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合集下载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影响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影响

磷 胆 碱 治 疗 , 及 降 脂 和 控 制 血 糖 等 对 症 处 理 。入 院 次 日 以 及 住 院第 1 O天 分 别 行 P A 检 测 。 L
1 3 2 PLA 检 测 : 两 试 管 中 均 加 入 5 L CD4 - C5后 , .. 在 5P
住 院 的 急 性 C 患 者 9 例 。人 选 标 准 :1 符 合 全 国 第 四届 I 8 () 脑 血 管 病 学 术 会 议 修 订 的 诊 断 标 准 ; 2 发 病 7 以 内 ; () 2h ( ) 现 颈 内动 脉 供 血 区局 灶 神 经 功 能 缺 失 的 症 状 和 体 征 ; 3出
设 备 将 外 周 血 白细 胞 分 为 中性 粒 细 胞 、 核 细 胞 、 巴细 胞 单 淋 3个 细 胞 群 , 别 记 录 血 小 板 淋 巴 细 胞 聚 集 体 ( L A) 血 分 P y 、 小 板 单 核 细 胞 聚集 体 ( MA) 血 小 板 粒 细 胞 聚 集 体 ( NA) P 、 P 和 P A百分 比。 L 1 4 统 计 学 处 理 : 数 据 以 均 数 ± 标 准 差 表 示 , 果 输 入 . 结 S S 1. P S 0 0统 计 软 件 进 行 分 析 , 组 间 比较 采 用 t 验 。 以 两 检 P O 0 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义 。 < .5
方 案 。 同时 两 组 患 者 给 予 静 脉 点 滴 复 方 丹 参 注 射 液 、 二 胞
疗 前 后 急 性 C 患 者 的 P A情 况进 行 了 检测 。 I L
1 对 象和 方 法 1 1 观 察 对 象 : 收 集 作 者 医 院 2 0—11
溶 血 仪 进 行 溶 血 , 入 1 mL P S缓 冲 液 混 匀 , 2 0 / 加 B 以 5 0 r an 离 ri ( 心 半 径 1 m) 心 5ri , 上 清 液 , 入 1 B 5c 离 n弃 a 加 P S mL

脑梗死患者的血细胞检测

脑梗死患者的血细胞检测
预防并发症
通过监测血细胞变化,有助于预防脑梗死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 感染、贫血等。
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
病情监测
脑梗死患者的血细胞检 测结果可以反映治疗效 果和病情变化,有助于 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和评估预后。
预后判断
根据血细胞检测结果, 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 的预后情况,为患者和 家属提供更为准确的病 情告知和治疗建议。
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凝血过程。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可能发生 变化,影响凝血功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脑梗死患者血细胞检测的结果与病情的相关性
1 2 3
病情监测
脑梗死患者的血细胞检测结果可以用于监测病情 变化。例如,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提示感染的风 险增加,需要及时处理。
治疗指导
血细胞检测结果可以为治疗提供指导。例如,如 果患者的贫血症状明显,可能需要给予输血或铁 剂等治疗。
通过特定的试验可以检测血小板的聚 集功能,这对于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和 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血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
细胞计数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快速检测细胞数量的技术,脑梗死患者的细胞计数可能发生 变化。
细胞表型分析
通过流式细胞术还可以对细胞表面标记进行分析,以确定细胞的类型和功能, 这对于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脑梗死患者的血细胞检测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脑梗死患者的血细胞概述 • 脑梗死患者血细胞检测的方法 • 脑梗死患者血细胞检测的结果
分析 • 脑梗死患者血细胞检测的临床
意义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血细胞检测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对于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和 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D-二聚体和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澳的临床意义探索和分析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D-二聚体和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澳的临床意义探索和分析

血小板聚集 ( %) 8 9 _ 3 ±9 . 6
5 3 . 4 ±8 . 1 1 0 . 9 2 6 <0 . O 5
2 . 2患者治疗前后 D . 二聚体和血小板聚集功能指标比较 表 2观 察组患者治疗前后 D . 二聚体和血 小板聚集功能指标比较 ( x ±
组别 治疗前
测定 。另外一份中加入 0 . 2 m 1 0 . 1 0 9 m l / L的枸橼 酸那进行抗凝处理,之 后摇匀并在 3 0 m i n内完成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 。 其中D 二聚体的测定 采用 的是免疫 比浊法,采用 的仪器 是 日本 S y s me x公司生产 的 S y s me x C A7 0 0 0全 自动凝血分析仪,选择的试剂 以及定标 的血 浆均 是 由该公 司提供 的配 套产品,对于血小板聚集 功能 的检 测采用的是美 国 生产 的C Ⅲi ^ O — L O G 血小板聚集仪, 诱导剂选择 的是 l u m o l / L的 A D P , 采用全血阻抗法进行检测 D . 二聚体和血小板聚集功能指 标 比较 ( x ±s )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t 值 P值
例数 D 一 二聚体 ( u e J L ) 5 0 7 5 9 . 4 ±9 9 . 4
5 0 i | 1 5 3 . 5±5 2 . 6 2 3 . 4 5 9 <O . O 5
偏瘫失语等;( 2 )在脑 CT检查下,可 以看见 患者 出现高密度出血灶。 1 . 3方 法 观察组患者 以及对照组正常体检人群 均在空腹状态下抽取 3 . 6 ml
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 ( x ±s ) 表示, 组间率对比采取 x 2 检验 ( 或 者采用 T检验) ;对比以P <0 . 0 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 1急性脑梗死 患者和 正常人群 D. 二聚体和血小板聚集功能指标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及亚型细胞变化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及亚型细胞变化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及亚型细胞变化朱慧;孟然;吴涛;商梦晴;李继来;王培福;吉训明;杜继臣【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 h 内外周血白细胞及亚型细胞的变化特点。

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统计其外周血白细胞及其亚型细胞变化,并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DWI 测定脑梗死体积,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 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进行统计。

结果:脑梗死急性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相比白细胞总数升高及淋巴细胞减低更为明显(P<0.05),且发病时间≥3.5 h、NIHSS 评分≥3.5分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明显相关(P<0.05)。

结论:脑梗死初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可能有助于推测脑梗死可能的发生时间及严重程度。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changes of peripheral total leukocytes, and subtype cell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onset within 24 h. Methods: Ninty-six patients diagnosed as newly onse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enrolled. The clinical data including the counts of the total leukocytes and the subtypes in peripheral blood, NIHSS score, and the infarction volume in DWI were analyzed. The potential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changes of 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s were analyzed b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s. Results: The abnormal rising of the counts of neutrophils in peripheral blood was more remarkably than that of the total leokocytes and the lymphocytes (P<0.05). The time of stroke onset ≥3.5 h and the NIHSS score≥3.5 may be the main risk factors of the abnormal increase of neutrophils (P<0.05) in peripheral blood within 24 h after stroke onset. Conclusion: The increase of peripheral blood neutrophils inthe early stag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may be helpful to evaluate the duration and severity of cerebral infarction.【期刊名称】《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4页(P383-386)【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中性粒细胞;发病时间【作者】朱慧;孟然;吴涛;商梦晴;李继来;王培福;吉训明;杜继臣【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39;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53;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39;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39;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39;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39;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053;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R741.04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1-4]。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PAI-1与t-PA比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PAI-1与t-PA比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首 都 医科 大 学 宣 武 医 院 ; 王绍 博 , 作 于 山东 省 烟 台 市 莱 阳 中心 医 院 。 工 ( 收稿 日期 : 0 0 4—1 ) 2 1 —0 5 ( 文 编 辑 郭 怀 印) 本
量相 对 较 小 , 结 果 可 能 具 有 一 定 的局 限性 , 中 年 男性 脑梗 死 其 但

92 ・ 4
CHI NES OURNAl I NTEGR I DI NE ON ARDI 一 C EJ (F I AT VE ME CI C O / ERE ROVAS B CUIAR D S AS Au s No 8 IE E gu t .
促 使 血 液 在 血管 沉 积 ; 烟 的 主 要 成 分 尼 古 丁 破 坏 HD 、 香 L 增 加 血 黏 度 。更 应 值得 注 意 的 是 脑 梗 死 发 病 率 、 死 率 的 上 升 与 病 血 压 升 高 有 着 十分 密切 的关 系 , 对 此 危 险 因素 更 应 严 格 控 制 。 故 近 年来 对 高脂 血 症 这 一 危 险 因 素 的 研究 愈发 深 入 。本 研 究 检 测 发 现 中年 组 和老 年 组 两 组 病 例 的 T 、 L L L、 p A 、 C HD 、 D A o
[ ] 卫生 部 疾 病 控 制 司 , 华 医 学会 神 经 病 学 分 会 . 国 脑 血 管 病 防 治 2 中 中
指南 ( 选 )J. 国现 代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0 7 7 1 :7—1. 节 E] 中 20 , () 1 8
E ] 中 国 高 血 压 防 治 指 南 修 订 委 员 会 . 0 4年 中 国高 血 压 防 治 指 南 3 20 ( 用 本 )J . 实 [] 高血 压 杂 志 ,0 4 1 ( ) 3 4 2 0 ,2 6 :8 . [] 叶任 高 . 4 内科 学 [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0 5 7 7 2 . M] 北 人 2 0 :9 —8 1

脑梗死患者PLT计数的变化及意义分析

脑梗死患者PLT计数的变化及意义分析

脑梗死患者PLT计数的变化及意义分析作者:杨成敏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R71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239-01【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PLT计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脑梗死患者80例,美国LH75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计数,并与正常健康人群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脑梗死后1-3天PLT计数呈下降趋势,48h与24h检测结果相比、72h与48h检测结果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72h最低可达(173.14±52.37)×109/L,48h、72h结果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后,PLT计数回升,2周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对脑梗死患者监测PLT计数有助于病情评估,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脑梗死;PLT;计数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在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多发生于老年人,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对其病因的探讨有助于该病的有效防治。

目前多认为脑梗死的发生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血液成份改变有关。

血小板(Platelet,PLT)是血液重要成份,可影响血液粘稠度,PLT的激活、集聚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笔者对80例脑梗死患者静脉血标本进行了PLT计数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组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其中男62例,女18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8.2±16.3)岁,所有患者均经MRI及头颅CT等影像学诊断证实,且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所有病例均为首次发病,且发病至入院时间均≤3小时。

对照组80例健康人均来自我院体检中心,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9.1±12.6)岁。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全血血小板数的检测及意义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全血血小板数的检测及意义
摘 要 目的 : 讨 急 性 脑 梗 死 患 者 血 浆 D一 聚 体 ( D) 纤 维 蛋 白原 ( b ) 全 血 血 小板 探 二 D— , F g及
( i) 的 变 化 及 其 临 床 意 义 。 法 : 择 2 0 Pt 数 方 选 0 8年 1 0月 至 2 0 年 3月在 我 院 脑 系科 收 治 的 急性 09
脑梗 死患 者 2 4例 , 与 4 并 0例 正 常对 照组进行 上述 三 个项 目的检测 分析 。结论 : 急性 脑梗 死 患者
血浆 D— F g含量 明显 高 于对照组 ( D, b P<0 0 ) P . 1 ; h数 明显低 于对 照组 ( P<0 O )结论 : 测血 .1 监
浆 D D, b — F g升 高 , i Pt下降对 急性 脑梗 死 的诊 断 , 疗有 重要 意义 。 治
血浆粘 度等 项 目增 高 ,且血 液粘 度 的增高 往往 出现 于
脑卒 中之 前 ,它 既是 多种 疾 病 的病 因 ,又 可促 进疾 病 的发展 和恶化 [ 。正常 生理 状态 下 , 2 ] 机体血 液 的凝血 ,
抗凝 血及 纤溶 系统 的动态 平衡 是维 持体 内血液 流动 状
态 和 防止粘滞 的关 键 。D D是 交联 纤维 蛋 白在 纤溶 酶 —
分析仪 , 使用 仪器配套 进 口试剂 , 检测 Fb和 D— Fb i D。 i 为 C AUS L S方 法 , — 为 免 疫 比 浊 法 ; h使 用 日本 DD P
S ME YS X公 司 XT 2 0 i 一 0 0 五分类 血 常规分 析仪检 测使
用 仪器 配套进 口试剂 。 22 方 . 法 : 者人 院 2 h内取空 腹静 脉 血人 患 4 抗凝管 , 同时 充 分 混 匀 , i Fb和 D— D采 用 1 9 0 mmo/ lL 枸橼 酸 钠 ( . ml 0 2 抗凝 剂 + 1 8 静 脉 血 )P . ml , h全血 用

脑卒中急性期Fib、PT、APTT、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脑卒中急性期Fib、PT、APTT、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T e lv l fP a d APTY i h c t t k ru a o o vo sdfee c rm h s fte c nr sie go p h e eso T n n t ea ue sr eg o p h d n b iu i rn e fo to e o h o ta t ru o f v >
6 例 急 性 脑 出血 患者 , 6 分别 于发 病 后第 137 1 、 、、4d同步 测定 血 浆 F 、T A I 、 一 聚 体水 平 , 与 5 例 健 康 对 i P 、P T D 二 b 并 0 照 者进 行 比较 。 果 : 卒 中组第 1 3 7dFb D 二 聚 体水 平 均 高于 对照 组 ( < . ) 且二 者 呈强 相关 性 。 、 Pr 结 脑 、 、 i、 一 P 00 , 5 Ar r 水 平在 脑 卒 中组 及 对 照组 中差异 无 统 计 学意 义 ( > .5 。结 论 : 卒 中急性 期 与 对 照组 比较 Fb D 二 聚体 均 有增 尸 00 ) 脑 i、 一 高 , 示 凝血 功 能异 常 可能 与脑 卒 中 的发 生有 关 。血 浆 Fb D 二 聚体水 平 可作 为 预测 脑 卒 中危 险系 数 的指标 之 一 . 提 i、 一 且还 可 作 为评 判脑 卒 中治 疗疗 效 的指 标 之一 。
Y nl , U IHo g i H ANG a g HEN r ig n F n ,C Yann De at n fEmeg n y te S c n e p eSHop tlo e a gCi , n n Prvn e Yu y n 4 4 0 , ia p rme to re c ,h e o d P o l s i fYu y n t Hu a o ic , e a g a y 1 0 0 Chn

动态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的临床意义

动态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的临床意义
检 验 医 学 与 临床 2 1 0 0年 l 1月 第 7卷 第 2 1期
L bMe l , o e e 0 0 Vo. , . 1 a dCi N v mb r2 1 , 17 No 2 n
・ 28 ・ 39
源 匮乏 , 液 来 源 不 充 足 , 后 出 血 是 该 国 产 妇 死 亡 的 主 要 原 血 产
预 示 作 用 。方 法 采 用颗 粒 增 强 免 疫 透 射 比 浊 法测 定 1 2例 住 院 急性 脑梗 死 患 者 发 病 7 内、 4 7 、 l 1 2h 第 ~ 天 第 4天
和 第 2 天 不 同 时期 的 血 清 h — RP浓 度 , 分 析 其 与 不 同 发 病 时 期 、 死 面 积 的 关 系 。结 果 急 性 脑 梗 死 后 7 1 sC 并 梗 2h 内血 清 h — R s P浓 度 即 开始 升 高 , 左 右 达 高峰 , 2 C 1周 至 1d时接 近 对 照 组 水 平 。急 性 脑 梗 死 组 患 者 各 段 病 程 h — R s P C
水 平 均 明 显 高 于 对 照 组 , 死 面 积 大 者 其 h R 梗 sC P值 在 各 段 病 程 均 高 于 其 他 组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差 P< 0 0 ) .1。
结论 血 清 h — R s P水 平 与 急 性 脑 梗 死 密切 相 关 , 一 定 程 度 上 可反 映 梗 死 面积 大 小 , s R 是 判 断 脑 梗 死 病 情 C 在 h— P C
(1 0): 3 5 . 52 — 24
[ ] 张 果 锐 . 宫腔 填 塞 水 囊 控 制 产 后 出 血 的 临 床 效 果 观 察 2 子 F ] 实 用 医技 杂 志 , 0 9 1 ( ) 6 8 6 9 - . J 2 0 ,6 8 :2 2 .

阿司匹林抗血栓作用的研究进展

阿司匹林抗血栓作用的研究进展

阿司匹林抗血栓作用的研究进展【摘要】:阿司匹林是抗血栓治疗的重要药物,其抗血小板作用在临床上长期应用能够使血管事件的联合终点降低25%。

为做到更合理的使用抗血栓药物,本文对血栓形成的机制及抗血栓药物的作用机制、阿司匹林的抗血栓作用机制、阿司匹林用于抗血栓的用量和其服用的禁忌症、抵抗性做较为全面的说明,对阿司匹林在抗血栓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阿司匹林抗血栓进展血管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因血栓发生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各异。

一处血管发生血管事件,意味着其他血管发生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

据统计[1],由动脉血栓形成导致的死亡占人群总死亡的28.7%,主要死于冠状动脉事件和脑动脉事件,其次为其他外周血管病;也可有两处、甚至三处血管病变共存。

血管事件发生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首要启动环节是血小板激活。

因此抗血小板治疗对于预防血管事件发生至关重要。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04年公布的“抗血小板制剂应用专家共识”报告指出,抗血小板长期治疗能够使血管事件的联合终点降低25%,并推荐阿司匹林用于预防性抗血小板治疗中。

为做到更合理的使用抗血栓药物,本文对阿司匹林在抗血栓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

一、血栓的形成机制及抗血栓药物的作用机制1、血栓的形成机制按照1856 年Virchow 血栓形成理论,血管因素、血液理化性质改变、血流的改变与血栓形成有关。

动脉血栓栓塞的起始病因是动脉受损或粥样硬化,斑块破溃引起血小板粘附聚集进而启动凝血过程。

在斑块未破溃之前不易形成血栓,一旦动脉血栓形成即可出现缺血和坏死。

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淤血和高凝,分为获得性易栓症和遗传性易栓症。

血管壁大多无明显病变,由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 等刺激血小板、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微颗粒,与组织因子结合,并与凝血因子Ⅶ结合,从启动凝血过程。

主要表现为水肿和远端的栓塞[2]。

微血管血栓形成主要由细菌内毒素、促凝物质、血小板增多症等引起。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随着 年 龄 增 长 , 卒 中发 生 率 明 显 提 高 , 血 管 病 以 其 高 发 脑 脑 病率 、 高死 亡 率 、 高致 残 率 等 特 点 , 重 哦胁 着 人 类 的 健 康 。 国 严 内外 学 者 一 直 致力 于 寻 找 脑 血 管 受 损 后 的 生 化 学 指 标 , 便 早 以 期 判 断 急 性 脑 血 管病 发 生 、 展 及 预 后 , 脑 血 管 病 的 早 期 诊 断 发 为
方 法 用 双抗 体 夹心 酶 联 免 疫 法 测 定 急 性 脑梗 死 患 者 5 7侧 和 照 组 3 { O名 S 0 B蛋 白水 平 并 对 其 进 行 动 态 观 察 , 价 其 与 出入 院 10 评 时神 经 功 能缺 损 程 度 及 与 梗 死 大 小 、 位 的 关 系 。结 果 急 性 脑 梗 死 患 者 S 0 B 蛋 白 水 平 出现 升 高 , 部 10 于发 病 后 2 4 h内 开始 升 高 , 2
包完成 。
: 结 果

1 1 1 病 例选 择 病 例 组 为 2 0 .. 0 7年 8月 一 2 0 ( 8年 2 山西 省 ) 月 临汾 市 人 民医 院 神 经 内科 住 院 患 者 。入 选 标 准 : 合 第 四 届 脑 符 血管 病 会 议 修 订 的 急 性 脑 梗 死 的 诊 断 标 准 , 经 头 T 砖 头 并 MR 等 影 像学 检查 确 诊 ; 状 出 现后 7 I 症 2h以 内入 院 。所 有 患 者
c ) 小 梗 死 灶 ( 4c 。 及 腔 隙 性 脑 梗 死 。根 据 梗 死 部 位 m。 , < m ) 同 , 为 皮 层梗 死 , 括 额 叶 、 叶 、 叶 、 叶 等 , 层 下 梗 死 , 分 包 颞 顶 枕 皮

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及平均体积的变化

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及平均体积的变化

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及平均体积的变化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中血细胞计数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检验价值。

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本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00例(观察组)及健康体检者100名(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

结果脑梗死患者PLT低于对照组,MPV 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cm2,并累计2个以上脑解剖部位的大血管主干供血区)29例,小面积脑梗死组(脑梗死灶面积为1.5~3.0 cm2,并有1个脑解剖部位的小血管闭塞)32例,腔隙性脑梗死组(脑梗死灶面积为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1.3 观察指标检测脑梗死患者PLT及MPV的动态变化,并与健康体检者作比较,观察梗死面积与PLT、MPV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血小板功能与其体积大小有密切关系,大体积血小板含有更多的致密颗粒,黏附、聚集功能较强[4-5]。

本文观察结果发现,脑梗死后PLT明显减少,且PLT 数量与MPV呈反相关,可能与脑梗死患者存在的微血管病变使PLT聚集、黏附增加、过多消耗有关。

MPV主要反映骨髓中巨核细胞增生、代谢及血小板生成情况。

MPV增大往往是由血小板破坏增多引起血小板减少所致[6-7]。

本文结果显示,脑梗死组MPV 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且病情愈重,脑梗死面积越大者MPV增大越明显,与脑梗死面积大小呈正相关(P < 0.05)。

这主要是由于脑梗死急性期大量血小板的黏附、聚集、活化及消耗,使循环血中血小板数量减少,骨髓中巨核细胞反应性地生成大体积血小板,导致MPV增大[8]。

综上所述,动态观察血细胞参数PLT及MPV可作为临床上评估脑梗死病情和梗死面积、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脑梗死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脑梗死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脑梗死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功能的异常,在脑梗塞中的衍变及意义;方法:检测血浆蛋白C(PC) 、蛋白S(PS) 和抗凝血酶 - Ⅲ (AT-Ⅲ)用酶联法;结果:﹙1﹚病患组血浆蛋白C、蛋白S、AT-Ⅲ的活性低于健康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显著;﹙2﹚单因素分析:r=0.441,P=0.152,病患组血浆PC与PS显著正相关;结论:在脑梗塞致病的众多危险因素中,凝血异常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 ,监测凝血功能,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及转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脑梗死;蛋白 C;蛋白S; 抗凝血酶-Ⅲ【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393-02脑血管疾病发病多、起病急、进展快、病死多和病残多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中血液的异常作用倍受人们关注。

研究认为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相关的凝血物质明显变化,并参与疾病的发展过程[1-3];PC、PS及 AT-Ⅲ是体内重要的抗凝蛋白,其变化可反映病情的变化及评估预后。

本文拟从凝血异常与脑梗死的关系方面进行研究,以探讨PC、PS、AT-Ⅲ与脑梗死的关系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脑梗死组(病患组):选自本院2014年3~10月间神经内科住院病人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38~78岁,平均56岁,所有患者均在发病72h内就诊,诊断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年),均经头颅 CT/MRI证实;对照组:同期相关因素与脑梗死组相匹配的体检正常人50例;两组均排除凝血机制异常及血液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受检者均晚起禁食水,次日清晨抽取以枸橼酸钠抗凝的3ml静脉血,抽血时保持空腹、安静,标本静置1小时,离心十分钟(3000转/分),留取血浆并于-30℃冰箱保存备查;以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之试剂盒,用酶联法进行血浆PC、PS、AT-Ⅲ测定。

流式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参考范围

流式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参考范围

流式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参考范围流式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T-WBC聚集体)是指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白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结构。

正常情况下,PLT-WBC聚集体的数量应该在一定的参考范围内,这个范围可能因人而异,也可能因不同的条件而有所变化。

本文将介绍一般情况下PLT-WBC聚集体的参考范围及对其异常结果的解释。

PLT-WBC聚集体是由血小板和白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白细胞在炎症和感染等情况下会释放一些化学物质,例如细胞因子和介质,这些物质能够吸引并激活附近的血小板,引发PLT-WBC聚集体的形成。

这种聚集体的形成有助于血小板和白细胞的相互通讯和协同作用,在身体正常的炎症和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正常人群中,PLT-WBC聚集体的数量可以是一个准确的参考范围。

根据一些文献报道,成人的PLT-WBC聚集体的参考范围大约在0.5-3.0%之间。

然而,这个范围可能会因个体差异、年龄、性别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例如,儿童和青少年的PLT-WBC聚集体可能会高于成年人。

此外,一些疾病或情况也可能导致PLT-WBC聚集体的数量发生变化。

当PLT-WBC聚集体的数量超过正常参考范围时,可能存在一些疾病或炎症反应。

一些研究表明,PLT-WBC聚集体的增加与感染、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肿瘤、免疫性疾病等相关。

此外,一些药物(如肝素、抗凝剂等)的使用也可能导致PLT-WBC聚集体的不正常增加。

因此,当PLT-WBC聚集体的数量超过参考范围时,临床医生需要结合病史和其他临床检测结果来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除了数量的参考范围之外,PLT-WBC聚集体的形态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不同类型的PLT-WBC聚集体可能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功能。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在炎症反应中形成的PLT-WBC聚集体可能更倾向于呈现细长形态,并且在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进一步研究不同形态的PLT-WBC聚集体对于了解其功能和临床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脑梗死患者血液检验指标统计分析

脑梗死患者血液检验指标统计分析

脑梗死患者血液检验指标统计分析王洋; 王斯斯; 聂春【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20(026)001【总页数】4页(P53-56)【关键词】脑梗死; 血液检验; 指标升高; 指标降低【作者】王洋; 王斯斯; 聂春【作者单位】鞍山市中心医院立山院区神经内科辽宁鞍山 114032【正文语种】中文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由于脑部供血障碍、缺血和缺氧导致的局部脑组织软化坏死。

根据发病机制,脑梗死通常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3类。

脑梗死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占全部脑卒中的80%左右,给患者个人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目前,脑梗死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的影像学技术,虽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影像学改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且对医疗条件有较高的要求。

国内针对脑梗死患者根据血液检验数据进行大样本量统计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通过对脑梗死患者的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对脑梗死病症可能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检验指标,从而提高对脑梗死的预防,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某三甲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570例脑梗死患者的血样(全血、血清、血浆),其中男328例,女242例;年龄31~89岁,平均(62.60±11.89)岁;检验指标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凝血等相关指标共计116项,所有检验数据共计50 605条(某些患者的检验指标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过多次检查,本研究纳入3个月以上重复检查的指标,排除3个月以内重复检查的指标),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仪器与试剂血常规检测所用仪器为:西斯美康血球仪XE-2100,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检测所用仪器为:罗氏cobas c5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凝血检测所用仪器为:西斯美康CS5100全自动血凝仪。

各检测项目所用试剂为仪器配套试剂。

1.3 检测指标的处理对所有相关检验指标(共计116项)的数据进行处理:①筛选检验结果在异常范围的数据;②将异常检验结果划分出升高(大于正常范围上限)的数据和下降(小于正常范围下限)的数据;③计算每个检验指标相应的异常率、升高率和下降率;④筛选出改变趋势一致的指标进行统计。

急性脑梗死患者各类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检测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急性脑梗死患者各类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检测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急性脑梗死患者各类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检测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李琳芸;李滔;王昌富;梅冰;龚道凯;胡小辉【摘要】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各类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水平,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19例、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39例,以体检健康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总PLA、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血小板-粒细胞聚集体(PNA)、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PLyA)和血小板(PLT)CD62P阳性率.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hs-CRP<1.0 mg/L、1.0~3.0 mg/L、>3.0 mg/L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低风险组、中度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由临床医师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评分,以NIHSS<5分为轻度梗死,NIHSS≥5分为中重度梗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类PLA及CD62P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结果 LAA组、SAO组PMA及LAA组PN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AA组PMA与SA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PLA和PLy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AO组PLT 活化后CD62P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SAO患者PMA与CD62P阳性率呈正相关(r=0.692,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MA、PNA、CD62P、PLA和PLyA诊断急性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9(P<0.01)、0.652(P<0.05)、0.686(P<0.05)、0.641(P>0.05)和0.517(P>0.05).各类PLA与hs-CRP、NIHSS 评分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类型PLA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变化不同.PMA与PNA水平在急性脑梗死中升高更显著,对急性脑梗死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但可能不能用于鉴别LAA与SAO以及提示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期刊名称】《检验医学》【年(卷),期】2017(032)002【总页数】5页(P122-126)【关键词】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血小板-粒细胞聚集体;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急性脑梗死【作者】李琳芸;李滔;王昌富;梅冰;龚道凯;胡小辉【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检验医学部,湖北荆州43402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检验医学部,湖北荆州 43402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检验医学部,湖北荆州 43402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检验医学部,湖北荆州 43402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神经内科,湖北荆州 43402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神经内科,湖北荆州 434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血小板(platelet,PLT)活化后P-选择素(又称CD62P)由PLT α颗粒转移到膜表面,与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组成型表达的P-选择素配体-1结合形成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teletleukocyte aggregate,PLA)[1]。

急性脑梗塞rt-PA静脉溶栓后凝血、纤溶指标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急性脑梗塞rt-PA静脉溶栓后凝血、纤溶指标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急性脑梗塞rt-PA静脉溶栓后凝血、纤溶指标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发表时间:2016-07-05T16:58:00.197Z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2016年4月第16期作者:蔡俊秀刘志英胡霞[导读] PAI-1的变化与T-PA大致相反。

结论:溶栓治疗后凝血与纤溶并存,而以纤溶占优势,该规律可以为rt-PA静脉溶栓安全性、有效性提供指导。

蔡俊秀刘志英胡霞[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变化情况。

方法:选取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30例,比较溶栓前后的不同时间点患者的凝血、纤溶指标动态变化情况。

结果:静脉溶栓后,患者的TT、APTT、PT均延长,Fib水平下降,但溶栓后6h内的变化差异不大(P>0.05);TAT在溶栓后2h、6h明显增高,溶栓后12h迅速下降。

D-D在溶栓后2h显著升高,24h 后降低,与溶栓前相比,水平仍比较高,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FDP则表现出溶栓后2h明显增高,溶栓后24h降至原水平的情况。

T-PA溶栓后即刻直线上升,与溶栓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PAI-1的变化与T-PA大致相反。

结论:溶栓治疗后凝血与纤溶并存,而以纤溶占优势,该规律可以为rt-PA静脉溶栓安全性、有效性提供指导。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 rt-PA静脉溶栓凝血指标纤溶指标动态变化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6.16.11作者单位:830011,新疆,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通信作者:胡霞,Email:2660181731@。

支持项目: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基金项目(项目编号WFY2014014)Index of the dynamic change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rt-PA after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Cai Junxiu,Liu Zhiying,Hu Xia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fter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rt-PA. Methods: 3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by rt-PA were selected, and the dynamic changes of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tic index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rombolysis. Results: PT, TT, APTT were increased and Fib levels was decreased in 6 hours, but the changes were not significant (P > 0.05).TAT was sharply increased in 2 hours and 6 hours,then decreased after 12 hours. D-D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2h thrombolysis, and the level of 24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FDP of 2 hour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24 hours after thrombolysis. T-PA was great increased just after embolysis.the changes of PAI-1 was on the contrary.Conclusion:After dissolving embolus,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sis existed simultaneously,but fibrinolysis is in superior.The phenomenon is important for the safety and effect of rt-PA vein thrombolysis.Keywords: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rt-PA vein thrombolysis; coagulation index; fibrinolysis index; dynamic change急性脑梗塞指的是因脑血管急性阻塞诱发局部血供中断造成的一组阻塞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1]。

血小板容易召集白细胞的原因

血小板容易召集白细胞的原因

血小板容易召集白细胞的原因以血小板容易召集白细胞的原因为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血小板和白细胞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主要功能是维持血液凝固和止血。

当血管受伤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伤口处形成血栓,阻止血液不断流失。

白细胞则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细胞,主要功能是抵抗病原体和维持机体免疫平衡。

血小板容易召集白细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血小板释放细胞因子:血小板在活化过程中会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其中包括介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的细胞因子。

这些细胞因子能够吸引白细胞向受伤或感染部位迁移,增加白细胞的密度,提高免疫效应。

2. 血小板表面分子的作用:血小板表面有一些黏附分子,如P选择素和整合素等。

这些分子能够与白细胞表面的配体结合,促进血小板和白细胞的相互作用。

通过这种相互作用,血小板能够将白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白细胞凝集体,加强免疫效应。

3. 血小板介导的炎症反应:血小板在受伤或感染部位会释放炎症介质,如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等。

这些炎症介质能够吸引和激活白细胞,增强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

4. 血小板与白细胞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血小板能够与白细胞相互作用,并影响白细胞的功能和生物学行为。

例如,血小板可以促进白细胞的活化和迁移,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和杀菌作用。

此外,血小板还能够调节白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增强免疫效应。

血小板容易召集白细胞的原因主要是血小板释放细胞因子、血小板表面分子的作用、血小板介导的炎症反应以及血小板与白细胞的相互影响。

这些机制能够增强免疫效应,增加机体对外界伤害和感染的抵抗力。

在临床上,这些机制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提高免疫治疗的效果,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U ANG Qi—i n uja g, YI Xi g y n , LI n -a g N Jig, CHI — e n Lif n, CHI Wa — h n n z a g.
De a t n o p rme t f
Ne r lg u oo y,T e h r f l t s i l f We z o d c l o l e R i nZ e in 2 2 0 hn h id Af i a e Hop t n h u Me i l g , u ’a hja g 3 5 0 。C ia T i d a o a C e
Co rs o dn uh r re p n iga t o :YIXig y n n — a g, Emal y y 4 6 y h o c m. n i : x 60 @ ao .o c
AB TRAC S T: 0be t e To iv siaet ed n mi h n e n l ia inf a c fpaee—e k c t jci v n e t t h y a c c a g sa d ci c lsg ic n eo ltltlu o ye g n i
中 图分 类 号 :R 4 .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 9 3( O 2 0 - 0 20 733 0 62 6 2 1 ) 10 2 — 4
Th yn m i c a e a sg fc nc of plt ltlu c t a g e a ins n a ut c r br l n a c in p te s e d a c h ng s nd iniia e a ee _e kO ye g r g to i c e e e a i f r to a int
a g e a i n ( )i c t e e r li f r t n p t n s M eh d On u d e n i y e g t p te t t g r g t s PI o A n a u e c r b a n a c i a i t . o e tos e h n r d a d f t - i h a in s wih f a u ec r b a n a e i n a d 3 e lh o t o swe ei c u e n t i s u y c t e e r lif r t n 0 h at y c n r l o r n l d d i h s t d .Th e e r lif r t n p te t r e c r b a n a c i a i n s we e o d v d d i t h r g e sv r u n h o - r g e sv r u c o d n O t e c a g s o s u a o r o i ie n o t e p o r s ie g o p a d t e n n p o r s i e g o p a c r i g t h h n e f mu c l r p we r
死 组 , 用 流 式 细 胞 技 术 检 测健 康 对 照组 以及 脑 梗 死 患 者 不 同时 期 的 P A 水 平 。结 果 进 展 性 脑 梗 死 组 血 小 采 L 板 一 核 细胞 聚集 体 ( l e t n ct age ai sP 单 pa l — o ye g rg t n , MA) 平 在 进 展 期 明 显 升 高 , 后 逐 渐 下 降 ( < 0 0 )无 t e mo o 水 而 P .5 , 进展脑梗死组 P MA 水 平 逐 渐 下 降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0 )进 展 性 和无 进 展 脑 梗 死 组 P A、 小 板~ 巴 差 P< . 5 ; L 血 淋 细 胞 聚集 体 (ltl — mp oyea ge ain , L A) 血 小 板 一 性 粒 细 胞 聚 集 体 ( l ee nurp ica gea pae t y h ct g rg t sP y 、 el o 中 pa l —e t hl g rg — t t o i t n ,NA) 平 无 明显 动 态 变 化 ( 0 0 )P i sP o 水 P> . 5 ; MA 水 平 与 NI S评 分 呈 正 相 关 ( 一 0 1 , O 0 ) HS r . 2 P< . 5 。结 论 P A 不 仅 在 脑 梗 死 的发 病 中发 挥 作 用 , L 而且 可反 映急 性 脑 梗 死 患 者 病 情 的严 重 程 度 。 关键 词 :脑 梗 死 ;血 小板 一 细胞 聚集 体 ;血 小 板 活 化 白

2 2。
_ 中匡壁墅 丝 芏塑 垒 芏苤壹 史
生 笙 鲞箜 塑 c i J er m uo & N u l 02 V 1 9 N . h N uo m nl er 1 , o. , o1 n i o2 1
急性 脑 梗 死 患 者血 小 板一 白细胞 聚集 体 的动态 变 化 及 意义
匡秋 江 易兴 阳 林静 池丽 芬 池万章
摘 要 :目 的 探 讨 急 性 脑 梗 死 患 者 血 小 板一 白细 胞 聚 集 体动 态 变 化 p e te k ct g rgt , L 的 a el o
及 其 临床 意义 。方 法 收 集 作 者 医院 就 诊 的 18例 急 性 脑 梗 死 患 者 以 及 3 5 O名 健 康 体 检 者 ( 照 组 ) 研 究 对 对 为 象 , 据 瘫 痪 肢 体 肌 力 或 神 经 功 能评 分量 表 ( HS ) 分变 化 将 脑 梗 死 患 者 分 为 进 展 性 脑 梗 死 组 和 无 进 展 脑 梗 根 NI S 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