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1节_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作业

合集下载

2021-2022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1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2021-2022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1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1.自由组合定律:把握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别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打算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别,打算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中的分别与组合。

(1)分别:是把握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伴同源染色体的分别而分别。

(2)组合:是把握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自由组合的现象。

3.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4.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 或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表现型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5.等位基因:把握相对性状的基因。

如D和d。

自主学习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过程及分析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两对相对性状(黄与绿,圆与皱)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Y与y,R与r)把握。

2.F1在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别,不成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3.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分别是YR、Yr、yR、yr,比例为1∶1∶1∶1。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9种。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

2.猜测过程。

3.试验结果:正、反交结果与理论猜测相符,说明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正确的。

4.四、自由组合定律把握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别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打算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别,打算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五、孟德尔试验方法的启示主要是:选材精确;方法科学;态度严谨。

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觉1.基因:就是遗传因子。

2.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3.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4.等位基因:把握相对性状的基因。

合作交流1.推断正误:(1)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4种配子。

(√)(2)F1自交产生F2的过程中,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是16种。

必修2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问题清单、知识清单和检测题)

必修2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问题清单、知识清单和检测题)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的是根据题干信息推出患病的遗传方式,再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14.表现型基因型显性隐性aa Aa A;A与a;a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基因型决定表现型。纯合体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子能稳定遗传。杂合子是含有等位基因的基因型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
第1章第1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问题清单:
1、什么是两性花?
2、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3、什么是性状?什么是相对性状?
4、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是怎样设计的?遗传图解及其中相关符号的含义是怎么样的?
5、什么是性状分离?
知识清单:
一、基本概念: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的不同表现类型。
2、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未表现出来的是。
10.C
【解析】
【详解】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B与b。
故选C。
11.D
【解析】
图中两亲本的基因型完全相同,故两者的交配称为自交,D正确;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交配称为杂交,其中一方作父本另一方作母本的杂交若称为正交,则父母本对调后的杂交称为反交;测交是指与隐性纯合子的杂交,一般用于基因型的判断,所以ABC不符合题意。
【详解】
Dd中一对等位基因组成的杂合子,A错误;AAbb中两对基因都纯合,所以是纯合子,B正确;CcDd中两对基因都杂合,所以是杂合子,C错误;AAaa中由于存在Aa的等位基因,所以是杂合子,D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共1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共16页)

阅读P2-3,回答相关问题: 1、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2 、复述课文中的相关概念 3、复述人工异花传粉的实验操作步骤
一、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成功的原因 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自然状态下,豌豆都是纯种。 2、豌豆花大,容易做人工实验。 3、选取实验材料准确
孟德尔发现豌豆许 多易于区分的性状
二、实验中的相关概念:
1、自花传粉: 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
(自交) 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2、异花传粉: 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3、父本: 提供花粉的植株。
4、母本: 接受花粉的植株。
5、去雄: 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6、性状: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7、相对性状: 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问题探讨: 不同颜色的牡丹:
红牡丹和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 是什么颜色?
直到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 始,才揭开了遗传的奥秘。
(Mendel,1822-1884) 孟德尔,奥地利人,天主神父。主要工作: 1856-1864经过8年的杂交试验,1865年发表 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被后人公认为 “遗传学之父”。

2、什么是显性性状?什么是隐性性状?
3、什么是性状分离? 4、孟德尔用豌豆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的杂交实验,在 F2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5、尝试用遗传图解表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
四、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亲本)
P
高茎
× 矮茎
(杂交)
(亲本)
P
矮茎
× 高茎
(杂交)
正交
反交
(子一代)
F1
高茎
F1
F1
高茎 (自交) ×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训练案答案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训练案答案

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高一生物备课时间:2013年月日上课时间:2013年月日备课组长:编号:第1章第1节训练案1答案一、选择题1、B2、C3、C4、B5、C6、B7、D8、B9、A10、D11、D12、A13、D14、D15、B16、C 17、C 18、B19、B 20、B 21、B二、非选择题22、(1) 3紫(2) 1(3)50%23 (1)黑色(B)对棕色(b)是显性。

(2)甲兔BB、乙兔Bb、丁兔bb。

(3)丙兔可通过与乙兔交配来鉴别其遗传因子的组合。

如果交配后代全部为黑毛子兔,则为纯合子(BB);如果后代中有隐性的褐毛子兔出现,则为杂合子(Bb)。

24、(1)Aa(2)Aa或aa黑色或白色(3)黑色白色Aa aa1∶125、(1)隐性(2)Aa、Aa(3)0 2/3 (4)1/4(5)1/61/43/4训练案2答案一、选择题1—5 BDCBB 6—10 DDCCD 11—15 AACBC16—20 CBCDC 21—25 CBDCD 26 D二、填空题:27答案:(1)Aa×Aa AA、Aa aa (2)1 500 1 500答案:(1)白色(2)验证白色公羊是否是纯合子的方法有二:一是进行测交,二是让此白色公羊与白色杂合子交配,根据后代的情况即可作出判断。

方案一:与黑色雌羊测交,如后代全部是白羊,则此公羊为纯合子,如后代白羊和黑羊的比例为1∶1,则此白色公羊为杂合子。

方案二:与白色杂合子雌羊杂交,如后代全部是白羊,则此公羊为纯合子,如后代白羊与黑羊的比例为3∶1,则此白色公羊为杂合子。

28答案:(1)隐性Aa (2)1/3 (3)1/630答案(一)去雄:用剪刀去掉纯种矮茎豌豆花中的雄蕊。

(二)授粉:用毛笔蘸取纯种高茎豌豆花中的花粉,并涂到纯种矮茎豌豆花中雌蕊的柱头上。

(三)结果:将此矮茎豌豆所结的种子种下,所结植株全部为高茎。

第1页(共2页)第2页(共2页)。

高中生物第二册 1 1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练习((含答案)

高中生物第二册 1 1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练习((含答案)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水稻的早熟和高产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D.绵羊的粗毛和细毛【答案】A【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水稻的早熟和高产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水稻的早熟和晚熟属于相对性状,A正确;豌豆的紫花和红花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C 错误;绵羊的粗毛和细毛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2.豚鼠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如果一对杂合子的黑毛豚鼠交配,产生四仔,则它们的表现型是()A.全部黑毛B.三黑一白C.一黑三白D.无法确定【答案】D【解析】根据基因分离定律,杂合子的黑毛豚鼠交配,即Aa×Aa→AA(黑):Aa(黑):aa(白)=1:2:1,后代性状分离比为黑色:白色=3:1.但在子代数目较少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偶然性,后代不一定会出现3:1的分离比,有可能是全部黑色或全部白色或三黑一白或一黑三白或二黑二白;故选D。

3.在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②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于1∶1③圆粒豌豆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和1/4④开粉色花的紫茉莉自交,后代出现红花、粉花、白花三种表现型A.②③④B.③④C.②③D.③【答案】B【解析】高茎(AA)×矮茎(aa)→高茎(Aa),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①错误;高茎(Aa)×矮茎(aa)→高茎(Aa):矮茎(aa)=1:1,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②错误;圆粒(Rr)×圆粒(Rr)→圆粒(RR、Rr):皱粒(rr)=3:1,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③正确;粉色(Bb)×粉色(Bb)→红色(BB):粉色(Bb):白色(bb)=1:2:1,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④正确。

生物试题 人教版必修2同步检测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小节练习题

生物试题 人教版必修2同步检测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小节练习题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选择题1.(2019·福州高二检测)家鼠的短尾(T)对正常尾(t)为显性,存在致死现象。

短尾鼠与正常尾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类型自由交配,后代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则不能存活的类型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 A )A.TT B.TtC.tt D.TT或Tt[解析]短尾对正常尾为显性,短尾鼠(T_)与正常尾鼠(tt)交配,后代中正常尾鼠与短尾鼠比例相同,说明短尾鼠的遗传因子组成是Tt。

短尾类型自由交配,后代短尾鼠与正常尾鼠之比为2∶1,故不能存活的类型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TT。

2.(2019·济南高一检测)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是显性,让纯种红果植株和黄果植株杂交得F1,F1再自交产生F2,淘汰F2的黄果番茄,利用F2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则F3中RR、Rr、rr个体的比例是( B ) A.4∶4∶1 B.3∶2∶1C.1∶2∶1 D.9∶3∶1[解析]F2中的红果番茄的遗传因子组成为1/3RR、2/3Rr,自交后代F3中rr占2/3×1/4=1/6,Rr 占2/3×1/2=1/3,RR占1/3×1+2/3×1/4=1/2,即RR∶Rr∶rr=3∶2∶1。

3.小麦的抗病(T)对不抗病(t)是显性。

两株抗病小麦杂交,后代中有一株不抗病,其余不知。

这个杂交组合可能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C )A.TT×TT B.TT×TtC.Tt×Tt D.Tt×tt[解析]TT×TT→TT,后代全部是抗病的;TT×Tt→TT、Tt,后代也全是抗病的;Tt×Tt→TT、Tt、tt,其中tt是不抗病的,符合题意;D项中双亲之一tt是不抗病的,不符合已知条件“两株抗病小麦”。

4.关于显性性状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A.显性性状是受显性基因控制的B.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可能是纯合子C.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是显性性状D.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自交后代一定会产生性状分离[解析]显性性状是受显性基因控制,故A正确;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故B正确;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是显性性状,故C正确;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可能是纯合子,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故D错误。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精品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精品
的性状
纯种矮茎
×
(杂交)
P
(亲本)
F1
(子一代)
隐性性状: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F1中未显现出来
的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
现象
思考:子二代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
的吗?
(自交)

F2
(子二代)
787高茎 :277矮茎≈3:1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
母正常而其子女患白化病等性状分离现象,也是控制相关性状的遗传因子遵循分
离定律遗传的结果。
五、分离定律——得出结论
2.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1)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
(2)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
(3)细胞核遗传。
细胞质中的遗传因子及原核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都不遵循。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科学方法】
人类怎样认识到基因的存在?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在哪里?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什么?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怎样行使其功能的?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生物进化时基因频率如何变化?
第六章 生物的进化
人教版必修2 遗传与进化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子房
花丝
异花传粉:两朵花
之间的传粉过程。
自交:
雄花
杂交
雌花
两性花的自 花瓣
花传粉
花萼
同株异花传粉
闭花传粉:指花在花未
开时已经完成了受粉。
雌蕊
胚珠
花托
豌豆花的结构(两性花)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3)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3)

如矮茎
高茎
⊗(自交)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
显子性二性代状(和F隐2)性性状的现象。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亲本(P) 父本(♂) 母本(♀)
正交
× (杂交)
纯种高茎
纯种矮茎
子一代(F1)
高茎
⊗(自交)
子二代(F2)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787高茎 277矮茎
3∶1
亲●对本F(2进P)行父数本学(统♂计) 母本(♀)
自然状纯态种下,两杂株交结豌果豆可能靠,否又异容花易传分析粉。?
01 去雄
02 套袋


异 花
时间:花蕾期 目的:防止自交
目的:防止外来花 粉干扰

03 人工授粉
04 套袋

目的:传粉受精
目的:防止外来花 粉干扰
优点二
具有易于 区分的相
对性状
性相对性状状容::同生易种物观生的察物形和的态分同特析一征个或实性生验状理结的特果不征。同。表现类型
的适用范 (2)一对相对性状的细胞核遗传。 细胞质中的遗传因子及
围:
原核生物和非细胞生物
都不遵循。
假说——演绎法
提出问题 作出假说 演绎推理 实验检验
得出结论
①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②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③设计测交实验,预测实验结果 ④田间实验,检验预测
若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则假说正确 若实验结果与预测不符,则假说错误
亲本(P) 父本(♂) 母本(♀)
正交
× (杂交)
纯种高茎
纯种矮茎
子一代(F1)
高茎
⊗(自交)
子二代(F2)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新教材)课后答案详解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新教材)课后答案详解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材分析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练习基础题1.B。

2.B。

3.(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

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

(2)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即在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2。

4.(1)白色;黑色。

(2)性状分离;白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在自交时会产生性状分离现象。

拓展题1.(1)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

(2)杂交后代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杂交后代全部为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很可能是纯合子;二是杂交后代中既有白色马,又有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为杂合子。

2.提示: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是确保实验成功的条件之一。

孟德尔在遗传杂交实验中,曾使用多种植物如豌豆、玉米、山柳菊做杂交实验,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最为成功,因此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这是因为豌豆具有适于研究杂交实验的特点,例如,豌豆严格自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这样确保了通过杂交实验可以获得真正的杂种;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易于区分、统计实验结果。

3.提示:凯库勒提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质子的发现过程等,都是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出结论的。

19世纪以前科学家对遗传学的研究,多采用从实验结果出发提出某种理论或学说。

而假说—演绎法,是从客观现象或实验结果出发,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促进了生物科学的研究,使遗传学由描述性研究进入理性推导和实验验证的研究阶段。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四)练习基础题1.(1)×;(2)×。

第一章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

第一章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

299(不饱满) 299(不饱满) 2.95:1 152(黄色) 152(黄色) 2.82:1
二、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 遗传因子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成对存在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 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 生殖细胞——配子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字母如:D表示)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字母如 (配 表示 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表示) 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字母如:d表示 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字母如 表示)
五、分离定律的知识拓展
1、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判断
显性 B为 隐性; , B,则 若A × B B,则A为 隐性 ,B为 显性 ; 自交,后代只有A, A,则 若A自交,后代只有A,则A为 纯合子 ,不能判断出
若A × B A,则 A,则A为 显隐性; 显隐性;
隐性 。 若A自交后代既有A,又有B,则A为 显性 , B为 自交后代既有A,又有B,则 A,又有B,
性状分离: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 性状分离: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的现象 的现象. 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注意:字母是任意定的) 注意:字母是任意定的)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
性状 茎的高度 显性性状 787( 787(高) 隐性性状
277( 277(矮) 1850(皱缩) 1850(皱缩) 2001(绿色) 2001(绿色) 207(茎顶) 207(茎顶) 224(白色) 224(白色)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
第1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1课时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
课标要求
1.说出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及人工异花传粉的基本操作。 2.描述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对分离现象做出的假设。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认知花的结构与生殖功能相适应,并尝试人工异花授粉的操作。 2.科学思维:尝试运用遗传图解解释生物的一些遗传现象。
01
基础梳理 ·夯实教材基础
1.豌豆的特点及其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势
特点
相应优势
自花 传粉和 闭花 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为_纯__种__ 实验结果可靠,容易分析
具有易于区分的 相对性状 且能稳定遗传
实验结果易于观察和分析
用玉米做遗传实验材料的特点 (1)雌雄同株且为单性花,便于人工授粉; (2)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 (3)相对性状差别显著,易于区分和观察; (4)产生的后代数量多,统计更准确。
C.性状按3∶1的比例出现 D.统计的样本越小,性状分离比越接近3∶1 解析 孟德尔之后,科学家们在继续研究中发现,只有满足大样本即实验群体足 够大时,才能够实现孟德尔统计的比例关系,越小越偏离,越大越接近。
123456
4.家兔的毛色中,白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分析下列4组杂交组合的亲子代 性状,体现出性状分离现象的一组是
3.F2要出现3∶1的分离比,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提示 (1)F1形成两种配子的数目是相等的,且它们的生活力是一样的; (2)F1的两种配子的结合机会是相等的; (3)F2的各种遗传因子组合的个体成活率是相等的。
学习 小结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SUI TANG YAN LIAN ZHI SHI LUO SHI

D第1章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D

D第1章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D

P3
相对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P 性状: 3
豌豆
种子形状 圆滑、皱缩
图2


1、有卷舌 2、无卷 舌
图4 拇指竖起时弯曲情形 1、挺直 2、拇指向指背面 弯曲
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B )
A、猫的白毛与蓝眼 B、兔的短毛与长毛 C、人的身高与猴的身高 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找 出了七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这么多的性状,该如何研究呢? 简单 复杂
F1
高茎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 亲本杂交,子代表现出的性状。 高茎 矮茎
F2
P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4
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 性状的现象
787株 277株 比例约 3 : 1
区分显性、隐性性状
单眼皮、单眼皮
双眼皮、双眼皮 双眼皮、单眼皮
单眼皮
双眼皮、单眼皮 多数双眼皮
七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数据
DD - 纯合子 -显性性状(高茎) 基 表 能稳定遗传 因 dd - 纯合子 -隐性性状(矮茎)现 型 型 Dd - 杂合子 -显性性状(高茎) 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P8
B
蓝眼(的)女孩:偏正1/4 女孩(是)蓝眼:主谓1/2
2、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由显性遗 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已知 一个蓝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 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女孩的可能性是( )
性状 显性 F2 的表现 隐性 5474 皱粒 1850 787 矮茎 277 6022 绿色 2001
P4
种子的形状 茎的高度 子叶的颜色 种皮的颜色 豆荚的形状 豆荚 的颜色 花 的 位置

第1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1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8)分离定律发生于配子产生过程中( √ )
人教版生物·必修2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探究主体1 孟德尔遗传学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基本概念 [问题情境] 1.有些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有些植 物的花为单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讨论: (1)说出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过程。
人教版生物·必修2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五、分离定律及其应用
1.分离定律的内容 (1)描述对象: 有性生殖生物 。 (2)发生时间:在形成 配子 时。 (3)实质 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的 遗传因子 发生分离,分离后的 遗传因子 分别进
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主要是 育种 和人类遗传病方面。
人教版生物·必修2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人教版生物·必修2
学习目标 1.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并加以例证。 2.明确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实验及分离定律。(重点) 3.会用假说解释分离定律。(重点、难 点) 4.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难点)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2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3)表现不同性状和性状分离的正确理解 ①表现不同性状:无论亲本双方表现相同,还是表现不同,子代均可出现不 同性状。 ②性状分离:亲本性状表现一致,子代出现不同性状称为性状分离。若亲本 双方表现型不同,即使子代表现出不同类型,也不可称为性状分离。
人教版生物·必修2
(3)测交: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相交,可用来测定子一代的遗传因子组
成。
(4)正交和反交:正交和反交同时存在,若甲类型个体作父本,乙类型个体作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解析版)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解析版)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分离定律的发现(基础+提升+情境训练,3层提升)1.下列对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B.豌豆花是单性花,花比较大,杂交时容易操作C.豌豆具有一些稳定的、容易区分的性状D.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完成受粉解析:B 豌豆自花传粉,这样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A正确;豌豆花比较大,杂交时容易操作,但豌豆花是两性花,B错误;豌豆具有一些稳定的、容易区分的性状,易于进行观察,C正确;豌豆花是两性花,在花未开放时,它的花粉会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的柱头上,从而完成受粉,D正确。

2.(2023·江门高一期中)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为避免其自花传粉,孟德尔采取的措施是( )①花蕾期,不去雄蕊②花蕾期,去雄蕊③去雄后,套上纸袋④去雄后,不套纸袋⑤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物的花粉涂在雌蕊的柱头上⑥待花成熟时,拿开纸袋任其在自然状况下传粉受精A.②④⑥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③⑥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势。

由于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在开花前(花蕾期)已完成受精作用,所以必须在花蕾期对母本进行去雄,①错误、②正确;去雄后需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③正确、④错误;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物的花粉涂在去雌蕊的柱头上完成杂交过程,⑤正确;杂交实验需采集另一株植物的花粉涂在去雌蕊的柱头上,⑥错误。

所以②③⑤正确。

3.(2023·四川内江资中二中月考)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和玉米在自然条件下分别发生自交和杂交B.子一代显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未显现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C.对于植物而言,不只有自花传粉属于自交,有些异花传粉也属于自交D.表现显性性状的个体自交,后代一定表现显性性状解析:选C。

豌豆花是两性花,其传粉方式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条件下通常发生自交;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自然条件下可以发生自交和杂交,A错误。

高中生物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

高中生物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础全练]1.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通常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A.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B.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雄蕊C.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D.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雌蕊解析: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通常需要进行人工去雄处理,即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雄蕊。

答案:B2.下列有关相对性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桃的厚果皮和有毛果皮是相对性状B.狗的黑色毛、白色毛和黄色毛是相对性状C.苹果的红色果实和番茄的黄色果实是相对性状D.猪的白毛和卷毛是相对性状解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桃的果皮的厚度与果皮有毛与否不是同一性状,A错误;狗的黑色毛、白色毛和黄色毛为相对性状,B正确;苹果和番茄不是同一种生物,苹果的红色果实和番茄的黄色果实不是相对性状,C错误;猪的白毛、卷毛不是同一性状,D错误。

答案:B3.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规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和自交实验提出问题B.孟德尔提出的唯一假说是“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C.孟德尔采用测交实验验证他的假说是否正确D.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的过程是实验→假设→验证→结论解析: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和自交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且通过测交实验来验证推理,得出结论,A、C项正确;“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之一,B项错误;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即根据实验结果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D项正确。

答案:B4.下列测交或自交的组合,叙述正确的是( )A.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解析:纯合子测交后代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A错误;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正确;杂合子自交及测交后代均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C、D错误。

答案:B5.下列关于性状显隐性或纯合子与杂合子判断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只有甲→甲为显性性状B.甲×甲→甲+乙→乙为隐性性状C.甲×乙→甲∶乙=1∶1→甲为显性性状D.花粉鉴定法:只有一种花粉→纯合子,至少两种花粉→杂合子解析:甲×乙→只有甲→甲为显性性状,这是显性性状的概念,A正确;甲×甲→甲+乙→乙为隐性性状,用性状分离的概念判断显隐性,B正确;测交实验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C错误;花粉鉴定法:只有一种花粉→纯合子,至少两种花粉→杂合子,用配子法判断显隐性关系,D 正确。

第1章第1节_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笔记)

第1章第1节_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笔记)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孟德尔——遗传学之父
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了两大遗传基本 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人工杂交过程:
1、去雄 3、扫粉 5、套袋
2、套袋 4、授粉
二、两性花的构造
雌蕊:柱头 花柱 子房
花冠: 由花瓣组成,有 保护作用
F1:子一代 F2:子二代
六、为什么用豌豆做实验容易成功呢?
1、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授粉植物
能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保证自然状态下生长的 豌豆都是纯种,实验结果可靠、准确。
2、豌豆还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圆粒和皱粒
3、豌豆花较大,容易进行实验操作
雌雄配子的随机受精
十五、分离定律的应用及解题方法
㈠ 判断显隐性:个体的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㈡ 判断基因型:DD、Dd、dd ㈢ 遗传概率的计算 ㈣ 基因分离定律应用的几各特殊形式
(一)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牢记判断显隐性的三种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二)牢记判断基因型的思路:
⑴ 隐性个体的基因型是已知的:aa 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两种:AA、Aa 可以写为A a
原理: AA×aa
Aa×aa
Aa
全部为显性
Aa、aa
显性+隐性
DD
Dd
Dd
dd
表现型: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基因型比例: DD∶Dd∶dd = 1∶ 2∶ 1
表现型比例: 高茎∶ 矮茎 = 3 ∶ 1
十三、表现型和基因型:
1、表现型:生物的各种表现性状,如高茎和矮茎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精品课件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及解释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精品课件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及解释

(2)自交法 ①若 A 既有 A,又有 B,则 A 为显性性状,B 为隐性性状。 ②若 B 既有 A,又有 B,则 B 为显性性状,A 为隐性性状。

(3)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 交→F2(数量足够多)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占3/4的性状 为显性性状。
典型例题
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有( )
实验过程
说明
①P 具有相对性状 ②F1 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 ③F2 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 比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3∶1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可设控制高茎和矮茎的 遗传因子分别为D、d。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F1的体细胞的遗传 因子组成为Dd。 3.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 子中。F1产生的配子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D∶d=1∶1。

果误差小
4.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杂交方法与程序
【思考】 玉米也是常用的实验材料,请分析玉米适于作遗传实验材料 的特点。 提示:①玉米雌雄同株,且其花为单性花,便于人工授粉;②生 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③相对性状差别显著,易于区分和观察; ④产生的后代数量多,统计更准确。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课标 定位
5.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分析孟德尔是如何验证其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归纳“假 说—演绎法”。 6.分离定律 认识分离定律的实质;举例说出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素养阐释
1.利用结构和功能观解释用豌豆进行遗传实验的优点, 掌握植物杂交的基本操作。 2.通过对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培养归 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的科学思维,体会假说—演绎法 和孟德尔的创新思维。 3.认同在科学探究中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运用数学 统计方法、提出新概念以及应用符号体系表达概念的 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月26日 第3次作业
第一题要求自己背诵, 第二题写到作业本上,拍照上传
一、背诵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提出的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D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d表示)
二、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性状分离
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代所表现出来的亲本性 状就是显性性状,F1代没有表现出来的另一亲本性状就 是隐性性状。如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叫做性状分离。(或者同时出现两种以上性状)
三、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
如高茎、红花、圆粒、人的双眼皮
9、基因型: 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如高茎豌豆是DD、Dd,矮茎豌豆是dd
10、纯合子: 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 DD、dd、AA、aa等
11、杂合子: 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 Dd、Aa等
12、表现型的决定因素:
表现型 = 基因型+环境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
4、亲本(P) 用于杂交实验的父本和母本,用英文单
词的首字母表示(parents)
5、父本(♂) 、母本(♀) 不同植株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用符号♂
表示;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用符号♀
自花传粉时,植株本身既是父本,又是母本。
6、为什么用豌豆做实验容易成功呢?
●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授粉植物
高茎
矮茎
P DD × dd
配子 D
d
三、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 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F1
Dd
×
Dd
配子
D
d
D
d
F2
DD Dd
Dd dd 基因型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表现型
1
: 2 :1
基因型比值
3(高) : 1(矮) 表现型比值
2月27日 第4次作业
一、常用的符号和含义: 符号 P F1 F2 × × ♀ ♂
含义
亲本
子一代 子二代 杂交
自交
母本 父本 雌配子 雄配子
二、基本概念: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圆粒和皱粒 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直发和卷发
2、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
个亲本的性状。
3、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
能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保证自然状态下生 长的豌豆都是纯种,实验结果可靠、准确。
●豌豆还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圆粒和皱粒
●豌豆花较大,容易进行实验操作
2月25日 第2次作业
一、正交和反交:
正交:高茎作母本(♀) ×矮茎作父本(♂) 反交:矮茎作父本(♀) ×高茎作母本(♂)
高茎
矮茎
P DD × dd
配子 D
d
三、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 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F1
Dd
×
Dd
配子DdD Nhomakorabead
F2
DD Dd
Dd dd 基因型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表现型
1
: 2 :1
基因型比值
3(高) : 1(矮) 表现型比值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纯种高茎豌豆:DD 纯种矮茎豌豆:dd
F1高茎豌豆:Dd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精细 胞和卵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 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独立遗传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D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d表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纯种高茎豌豆:DD 纯种矮茎豌豆:dd
F1高茎豌豆:Dd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精细 胞和卵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 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2月24日 第1次作业
1、自花传粉 (自交)
两性花的花粉,落在同一朵花 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自花传粉。 也叫自交
2、异花传粉 (杂交)
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叫做异花传粉。也叫杂交
3、闭花授粉(自交)
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称作闭花受粉。 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遗传物质完全来自自身,自然状 态下都是纯种。
那个亲本的性状。
4、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
隐性性状的现象。
5、显性基因:又叫显性遗传因子,控制显性性状,
如 D、A、R 等
6、隐性基因:又叫隐性遗传因子,控制隐性性状,
如 d、a、r、
7、等位基因: 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如 D和d、A和a
8、表现型: 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