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熟练朗读第二单元的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 掌握第二单元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 理解并运用第二单元所学的成语和俗语。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教学文章1. 《小摄影师》2. 《燕子》3. 《荷花》4. 《秋天的雨》生字词1. 生字:摄影师、嫩、翠、聚、饿、挺、偶、盒、篇、颜、择、扇、舞、盒、邮、州、港、澳、台、领、导、农、牧、渔、丰、登、讲、注、府、院、委、员、团、结、友、情、真、切、愿、智、明、勇、子、孙、强、立、振、兴、富、强、民、族、团、结、幸、福、共、和、国、安、宁、盛、世、太、平。
2. 词语:支、闷、映、境、仪、致、盒、篇、颜、择、扇、舞、盒、邮、州、港、澳、台、领、导、农、牧、渔、丰、登、讲、注、府、院、委、员、团、结、友、情、真、切、愿、智、明、勇、子、孙、强、立、振、兴、富、强、民、族、团、结、幸、福、共、和、国、安、宁、盛、世、太、平。
成语和俗语1. 成语:略2. 俗语:略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第二单元的文章、生字词、成语和俗语等内容。
2. 学生预习第二单元的文章,熟悉生字词和成语俗语。
课堂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展示对生字词和成语俗语的理解和运用。
课堂讲解1. 教师根据PPT内容,对第二单元的文章进行简要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写法和用法,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和使用。
3. 教师讲解成语和俗语的含义和用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课堂练习1.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朗读文章,讨论生字词和成语俗语的运用。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教案《古诗三首》教案导语:本篇教案针对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的课文《古诗三首》,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案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课后作业。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三首》这一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4.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二、教材分析:教材《古诗三首》是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二单元,其中包括《登鹳雀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月下独酌》这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作者较为著名,内容优美、意境深远。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阅读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课本封面上的古诗插图,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Step 2:导读课文1. 依次让学生朗读《登鹳雀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月下独酌》。
2. 分别介绍每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和意境,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深远内涵。
Step 3:阅读理解1. 让学生再次读一遍课文,并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帮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Step 4:集体朗诵1.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分别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朗诵。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来进行朗诵,其他小组同学给予评价和鼓励。
Step 5:创作古诗1.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两句古诗。
2. 让学生依次朗读自己创作的古诗,鼓励他们大胆表达。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教案「篇一」设计说明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一夜秋风、秋雨后,天开始放晴,一片片金黄金黄的梧桐树叶落在了水泥道上,为水泥道增添了美感。
字里行间流露着“美的发现”,表达着“美的情感”。
教案设计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来体会水泥道之美。
通过反复诵读,想象文字所描绘的优美画面,体会语言文字使用的优美。
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进行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鼓励学生观察周围景物,从而去发现美、记录美。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2.准备梧桐树叶。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搜集描写秋天的好词好句。
2.寻找能体现秋天的美丽的事物。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1.(出示梧桐树的叶子)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叶子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片叶子像什么吗?2.是啊,在作家张秋生的眼中,这梧桐树叶就像是金色的小巴掌。
(板书:金色巴掌)那铺满这样叶子的水泥道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
3.板书补全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由实物引出,唤起学生的共鸣。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1.引导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一读,也可以问问同桌,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合作,学习生字。
(1)自由读一读要求会认的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2)与同桌交流,自己认为哪个生字比较难认,交流识记方法。
(3)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考一考。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其中生字是带拼音的。
开火车读这些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wāyìnlínɡzēnɡzōnɡxuē水洼脚印凌乱增添棕色雨靴(2)课件中的词语去掉拼音,请同学读一读。
(3)抽读、开火车读字卡。
教师强调:“增、棕”是平舌音。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详解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详解教案。
一、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在词语方面,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把一个句子中的词语正确并准确地理解和运用。
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通过上下文的理解来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在写作时多花些心思,尽可能地运用丰富、准确的词语,以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汉字的认识和使用
在汉字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的结构、笔画和读音,让学生明白汉字的重要性和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教师还应该教学生如何使用正确的方法来认识和掌握汉字,例如通过拼音、偏旁部首等多种方法来掌握汉字的读音和意义,以便于日常生活或者写作中的运用。
三、标点符号的理解和使用
在标点符号方面,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标点符号的准确含义和使用方法,特别是句号、问号、感叹号等常见标点符号。
通过讲解、阅读和写作的练习,让学生对标点符号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有深入的理解和准确的掌握。
四、正确使用常用词语
在正确使用常用词语方面,教学的内容一般会涉及到“的、地、得”等常用词语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在教学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透彻地讲解其语法和语用,让学生充分理解并透彻掌握这些常用的词语。
五、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在课文的讲解、阅读以及分析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学习兴趣,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发现文章中的美感和价值。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比较多、难度比较大。
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注重帮助孩子理解与掌握所学课程内容,引导孩子勤于思考、学习和实践,以便让孩子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五篇】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分重要的作⽤。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忧考⼩编整理了⼩学三年级上册第⼆单元语⽂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灰雀教材简析《灰雀》这篇课⽂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
全⽂共13个⾃然段。
第1⾃然段讲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每天都到公园散步,他⾮常喜欢公园⾥那:只灰雀。
第2—10⾃然段讲有⼀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以为它冻死了,感到很惋惜。
⼩男孩不敢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只是坚定地说,灰雀会飞回来的。
第11~13⾃然段讲第⼆天,列宁果然⼜看见了那只灰雀,但他没有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课⽂以⼈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的教育过程,⼜写了⼩男孩⼼理认识过程。
⼈物的内⼼活动外化为语⾔,⼆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起。
1.理解课⽂内容,懂得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体会列宁对孩⼦的教育过程及⼩男孩的认识过程。
2.学会本课⽣字新词。
3.培养学⽣创造性思维能⼀.学习⽬标1、认识“桦、胸”等5个⽣字。
会写“郊、散”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联系上下⽂,读懂⽂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物的语⾔及神态描写中,体会⼈物的⼼理活动。
三、教学难点:1、联系上下⽂,读懂⽂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四、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五、教学课时:两课时六、课前准备1、⽣字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秋天的雨》部编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秋天的雨》的基本内容。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秋天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它是我们感受秋天、学习观察大自然的重要篇章。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通过观察和想象来描绘秋天的雨,以及这样的描绘如何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秋天的美。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秋天的雨》这一课。通过提问和讨论,我发现学生们对秋天的雨有了自己的感,也鼓励学生们观察大自然,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较慢,这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辅导他们,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此外,对于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学生们普遍感到有些困难。我意识到,在讲解隐喻和象征时,需要用更直观、生动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观察与想象的结合,教师可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观察进行想象,如“秋天的雨是什么声音?它会带给大自然哪些变化?”
-写作技巧的运用,教师可提供一些描写秋天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将技巧应用于写作实践中。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秋天的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秋天吗?在秋天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注意过下雨的情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秋天雨的观察和感受的兴趣,让我们一同探索秋天的雨带来的变化。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秋天的雨》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感悟自然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锻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感受,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提升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及倾听他人意见的素养;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符合新教材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语法知识,如句型结构、修辞手法等,能够初步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和口语表达。
通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通过阅读理解把握文章主旨,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激发学生对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兴趣,增强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等。
1. 知识与能力识字写字: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生字新词在文中的含义。
要求学生能够按照笔画顺序正确书写汉字,掌握生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以及结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词语积累: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鼓励学生积极积累好词佳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句子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句子,能够把握句子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通过句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本内容掌握: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
口语交际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能够清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语言文明,学会倾听和表达。
阅读拓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激发兴趣:通过讲述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提出问题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本单元课文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期待。
回顾旧知:通过复习上一单元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整体感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习作:写日记

想到的人事物写下来,就是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是很多有成就的人一个共同的特点。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写日记。
二、读懂例文,初学日记。
1.学生快速浏览例文,思考:日记与我们以前写的作
文有什么区别呀?
【设计意图:浏览和分
(1)格式不一样:日记的第一行要写上某月某日、星 析范文,了解日记的格
期几以及天气情况,然后再写正文。(用笔在语文书中画出式 , 为 下 面 的 学 写 日
多观察能把文章写真实; 多思考能把文章写明白; 多修改能把文章写通顺; 多读书能把文章写精彩。
五、谈谈收获,总结评价
课堂小结 1.完成星级评价。
及拓展延 2.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把你的日记读给家
伸( 分钟
)长听,再让他们看看。今后,我们准备一个日记本,坚持 写日记。写日记能记下我们美好的童年。读书破万卷,下
有序、有效地进行。
|
第5页 共5页
那又多么可惜啊!
所以啊,同学们写文章、写日记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写文章、写日记又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不管时间过去多
久,不管日月如何变化,不管世界如何发展,我们都可以
用写文章、写日记的方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
并用文字的方式永远地保留下来,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
事、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把当天看到的事、听到的事、
习作《写日记》
课题
习作《写日记》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1.读懂例文,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掌握日记的格式、内容,明白写日记就是把
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明白、通顺地记录下来。
教学 2.能有顺序地观察,有条理地说,说完整话。在观察中能展开联想,并能表达喜 目标 爱的情感。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词汇、短语和句型,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语言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和运用能力,提高其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难点: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型,以及需要深入体会的课文内涵,学生可能难以掌握。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简要介绍课文背景,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提问学生对相关话题的了解和看法,活跃课堂气氛。
新课呈现逐段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新词,确保学生理解。
通过举例、比较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难点词语和句型。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课文朗读与背诵教师首先进行示范朗读,注意语音语调。
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语调。
分组进行背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延伸结合课文内容,开展相关的讨论和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论等。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写作、口语表达等。
介绍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和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课堂小结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辅助教学。
同时,结合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本堂课知识点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判断等,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作业布置: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如抄写、背诵、阅读理解等。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第二单元听听,秋的声音 优质版教案

课题7*听听,秋的声音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提高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能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思维能力: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
审美创造: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学会细心观察,体验生活中的美。
【课前解析】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
诗歌描写了秋天大自然里一些特有的声音,展现了秋天的神韵和活力。
说明秋的声音藏在大自然的许多事物中,需要我们细细聆听。
关注文本:《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朗读,同时充分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读出诗歌的感情和韵味。
也可适当加入背景音乐,增强效果。
关注结构:结构清晰,第一至五小节分述,最后一小节总结全诗。
一、二小节结构相似。
都是先发出邀请,接着聚焦某一事物的动作,然后以拟声词具象地描述声音。
教学时要充分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中画面。
关注语言:诗歌语言简练优美,表达富有韵味。
拟声词“唰唰”等词语将秋天的声音具象化。
拟人化的写法,更使画面具有动态的美感,如“大树抖动手臂”,让我们仿佛看到黄叶飞舞的宜人秋色,“大雁追上白云”,展现了雁群南飞的开阔景象,突显了秋天的神韵和活力。
关注拓展:◇描写秋天的诗歌:秋天桑榆一直以来很喜欢秋天,喜欢它的不温不火,喜欢它的宁静,它的缜密。
秋风起,河水起涟漪,枯黄的落叶,一片一片摇曳而下。
秋雨绵绵,五彩的伞群组成了一幅流动的水墨画。
乡间的田野甚是壮观,成片成片的包谷杆舞动着长长的衣袖在风中翩翩起舞,庆贺着今年的好收成。
红红的苹果在枝头翘首以待,摘果的大妈望着一个个硕大的苹果眉开眼笑。
鸽子胡适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看他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教学目标】1.认识“抖、蟋”等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正常朗读词语和句子。
(2)学生能理解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好习惯和体验道理。
(3)学生能使用日积月累的好习惯和体验道理,做一名善良、勤奋、有毅力、有耐心的孩子。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有效学习,日积月累,追求卓越,是做人的重要标志。
(2)培养好习惯,减少坏习惯,让生活更健康快乐。
二、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日积月累》2、学习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化体验。
3、朗读练习,初步训练学生语音语调。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日积月累》的意义。
2、通过课文,认识日积月累的好习惯对自己和周围的人及环境的影响。
3、学习如何养成好习惯的方法,如何改变坏习惯,为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日积月累”这个词汇的兴趣,看看学生能否从中了解到什么内容,通过自我讨论来了解学生对“日积月累”一词的初步理解。
2、学习课文1)初步了解《日积月累》这篇文章(1)听课文,学生大声朗读,初步理解(2)课文导读:本文介绍了一个小学生怎样通过日积月累,不断努力,取得了进步和充实的生活,养成了好习惯,拥有了自信和快乐。
同时,介绍了我们如何向其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好。
2)全面理解课文,深化对“日积月累”和文章中所述好习惯的理解。
(1)询问学生理解,简单的课文分析。
(2)跟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梳理文章结构,总结文章的主旨。
(3)学习文章中的生词和句子,并进行解释,确保孩子能够全部理解文章。
3、意义/教育意义通过讨论日积月累的好习惯和它对自己周围的人以及环境的影响,引发孩子思考自己的行为,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进一步强化日积月累、勤勉学习和自我完善的意识。
4、语言表达和口语练习(1)"日积月累"用笔画体现(2)语音语调通过跟读,朗诵课文的方式进行训练五、教学组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实验、游戏表演等方法,学生在活动中贯通、练习与应用。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单元内的课文内容和生字词。
2. 能准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能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书面表达。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课文内容。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词语和句型进行自由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游戏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传统节日。
2. 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研究的内容,为本节课做铺垫。
第二步:研究课文(15分钟)1. 学生跟读课文,并由教师纠正发音和语调。
2. 逐句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每个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语音语调和表达方式。
第三步:课文讲解(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2.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
第四步:词语研究(10分钟)1. 引导学生研究生词和短语,并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其意义。
2. 运用图片和例句,加深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记忆。
第五步:练与巩固(15分钟)1. 设计口语练游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对话和表演。
2. 分组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编写关于传统节日的小故事,并进行表演。
第六步: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重点,并帮助学生理解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2. 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准备下节课的演讲稿。
2. 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或文章,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3. 预下一单元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课教案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练习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案5、山雀第一课时月日星期第节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根据。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具准备:生字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师:同学们,有谁见过山雀呢?谁来说说山雀的样子?(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学习生字的方式自学生字。
3、教师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三、指导书写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课文主要是写什么。
3、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山雀的,并说说作者在不同的地方个观察到了什么?4、引导体会:你从山雀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什么?(你喜欢山雀吗?为什么?)5、指导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五、课外拓展: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注意它们的动作和叫声,猜一猜它在想什么,会说些什么,并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六、课后反思:6、蜗牛一、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蜗牛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
三、教学难点:品味词语,了解蜗牛的“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变化。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引发情趣。
2.认识生字。
3.熟读课文。
4.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二、教学步骤:一、谈话导入:问:你们见过蜗牛吗?会唱这首童谣吗?板书课题:蜗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蜗牛》。
学生齐读课题。
问:你喜欢蜗牛吗?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6 秋天的雨(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6 秋天的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秋天的美。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留意、颜料、凉爽、炎热”等词语造句。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知道课文是从秋天的缤纷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等几方面来写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课文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秋天的美好,培养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2)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秋天的雨》。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美好。
3.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课文的语言表达,感受秋天的美。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秋天的美景,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 理解课文: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色彩、丰收景象、动物植物的变化等。
4. 朗读体会: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感受秋天的美好。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明理由。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五、板书设计1. 秋天的雨2. 秋天的色彩3. 秋天的丰收4. 秋天的动物植物5. 秋天的美好六、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抄写生字、新词,并用它们造句。
2. 拓展作业:收集关于秋天的诗歌、故事,下节课分享。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讨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表达,培养他们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⑷再读②③中的句子,像这样的好句子,课文中还有很多很多,你快去找找看,读一读。
⑸学生展示读,教师适时鼓励。
3、小朋友们读得真好,现在和伙伴们交流交流:课文是从哪能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是钥匙、是颜料、藏气味、吹喇叭。)
4、再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好。
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识字、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本,体会感悟文本。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
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5、再读后一句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复备课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香山枫叶的录像)
2.板书:山行,你们想读一读吗?引导学生自读。
二、品读古诗,领悟意境
1.明确目的,交给方法(学习要求)
(1)读一读这首诗。(2)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3)在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互相讨论,再和同伴说一说诗的意思。
课题
4、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复习第二单元的内容,巩固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复习第二单元的生字词,巩固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2. 课文内容:回顾第二单元的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语文园地:通过语文园地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复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二单元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复习:通过PPT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跟读、书写,巩固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3. 课文内容回顾:通过PPT展示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大意。
4. 语文园地学习:通过PPT展示语文园地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5.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第二单元复习课2. 生字词3. 课文内容4. 语文园地七、作业设计1. 抄写第二单元的生字词,每个词抄写3遍。
2. 回顾第二单元的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3. 完成语文园地的相关练习。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套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质优秀教案 教材配套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4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
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
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
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
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水泥、放晴、明朗”等14个词语,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3 .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秋天的水泥道的美丽。
4 .感悟作者对秋天门前水泥道的喜爱和赞美。
重点1 .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金水泥、放晴、明朗”等14个词语,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2 .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秋天的水泥道的美丽。
难点感悟作者对秋天门前水泥道的喜爱和赞美。
1 .识字写字教学生字教学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目标之一,三年级是一个过渡阶段,从低年级学段过渡到中年级学段,生字教学不能只是反复强调,也要重视识字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本课的会认字,可以组成词语“水洼、脚印、凌乱、增加、棕色、靴子”,在进行认读时,可以借助多种方法进行理解。
比如,“水洼、脚印、靴子”可分别借助图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棕色”可以通过让学生在教室内找颜色的方法理解词语,“增加”可以用情景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本课要写的字,包含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3种结构,需要归类指导,提高效率。
“晶”这个字比较特殊,需要单独指导,可以借助字源识字理解这个字的意思,掌握这个字的书写方法。
甲骨文二(日,代表发光的天体)+ (日,代表发光的天体)+ (日,代表发光的天体),表示众日同天、闪烁发光,即天穹夜幕中群星闪烁。
这样的识字方法有趣味性,学生喜欢学,在识字过程中还对中国传统文字有了一定的了解。
2 .阅读理解(1)有感情地朗读。
引导学生圈画关键词句和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对秋天门前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2)读写结合。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如课文中描写叶子的短语“金黄金黄的叶子、金色的小巴掌、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这些短语生动形象、富有趣味,多积累这样的短语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很有帮助,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美好的句子抄下来。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径、斜”等10个生字,注意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三首古诗词,可结合注释和想象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
3.读懂古诗描写的情境,说一说《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对秋天的描述和表达情感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三首古诗词,可结合注释和想象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懂古诗描写的情境,说一说《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对秋天的描述和表达情感的异同。
情境任务:秋天的散文是美的,秋天的现代诗是美的,秋天的诗也是美的,今天,让我们走进古诗里,去品味秋的韵味,撷取秋天古诗的明信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秋天的散文是美的,秋天的现代诗是美的,秋天的诗也是美的,今天,让我们走进古诗里,去品味秋的韵味,撷取秋天古诗的明信片。
二、品秋日的韵味学习古诗一《赠刘景文》(一)知诗人,解诗题:1.介绍诗人故事:一天,苏轼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老先生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兴之所至,写了一首诗赠给刘景文,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2.板书诗题引导学生识记生字“赠”“刘”。
(“赠”字可以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曾—赠,就是送的意思。
)3.补充诗人资料,老师补充。
4.自由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不会读的生字借助书上拼音认读,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
5.指名读诗,教师相机强调生字读音。
“残”是平舌音,“犹”读二声,“橙”是翘舌音,“橘”读二声。
6.结合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好停顿。
7.学生模仿读,读出韵律、节奏。
指导学生注意“二二三”式的停顿。
(二)多方法理解诗意1.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你圈出来。
指名汇报:荷尽、晴雨、菊残、傲霜、橙黄橘绿。
2.课件出示:荷尽已无擎雨盖,(1)我用的办法知道了“荷尽”的意思是。
(2)我用的办法知道了“擎雨盖”的意思是。
3.课件出示:菊残犹有傲霜枝。
(1)知道书写“菊”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是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 软件制作,文件大小为 14 K,创作者将在文件内注明,已被网友下载次,受欢迎程度为级。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2读交际要求1、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2、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互相交流。
三、分组举行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教师巡视。
1、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2、小组评价,评出本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挑选几名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给全班同学讲故事。
3、师生评议五、畅谈感想1、谈话:听了组内同学和“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3、教师小结1、学生畅谈感想。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课时目标1、要写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2、要写值得写的事,并能从这件事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明确任务,选材构思1、指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要求要求:板书:① 写熟悉的人。
② 语句要通顺。
③ 用一件事来写。
④ 抓住人物的特点。
2、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1)要准确概括人物特点⑵ 要写清楚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
⑶ 写人物时要写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板书:神情、动作、心理、语言1、自己读读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2、教生交流,并总结归纳出本次习作的要求。
2、小组讨论: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3、集体交流:三、自拟题目,下笔成文1、指导拟定题目:孩子们,好的题目就是的眼睛,你准备为你的起一个什么名字?2、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在优秀习作的旁边做标记,争取将每个学生的习作情况了然于胸。
1、相互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拟题。
2、起草动笔,开始自己的习作。
四、交流习作,指导修改1、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评价、修改。
1、刚才习作本上老师做标记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作文。
2、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品。
五、与人分享习作乐趣1、将自己的作文读给所写的人、或者爸爸妈妈听。
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并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2、将修改后的作文誊抄在作文本上。
第三课时(习作指导)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备注一、欣赏佳作1、出示学生的一篇优秀作品:2、交流归纳:1、作者朗读作品,其他同学边看、边听、边思考:⑴ 写谁?人物有什么特点?⑵ 什么事表现了这一特点和品质?⑶ 哪些细节描写生动地体现来这一特点?2、学生展示自己作品中的得意处。
二、修改问题较多的习作一篇1、投影展示习作。
1、评议:⑴ 什么地方需要修改?⑵ 师生共同修改,体验修改的好处和乐趣三、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并将修改后的自豪地读给伙伴听听第四课时课时目标1、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2、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3、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备注一、我的发现1、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幻灯片,。
2、教师引导总结:这三个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
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学生交流发现⑴ 指名读句子。
⑵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二、读读背背1、谈话: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指名朗读交流。
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3、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1、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3、齐读巩固4、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成语故事1、谈话: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
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3、小结1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2、再读故事。
3、同桌间试讲。
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作业设计继续交流名人故事板书设计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语句通顺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出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心理课后反思一直以来,都觉得语文园地难上,这节课我课前让学生找名人故事和名人名言,学生或许用心去做了,上课时都想把自己找到的说给同学听,所以课堂气氛活跃。
在上“我的发现”时,我先把书上的三句话分开讲,同学们掌握得较好;接着照书上仿写也可以;最后,解释什么是提示语及其作用是:可以更形象具体地表达说话者的语气、神态、动作等,知道提示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如: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提示语在后等多种形式。
通过拓展延伸,如,设想考试第一,爸爸拿到试卷后与你的一段对话,进一步巩固这三种形式。
但学生鹦鹉学舌的多,自主创新的少,有待加强训练。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3教学内容:《练习二》教学目标:1、进行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词句练习。
2、写好带有“撇”、“竖”的钢笔字。
3、读读背背一组描写景物的成语。
4、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竖”。
教学重难点:1、字:漾、蔫、挎、蹑2、成语:“高堂广厦” 等八个成语。
3、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教学准备:课件图片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的学习方法。
2、书写“异、齐、养”三个字中的“撇”和“竖”两个笔画。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第一部分1、审题,指名读题目。
2、出示小黑板: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3、学生自由读原句。
4、小组学生把这两种解释都放入句中自由读一读。
出示:漾:① 水面轻微动荡。
② 液体太满而向外流。
5、指名说应选哪一种解释并说明原因。
第二部分我的十分钟1、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下列学习任务:① 读懂题目要求。
② 小组成员合作,并选择确切的解释。
③ 由组长记录下答案。
2、组织学习小学汇报。
3、师引导其他学生评议。
蔫性子:性格内向,不好动。
挎篮子:胳膊上挂着。
蹑着脚:踮着脚,动作很轻。
第三部分1、小结: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这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快速、准确地了解一些难解的字词的意思。
2、指定一篇后面的课文,请学生用此法预习生字词。
3、汇报交流。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1、认识要写的字。
2、小组学习。
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讨论:这几个字中的撇和竖怎样写才好看?3、轮流汇报讨论结果,指名总结:撇要紧缩,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醒学生观察,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5、学生练习描红、仿影,细细体会。
6、反馈:展示优秀作业,表扬优秀字例和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成语,熟读成诵。
2、钢笔字要求正确、规范,掌握毛笔字的基本运笔方法。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1、读题,审题。
2、我的十分钟出示8个成语,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学习任务:① 读准字音,把成语读正确。
② 结合课前的预习,小组成员合作理解成语的意思。
③ 组长记录下自己小组成员不理解的成语。
3、小组汇报合作学习成果。
4、教师适当予以点拨,并提出以下问题全班同学交流。
①每一行两个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②八个成语有什么共同之处?5、指导学生熟读成诵。
二、教学第五题:口语交际1、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出示书上的挂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学习任务:① 当有人敲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② 针对不同的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小组内讨论。
③ 小组内成员根据讨论的结果,选择其中一种进行表演。
组织学习小组汇报。
3、师相机提出下列问题供学生集体讨论: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注意些什么?① 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高敲门者是亲朋好友或非常熟悉的人,就要充满热情,礼貌接待。
② 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敲门者是陌生人,首先要询问他的身份以及与家人的关系,接着要设法核实。
如果一时无法核实,而又觉得有所疑问,甚至发现明显的破绽,那千万不能开门。
5、让学生把讨论的结果连起来说一说。
6、教师总结。
三、教学第六题:学写毛笔字1、竖有悬针竖和垂露竖之分。
2、教师书写,指导运笔方法。
① 悬针竖:逆锋右上入纸,向下行笔,渐行渐提,引申出锋,力送锋尖,悬空回缩收笔。
② 垂露竖:起笔同上,中锋下行,收笔处稍顿再折向左上缩回,藏锋收笔。
③ 要在竖中线上书写,不要歪斜。
3、学生练习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