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资源共享
论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论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群众体育是指广泛普及和参与的体育活动,包括体育健身和娱乐等多种形式;而竞技体育则是指专业性、竞争性较强的体育项目。
这两者在功能、目标和表现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
然而,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任务,对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塑造国家形象和推动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群众体育注重普及和参与,通过体育锻炼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预防和控制疾病。
而竞技体育则通过高水平的竞赛和表演,激发人们的运动热情和潜力,促进体育技能的提高。
两者相辅相成,群众体育为竞技体育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而竞技体育的精彩赛事也为群众体育带来了更多的参与动力。
协调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可以进一步激发全民健身的热情,推动人们积极参与运动,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其次,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塑造国家形象。
体育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而竞技体育在国际舞台上的较量更加引人注目。
中国以世界冠军居多的成绩在奥运会、世界杯等大赛中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成为中国体育的骄傲。
然而,光彩背后也需要群众体育作为基础支撑。
只有群众体育大众普及,人们对体育的关注和参与才能更加持久,更加有力地推动竞技体育的发展。
协调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既能展示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也能让中国体育在国际舞台上更有影响力。
此外,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推动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群众体育对于体育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人们对体育的关注和参与为体育场馆、健身器材、专业培训等体育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同时,竞技体育作为精英体育的代表,也能够通过商业化运作、品牌推广等手段获得较高的收益。
协调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可以促进体育产业链条的完善,推动各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实现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竞技体育发展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
以竞技体育发展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体育是人类社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能够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够培养品德,增强团结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竞技体育作为体育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国家综合实力,还能够激励广大群众参与体育锻炼,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
本文将从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的促进作用进行探讨。
竞技体育事件的举办有助于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了群众体育的开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举办各类大小型竞技体育赛事,无论是国际大赛还是全国性赛事,不仅能够带动当地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能够增加就业机会和促进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这无疑极大地提升了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关注和积极参与的热情,有利于群众体育的蓬勃开展。
竞技体育带来的体育科技进步促进了群众体育的发展。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体育科技的进步成为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创新驱动力。
不断涌现的高科技运动器材、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和智能化的运动监测设备,使得各类体育运动更加科学,更加安全,更加高效。
这无疑将为广大体育爱好者提供更多更好的设施和条件,促进群众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竞技体育的成功举办也有助于提高国家形象和凝聚民族凝聚力,促进国民体育精神的薪火相传。
竞技体育赛事作为国家形象的一面旗帜,是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窗口。
通过竞技体育活动的举办,可以提高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国家的社会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
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国家的整体形象,更可以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进而提高对体育运动的重视和积极参与。
竞技体育在促进群众体育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竞技体育的成功举办和优秀运动员的示范,可以激发群众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参与。
体育产业的不断壮大和体育科技的不断进步,也为群众体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条件。
通过竞技体育活动的举办,还可以提高国家形象,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有利于促进国民体育精神的薪火相传。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融合与共生发展研究
[摘要]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的研究基础上,探寻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融合与共生发展的现实意义,认为融合与共生不仅是未来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走向,也是社会文明高度发展下体育本质回归与价值诉求的需要,更是我国由体育强国向体育大国转变的应然诉求与发展必然。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融合共生的发展建议:(1)构建“一主多元”管理模式,优化体育资源配置;(2)由割裂走向融合、由融合实现共生;(3)分层进行,逐步实现,在宏观思想层面、中观文化层面和微观形式层面进行全面的融合。
[关键词]竞技体育;群众体育;融合与共生[中图分类号]G8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22-0030-02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融合与共生发展研究①黄华明,朱玉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体育部,江苏南京210044)一、融合与共生的内涵融合与共生在学术研究初期是作为两个完全独立的生物学词汇出现的,融合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生物学技术层面,指繁殖过程中的相互结合,后主要运用在物理学中,指融成一体;而共生的研究则注重于生物学理论层面,指两生物体之间生活在一起的交互作用,一般用来指两个不同而又相互影响的物种之间各种不同类型的关系,包括寄生、互惠共生、共栖和客居等,[1]后被引用于社会学中。
在融合的理论研究之初,学者主要是从形态的变化视角进行研究。
早期的融合是一种生物学现象,而共生研究的切入点则是生物间的互动关系。
随着研究的深入与理论的挖掘,许多学者发现融合与共生是一种相互包容、相互渗透的现象,二者处于同期存在的状态,融合理论与共生理论可以作为研究互动关系的综合性理论依据,于是两种相对独立的研究体系经过不断地完善与发展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融合与共生理论”体系,并被广泛应用到不同的学术领域研究之中。
二、体育事业发展中的融合与共生研究文献综述在目前,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的学者还没有把“融合与共生”理论引入体育学的研究之中,学者在研究体育学时多以独立的融合理论或者共生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而且在融合研究之中,则多以“整合”“结合”代替融合的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社会体育学2024年(第14卷)第3期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路径研究李今朝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摘要: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体育发展战略应重点关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以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实现体育强国建设。
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要求,是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有效方式。
但目前,仍面临竞技体育体制与群众体育发展的协同能力一般、竞技优势资源与公众多元诉求不相适应、体育项目大众化普及和推广不深入等问题。
建议构建协同联动机制,激活群众体育发展动力;推动竞技社会化和群众体育项目化发展;促进竞技体育训练成果的群众化普及;打造交融式体育赛事,建立标准化体系。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竞技体育 群众体育 协同发展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24)03-0079-03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Path of CompetitiveSports and Mass Sports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LI Jinchao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sports should focus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and mass sports to fulfill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and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of a sports pow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and mass sports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practicing people first,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sports power and an effective way to help build a healthy China. However,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the general synergetic capacity between the competitive sports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the incompatibility between competitive advantage resources and the diverse demands of the public, and the lack of in-depth popularization and promotion of sports. It is suggested to build a collaborative linkage mechanism to activate the development momentum of mass sport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zation of competitive sports and the projectization of mass sports,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training results of competitive sports, and create integrated sports events to establish a standardized system.Key Words: Chinese modernization; Competitive sports; Mass sports;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应“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各领域发展提供了宏观引导。
协同治理视角下我国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考
协同治理视角下我国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考摘要:竞技运动和全民健身协调发展,是把竞技和全民健身结合起来,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
如何使竞技运动和全民健身协调发展成为我国体育强国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对新中国建国后的竞技运动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
同时,运用协调管理的思想,将其纳入到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模式的分析框架之中,从而为政府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协同治理;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引言十九大报告中,“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这表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共产党和国家对二者的协调与发展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体育运动和全民健身是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两者的发展趋势是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加快推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模式。
一、协同治理推动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的理论分析1.1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协同的主体政府、社会和市场是竞技运动和全民健身协调发展道路的三元结构,它们代表着国家、集体和个人三种不同的利益群体,其运作的目的也各有差异,政府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投资和决策,检查和管理各项运动项目,社会团体是一种以激发全民参与、发展和完善运动团体为宗旨的非营利性质,而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发展,是以体育科技、体育文化、体育产品为目标,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三个方面的差别与相辅相成,为竞技运动和全民健身运动不断寻求平衡和持续演化的推动力量。
1.2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协同的理论框架本文从政府、社会和市场三个方面对竞技与全民健身的协调进行了探讨。
以国家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突破竞技资源的流通限制,以制度为保障,以体制机制为驱动,实现战略、运作、资源协同等层面的文化协作,使市场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二、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协同治理的思考2.1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战略层面的协同治理竞技运动与全民健身战略协调必须紧紧结合“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从政府、社会和市场等多方需要,制定整体战略布局,把各方个体的计划行动纳入整体规划,从而产生战略协调的导向效果,解决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之间不均衡发展的思维和措施,突破传统竞技运动与全民健身之间的隔阂,搭建起资源共享、文化转化的纽带。
以竞技体育发展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
以竞技体育发展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群众体育的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竞技体育作为群众体育的基础,对于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的影响、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的带动和竞技体育在群众体育发展中的作用三方面探讨竞技体育如何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
首先,竞技体育的积极影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体育活动。
人们受到竞技体育的启发,体验到了运动员的兴奋和实力的快感,增强了他们对运动的兴趣,有助于促进群众体育的普及和推广。
其次,竞技体育还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从而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
体育产业的繁荣使得大量的运动器材、场馆等设施出现,这些设施对于群众体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竞技体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体育文化的代表,它以运动为核心,包含了体育技能、美感、协作和竞争等多方面的元素。
竞技体育以其自身的魅力和吸引力,不断吸引着更多的人参与到运动中来。
对于基础体育普及程度不高的地区或人群来说,竞技体育是一种强有力的推广手段。
在国家或地方体育政策的引导下,竞技体育可以成为群众体育的引导者和启示者,带动群众参与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为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首先,竞技体育在人员培养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大量的竞技体育人才在群众体育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教学和指导,促进了基层体育人才的培养。
其次,竞技体育在技术、管理、组织、营销等方面积累的经验也可以为群众体育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在这些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都可以为群众体育提供指导和帮助。
最后,竞技体育作为国家形象的代表,全世界的目光都将会聚焦在它身上。
国家在竞技体育方面的成就也将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为国家创造了强大的声誉和号召力。
总之,竞技体育的发展对于推动群众体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竞技体育具有人员培养、技术、管理、组织和营销等多方面的积累和经验,可以为群众体育提供指导和帮助。
以竞技体育发展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
以竞技体育发展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1. 引言1.1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关系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是体育运动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领域。
竞技体育是以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式进行的体育运动项目,通常包括国际、全国、地区性以及校际比赛。
竞技体育注重运动员的专业训练和比赛成绩,其竞技水平和体育技能往往处于较高水平。
与竞技体育相对应的是群众体育,群众体育是指广泛开展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旨在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全民健身意识。
群众体育注重参与和享受运动的过程,不追求竞赛成绩,强调的是全民参与、全民健身。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竞技体育的发展可以为群众体育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支持,包括优秀运动员的示范作用、专业设施的共享利用等。
群众体育的基础和广泛参与也为竞技体育输送人才、培养潜力选手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应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1.2 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的促进意义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的促进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竞技体育的发展可以提升整个国家的体育素质,激发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当人们看到优秀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拼搏奋斗、展现出的顽强毅力和顶尖技术时,会受到鼓舞,自觉地融入到体育运动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竞技体育的成功举办和比赛的精彩呈现也可以为群众体育的推广带来宣传效应。
比赛过程中的精彩瞬间和体育赛事带来的激情体验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体育运动,激发年轻人的热情参与,增加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竞技体育中优秀的运动员也扮演着榜样的角色。
他们的拼搏精神、敬业态度以及专业技能会激励更多人向他们学习,提高自己的训练水平,加入到体育运动中来。
竞技体育的发展可以通过多方面的影响来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提高整个社会的体育素质和健康水平。
【以上内容为根据所需字数编写的内容,不代表作者观点】。
2. 正文2.1 竞技体育的影响力与吸引力竞技体育的精彩比赛和高水平表现能够吸引大量观众和粉丝。
全民健身背景下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的前景
资源共享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在资源上可以实现共享,如场地、设施、教练 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人才流动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之间的人才流动将更加频繁,优秀运动员可以 进入群众体育领域,推动群众体育的发展。
相互促进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同发展将相互促进,竞技体育可以提高群 众体育水平,群众体育可以培养更多优秀运动员。
02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关联与 差异
竞技体育的定义与特点
竞技体育是指在全面发展身体,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在体力、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攀登运动技术高峰 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活动过程。
竞技体育具有竞争性、规则性、公平性、公开性、娱乐性等特点。
群众体育的定义与特点
01
群众体育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余 暇时间里,以提高身心素质为主 要目的,以体育活动为主要手段 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创新赛事组织与推广
赛事创新
鼓励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竞技体育和 群众体育赛事,满足不同群体的观赏和参与 需求。
市场开发
加大竞技体育赛事的市场开发力度,吸引更多赞助 商和合作伙伴,提高赛事的商业价值。
媒体宣传
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加强对竞 技体育赛事和群众体育活动的宣传推广,提 高社会关注度和参与度。
03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 的必要性
满足全民健身的需求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同发展,能 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人群的 健身需求,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通过竞技体育的引领和群众体育的普 及,可以激发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的 热情,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国家体育综合实力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同发展,有助于提高国家整体的体育竞技水平,为国家争光。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融合与共生发展研究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融合与共生发展研究发布时间:2021-12-21T03:51:48.747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21期作者:边淑敏[导读] 要积极促进共生单元价值取向的调整,使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朝着共同的发展战略目标迈进。
济宁市兖州区体育运动学校 272100摘要: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关系处理、发展方向等,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学术界不能避开的研究课题。
20 世纪70 年代末期,因国家对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的关系处理方向,将竞技体育放在首要位置,久而久之,使得两者之间的制度供给、资源分布等出现了不平衡之处,二元失衡的局面也由此产生。
20 世纪 80 年代到如今这段时间,国家对群众体育进行了多次改革,从制度方面给予了设计创新,但是二元失衡局面依旧存在。
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振奋,经济文化的发展等都不能缺少体育,但是也正是二元失衡局面的存在,让和谐社会的构建、人们美好生活的追求等出现了些许阻碍,这与当前国家“健康中国”、 “体育强国”的理想也有较大出入。
共生理论源自生物学,这一理论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也同样适用,目前已经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对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研究,便是在共生理论的基础上开展的,希望能够通过理论上的建议,对两者的共生发展产生一些帮助。
关键词:竞技体育;群众体育;融合;共生发展1.明确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战略目标我国提出的“体育强国”战略目标,不仅展现出了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且也展现出两者共生价值取向的深刻变化,以及两者融合发展思想的逐渐成熟。
我们把目光放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阶段,此时社会体育思想受到了“三基”的影响,体育定位与政治是分不开的,体育事业服务是基于人民健康、国家和国防建设的,并将人民健康作为价值取向,进而逐渐形成了群众体育在发展首位的态势。
但是 1979 年以后由于我国重返国际体坛,为了在国际体坛取得佳绩,遂制定了以奥运备战为中心的“竞技优先”的体育政策。
全民健身背景下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
03 群众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与作用
群众体育的特点与价值
01
02
03
群众体育的普及性
群众体育强调的是全民参 与,通过广泛的参与,使 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体育 锻炼带来的益处。
群众体育的多样性
群众体育活动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可以满足不同 人群的需求。
群众体育的自愿性
群众体育强调的是自愿参 与,通过自我意愿的驱动 ,激发人们的锻炼热情。
群众体育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业余时间,通过自主自愿的 方式,进行各种形式的身体锻炼和体育活动。全民健身与 群众体育的关系非常紧密,二者都是为了促进全民健康和 身体素质的提高。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广 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同时也需要加 强对群众体育的指导和支持,提高其发展水平。
强化法治保障,推动规范化发展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竞技体育与群众体 育的协同发展提供法 制保障。
落实运动员权益保障 政策,完善运动员社 会保障体系。
加强体育市场监管, 规范体育产业运营秩 序。
THANKS 感谢观看
全民健身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全民健身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全民健身的重视和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健身设 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和建设,群众参与度不断提高。同时,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也在逐步实现融合发展,相 互促进。
全民健身面临的挑战
尽管全民健身事业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地区发展不平衡、设施不足、参与度不高、缺乏专 业指导等问题。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全民健身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需要更加完 善和丰富的服务和供给。
运用智能化技术,推动体育场 馆、器材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升 级。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分析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分析体育,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两个重要领域。
竞技体育追求的是更高、更快、更强的卓越表现,代表着人类在体育领域的巅峰成就;而群众体育则侧重于广大民众的参与,旨在提升全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对于推动整个体育事业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竞技体育作为体育领域的“金字塔尖”,具有显著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高水平的竞技赛事,如奥运会、世界杯等,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运动员们在赛场上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激励着无数人勇敢追求梦想。
他们精湛的技艺、出色的体能和顽强的意志,成为了大众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同时,竞技体育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
从体育器材的研发生产,到体育赛事的转播和营销,再到体育旅游的兴起,都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大动力。
此外,竞技体育的成功还能够提升国家和地区的形象与声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然而,仅仅关注竞技体育是远远不够的。
群众体育作为体育事业的基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群众体育具有广泛的参与性,涵盖了各个年龄段、职业和社会阶层。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人们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对于青少年来说,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良好的品德。
对于中老年人而言,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
而且,群众体育的发展能够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目前,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在竞技体育方面,存在着一些项目发展不均衡、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
部分优势项目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而一些冷门项目则发展缓慢。
此外,一些运动员在退役后,由于缺乏足够的职业规划和转型支持,面临着就业困难等问题。
在群众体育方面,场地设施不足、体育活动组织不够丰富、人们的体育意识有待提高等问题较为突出。
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缺乏必要的体育场地和器材,限制了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以竞技体育发展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
以竞技体育发展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1. 引言1.1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关系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是体育运动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之间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竞技体育是高水平专业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展现出来的技术实力和竞技精神,是体育事业的精华部分。
而群众体育则是普通大众广泛参与的体育活动,是体育事业的基础和广泛基础。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支持。
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有源源不断的优秀选手和教练员储备,而这正是群众体育在基层普及和培养的重要作用所在。
群众体育活动为优秀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人才储备。
竞技体育的高水平表现和成功故事也会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助力群众体育的普及和发展。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之间的联系还体现在它们共同传承和弘扬体育精神、提升国民体质、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
竞技体育的成功和发展会激发更多人加入到体育运动中,从而推动群众体育的发展。
群众体育也是竞技体育的重要基础和后备力量,为竞技体育输送人才,保障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密不可分,互为促进、互助共同发展。
1.2 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的影响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在激励群众参与体育运动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在提高群众体育水平和促进体育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竞技体育作为高水平的体育比赛,常常能够激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在奥运会等国际体育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往往会成为群众的偶像,激励更多人加入体育运动。
这种榜样的力量可以让更多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提高整个社会的体育健身水平。
竞技体育的优秀运动员和比赛也可以成为群众学习的榜样和示范。
他们的训练方法、比赛技巧和体育精神都是群众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对象。
通过观摩和学习竞技体育,群众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体育技能和素养。
竞技体育通过各种传播渠道的传播也能够将体育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群。
体育赛事的直播、报道、电视节目等都可以帮助更多人了解体育运动、熟悉体育规则,激发大众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以竞技体育发展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
以竞技体育发展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是中国发展体育运动的两个重要方面。
竞技体育具有观赏性、竞
技性强、能激发人们精神的特点,是体育体系的推动力,是提高我国体育水平的重要主体;而群众体育具有普及性、便捷性、锻炼性的特点,能够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体育
学习,是普及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人民体育和谐。
由此可见,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一方面,竞技体育中成功者的
崇高形象可以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好体育活动的热情,使群众对体育产生兴趣。
另一方面,
群众体育在鼓励人民日常健康锻炼和认识体育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具有新鲜
性和普及性,可以为竞技体育提供新鲜血液和市场支持,从而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和普及。
另外,政府也在尽力改善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环境,以进一步促进两者的良性
互动。
首先,政府要加强竞技体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竞技体育比赛场地、设施等设施,提高赛事和赛事质量,以鼓励优秀运动员成长和崛起,从而有效把握体育运动的发展机遇。
其次,政府也要积极推动群众体育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体育参与率,为普及体育文化
创造更好的条件,加强卫生体育教育,普及体育健身知识,为参加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构
筑良好环境,增强大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爱好,丰富体育健身文化,促进体育文化普及,最
终发展竞技体育。
总之,竞技体育在促进群众体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竞技体
育与群众体育之间的合作,促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共同发展,实现体育事业的繁荣,树
立志向远大的体育精神,共同推进两类体育的繁荣发展。
以竞技体育发展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
以竞技体育发展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体育不仅可以锻炼人的身体,增强体质,更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追捧。
而竞技体育的发展对于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竞技体育的发展还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赛事举办,如足球、篮球、田径等比赛不仅提高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也为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
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就业增长,不仅为体育爱好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竞技体育的发展也激励了更多的人投身体育事业。
通过竞技体育,我们看到了许多优秀的体育健将,他们不仅在世界体育赛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更成为了激励后人的榜样和榜样。
这些体育健将的英姿,不仅让人们更加关注体育项目的发展,更激励了更多的人投身体育事业,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希望。
竞技体育的蓬勃发展也为广大体育爱好者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
随着各种体育项目的逐渐丰富,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参与不同的体育项目,这不仅为人们提供了锻炼身体的机会,更增强了人们的体育意识和体育精神。
竞技体育的发展也为广大体育爱好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通过不断的参与体育运动,人们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体育水平,更可以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增加自己的社交圈子,享受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竞技体育的发展还提高了人们对体育运动的认知和体验,促进了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竞技体育,人们了解到了各种不同的体育项目,体验了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更了解到了各种不同的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
这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加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竞技体育的发展也促进了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在世界各大体育赛事中,我国体育健儿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为我国争得了更多的荣誉和尊重。
通过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我们看到了体育事业的不断蓬勃和茁壮。
如何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有效结合?
如何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有效结合?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管用特点:从“金字塔”到“多边形”作为教育专家,我始终关注教育的全面发展,而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有效结合,恰恰是利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体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涨。
但许多人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割裂开来,认为两者是完全矛盾的,甚至互不相干。
这样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
一、传统模式的局限性:以金字塔为中心,忽视底层基础传统的体育发展模式,通常被比喻为“金字塔模型”。
金字塔顶端是少数巅峰级运动员,他们代表国家和地区的荣誉,需要严格的训练和选拔才能脱颖而出。
而金字塔的底部则是庞大的群众体育基础,他们为金字塔顶端提供人才储备,同时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然而,这种模式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人才选拔机制太过单一:许多潜在的体育人才,因此缺乏训练机会和平台,无法充分展现自身实力,被埋没在金字塔的底层。
群众体育参与度不足: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机制,很多人对体育运动兴趣不高,甚至缺乏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
体育发展缺乏可持续性:仅仅依靠金字塔顶端的顶尖运动员,难以支撑整个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二、构建新的模式:从“金字塔”到“多边形”,实现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我们要转变观念,将“金字塔模型”转化为“多边形模式”。
1. 构建多元化的体育发展体系:除了金字塔顶端的竞技体育,还需要发展多种类型的群众体育,如健身运动、休闲运动、竞技性运动等,满足不同人群的体育需求。
2.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完善的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相结合,为青少年提供参与不同类型体育运动的机会,重视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和能力。
3. 提升体育文化建设:举办各种类型的体育赛事,开展体育宣传,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鼓励更多人参与体育活动。
4. 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专业体育指导和训练。
以竞技体育发展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
以竞技体育发展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活动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竞技体育作为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形式,对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的促进作用、竞技体育在促进群众体育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竞技体育如何更好地促进群众体育发展等方面展开探讨。
竞技体育对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竞技体育比赛可以激发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比赛的激烈竞争和高水平的表现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提高大众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竞技体育的推广和宣传可以扩大体育知识的普及。
在竞技体育的比赛中,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项目的规则和技巧,从而增加对体育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对体育运动的认同感。
竞技体育比赛可以塑造积极的体育精神。
在比赛中,人们能够看到运动员们的顽强拼搏和不屈不挠的品质,这对于塑造人们的体育精神和培养体育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竞技体育在促进群众体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竞技体育的顶尖水平可以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
很多人会因为喜欢某一项竞技体育项目而去参与相关的体育活动,比如因为喜欢篮球而去打篮球、因为喜欢足球而去踢足球等等。
竞技体育的推广可以带动群众体育项目的发展。
通过比赛、赛事的宣传,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各种体育项目,并且因此而产生兴趣,从而去尝试和参与。
竞技体育的成功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成功的竞技体育项目往往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篮球、足球等赛事的成功可以带动相关装备、球场建设等产业的发展,从而为群众体育项目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未来竞技体育如何更好地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竞技体育赛事的宣传需要更加全面和深入。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社交平台等推广竞技体育赛事,让更多人关注和了解到。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项目的结合需要更加密切。
在一些重大的竞技体育比赛的间隙,可以组织一些群众性质的体育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
竞技体育项目的推广需要更多地注重基层。
关于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协调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资源不均衡问题,例如竞技体育在资金、人力等方面拥有更多资源,而社会体育则面临场地设施不足、指导人员短缺等问题。
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在管理和运营方面也存在差异,竞技体育更加注重训练和比赛成绩,而社会体育更加注重群众参与和健康效果。
此外,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在协调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问题,例如跨部门合作不够顺畅、政策法规不健全等。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协调发展。通过完善法规、制定规划、加大投入等措施,为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搭建合作平台,推动两者的融合发展。
创新体制机制
应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深度融合。通过改革赛事制度、拓宽资金来源、加强人才培养等途径,实现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良性互动。
规划引导
政府可以建立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协调机制,促进两者之间的沟通、协作和配合,共同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建立协调机制
创新驱动
通过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方式,推动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协调发展。例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体育资源的在线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发展路径
制定科学的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发展路径,明确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和措施,逐步推进协调发展。
竞技体育在训练和比赛中引入了高科技手段,如科学训练、运动康复等,提高了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
社会体育的参与人群不断扩大,不仅限于城市居民,也逐渐覆盖到农村地区和不同年龄段的人群。
社会体育在提高人们身体素质、增强社交互动以及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社会体育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蓬勃发展,例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等。
以竞技体育发展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
以竞技体育发展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1. 引言1.1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关系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共同构成了体育运动的完整体系。
竞技体育是一种高水平、专业化的体育形式,强调竞技和比赛,是体育运动的精英层面。
而群众体育则是大众参与的体育活动,注重健身、娱乐和社交。
尽管在形式和目的上有所不同,但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之间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竞技体育的发展为群众体育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竞技体育项目的不断创新和提升,吸引了更多人参与体育活动,激发了大众对体育运动的热情。
竞技体育赛事的精彩表现也为群众树立了榜样,激励他们努力锻炼身体,提高运动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群众体育逐渐融入了更多人的生活,成为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应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通过竞技体育的引领和带动,群众体育可以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发展,使更多人受益于体育运动的乐趣和健康益处。
1.2 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的影响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显著的影响之一就是激励和鼓舞了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
通过竞技体育的精彩比赛和优秀运动员的表现,可以激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体育锻炼意识和水平。
竞技体育的赛事和比赛也为群众提供了一个观赏和学习的机会,让他们更加熟悉和了解各种体育项目,进而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兴趣。
竞技体育的影响力也可以促进群众体育活动的发展和普及。
通过传媒的报道和宣传,竞技体育赛事可以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体育活动,推动群众体育项目的发展和普及。
优秀的竞技体育运动员也会成为群众体育爱好者的榜样和榜样,鼓舞他们勇敢挑战自我,努力提升自己的体育水平。
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的影响是积极的,可以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和推广,激发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参与意识,为建设健康快乐的体育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竞技体育的发展带动群众体育参与竞技体育的发展不仅仅是专业运动员们的专属领域,它也可以有效地带动群众体育的参与。
以竞技体育发展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
以竞技体育发展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1. 引言1.1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关系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是体育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方面,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竞技体育是高水平、专业化的体育活动,代表了国家、地区或俱乐部参加各类比赛,旨在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和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而群众体育则是普通民众进行的、自愿且非营利性的体育活动,包括各种健身运动、休闲体育等。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竞技体育的发展可以激发人民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和参与欲望,提高整个社会对体育的认可度和关注度。
竞技体育的成功和成就能够影响到广大群众,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促进他们加入到体育活动中去。
竞技体育的健康竞争和激烈对抗也能够激发群众的斗志和挑战欲,促使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之间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关系。
竞技体育的发展可以促进群众体育的普及和发展,而群众体育的繁荣也为竞技体育提供了广阔的人才基础和社会支持。
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在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正文2.1 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的积极影响竞技体育的发展可以为群众体育提供榜样和激励。
优秀的运动员和运动队在比赛中展现出来的拼搏精神、团队合作和技术水平,可以激励更多的人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他们的成功更加让广大群众意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促使他们踊跃参与体育活动,提高整体的体育素养。
竞技体育的推广和普及也为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机会。
通过举办各种赛事和比赛,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体育运动,也可以为广大群众提供参与的机会。
这种参与可以是观众的角色,也可以是运动员或志愿者的角色,从而让更多的人亲身体验到体育带来的快乐和健康。
竞技体育的影响力也可以带动更多的体育资源向群众体育领域倾斜。
一些知名的体育赛事和运动品牌往往会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引擎,带动相关设施和设备的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体育条件和环境。
以竞技体育发展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
以竞技体育发展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竞技体育的发展不仅吸引了大批的运动员,也对群众体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竞技体育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
通过观摩竞技体育比赛,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高水平的比赛,还可以学习到一些专业的技术和战术。
这些经验和技术可以为普通人所借鉴,使他们的运动水平得到提高。
竞技体育为人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优秀的运动员不仅在比赛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技术和风采,更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达到了顶尖水平。
这样的榜样对于广大的群众来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示范作用。
他们会受到这些榜样的影响,从而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竞技体育的发展为群众体育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支持。
优秀的运动员和比赛项目需要有更多的资源来支持他们的训练和比赛,这也为体育运动的普及提供了更多的条件和机会。
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为群众体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我们也要看到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的促进作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竞技体育的商业化和市场化使得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优秀运动员和比赛项目往往成为了商业赞助和媒体宣传的对象,而一些普通的群众体育运动却无法得到足够的资源支持。
竞技体育的竞争压力和市场竞争使得运动员们更加倾向于追求成绩和金牌,而忽略了运动的本质和乐趣。
这种功利化的运动观念也影响了群众体育的发展。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之间的输送机制和培训机制尚待完善。
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并不一定能够成为优秀的榜样和引领者,有效地把优秀的经验和技术传递给普通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对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结合。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群众体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通过建设更多的体育场馆和公共设施,扩大体育教育的覆盖面,提高体育服务的质量,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运动空间和机会。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应该加强交流和互动。
通过组织一些优秀的运动员和比赛项目参与到群众体育中,为普通人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应该建立一些专门的体育培训和输送机制,将优秀的经验和技术传递给普通人,从而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资源共享模式的研究王维岗081310118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会体育0801班摘要为了探究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资源共享模式,运用调查法、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对现阶段陕西省竞技体育现状、人才资源和场地资源以及群众体育的发展机遇进行研究,发现存在的许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现阶段的资源共享模式关键词:陕西省,群众体育,竞技体育,资源共享模式一.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成就竞技体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展示国家科技、经济、文化的重要窗口。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孕育了数千年华夏文明的中华大地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发生了一系列新的飞跃。
同时,1979年中国恢复了与国际奥委会的正式关系,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后,中国当代体育成了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临机遇,迎接挑战,原国家体委及时调整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统一竞技目标,突出奥运战略,集中力量,把有限的人、财、物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并通过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将全国上下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群体,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自觉的追求竞技体育的最高目标,使中国的竞技体育从此踏上了建设体育强国之路,中国体育开始了全面走向世界的历程。
对此,从历届亚运会和奥运会获奖牌情况可略见一斑。
60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
1956年,陈镜开打破了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成为我国第一个创造世界纪录的运动员;1959年,容国团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
1984年,中国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获得51枚金牌、100枚奖牌、位列金牌榜第一,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创造了中国竞技体育新的辉煌。
我国自1980年首次参加冬奥会后,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实现了我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
在亚洲,从1982年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开始,中国已经连续7届位列金牌榜第一。
截至2009年8月,中国运动员获得的世界冠军数已达2310个,创超世界纪录达1195次。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让全世界难以忘怀,除了激情的比赛和开闭幕式精彩的表演外,就数宏伟高大的体育场馆了,众所周知,北京奥运用的体育场馆都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出来的,无论是从设计技术还是施工技术,都是运用了国际最新科研成果。
而这对一个科技不是很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只靠自己是不可能的,然而中国却做成功了。
究其原因我发现,主要在于中国的模式——举国体制。
虽然人们对举国体制评论褒贬不一,但在大型国际赛事的举办方面,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最能体现它举国体制的优势,举全国之力办一件事情,能汇聚全国精英的智慧,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一座座体育场馆拔地而起,在其他国家不能实现的事情在中国实现了:构思巧妙雄伟壮观的鸟巢、美妙绝伦五彩斑斓的水立方、朴素厚实的五棵松等等。
二.陕西省竞技体育现状陕西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在体育方面的奋斗目标是要成为西北地区体育事业的一面旗帜,实现区域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竞技体育方面。
经过不断的发展逐渐迈进竞技体育大省、强省的行列。
陕西省委6号文件[陕发(2003)6号]明确指出:“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历史性机遇,坚持依靠科技,重视人才,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西部的体育强省,使体育事业发展总体水平和主要指标达到全国中等水平,走在西部省区的前列。
”但是目前我们为实现此目标所面临的困难还很多,其中竞技体育人才的极度缺乏是摆在我们眼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陕西省竞技体育与东部沿海地区有大的差距,但近年来,陕西竞技体育水平进步较为明显,从2000年田亮一人在27届悉尼奥运会单人跳水取得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之后,雅典奥运会再夺1金1银1铜,北京奥运会上,陕西运动员郭文珺和秦凯又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贡献了2枚金牌和1枚铜牌。
2008年,陕西省体育局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01年陕西在9运会获得8.5枚金牌, 取得历史性突破。
西安举行的全国射击系列赛(第三站)暨个人锦标赛上,运动员龚杰以503 . 9环的总成绩平了世界纪录; 2004年,陕西省共获得14 . 5个世界冠军, 19个亚洲冠军, 51.5个全国冠军, 有6名运动员取得雅典奥运会资格。
在取得令人注目的成绩后,我们必须清醒看到,陕西竞技体育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人力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与“片面理解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方针有关。
各省只是围绕“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制定战略,停留在表面成绩上。
竞技人才培养梯度不完善, 业余体校之间交流少,资源利用率低,训练各环节脱节,大部分体育场馆处于闲置状态,没有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
三.群众体育发展的机遇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现在群众体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将从以下几点来陈述:3.1国家政策的支持建国以来,中国的群众体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一样,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从此群众体育驶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开创了中国体育事业全民健身与奥运争光比翼齐飞,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局面。
为了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保障公民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合法权益,提高公民身体素质,国家在2009年10月1日颁布了《全民健身条例》。
在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的基础上,顺应人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提高身体素质的愿望和需求,适时设立“全民健身日”并颁布《全民健身条例》,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体育健身创造社会氛围和条件保障。
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宏伟目标。
盛志国表示,体育强国的本质内涵,能够更加客观找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群众体育作为“基础性短板”的现实定位,促使采取突破性措施,为实现群众体育快速发展做出思考与努力。
“当前群众体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有理由付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大的作为。
”盛志国说,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群众体育发展进程中的诸多挑战和问题。
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相比,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水平和质量的供需矛盾仍然较为突出。
盛志国坦言,群众体育发展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仍较为明显,非均衡发展的状态未能得到根本改善。
同时中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还不高,群众科学健身的意识还不强,科学健身的手段和方式有待进一步丰富。
3.2体育设施的大量建设随着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大型赛事的举办,我国的体育设施也随之不断完善,为群众体育的发展奠定的了良好的基础。
体育赛事结束后,场馆就闲置下来,弃之可惜,食之不见得没有味道。
场馆适当的向公众开放,不但可以带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还能在发展群众体育的同时获得利润,用于场馆的运营和维护。
3.3陕西省将要举办第十三届全运会全运会在若本省举行,可以提高群众体育的参与意识,增加群众体育的参与人群,比如第十一届全运会的筹办与举办,山东省经常性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比例显著上升。
以大型运动会的举办为契机,大力改善举办城市的体育场馆建设已经成为每个举办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体育场馆的扩大同时也可以调动广大市民对体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同时有群众基础的运动项目会将会扩大规模,没有群众基础的项目会被引进并推广,群众体育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群众选择体育健身参与的形式呈现多样化。
全运会的举行将会使群众体育健身的方法更加科学,更多的群众了解了体育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医学、运动训练学等专业知识,在各种健身场所,“运动处方”已被广泛采纳,所谓“运动处方”就是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采用处方的形式建议健身者锻炼的内容和运动量,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健身指南。
参与健身的群众会在专业人士的建议下根据个人的心脏功能能力、运动能力和靶心率,选择不同强度且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同时对于自己进行锻炼时应达到和保持的心率以及所需要的运动量也更加明确,如针对部分群众用脑较多、运动时间少的情况,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如跳绳来健脑,以及用健身跑等方式增强体质和耐力,“体质监测”也更加科学地指导着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体育健身。
⑴四.群众体育资源对竞技体育的支持4.1 建立优势项目广泛的群众体育基础竞技体育人才必须从群众体育人口中挑选,所以一个好的运动项目,必须要有一个广泛的群众体育基础。
目前陕西省的优势项目有跳水、射击、武术等,且分别在重大体育赛事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现在西安市有很多大型的游泳馆:陕西省游泳中心(跳水馆)、和平温泉、蓝天温泉、蓝波游泳场、黄河温泉游泳馆、新纪元俱乐部、北张温泉游泳馆、电子科技大学游泳池、西安半坡湖度假村室内温泉游泳馆、西安体育场室内温泉游泳馆、五龙汤室内温泉游泳馆、四医大温泉游泳。
其中有少数馆供运动员训练用,大多数都向公众开放,且效果都比较好,所以陕西省的游泳项目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陕西是红色革命根据地,射击比赛在抗战时就有很好的群众基础,现在陕西有重兵驻扎,兵工较其他省市发达,盈利性的射击场也有很多,比如西安立靶、陕西老枪射击馆,所以射击爱好者较其他省多,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竞技体育必须以群众体育为基础,群众体育发展好了才能更好的为竞技体育培育后备人才。
4.2 培育后备人才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的现状。
目前,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来进行的。
全省共有各级各类体校75所,其中省属体校3所、市属体校15所、县属体校57所,在校学生总数约8100名左右;全省共有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470所,其中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4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80所,市、县(区)两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386所。
各省二三线运动员人数与城运会成绩是从后备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两个不同纬度衡量某一地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指标。
从对陕西省与广东省、江苏省二三线运动员在训人数的统计中,凸现出我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数量基础的薄弱。
2005年三省二三线运动员人数统计表数据来自于《体育事业统计年鉴2006年》⑵五.竞技体育资源的有效利用5.1 人才资源全省优秀运动员共计906人,其中国际健将18人,占总人数的2%;国家级健将113人,占总人数的12%;一级运动员141人,占总人数的16%。
总体而言,我省优秀运动员在能级结构上“塔尖”部分比较薄弱,健将级运动员仅占14%。
对于我省建设竞技体育西部强省的目标来说,顶尖水平运动员的数量和质量将是至关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