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CHAPTER 04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 的学科。它主要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认知、情感、动机 和行为等方面。
性质
社会心理学具有跨学科性,它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人类 学等多个领域。同时,社会心理学也具有应用性,它对于解 决现实问题、改善人际关系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婴儿期
婴儿期是人生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主要任 务是解决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问题,发展 出基本的信任感。
青少年期
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第五个阶段,主要 任务是解决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问题 ,发展出自我同一性。
幼儿期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主要任 务是解决自主性和羞怯感的问题,发展出 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CHAPTER 02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相结 合的产物,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 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性质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 学科,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学习心理
研究学习的本质、过程、条件、类型、 策略等,以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
社会认知过程与偏差
社会认知过程
社会认知过程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和理解过程。它包括对 他人的知觉、印象形成、归因和判断等方面。
认知偏差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可能会出现认知偏差。常见的认知偏差 包括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等。这些偏差会影响人们对他人 和社会的正确认知和理解。
促进个性化教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 点和需求,从而进行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教师考试心理知识点总结
教师考试心理知识点总结一、心理知识基础1.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它是研究人类心理发展、心理现象、心理规律以及心理机制的一门学科。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心理活动、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心理机制等。
心理活动是指人类在感觉、思维、情感和意志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
心理现象是指在人类心理活动中所呈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和特点。
心理规律是指在个体心理活动中所具有的一些固定的、普遍的、基本的规律。
心理机制是指在个体心理活动中所具有的一些动态、多元的、复杂的机制。
1.2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是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状况。
它从古代心理学到近代心理学再到现代心理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古代心理学是指心理学的起源和形成阶段。
它是在古希腊时期的哲学思想中形成的,主要是通过理性分析和思辨来研究心理现象。
近代心理学是指心理学从17世纪到19世纪的发展阶段。
它主要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思想和理性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主要是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来研究心理现象。
现代心理学是指心理学从20世纪开始的发展阶段。
它主要是在20世纪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下形成的,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来研究心理现象。
1.3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是心理学的发展和研究方向。
它主要包括结构主义心理学、功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社会文化心理学等。
结构主义心理学是指心理学的一种流派,主要是研究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的内在结构和组织。
功能主义心理学是指心理学的一种流派,主要是研究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的功能和用途。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指心理学的一种流派,主要是研究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的外部行为和反应。
认知心理学是指心理学的一种流派,主要是研究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的认知和感知。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指心理学的一种流派,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成长和发展。
社会文化心理学是指心理学的一种流派,主要是研究个体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
招教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招教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对于招教考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而且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下面对部分招教心理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1.学习理论学习是一个人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授、示范、引导等。
掌握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进行引导。
2.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个体由出生到成熟过程中,心理能力和行为方式的变化。
根据爱尔兰发展心理学家莫拉的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心理发展可以分为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了解这些发展阶段的特点,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求。
3.动机与情感动机和情感是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
了解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情感状态。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投入,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4.学习困难与特殊教育学习困难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例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较差等。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特殊教育方法和手段,例如个别化教学、智力测查等,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取得进步。
5.心理健康与教育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能力的表现。
对于教师而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心理疏导技巧,例如情感沟通、倾听、关怀等,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心理学在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有效地应对各种教育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希望以上总结对于招教考试的考生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师招聘_心理知识点总结
1 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起源: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科学,1879年德国莱比锡冯特教授创立心理学实验室对象:心理现象 1. 心理过程:认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过程2.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信仰、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二、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得进本心里规律的科学(如何学、如何教、学与教相互作用)学与教的相互作用: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发展初创:1903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教育科学运动发展:1920-1950 桑代克联结主义理论、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发射、格式塔心里组织原则、顿悟学习理论、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知发生论、维果斯基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成熟:2060-2070 美国加涅不同的学习类型及学习的内外条件、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论(认知派、行为派、人本主义学派)完善:2080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908 日本小原又一著房东岳译《教育实用心理学》2 学习教育与发展一、学习:个体凭借经验而产生的心理结构及其外显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加涅分类 1. 按学习层次:信号学习、刺激-反应、连锁、言语联结、辨别、概念、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学习2. 按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1.顺序性 2.阶段性(瑞士皮亚杰: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 3.不均衡性 4.个别差异性影响因素:遗传(高尔顿)1.提供了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影响身心发展的个性差异环境(华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教育 1.在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 起主导作用不是绝对的,是有条件的三、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1. 试误说:桑代克①学习的实质是在一定的情境与一定的反应之间建立联结“S---R”二者是直接联结②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通过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按一定的规律建立起来的。
招教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招教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发展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动机、情感、认知和社会因素等方面。
认知发展:学生的认知发展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来设计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来建立的;认知主义则认为学习是通过内部心理过程和认知结构的改变来实现的;而建构主义则强调学习者在知识建构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动机与情感:动机和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学生需要满足基本需求才能产生学习动力。
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有效的教学策略包括目标设定、脚手架搭建、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
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教师心理:教师心理也是招教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教育能力,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关注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策略。
以上是招教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在实际教学中,教育者需要灵活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学科,对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是一个重点考察的内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的重点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作用教育心理学是关注教育与心理之间关系的学科,它研究的是探讨学习者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特点、行为规律以及影响这些特点和规律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在于指导教育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决定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行为给予适当的激励和奖惩,以促进良好的学习行为的养成。
2.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关注人脑认知活动的心理过程,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通过启发性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识和心理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社会交往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动机与兴趣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时产生和维持的内在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供成功体验和设立明确目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2.兴趣与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一领域或主题的主动投入与追求。
教师应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课堂管理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规律,从而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课堂管理方法,创设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
2.教育评价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为教育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和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3.个体辅导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困惑,提供个体化的辅导和支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招教必备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招教必备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1、教育心理学:是XXX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XXX在1994年XXX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XXX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老练的特点,笼统逻辑思惟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惟;(2)青年初期:笼统逻辑思惟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惟10、研究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剃头展水平对新的研究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
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研究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XXX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详细运算阶段(7-11)具有了笼统概念,思惟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惟14、最近开展区:前XXX认为儿童有两种开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
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XXX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一、文章类型及要点本文将针对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心理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分析,旨在帮助考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理论和实践,为成功通过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心理学基本概念:简要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研究方法,为后续知识点的理解做好铺垫。
2、重要理论及发展:对招聘考试中常涉及的心理学理论和发展进行详细阐述,如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等。
3、实践应用:结合教师职业特点,阐述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如学生动机激发、师生关系建立、学生个性化教育等。
二、心理学基本概念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认知、情感、动机、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一门科学。
2、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简述心理学从哲学心理学到实证心理学的演变过程,介绍现代心理学的分支和流派。
3、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介绍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常见的研究方法,以及其优点和局限性。
三、重要理论及发展1、行为主义理论:阐述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如奖励、惩罚、行为塑造等。
2、人本主义理论:介绍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如尊重学生个性、情感交流、自我实现等。
3、认知主义理论:阐述认知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如元认知、认知策略、知识构建等。
四、实践应用1、学生动机激发:结合心理学理论,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
2、师生关系建立:运用心理学原理,阐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效果。
3、学生个性化教育:结合心理学理论,探讨如何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总结归纳本文对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心理学知识点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和分析,涵盖了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发展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
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考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心理学知识,为未来的教育事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必考点整理(精华)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必考点整理(精华)第一部分教育学必考点知识点一.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始于 16 世纪的欧洲,17 世纪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中国最早的班级授课制产生于 1862 年京师同文馆。
知识点二教育起源说:A 神话起源说:教育体现神和上天的意志,代表人物是朱熹和宗教人士B 生物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和沛西能C 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无意识的心理模仿,代表人物是孟禄D 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和凯洛夫E 生活起源说:教育是促进儿童通过主动活动去获得直接体验的过程,所以教育是在生活中提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知识点三班集体的形成:组建阶段-依靠班主任核心初步形成阶段-依靠班干部集体自主活动阶段-班集体已经形成,有了良好的班风知识点四德育原则:社会主义导向原则疏导原则: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赞扬激励为主知行统一原则:孔子“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听其言而观其行”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马卡连柯平行教育原则正面疏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也叫长善救失原则,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尊重信任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知识点五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A.内发论:认为遗传起决定作用,孟子“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威尔逊“基因复制”;格赛尔“成熟努力说”;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自然的本能”;柏拉图“观念先天地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B. 外铄论:人的发展依靠外在力量。
代表人物:荀子性恶说,洛克白板说,毕生一打婴儿说C. 马克思关于事物发展的动因论:认为人的发展是外在因素和个体内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知识点六近代社会的教育:教育国家化-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教育的法制化知识点七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A 顺序性:低到高,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应该循序渐进的进行教育B.阶段性: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征面临不同的矛盾有不同的任务,应该分阶段教学,不能一刀切C.不平衡性:个体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同步,应该抓住关键期进行教育D.互补性:生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进行互补,应该扬长避短E.个别差异性: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应该因材施教。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汇总——心理学篇
(1) 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 (2) 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 和技能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二)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1)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技能是对一系列活动方式的概 括,能力是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多种心理品质的概括。 (2) 在一个人身上,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 增多而不断丰富;而能力的发展则有一定的限度。 (3) 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 28. 根据能力适应活动范围的大小,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 能力的核心。 根据从事活动时创造性程度的高低,可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模仿是动物和人类的 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 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知能力即我们一般所 讲的智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操作能力如劳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社 交能力如沟通能力,解决纠纷的能力等。 29. 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观察力、记 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 30. 智力和智力理论 (一)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首先提出了智力的二因素论,他认为,智力包括两种因 素:一般因素(即 G 因素)和特殊因素(即 S 因素) 。一个人智力高低取决于 G 因素的数量。S 因素参与不同的智力活动,但每种智力活动中主要有一种特定的 S 因素存在。人在从事任何一项智力活动时都需要 G 因素和 S 因素的共同参与。 一般智力测验所测量的只是普通能力(G 因素) 。 (二) 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提出了智力的群因素理论。他认为,智力是由几个彼此无 关的“原始的心理能力”组成。各种智力活动可分为不同的族群,每一族群中 有一种基本的因素是共同的。他概括出七种基本因素:语言理解能力、语言流 畅程度、数字能力、空间知觉能力、知觉速度、记忆能力和推理能力。这七种 因素彼此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三) 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论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论。他认为,智力是一个由不同 方式对不同信息进行加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系统,是一个包括内容、操作和成 果的三维结构。内容是指思维的对象,包括视觉、听觉、符号、语义和行为五 种。操作是指智力活动的反应方式,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辐合思维和 评价五种。成果是指智力活动的产物,包括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 寓意六种。每个维度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与其他两个维度中的一项结合成一 种智力因素。因此,形成的智力因素总共有 150 种(5X5X6) ,其中每一种智力 因素都是一个特殊的能力。该理论中,操作真正代表智力的高低。 (四) 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不同的形态。 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而晶体智力则是一个人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知识整理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知识整理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心理学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掌握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通过考试,更能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教师资格考试中常见的心理学知识。
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多个方面。
认知过程主要涵盖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等环节。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想象则是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情感过程是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某种态度体验,如喜怒哀乐、恐惧等。
意志过程则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二、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世界。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不可逆和刻板性等特点。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开始具备守恒概念和可逆性思维。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和假设演绎推理。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也十分重要。
他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和冲突。
例如,学龄期(6、7 岁12 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学习的决定作用。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认为,通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多次结合,可以形成条件反射。
例如,巴甫洛夫的狗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则认为,行为的结果会影响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
斯金纳通过实验证明,正强化可以增加行为出现的频率,负强化可以减少行为出现的频率,惩罚则会降低行为出现的概率。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
教招心理学知识点
教招心理学知识点
一、心理学概念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探索人的心理过程和机制,
并研究其影响行为的因素,以及行为的影响。
心理学主要包括心理发展、
行为学、心理病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等领域。
二、心理学理论
1、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是一种认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受外界环境
的影响,个体接受到外界环境刺激后,会采取相应的行为响应,从而形成
被称为条件反射的心理模式。
2、心理动力学。
心理动力学理论将人的心理状态归因于内在的心理
力量,如矛盾、冲突、欲望、利益、价值等,它揭示了一个人的行为与内
心力量的矛盾冲突之间的关系。
3、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心理行为受到社会因素的
强烈影响,受到社会文化、形式、价值观、习俗、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都受到社会因素的强大影响。
4、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行为受到其内在的人格特
征所决定,人格特征不仅有外在表现的形式,而且有内在心理活动的潜在
动机,这些潜在的动机和内在的人格特征构成了个体的人格特征,影响着
其行为。
5、生物心理学。
教师招聘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师招聘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 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钠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
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哥哥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皮亚杰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一、引言本文档旨在为教师招聘过程中涉及的心理学知识点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导框架。
通过这些知识点,招聘团队可以更好地评估候选人的心理素质,确保他们具备与学生有效互动和促进学习环境的能力。
二、心理学知识点的重要性- 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心理素质在教学效果中的作用- 心理素质与教师职业满意度和留存率的关系三、招聘过程中的心理学评估- 心理学测试的类型和目的- 面试中的心理学评估技巧- 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在评估中的应用四、关键心理学知识点1.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2. 发展心理学- 儿童和青少年发展阶段- 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的里程碑 - 发展性差异和特殊需求3. 教育心理学- 学习动机- 学习策略- 评估和反馈4. 社会心理学- 群体动力学- 领导力和权威- 跨文化交流和多元包容5. 情绪与行为管理- 情绪智力- 压力管理- 行为干预策略五、候选人心理学背景调查- 背景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心理学证书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参考检查和心理评估报告六、心理学培训和专业发展- 持续教育在教师心理学准备中的作用- 专业发展计划和资源- 教师心理健康和自我护理七、结论强调心理学知识点在教师招聘过程中的重要性,并鼓励招聘团队采用综合性的评估方法来选择最合适的候选人。
八、附录- 心理学术语表- 推荐阅读和资源- 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上述内容,并确保所有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在准备文档时,应考虑到适用的法律法规、教育标准和最佳实践。
此外,为了确保文档的可编辑性和可操作性,建议使用Word文档格式,并采用清晰的标题和子标题,以便阅读者可以轻松地找到相关信息。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它研究的是教育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对教育行为的影响。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特点,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本文将介绍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的考点,供广大考生参考。
一、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主要探讨人类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如何发展。
其中,最著名的理论之一就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人的认知能力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特点和特征,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调整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研究的是学习的过程、原理和影响学习的因素。
在教育实践中,了解学习理论对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著名的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理论,设计适合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评价与测量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研究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测量,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就和发展情况。
教育评价与测量包括课堂评价和综合评价两个层面。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人格与发展理论人格与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探讨的是人的个体差异和人格心理发展的规律。
在教育实践中,了解人格与发展理论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充分发展各个方面的潜能。
五、学校教育与教育制度学校教育与教育制度是教育心理学考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研究学校教育的组织与管理、教育制度的设立与实施等方面的问题。
了解学校教育与教育制度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校教育的背景和特点,为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全)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心理学》必考知识点
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心理学》必考知识点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
可以说感觉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人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44)2. 在味觉中,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中对咸味最敏感,舌的两侧头酸味最敏感,舌后对苦味最敏感。
(P145)3.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受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一最小刺激强调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46)4. 差别阈限是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又称为最小可觉差。
能够感受刺激之间这一最小差异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46)5. 知觉的整体性主要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与经验。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47)6. 语义编码是长时记忆最主要的编码形式。
(P150)7. 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了“遗忘曲线”。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52)8. 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的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而成为无效劳动。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52)9. 回忆是记忆的最高表现。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53)10. 克服遗忘最好的方法是加强复习。
(P154)11. 最早进行注意广度实验的是汉密尔顿。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63)12.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P166)13. 人的行动是以意识为中介,以自觉目的为特征的意志行动,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人主观能动性的最突出表现,是意志的首要特征。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26页)
错觉一概念: 对事物必然产生的K有倾向的歪曲知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M的特殊怡况。 (错误的知觉,不可克服)
种类: 大小、形状和方向、时间、倾斜
感觉规律一感受性与感觉闻限~>感受性: 对刺激的感觉能力(擅征)
2.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晌是心理的器宵,布洛卡(选) 神经系统的结构: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I:耍物质a础
祌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结构:树究、细胞体、轴突
神经元一种类: 感觉祌经元(传入)、运动神经元(传出)、联络神经元(中间) 神经系统的组成一中枢神经系统: 脑一大脑四叶(额叶: 动: 顶叶: 感: 枕叶: 视;颞叶: 听) 大脑两半球: 不对称(左: 右半躯体;抽象逻辑思维,言语中枢) (右: 左半躯体;形象思维、
高度空间直觉) 脊髄 周围神经系统:脑、脊、植物神经
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反射: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主反射弧: 反射的生理结构。
(选)反射种类一无条件反射: 先天(吸兌、眨眼) 条件反射: 后天(第一信号系统: 具体事物,望梅生津、含梅止渴、迎风流泪; 第二信号系 统: 语词符号,谈虎、H饼、谈梅生津、望梅止渴) (人和动物根本区别在第二信号系统)
和理论思维。 概念一定义: 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填) 属性: 内涵(本质特征)、外延(范例);一个概念的内涵越丰富,所包括的外延就越小。 种类: 1)拫据讪象与概括程度: 具体概念(外在表面)、抽象概念(内在本质) 2) 根据数量及相互关系: 合取(同时存在)、析取(不同标准,好孩子)、关系(相互关系) 3) 根据槪念形成途径:前科学概念(日常)、科学槪念(教学中,定义等) 结构: 名称、定义、属性、例证 概念学概念获得、概念运用 科学概念的掌握: (简,3级) 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21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变式”; 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选(变式: 改变事物的非本质特征,突出車物的本质特征的教学方式)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常考知识点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
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1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1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1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
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1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汇总结合山香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活动1.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意志心理的心理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影厂的调试工作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二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1)神经系统的结构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2)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基本形式)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才能得到的知识技能、经验巴甫洛夫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建立的条件反射--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活的的根本区别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1)是客观事物引起人脑反射的活动(2)作用于人脑的客观现实的反应(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首先,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
其次,社会实践生活对人的心理起着制约作用(决定作用)。
教师招聘必备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师招聘必备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中关于人的心理现象,解释和改善教育现象的科学,是教师必备的学科知识之一。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心理学常常是必考科目,因此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不仅对于答题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够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一、认知观念人的认知过程是一种主观活动,从接触、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语言、意志等过程不断交互和综合,而形成的认识结果。
此过程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感觉经验、学习经验、个体差异、年龄、性别等多方面因素。
在认知过程中,存在着知觉、记忆和思维三个阶段。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这三个阶段的特点,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指关于人类学习过程的理论和假设。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探讨人类如何学习,以及如何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强调学习理论的重要性,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掌握学习方法。
学习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人本学习理论三种类型。
其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更注重外在刺激的作用,而认知学习理论则以认知过程为核心,突出思维和记忆的作用。
人本学习理论则是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自我教育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与社会发展情感与社会发展是指人的情感状态和社交行为发展过程。
这方面的研究探讨人会受到何种情感因素的影响,如何更好地发展良好的情感和社交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情感与社会发展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社会化教育,帮助他们发展良好的情感和社交能力。
四、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不同个体在心理结构、认知方式、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了解个体差异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此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个体差异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差异诊断和教学调整。
同时,应该注意避免过度标签化和歧视,珍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五、评估和测试评估和测试是指对学生进行学习和发展情况的评估和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 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钠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
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哥哥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皮亚杰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论述:如何运用感知规律组织教学?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环节。
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且到一定的程度不再遗忘。
防止遗忘的方法---复习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有: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和反复识记相结合。
一般把记忆分为三种系统:瞬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
短时记忆系统的容量一般是5~9个项目,平均值是7。
复述是保持短时记忆的有效方法(机械复述或保持性复述,精细复述)良好记忆品质的特点: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直接性和间接性)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创造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良好思维品质的特点:1. 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1.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3. 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4.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5. 思维的创造性。
试述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第一,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第二,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第一,保护好奇心;第二,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第三,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第四,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此外,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使学生受到创造者优秀品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挖掘自身优秀个性品质的潜力。
(3)开创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常用方法有:头脑风暴法,直觉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问题解决是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 定势与功能固着;2. 问题情境;3. 原型启发;4. 已有的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批评和反思。
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试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途径:(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
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而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从情感的社会内容角度来看,人类的情感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三种状态。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
教师如何帮助中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心理过程。
良好意志品质的特征:1.意志的自觉性;2.意志的果断性;3.意志的自制性;4.意志的坚韧性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1. 加强生活的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 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 根据学生意志品质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4. 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动力。
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
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抽象概括力为核心。
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启示:(1)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是教学真正成为愉快教学、成功教学,而不是吧学生分为三六九等。
(2)科学的智力观。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智力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差异性,把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低位。
(3)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要善于针对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尤其是要根据学生智力中的优势智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4)多样化人才观和成才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只要这一智力优势得到合理的发展,都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成才的道路也应该是多样化的。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创造力的培养途径:1.培养创造认知能力。
包括培养创造力的知识基础和培养创造性思维。
2.培养创造性人格。
3.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包括创造性的社会环境、鼓励性的支持环境、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评价体系完整的教育环境。
人格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个人主观因素气质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良好性格的培养:1. 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2. 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 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 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 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人生全程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受精卵形成胚胎)经过新生儿、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各个时期直至生命终结的发展全程。
全程发展的主要观点:1. 个体心理发展是整个生命历程中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有若干发展阶段构成;2. 发展是多维度、多侧面、多层次的;3. 个体发展有多种因素决定,且存在极大的可塑性。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他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前运算阶段(2岁-7岁),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
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1. 场依存性与场独立型;2. 冲动型与沉思型;3. 具体型和抽象型;4. 发散型和辐合型。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
一般学习理论: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华生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包括习得、作用、消退、泛化和分化行为主义桑代克联结—试误学习理论:提出学习的主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和副律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