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教师
人教版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教案——最新版
人教版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教案——最新版【教案】人教版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2.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条件。
2.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3.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
三、教学重点1.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条件的掌握与运用。
2.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的掌握与应用。
3.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难点1.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的理解和运用。
2.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教辅资料。
2.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等。
六、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布置学生自学任务,让学生自行阅读教材第十二章的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应用在哪些问题中?2. 学生自学后,教师组织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
教学活动二:概念讲解(25分钟)1. 教师利用黑板与彩色粉笔,进行全等三角形定义的讲解。
重点强调全等三角形的相等对应关系。
2. 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包括SSS、SAS、ASA和AAS。
3. 教师通过举例说明判定条件的运用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
教学活动三:性质与应用(5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如边长相等、角度相等、对边相等等,通过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教师提供相关应用题,要求学生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并与同桌合作讨论。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展示和讨论,指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3. 学生合作完成教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巩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活动四:证明全等三角形(45分钟)1. 教师介绍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包括利用全等判定条件进行证明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
第12章 教师成为研究者 PPT
第十二章 教师成为研究者
本章学习目标
◆ 了解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思想源头; ◆ 了解教师开展研究的内容; ◆ 掌握教师开展研究的实践路径。
第一节 教师成为研究者思想的提出
一、“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早期构想 二、“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正式提出 三、“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进一步推广
一、“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早期构想
(一)“教师成为研究者”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早在1908年就已 经出现了使教师从事研究的努力,两年后这个话题开始在专业杂志中 出现。
(二)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布克汉姆
✓ 他在代表作《为教师的研究》一书中,围绕“教师作为研究工作者” 问题进行了专门研讨,表达了教师应该作为研究者的思想。
✓ 紧跟潮流。有的中小学或教师为了追求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会不管自身的特 点与条件,盲目地“赶时髦”、“追潮流” 。
✓ 追随他人。有的中小学或教师跟随一些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有影响成果的中 小学,别人研究什么,我们也研究什么。
✓ 课题围着立项转。什么课题比较容易,就研究什么课题。 ✓ 轻视自身的实践问题。有的中小学或教师习惯于或倾向于做一些“大”一点
一、学校教育研究的主体
(一)中小学教师成为学校研究主体
(二)中小学教师研究主体地位难以保证
(三)对策:U-S联合
为了确保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中的主体地位,20世纪70年代, 西方有学者提出了所谓的“U-S联合”模式,即“大学-中小学联合” (University-School joint)的教育科研和发展模式,主张大学教师与中 小学教师联合起来,共同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发展。
(二)“U-S联合”模式的推广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具有号召力的口号和 教育观念,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教师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教师版《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学生记录整理而成。
其中的《论语十二章》是论语的第十二篇,并没有单独的章节名称。
以下是《论语十二章》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仁爱:《论语十二章》中经常强调仁爱的重要性。
仁者爱人,具有慈悲和关爱他人的品德。
孔子认为,仁爱是人格的核心,只有以仁心对待他人,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2.学习:《论语十二章》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要不断努力去追求知识和理想。
他提出“学而时习之”,并强调了知识的应用和实践。
3.教育:孔子非常重视教育,他认为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的重要手段。
他提出了“教无常师”和“十方无敌”的观点,强调了教育的广泛性和兼容性。
4.忠诚:《论语十二章》中提到了忠诚这一重要的品德。
孔子认为,人应当忠于国家、家庭和朋友,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并保持忠诚。
他提出了“以忠告”和“君子不器”的观点,强调了忠诚的重要性。
5.恭敬:孔子强调对长辈和有权威的人要恭敬有礼。
他提出了“敬鬼神而远之”和“敬事而信”的观点,强调了恭敬的态度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6.爱好自由:《论语十二章》中也提到了对自由的追求。
孔子认为,人应该追求自由和个人独立的权利。
他提出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和“君子无所争”等观点,强调了追求个人独立和自由的重要性。
7.治国理政:孔子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治国理政的原则和方法。
他强调了君主的品德和领导能力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强调了以民为本的理念。
以上是《论语十二章》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涉及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并对个人修养、社会关系以及国家治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教案(全单元)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全等三角形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2.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难点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寻找规律,能迅速正确地指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一、情境导入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了”,但是在我们的周围却有着好多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案.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二、探究新知1.动手做(1)和同桌一起将两本数学课本叠放在一起,观察它们能重合吗?(2)把手中三角板按在纸上,画出三角形,并裁下来,把三角板和纸三角形放在一起,观察它们能够重合吗?得出全等形的概念,进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观察观察△ABC与△A′B′C′重合的情况.总结知识点: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全等的符号:“≌”,读作:“全等于”.如:△ABC≌△A′B′C′.3.探究(1)在全等三角形中,有没有相等的角、相等的边呢?通过以上探索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把△ABC沿直线BC平移、翻折,绕定点旋转,观察图形的大小形状是否变化.得出结论:平移、翻折、旋转只能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能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把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如△ABC和△DEF全等,记作△ABC≌△DEF,其中点A和点D,点B 和点E,点C和点F是对应顶点;AB和DE,BC和EF,AC和DF是对应边;∠A和∠D,∠B和∠E,∠C和∠F是对应角.三、应用举例例1如图,△ADE≌△BCF,AD=6 cm,CD=5 cm,求BD的长.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找出对应边即可.解:∵△ADE≌△BCF,∴AD=BC.∵AD=6 cm,∴BC=6 cm.又∵CD=5 cm,∴BD=BC-CD=6-5=1(cm).四、巩固练习教材练习第1题.教材习题12.1第1题.补充题:1.全等三角形是()A.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B.周长相等的三角形C.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D.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2.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③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④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A.1B.2C.3D.43.如图,已知△ABC≌△DEF,∠A=85°,∠B=60°,AB=8,EF=5,求∠DFE 的度数与DE的长.补充题答案:1.D2.D3.∠DFE=35°,DE=8五、小结与作业1.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作业:教材习题12.1第2,3,4,5,6题.本节课通过学生在做模型、画图、动手操作等活动中亲身体验,加深对三角形全等、对应含义的理解,即培养了学生的画图识图能力,又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课时)第1课时“边边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掌握“边边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边边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3.会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重点“边边边”条件.难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复习导入多媒体展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从而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思考: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二、探究新知根据上面的结论,提出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是否也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出示探究1: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C与△A′B′C′与△ABC一定全等吗?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你画出的△A′B′C′(1)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50°.(2)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 4 cm,6 cm.(3)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一条边为 3 cm.学生剪下按不同要求画出的三角形,比较三角形能否和原三角形重合.引导学生按条件画三角形,再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的方式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使A′B′=AB,B′C′=BC,C′A′=CA.把出示探究2: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画好的△A′B′C′让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明确已知三边画三角形的方法,并作出△A′B′C′,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强调在应用时的简写方法:“边边边”或“SSS”.实物演示:由三根木条钉成的一个三角形的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明确:三角形的稳定性.三、举例分析例1如右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引导学生应用条件分析结论,寻找两个三角形的已有条件,学会观察隐含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口头表达理由,由教师板演推理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作图.=∠AOB.已知∠AOB,求作∠A′O′B′,使∠A′O′B′讨论尺规作图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师归纳:(1)什么是尺规作图;(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依据是“边边边”.四、巩固练习教材第37页练习第1,2题.学生板演.教师巡视,给出个别指导.五、小结与作业回顾反思本节课对知识的研究探索过程,小结方法及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规律.进一步明确: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2第1,9题.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运用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的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合作交流等过程,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三角形稳定性的实例,让学生产生学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为下一节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第2课时“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掌握“边角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边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重点“边角边”条件的理解和应用.难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复习引入1.什么是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3.“SSS”具体内容是什么?二、新知探究,使AB=A′B′∠B=∠B′,BC=B′C′.已知△ABC,画一个三角形△A′B′C′教师画一个三角形△ABC.先让学生按要求讨论画法,再给出正确的画法.操作:(1)把画好的三角形剪下和原三角形重叠,观察能重合在一起吗?(2)上面的探究说明什么规律?总结: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三、举例分析多媒体出示教材例 2.例2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点C,从点C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和B.连接AC并延长到点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点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分析:如果证明△ABC≌△DEC,就可以得出AB=DE.证明:在△ABC和△DEC中,CA=CD,∠1=∠2,CB=CE,∴△ABC≌△DEC(SAS).∴AB=DE.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分析实际问题,按要求画出图形,根据图形及已知条件选择对应的方法.四、课堂练习如图,已知AB=AC,点D,E分别是AB和AC上的点,且DB=EC.求证:∠B=∠C.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交流,用规范的书写完成证明过程.五、小结与作业1.师生小结:(1)“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注意使用公共边和公共角.2.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2第3,4题.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掌握运用“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讨论,发现此定理中角必为夹角,从而得出“边角边”的判定方法.不仅学习了知识,也训练了思维能力,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掌握的也好,但要强调书写的格式的规范,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在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或角相等的问题时,通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第3课时“角边角”和“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掌握“角边角”及“角角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角边角”及“角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重点“角边角”条件及“角角边”条件.难点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复习导入1.复习旧知:(1)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包括哪几种情况?三个角、三个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2)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2.[师]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的四种情况中,我们研究了三种,我们接着探究已知两角一边是否可以判定两三角形全等.二、探究新知1.[师]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一边有几种可能?[生](1)两角和它们的夹边;(2)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做一做: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80°,它们的夹边为 4 cm,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吗?将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比较,观察它们是不是全等,你能得出什么规律?学生活动:自己动手操作,然后与同伴交流,发现规律.教师活动:检查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活动结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将所得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完全重合,这说明这些三角形全等.提炼规律: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师]我们刚才做的三角形是一个特殊三角形,随意画一个△ABC,能不能作一个,使∠A=∠A′,∠B=∠B′,AB=A′B′呢?△A′B′C′[生]能.学生口述画法,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加深对“ASA”的理解.[生](1)先用量角器量出∠A与∠B的度数,再用直尺量出AB的边长;,使A′B′=AB;(2)画线段A′B′(3)分别以A′,B′为顶点,A′B′为一边作∠DA′B′=∠CAB,,∠EB′A′,使∠DA′B′∠EB′A′=∠CBA;(4)射线A′D与B′E交于一点,记为C′.即可得到△A′B′C′.与△ABC重叠,发现两三角形全等.将△A′B′C′[师]于是我们发现规律: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这又是一个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出示探究问题:如图,在△ABC和△DEF中,∠A=∠D,∠B=∠E,BC=EF,△ABC与△DEF全等吗?能利用角边角条件证明你的结论吗?证明:∵∠A+∠B+∠C=∠D+∠E+∠F=180°,∠A=∠D,∠B=∠E,∴∠A+∠B=∠D+∠E.∴∠C=∠F.在△ABC和△DEF中,∠B=∠E,BC=EF,∠C=∠F,∴△ABC≌△DEF(ASA).于是得规律: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例如下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AB=AC,∠B=∠C.求证:AD=AE.[师生共析]AD和AE分别在△ADC和△AEB中,所以要证AD=AE,只需证明△ADC≌△AEB即可.学生写出证明过程.证明:在△ADC和△AEB中,∠A=∠A,AC=AB,∠C=∠B,∴△ADC≌△AEB(ASA).∴AD=AE.[师]到此为止,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条件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问题已全部结束.请同学们把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作一个小结.学生活动:自我回忆总结,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补充.三、随堂练习1.教材第41页练习第1,2题.学生板演.2.补充练习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请说明理由.四、课堂小结有五种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2.边边边(SSS)3.边角边(SAS)4.角边角(ASA)5.角角边(AAS)推证两个三角形全等,要学会联系思考其条件,找它们对应相等的元素,这样有利于获得解题途径.五、课后作业教材习题12.2第5,6,11题.在前面研究“边边边”和“边角边”两个判定方法的前提下,本节研究“角边角”和“角角边”对于学生并不困难,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方式体验数学结论的发现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也了解了分类思想和类比思想.第4课时“斜边、直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探索和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斜边、直角边”.2.会运用“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重点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难点灵活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进行证明.一、情境引入(显示图片)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1)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2)如果他只带了一个卷尺,能完成这个任务吗?方法一:测量斜边和一个对应的锐角(AAS);方法二:测量没遮住的一条直角边和一个对应的锐角(ASA或AAS).工作人员测量了每个三角形没有被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发现它们分别相等,于是他就肯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你相信他的结论吗?二、探究新知多媒体出示教材探究 5.任意画出一个Rt△ABC,使∠C=90°.再画一个Rt△A′B′C′,使∠C′=90°,B′C′=BC,A′B′=AB.把画好的Rt△A′B′C′剪下来,放到Rt△ABC上,它们全等吗?画一个Rt△A′B′C′,使∠C′=90°,B′C′=BC,A′B′=AB.想一想,怎么样画呢?按照下面的步骤作一作:(1)作∠MC′N=90°;(2)在射线C′M上截取线段B′C′=BC;(3)以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于点A′;(4)连接A′B′.△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吗?剪下放在△ABC上,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学生把画好的△A′B′C′由探究5可以得到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个方法: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多媒体出示教材例 5如图,AC⊥BC,BD⊥AD,垂足分别为C,D,AC=BD.求证:BC=AD.证明:∵AC⊥BC,BD⊥AD,∴∠C与∠D都是直角.在Rt△ABC和Rt△BAD中,AB=BA,AC=BD,∴Rt△ABC≌Rt△BAD(HL).∴BC=AD.想一想:你能够用几种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所以不仅有一般三角形判定全等的方法:SAS,ASA,AAS,SSS,还有直角三角形特殊的判定全等的方法——“HL”.三、巩固练习如图,两根长度为12米的绳子,一端系在旗杆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地面两个木桩上,两个木桩离旗杆底部的距离相等吗?请说明你的理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点评.四、小结与作业1.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斜边、直角边.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所有判定方法:定义,SSS,SAS,ASA,AAS,HL.思考:两个直角三角形只要知道几个条件就可以判定其全等?3.作业:教材习题12.2第7题.本节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回顾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特殊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加深他们对公理的多层次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实验、观察、比较、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方法,一步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能灵活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重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能灵活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难点灵活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一、复习导入1.提问角的平分线的定义.2.给定一个角,你能不用量角器作出它的平分线吗?二、探究新知(一)角的平分线的画法教师出示:已知∠AOB.求作:∠AOB的平分线.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第48页上方思考.(教师演示画图)通过对分角仪原理的探究,得出用直尺和圆规画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师生共同完成具体作法.(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试验:(1)让学生在已经画好的角的平分线上任取一点P;(2)分别过点P作PD⊥OA,PE⊥OB,垂足为D,E;(3)测量PD和PE的长,观察PD与PE的数量关系;(4)再换一个新的位置看看情况怎样?归纳总结得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分析讨论PD=PE的理由.(三)角平分线的判定教师指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1)写出已知、求证.(2)画出图形.(3)分析证明过程.巩固应用:解决教材第49页思考(四)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1.例题:教材第50页例题.2.针对例题的解答,提出:P点在∠A的平分线上吗?通过例题明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练习:教材第50页练习.三、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1)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2)你有什么收获?四、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3第1~4题.教学始终围绕着角平分线及其性质、判定的问题而展开,先从出示问题开始,鼓励学生思考,探索问题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
《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第十二章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育学原理第十二章教师劳动的特点一、教师的工作性质1. 教师工作的本质教师工作是以教育为目的的劳动,其本质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思想和品德的教育。
2. 教师工作的特点教师工作具有专业性、复杂性、非物质性和人格性的特点。
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教育知识和专业技能,面对学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需灵活应对,教师的劳动成果是非物质性的,同时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深远的影响。
二、教师的工作任务1. 学科知识的传授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准备充分,以确保对学科知识的准确传授。
2. 思想品德的陶冶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培养其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师的工作方法1. 个性化教学教师应当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2. 合作教学教师需要与同事、家长和社会资源进行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3. 创新教学教师应当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的工作技能1. 交流技巧教师需要善于与学生、家长和同事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事合作关系。
2. 管理能力教师需要有效管理课堂和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 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在工作中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应对各种教育教学问题。
五、教师的工作价值1. 人格价值教师的工作不仅是传递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言行和榜样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2. 社会价值教师的工作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教育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石。
3. 永恒价值教师的工作是一种无限延续的事业,以一颗赤诚的心,承担起育人的使命。
六、教师的工作压力1. 工作强度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课程准备、授课、作业批改等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 情感压力教师需要与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关系,承受来自不同方面的情感压力。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第12章12.1 全等三角形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 全等三角形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应用符号语言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2.能熟练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解决相关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反思,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对应元素的确定.【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识别.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尺、全等图形等。
学生:三角尺、直尺、全等图形、三角形纸板。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察这些图片,你能找出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几何图形吗?(出示课件2-3)(二)探索新知1.观察图形,学习全等图形教师问1:下列各组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5)学生回答:每一组图中的两个图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教师问2:观察思考:每组中的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6)学生回答:前三组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也相等,第4组图形的形状相同,但是大小不相等,第5组图形的形状不相同,但是大小相等.教师问3:它们能够完全重合吗?你能再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后学生回答:举例:学生手中含30度角的三角板;含45度角的三角板;学生手中的小量角器;由同一张底片洗出的尺寸相同的照片;两本数学书等.教师讲解:由图①②③中的图形,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像这样,形状相同、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教师问4:同学们讨论一下,全等图形有什么性质呢?学生回答:全等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总结点拨:全等图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全等形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都相等.2.师生互动,认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教师问5:观察下边的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形状和大小有何特征?学生回答:它们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教师问6:这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吗?学生回答:能够完全重合教师问7:这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之后,△ABC的顶点A、B、C与△DEF的顶点D、E、F那两个点重合呢?它们的边呢?它们的角呢?学生回答:点A与点D重合,点B与点E重合,点C与点F重合,边AB 与边DE重合,边AC与边DF重合,边CB与边FE重合,∠A与∠D重合,∠B与∠E重合,∠C与∠F重合.教师总结:(出示课件9)像上图一样,把△ABC 叠到△DEF上,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叠到一起时,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教师问8: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两个三角形什么变化,什么没有变化呢?学生讨论并回答: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位置变化了.教师问9:把一个三角形平移、旋转、翻折,变换前后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出示课件10)学生回答: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1)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和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学生小组活动:教师提出下列要求:①请你用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纸板通过平移、翻折、旋转等操作得到你认为美丽的图形;②在练习本上画出这些图形,标上字母,并在小组内交流;③指出这些图形中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教师问10:请同学们观察分析,指出下列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和对应顶点.学生分组做完后并点名回答教师问11:寻找对应元素有什么方法和规律吗?学生思考交流后,师生共同归纳、板书.(出示课件13)1. 有公共边,则公共边为对应边;2. 有公共角(对顶角),则公共角(对顶角)为对应角;3.最大边与最大边(最小边与最小边)为对应边;最大角与最大角(最小角与最小角)为对应角;4. 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的对角为对应角.教师问1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数量关系?学生回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教师问:全等三角形用什么表示呢?学生阅读教材32页内容回答:全等”用符号“≌”表示,△ABC全等于△DEF,记作△ABC≌△DEF.教师问13: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呢?学生讨论回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总结点拨:全等的表示方法:“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 (出示课件15)警示: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全等的性质:(出示课件16-17)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几何语言:∵△ABC≌△DEF(已知),∴AB=DE,AC=DF,BC=E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A=∠D,∠B=∠E,∠C=∠F(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例1:如图,若△BOD≌△COE,∠B=∠C,指出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若△ADO≌△AEO,指出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出示课件18)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BOD与△COE的对应边为:BO与CO,OD与OE,BD与CE;△ADO与△AEO的对应角为:∠DAO与∠EAO,∠ADO与∠AEO,∠AOD与∠AOE.例2:如图,△ABC≌△DEF,∠A=70°,∠B=50°,BF=4,EF=7,求∠DEF的度数和CF的长.(出示课件20)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ABC≌△DEF,∠A=70°,∠B=50°,BF=4,EF=7,∴∠DEF=∠B=50°,BC=EF=7,∴CF=BC–BF=7–4=3.例3:如图,△EFG≌△NMH,EF=2.1cm,EH=1.1cm,NH=3.3cm.(1)试写出两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2)求线段NM及HG的长度;(3)观察图形中对应线段的数量或位置关系,试提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并证明.(出示课件22-23)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1)对应边有EF和NM,FG和MH,EG和NH;对应角有∠E和∠N,∠F和∠M,∠EGF和∠NHM.(2)解:∵△EFG≌△NMH,∴NM=EF=2.1cm,EG=NH=3.3cm.∴HG=EG –EH=3.3 – 1.1=2.2(cm).(3)解:结论:EF∥NM证明:∵ △EFG≌△NMH,∴ ∠E=∠N. ∴ EF∥NM.总结点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够重合的边是对应边,重合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全等三角形最大的边是对应边,最小的边也是对应边; 两个全等三角形最大的角是对应角,最小的角也是对应角.(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7-30)1.能够_________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两个三角形重合时,互相__________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___________顶点的字母写在_________的位置上.2.如图,△ABC≌ △ADE,若∠D=∠B,∠C= ∠AED,则∠DAE=_______;∠DAB=__________ .3.如图,△ABC≌△BAD,如果AB=5cm,BD=4cm,AD=6cm,那么BC 的长是( )A.6cmB.5cmC.4cmD.无法确定4.在上题中,∠CAB的对应角是( )A.∠DABB.∠DBAC.∠DBCD.∠CAD5. 如图所示,△ABD≌△CDB,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ABD 和△CDB 的面积相等B.△ABD 和△CDB 的周长相等C.∠A +∠ABD =∠C +∠CBDD.AD∥BC,且AD = BC6.如图,△ABC ≌△AED,AB是△ABC 的最大边,AE是△AED的最大边,∠BAC 与∠ EAD是对应角,且∠BAC=25°,∠B= 35°,AB =3cm,BC =1cm,求出∠E,∠ ADE 的度数和线段DE,AE 的长度.参考答案:1. 重合重合对应相对应2. ∠BAC ∠EAC3.A4.B5.C6. 解:∵ △ABC ≌△AED,(已知)∴∠E= ∠B = 35°,(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ADE =∠ACB =180°–25°–35°=120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DE = BC =1cm,AE = AB =3cm.(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1.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3.寻找对应元素的方法(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11.2)教材35页到教材37页的相关内容。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第12章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斜边、直角边”.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解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画图、探究、归纳、交流,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4课时,共4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HL.【教学难点】熟练选择判定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尺、直尺、圆规等。
学生:三角尺、直尺、圆规。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明去公园玩,在公园看到了如下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AC 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小明说只要测量出左边滑梯AB的长度就可以知道右边滑梯有多高了,小明的说法正确吗?(出示课件2-4)(二)探索新知1.师生互动,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教师问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哪些?(出示课件6)学生回答:SSS、SAS、AAS、ASA教师提出问题:前面学过的四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对直角三角形是否适用?(出示课件7)教师问2:两个直角三角形,除了直角相等外,还要满足几个条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就全等了?(出示课件8)(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并思考回答:分析:1.再满足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就可用“AAS”或“ASA”证全等了.2.再满足两直角边对应相等,就可用“SAS”证全等了.教师问3:那么,如果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学生不能作肯定回答,经过小组讨论,只能作出猜测:可能全等.教师讲解:现在不要求马上给出结论.看看通过动手探究,你是否能得出结论.直角三角形我们用Rt△表示.教师问4:如图,已知AC=DF,BC=EF,∠B=∠E,△ABC≌△DEF 吗?(出示课件9)学生讨论并回答:证明三角形全等不存在SSA定理.所以一般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教师问5:如果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即∠B=∠E=90°,且AC=DF,BC=EF,现在能判定△ABC≌△DEF吗?(出示课件10)我们完成下边的问题:思考:任意画出一个Rt△ABC,使∠C=90°,再画一个Rt△A′B′C′,使B′C′=BC,A′B′=AB,把画好的Rt△A′B′C′剪下,放到Rt△ABC 上,看看它们是否全等.(课件出示11-14,师生一起看题)(学生独立探究,动手作图)分析:画法直接由教师给出,而不安排学生画出,是考虑学生画图有一定的难度,况且作图不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问6:Rt△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吗?学生回答:是要求作的三角形.教师问7:画好后,把Rt△A′B′C′剪下,放到Rt△ABC上,看它们全等吗?学生动手做后回答:全等.教师问8:这样你发现了什么结论?学生回答:有一条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教师板书: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5)“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文字语言: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几何语言:在Rt△ABC和Rt△ A′B′C′ 中,AB=A′B′,BC=B′C′,∴Rt△ABC ≌ Rt△ A′B′C′ (HL).警示注意:(1)一是“HL”是仅适用于Rt△的特殊方法;二是应用“HL”时,虽只有两个条件,但必须先有两个三角形是Rt△的条件.(2)“SSA”可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但是“边边”指的是斜边和一直角边,而“角”指的是直角.例1:如图,AC⊥BC,BD⊥AD,AC﹦BD.求证:BC﹦AD.(出示课件17)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证明:∵ AC⊥BC,BD⊥AD,∴∠C与∠D 都是直角.在Rt△ABC 和Rt△BAD 中,AC=BD .∴Rt△ABC≌Rt△BAD (HL).∴ BC﹦AD.例2:如图,已知AD,AF分别是两个钝角△ABC和△ABE的高,如果AD=AF,AC=AE. 求证:BC=BE.(出示课件22)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证明:∵AD,AF分别是两个钝角△ABC和△ABE的高,且AD=AF,AC =AE,∴Rt△ADC≌Rt△AFE(HL).∴CD=EF.∵AD=AF,AB=AB,∴Rt△ABD≌Rt△ABF(HL).∴BD=BF.∴BD-CD=BF-EF. 即BC=BE.总结点拨:(出示课件23)证明线段相等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解决,作为“HL”公理就是直角三角形独有的判定方法.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最多,使用时应该抓住“直角”这个隐含的已知条件.例3: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两个滑梯的倾斜角∠B和∠F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在Rt△ABC和Rt△DEF中,BC=EF,AC=DF .∴Rt△ABC≌Rt△DEF (HL).∴∠B=∠DEF(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DEF+∠F=90°,∴∠B+∠F=90°.(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9-34)1. 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不正确的有()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B.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C.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D.两个锐角对应相等2. 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CE⊥AB于点E ,AD、CE交于点H,已知EH=EB=3,AE=4,则CH的长为()A.1 B.2 C.3 D.43.如图,△ABC中,AB=AC,AD是高,则△ADB与△ADC________(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_______________(用简写法).4. 如图,在△ABC中,已知BD⊥AC,CE ⊥AB,BD=CE.求证:△EBC≌△DCB.5. 如图,AB=CD, BF⊥AC,DE⊥AC, AE=CF.求证:BF=DE.6. 如图,有一直角三角形ABC,∠C=90°,AC=10cm,BC=5cm,一条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上和过A点且垂直于AC的射线AQ上运动,问P点运动到AC上什么位置时△ABC才能和△APQ全等?参考答案:1.D2.A3. 全等HL4. 证明:∵BD⊥AC,CE⊥AB,∴∠BEC=∠BDC=90 °.在Rt△EBC 和Rt△DCB 中,CE=BD,BC=CB .∴Rt△EBC≌Rt△DCB (HL).5. 证明: ∵ BF⊥AC,DE⊥AC,∴∠BFA=∠DEC=90 °.∵AE=CF,∴AE+EF=CF+EF.即AF=CE.在Rt△ABF和Rt△CDE中,AB=CD,AF=CE.∴Rt△ABF≌Rt△CDE(HL).∴BF=DE.6. 解:(1)当P运动到AP=BC时,∵∠C=∠QAP=90°.在Rt△ABC与Rt△QPA中,∵PQ=AB,AP=BC,∴Rt△ABC≌Rt△QPA(HL),∴AP=BC=5cm;(2)当P运动到与C点重合时,AP=AC.在Rt△ABC与Rt△QPA中,∵PQ=AB,AP=AC,∴Rt△QAP≌Rt△BCA(HL),∴AP=AC=10cm,∴当AP=5cm或10cm时,△ABC才能和△APQ全等.(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1.直角三角形“HL”判定方法2.灵活选择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来解决问题(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12.3)教材48页到49页的相关内容。
《教育学》第十二章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1.教师和学生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 2.师生关系的作用 3.师生关系的类型 4.和谐师生关系的特征 5.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6.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和准则
第一节 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第二节 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
第一节 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 教育中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
(三)师生关系的作用
1.师生关系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 2.师生关系影响着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的质量 3.师生关系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教育中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
*工作关系 *组织关系 *道德关系 *心理关系
第二节 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
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和位
(一)师生关系的含义
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 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进行相互交往而形成 和表现出来的师生之间的关系。它是一种特殊 的社会关系,也是人际关系在教育领域中最基 本、最主要的反映。
(二)教师和学生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
几种主要观点 单一主体论 双主体论 复合主体论 师生关系的主体间性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平等合作 *相互依存 *尊师爱生 *心理相容
二、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一)教师方面
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2.教师的领导方式 3.师生交往方式 4.教师的归因 5.教师的人格
(二)学生方面
1.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和理解 2.学生的个性
(三)环境方面
1.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 2.课堂的物理环境
三、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1.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合作,加强对话与交流 2.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一视同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章节测试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主要内容的是A.普通教育B.专门学科教育C.教育实践课程D.校园文化【解析】(P230-231)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职前教师教育的主要内容。
职前教师教育内容通过教育课程表现出来,主要包括:普通教育、专门学科教育、专业教育、教育实践课程。
2.下列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说法错误的是A.是一种新的教师教育模式B.最初是美国提出并实施的C.是建立一所新学校D.简称PDS【解析】(P234)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简称PDS),是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教师培养的新形式。
这种模式突破了高校的边界,把高校和中小学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职前教师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PDS最初是美国提出并付诸实施的。
3.新教师入职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应是A.大学B.教师教育机构C.课程专家D.中小学教育第一线的有经验的教师【解析】(P238)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教师入职辅导的承担者。
新教师入职教育应突出以第一线教师辅导为主的原则。
新教师入职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不应是大学或其他教师培训机构,而应是来自于中小学教育第一线的有经验的教师或专家教师。
4.下列关于教师在职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是A.校本培训是唯一有效的培训B.校本培训都是由专家发起的C.培训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D.教师是培训的被动参与者,而不是培训的主人【解析】(P244)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师在职教育。
教师在职教育的有效模式有多种,如“学校本位”模式、“教师本位”模式、“课程本位”模式、“短期进修”模式等。
所以A选项错误。
教师在职教育的主体性原则要求以教师为中心组织培训工作,教师是培训的主人,而不是被动参与者,所以B、D选项错误。
培训是每位教师专业发展必需的,是教师的权利;根据相关规定,在职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参加培训,因此又是义务。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3.简单机械的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
4.现代科技中简单机械的应用
(二)教学建议
1.采用导入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简单机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实验、动画、模型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理解。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理解:使学生掌握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了解各种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技能培养:培养学生运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2.掌握简单机械的实验操作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实验并处理实验数据。
3.能够运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难点解析:
(1)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学生对杠杆原理、滑轮原理等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2)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因操作不当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需要教师细致指导,强调操作规范。
1.分析所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讨简单机械的优点与局限性。
3.讨论如何运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几道题目:
1.判断题:判断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3.网络资源:相关教学视频、课件、习题等
第12章 我国教师教育的政策与法规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我国教师教育政策、法规 的沿革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概述 第三节 新时期教师教育政策、法 规的建设
第一节 我国教师教育政策、法规的沿革
一、过渡时期的师范教育政策与法规
1951 第一次师范教育会议 《师范学校暂行规程(草案)》 1954《关于师范学校今后设置发展和 调整工作的指示》 1956 《师范学校规程》等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师范
教育政策与法规
1961年 《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教育计划(草案)》 《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育计划(草案)》
三、“文革”时期师范教育的大倒退
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时期的师范教育政策与法规
1.拨乱反正时期的师范教育政策与法规
2.20世纪80年代的师范教育政策与法规
3.20世纪90年代的师范教育政策与法规
4.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时期的教师培训政策 5.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 的教师职业道德政策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概述
一、《教师法》的立法宗旨
1.保会主义教育事业
二、《教师法》的基本内容
1.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2.教师的资格
3.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4.教师的待遇和奖励 5.法律责任
6.《教师法》的适用范围
三、《教师法》的重大意义
1.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2.为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 3.运用法律形式来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 4.为建设高水平、高素质教师队伍提供
法律保障
第三节 新时期教师 教育政策、法规的建设与完善
一、新时期教师教育政策建设的新
进展
1.新时期我国师范教育的转型 2.新时期教师教育政策建设的新进展
论语十二章教学认识
论语十二章教学认识教学认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在《论语》第十二章中,孔子提出了“教而不厌,诲人不倦”、“巧言令色,鲜矣仁”等教学原则。
这些原则告诉我们,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
教学认识要注重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孔子在《论语》中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这说明人的成长和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帮助他们逐渐认识自己的天命和责任。
教学认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等教学原则。
这些原则告诉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第三,教学认识要注重实践和应用。
孔子在《论语》中说:“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一句话告诉我们,教师要通过实践和应用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只有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含义和作用,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认识要注重情感教育。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巧言令色,鲜矣仁”这一观点。
这告诉我们,教师要用温暖的言语和亲切的态度对待学生,培养他们的情感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只有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才能更好地传递知识和价值观念。
教学认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实践和应用,注重情感教育。
只有通过这些方法和原则,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认识的目标,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与整合(一)教学内容分析《全等三角形》作为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的核心内容,不仅是几何学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学生深化几何思维、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的关键章节。
本章内容设计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判定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为后续深入探索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等更高级的数学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章首先从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切入,明确了两个三角形在完全重合时被称为全等三角形,这一基本概念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材详细展开了三角形全等的几种主要判定方法,即SSS(三边相等)、SAS(两边及夹角相等)、ASA(两角及夹边相等)和AAS(两角及非夹边相等),每一种判定方法都配以清晰的图形说明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本章还特别融入了“信息技术应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或数学工具进行动态演示和实验操作,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加深对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理解。
这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本章末尾引入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这一内容,进一步拓展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范畴。
通过学习角的平分线如何影响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学生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本质,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其他几何概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全等三角形》这一章节不仅是对几何学基础知识的深入探索,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载体。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建立起全等三角形的完整知识体系,还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严谨之美,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和个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从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讲义第十二章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第十二章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第一节职前教师教育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是提高教师素质,教师职前教育承担着培养未来教师的重任。
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国际大趋势,教师的素质主要体现在专业化的程度上。
职前教师教育是教师教育的起点,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在教师教育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职前教师教育的概念职前教师教育就是教师的资格教育,是教师的专业预备教育。
广义的职前教育指所有准备从事教师职业的大学生在高校接受教育的过程,狭义的职前教师教育就是指职前师范教育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为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打下必要的思想和业务基础。
二、职前教师教育的主要内容及目标职前教师教育要为未来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
1.职前教师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内容通过教育课程表现出来,教育课程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保障,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普通教育普通教育课程,又称公共基础课、通识课程等,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学科的地位,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健全人格与教师气质特征;塑造认识事物、观察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处理社会关系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
(2)专门学科教育专门学科教育是为教师在学校系统能承担一门学科的教学工作、传授该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而设计的教育。
每一位教师应该熟悉所教学科的知识领域,掌握学科的基本原理及教学该学科的独特方法。
(3)专业教育专业教育是以教师在学校能有效地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的而设计的学习内容。
在职前教育阶段,专业教育的重心是学习系统化的教育理论,训练基本的教学技能,确立坚定的从教志向。
(4)教育实践课程各国师范教育中都设有教育实践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机会,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于实际教学,通过自身的努力充分将理论和实践结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起重机的改进教学设计
(4)案例分析:呈现起重机改进前后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改进的原因和效果,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对现有起重机的改进方案,并进行优化设计。
(6)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简单机械起重机的实验操作,验证改进方案的有效性。
1.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知识分析简单机械起重机的工作原理和改进方法。
2.针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有限的现状,教师应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发现简单机械起重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
4.针对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可能出现的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教师应适时引导,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
(3)组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简单机械起重机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简单机械起重机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简单机械起重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力与功的计算。
2.掌握起重机的改进方法,能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合理优化。
3.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简单机械起重机的工作原理和改进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论语十二章教学认识
论语十二章教学认识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其中的第十二章主要探讨了教学的方法和认识的重要性。
这一章提供了一些有关教学的指导原则,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学的本质和目标。
文章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论语第十二章的教学认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责任。
一、教学目标论语第十二章中的教学认识强调了教学的目标。
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德行和修养,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他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这句话的含义是,通过学习文化知识和与他人交往,可以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帮助他们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
二、教学方法论语第十二章中还提供了一些教学方法的指导。
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怕向别人请教和提问。
而教师则应该耐心回答学生的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
此外,孔子还提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人中学到很多东西。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合作,搭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教师的责任论语第十二章中还强调了教师的责任。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以便更好地教育学生。
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以身作则,引导他们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己的潜力。
论语第十二章提供了一些关于教学的指导原则。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
教师应该采用积极主动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同时,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成为学生的榜样。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08:《论语》十二章(2课时)(教师版)doc
08:《论语》十二章教案(2课时)一、课标解读:本课为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二、重难点解读:教学重点:翻译文句,积累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文意,理解各章主旨及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三、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论语》是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
孔子的言行涉及孝道、治学、治国、为政等诸多方面,为历代所推崇,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我们可以辩证学习,学习其中的精华。
(二)作家作品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3.了解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十分丰富,主要有仁、义、礼、智、信、忠、孝、悌等。
仁:仁爱。
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了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
义:原指“宜”,即行为合于“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教师一、选择题1、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始于奴隶社会。
2、对教师要进行专门培训(培训机构是师范学校)起始于推行义务教育之时。
3、既为教师职业不断补充新的成员,又为教师职业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创造了条件的是师范学校。
4、最早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是加里宁。
5、决定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的是教师的社会作用。
6、现代教师提高社会地位主要取决于教师专业化程度。
7、我国教师节是每年9月10日。
8、提出“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9、明确规定我国“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0、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11、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12、对我国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规定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性。
1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是韩愈在《师说》中提出的。
15、教师的职业被列为“专业技术人员”,从职业性质上认定它是从事精神财富生产的脑力劳动者,具有复杂性。
16、“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的劳动具有创造性。
“师者,人之模范也”,是古代教育家杨雄对教师的示范作用的概括说明。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17、《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八项要求。
18、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是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
19、现代教师的灵魂和标志是:现代教育思想观念。
20、教师为增强语言表达效果,注意运用非语言手段如表情、手势、姿态等。
21、教师的进修提高即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指取得教师资格后的再学习、再提高。
20、教师进修提高的主要层次:教师职务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新教师见习期培训等。
22、教师进修提高的方式由进修提高的任务和在职学习的特点所决定。
教师的进修提高以业余为主,自学为主,短期培训为主。
具体方式:A.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
(最经常、最普遍的)B.参加函授、刊授、电视大学课程学习。
C.脱产学习。
包括短期的专项培训和提高学历的长期学习23、教师要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最为主要的内容是指教育观、人才观、教育质量观。
24、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高尚完美的,最值得学习。
这说明学生具有向师性。
25、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进修提高在制度、组织、经费等方面给予保证。
二、简答题1、教师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有哪些作用?(P288)(1)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在社会延续和发展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3)教师是人类潜能的发掘者,对人的智力开发起着奠基作用。
2、教师的具体工作任务有哪些?A.教师必须搞好教学工作。
B.教师要做好班主任工作。
C.教师要关心学生健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一、教师享有下列权利:(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和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师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二、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4、教师职业的多重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即教师的角色传道者的角色;智能开发者的角色;管理者的角色;榜样角色;父母或监护人的角色;朋友的角色;研究者的角色。
5、对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有哪些?(P305)(1)是语音正确,发音标准,说普通话,表达的内容能被学生顺利接受;(2)要用词准确,语句完整,准确传达思想内容,既保证科学性又通俗易懂,为学生所理解;(3)要系统连贯,逻辑性强,善于运用独白式语言,讲述知识或说明问题层次清楚、重点突出、结论明确;(4)要富于启发性,有感染力,掌握对话的语言艺术,在对话中善于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勇于发表个人意见,进而形成生动、幽默的语言风格,在交流中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5)在音量、语速、声调等方面要符合环境和表达内容的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卫生的需要,适中而有变化。
6、教师继续教育的意义、任务和内容。
教师的进修提高即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指取得教师资格后的再学习、再提高。
教师(1)进修提高的意义:A、它使教师更早地掌握新的科学知识,树立新的思想观念,更快了解新的科研方法,以便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培育一代新人。
B.它既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又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
(2)教师进修提高的任务:通过教育教学实践与培训,是教师整体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从中培养出一批教育教学骨干,有的逐步成长为中小学教育教学专家,形成一支思想政治方向正确、职业道德高尚、学科结构合理、业务素质优良的高水平中小学教师队伍。
(3)教师进修提高的内容:思想品德修养的提高;文化科学知识的充实与更新;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武装;先进教育技术手段的掌握。
三、论述题1、试述教师劳动的基本特点。
教师劳动的特点由教师的任务和职业角色的多重性所决定。
(1)复杂性。
这是由其工作的性质、任务及过程的特殊性决定的。
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它包含多方面的要求和较为复杂的内容。
教师担负着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保护学生身心健康的多重任务,因而教师的劳动是复杂的。
教师的劳动过程是培养人的精神生产的过程,教师不仅要首先掌握丰富的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并且运用这些知识。
(2)创造性——现代教师劳动的突出特点之一。
02.7主要由教师劳动对象的特点所决定。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学生在思想、情感、性格上有着各自的特点。
为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发展,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因而,教师的劳动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讲究科学性,还要讲究创造性,培养学生成为有个性特点的创造型人才。
(3)示范性——教师劳动的重要特点。
这是由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的。
教师是在与学生的共同活动中,用自身的品德、知识、智慧、才能去影响学生,教育的基本手段和教育者融为一体。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教师的思想行为、求知精神、科学态度、思维方法等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
(4)长期性。
育人是长期的系统工程,教师的劳动是一种迟效反应,但对人的发展具有长久的作用。
认识教师劳动这一特点,就要自觉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思想。
老师劳动的根本意义是实现教育目的—育人,为此要着眼于长远的教育目标,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坚持不懈。
2、论述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
(第3、4、5点单独成题)(P298)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03.4论/04.7论教师的基本素质由教师的任务、角色和劳动特点所决定。
(1)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的武装和现代思想观念的树立。
(2)职业道德素质:05.4/06.7A.对事业,无私奉献;B.对学生,真诚热爱;C.对同志,团结协作;D.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3)科学文化素质:06.4/07.4A.要扎实地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B.要有较为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C.要有文化科学发展史知识,并对文化科学的新发展、新成果有所了解;D.要了解文化科学领域的新发展,知道出现了哪些重大的新成果。
(4)教育理论素质(首要):教师要具有教育科学、心理科学、教育发展史、学科教学论等方面的知识,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
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基本内容是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
首先,表现在对现代教育功能的全面认识上。
其次,认为教育应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最后,认为促进学生的发展,不仅指眼前的发展,更指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5)教育能力素养(职业技能素质):A.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B.语言表达能力;C.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D.组织管理能力:包括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和学生集体的组织管理;E.教育科研能力。
(6)身体心理素质:07.7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3、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P299)05.4/06.7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意义:(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
(2)师德的示范作用极大,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内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八项要求。
综合起来有四方面:对事业,无私奉献;对学生,真诚热爱;对同志,团结协作;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4、案例:在“教师素质讨论会”上,张老师说:“当教师首先要有知识。
”李老师说:“教师最重要的是有正确的教育思想,知识多未必是好教师。
”分析上述两位老师的发言,你认为现代小学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是什么?张老师认为:(1)教师必须掌握扎实、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知识丰富,知识面宽,都是必要的,强调文化科学知识素养,对教师修养成的基础意义,是正确的。
(2)只强调知识修养而否定思想道德、教育思想、技术、方法的提高是片面的,不对的。
李老师认为:(1)强调教育思想对教师素养的重要性是正确的。
(2)认为小学教材知识内容不深或不多,因而降低对教师文化科学素质的要求是错误的。
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思想观念及教育工作能力素质、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良好身心素质。
总之教师素质具有整体性,每一方面均不可或缺。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1.教师职业最早出现在(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劳动的(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