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13讲

合集下载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2-3讲解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2-3讲解

(2)主要表现

①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组建北约组织。


②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组 太

建华约组织。


(3)特点:二战后美苏间进行了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在双 有
方争夺的重点地区未见热战,但局部热战并未避免。
限 公

菜 单 隐藏
主干
2.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
高效
智能 检测
材料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
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
的 政 策 ——即 使 这 种 政策 事 实 上 可行 , 即 使 藉此 能 够 养 肥我 们 自
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
山 东
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 金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历史
主干 知识 整合
高频 考点 突破
高效
智能 检测
[思维点拨] 当今世界仍不太平,局部战争不断,持续发酵的阿
拉伯国家政局动荡,既体现了阿拉伯人民要求民主的愿望,也有大国
插手的因素,与本考点知识联系非常密切。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藏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历史


菜 单 隐藏
主干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知识
整合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高频 考点 突破
高效 智能 检测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历史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藏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历史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11讲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11讲

1.(2012年西安八校联考)《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1688年光荣革命影响的理解。

英国国家权力中心自国王转至议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且自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开始,故排除A项;B项发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D项是1832年议会改革的结果,与题意不符。

1688年的光荣革命结束了斯图亚特复辟王朝的统治,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英国实现了从传统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本题选C项。

答案:C2.(2012年太原学段测评)1689~1696年威廉三世曾五次行使否决权,此后的安妮女王仅在1708年行使过一次否决权,再以后,“国王的否决权变成一项有名无实的虚权”。

这反映了英国()A.君主的权力日益减小B.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C.政治权利的不断下移D.惯例成为法律的来漂解析:考查英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关键信息:再以后,“国王的否决权变成一项有名无实的虚权”,这说明君主的权力不断地被限制,日益减小,故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无法从题干中体现出来。

答案:A3.汉密尔顿针对美国建国初期的状况说:“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

……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文中的“建筑物结构”是指()A.总统制B.联邦制C.共和制D.邦联制解析:考查对美国国家结构体制的变革的理解。

关键信息是:“美国建国初期”“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所以结合美国独立后的史实,指的是一开始的邦联体制下,国家一盘散沙,中央权力太小。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历史,2-1-13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历史,2-1-13
形态
经营形 态 官营手 管理方式 政府直接经营、集 产品 武器、军用品和官 流通方式 不在市场
人 教 实 验 版
工业
私营手 工业 家庭手 工业
中、大作坊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府贵族生活的用品
民间消费的产品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 赋税的产品
流通
在市场流 通 剩余部分 出售
农户的副业
必修二
第1单元 第13讲
高考历史总复习
必修二
第1单元 第13讲
高考历史总复习
52 2.地位:____○____(时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
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53 3.新发展:明朝中后期,开始出现____○____。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二
第1单元 第13讲
高考历史总复习
点拨提升3:从管理、产品、流通方面表解三种经营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二
第1单元 第13讲
高考历史总复习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铁犁牛耕的发展 (1)开始:____⑦____时期。 (2)发展:西汉赵过推广____⑧____,东汉时期已推 广到____⑨____。____⑩____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 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隋唐时期, 江东地区出现____ ⑪____。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二
第1单元 第13讲
高考历史总复习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原始农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____①____和 ____②____的国家,主要耕作方法是____③____。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二
第1单元 第13讲
高考历史总复习
2.夏商周时期的农业
(1)农具:商周时期出现____④____。 (2)技术:已懂得开沟排灌、____⑤____、沤制绿肥、 治虫灭害等技术。 (3)作物:____⑥____时期,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已具备。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12讲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12讲

1.(2012年苏州调研)右图为某著作的书影。

该书在13世纪末问世后,长期被人们视为“海外奇谭”,书中的一切仿佛离奇古怪,言过其实。

因此,人们给该书作者起了个别号叫“百万先生”,因为“他开口闭口总是说百万这个、百万那个”。

但到了15世纪,这本书在欧洲总共印刷了170多版,一时间洛阳纸贵。

这本著作之所以会热销起来主要是因为()A.当时西欧社会掀起了一股“寻金热”B.西欧人急欲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C.西欧资产阶级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D.文艺复兴运动极大地解放了西欧人们的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做好本题关键是明确题目所引用著作是《马可·波罗行纪》。

此书中对东方国家黄金遍地的描述引发了“寻金”热,从而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A2.(2012年沧州模拟)菲律宾在1512年被麦哲伦发现后命名为圣拉萨鲁斯群岛(发现该群岛是12月17日,是该圣徒的节日)。

20年后,西班牙人以其王储、后来的国王菲利浦二世的名字改称该群岛为菲律宾(Philippines)。

菲律宾国家名字的由来()A.带有宗教色彩B.尊重了当地文化C.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D.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解析:考查殖民主义的影响。

由材料可知菲律宾国名是由殖民主义扩张而来的,说明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A、B、C三项题干材料无从体现。

答案:D3.(2012年滨州统考)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距离越来越大。

造成该时期东西方历史背离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B.西方的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美洲新大陆的开发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市场的形成。

从题目中的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兴起。

工业革命大大增强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也造成了东方的贫困,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故选C。

B项属于直接原因,A、D 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答案:C4.(2012年泰安质检)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3讲 新文化运动、新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3讲 新文化运动、新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关注新教材 拓展新视野 1.孙中山设计的政治路线图 (1)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提出,中国从封建专制走 向宪政民主需要经过“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和“宪法之治”三个 时期。 (2)1906年,他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再次提出:由“军法之 治”经“约法之治”达“宪法之治”,将中国建设为一个独立富强、 自由平等的现代国家。 (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1914年《中华革命总章》中正式提出实 现宪政民主须经历“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 (4)1924年,他在《国民政府建设大纲》中集中阐发了“军政、训 政、宪政”三阶段的宪政建设思想。
(3)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①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 辟帝制。 ②孙中山开始了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 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③孙中山为救国寻求新途径、新力量。
3.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 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新的希望。 ②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2)提出 ①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 ②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③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误区警示]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并非倾向社会主义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方针,并没有解决农民 的土地问题。“节制资本”的目的是防止私人资本主义操纵国计民生。 二者的出发点都是要解决资本主义带来的一系列有关民生的问题。
[构图解史]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关系
信息提取:
实质:反映了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 (2)变化:由宣传民主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 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西方列强不顾中国 反对,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出了 正确方向。

201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解析版):选修篇-二轮专题(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131张)

201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解析版):选修篇-二轮专题(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131张)


选修1 │ 重点要点探究

材料二 有位外国史学家将日本与中国 进行对比,认为日本的变革有这样一些优 势:“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 民族团结,又有利于新价值观和新知识在 全国的传播,也使这个国家容易遭受和认 识外国的压迫,不像中国内地诸省长期以 来很难受到西方的影响。此外由于日本有 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 久传统,因而19世纪同样的借用西方世界 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
(2)奖励耕织;废除井田制度;统一度量 衡。 (3)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 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 •
选修1 │ 重点要点探究

(4)北魏孝文帝改革:较为客观公正;商 鞅变法:符合事实,有一定的道理;王安 石变法:存在偏见,失之片面。
• 背景: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出现了积 贫积弱的局面,面临着严重边患。措施: 通过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将兵 法等理财和军事措施,促进了北宋社会经 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增强了
选修1 │ 重点要点探究

材料五 北魏孝文帝变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明,魏 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 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 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 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 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

第七》
选修1 │ 重点要点探究

[答案] (1)军事:人民勇于为国战斗;经 济:百姓富足,国家富强;治安:人人路 不拾遗,无盗贼,无私斗;外交:诸侯都 推举秦国为霸主。
选修1 │ 重点要点探究

例3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 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资料

201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资料

高三历史总复习资料㈠:古代部分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③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⑤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⑥作用: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2.宗法制:①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③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④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⑥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3.西周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祭祀)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由来: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②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朕、制或诏、玺)2.秦朝的中央机构:①三公: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分左右两名.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地位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没有实权.②丞相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板块三 世界史 第13讲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教师用书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板块三 世界史 第13讲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教师用书

第13讲交相辉映的多极化与全球化——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立德树人/多维思考/导向教学从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来看: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孕育了经济全球化的萌芽,三次工业革命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冷战”结束标志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

但当前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去全球化运动风起云涌,部分国家推行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给世界贸易带来了不确定性。

从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来看:伴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的崛起,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表现愈发抢眼,不论是倡导成立亚投行、创设金砖银行,还是主办APEC会议、G20峰会等,都是中国崛起带来国际话语权上升的有力注脚。

从近三年的高考命题点来看:多元并存的国际政治和如履薄冰的全球化趋势等是本专题的热考点。

在备考时,要从国际关系的高度认识两极格局的建立和瓦解,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的深度认识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的必然性,同时要与新中国的外交进行链接,认识政治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中国的深刻影响,明确中国在当今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上,美苏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两极对峙格局;随着欧共体、日本、中国、不结盟运动影响力的增强与苏联的解体,多极化趋势日益突显。

经济上,各国经济的依赖性与互动性日益增强,呈现出体系化、区域集团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线索一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总趋势(1)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线索二二战后至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1)区域集团化趋势:从欧共体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扩大的东盟、非洲联盟的成立等都是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主要表现。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第1讲_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第1讲_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4· 上海高考)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限管理,其中管辖琉球的 机构是( D ) A.江浙行省 C.中书省 B.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
知识定位
调动知识
元代——行省制度——基础识记
宣政院管辖今西藏地区,中书省为元代最高行政机
构而非地方行政机构,排除B、C两项; 根据基础知识可知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琉球地区,答案选D。
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 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 而 ——丁韪良《西学考略》
为学优则仕之举。 今英、 法、 美均已见端, 将来必至推广。
材料三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
知识定位
商代——甲骨文、宗法制
辨析选项 由题干中的“‘宗’是一个会意字”“像宫室屋宇之形”等 信息可知,“宗”最有可能与供奉祖先、举行祭祀活动的祠堂、 宗庙有关,故A项正确。 “皇帝”一词最早出现于秦代;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 期,而甲骨文出现于商代,B、D两项错误; 青铜兵器与宫室无关,C项错误。
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
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C )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知识定位 封建专制主义中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影响
辨析选项
材料反映了皇帝的权力被外戚、宦官、权
臣、割据势力等控制,这些人实质上还是君主专制的
部百官,由此即可排除A、C、D三项。
特别强调
1.宋、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及演变趋势 (1)宋代设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明 代废除丞相,后设置内阁内侍机构;清代设置军机处,

高2013级高考 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古代史 第1讲

高2013级高考 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古代史 第1讲
楚国吴起变法
(2)、商鞅变法内容:
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 织;统一度量衡 政治改革: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加强集 权、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 制、制定连坐法
“燔诗书、明法令”;改革社会风尚习 文化风俗: 俗、父子分居、一夫一妻
(3)、评价:秦国强盛、意义深远 积极作用:促使秦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 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 经济上: 了土地私有制。这就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 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 的职能,开始建设中央集权制度; 军事上: 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含义: (2)内容:
一 、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宗法制 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以巩固统治秩序,解决 (1)含义: 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及土地继承方面矛盾的制度。
①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2)特点: 表现为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③依据父系血缘亲疏分配政
教育: 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2、封建社会时期:封建文明
政治: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和发展; 小农经济为基础; 经济: 儒家思想是主流思想; 思想: 文化: 传统科技的成就,文学、汉字、书法、绘画、戏 曲的发展(渐趋平民化,通俗化)。
链接:古希腊时期:奴隶制文明
政治:民主政治制度 经济:商品经济 思想:早期人文主义 文化:辉煌的文化成就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秦的统一 (1)条件: 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15讲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15讲

1.小明同学在关于30年代“大萧条”的研究性学习中,找到了以下两组史料,以上材料揭示了大危机来临的重要原因是()A.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B.生产扩展与购买力不足的矛盾C.生产率提高与自由放任政策间的矛盾D.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解析:本题考查30年代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两组材料揭示了一个主题,即由于国民贫富差距扩大所导致的生产扩展与销售不足的矛盾,这是导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

答案:B2.(2012年潍坊模拟)有人批评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至今对美国仍有负面影响。

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负面影响”的是()A.整顿金融B.社会救济C.贸易保护D.调整工业解析:A、B、C三项措施不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来讲,都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贸易保护在当时就已引发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冲突,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贸易保护主义更是阻碍了全球化的发展。

答案:C3.(2012年三门峡调研考试)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

”为解决这一问题,“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降低物价B.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C.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D.调节农业生产解析:考查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工业上,以工代赈。

BD 两项都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但与题意不符,A项与题干无关。

答案:C4.“我们不要荆冠,不要金十字架。

”1896年的美国人民党漫画(见右图)。

被缚者为劳工,为其束上荆冠者为马克·汉纳(当时的大实业家兼共和党领袖)。

罗斯福新政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C.调整农业政策D.推行“以工代赈”解析:对劳工束“荆冠”、缚“十字架”必然导致劳资关系紧张,罗斯福在新政中调整劳资关系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制定企业公平经营规章,规定了工人的工资、工时等,B项正确。

A、C两项不属于漫画所涉及的行业;D项主要是针对失业工人的措施,与漫画的主题不符。

2013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1-2-5

2013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1-2-5

2013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1-2-5课后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A.改革社会风尚B.吸收世界文明C.发展近代交通D.主张机器生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

康有为赞同“今为机器之世”,认为世界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而“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说明他主张废除旧的思想主张,其实质即仿照欧美模式,吸收世界文明,故选B。

答案:B2.(2011·漳州模拟)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这反映了维新派的教育理念是()A.培养人才B.开启民智C.普及科学D.废除八股解析:结合甲午战后的时代背景,阅读材料,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发展教育,促进人们思想文明的开化,以达到拥护变法的目的,故答案为B。

答案:B3.(2011·丹东模拟)中国近代史上,上海许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茶食”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茶食”,这主要是缘于()A.维新变法的兴起B.辛亥革命的进行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D.五四运动的爆发解析:由“满”到“新”的变化,说明了其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而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和辛亥革命密切相关。

答案:B4.梁启超主张“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者也”。

以下对历史规律的认识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分久必合合久必分B.王者承天意以从事C.历史由人民创造D.往而不返进而无极解析:梁启超认为,历史的撰述是叙述进化之现象从而发现其历史规律,此处主要强调历史撰写的性质和范围,根据其意思可知为D。

答案:D5.1912年,孙中山对袁世凯说:“十年之内,大总统非公莫属。

”“希望您当十年总统,十年之内我筑成铁路二十五万里,您练精兵五百万。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3讲 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3讲 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13讲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必备知识·自主学习知识点一两次鸦片战争1.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1)世界:欧洲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英国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随着英国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增长,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2)中国: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落后;社会阶级矛盾激化。

2.第一次鸦片战争(1)导火线: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收缴的走私鸦片。

(2)过程: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舰开进广州湾,发动侵略战争。

清政府组织了抵抗。

战争以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而结束。

(3)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4)影响:《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鸦片战争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第二次鸦片战争(1)起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等侵略者要求修约,被清政府拒绝。

(2)进程:1856年,战争爆发→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1859年,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3)不平等条约的签订(4)影响: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点二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1.边疆危机(1)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2)表现2.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日本侵华蓄谋已久,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增强,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扩大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经过:平壤战役清军大败,退出朝鲜;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遭到重大损失。

1895年,日军登陆山东半岛,摧毁了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北洋舰队覆灭。

(3)《马关条约》的签订①内容: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优化方案》2013高考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用)专题六第13讲仿真预测

《优化方案》2013高考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用)专题六第13讲仿真预测

1.(2011·高考浙江卷)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货存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地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解析:选B。

会馆是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重要表现。

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住宿、存放货物、交际的重要场所。

故B项认为会馆是“地方商业中心”是不正确的。

2.(2011·高考四川文综卷)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

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解析:选D。

注意“1820年”,当时的中国闭关自守、君主专制政治腐败、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已经逐步落伍于世界,由此排除A、B、C三项。

抓住“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这说明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故D项正确。

3.(2011·高考天津文综卷)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诗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解析:选A。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农户有的(“东家”)专心从事农业生产,也有的(“西家”)进行缫丝生产,然后把丝卖掉换取麦子,不管是从事农业生产,还是从事手工业生产,都能生活平稳。

这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4.(2011·高考江苏卷)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

2013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总复习13

2013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总复习13

第13讲世界近代政治文明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德意志长期四分五裂,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实现统一,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容克贵族势力强大;普鲁士封建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被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继承,分别成为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形成的经济、政治、历史传统因素。

因此,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君主专制是实,立宪是虚,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在2011年的高考中,有安徽卷19、广东卷20、江苏14等题目从不同的层面考查,是本讲在高考中命题频率较高的考点。

(2011·江苏卷14)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

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生存。

”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德意志君主立宪制”这一历史知识的再现和材料解读能力。

“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宪法赋予皇帝国家最高权力、帝国首相对皇帝负责、内阁大臣由皇帝任命,说明A、C、D 不正确。

故选B。

资产阶级代议制标志性的法律文件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四部资产阶级代议制在四国确立的标志性的法律文件,时间上特别是内容上容易混淆。

(原创) 易中天在《我们的反思》一书中说:“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

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多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材料中“蛮荒大陆”“精巧的设计”各指( )A.英国《权利法案》B.德意志《德意志帝国宪法》C.美国《1787年宪法》D.法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A、B、C、D选项中提到的法律文献的记忆并和材料比对:看材料中关于时间的信息“二百多年前”(参照时间是2011年)足可以判断出是美国《1787年宪法》,因为另三项的时间都不符合,前提是考生能牢记四部法律文献的时间。

高考历史 试卷讲义 第13讲 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

高考历史 试卷讲义 第13讲 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

第13讲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标准核心概念词提示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1.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内涵:文化认同、百家争鸣、三教合一、理学、新文化运动、敬天保民、民本思想、为政以德、和而不同2.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西学东渐、师夷长技以制夷、四大发明、文艺复兴运动【链接·选择性必修3·P2-6】知识点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

(2)春秋战国: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①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

②孔子阐述西周礼乐文明,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3)秦汉至隋唐时段内容特点秦汉时期为巩固大一统局面,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魏晋南北朝佛教传入,道教兴起,魏晋玄学盛行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隋唐时期唐朝佛学繁荣,儒学的创新与发展辉煌灿烂(4)宋朝⎩⎨⎧①理学: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来阐释儒学的理学。

②影响: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5)明清时期: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转折时期①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

进步思想家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

②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想受到钳制,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以人为本①周公提出“敬天保民”,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

②孔子提倡“仁”,主张“仁者爱人”。

(2)民本思想①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

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

②孟子提出了“仁政”说,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14讲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14讲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归 纳
悟典例 融 会 贯 通 巧演练 素 能 提 升
[核心梳理] 1.历史条件 (1)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到20世纪初,资 本主义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2)20世纪初俄国处于落后地位,社会矛盾尖锐。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归 纳
悟典例 融 会 贯 通 巧演练 素 能 提 升
本小节结束
请按ESC键返回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
(
)
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
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解题思路] 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了“改革”
的提法意味着不敢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体制,这必然导致社会经济发 展丧失活力。B、C、D三项与题干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 A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归 纳
悟典例 融 会 贯 通 巧演练 素 能 提 升
[例1]
(2012年高考江苏卷)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
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 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 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 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2年洛阳模拟)意大利画家米开朗琪罗制作的著名雕塑作品《哀悼基督》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耶稣无比痛苦。

该作品的主要创作意图是()A.宣扬上帝的神圣B.倡导信仰即可得救C.宣扬圣母的慈爱D.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意大利画家米开朗琪罗制作的著名雕塑作品”和所学史实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倾向的画家,其作品体现的核心价值是人性的自由解放,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2.(2012年太原学段测评)“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

……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这种观点()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C.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D.为资本主义社会描绘了蓝图解析: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并提炼观点的能力。

题干材料中的“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说明信仰即得救,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3.(2012年宿州第一次质检)“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

”文中的“这些哲人”和空格部分(□□)分别是指()A.人文主义者、人性B.启蒙思想家、理性C.启蒙思想家、科学D.人文主义者、理性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

牛顿对后世的启蒙运动提供了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

而启蒙思想的核心是理性主义,故选B项。

答案:B4.(2012年湖州高三期末)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两者共性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产物②在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③反对蒙昧,推崇人性④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理解。

二者的共同之处,①③符合,②④只符合启蒙运动。

答案:C5.英国哲学家怀海特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书中写道:“伽利略说地球是动的,太阳是固定的;宗教法庭说地球是固定的,太阳才是动的。

而牛顿派的天文学家则采取了一种绝对空间的理论,认为地球与太阳都是动的。

”作者意在说明()A.宗教法庭曾经热衷于科学研究B.科学家与宗教法庭的观点难以调和C.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难以判断D.近代科学理论在争鸣中不断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理解能力。

通过怀海特的学说,可以看出有关地球、太阳的运动问题在争论中不断得到发展,他们的理论既有相通的一面,又有尖锐矛盾的一面,故选D项。

答案:D6.(2012年盐城质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曰:“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

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

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百度·百科材料二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

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百度·百科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之处?(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和宋明理学家对“人性”的认识有何不同?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3)通过以上对东西方思想文明的对比,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提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人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

第(2)问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而宋明理学是扼制人性;产生不同的原因从各自的历史背景分析。

第(3)问要从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关系去考虑;思想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要承认文明的多样性。

答案:(1)相同点:都重视道德、知识并看到美德与智慧之间的关系;都重视教育的作用。

(2)不同: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文艺复兴思想家弘扬人文主义,倡导个性解放。

主要原因:中国:传统儒学受到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3)结论: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人类的思想文化发展具有多元性,要客观、辩证地看待。

一、选择题1.(2012年太原学段测评)彼特拉克说:“有人对野兽、飞禽和鱼类的事情知道得很多……而对人的本性一无所知,不知道我们从何来,往何处去,以及为什么生活,这到底有什么好处?”这体现了他()A.提倡人性,关注人生B.呼吁人们爱惜大自然C.主张信仰即可得救D.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解析:考查文艺复兴思想代表人物的观点。

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就要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答案:A2.皮科在其《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于一个中央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同时,上帝在用其法则去限制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时,却赋予人自由意志,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

”据此判断,皮科应是()A.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B.宗教改革的领导人C.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D.近代科学的奠基人解析:从材料看,作者认为上帝使人处于中央的位置,人比其他生灵具有自由意志,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

这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故A项符合题意。

作者并没有涉及神学和新的宗教,排除B项;C、D两项均晚于A项。

答案:A3.(2012年西安模拟)荷兰裔美国作家、历史学家房龙在谈到莎士比亚时曾说:“莎士比亚是这样一个…蒸汽挖掘机手‟,他所挖掘的对象是人类,而不是大地。

”对此段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莎士比亚为“蒸汽时代”的到来做了思想准备B.莎士比亚是人文主义思想巨匠C.莎士比亚是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D.莎士比亚的作品顺应了市民社会成长的潮流解析:据材料“所挖掘的对象是人类”可以看出,房龙着重强调莎士比亚的巨大贡献在于肯定人及人的价值。

答案:B4.(2012年开封模拟)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

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挑战教会权威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

从材料“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说明对上帝信仰不再借助教会,体现对教会权威的否定,故A项正确。

答案:A5.马克思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中写道:“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隶制代替了它。

”“信仰的奴隶制”是指()A. “人皆僧侣”B. “因行称义”C. “人皆上帝”D. “理性至上”解析:考查宗教改革所谓“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即他破除了对教会权威的迷信,“用信仰的奴隶制代替了它”就是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他把人从外在宗教中解放出来,但又把宗教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

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A6.(2012年烟台高三期末)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

”此言体现的主张有()①个人自由②权利平等③联邦共和④主权在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法国启蒙思想主张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应该概括为狄德罗主张自由、平等、主权在民,但是依据“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

”可见狄德罗并不是要否定君主制,故应该排除联邦共和,因为联邦共和是与君主制相对立的主张,自然是否定君主制。

答案:B7.(2012年太原学段测评)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这一主张的理论依据是()A.人民主权说B.三权分立说C.天赋人权说D.社会契约论解析:考查启蒙运动知识点。

由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结合的形式、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

可知,这位近代西方思想家的理论依据是社会契约论。

答案:D8.(2012年杭州模拟)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

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 A.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B.建设工业文明国家C.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D.创立民主法治社会解析:这里的“清理了场地”是指文艺复兴将人们从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而“大兴土木”是指启蒙思想家勾画了未来社会的蓝图。

答案:D9.(2012年金华模拟)17~18世纪,启蒙运动在欧洲兴起。

启蒙运动的两个关键的概念是进步和理性。

启蒙思想家认为人类可以利用理性的力量保持不断的进步,从黑暗进入阳光。

“理性”概念的形成受到了下列哪一因素的直接影响()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逐渐建立B.经典力学体系的确立C.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出版D.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发展解析:主要是考查启蒙运动的背景,自然科学的发展使教会的说教不攻自破,人们对自己有了更大的自信,相信自己的理性,而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重大成就就是牛顿的经典力学。

答案:B10. (2012年南通期末)美国学者罗伯特·E·勒纳认为:“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与这一观点直接相关的是()A.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B.文艺复兴的发展C.宗教改革运动的进行D.启蒙运动的兴起解析:材料中“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是指牛顿建立了经典力学,牛顿经典力学是启蒙思想出现的背景,增强了人们归纳社会规律的兴趣。

答案:D11.(2012年皖南八校高三联考)中秋时节是钱塘潮的最佳观赏期,潮起潮落,美丽壮观。

苏东坡有千古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下列哪位科学家的理论可用来解释钱塘潮的壮观景象()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C.普朗克的量子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析: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使海洋水面发生周期性涨落的潮汐现象。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可对潮汐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