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特点自然辩证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特点
中国古代主要是指旧石器晚期到中国近代史开始之前的时期.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在中国古代,人们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整体,由此形成朴素的自然观。关于世界构成有“阴阳五行说"、“元气说”等,并产生了“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中国古代自然观
(1)阴阳五行说
阳字本是指日光,阴字本是指没有日光.到后来,阴、阳发展成为指两种宇宙势力或原理,也就是阴阳之道。阳代表阳性,主动、热、明、干、刚等等;阴代表阴性,被动、冷、暗、湿、柔等等。阴阳二道互相作用,产生宇宙一切现象.阴阳家认为,五行按照一定的顺序,相生相克四季的顺序,与五行相生的顺序是一致的。木盛于春,木生火,火盛于夏,火生土,土盛于中央;土生金,金盛于秋;金生水,水盛于冬;水又生木,木盛于春。五行学说解释了宇宙的结构。
阴阳五行学说中的科学方面,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事物对立统一的客观面貌,并能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有效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得以保存和延续下来,并不断得到细致化和丰富化。在这种理论中,很少有意志论和目的论的主观臆测,而更多的是具有机械论和决定论的倾向.
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五行学说对于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对促进中医的确立起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导致中医理论的直观性、模糊性、超稳定性,这些特点阻碍了中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中医理论的出路在于保存阴阳五行理论整体性、辩证性等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走出阴阳五行的怀抱,与现代科学结合才能发展。
(2)元气说
早在殷周时期的著作《周易》之中的八卦说,《周易》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可以看作是宇宙的生产过程.“太极"是宇宙的总根源,也就是指元气,古人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八种自然物或自然现象作为构成万物的本原。八卦中对立的卦象以刚柔相济表示事物的相互转化,蕴含着朴素辩证法思想.
(3)天人合一
在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人采用的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古代人认为,人是天(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人的行为的根据,一定要在天的行为中寻找.无论在肉体或精神方面,人都是天的副本。“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人何以成之?就要通过礼乐的教养,也就是文明和文化.假如没有文明和文化,宇宙就像是一个未成品,宇宙本身也会感到不完全的痛苦.
从对以上观念的概述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自然观的思想与其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密切相关,人们对自然的理解附属于对人的理解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这其中与中国的封建统治有很大的关联,古代封建统治者为天子即天之元子,天是人格化的自然界,被认为是宇宙最高的主宰,世间万物都是天地孕育的后代,天为父,所以号“皇天”,地为母,所以叫“后土”。因此,凡人皆为天之子。按照宗法制度来说,只有嫡长子才有权力继承父的遗产,因此天子就是天的嫡传子孙。
(4)唯物主义自然观
唯物主义自然观学派的人不相信鬼神之说,摒弃所谓的“天人感应”。其中代表人有汉代的王充、魏晋时期的哲学家杨泉、南朝宋时的思想家何承天、南朝齐梁时的无神论者范缜、唐朝时期的刘禹锡和柳宗元、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等等.
东汉时代,儒家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占支配地位,但与春秋战国时期所不同的是儒家学说打上了神秘主义的色彩,掺进了谶纬学说,使儒学变成了”儒术”。而其集大成者并作为"国宪”和经典的是皇帝钦定的《白虎通义》。王充写作《论衡》一书,就是针对这种儒术和神秘主义的谶纬说进行批判。《论衡》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论衡·对作》篇).正因为《论衡》一书”诋訾孔子”,”厚辱其先”,反叛于汉代的儒家正统思想,故遭到当时以及后来的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冷遇、攻击和禁锢,将它视之为”异书”。但是它产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即封建国家处于统一和强大、儒学与谶纬神学相结合,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的时期,它敢于宣布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敢于不承认鬼神的存在,敢于向孔孟的权威挑战,并确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古代唯物主义体系,这在历史上是起了划时代的作用的。它对今后的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诸如魏晋时期的哲学家杨泉、南朝宋时的思想家何承天、南朝齐梁时的无神论者范缜、唐朝时期的刘禹锡和柳宗元、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等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发展张载的气化论,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把荣枯代谢、推移吐纳看作是宇宙的根本法则.他认为任何生命体都经历着胚胎、流荡、灌注、衰减、散灭诸阶段,前三者是生长过程,后二者是衰亡过程,而就在“衰减"、“散灭”过程中已经孕育“推故而别致其新"的契机,旧事物的死亡准备了新事物诞生的条件,“由致新而言之,则死亦生之大造矣”.
中国古代自然观点的特点
第一,中国古代自然观是一种有机论自然观,强调整体和联系,注重事物的变化发展,注重解释事物与现象的关系,注重辨证统一。第二,古代的自然观具有浓郁的思辨性质,不注重实验方法和逻辑推理。第三,它是一种经验性、实用性的自然观,讲究直观的经验的积累和服务于农业生产实际。
总体来看,中国古代自然现认为自然是由弥漫性物质构成的;强调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和自发运动变化,揭示了万物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把规律与本体相联系,把自然、人生和社会相联系,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和辩证思想具有十分浓重的思辨性质,更多讨论的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和对运动规律的思辩解说,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的,注重的是辩证统一。与具体的自然现象的研究联系较少,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较为有限,是朴素的辩证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班级:化学研2班
姓名:李宗萍
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