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个基本形态之间的关系资料
体育文化概论
近现代世界体育是以西方工业革命和文艺复 兴运动为背景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他以这 样几部分组成:以增进社会健康和满足休闲 为 理想的大众体育,以谋求人的个性发展为 目的的学校体育,以及奥林匹克为核心的竞 技体育。这三部分邮寄的整合起来,汇成当 今世界的主题体育文化,成为全世界共有的 文化财富。
体育文化始终代表着人类文明、和平与发展 的主题。这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一种实 实在在的存在并对人类产生了并且将产生重 大影响的文化。体育文化因其操作性和通用 性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辐射力强等特 点而格外迷人,掌握和弘扬体育文化具有天 然的优势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体育文化的变迁与冲突 五、体育文化的现代转型
复兴东方体育文化
在学术界,八世界简单的划分为东方欲西方 还有许多争议,有人认为在东方欲西方之间 至少还存在着一个既不属于东方,也归不入 西方的伊斯兰文化。有人甚至认为即使在西 方也不存在一个可以涵盖所有国家、民族的 文化,何况东方各文化圈的差别更是大相径 庭。但是我们根据世界历史的逻辑大致把源 于古希腊、罗马文明,以基督教文明为宗教、 哲学基础的,后来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欧美各 国定位“西方”,而把主要是东亚的各国或 地区,暂定为“东方”。那么让我们分析讨 论一下东方主要各国和地区,体育文化历史 任务。
教学形式:
专题讲授 分组讨论 课程考核。
教学任务:
体育文化概述 奥林匹克体育文化 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体育文化 西北民族地区、民间、民俗体育文化 学校体育文化 体育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新的
增长点 考核
第一讲 体育文化概述
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今天,不论你是否 喜欢体育,都无法摆脱体育学校里的体育课, 小区里的体育健身,电视里的体育频道,大 街小巷里的体育彩票……,体育可谓无处不 在。然而,体育像空气一样与我们同在,并 不意味着我们真的了解体育,就像每个人少 不了一日三餐,却未必懂得多少营养学。更 何况,在这个有着尚文轻武传统的民族灵魂 深处,依然存在着对体育的诸多偏见和误解。
体育概论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竞技体育:是指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体在体力、技艺、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为目的的训练和竞赛活动。
学校体育:是指以学生为对象,通过身体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传授身体知识、技术、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社会体育:是指一切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或组织为社会公民所开展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普及性体育活动。
终身体育: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
体育产业:体育产业是指以向社会提供与体育有关的物质产品和劳动服务为收入来源的经营性的各种行业总和。
体育功能:体育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现象以其自身的特点作用于人和社会所能产生的作用和效能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锻炼获得的在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与体育活动能力、人体适应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家庭教育:是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以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家庭成员的需要与爱好选择体育活动内容和方法,利用自己的余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
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是以基层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
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和学校的体育教学计划,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
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教学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学校体育学试题集(相当全)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1.体育 2.大众体育3.竞技体育4."六艺"(西周)5."六经"二填空:(每空0.5)1."体育"一词最早产生于()年2.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至今不足()年3.现代体育是由()()()所构成4.全面发展的教育离不开()5.()和()是体育的本己目标6.学校体育是()的重要组成部分7.以健身.娱乐等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被称为()8.在中国.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9.我国西周时期有了以()()()()()()为主体的学校教育内容10."六艺"中的()和()可以被看成是我国学校体育的萌芽11.汉代董仲舒用以取代"六艺"的"六经"包括()()()()()()12.()年公布的<新学制课程纲要草案>把"体操科"改为()13.<体育之研究>的作者是()14.新中国实施全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最早年份是()15.新中国成立至今.共进行了()次"千名优秀体育教师"的评选活动和()次大规模的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研究16.邓小平所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是()()()17.体育教学中的"三基"是指()()()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1."体育"一词最早产生于()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2.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的历史不足()A:50年 B:100年 C:150年 D:200年3.以“三基”为基本内容的体育被称为()A:大众体育 B:竞技体育 C:学校体育 D:终生体育4.国民体育的基础是()A:大众体育 B:竞技体育 C:学校体育 D:终生体育5.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A:礼乐 B书数 C:诗易 D:射御6.“武举制”最草产生于中国的()A:秦 B:汉 C:唐 D:宋7.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8.“武学”最早出现于中国的()A:唐 B;宋 C:元 D:明9.中国清朝可被称为“体育家”的是()A:乾隆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颜元10.“体育科”最早出现于()A:1903 B:1913 C:1923 D:193311.《体育之研究》一文的作者是()A:周恩来 B;毛泽东 C:恽代英 D:颜元12.中央(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A:1950 B:1956 C:1957 D:195813.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A:1955 B:1956 C:1957 D:195814.《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的颁布年份是()A:1977 B:1978 C:1979 D:198015.《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颁发于()A:1990 B:1991 C:1992 D:19951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A:场外性 B:竞技性 C:技术性 D:基础性四.双项选择(每小题1分.答错扣0。
体育概论
1.体育的分类将体育领域中的各种表现形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区分并确定其归属的过程。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体育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若按体育实施范围划分,可分为学校体育、军队体育、社区体育、农村体育等;若按年龄特征划分,可分为幼儿体育、儿童体育、成年体育、老年体育等;若按时代特点划分,可分为传统体育、近代体育、现代体育等;若按照功能划分,可分为医疗体育、健身体育等。
依据各种体育实践的基本功能和特征、人们对体育基本类型的认同,以及体育工作的实际情况等综合因素,将体育划分为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大众体育、体育产业四种基本类型。
1910年成立中国国家奥委会,1958年断交,1979年恢复。
《奏定学堂章程》是废除科举制,1903年体操从日本传入,清政府进行教育改革。
1923年“中体西用”,体操改名为体育,并在中小学中推广《课程改革纲要》2.体育的概念狭义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广义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3.体育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素质。
体育工作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实行普及和提高相结合,促进各类体育协调发展”,这一规定不仅强调体育对人发展的要求,还特别强调了体育事业要协调发展的问题。
《体育法》的颁布,不仅填补了国家立法的一项空白,而且标志着中国体育工作开始进入依法行政、以法治体的新阶段,这是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2008年8月29日正是《体育法》颁布十三周年,也正逢北京2008年奥运会刚刚胜利闭幕。
4.体育的组织机构中国政府管理体育的最高组织机构是国家体育总局,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
5.体育的起源余力论始于席勒,后经斯宾塞发展。
试论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试论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作者:张敏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2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摘要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和竞技体育的内容、目的和作用、方法与手段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
作者还就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论述,研究结果认为,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竞技体育亦可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两者之间既有对立又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
体育发展至今,需要体育的各方面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因此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是可以结合的。
只有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二者和谐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各自的发展以及体育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学校体育竞技运动相互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
体育工作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各类体育协调发展。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如何合理采用竞技运动项目来提高学校体育质量一直在困扰着广大的学校体育教师,这一问题关系到未来学校体育的发展。
在过去的五十多年中很多专家一直在努力解决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问题,在新世纪同样要解决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问题。
一、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概述广义的体育包含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
体育的这三个方面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竞技体育是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展和不断提高个人、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以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而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
它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及社会的需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措施为手段,通过多种组织形式所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在我国,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一直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分别属不同的系统管理,即体委系统和教育系统。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个基本形态之间的关系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个基本形态之间的关系一、三个基本形态的概念1、学校体育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学校体育属于教育范畴,无论在哪种社会条件下,都受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并通过培养人才为之服务。
学校体育与学校德育、智育共同组成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一项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
2、大众体育大众体育是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对应的概念。
由企、事业单位职工,以及城镇居民与农民,为达到健身、健心、健美、娱乐、医疗等目的而进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
3、竞技体育竞技体育亦称竞技运动,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二、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区别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者的区别集中体现在三者的构成或组织形式上1 学校体育的构成或组织形式: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与竞赛;早操和课间操;科学的信息和保健措施。
2 大众体育的构成或组织形式:政府机构中的大众体育组织;人民团体中的大众体育组织;体育群体和体育社团;大众体育实施的载体和形式(以个人和家庭为单位的形式;锻炼小组;单位组织的活动;街区组织的活动;健身俱乐部)3 竞技体育的构成或组织形式: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三、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联系1 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之间的联系:①学校体育是大众体育的源泉,它为大众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大众体育能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需要大众体育来强化学校体育的效果,将学校体育转化为终身体育,因此,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关系。
2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联系:①学校体育是构建竞技体育的基础,数以万计的少年儿童是竞技体育人才发掘的唯一资源。
第5章 《体育概论》考点
第五章体育概论考点一、名词考点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
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
6.体育基本技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基本方法。
7.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8.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
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
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9.体质:人体的质量,它是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体质包括体格、体能、和适应能力三部分。
目前,国内外对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测定,大致包括: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身体机能(肺活量、血压、脉搏);身体素质(灵敏、速度、耐力、力量、柔韧)。
10.体格:人体外表的形态结构。
如何看待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关系?
如何看待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相辅相成的双翼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如同鸟类的双翼,看似独立,实则密不可分。
纵观体育发展史,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体育事业繁荣的轨迹。
教育专家应从几个角度去理解二者的关系:一、竞技体育为大众体育提供“灯塔”指引竞技体育代表着人类体能和技能的巅峰,其极致追求,不断突破人类极限,吸引着无数人关注。
观看比赛,大众可以学习到高水平的运动技术、理念和精神,为自身参加体育活动提供方向和动力。
奥运会和世界杯的盛况,释放了无数人对运动的兴趣,为大众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大众体育为竞技体育提供人才“沃土”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源源不绝的人才支撑,而大众体育则是挖掘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础。
通过广泛的参与,大众体育能发掘出具有高潜力的运动苗子,为竞技体育储备后备力量。
同时,大众体育也能够为竞技体育运动员提供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心理支撑,使他们拥有更健康和积极的成长环境。
三、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实力竞技体育的辉煌成就能够激发大众参与体育的热情,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
而大众体育的群体壮大,能够为竞技体育提供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支持,促进竞技体育的更深层次发展。
例如,足球、篮球等项目的普及,为职业联赛提供了庞大的球迷群体和市场,也为国家队提供了更多优秀的球员。
四、教育的视角:将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融入教育体系教育专家应将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有效融入教育体系,实现“全民健身活动”和“竞技水平进阶”的双赢。
具体来说,可以:结合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将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元素融入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健康意识,帮助和鼓励学生参与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
注重体育人才培养:加强学校体育训练和比赛,以及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建设,发掘和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为国家队储备后备力量。
积极倡导体育文化:将体育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拼搏精神、勇于挑战的精神,并鼓励学生积极组织体育活动,体验运动的乐趣。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区别和联系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区别和联系1、从定义本质上来说,学校体育是为了增强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健康素养,从而获得心理与生理益处。
大众体育则是以体育运动为载体,以普及体育文化、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为目的的。
竞技体育则更加注重体育竞赛的结果,通过竞争,在赛场促进国家或个人的升迁。
2、从受众群体来说,学校体育是以学生为主要受众群体,强调全民健身,从学生时期开始就为受众群体提供教育服务。
大众体育则是以所有体育运动人士为受众群体,旨在拓展自己的运动技能,将体育文化普及开来。
竞技体育则以选手、训练师以及教练、裁判、比赛组织者为主要受众群体,为他们提供赛场的舞台和机会,实现最大潜力。
3、从运动层次来看,学校体育主要是让学生接受体育系统教育,提高身体素质,水准以较低要求为主;大众体育注重培养体育运动参与者的健身意识,以健身和参与为主;而竞技动来实现最大的决胜关键,要求有较高的专业性,强调水准的提高。
1、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有共同的背景,都旨在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秉持公平、公正、公开和消除歧视的原则,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为健康人群提供参与机会。
2、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均依据教练和教师的培训和考核,以提升全民的能力为核心,以普及全民健身、提高大众的体育技能为主要目标,保证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共同发展。
3、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各自都有不同的性质,各方面也在不断发展,但他们之间又具有联系和相互融合,承担着相同的使命,维系着普及体育运动及文化传播的完整性和有序性,为全民健康提供重要的支撑。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社会适应能力: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2学校体育: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3体育教学方法: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4直观法: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际的演示或外力帮助,借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肌肉本体感觉器官来直接感知动作的方法。
5自主学习法:指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内容、完成体育学习目标的体育学习模式。
6发现是教学法:发现是教学法又叫问题法,它是从青少年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标,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结构化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7体育实践课的密度:亦称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各项教学与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教与学活动之间的合理比例。
8课外体育:指在体育课程以外进行的,以健身、保健、娱乐为目的,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课余体育训练以及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进行的课余体育竞赛等的总称。
9课时训练计划:课时训练计划是最基础的训练计划,它是根据周训练计划以及体育训练实际情况,包括学生身心状态、具体训练要求、气候等,对一次训练课所做的具体安排。
10重复训练法: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要求,反复进行某一练习的一种方法。
11循环训练法;指根据训练的具体目标,建立若干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的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的练习,周而复始地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
12淘汰法:指在比赛过程中逐步淘汰成绩差的运动员,最后决出优胜者的一种方法。
它分为单淘汰和双淘汰两种形式。
13循环法:指在比赛过程中,参赛者都要按照一定的次序相互轮流进行一次比赛,最后综合全部比赛的胜负来决定名次的一种比赛方法。
对体育的认知
对体育的认知一、体育的概念与分类(一)体育的概念在人类生存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通过自己的身体活动作用于自然界外部,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身体活动作用于自身,以促进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我们把后一种作用于人类自身的活动称为“身体运动”,即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讲的体育运动或广义体育。
“体育”一词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1760年法国在报刊上首先使用“体育”一词,来讨论儿童的教育问题。
体育运动(广义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约,也为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
(二)体育的分类按照体育的目的、对象和对社会的影响,广义的体育可以分为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3种。
1.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展开的、通过身体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并传授身体锻炼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完善人类的自身发展,使学生具有良好体质,并能掌握体育锻炼的相关知识、技能,使其终身受用。
学校体育的主要形式是体育教学和校内体育活动,没有竞技运动的功利性,也没有大众体育的随意性,而是具有很强的规范性。
2.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人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方面潜力,为取得优异竞赛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活动,竞技体育有以下特征。
(1)激烈的对抗性和极高的观赏性,运动员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以战胜对手。
(2)竞技比赛具有国际性,比赛规则国际通用,结果也被社会承认。
(3)参加竞赛的运动员,代表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团体,具有较强的严肃性。
(4)竞技活动是讲究功利的,不像休闲运动那样,仅仅是为了个人消遣和娱乐。
3.大众体育大众体育也称群众体育,是指为达到健身强体、医疗保健和休闲娱乐等目的而进行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大众体育有以下特征:(1)健身性:这是大众百姓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
(完整版)体育概论复习笔记
体育概论复习笔记引言:一、体育概论在我国的发展过程欧美引进阶段发展过程苏联建立发展: 1985年曹湘军《体育概论》二、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与范围体育概论以体育社会文化现象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首先的从整体把握体育各方面和全部过程、其次从宏观层面揭示体育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规律、还必须回答体育生成。
发展和存在价值等最基本的问题。
三、体育概论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地位学科: 是科学研究里面体系相对独立, 理论相对完整的分支。
体育概论是一个综合学科。
它具有完整性、宏观性、综合性、高度概括性的特征。
四、体育概论的特点理论性与思想性、应用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五、《体育概论》的教学目标学习它的意义: 更新体育观念、促进学科建设、指导体育教学和体育改革的实践。
1、学习体育概论的意义:2、完善体育学科体系的需要3、完善体育交流的需要4、分析体育实践问题的需要第一章什么是体育1、体育的基本特征:2、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3、以人自身发展为目的以主客体统一为存在方式, 动机与效果统一于人本身概念: 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体育概念的历史演进一、国外古代体育的概念二、有现象, 没有体育体操三、近现代欧美国家的“体育”的概念欧洲“体育”一次出现与文艺复兴时期。
并且近代体育是随教育制度建立而发展起来的。
体育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1793年德国古兹穆斯《青年的体操》说体育属于身体的教育。
19世纪体育已成为一个专门输液出现在一些教育和体育专著中。
德国体操欧洲体育内容的支撑瑞典体操英国户外运动四、中国的“体育”概念古代中国关于体育的术语养生、尚武、游息、角力。
近代同欧美一样, 是经历体操和体育的演进过程的。
二这两个是由日本传入中国的。
1923年《课程纲要草案》有体现。
有关体育概念的综合一、国外对体育的界定1、体育是促进人体健康发育的教育。
2、体育是促进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3、体育是开发人类运动潜力的活动和制度的总称二、国内对体育的界定1、狭义的体育——身体教育2、广义的体育——体育是社会文化活动体育与其他身体活动形式的关系一、体育与劳动的关系体育的发展劳动发挥了及其重要的着用1、体育与劳动的关系劳动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叶改造了人的自身自然劳动是体育获取实践手段的源泉劳动是促进体育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的动机2、体育与劳动的区别二者目的不同二者作用对象不同二、有鉴于两者的作用对象不同, 两种活动的表现方式与完全不同。
体育社会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体育社会学:又叫群众体育学,是关于职工、农民、居民体育活动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与体育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领域上明显不同。
2.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总称。
3.体育运动中的角色:是指个人在由体育而结成的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这种地位有其权利,义务和相应的行为要求。
4.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
5.体育群体: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社会关系结合起来的,结构相对稳定的进行体育活动的集体。
6.体育运动中社会互动:体育运动过程中,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个体或群体间经常性的交互或共同进行感性运动,这种交互或共同的行动,产生了体育的社会互动,并成为体育社会交往的重要内容。
7.体育社会学:是有关体育的社会学群的总称,包含着众多的学科,如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学,体育美学等,体育社会学也是其中的一门学科。
8.体育运动的技术分层:指按照人们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等级情况进行分层。
9.体育制度:是由国家体育机构和社会体育组织制定并实施的各种规章,条例,制度和办法的总称。
10.体育中的冲突:指双方为了某种体育利益或者体育价值观念,而产生的相互排斥、伤害、剥夺甚至毁灭的互动方式。
11.自然流动:指体育人才在人才链上的正常的,顺向的流动。
12.狭义体育消费:即直接的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在参与体育活动与观赏运动竞赛表演过程中,对体育服务产品及体育活动直接有关的体育实物消费品,精神产品等体育消费资料的消费。
13.竞技体育:在全面发展身体,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人在体力、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攀登运动技术高峰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运动过程。
14.社会体育:也称“群众体育”“大众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体育活动。
15.残疾人体育:是指在听力、视力、语言、智力和肢体等方面有缺损者,通过身体练习,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帮助康复,培养意志品质和生活自理能力为目的,所进行的体育活动。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个基本形态之间的关系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个基本形态之间的关系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个基本形态之间的关系一、三个基本形态的概念1、学校体育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学校体育属于教育范畴,无论在哪种社会条件下,都受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影响与制约,并通过培养人才为之服务。
学校体育与学校德育、智育共同组成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就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一项基本内容与基本途径。
2、大众体育大众体育就是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对应的概念。
由企、事业单位职工,以及城镇居民与农民,为达到健身、健心、健美、娱乐、医疗等目的而进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
3、竞技体育竞技体育亦称竞技运动,就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二、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区别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者的区别集中体现在三者的构成或组织形式上1 学校体育的构成或组织形式: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与竞赛;早操与课间操;科学的信息与保健措施。
2 大众体育的构成或组织形式:政府机构中的大众体育组织;人民团体中的大众体育组织;体育群体与体育社团;大众体育实施的载体与形式(以个人与家庭为单位的形式;锻炼小组;单位组织的活动;街区组织的活动;健身俱乐部)3 竞技体育的构成或组织形式: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三、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联系1 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之间的联系:①学校体育就是大众体育的源泉,它为大众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大众体育能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需要大众体育来强化学校体育的效果,将学校体育转化为终身体育,因此,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就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关系。
2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联系:①学校体育就是构建竞技体育的基础,数以万计的少年儿童就是竞技体育人才发掘的唯一资源。
体育社会学考试重点
体育社会学考试重点绪论一、体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中,体育社会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指尖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学科。
二、区分的几个概念P31、体育社会学: 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中,体育社会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2、社会体育学,也称群众体育学,是关于职工、农民、居民体育活动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与体育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上明显不同。
3、体育社会科学,是有关体育的社会科学群的总称,它包含着众多的学科,如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学、体育伦理学、体育美学等,体育社会学也是其中的一门。
三、体育专业考研的几个方向:体育学——a.体育教育训练b.运动人体科学 c.体育人文社会学 d.民族传统体育四、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1、研究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与社会的相互关系2、研究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3、不同体育形态的研究A、大众体育(Physical Recreation )-身体娱乐B、学校体育(Physical Education )-身体教育C、竞技体育(Elite sports )-高水平体育本章思考题1、体育社会学研究基本对象:体育社会现象社会功能:P4第一章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一、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学具有的社会功能:描述、解释和预测。
体育基本理论教程和运动训练学名称解释归纳记忆最强
体育基本理论名解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
Physical Education):狭义的体育,俗称“小体育”。
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有效地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
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形式。
动的健身、娱乐与休闲活动。
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和支配余暇时间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运动某一方面的文明因素。
知识、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的标志,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
广义):把体育产业作为体育事业和国民经济中的一部分,其范畴应当包括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商品的生产、开发、流通、销售与服务等整个领域。
(狭义):把体育运动本身作为商品和劳务进行经营活动的企业的集合。
的含义:限划分和权力运行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
法律和制度。
展的指导思想、方针、任务和布局等进行的全局性和高层次的谋划。
事业的基本理论。
它属于体育学科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人文社会学科中的一个分支学科。
育问题作价值判断,价值取向的基本原则;需要的一种重要的体育观念。
按照系统论原理,整体性是系统的主要特征。
的正确反映。
和人文体育观一样也是现代体育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理念:体育理念是一个精神、意识层面上的哲学概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体育实践及理性思考而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是一种比较自觉的、系统的、理性的认识,是一种展望和追求。
简言之,就是在体育价值观的基础上,对体育理论化、系统化、综合化的认识或观念。
在现代体育发展中,它起着明显的导向和规范作用,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
动和散打运动两大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言之,体育是人类以自身运动为主要手段改造自我身心的行为或过程。
运等基本活动中的能力)、身体素质(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和体育运动能力。
相对的特征。
的身体活动。
它可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可能是一个静态的动作。
学校体育学-体育概述-学霸笔记
第二十五天-学校体育学-体育概述体育概述考点 1: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加)一、国外学校体育发展概况1.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被誉为“近代学校体育之父”。
2. 洛克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德育、体育、智育做了明确的区分,并着眼于实际锻炼。
3.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阐述了自然主义教育和体育思想,推动了人们研究体育和教育的热情。
4. 德国的施皮斯把体操从社会引向学校,被称为“学校体育之父”。
5. 1774 年,受夸美纽斯和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德国博爱派教育实践家巴泽多在德绍创建了第一所博爱学校。
6.“新体育”学说是在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由美国学者托马斯·伍德和赫瑟林顿提出的体育理论,它也被称为自然体育学说。
该理论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体”字意味着整个机体活动,而不仅只有智力才是教育的手段。
体育应包括机体教育、神经肌肉活动教育、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四个方面。
二、我国学校体育的形成和发展1. 古代“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御是军事技能训练,具有体育的性质,此外,“乐”中的舞蹈,也含有体育的意义。
2. 1903 年,没落的清政府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政权,在推进“新政”的过程中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类学堂中设置体操科。
3. 毛泽东 1917 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强调学校体育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
4. 1923 年,《新学制课程标准》正式将学校“体操课”改为“体育课”。
5. 1922 年,《壬戌学制》的出台标志着军国民主义教育在我国的没落。
该学制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参照美国“六三三制”的形式并结合我国情况制定。
6. 1940 年 3 月公布了《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的学校体育实施方案。
三、(拓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四个阶段)1. 初创阶段(1949 ~ 1957 年)1953 年将“身体好”作为“三好学生”的第一条。
学校体育学试题集(相当全)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试题 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 1.体育 2.大众体育 3.竞技体育 4."六艺"(西周) 5."六经" 二 填空:(每空0.5) 1."体育"一词最早产生于()年 2.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至今不足( )年 3.现代体育是由()()()所构成 4.全面发展的教育离不开() 5.()和()是体育的本己目标 6.学校体育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7.以健身.娱乐等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被称为() 8.在中国,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 9.我国西周时期有了以()()()()()()为主体的学校教育内容 10."六艺"中的()和()可以被看成是我国学校体育的萌芽 11.汉代董仲舒用以取代"六艺"的"六经"包括()()()()()() 12.()年公布的<新学制课程纲要草案>把"体操科"改为() 13.<体育之研究>的作者是() 14.新中国实施全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最早年份是() 15.新中国成立至今,共进行了()次"千名优秀体育教师"的评选活动和()次大规模 的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研究 16.邓小平所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是()()() 17.体育教学中的"三基"是指()()()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 1."体育"一词最早产生于()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2.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的历史不足 () A :50年 B :100年 C :150年 D :200年 3.以“三基”为基本内容的体育被称为 () A :大众体育 B :竞技体育 C :学校体育 D :终生体育 4.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 A :大众体育 B :竞技体育 C :学校体育 D :终生体育 5.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 A :礼乐 B 书数 C :诗易 D :射御 6.“武举制”最草产生于中国的()A :秦B :汉C :唐D :宋7.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8.“武学”最早出现于中国的 ()A :唐B ;宋C :元D :明9.中国清朝可被称为“体育家”的是 ()A :乾隆B :康有为C :梁启超D :颜元10.“体育科”最早出现于 ()A :1903B :1913C :1923D :193311.《体育之研究》一文的作者是 ()A :周恩来B ;毛泽东C :恽代英D :颜元12.中央(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 ()A :1950B :1956C :1957D :195813.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 ()A :1955B :1956C :1957D :195814.《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的颁布年份是 ()A :1977B :1978C :1979D :198015.《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颁发于 ()A :1990B :1991C :1992D :19951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 :场外性B :竞技性C :技术性D :基础性四.双项选择(每小题1分,答错扣0。
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三者关系研究回顾与展望
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三者关系研究回顾与展望摘要:通过对近20年来有关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三者关系的各种观点进行了回顾,研究认为:有关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三者关系的观点中,金字塔式观点理论依据不足,不符合客观发展事实;双峰式观点忽视了学校体育各自发展的特殊性;三峰式观点,虽然明确了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三者的独特性,但是并未提及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三棱锥式观点从三个侧面的分析方式,不仅表现出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三者的独立性,也表达出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是构成我国体育的三个部分。
锥顶是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的各自奋斗目标,也是我国体育的总体目标,但混淆了三个运动系统目标的差异性。
三棱柱式观点说明了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共有的属性和功能,体育本质的同源性,高度表达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在不同时期独立和依存发展的程度,是最符合我国体育国情的。
关键词: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社会体育也随经济崛起和竞技体育的腾飞而得到迅猛发展,而且成效显著。
学校体育得到有史以来最迅速的发展。
本文对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关系及协调发展路径进行研究,不仅丰富了我国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三者关系研究的理论多样性,且具有紧迫且重大的现实意义。
1.有关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三者关系的研究内容1.1研究现状梳理通过查阅中国知网、超星数据库,搜索有关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三者关系的问题,本文梳理出70篇与三者关系研究有关的论文,其中只有5篇文章详细探讨了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三者关系:王莉的《再谈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三者关系》1,徐佶的《新的体育视角:休闲体育——兼论休闲体育与群众体育、大众体育、社会体育的关系》2,张强、蒋宁的《三方面体育的关系及协调发展路径》3,刘仲豪、张予南、陈健的《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相融问题审思》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个基本形
态之间的关系
一、三个基本形态的概念
1、学校体育
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学校体育属于教育范畴,无论在哪种社会条件下,都受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并通过培养人才为之服务。
学校体育与学校德育、智育共同组成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一项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
2、大众体育
大众体育是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对应的概念。
由企、事业单位职工,以及城镇居民与农民,为达到健身、健心、健美、娱乐、医疗等目的而进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
3、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亦称竞技运动,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二、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区别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者的区别集中体现在三者的构成或组织形式上
1 学校体育的构成或组织形式: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与竞赛;早操和课间操;科学的信息和保健措施。
2 大众体育的构成或组织形式:政府机构中的大众体育组织;人民团体中的大众体育组织;体育群体和体育社团;大众体育实施的载体和形式(以个人和家庭为单位的形式;锻炼小组;单位组织的活动;街区组织的活动;健身俱乐部)
3 竞技体育的构成或组织形式: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
三、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联系
1 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之间的联系:
①学校体育是大众体育的源泉,它为大众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大众体育能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需要大众体育来强化学校体育的效果,将学校体育转化为终身体育,因此,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关系。
2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联系:
①学校体育是构建竞技体育的基础,数以万计的少年儿童是竞技体育人才发掘的唯一资源。
另外,现代竞技体育必须有良好的场地,完善的设施,先进的研究手段等,而这些条件除了高水平运动队外,只有学校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的主要基础之一。
②竞技体育是一种记录人类创造潜能的运动文化,每项新的运动成绩、新的记录,都标志着人类运动能力方面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竞技体育中树立的公正、公平、民主、协作、团结、友谊、谦虚、诚实等道德观念,是社会不可缺少的规范文化,对青少年乃至全体社会成员的成长都具有教育意义。
因此,竞技体育进入学校体育,对学校体育教育有着促进作用。
3 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联系:
①大众体育是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的基础之一。
一个运动项目参加活动的人数越多,越有可能更快地提高参加这个项目的广大群众的技术水平。
②竞技体育是大众体育的延伸。
大众体育可以给竞技体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供后备人才资源等;竞技体育可以为大众体育的发展提供示范,增强吸引力,探索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给予技术性指导和服务。
四、总结
从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看,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在三者之中,学校体育一方面,它是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基石——学校体育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后二者的发展,另一方面,学校体育是协调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大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重要基础之一,又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延伸,因此大众体育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竞技体育的基础是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没有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发展也就失去了重要的依托,而竞技体育的发展,也会推动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发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竞技体育也是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