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枯燥数学课鲜活起来论文
走出枯燥无味数学课堂[论文]
走出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总会听到学生们对数学这样那样的抱怨:数学没意义、数学课太枯燥、数学太难学……其实,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的世界是充满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如何让学生发现数学的这种美并且爱上它呢?《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数学学习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数学日记作为一种新的作业形式,为数学的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
那么,何谓数学日记?所谓“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学生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
写下对内容的理解和在学习活动中的真情实感,评价教师的教学和自己学习的得失,向教师请教自己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等。
那么,坚持记数学日记有何意义呢?1.书写数学日记,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加深他们对生活的了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情感例如:教师在讲完“正负数”内容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正负数的理解写一篇数学日记。
有的学生调查了家里一周的收支情况,把收入记作正数,把支出记作负数,通过比较,学生最后在日记中写到:“家里一周的开支真不少,看来还是要勤俭节约。
爸爸妈妈挣钱这么不容易,却在自己身上花费这么多,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
”这样一来,日记不仅帮学生理解了数学概念,还培养了他们的感恩之心。
这种作业形式提供了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弹性空间,增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创造和自我评价的动机。
2.书写数学日记,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提高业务能力通过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教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这样不仅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程度,而且还可以提升教师的数学专业素养。
数学日记这个载体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能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学习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教育理念的理解,多层面开发了师生交流的信息平台,使师生能够共享课程资源。
让我数学课堂活起来[论文]
让我的数学课堂活起来【摘要】从引领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上热身,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三个方面,谈了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学习兴趣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过程,而学生是这一过程的关键,只有在教学上渗透素质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潜能激发出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因此,多年来我一直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让我的数学课堂活起来。
事实证明,学生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确实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一、引领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上热身,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首先,做好课前预习。
这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首要的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前是否预习,是否认真预习,听课的效果截然不同。
为了落实好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动脑筋,浏览教材,查阅资料,逐步培养预习能力。
每节课前在预习本上记录以下内容:(1)归纳总结本节的知识点;挑选出本节课的重点题型或典型题。
(2)解决知识点相应的例题,习题;列举出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
(3)先小组自检,然后小组间交流评比,在讲授新课之前,再交给老师检查。
其次,课前热身5分钟,选一个代表扮演“小老师”,完成教学的第一环节,让学生模仿老师,完成以下教学环节:(1)提问同学,做好旧知识点的复习总结工作。
(2)做好新旧知识的链接,根据分组预习的优秀记录复旧引新,调动全体学生思考、质疑,自主学习。
这样在长期的日积月累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释疑归纳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概括的习惯,激发学生概括的欲望,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积极主动学习。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求知的潜能。
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得以培养,达到教学目的。
让初中数学课堂“活”起来
让初中数学课堂“活”起来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对于很多初中生来说,数学课堂往往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
老师在黑板上不停地讲解公式和定理,学生们则在桌子上打瞌睡。
数学课堂并不一定就是枯燥乏味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手段,让初中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们可以采用“趣味化”教学的方法。
学生们对于数学的抽象概念往往感到无趣,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趣味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和动手实践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使数学的学习过程不再单调乏味。
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趣味题目,让学生们在解题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我们可以注重数学课堂的互动性。
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是老师站在讲台上,学生们坐在座位上听讲,这种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和厌倦的情绪。
我们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增加数学课堂的互动性,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让他们互相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
老师也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们主动思考和表达观点,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角。
我们可以注重数学课堂的视觉化和实践性。
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举例和实践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的概念和方法。
对于几何学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具体的几何图形和实际的测量方法,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我们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一些与数学相关的视频和动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赛事和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竞赛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动力,可以让学生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数学竞赛活动,让学生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数学才华,并且在竞赛中取得成绩。
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数学交流活动和学科竞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让初中数学课堂“活”起来,并不是一件难事,我们可以通过趣味化教学、互动性、视觉化和实践性、以及赛事和竞赛等方式,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地方。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活起来 论文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活起来当阳市干溪中小学丁纪华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
因此教师要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一、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条件。
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
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降格处理"。
所谓"降格处理",有的是把新知识通过难度下降,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有的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的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这一课,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先出示若干个物体的包装盒,让学生对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2. 教师拿起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触摸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3.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导总结出长、正方体的所有特征。
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三、设置认知冲突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
数学课堂论文: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数学课堂论文: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枯燥乏味”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使学生想学数学、爱学数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营造和谐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解答学生疑问,以老师为主导。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创新精神,巧用教材,让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数学课堂;创新教学;课堂效果;焕发活力一直以来,数学课都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尽管都知道数学课是多么多么的重要,但就是提不起兴趣,打不起精神。
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让数学课焕发生命的活力,使学生想学数学、爱学数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营造和谐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效果如何,课堂气氛至关重要。
若气氛死气沉沉,压抑呆板,只会让学生升起厌恶之心,从而更加不想学习数学;相反,若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就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树立他们想学好的信心和决心。
和谐的课堂气氛需要师生共同努力:首先,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要懂得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树立民主的师生观,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宽容学生的错误,要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尽最大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其次,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要时刻告诫自己,学生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要尽自己最大可能地去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确实是课堂的主人。
再次,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与学生合作交流,培养感情,倡导民主、和谐、互动的教学课堂。
二、解答学生疑问,以老师为主导学生在求知的过程当中,难免会碰到不明白而产生质疑的东西,这样,老师的主导作用就能充分发挥了。
在答疑的过程当中老师要明确自己只能起主导作用而不能包办代替,不要事事俱细,面面俱到而害了学生,而应综合他们的疑问,老师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组织学生进一步地学习和探究,真正的学习过程不是学知而是求知,是一个主动去建构的过程。
让数学课焕发生活魅力论文
让数学课焕发生活的魅力《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进行数学教学中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这也就要求数学教师注重“生活化”的教学,用生活的眼光来审视课堂教学,赋教学于生活的内涵,使教学过程焕发生活的气息,变枯燥乏味的课堂为学生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探索知识的奥秘。
一、数学语言生活化,让学生理解数学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
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上出的效果不同,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如何。
要将枯燥无味、抽象化的数学课上的生动有趣,教师的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形象地理解数学、接受数学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我在平常的教学中注重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如认识“<”、“>”,我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张大嘴巴哈哈笑,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
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而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
这样的教学使孩子们觉得数学学起来很有趣。
二、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数学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老师论文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
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取知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下一片空间来,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想、去说,以取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让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给数学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数学的天空飞翔,那么怎么才能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呢?一、激发学生兴趣,给课堂注入生机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小学生认识和掌握知识的规律,以及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以纯真的情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整个课堂成为一个多方向的感染场所。
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带着自己内心感受和情感去观察、想象,去理解、掌握,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进程始终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我用故事引入:“小朋友们,动物王国正在开展春季田径运动会呢?你们愿意去看一看吗?”然后多媒体出示动态的情境:大象正在组织动物们报名,有30米、5 0米、100米、200米四个项目,动物们七嘴八舌各报各的名,大象忙得不亦乐乎,不知所措。
这时我问学生愿意帮大象的忙吗?这一问便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推向高潮,他们跃跃欲试,要帮大象整队,有序地统计参加各项目的人数。
从而积极的投入学习活动中。
2、开展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比赛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面向大多数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验让枯燥数学生动起来论文
体验让枯燥数学生动起来摘要:单一的接受式教学让学生感觉数学的学习是那样的单调,呆板,毫无乐趣。
结合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去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创设更多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体验;数学课堂;生动;有效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059-02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是按我们成人意志“直接教会学生的”,而是要通过学生的形象思维,借助对客观事物表象的理解后而产生的。
单一的接受式教学让学生感觉数学的学习是那样的单调,呆板,毫无乐趣。
结合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去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创设更多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一、体验学习的认识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
因此,体验具有以下特点:1、体验是对学习个体的重视包括个体的各种生活经验、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
因为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体经验为基础的,是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更是使学生整个精神世界发生变化的过程。
2、体验是学习个体在数学活动中的行为、认知与情感的整体参与数学课堂上的行为具体表现为: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拆一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各种形式的感官活动。
体验除了感官活动,还需要猜测、类比、分析、验证、归纳、推理等各种思维活动。
课堂教学中,教师指令性的、没有思考空间的各种操作活动并不是体验,它仅仅是模仿性的机械操作而已。
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与活力
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与活力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与活力数学,作为一门智力训练的学科,常常被学生们视为枯燥无味的科目。
然而,数学并不应该被认为是乏味的。
实际上,数学是一门丰富多彩、富有创造力的学科,它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与活力,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们应该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过程转变为探究式学习。
传统上,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主要来源,而学生则被动接收知识。
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沉闷和无趣。
相反,探究式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探索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平行线的性质,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数学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指一种逻辑严谨、善于抽象和系统化的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他们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偏重于记忆计算方法和公式,忽略了数学思维的培养。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和验证解决方法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当学习代数方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试错法求解方程,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课堂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侧重于解决标准化的题型,缺乏实际应用和拓展性的问题。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
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与活力
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与活力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科目,往往给人的感觉是枯燥、无趣的,许多学生都抱怨数学课上的时间过得极慢,难以专注于老师的讲解。
但实际上,数学课堂可以是生动有趣的,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且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与活力。
一、创设场景,激发兴趣数学课程本身是有趣的,但有时候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它的乐趣所在。
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教师需要在课程中创造场景,将数学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联系在一起,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例如,讲解幂函数时,可以引入热身问题:假设一只兔子每天能繁殖三只兔子,那么一年后能繁殖多少只兔子?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感受到幂函数随着指数的增大而急剧增长的特点,同时也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这个抽象的概念。
在课程中创造场景的另一个好处是,让数学更加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经验相关联。
例如,在学习函数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函数,比如人体体重与身高之间的函数关系,车速与行驶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等。
这样的例子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增加对数学的兴趣。
二、引导探究,激发思考数学不仅需要计算,更需要思考和探究。
在课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培养逻辑思维和探究意识。
在讲解问题求解过程时,教师不应该给出公式和结论,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时,教师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角度下正弦值的大小,引导学生发现正弦函数的周期、性质和图形特征等。
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可以组织学生相互讨论,激发发现和研究过程中的乐趣。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增强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三、多元化课堂,激发兴趣单一的教学形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和无聊的情绪。
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实验、游戏、竞赛等,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参与。
例如,在教学三角函数时,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正弦线和余弦线,然后用自己的手做图,加深对三角函数的理解。
把生活融入数学课堂论文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论文:把生活融入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把生活融入数学课堂论文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论文:把生活融入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
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是凭空想象的计算、概念和法则,而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数学。
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因此,数学教师要面向生活,关注生活,把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融入数学课堂,让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使书本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直观,使学生对数学更熟知、更亲近。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让数学贴近生活。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去发现数学的价值与意义。
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勾通生活与数学的有效素材。
如何把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让数学课堂充满魅力?现结合本人参与新课程改革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生活化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
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运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一)数学课堂生活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把数学作为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把学生生活经验融进数学课堂,使它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资源。
例如,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别着急先上课,而是问他们几个问题:xx同学,你今年几岁了?你家里有几个人?我们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电灯?等等。
又如在教完“米”“厘米”之后,让学生用米尺量出教室课桌椅的高度,量出同学们的身高等;在教学“2的乘法口诀”时,让学生模拟放筷子的真实情境,并说一说自己家里有几个人吃饭,需要准备多少根筷子,等等。
(二)生活经验数学化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个片段,多媒体播放: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小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
告别枯燥 还数学活力
告别枯燥还数学活力数学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
一直以来,数学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偏重于知识的传授,教学围着考试转,学生围着分数转。
学生们感觉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反而觉得枯燥无味。
因此,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数学提不起兴趣,更有甚者谈数学头痛。
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认为:“数学并不枯燥,是我们把它教枯燥了。
不能再让孩子学得那么痛苦,要把数学的美丽还给他们。
”作为数学教师,这是我们迫在眉睫的问题。
那么,怎样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呢?那要从我们教学的方式方法上来下功夫。
下面,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实践经验,浅谈一些体会:一、问题情境引入,数学活动解疑传统的数学课堂不够重视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相联系。
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的大课堂之中。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与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在教学初中几何“过三点的圆”一课时,我先给每一个学生发一张残缺不全的圆形硬纸片,并告诉学生:“你们拿的纸片是一些机器上的圆形轮子破损的一部分式样,为了配制同样大小的轮子,需要把轮子的圆怎么复原?”等学生对硬纸片观察一会儿之后,提问:“你们谁能想出复原的办法?”学生可能会用量角器理,可能会沿着圆弧画,也可能会用圆规去找圆心……在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后,鼓励他们相互讨论和看书自学,得到三点画圆的方法,学生记得牢、理解透,效果自然就好。
像这样的课,通过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引发求知动机。
学生在亲自动手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品尝到了成功的乐趣。
二、让数学回归生活,贴近学生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的极端广泛性等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打破枯燥,让数学教案更生动——以《画角》为例
打破枯燥,让数学教案更生动——以《画角》为例在中学数学中,面对繁琐的计算和枯燥的公式,学生常常感到苦恼和无助。
如何打破这种枯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愉快地进步呢?这是一直以来教师们所面临的难题。
本文将以教学案例为例,探討如何通过基于学生的主体性和情感,打破学生对于数学的恐惧和厌恶,从而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课题设计本案例所选取的课题为《画角》。
选用这一题目是由于在课时的安排和内容中,它具有以下的特点:题目的难度适中,不太困难,但又需要比较严密的思考。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思考中体验到数学思维的美妙和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兴趣;题目的内容比较新奇,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是第一次接触到这种题目。
学生很容易被吸引并投入到教学当中;题目的解法很多,无论是几何解法还是代数解法,都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思路和空间,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教学过程在教学设计之初,我把课题分成四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以下将分别阐述每一个部分的设计思路和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直接决定了教学方向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本次课堂中,教学目标主要是四个方面。
分别是:1、掌握画角的基本定义和概念。
2、理解画角的计算方法和相关结论。
3、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性解题能力。
4、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综合应用。
每个板块的设计都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
1、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在这一板块,我主要通过教案设计,让学生对于画角的基本定义和计算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其中,重点介绍了角度章的知识,以及对于画角的基本定义进行分析和说明。
2、相关结论:在这一板块,我主要着重介绍了画角中的相关性质和结论。
通过精心的教学安排,我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销或内角的计算方法和相关结论,并通过丰富的实例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些概念。
3、综合应用:在这一板块,我主要讲解了如何在综合应用中利用画角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初中数学】初中数学论文之让枯燥数学生动起来
【初中数学】初中数学论文之让枯燥数学生动起来【—论文之让枯燥数学生动起来】下面是关于一篇让枯燥数学生动起来论文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
让枯燥数学生动起来摘要:为适应新时期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喜欢你的数学课,运用教学案例在数学课堂中发挥作用,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关键词:案例生动长期以来,数学留在很多学生心里的强烈印象,就是枯燥的计算、刻板的公式、远离现实生活的应用题,初中生学习数学是脱离于生活的一种纯符号的逻辑演绎,学生怕学,甚至厌学。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学生怕学数学,认为数学太抽象,不易理解。
而面对新课程的改革的大潮中,被传统教材培养长大,已经非常习惯了传统教材的我,一度也很迷茫,如何才能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从怕学、厌学到不怕,甚至喜欢数学?如何使数学课堂能够充满活力呢?以下是我对这一问题的初探。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到我们学校来就读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成绩不佳、家庭经济条件差等原因已无择校机会而就近入学的学生,这些原因也就构成了学生从小在学习时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家学习时没有得到来自家长的较严格督促和指导,在面对学习困难时也基本得不到有效帮助,在面对挫折时也很难得到及时的疏导和鼓励,在我的家访中能发现更有一部分家庭,由于父母工作不顺利、家庭其他问题等原因,家长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失败简单以责骂甚至拳脚对待,或者不管不问,这些都是导致学生怕数学,甚至讨厌数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2、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还常常处于“教材是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有时我们把数学与生活的天然联系割裂开来,鲜活的数学异化成了纯粹的符号系统,成了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另一抽象的世界。
这也是学生感觉数学枯燥无味的一大原因。
3、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是按我们成人意志“直接教会学生的”,而是要通过学生的形象思维,借助对客观事物表象的理解后而产生的。
变“枯燥数学”贴近生活——课题《生活中数学》小论文
变“枯燥数学”贴近生活——课题《生活中数学》小论文发表时间:2009-06-29T15:33:51.967Z 来源:作者:吴海燕[导读] 如何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怀着浓厚兴趣徜徉在数学的海洋,却一直让老师们颇费思量。
数学与日常生活是两条互相交织的线,这一说法是45岁的印度数学家高塔姆·慕克吉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的。
新课程理念就是要把“课堂知识生活化”。
新课改的核心是让教育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孩子的发现的眼光,思考习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然而,如何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怀着浓厚兴趣徜徉在数学的海洋,却一直让老师们颇费思量。
在这儿我有几个教学案例与大家交流。
1. 利用平时有些打架的来讲述数学方法小学生做32-10-8这种题型很容易做错,32-10-8=32-(10-8)为突破这一难点,则借鉴学生生活中碰到的熟悉的事:有一个人来欺负我俩,我们两人个子很小,既然都被打,倒不如团结起来力量大些再去与他一拼;如果我们自相残杀,那我们俩挨打不是更惨了吗?为此让10和8团结起来,即使打败了,也体现了我们懂得团结,同时对方挨的也不轻哟,为此以后一出现这道题,同学们就会讲团结对外,再输也光荣,就知道怎么做了,不会乱加括号了。
2. 利用平时穿衣服颜色搭配来帮助理解绝对值中的分类思想|a|=2|b|=2求a﹢b值此题分类思想,讲解它时,与生活中衣服搭配一讲,学生易懂。
两件上衣,一红一白,两条裤子一红一白搭配白上白下白上红下红上白下红上白下则a=2,b=3a=2,b=-3a=-2,b=3a=-2,b=-3上、下同种颜色可能性2/4白上白下若题加一问a、b问号红上红下则一样a=2,b=3a=-2,b=-3不同颜色搭配则白上,红下红上,白下则a=2,b=-3a=-2,b=3等等。
3. 结合生活经验,用所处县市归属现象去掉多重括号但不发生符号错误比如:-3-{-5-[-7-(2-8)]-9},在这道题中有小括号、综括号、大括号,孩子们很热衷能一次性把所有括号去掉,在平时教学中,总有个把符号不能正确把握,我则采用地区市说法,题中-8相当于我们乐平市,小括号相当于景德镇市,综括号相当于江西省,大括号相当于中央,则8前面有4个负号去括号为+8;而2相当景德镇;5、9相当于天津市,上海市等直辖市,直接归中央管。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用数学”使课堂鲜活起来
“用数学”使课堂鲜活起来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心理体验、新的认识,以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
因此课堂是焕发师生生命的开放场,在真实又开放的课堂里,学生才能与教师进行思维碰撞,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最鲜明的体现。
新的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但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性格的差异、文化积淀与深度,往往会造成思维形式、思维习惯的不同。
而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数学课上开展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使他们在课堂上更积极更充实的获取知识。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活动的同时探究、体验、感悟和谐数学,从而走进生命课堂。
一、挖掘教材文化资源,有效与数学相融资源各地都有,由于它一直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
特别是在数学课上,没有把它们的价值和应用的作用发挥起来,科学有效地挖掘教材知识的内涵,使孩子得到真实而具体的活动经验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三位数加、减法练习课时,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有关连云港市地理文化方面一些资料。
有:连云港市东西线长129公里,南北线宽101公里,标准海岸线162公里。
全市耕地面积399万亩,山地50万亩,滩涂200万亩。
宿城云雾茶春季价格单价260元,夏季价格单价155元,秋季价格单价55元。
公台山最高的山峰玉峰女海拔625米,第二高峰的宿城大桅尖海拔606米,连岛大桅尖海拔358米。
让学生在提供的资料中选择合适的信息编题列式,由于是学生很熟悉的环境,学生兴趣很高。
再如,教学《圆的周长》后,我出示了:连云港东磊延福观中有近千年的4株玉兰花树最大的一株高24米,树围6.64米,为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一株玉兰花树的资料及图片,让同学们想办法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求出最大玉兰花树的直径,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及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枯燥的数学课鲜活起来
【摘要】职业中学的学生学习数学困难重重,上课的效率低下,其中原因之一是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文即讨论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生活化;学生积极性
众所周知,职业中学的学生学习数学困难重重,上课的效率低下,其中原因之一是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们教师都尽了最大的努力,作了多种教学模式的尝试,其中生活化教学模式,即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作为教学题材,从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展开层层讨论的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好. 下面笔者以“平面基本性质”的教学过程为例谈一些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1. 导入起点放低,才能唤起全体学生注意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是这样教学的:“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室里的门,它有几个合页?”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一齐看着教室的门,齐声回答:“两个!”教师接着问:“为什么不装三个或更多呢?”学生回答:“装门总是两个,从来没看到有三个合页. 两个就够了,门就不会掉下来了,多了也是浪费. ”这课时是职中数学教材中第一册第五章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初中所学平面几何和高一学习了集合的基础上开展的对空间图形具有探究性的学习内容,
是学习立体几何的基础. 因为学生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对平面的概念还不是很深刻,缺乏空间想象能力,而课本上内容又非常的简单抽象,如果只是灌输,学生不能充分理解,更不要说应用了. 所以在上这部分内容时,得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降低入门的要求,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教学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通过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使他们产生兴趣并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对数学慢慢产生兴趣.
2. 教师充分预设,尝试学习才能成功
紧接着新课导入,教师追问:“为什么只要两个就够了?谁能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释?”这时学生开始了热烈地讨论,好像个个都在动脑思考,但到了交流汇报的时候,学生的回答竟然是:“虽然知道是这么做,但为什么就不清楚了. ”这就使教学进入了尴尬的状态. 众所周知,激发职业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难,要维护学习兴趣则更难. 所以,提高学习成功率,是维护和保持学生兴趣的最重要的因素. 于是教师赶忙轻轻一点:把合页看做一个点,我们上节课刚学过,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这时全班学生都会心地笑了,并齐声说:“哦,对,怎么没想到呢?”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点拔和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感觉数学原来也很简单,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以此调动他们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这时老师趁热打铁,接着问:“大家再观察,固定了两合页后,门还会动吗?”
学生大声回答:“当然能动.”有一学生还上前把教室门转动几下. 下面有很多同学笑了,同学们学得轻松又愉快. 老师又问:“那什么样门才不动呢?”学生笑答:“这很简单,当锁上时,门就不会动了.”并动手把门锁上了. 老师:“对!加锁后门就不会动了.”把学生熟知的事例引入教学,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为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服务的,是为了让学生“专心”,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来的. 因此,这时老师要把学生的思维从具体的事例归纳成数学语言,引导到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点上来. 所以教师接着问:“如果把门看做一个平面,把合页和锁看做点,那么几个点才能确定这个平面呢?”学生回答:“两个合页,一把锁,应该是三个点. ”老师:“讲得非常好!”老师继续问:“但是为什么装锁时,不装在合页的那一边,一定要装在另一边呢?”学生答:“装在一边是没用的,门还会动的.”老师:“哦,还会动,说明平面还没确定,但是这个平面也经过三个点了呀. 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时让学生集体讨论,大家积极性很高,让学生享受自主学习的快乐,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老师:“同学们讨论得很认真,下面谁来回答这个问题?”同学们纷纷举手. 学生答:“这三个点要不在一直线上,才能固定这个面. ”老师:“回答得非常正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平面的基本性质: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任意三点,可以作一个平面,且只可以作一个平面. 即不在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从具体的实例中体会数学,感受数学,每名学生都有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的机会,
让学生自己探索,教师给予学生引导、点拔和充分的肯定,这样才能调他们的积极性,学生才有成就感,才会喜欢数学,从而把僵化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
3. 提供应用性的变式学习,促进尝试再次成功
得出了平面的基本性质后,为了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是否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具体现象,老师紧接着提出下列问题:“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当地面不平时,我们的课桌放不稳,而三条腿的椅子放在哪里都能放平. 还有,当我们外出旅游时,照相机的支架为什么采用三条腿,而不是两条腿?同学们能否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教师从学生熟知的、具体的、形象的实例出发,提出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又一次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再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事实上,学生对这些问题不再需要讨论,都能立刻用平面的基本性质原理回答这些问题. 说明通过生活化教学,确实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很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由书本走向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曾经有的经验,围绕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恰当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现实生活的鲜活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帮助学生有效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这样不仅能激发同学们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
还让他们感受到应用知识的乐趣,懂得掌握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 让学生乐意去学习,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而又感兴趣的事来做,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徐玉生.让生活化的数学走进智慧课堂[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1(11).
[2]游宝兵.让生活数学走进课堂[j].新课程学习,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