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小数与单位换算(1)(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4.7小数与单位换算(1)教案
-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长度单位换算的角色,如尺子、厘米、分米等,通过表演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 实验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尺子、测量物品长度,直观感受长度单位换算。
- 游戏教学:设计长度单位换算的游戏,如拼图、接龙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 PPT:教师利用PPT展示长度单位换算的知识点,图文并茂,便于学生理解。
- 绘制10分米高的物体,并标注单位“分米”。
- 绘制1米长的直线,并标注单位“米”。
4. 思维导图:
- 中心:长度单位换算
- 分支:厘米、分米、米
- 子分支:换算公式、实际应用、绘图题示例
5. 总结:
- 长度单位换算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如测量物品长度、计算物体体积等。
- 学习方法:通过实际操作、绘图题示例、思维导图等方法,加深对长度单位换算的理解。
作用与目的:
- 通过拓展资源,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长度单位换算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习兴趣。
- 通过拓展建议,学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七、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 计算题:给出一些长度单位换算的计算题,如将10厘米换算为米,将20分米换算为厘米等,让学生在计算中巩固长度单位换算的知识。
2. 实际问题:提供一些与长度单位换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测量一个房间的长度,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绘图题:让学生绘制一些长度单位换算的图示,如绘制10厘米长的直线,标注10分米高的物体等,通过绘图提高学生对长度单位换算的理解。
4. 思维导图:要求学生绘制长度单位换算的思维导图,梳理和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4 小数与单位换算(1课时)教案与反思(2)2022
4 小数与单位换算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小数与单位换算。
(教材第48~49页例1、例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名数改写的必要性。
2.理解和掌握名数改写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名数之间的相互改写,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名数改写的方法。
难点:理解名数改写与小数点移动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请你按照高矮顺序,给下面的小朋友排排队。
思考:这些数据太乱了,怎么比呢?明确:上面各个数据的单位不同,我们能否把它们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后再排列。
2.在实际生活中,通常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叫做单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
你能分别找出上面数据中的单名数和复名数吗?明确:80 cm、1.32 m、0.95 m是单名数,1 m 45 cm是复名数。
揭示课题:遇到不同单位的量进行比较时,需要把它们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后再进行排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与小数有关的单位换算。
(板书:小数与单位换算)二、学习新课1.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把80 cm、1 m 45 cm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再解决上面的问题。
(1)提问:1 cm等于多少m?80 cm里有多少个1 m?明确:1 cm=1100m,80 cm中有80个1100m,所以80 cm=80100m=0.80 m=0.8 m。
追问:还有其他方法吗?明确:1 m=100 cm,80 cm=(?)m,就是把80缩小到它的1100,也就是除以100,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把8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0.80,即80 cm=0.80 m=0.8 m。
板书:80 cm=0.8 m(2)思考:把1 m 45 cm改成以“m”为单位的数,这是复名数写成单名数,应该怎样改写?学生交流、讨论。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数与单位换算的概念和方法。
2. 掌握小数与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能够熟练进行小数与单位的换算计算。
二、教学内容1. 小数与单位的概念介绍。
2. 小数与单位的换算规则。
3. 小数与单位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 了解小数与单位的概念介绍(10分钟)教师简单介绍小数与单位的概念,告诉学生小数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部分,单位可以表示这个数量所属的类别或者范围。
2. 小数与单位的换算规则(20分钟)(1)小数转换为单位教师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将小数转换为单位。
例如:将1.5米转换为厘米,可以利用1米=100厘米的换算关系,计算结果为150厘米。
(2)单位转换为小数教师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将单位转换为小数。
例如:将360度转换为弧度,可以利用π弧度=180度的换算关系,计算结果为2π弧度。
3. 小组合作练习(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小组长,小组长负责监督小组成员的学习进度。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和解答。
例如:将0.75千克转换为克、将240分钟转换为小时等。
4. 整体练习和巩固(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综合性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整体练习和巩固。
例如:将3.5米转换为厘米和毫米、将0.6千克转换为克和毫克等。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简单的概念介绍和例题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了小数与单位换算的概念和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练习和整体练习,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进行思考和解答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小数的概念,理解小数点的作用。
2.使学生学会小数与整数之间的换算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小数进行单位换算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点的作用。
2.教学难点:小数与整数之间的换算方法,以及运用小数进行单位换算。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小数与单位换算练习题3.小组讨论材料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整数与分数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2)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计量需要使用小数呢?2.学习小数的概念(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小数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的特点。
(2)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数的概念。
3.小数点的意义和作用(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小数点的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的作用。
(2)让学生举例说明小数点在生活中的应用。
4.小数与整数的换算(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小数与整数的换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换算规律。
(2)让学生尝试用换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小数与单位换算(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小数与单位换算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换算规律。
(2)让学生尝试用换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组讨论与练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份小组讨论材料。
(2)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小数与单位换算的方法,并完成练习题。
(3)教师选取部分小组的答案进行展示,并给予评价。
(2)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五、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收集生活中使用小数计量的物品,观察并记录其计量单位。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小数的概念、小数点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小数与整数、单位换算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小数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参与讨论和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后辅导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教案标题: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小数与单位换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学生将学会在不同的计量单位之间进行换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将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小数与单位换算,并且通过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1. 小数与单位之间的换算概念和方法。
2. 运用小数与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辨认问题中需要进行小数与单位换算的情况。
2.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准确的换算。
教学资源:1.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课件。
2. 学生练习册。
3. 小组讨论活动的材料。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小数与单位换算的概念,如:将米换算成厘米、升换算成毫升等。
2. 引发学生对于换算问题的好奇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通过教学课件,简明扼要地解释小数与单位换算的概念。
2. 阐述小数与单位换算的重要性,并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相联系。
步骤三:方法示范(15分钟)1. 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小数与单位换算的方法,如:将5米换算成厘米,将250毫升换算成升等。
2. 引导学生注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且强调其中的要点和技巧。
步骤四:个人练习(15分钟)1. 学生个人在练习册上完成指定的小数与单位换算练习题。
2.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和学生一起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步骤五:小组合作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份小组讨论活动材料。
2.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和解决所给问题,并记录下实际应用中的小数与单位换算过程。
3.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解题过程,并进行互动交流。
步骤六:拓展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其他常见的小数与单位换算问题。
2.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额外的换算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步骤七: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小数与单位换算知识点和方法。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 小数与单位换算(1)【教案】
4.小数与单位换算第1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1)▷教学内容教科书P48例1,完成P49上方“做一做”,P50~51“练习十二”第1、6、9题。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把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改写。
2.经历单位换算的过程,能正确地通过小数点的移动进行单位换算。
3.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数据的换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并综合运用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位的规律等知识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单位换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1.提问。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都学过哪些关于小数的知识?【学情预设】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
2.课件出示教科书P48的主题图。
请你按照高矮顺序,给下面的小朋友排排队。
师:在排队之前,先需要把这些数据转换成相同的计量单位,这节课咱们一起来研究——小数与单位换算。
[板书课题:小数与单位换算(1)]【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前面有关小数的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创设“去比较单位名称不同的数的大小”的情境,引发问题冲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单位换算的必要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教科书P48例1。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教学中不要急于让学生进行比较,重点应放在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上,让学生体会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的必要性。
想一想,试一试,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可能出现以下情况:预设1:80cm=10080m=0.80m=0.8m。
预设2:1m=100cm,80cm=(80÷100)m=0.8m。
预设3:把80缩小到它的1001,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0.80,0.80m就是0.8m。
鼓励学生在交流中理解不同方法,沟通方法间的关系,理解其本质上的相同之处。
教师板书:80cm=0.80m=0.8m2.课件出示习题。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掌握小数与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包括小数转换为百分数、分数、百分数、常用单位之间的换算等。
b. 能够灵活运用小数与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b.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b. 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小数转换为百分数、分数的方法。
b. 小数与常用单位之间的换算。
2. 教学难点:小数与常用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a. 老师通过出示一些题目,复习学生之前学过的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b. 老师提问:小数可以转换为哪些形式?为什么要进行转换?2. 提出问题a. 老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买了一件衣服,原价是180元,现在打八折,他付了多少钱?如果他用了一张100元的钞票,找回多少钱?b.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确定问题的解决步骤。
3. 教学内容a. 将小数转换为百分数:倍数方法和移动小数点方法。
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讲解和练习。
b. 将小数转换为分数:以简单分数为例,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转换方法。
c. 小数与常用单位之间的换算:以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等常用单位为例进行讲解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4. 拓展与应用a. 老师出示一些拓展问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b. 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小组竞赛,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归纳a. 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b. 学生进行自主检查,自行纠错。
6. 课堂练习a. 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并互相交流答案。
大单元教学4.7小数与单位换算(1)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4.进行以下体积单位换算:
- 4.2立方米转换为立方分米。
- 350立方厘米转换为立方米。
- 0.75立方米转换为升。
答案:
1. 325厘米;0.78米;450毫米。
2. 2500克;0.65千克;0.375吨。
3. 5600平方分米;0.43平方米;80000平方毫米。
4. 4200立方分米;0.35立方米;750升。
这些题型紧扣课本知识点,旨在巩固学生对小数与单位换算的掌握,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这堂课结束后,我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反思。我发现,在讲解小数与单位换算的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难点。例如,有些学生在进行单位换算时,对小数点的移动不够敏感,容易出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决定在下一节课中,重点讲解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多加练习,加深理解。此外,我还发现,有些学生在进行单位换算时,对单位的进率掌握不够熟练。因此,我决定在下一节课中,重点讲解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设计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总的来说,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但仍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大单元教学4.7小数与单位换算(1)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大单元教学4.7小数与单位换算(1)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大单元教学4.7小数与单位换算(1)”,包括认识小数与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质量单位克和千克、面积单位平方米和平方厘米以及简单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和立方米,对小数有了基本的认识和理解。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小数与这些单位之间的具体换算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计量单位换算和小数应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组成和表示方法。
2. 学会进行单位换算,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和质量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会使用计算器和工具进行单位换算,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养成认真计算和检查的好习惯。
2.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与组成1. 引入小数的概念,解释小数的意义。
2. 讲解小数的组成,包括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3. 举例说明小数的表示方法,如0.5、3.25等。
第二课时:小数的运算1. 讲解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2. 举例演示小数的运算过程,并进行练习。
3. 引导学生总结小数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第三课时:长度单位换算1. 介绍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千米等。
2. 讲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1千米=1000米等。
3. 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课时:面积单位换算1. 介绍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厘米、公顷等。
2. 讲解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1公顷=10000平方米等。
3. 进行面积单位换算的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课时:体积单位换算1. 介绍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厘米、升等。
2. 讲解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等。
3. 进行体积单位换算的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图片、计算器等辅助工具,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单元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与单位换算导学设计
小数与单位换算导学设计年级学科:数学主备人:辅备人:学习内容小数与单位换算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将高级单位的名数与低级单位的名数进行改写。
2、能培养自己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能掌握名数互相改写的方法学习难点进行名数改写时,小数点的移动规律导学流程(问题预设)一、导入。
请你按高矮顺序排队:80cm 、1m45cm、1.32m、0.95m二、合作探究。
1、仔细观察80cm 、1m45cm、1.32m、0.95m,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80cm 、1.32m、0.95m都只有一个单位名称,这叫做();1m45cm有()个单位名称,叫做()。
3、试着改写:80cm=()m, 1m45cm=()并说说你的方法。
4、将0.95m 和1.32m改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数,又应该怎样改写呢?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5、分别说一说怎样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和将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三、交流展示。
达标练习(巩固练习)一、填空:3560克=()千克 420厘米=()米2.3米=()分米 0.14分米=()厘米4米5分米=()米 2千米30米=()千米3.05千克=()克 670毫米=()米420公顷=()平方千米 6米70厘米=()米二、在○里填上“”“<”或“=”。
3.5千克○350克7500平方米○7公顷7元2角○7.2元42分米○4米20厘米1250吨○1.25千克8千米30米○8.3千米三、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数。
1.05kg 980kg 908kg 1.2kg实践运用调查一下你们小组每个人的身高,然后再排排序,看谁最高,谁最矮。
教学反思或随笔。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小数概念及性质 • 单位换算基础知识 • 小数与单位换算方法 •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 课后作业与拓展延伸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Chapter
教案背景
01
适应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
本课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设计,旨在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帮
助学生掌握小数与单位换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等。
记录与整理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记录并整 理组内讨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以便后续分享。
小组发言
每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 结果,展示小组对于小数与单位
换算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
学生展示:分享自己的换算经验或技巧
01
02
03
自愿报名
鼓励学生自愿报名,分享 自己在小数与单位换算方 面的经验或技巧。
学生展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应掌握小数的基本性质、大小比 较、加减法运算以及单位换算的方法 。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小数的性质、大小比较、加减法 运算;单位换算的概念、方法和 应用。
复杂单位换算策略
链式换算
对于涉及多个单位的复杂换算,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进行换算,最终得到目标单位下 的数量。例如,将3天8小时转换为分钟,可以先将3天转换为72小时,再将72小时8小时 转换为480小时,最后将480小时转换为28800分钟。
比例换算
根据已知的比例关系进行换算。例如,已知某物体的长度与宽度的比例为3:2,若长度为9 米,则宽度为6米。
新人教版(新插图)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1课时 小数与单位换算(1) 教案(教学设计)
第1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
2、理解单名数互化的理由。
3、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
2、难点:复名数化单名数用小数表示的方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出示4个小朋友的身高数据,按高矮顺序排排队。
1、你有什么感觉?怎样比较方便呢?2、在实际生活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改成相同计量单位。
二、自主探究把上面的数据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1、80cm=( )m(1)学生先独立练习,然后总结自己的改写方法。
(2)策划自己的表达方案,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方法一:80cm=80/100m=0.8m方法二:1m=100cm 80cm=80÷100=0.8m方法三:80÷ 100,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4)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呢?2、1米45厘米=()米(1)尝试(2)交流1米45厘米,1米已经是用米作单位了,只要将45厘米改为米作单位,再将1米作整数部分,45厘米化成米的小数作小数部分就可以了,45厘米=0.45米,因此1米45厘米=1.45米.(3)理解1米45厘米表达的意义(4)小结:低级单位是如何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三、实践应用:49页最上面的“做一做”。
(1)先引导学生判断是由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2)想一想:它们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练习.四、课堂总结教学后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有点困难,究其主要原因,系以往关于整数的单位换算掌握的不够扎实,甚至有的同学连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都不知道,要攻克这节课的内容,还要从整数单位换算入手,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方法才行。
第2单元观察物体(二)一、认真审题,填一填。
(每空1分,共18分)1.从前面能看到()个正方形,从上面能看到()个正方形,从左面能看到()个正方形。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2. 学会进行小数与单位之间的换算,熟练运用换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小数与单位换算的步骤。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小数的概念及读写方法。
2. 小数与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3. 常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小数的概念及读写方法。
2. 小数与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难点:1. 小数与单位之间换算的灵活运用。
2. 常用单位之间换算关系的掌握。
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及答案。
3.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准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小数与单位换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小数的概念,举例说明小数的读写方法。
接着讲解小数与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小数与单位之间的换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4.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小数与单位换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解答案。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小数与单位换算的重点和难点。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小数与单位换算的知识。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运用小数与单位换算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小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小数与单位换算的掌握程度,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新人教版四下数学第1课时 小数与单位换算(1)
08.08cmm 1m1.45mcm 1.32m 0.95m 1m45cm>1.32m>0.95m>80cm
三、实际应用,提高能力
1. 24dm=( 2.4 )m 【选自教材P47 做一做】
1450g=( 1.45)kg
350除以进率 1000得到0.35,
6km350m=(6.35 )km 作为小数部分,
(3)76 dm2 =(0.76)m2 6 dm2 20 cm2=( 6.2 )dm2 1 m2 9 dm2=( 1.09) m2
2.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4t50 kg( B )4.5 t。
A.>
B.<
C. =
(2)8 m2 30 dm2改写成用“m2”作单位
是( C )。
A.8.03 m2
B.8.003m2 C.8.3 m2
(3)7kg50g是( B )kg。
A.7.005
B.7.05
C.7.5
(4)把用“角”作单位的数改写成用“元”
作单位的数要( C )进率 10。
A.乘
B.加上
C.除以
3.填空。 (1)宇宙飞船每秒可飞行11 km 400 m。
11 km400 m=(11.4) km
(2)男子目前世界跳高记录(室外)是245 cm。
245 cm=( 2.45 )m
(3)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鸵鸟蛋的质量可达1 kg 450g。
1 kg450 g=( 1.45 )kg
900千克=( 0.9 )吨
1m45cm是多少米?
1m45cm=1m+45cm =1m+ 0.45m =1.45m
45÷100= 0.45m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小数与单位换算一、教学目标1.能够将小数转换为分数,并将分数转换为小数。
2.能够进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单位换算计算。
二、教学重点1.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转换。
2.长度、重量、容量、时间等单位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难点1.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需要注意严密的计算。
2.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转换需要掌握基本方法。
四、教学内容1.小数与分数的转换(1)小数转分数:首先确定分母,然后将小数乘以分母,即得分子,最后将分子分母约分即可。
如:0.6=(6/10)=(3/5)(2)分数转小数:将分子除以分母即可。
如:(3/4)=0.752.单位换算(1)长度单位换算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2.5米=()厘米(2)重量单位换算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500克=()千克()克(3)容量单位换算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2升=()毫升(4)时间单位换算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2小时30分钟=()分钟五、教学方法1.小组探究法引导学生自己寻找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转换方法,然后鼓励他们向其他同学展示。
2.实物演示法在课堂上,以实物为例,生动形象地讲解如何进行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
六、教学手段1.教学PPT将基础知识、解题方法、习题讲解等内容制作成教学PPT,能够直观呈现,有利于学生的掌握。
2.练习题将原型试题加以改编,编制成适合小学生的趣味化练习题,在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的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七、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简单的阁楼活动,引入本课内容,并强调小数和单位换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教学主体(1)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转换与学生一起讨论小数和分数的概念,然后讲解小数转分数和分数转小数的方法,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
(2)单位换算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别从长度、重量、容量、时间等方面,讲解各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小数与单位换算 人教版 (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数与单位换算人教版 (1)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小数与单位换算展开,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与整数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
教学内容包括:1. 小数与整数的互换;2. 小数点移动对数值的影响;3. 常见单位之间的换算,如长度、质量、面积等;4.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小数与单位换算。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小数与整数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熟练地进行互换;2. 掌握小数点移动对数值的影响,能够正确地进行数值转换;3. 学会常见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1. 小数点移动对数值的影响,特别是小数点向左移动时,数值变大的规律;2. 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尤其是长度、质量、面积等常见单位之间的转换;3. 将小数与单位换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具和学具: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示例;2. 小数与单位换算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知识;3. 计算器,用于帮助学生进行复杂的计算;4. 实际问题场景,用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小数与单位换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小数与整数之间的换算关系,小数点移动对数值的影响,以及常见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3. 示例:通过示例演示小数与单位换算的具体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换算方法;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小数与单位换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5. 应用:引导学生将小数与单位换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和难点。
可以采用以下板书设计: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数与单位换算人教版 (1)2. 教学内容:小数与整数的互换,小数点移动对数值的影响,常见单位之间的换算,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小数与单位换算;3. 教学目标:理解小数与整数之间的换算关系,掌握小数点移动对数值的影响,学会常见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教学难点:小数点移动对数值的影响,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将小数与单位换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5. 教学过程:引入,讲解,示例,练习,应用,总结。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小数与单位换算(1)导学案
第1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1)前进实验小学史爱东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节课的内容时,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集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学生虽然对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的方法能理解,但由于对各单位之间的进率不是很熟悉、对怎样移动小数点不够熟练,所以错误率比较高,尤其是把复名数化成单名数的习题,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教师点评和总结:
【素材积累】
1、只要心中有希望存摘,旧有幸福存摘。
预测未来的醉好方法,旧是创造未来。
坚志而勇为,谓之刚。
刚,生人之德也。
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人生的胜者决不会摘挫折面前失去勇气。
2、我一直知道,漫长人生中总有一段泥泞不得不走,总有一个寒冬不得不过。
感谢摘这样的时候,我遇见的世界上最美的心灵,我接受的最温暖的帮助。
经历过这些,我将带着一颗感恩和勇敢的心继续走上梦想的道路,无论是风雨还是荆棘。
第1课时 小数与单位换算(1)(导学案)(1)
第1课时小数的近似数(1)(20分钟)2.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1)豆豆的身高是0.984m,小丽说她的身高约是0.98m,小丽是怎么得来的?(2)0.984保留一位小数是多少?看哪个数位上的数?保留整数呢?3.引导学生探究1.0和1表示精确的水准有什么不同?4.引导总结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5.强调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注意的问题: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求近似数,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讨论0.98m是怎么得来的,汇报:用“四舍五入”法,舍去千分位上的4。
(2)思考、讨论,汇报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是1.0,要看百分位上的数;保留整数是1,要看十分位上的数。
3.小组讨论,总结出1.0和1数值相等,但表示的精确度不同,0不能去掉,因为它起到占位和表示精确度的作用。
4.组内讨论交流,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上,要看百分位上的数是否满5,满5进1,不满5舍去;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5.小组内交流应注意的问题。
近似于7。
()答案:√××3.求下面各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一位小数)2.48 0.549 1.06 7.2445.169 10.403答案:2.5 0.5 1.1 7.2 5.210.44.把一个三位小数(千分位上的数不为0)精确到百分位后,所得到的近似数是6.65。
你知道原来的小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吗?答案:最大:6.654最小:6.645三、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4分钟) 2.填空。
(1)7.996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1.分析题意,再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先独立思考,再根据题意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2)6.386精确到百分位约是()。
(3)9.433精确到百分位约是()(4)8.995精确到十分位约是(),精确到百分位约是()。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3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1)
用知识解决问题。
(5分钟)
2.判断。
(1)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
位的数要除以进率。
()
(2)比0.5大而比0.7小的小数只
有0.6。
()
2.合作完成练习,说明判
断的理由。
四、课堂
总结,拓展延伸。
(3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这节课的内容时,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集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学生虽然对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的方法能理解,但由于对各单位之间的进率不是很熟悉、对怎样移动小数点不够熟练,所以错误率比较高,尤其是把复名数化成单名数的习题,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