论知识。

四、课程评价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同时,将注重评价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籍本课程选用合适的教材,同时推荐学生参考相关中医学基础理论书籍,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

此外,还推荐学生阅读现代中医学专著和相关学术论文,以拓宽知识面和增强学习兴趣。

六、课程实验与实习安排本课程将安排一定的实验和实习环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学理论知识。

实验内容包括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以及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的操作技能。

实习环节将安排学生到医疗机构进行临床实践,了解中医临床诊疗流程和操作方法,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七、师资队伍与教学条件本课程师资队伍应具备中医学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教师应具备中医学硕士及以上学位,有相关临床实践经验,能够系统地讲授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知识。

针灸临床中的辨证思维

针灸临床中的辨证思维
灸 临床 提 供 点 思路 。
【 关键 词 】 针 灸 临床 ;辨 证 思 维 ; 临床 治疗
[ s a t Di u s gh w t rv e l i l f c o a u u c r, h c od a u u cuei te o e os le l i l Ab t c ] r s si o i o e h i c f t f c p n t e w i h l s h t c p n tr r t v i c c n o mp t cn ae e u h t a sh c o c n a
C ii l o ra o h e e dc e 0 V . ) N 1 l c un l f i s n aJ C n Me i n OL( i 21 1 3 O.6
针 灸 临 床 中 的 辨 证 思 维
Di lc i a i k n f c p n t r n c i ia ae t l h n i g o u u c u ei l c l c t a n
1 经络 辨证的局 限性及解 决方法
经络 内属脏腑 、外络肢节 ,具有运行气血 、协调阴阳、抗 御病邪 、调整虚实 、反映证候及传导感应等生理功能 。经络辨 证的 内容具体包括十二经脉 辨证 、 奇经八脉辨证和经别、 经筋、 皮部辨证 3个方面 。《 灵枢 ・ 脉》篇说 :“ 经 经脉者 ,所 以决死
[ y r s A u u cu e l ia D aet a ti ig C ii lrame t Ke wo d ] c p n tr i c l il i lh n n ; l c e t n cn ; c c k n at
当今 中国针灸 临床 忽视 了辨证 论治;针灸 临床 治疗病症有 逐步呈现 固定配穴 处方 的 “ 套餐 ”模式倾 向;不 少针灸 医师只

中医临床辨证思维方式初探

中医临床辨证思维方式初探

中医临床辨证思维方式初探一、引言中医临床辨证思维方式是中医学的核心,通过辨证论治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本文将对中医临床辨证思维方式进行初探,探究其原理、应用和局限性。

二、中医临床辨证思维方式的原理中医临床辨证思维方式基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

其核心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器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辨证思维方式强调了全身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而不是把人体当做独立的部分来看待。

2.辨证论治中医辨证是通过病人的症状、体征和病史等信息,结合中医理论体系,对疾病进行辨别和诊断的过程。

辨证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辨证的目的中医辨证的最终目的是确认疾病的病机和病理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

辨证可以识别疾病的归属、病程和转归等,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三、中医临床辨证思维方式的应用中医临床辨证思维方式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其主要应用方面:1.疾病诊断通过辨证,中医可以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辨别和诊断。

与西医的病理诊断相比,中医辨证更加注重个体化和病因的分析。

2.治疗方案制定辨证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中医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综合考虑病人的辨证结果,以及药物、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预防和保健辨证思维方式不仅适用于诊疗,还可以用于疾病的预防和保健。

通过辨识体质和辨识病机,中医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理方法,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4.研究和创新辨证思维方式也为中医的研究和创新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通过辨证分析,可深入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为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四、中医临床辨证思维方式的局限性中医临床辨证思维方式虽然在许多方面具有优势和应用价值,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我们认识和正视。

1.主观性和缺乏验证性辨证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医医生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的影响,缺乏客观的验证性。

针灸临床思维模式初探

针灸临床思维模式初探

针灸临床思维模式初探主题词针灸学临床医学医师医疗模式临床工作能力针灸学问世数千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康复保健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中华民族的世代繁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针灸学术中所具有的丰富的科学内含也吸引了众多学科的研究者投入到针灸作用机理的研究当中,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针灸治疗的科学性也已取得了广泛的认同。

然而,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自本世纪初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以来,尤其是伴随着医院大型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由于分科越来越细,众多新疗法、新药物不断问世,疑难病症不断被攻克,针灸医生所能接触到的病种正呈逐步减少趋势。

这一问题很早以前就已经引起针灸界前辈的重视,也确实采取了一些措施,然而,目前针灸临床的状况似乎仍远不能令人满意。

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何在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切实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则必然涉及针灸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临床思维模式以及临床治疗手段等问题。

笔者现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谈谈个人的认识,以抛砖引玉,引起广大针灸同行对此类问题的关注。

1针灸医生的知识结构针灸科并不意味着该科医生只能使用针灸治疗手段开展医疗活动,这一道理似乎人人皆知,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这样去做的人却并不是很多。

众所周知,目前在针灸(尤其是门诊)医疗活动中,仅仅将针灸作为医疗手段的现象是极为普遍的,还有相当多的针灸医生甚至连灸法也舍去,成了地地道道的”扎针医生”。

笔者认为,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根本改善,必将产生严重后果。

治疗手段的单一必然影响疗效,如此则又影响了医患双方对针灸疗法的信心,最终受损的是针灸疗法的社会信誉,这或许会危及到针灸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对于针灸医术来说,现代医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多种新疗法、新药物不断涌现,这对针灸疗法的医疗市场将形成越来越强烈的冲击。

我们再也不能只看到针灸疗法的优点而对它的缺点视而不见,而是应该切实更新观念,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治疗手段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临床疗效。

针灸临床研究的思路

针灸临床研究的思路

针灸临床研究的思路主题词针刺疗法临床医学针灸原理研究设计针灸医学是我们祖先为人类留下的宝贵遗产,已成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我们作为针灸学的发祥地,肩负着挖掘、整理、提高的历史使命。

因此,科学而冷静的思考针灸学本身的自然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规范和方案,将对于本学科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们欣喜地看到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布的《针灸临床研究规范》,这对于规范和提高我国针灸临床研究工作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就针灸临床研究的有关问题做一探讨。

1 重视针灸医学的理论特点针灸医学的理论依据是经络学说,从现存的文献看,经络学说的产生要早于中医的基础理论,因为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已有11条经脉的循行路线,而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是《内经》,这就是说经络学说是指导针灸临床的基本理论。

在《灵枢·经脉》篇中,古人把临床上常见的病症归纳入了十二经,这可以说是古人对人体各系统的病理生理关系的最早认识。

由于至今尚未揭示经络的实质,古人如何认识经络,是穴位功效的归纳而连结成的线路,还是确实从经络敏感人身上所得到的,不得而知,所以从最原始的经典病候去开展研究,是针灸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

至于从中医基本理论去选经配穴虽然是当代的主流方法,但从针灸医学的理论特点来看,却有一定的缺陷。

2 把握针灸疗法的作用特点2.1 作用特点与局限针刺作为一种刺激,通过经络而发挥其治疗作用,其本质是以人的机体固有的自我调整机能、自我康复能力为基础。

如果我们抽象地把机体自我调整系统看作一个载体,那么针刺就是有效地激发这个载体并通过它对病理状态进行间接性干预。

不言而喻,该载体本身所固有的能力就是针刺疗法的效应限值。

也就是说针刺疗法的作用是有限值的,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这一问题,绝不能任意夸大针刺的作用,否则只能制约本学科的发展。

其实作为任何一种疗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

针刺疗法的适应病种是广泛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适应的病种都能够完全独立地靠针刺就实现这些疾病的治愈转归。

针灸中医学科临床实践经验与技巧

针灸中医学科临床实践经验与技巧

针灸中医学科临床实践经验与技巧针灸中医学科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有着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针灸中医学科临床实践中常用的经验与技巧。

一、明确病因与病机针灸中医学科强调病因诊断的重要性。

在进行针灸治疗之前,医生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明确病因与病机。

只有准确地判断出病因,才能制定出相应的针灸治疗方案。

二、精选针灸穴位针灸中医学科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精选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病因诊断,选择相应的经络或主治脏腑的穴位进行针刺。

同时,有些穴位还具有特定的功能,如疏风解表、清热泻火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三、掌握插刺技巧在进行针刺治疗时,医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插刺技巧。

首先,需要注意穴位的准确位置,以避免误刺。

同时,在插入针具时要轻柔,避免对患者造成过大的疼痛。

另外,医生还需要掌握不同穴位的插刺深度,以及针头进针的速度等技巧,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四、运用适当的疗法针灸中医学科有着丰富的治疗方法,如刺血、可调节针、炙灸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疗法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灵活运用这些疗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五、重视医患沟通在针灸中医学科的临床实践中,医患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医生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了解其病情和治疗效果的反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医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加强治疗效果。

六、注意针灸的安全性针灸中医学科在临床实践中需要重视针灸的安全性。

医生在进行针刺时,需要注意消毒措施,以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医生还需要定期检查及维护针具的质量和功能。

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孕妇、老年人等,医生需要特别注意安全性的问题,避免出现意外。

总结:针灸中医学科临床实践经验与技巧是医生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指导。

针灸,有没有自己的临床思维?

针灸,有没有自己的临床思维?

针灸,有没有自己的临床思维?中医书友会 2018-08-12针灸有没有自己的理论?针灸临床的思维逻辑是什么?两千年前的经络理论,还能否指导现在的针灸临床?……这些问题可曾困扰过你?认识疾病,辨证、辨病,还需辨经。

用穴如用兵,腧穴都有自己独特的腧穴结构和穴性,腧穴配伍要结合腧穴特性。

见病知源,明辨转归,防患未然。

这是《经络医学概论》主要整理者之一、王居易老师入室弟子王红民老师带来的临床感悟。

学习经络医学的五年,是她彻底改变临床思维的五年,也是让我们羡慕不已的五年。

日常听她讲述,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

但灵兰不愿独享,邀请红民老师参与年度会员课程,把临床收获分享给大家。

经过一番剪辑,汇集核心观点,做成了下面这个宣传片,供大家了解概况。

在课程中,王红民老师提到一个用了二三十年,治疗麦粒肿百试百验的“绝招”,甚至于严重的、有核的也能解决。

方法是:后溪穴,麦粒灸2-3壮。

但绝招不绝,背后是有经络医学理论在做指导的。

她说:麦粒肿又叫“火眼”,是火症、热症(谁说热症不能灸),和眼睛联系非常密切的有手太阳、足太阳,但这个是手太阳为主。

如果眼睛有火,在后溪穴用麦粒灸的方法,通过小肠经的通道,用同性的火,把上面的火引下来就好了。

通常一次就能见效。

这只是运用经络医学理论指导临床,顺势而为的一个小小妙招。

如果能神兵在手,吃透经络医学理论,你还怕没有一展身手的天地吗?王红民,医学硕士,高级讲师,北京市级学科带头人。

1991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推专业,从事针灸推拿教学及临床工作27年,2013年正式拜师成王居易教授入室弟子。

是《王居易针灸医案讲习录》及《经络医学概论》的主要整理者之一。

曾在中医书友会发表《同是心脏病,供血问题和节律问题的取穴一样吗?》等文章。

名词解释中医临床思维

名词解释中医临床思维

名词解释中医临床思维
中医临床思维是指中医临床医生在临床实践中,能够根据中医药学的
理论知识和经验思考、分析患者的症状、体质、环境等因素,以及疾
病的特征、发展规律,而选择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的一种思维模式。

医生使用中医临床思维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辨证论治
中医临床思维的核心是辨证论治。

也就是说,医生通过收集病史、查房、观察舌脉、诊断肢体位置等方式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

结合经方、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方法,分析病情,判断病因,做出较为准确的
诊断。

在确定了辨证论治的方案后,医生需要设计具体的记录方案,
记录治疗方法、用药等内容。

第二步:个性化治疗
中医临床思维认为每个患者都有自己的体质特点,且病情也不尽相同。

因此,对于同一疾病,医生采用的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

在治疗的时候,医生需要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结合治疗方案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第三步:中西医结合
中医临床思维强调中西医结合。

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充分利用
西医影像技术和实验室检查,结合中医的诊断方法和疗法。

既能够充
分利用西方医学先进的技术手段,又能够使治疗更加综合、具体。

第四步:持续性治疗
中医临床思维强调持续性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治疗,对患者的病情动态进行跟踪和管理,不断地进行病情调整,有效控制病情,减少病情复发的风险。

总之,中医临床思维是中医药学发展的核心,是中医药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

只有具备临床思维的中医医生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健康,将中医药学推向更高的层次。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方法与步骤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方法与步骤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方法与步骤循证医学的发展使得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成为一种重要的指导工具。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是基于对当前最新高质量医学证据的综合评估和解释,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针灸治疗决策的依据。

以下是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方法与步骤:1. 提出研究问题: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第一步是明确研究问题。

这个问题应该是临床实践中常见问题,例如“针灸治疗是否有益于缓解慢性腰痛症状?”确切的研究问题有助于指南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 检索和筛选文献:接下来,进行系统性文献检索以收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所有文献。

这可以通过使用包括PubMed和Cochrane图书馆在内的数据库实现。

然后,使用预设的筛选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将不符合条件的文献排除。

3. 评估文献质量:对于通过筛选的文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评估以确定其质量和可信度。

基于循证医学的原则,采用适当的工具和评分表对每篇文献的研究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估。

只有符合一定标准的高质量研究才能被纳入指南的最终分析。

4. 提取和分析数据:从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中提取关键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这个步骤旨在综合评估和总结每个研究的结果,并进一步研究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和临床意义。

5. 评估证据质量:除了评估每个研究的质量,还需要对所有研究的证据质量进行总体评估。

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标准(如GRADE系统)对证据的质量进行评级,以确定指南中所提供的治疗建议的可靠性和推荐级别。

6. 制定指南建议:基于对当前证据的评估,制订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治疗建议。

这些建议应该明确具体,并与具体研究问题相关。

根据证据的可靠性和推荐级别,建议可以分为强烈推荐、推荐、不推荐等。

7. 回顾和更新指南:作为一项动态过程,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需要定期进行回顾和更新。

随着新的研究和证据的不断涌现,指南的建议可能需要作出调整和修改,以确保其与最新证据保持一致。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方法与步骤确保了指南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并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明确的治疗决策依据。

中医辨证思维在临床中的应用

中医辨证思维在临床中的应用

中医辨证思维在临床中的应用一、前言中医辨证思维是中医学的核心,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什么是辨证思维、辨证思维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提高辨证思维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什么是辨证思维1. 辨证思维的概念辨证思维是中医学的核心,它是指通过对病人病情进行全面分析,运用中医理论和经验,从整体上把握疾病的本质和规律,进而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

2. 辨证思维的特点(1)从整体出发:强调对人体整体状态进行分析;(2)动态观察:强调随时观察病情变化;(3)个性化治疗:强调因人而异,针对性治疗;(4)防患于未然:强调预防为主。

三、辨证思维在临床中的应用1. 诊断与治疗在诊断时,通过全面分析患者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各方面信息,确定患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势,进而确定治疗方案。

在治疗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运用中医理论和经验,综合运用针灸、中药、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实现个性化治疗。

2. 预防与保健辨证思维在预防与保健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对人体整体状态进行分析,发现身体存在的亚健康状态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理和预防。

3. 评估与预后辨证思维不仅能够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在治疗后也能够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预后判断。

通过观察患者的身体反应和治疗效果等指标,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或加强保健措施。

四、如何提高辨证思维1. 学习中医理论辨证思维是基于中医理论和经验的,因此学习中医理论是提高辨证思维的前提。

要注重理论学习,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和经典著作,深入理解中医理论的内涵。

2. 实践经验积累辨证思维需要长期实践和经验积累。

通过实际操作,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的辨证思维模式。

3. 多角度观察辨证思维需要多角度观察病情。

要从身体、心理、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进行观察,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

4. 善于思考辨证思维需要善于思考。

要注重分析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设计与方法论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设计与方法论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设计与方法论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设计与方法论是为了引导针灸临床实践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供可靠的证据支持,从而提高针灸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设计和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1. 课题选择与背景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应该从临床实践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出发,选择与公共卫生需求和临床实践关注度相关的课题,并深入阐释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同时,应考虑针灸在该领域的优势和不足,明确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2. 研究问题的确立研究中应明确具体的研究问题,这个问题应涉及到针灸的干预措施、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等方面。

研究问题的确立应以循证医学的原则为基础,综合现有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据,进行书面讨论或开展专家共识会议,以确保研究问题的准确、明确、可操作。

3. 文献综述与证据评价在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中,文献综述和证据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研究者应该全面收集和整理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系统评价和临床指南等证据,进行择优评价,筛选出质量较高、可靠性较好的证据。

同时,应根据证据质量、证据的可适用性和针灸实践的可操作性等综合因素,进行分级评价,形成指南推荐建议。

4. 研究设计与方法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设计与方法论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一般可采用系统评价、回顾性研究、前瞻性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根据研究问题和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研究设计应在严格遵守伦理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合适的研究控制组,进行合理的样本量计算,并在研究设计中严格控制可能的干扰因素,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5. 质量控制与统计分析在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中,质量控制和统计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应合理设置研究方案,对参与研究的针灸医生进行培训,确保针灸操作的标准化和一致性;同时,应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准确、全面的分析与解释,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6. 结果解读与推广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结果应准确解读,对于积极结果和负面结果均应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陈述利弊和可行性,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方法与论证原则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方法与论证原则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方法与论证原则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是指针灸临床实践的规范指导,在现代医学背景下,通过系统评价和综合分析已有的临床研究证据,为针灸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与论证原则对于制定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方法和论证原则。

一、研究方法1. 问题的明确: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前需要明确研究的问题或目标,确定所选择的主要研究问题和次要研究问题。

这有助于明确研究的范围和目的,避免研究过程中偏离研究目标。

2. 检索策略:在制定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时,需要根据研究问题制定详细的检索策略。

检索策略应包括关键词的选择、数据库的选择和检索时间的选择等。

通过系统地搜索已发表的研究文献,以获取关于问题的最新和最全面的证据。

3. 证据筛选与评价:对于检索到的文献,需要进行筛选和评价。

首先进行标题和摘要的筛选,排除不符合研究问题的文章。

然后对符合研究问题的全文进行评价,评估其研究设计的质量、研究方法的可靠性和结果的可靠性,选择适合的研究纳入综合分析。

4. 综合分析:在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研究后,需要进行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可以通过定量的方式(如荟萃分析)和定性的方式(如描述性综合分析)进行。

通过综合分析,将各个研究结果合并,得出总体效应的估计值,并进行结果的可信度评估。

5. 结果的归纳与总结:根据综合分析的结果,对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问题进行结果的归纳与总结。

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理性并具体地总结研究结果,表达出对研究问题的回答和相应的建议。

二、论证原则1. 证据的权威性:在制定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时,需要依据权威的证据进行论证。

权威的证据可以来自于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荟萃分析或指南常用的GRADE证据评级。

2. 多学科的合作: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应该是一个多学科的合作过程。

由于针灸临床实践涉及到中医学、西医学以及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需要有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以保证指南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中医科进修个人总结范文

中医科进修个人总结范文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的中医科进修学习已经圆满结束。

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中医理论知识,还积累了宝贵的临床实践经验。

以下是我对这段进修经历的总结和感悟。

一、理论学习在进修期间,我深入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

通过系统地学习,我对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阴阳五行等核心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我也学习了多种常见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掌握了中医临床思维方法。

二、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中,我有幸跟随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学习,参与了多个科室的诊疗工作。

我深刻体会到中医治疗的优势,尤其是在治疗慢性病、疑难杂症等方面。

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体会:1. 中医诊疗特色: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强调辨证论治。

在诊疗过程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2. 中药运用:中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

在进修期间,我学习了多种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作用,掌握了中药配伍原则。

在实际操作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学会了煎药、熬膏等操作技能。

3. 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中医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

在进修期间,我跟随医师学习了针灸、推拿等技术的操作方法,并亲身体验了这些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三、收获与感悟1. 提高了中医诊疗水平:通过进修学习,我的中医诊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我学会了如何运用中医理论分析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增强了临床思维能力:在临床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中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

3. 培养了敬业精神:在进修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中医事业的伟大和责任。

我将以更加敬业的精神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展望未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中医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我也将积极探索中医治疗的新方法、新技术,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之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之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之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旨在通过系统评价与分析已有的临床研究证据,提供切实可行的针灸治疗方案和指导。

为了制定客观、科学、可靠的指南,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在循证针灸实践指南的制定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研究方法在循证针灸实践指南中的应用研究方法是循证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循证针灸实践指南制定的基础。

在循证针灸实践指南的制定过程中,应首先明确研究目的,明确针灸治疗的问题是什么,比如是研究针灸在治疗特定疾病中的有效性还是研究针灸对于改善生活质量的影响等。

其次,应选择适当的研究设计。

在循证针灸实践指南的制定过程中,常用的研究设计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CT)、队列研究、临床观察研究等。

随机对照试验通常被认为是评价针灸治疗效果的最高级别证据,然而由于针灸治疗难以进行盲法,所以仅有少部分针灸RCT能够严格遵循双盲操作。

在制定指南时,应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

此外,样本的选择和招募也是循证针灸实践指南的重要一环。

应该根据针灸的适应症与受试者的疾病特点来选择样本,并能代表目标人群的整体特征。

在样本招募过程中,应注重多中心、大样本的招募,以便增加指南的实用性和代表性。

数据分析在循证针灸实践指南中的应用数据分析是循证针灸实践指南制定过程中必不可缺的步骤,其目的是从已有的研究证据中提取出最有关联的信息,以制定具有实质性依据的治疗指南。

在循证针灸实践指南的数据分析中,主要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来进行数据的整合和综合。

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荟萃分析(Meta-analysis)、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等。

荟萃分析是将多个独立研究的结果进行比较和汇总的一种方法,可以用于评估针灸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系统评价则是整合和评估相关研究,以获得对某一特定问题的全面和可靠的证据。

通过荟萃分析和系统评价,可以得出综合临床研究结果的结论,并制定针灸治疗的指导原则。

此外,在数据分析中,还应对数据的质量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以减少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干货收藏——针灸的临床思维

干货收藏——针灸的临床思维

干货收藏——针灸的临床思维针灸的临床思维作者:邓振钰王栋(指导老师)编辑:卢钊毅经常会有很多同学问:“老师,××病扎什么穴位啊?”很多针灸学子把穴位、经脉等同于针灸系统是非常错误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啊?学了好几年针灸,针灸思路还是一盘散沙,归根结底还是大家没有针灸思维,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针灸体系,只会按图索骥,执病锁方,大大降低了针灸的疗效。

而只会用毫针,一个病扎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符合针灸学的思维。

那么针灸的理论体系是怎样的呢?该如何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呢?下面就让我们从经典入手,寻根问源,还针灸本来面目。

一、经脉的空与皮肉筋骨的实《内经》针灸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病位思想,没有病位思想,针灸治疗无异于盲人摸象,瞎猫逮着死耗子,你不知道为什么有效?为什么临床疗效不高?病在皮,针刺穴位是最佳方案吗?病在经筋针刺穴位是最佳方案吗?这种所有的病用毫针针刺穴位的思维方式,不是《内经》本有的针灸思维。

《内经》中皮部病有皮部病的针法、针具,络脉病有络脉病的针法、针具,经筋病有经筋病的针法、针具。

不能什么病都针穴位,什么病都用毫针啊!《灵枢·经脉》“十二经脉伏行于分肉之间”指出经脉是肌肉缝隙,是无形的空间。

《灵枢·九针十二原》讲穴位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非皮肉筋骨”,穴位是比较大的缝隙,而我们现在还在探求经脉的实体物质,肯定是没有结果的。

《道德经》讲“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咱们的经脉、穴位就是“无之以为用”,皮肉筋骨就是“有之以为利”!如果把人体比作是一间房子,经脉、穴位就是房子的空间,皮肉筋骨是房子的实体框架,经脉、穴位是无形可见的,在功能上是气化的场所。

经脉病、功能性疾病针刺穴位是最佳的选择。

二、不同的病位选择不同的针具毫针是针灸的针具之一,毫针并不是针灸的全部。

针灸学一大优势就是拥有各种针具,针灸体系庞大,《内经》以九针统称之,九是最大的阳数,以九针来代表针具的多样性,而每种针具特色各异,擅长的病种、病位不同,现代针灸学家在继承古人的基础上,针具又不断的创新,使针灸学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针灸学的治疗范围不断扩大,针灸疗效不断提高,如山西针灸研究所所长师怀堂先生据古九针的构造重新改制成的新九针,朱汉章教授研制的针刀,王自平教授研制的骨减压针,陈超然教授研制的拨针,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种疑难杂病的治疗中,使以前的难治病为易治,变不可治为可治,比如,拨针对强直性脊柱炎有立竿见影的疗效,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常常针到病除,骨减压针治疗顽固性疼痛,椎间盘针治疗椎间盘病变等等,大大提高了针灸的疗效,扩大了针灸的治病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 本文系 2 0 1 2 年湖南 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级教研教改课题 ( 2 0 1 2 — 0 1 )
展学生知识面I S l 。 4 小 结
[ 1 】 雷雨 广 . 高职 高专 病 理 学实 验 教 学 改革 探讨 【 J 】 . 卫 生 职业 教 育 ,
2 0 1 4 , 3 2 ( 1 9 ) : 9 7 — 9 8 .
选取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2 0 1 2 级针 灸推拿专业 1 9 9 人 参与研 究 , 对照组 学生按传统教学体 系 授课, 观察组 则采 用针 灸 临床辨证思维七步渐进培养模式。对七步渐进培养模式教 学效果进行形成性评价 , 即对经络腧 穴、 刺法灸法、 针 灸治疗病例
分析成绩 , 以及 I 临床 多站 式客观化 考核 中第一站病历 书写和 第三站腧 穴主 治及病 症针 灸处理的考核成绩进行评价 , 并从 临 床 带教教师 角度对两组 学生多学科知识运 用能力 、 医患沟通能力、 批判性分析能力 、 个性化 治疗 方案制订 能力、 执行和修 正 能 力 5个维度 予以评估。 结果 观察组学生病例 分析成绩 , 多站 式客观化考核 中病 历书写、 腧 穴主 治、 病症针 灸处理成绩均高 于对照组 , 差异具有显著性 ( P<0 . 0 5 ) 。说 明观察组在循 经取 穴、 根 据不同病症选择特异性刺激 方法、 确 定针灸治则和腧 穴配 伍能力均优于对照组。临床 带教教师认 为观察组 学生 多学科 知识运 用能力、 医患沟通能力、 批判性分析能力 、 个性化 治疗方
对2 0 0 9年至 2 0 1 1 年 连续 3年高 职高专针 灸推 拿专业毕 业 生职业发展调研发现 , 毕业生集 中在地市级 医院 、 社区门诊 、 保健养生机构等从事针灸 治疗 和推拿治疗工作。部分学生反 映
依 据个体全 面发展理论 , 遵循学 生成长规律 , 从职业 教育现状 出发 , 有必要在针灸推拿专业系列课程教学 中渗透针灸临床辨 证思维 , 实现课程与职业能力相吻合。 1 针灸临床辨证思维七步渐进培养模式构建( 见图 1 )
病理学是用 自然科学 的方法研究疾病发生 的原因 、 发生 机 制、 发展 规律及疾病 过程 中机体 的形态结构 、 功 能代谢变化 和
【 2 1 于莉娜 , 廖文婷 , 张 庆玲 , 等. 优化病理学实验教 学方法 的探讨 【 J 1 . 基础 医学教 育 , 2 0 1 3 , 1 5 ( 3 ) : 2 5 4 — 2 5 5 , 2 5 8 .
在未来职业 发展 中后劲 不足 ,缺乏 系统化 的针灸 临床辨证 思 维。 此外 , “ 技能至上” 教学理 念占主导地位 , 对针灸临床辨证思
维培养 重视不足 。具体表现为 : 其一 , 针灸 临床辨证思维培养只
现代针灸 专业人才所应具 备的合理知 识结构体 系包括 良
好 的中医思维1 2 1 , 从专业特性来说 , 主要是指针灸 的辨证论治思 维模 式 , 此模式 不同于 中医内科 的辨证 思维模 式 , 是“ 理、 法、 方、 穴、 术” 的综合运用 , 具有独立和完整性 。 建立符合针灸临床 实 际的辨证论治体 系 , 突出针灸辨证论 治特色 , 不仅对针灸 学 发展具有重 大的理论意义 , 还是提供针灸临床最佳治疗方 案和 提 高针灸 临床疗效 的基石1 3 1 。因此 , 教学 团队开展 ̄i - , t , 进行 顶
案制订能力、 执行和修正能力均优 于对照组。结论 七步渐进培养模式能有效提 高学生针 灸临床辨证思维能力。 关键词 : 针 灸I 临 床辨证思维; 七步渐进培养模式 ; 针 灸推拿专业
中图分类号 : G 4 2 0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1 — 1 2 4 6 ( 2 0 1 6 ) 2 3 - 0 0 9 8 - 0 3
2 9 .
恰 当引入 临床 病理学病 例 , 教 师通过采用设 疑 、 讨 论等方法 启
病 变转归 , 它是基 础医学与临床 医学之 间的桥 梁学科 , 在 临床
医疗实践中 ,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诊断疾病 的最可靠方法之一 [ 嗣 。
【 3 1 邹琼 , 谷永红 , 粟 占三 , 等. 加强 医学研究生I f 缶 床病理学通识教育 的实
践与思考 【 J 】 .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 2 0 1 4 , 1 6 ( 8 ) : 7 7 1 ~ 7 7 3 . 【 4 】 史敏. 浅析 病理学 实验教学 中存在 的问题 【 J 】 . 才智, 2 0 1 4 , 2 3 ( 7 ) : 2 8 —
停 留在针灸 治疗学 中 , 中医内科先人 为主 , 导致 学生临证 只会
套用八纲辨证 ,具有针灸特色 的循经取穴辨证思维培养滞后 ; 其二 , 拘 泥于学科特性 , 导致各课程之间呈现模块分割 , 理论 教 学 和实践教学被割 裂为相互独立 的两个 阶段 ,临证演化 为实 习, 仅作为课 堂教学 的延 伸 、 补充和对前期 教学效果 的检测【 l J 。
灸 医籍 选 “ 识 思维” 、 经络腧 穴“ 立思维” 、 刺 法灸法“ 搭思维 ” 、 阶段 见 习“ 理 思维” 、 针 灸治疗 “ 用 思维” 、 医疗 服 务 实 践 “ 亮 思
维” 、 临床 实习“ 强思维” 七步渐进培养模式 , 达到 系统化培养针 灸临床辨证思 维 目的, 并观察其在教 学 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Vo 1 . 3 4 2 01进培 养模 式 的 研究与实践 、
胡 蓉. 田 莉
( 湖南 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湖南 株洲 4 1 2 0 1 2 ) 摘 要: 目的 改 变以往针 灸推 拿专业人 才培 养 中占主导地位 的“ 技能至上” 教 学理 念, 围绕“ 理、 法、 方、 穴、 术” , 探 索形成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