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职语文二册综合测试题
职高语文第二册月考试题
语文月考试题(2011年4月)姓名:一、选择题(10×3分=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针灸.(jiǔ)虔.(qián)诚侥.(rǎo)幸贮.( chù)藏B.圭.臬(yáo) 弘.(hóng)扬愧.(kuì)疚祠.(cí)堂C.腼腆.(tiǎn) 尴尬.(jià) 嫉.(jì)妒酝.(yùn)酿D.诞.生(dàn) 炫.(xuàn)耀瑰.(guī)丽记载.(zǎi)()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瘫痪侍弄以逸待劳四面楚歌B.斑驳螺旋谈笑风声手足无措C.殒石不谙价值连诚锲尔不舍D.庞幸紫绡叹为观只载歌载舞()3、下列句子中成语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B.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C.一位莘莘学子....在学习经验报告会上,为我们做了精彩的发言。
D. 对于这个问题,我先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其他同学畅所欲言。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括号内的标点,恰当的一项是:她倒总能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有用()我说。
A. ,、,。
B. 。
,!C. ,、。
“!”D. 。
“!”()5、下列作者、身份、作品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蒙——当代著名作家——《善良》B.史铁生——当代作家——《我与地坛》C.冯友兰——著名哲学家——《中国哲学史新编》D.沈致远——文学家——《科学是美丽的》()6、下列文体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感情色彩上看,词语可以分为贬义、褒义、中性三种。
B.介绍工艺流程一般按照工序的先后顺序逐一进行介绍,突出每个步骤的操作要求。
高职语文第二册期中试卷(A)
《语文》(人教版省编教材)第二册期中测试卷(A)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1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表上。
一、(24分,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袅绕(rào)忖度(dù) 漫溯(sù) 肩负重荷(hã) B.瑕疵(cī) 竭力(jiã) 辍学(chuò) 矫揉造作(jiǎo) C.缜密(shân) 糟粕(bò) 遒劲(jìn) 诲人不倦(huì) D.粗糙(zào) 譬如(pì) 广袤(mào) 瞠目结舌(táng) 答案:B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意不容辞的责任。
B.威廉斯的歌舞生崖也并非一帆风顺。
C.在近年的世界大赛中,一枝独秀的张怡宁成为中流砥柱,而年轻的选手则不能得到重用。
D.包装袋上有操作方式,你只需按步就班一步一步做就行了。
答案:C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B.对于那些只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老实人来说,这的确匪夷所思。
C.我经常想:为什么中国人到硅谷很有创造力,做一流的工作?为什么在国内做不到?D.在花市上,牡丹、水仙、梅花……等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到一起啦。
答案:B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李老师工作非常勤奋,常常废寝忘食....。
B.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C.只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D.我国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虽然比较落后,但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而要奋起直追。
中职第二册语文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恣意(zì yì)沉默(chén mò)惊愕(jīng è)B. 瞬息(shùn xī)拈轻怕重(niān qīng pà zhòng)殊途同归(shū tú tóng guī)C. 惊慌失措(jīng huāng shī cuò)气喘吁吁(qì chuǎn xū xū)独具匠心(dú jù jiān xīng)D. 比翼双飞(bǐ yì shuāng fēi)震耳欲聋(zhèn ěr yù lóng)艳如桃李(yàn rú táo lǐ)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比赛,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B.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C. 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具有很强的团队协作能力。
D.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困难。
3. 下列诗句中,表达“时光荏苒”之意的一项是:A.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B. 时光如流水,岁月不待人。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4. 下列成语中,形容人很有修养的一项是:A. 一举两得B. 一鸣惊人C. 一丝不苟D. 一言九鼎5.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并列短语的一项是:A. 高山流水B. 春风化雨C. 雪中送炭D. 前因后果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B.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C. 那里的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D. 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7.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偏正短语的一项是:A. 高大的树木B. 明亮的月光C. 鲜艳的红旗D. 轻松愉快的心情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雨后的彩虹挂在天边,宛如一座七彩的桥。
语文中职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语文中职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语文中职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不是成语的是:A. 画龙点睛B. 刻舟求剑C. 一叶障目D. 一箭双雕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岳阳楼记》B. 《滕王阁序》C. 《醉翁亭记》D. 《出师表》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很有才华。
B. 经过老师的帮助,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C. 这种不正之风,必须坚决制止。
D.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很突出,结构也很清晰。
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孟浩然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B. 《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所著。
C. 《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
D. 《三国演义》是清代作家罗贯中所著。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______小说。
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______》。
8.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______”三部分。
9.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中的名句。
10.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唐代诗人王勃的《______》中的名句。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请简述《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12. 请简述《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
四、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花儿也不甘示落,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曳。
孩子们在田野上奔跑,放风筝,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春天。
13. 文章中描述了春天的哪些景象?14. 文章中“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5. 文章中“孩子们在田野上奔跑,放风筝,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春天”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五、作文题(30分)16. 请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完整版)人教版中职语文二册综合测试题.doc
⋯⋯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2011—— 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2011 春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时间: 120 分钟分数:100分)第 I 卷 (选择题共50分)一.( 16 分,每小题 2 分)C.星期天我登门拜访你,你在家恭候吧。
D.我们一定提供优质服务,欢迎各位光临。
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古时,“左迁”指的是升官。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望”指的是农历每月初一。
D.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他们的词作反映了驱逐金人,统一中原的壮志。
8.对《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号考⋯__ ⋯__ ⋯__ ⋯__ ⋯__ ⋯_⋯⋯考_ ⋯__ ⋯_⋯⋯封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千仞( r ěn)嬉戏( x ī)轶事( di ē)...B. 作揖( j ī)鳟鱼( zūn)枯燥( zào )...C. 谥号( yì)旗帜( zh ì)撒娇( sā)...D .敷衍( yǎn)慷慨( kǎ i )汲水( j í)...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慰藉娇健参予如愿以偿B. 侥幸寒暄刻画措落有致C. 编纂端详提炼令人震奋D. 落寞恬静沧桑风华正茂叫喳喳( zh ā).削苹果( xi āo).螺旋式( lu ó).紧箍咒( gū).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A.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
上片以写景为主,主要描写赤壁的景色,同时兼怀古人。
B.首三句,仿佛是远景描写,江水浩荡,奔流不息,送走一代风流人物。
C.次三句,铺陈其事,是近景的定格,目光投向赤壁古战场。
D. “人道是”三字,表明作者知道此处是赤壁古战场,咏写古事,抒发感叹。
人教版中职语文二册1-3单元测试题
2010年上半年期中考试09秋《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种 分数100 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A .句读.(.d òu ) 阿.谀(ē) 经传.(zhu àn ) 创.痛(chu āng )B .怪诞.(d àn ) 延宕.(d àng )忏.悔(qi ān ) 祈祷.(d ǎo )C .暴虐.(n üâ) 横.暴(h âng ) 罪孽.(ni â) 按捺.(n à)D .嗔怒(ch ēn )省.得(x ǐng ) 演绎.(y ì) 嫁奁.(li án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不可估量 记忆有新 慷慨得志 躁而相逐B .赠谥美显 重于社稷 教学严谨 酿就难题C .钻刁古怪 顺利成章 偌大京城 轻解罗裳D .人海茫茫 衷心喜悦 投环道路 坚忍不拔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 .紊.乱(乱) 迁延..(拖延) 探本溯.源(由上游往下游走)B .审慎..(周密而谨慎) 虔.敬(恭敬) 冥.思苦想(暗中)C .瞩.望.(期望;期待) 延宕..(拖延) 无稽.之谈(查考)D .陨.落(牺牲) 臆.想(主观地) 以讹.传讹(错误) 4.下列语句的停顿,标示正确的一句是( )。
A .道之不传也/久矣 B .李氏/子蟠C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D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5.下列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
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
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 。
A .动不动老大藤条打来,逼赶要行 B .重则藤条便打,轻则痛骂C .逼赶要行,动不动老大藤条打来D .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 6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第二册模拟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第二册模拟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20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共有16道题,每题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2分,共3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默不作声磨坊蓦然墨守成规B.怦然心动蓬勃烹饪朋比为奸C.摇唇鼓舌遥望造谣杳无音信D.束手无策宽恕赎罪述而不作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绵亘(gâng)脉(mài)络妍(yán)媸毕露B.荟萃(cùi) 绯(fēi)闻醍(tí)醐灌顶C.点缀(zhuì) 辞呈(chãng) 残(huán)垣断壁D.沼(zhāo)泽莅(lì)临鳞次栉(zhì)比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全相同的一组是()A.哺育苗圃逮捕店铺 B.咄咄逼人罢黜笨拙相形见绌C.悼念风姿绰约船棹卓越 D.委托萎缩倭寇虚以逶迤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装潢决择殚精竭虑殉私舞弊B.融洽流览提纲挈领寸草春晖C.赡养诙谐汪洋恣肆史无前例D.严峻部置旁征博引励精图治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不管是修缮是重建,对于文化遗迹来说,要义在于保存。
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
何必要抹去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
吏何况,收拾起来的前夜的残梦,今日的游戏。
A.或即使仅是不是 B.还如果仅是不是C.还如果不是只是 D.或即使不是只是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①老先生溘然长逝,直到今天,我才勉强把心里想说的话陆陆续续理清楚,然后点点滴滴到纸上。
②据此间报纸,会谈是全封闭式的,只有在谈判休息时,才可看到有人在草地上漫步。
③中国交响乐想海内外中国作曲家发出征集交响乐、管弦乐的:作品题材、内容不限,只求风格、手法为更多的听众喜闻乐见。
中职学生升学考试语文综合练习题(二)
寻找到“去痛片”?B.鲁迅说他同瞿秋白的友情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C.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无法弄清了。
D.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
8.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记叙文的要素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B.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C.记叙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D.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
9.下列语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你走好,我留步了。
”王大妈对客人说。
B.大家一致认为王亮同学的发言的确是抛砖引玉,对我们启发很大。
C.先生过奖,在下实在不敢当。
D.张老师说:“谁有不懂的问题,欢迎垂问。
”10.对《我的空中楼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空中楼阁”一语双关,既实指居所,又指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
B.文章描写景物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笔调清新,语言优美。
C.文章定景换点,从各种不同的侧面观察,使景物特征毕现。
D.作者笔下的“空中楼阁”暗含了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1.“乐府双璧”是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
12.,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13. 古人把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称。
14.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15. 贾谊在《过秦论》里将秦孝公雄霸天下的野心描写得极为生动形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三、现代文阅读(共40分)(一)阅读《中国园林的风格》(节选),完成16 —20题(共14分)①中国园林在建造之先,首先考虑的是静观与动观的问题。
所谓静观,就是园中给游者留有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
二者说来,庭院专主静观;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
前者如苏州的网师园,妙在静中生趣;后者如苏州的拙政园,奇在移步换景。
立意在先,文循意出,动静之分,要看园林面积的大小。
中职语文第二册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mò)骄傲(jiāo)舒适(shū)B. 沉淀(diàn)奔腾(bēn)舒服(shū)C. 沉沦(lún)奔流(bēn)舒畅(shū)D. 沉着(zhù)奔放(bēng)舒卷(shū)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B. 我们班上的同学,几乎每个人都参加了学校的志愿者活动。
C. 老师讲解的生动有趣,使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
D.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3.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破釜沉舟(形容决心很大)B. 指鹿为马(形容混淆是非)C. 青出于蓝(形容后来居上)D. 班门弄斧(形容不自量力)4. 下列诗句中,描写自然景色的一项是: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B.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5. 下列文学作品中,属于现实主义风格的一项是: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是指《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B.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指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C. 《离骚》是《楚辞》中屈原的作品,表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怀。
D. 《庐山谣》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
7. 下列关于语言表达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在口语表达中,可以使用很多书面语。
B. 在书面表达中,应该尽量使用口语。
C. 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在于是否使用标点符号。
D. 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在于是否使用数字。
8. 下列关于文学鉴赏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鉴赏文学作品,首先要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
中职第二册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语文一、填空题(20分,3—11题每空1分)1.给加点字注音(每空0.5分)穹.窿.纷繁芜.杂振聋发聩.夯.实氤.氲.苍髯.齑.粉雍.培2.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每空0.5分)油溺.__ 腻 __ 斩.新_____崭____ 沉陌.__默或没___ 坚.困___艰____咆笑.___哮___ 祖.咒___诅_ 允.灭__陨__ 招.示____昭___3.通报的格式一般由标题、正文、发文机关、发文日期构成。
4.联想的形式除了有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外,还因果联想。
5.秦牧原名林觉夫,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
6.“群山,那是洪荒时代就存在的了;长城,那是两千多年前就出现的了;人流,却是生活于当世的活跃的生命。
”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7.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8. 苏轼是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1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二、单项选择题(每空1.5分)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 )。
A. 百舸.(大船)争流B. 挥斥方遒.(柔弱无力)C. 浪遏.(推动)飞舟D. 荫.蔽(遮挡)2.下列全部是多音字的有( A )。
A. 打轧观钿B.扎绮塞削C. 哗还并脊D.茎碴珩乘3.《罗密欧与朱丽叶》是( B )的著名作品。
A.莫泊桑 B.莎士比亚 C.托尔斯泰 D.普希金4.会议通知属于( A )通知。
A.事务性通知B.告知性通知C.规定性通知D.指示性通知5.通知中,发文字号“国办发[1999]11号”里的“11”代表的意义是( D )。
A. 机关代字B.年份C.月份D.顺序号6.《牡丹的拒绝》是从( C )角度来描写牡丹的。
A.国色天香的美艳B.富与贵的象征C.不苟同的品质D.花中之王的气度7. B )。
A.增补B.删除C.改正D.对调8. 中国历史上,发布“胡服骑射”命令的帝王是( D )。
A.秦始皇B.越王勾践C.吴王夫差D.赵武灵王9. 在号称“海天佛国”的普陀风景区,一群游客登上当地最高的佛顶上,个个疲惫不堪,默默无语。
人教版中职语文 (2020版)综合练习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综合练习测试卷答案一、选择题。
(共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D )。
A.颤.抖(chàn) 承蜩.(tiáo) 骈.进(pián) 解剖.(pāo)B.挨.打(yái)亵.渎(xiè)窥.探(kuī) 包裹.(guǒ)C.污.蔑( wū) 钥.匙(yuè)佝.偻(gōu) 注.目(zhù)D.揣.摩(chuǎi)琢.磨(zhuó)圣诞.(dàn)卑.微(bēi)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C )。
A.不加思索了如指掌道貌安然得意洋洋B.大功告成无地自容按步就班耿耿于怀C.聚精会神饥肠辘辘风声鹤唳大快朵颐D.无计于事一无所知尔虞我诈无精打采3、对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D)A.这座从前破旧的博物馆如今装修一新,看起来古朴庄严,气宇轩昂....。
B.望着那一片花海,端详着那散发着香气、摇曳多姿的奇花异卉,你会禁不住赞叹人们选择和布置这么一个场面来作为迎春的高潮,真是匠心独...运.。
C.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
D.王维、李白、孟浩然等上百位唐代诗人在那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C )。
A.李铭新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B.早上出门的时候,他看到建筑工地的挖掘机、装卸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
C.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硬座票价为106元、81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比动车组票价低一半多。
D.当地造纸厂偷排未经处理的废水,严重污染环境,鱼虾绝迹,各种水生作物大量减产和绝产。
5、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A )。
中职教育语文第二册期中题库(一至三单元)
一、【单选题】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A.外甥.(shēn)窘.迫(jiǒng)刮痧.(shā)秩.序(chì)B.份.礼(fèn)筹.划(chóu)供给.(gěi)惦.念(diàn)C.蛮横.(hèng)拥挤不堪.(kān)殷.勤(yīn)济.南(jǐ)D.私塾.(shú)廿.位(niàn)丧.事(sàng)撮.土(chuō)【分数】1【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略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说怿.女美(喜欢)行迈.靡靡(远行)静.女(娴雅安静)B.爱.而不见(隐藏)自牧归.荑(回来)悠悠..苍天(悠远,高远)C.俟.我于城隅(等候)洵.美且异(与众不同)匪.女之为美(不是)D.贻.我彤管(赠送)中心摇摇..(心神不定)俟我于城隅.(角落)【分数】1【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归”通“馈”,馈赠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分数】1【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四言为主4. 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爱而不见B.说怿女美C.自牧归荑D.洵美且异【分数】1【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略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在铅灰色的水泥楼房之间,摇曳赏心乐目的清翠。
B.坐在绿色的长椅上看孩子们嘻戏,自有种悠然自得的味道。
C.我虽然心里有点战战兢兢的,却总是装出豪不在乎的样子。
山东中职语文第二册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中职语文第二册末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A.窘.困(jiǒng)蓊.郁(wěng)谥.号(yì)有求必应.(yìng)B.镌.刻(juān)祈.求(qí)逡.巡(qūn)门当.户对(dāng)C.汲.水(jí)琴弦.(xián)荫.庇(yìn)提纲挈.领(qiè)D.缙.绅(jìn)供给.(jǐ)敷衍.(yǎn)羽扇纶.巾(guān)2. 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是()。
A.每天晚上,幼儿园的阿姨都要讲一些天方夜谭....式的童话故事哄着我们入睡。
B.刘刚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竟然搞出了1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真是匪夷所思....!C.在他青年时代的生活中,有浪漫,有夸张,也有美妙的想入非非....。
D.听说明星们要到这里来演出,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简直是多如牛毛....。
3、依次真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恰当的一组是()。
就举首都人民大会堂为例。
它的艺术效果中一个最突出的因素就是那几十根柱子。
_____在不同的部位上,这一列和加一列柱子在高低大小上略有不同,_____每一根柱子都是另一根柱子的完全相同的简单重复。
______其他们、窗、檐、额等等,____都是一个个依样葫芦。
A、即使但虽然也B、虽然但至于也C、虽然但即使却D、至于但虽然却4、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谁又能否认我们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B、校园里充满了同学们欢笑的声音。
C、他是一位出色的有丰富训练经验的国家队教练。
D、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5、下列句子与出处,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学业测试-中职语文第二册综合模拟测试2及答案
2016学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语文学科第二册综合试卷【命题人:旅游系(系、部)马小林(教师)】本试卷分第I卷(客观题)和第II卷(主观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蜕.变d uì隧.道suì蟑螂.láng 冥.思苦想míngB.灾祸.huó牲畜.xù螺.旋luò时过境迁.qiānC.鲜.明xiān 推崇.còng 炫耀.yào 与时俱.进jùD.消遣.qiǎn 慰.问wèi 气氛.fēn 斑驳.陆离bò2、下列句子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B.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瑾严精神。
C.为了适应中国年轻恋人的需要,北京的麦当劳还专门在店堂相对辟静的地方设有被人们称为“情人角”的地方。
D.这位爷好相貌,真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虽无宰相之权,而有陶朱之富。
3、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阅“沸反盈天”中“盈”的读音与意义,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先查“乃”部,然后在七画中找到该字所在页码,并确定其读音,意义为“充满”.B.先查“皿”部,然后在四画中找到该字所在页码,并确定其读音,意义为“亏损”.C,先查“皿”部,然后在四画中找到该字所在页码,并确定其读音,意义为“充满”.D,先查“乃”部,然后在七画中找到该字所在页码,并确定其读音,意义为“亏损”.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考试不及格,小明伤心极了,多希望有人能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C.一般行文之误容易被发现,但数字与专名之误,由于多半不易识别,因此更应当留神。
中职教育语文第二册期第二单元试题
【试卷名称】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考试试卷一.【单选题】单选题1.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惑:疑感B.吾未见其明也明:明智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徒:徒弟D.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许【分数】1【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略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爱其.子,择师面教之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B.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分数】1【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略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B.吾从而师之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分数】1【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略4.下列对师说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D.作者对于那些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却不如这些人的士大夫,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分数】1【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略5.下列划横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郯子(tán)六艺经传(zuàn)贻(yí)B.句读(dòu)苌弘(cháng)聃(rán)C.阿谀(yú)授之书(sòu)蟠(fán)D.或不焉(fǒu)谄媚(chǎn)嗟乎(jiē)【分数】1【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略6.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B.不耻相师师:老师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闻:懂得【分数】1【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略7.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C.吾从而师之D.师不必贤于弟子【分数】1【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略8.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分数】1【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略9.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D.古之人不余欺也【分数】1【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略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中职语文考试题及答案大全人教版
中职语文考试题及答案大全人教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风靡一时B. 风糜一时C. 风糜一世D. 风靡一世答案:A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C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答案:A二、填空题1. 《论语》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
答案:在任何三个人当中,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地方。
2.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其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的“先帝”指的是_______。
答案:刘备三、简答题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才情出众,情感细腻,对爱情忠贞不渝,但同时也显得有些孤傲和敏感。
2. 请简述《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特点。
答案: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为人仗义疏财,善于结交朋友,有领导才能,但同时也有忠君思想,最终带领梁山好汉接受招安。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2011春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分数: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16分,每小题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千仞.(rěn)嬉.戏(xī)轶.事(diē)叫喳.喳(zhā)B. 作揖.(jī)鳟.鱼(zūn)枯燥.(zào)削.苹果(xiāo)C. 谥.号(yì)旗帜.(zhì)撒.娇(sā)螺.旋式(luó)D.敷衍.(yǎn)慷慨.(kǎi)汲.水(jí)紧箍.咒(gū)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慰藉娇健参予如愿以偿B. 侥幸寒暄刻画措落有致C. 编纂端详提炼令人震奋D. 落寞恬静沧桑风华正茂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 新学期开始,新的实习课上问题层出不穷....,很是棘手。
B. 这个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读来引人入胜....,爱不释手。
C. 他们在狱卒口中只是一个编号——一个没有人疼、没有人爱、没有人搜肠刮...肚.的一个数字。
D.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于1798年应运而生....。
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
B. 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对于我们很熟悉。
C. “无数”的另一个意义也可以说是不可数。
D. 直到20世纪初,人类的平均身高和体重几乎没有显著增加。
5.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故乡的榕树》以榕树为线索,回忆了作者和他儿子在榕树下的趣事。
B. 《黍离》采用了《诗经》惯用的叠字的表现手法。
C. 《明湖居听书》的主人公是王小玉,其他人物起侧面烘托作用。
D. 张良、樊哙、曹无伤等人在鸿门宴上舍命保护刘邦,使他得以逃脱。
6. 从语言的的得体性考虑,用词正确的一句是A. 请你明天在家里等我,我会按时光临的。
B. 你们的服务质量不错,下次我一定惠顾。
C. 星期天我登门拜访你,你在家恭候吧。
D. 我们一定提供优质服务,欢迎各位光临。
7.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古时,“左迁”指的是升官。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 “望”指的是农历每月初一。
D.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他们的词作反映了驱逐金人,统一中原的壮志。
8. 对《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A.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
上片以写景为主,主要描写赤壁的景色,同时兼怀古人。
B. 首三句,仿佛是远景描写,江水浩荡,奔流不息,送走一代风流人物。
C. 次三句,铺陈其事,是近景的定格,目光投向赤壁古战场。
D.“人道是”三字,表明作者知道此处是赤壁古战场,咏写古事,抒发感叹。
二.(18分,每小题3分)(一)人口的增长或者减少取决于两个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但都受到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制约。
自然环境的变迁表现在很多方面:如气候的变化,气温的升高或降低,降水量的增加或减少,灾害性天气的频繁和剧烈程度;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山崩、泥石流、海啸、地面与海平面升降、水土流失;生物灾害;还有各种疾病、传染病、虫灾、某些物种的异常增减。
这些变化及其造成的灾害对人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相当明显,在人类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尤其如此。
10世纪末,世界各国各地都还处于农耕和游牧阶段,对天灾既无法预报,也不能有效防御,只能忍受或者用迁移的方法躲避。
一次大面积的持续发干旱往往会造成千万人的死亡,14世纪初的“黑死病”(来自中亚的淋巴腺鼠疫)的传染曾使整个欧洲的人口减少了1/4到1/3,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955年1月23日)陕西华县的地震创造了死亡83万人的记录,17世纪前期的气候异常使大多数地方的人口出现停滞或倒退,1845年来自美国的马铃薯病虫害在3年间导致100万爱尔兰农民死亡,20世纪60年代初的饥荒使中国至少损失了1800万人。
9.下列影响人口的因素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A.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人口增长或者减少的两个因素。
B. 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受到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制约。
C. 自然环境的变迁不会影响死亡率但会影响出生率。
D. 自然造成的灾害对人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相当明显。
10.下列对在人类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人类抵御天灾的方式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A. 人类对天灾既无法预报,也不能有效防御。
B. 人类对天灾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但不能有效地防御。
C. 人类有一定的防御能力,比如通过迁移的办法进行躲避。
D. 人类对自然了解甚少,只能被动忍受,消极防御11.下列对文中运用大量举例和数字说明的目的,理解正确一A.说明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自然变化及其造成的灾害对人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非常明显。
B.说明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自然变化及其造成的灾害对人的死亡率的影响非常明显。
C.说明在人类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人类对自然灾害无法预报而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
D.说明在人类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自然的破坏力非常巨大,人类物质损失非常严重。
(二)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
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
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做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
愈翻愈奇,愈奇愈险。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
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
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遍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
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
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
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12. 下列对第一段中写攀登泰山作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用爬泰山比喻演唱也需要峰谷跌宕才动听。
B. 比喻王小玉的演唱如攀登泰山,节节高起。
C. 作者听到优美的旋律,联想起攀登泰山的情景。
D. 就像攀登泰山愈高愈奇一样,唱腔越高越有韵味。
13. 下列对第二段文字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A. 这段文字描绘了王小玉从高潮到低潮、又到高潮、最后结束的过程。
B. 这段文字描绘了王小玉从发展到高潮、最后结束的过程。
C. 这段文字描绘了王小玉从高潮到结束的过程。
D. 这段文字描绘了王小玉从起始到发展、高潮,直至结束的过程。
14. 下列对两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两段文字属于正面描写,写出了王小玉说书的精湛技艺,里面没有运用侧面描写。
B. 这两段文字为了表现王小玉说书技艺的精湛,运用了比喻、通感、夸张等手法,把听觉描写写得酣畅淋漓。
C. 这两段文字对声音进行了绘形、绘声、绘色的描写,写出了歌声的美妙。
D. “花坞春晓”在这里形容王小玉的演唱和琴师的轮指弹奏相合相和的声音。
三.(24分,每小题3分)(一)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5.下列句子中,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张良西向侍.侍:陪坐B. 范增数目.项王目:眼睛C. 若入前为寿.寿:敬酒D. 常以身翼.蔽沛公冀:像鸟张开翅膀一样16.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 常以身翼.蔽沛公B. 吾得兄.事之C. 于是项伯复夜.去D. 范增数目.项王17.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因.击沛公于坐B. 籍何以.至此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C. 得复见将军于.此因击沛公于.坐D. 若属皆且为所.虏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18. 下列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沛公前赴鸿门宴,带去的人有张良、项伯等。
B. 从“不自意”中可看出沛公无意做王。
C.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多次暗示,项王默然不应,是因为他没有看到。
D. 项伯看出项庄舞剑的用意,因此借舞剑的机会保护沛公。
(二)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慕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不闻诗书之训.训:教诲B.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视:看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班 姓 ____考场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第3页,共3页C . 矫.诏纷出 矫:假托D . 忠义暴.于朝廷 暴:显露 20.下列短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百世之遇. 加.其土封 蹈.死不顾 矫.诏纷出 A .际遇 增加 踏上 假托 B .机遇 更加 顿足 纠正 C .际遇 增加 履行 匡正 D .遇到 更加 踏上 假托2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人皆得以隶使之”的“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左右欲刃.相如 B .一狼犬.坐于前 C .亦以明.死生之大 D .去今之墓.而葬之 22.第一段将五人义行与缙绅的易其志做对比,其主要目的是( )A .表明人们对社稷的重要作用是不以其社会地位和学识修养的高低为衡量标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