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2014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2-4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8张ppt)
2014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地理第9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4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地理第9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https://img.taocdn.com/s3/m/f5a8b0e99ec3d5bbfd0a74d9.png)
第9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学与考核要求】:1. 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主要陆地自然带及其分布。
2. 理解: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及自然环境的整体性3. 简单运用: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4. 综合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的综合利用【知识梳理】: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自然地理环境是由 、 、 、 和 等要素组成的。
二.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相互作用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它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2.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牵一发而动全身);3.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的综合利用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和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①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
利用某种资源的某一部分,都会对其它要素产生影响,某地资源的开发,会影响其它地区的资源。
破坏某种资源,会引起一系列资源的破坏。
因此,在开发某种资源时要充分考虑对其它要素产生负面影响,使负面影响保持在人类与环境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②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它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
因此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③对某种资源的利用量要保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可以通过对某地资源进行系列开发或增加科技含量,提升附加值,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地域分异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1.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也叫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 条件。
分异规律是 方向延伸, 方向更替,其中在 纬度和 纬度最为显著。
热带季 风气候 世界气候类型 陆地自然带 北极圈 北回归线 赤道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 气候 温带海洋 性气候 温带 大陆性 气候 温带季 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带 草原带 温带 荒漠 带2.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也叫经度地带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 条件。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之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之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https://img.taocdn.com/s3/m/7143f5f0700abb68a982fb4b.png)
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防护林等;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 (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2分 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 12 农业基地等。(选择一个区域从以上 5 个方面回答,具体措施要结合区域特)
(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卷)
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 深度达1 600 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 约为 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 足100 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 百座 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 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沿纬线延伸 (东西延伸), 沿纬度变化的 方向更替(南 北更替)
受太阳辐射 从赤道向两 极递减的影 响,即以热 量为基础
低纬和高纬 地区。如非 洲沿20°E自 南向北自然 带的变化
从沿海 经度 向内陆 地带 地域 性 分异
受海洋水汽 影响的程度 沿经线延伸 不同,从沿 (南北延伸) 海向内陆, 沿经度变化的 干湿状况差 方向更替(东 异很大,即 西更替) 以水分条件 为主
10
带谱多少的判断及原因分析:①不同 纬度山:山体的纬度、山体海拔; [真题1] (2011 年高考江苏地理卷)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 ②纬度相差不大的山(或同一山不同 坡):山体相对高度、降水 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 (1)~(2)题。
高考真题回顾
(1)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2013高考题海南卷)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 喇叭沟门口有一片天然白桦林。图3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 据此完成8~10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https://img.taocdn.com/s3/m/103d08f484254b35eefd345d.png)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 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常结合某一区域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区域联系的原理分 析某一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造成的影响。
解析 答案
【题后反思】
近年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经常出现在高考试题中,解答该类试题需 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明确整体性原理;二是将整体性原理与现实 生产、生活相联系。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正确地解答该类问题。
预测演练
命题角度一 结合地理关联图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世界气象组织宣布: 2015 年全球
全身”,在分析某一地理环境要素时,要抓住“因”,并分析该因的变
化所引起的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例如,在热带雨林区破坏植被后所引
起区域内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变化。
2.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四大应用
(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
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③深层海水上升
A.①②
④营养物质减少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解析
答案
2.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发展过程中的相
互作用反映了
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 ②各圈
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④水热条件的地域组合是全球变暖的 原因 A.①② √ 解析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③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特征
图中显示,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发展过程中体现了水圈、大气圈和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
2014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4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https://img.taocdn.com/s3/m/e0b528f40242a8956bece4a0.png)
2.陆地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比较
(2013·山东文综,3~4)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②为(
)
A.草原
C.针叶林 主导因素是( A.纬度 )
B.荒漠
D.针阔混交林
(2)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 B.洋流
C.地形
D.季风
[获取和解读信息]
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
答案:(1)A (2)D
(2013·全国课标Ⅰ,6)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
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
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下图, 完成下题。
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刚果盆地大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带,而格陵兰岛为苔原带及 冰原带,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热带森林带的风化壳厚度远大 于苔原带,故选项C正确;伊朗高原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半 荒漠草原及荒漠带,而恒河平原主要为热带森林带和热带草 原带,因此恒河平原的风化壳厚度大于伊朗高原,故可排除 选项D。 答案:(1)B (2)C
1.非地带性现象的表现
2.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2013•北京卷)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达尔文在南 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 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图13-6,回答问题。
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祝同学们高考考个好成绩!
考点一、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形成基础 地球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是地理环境整体发展 演化的基础,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如图13-2所示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四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ppt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四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1e6a04adcf84b9d529ea7a5c.png)
例1 下图为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原理及效应图。读图,回答(1)~(2)题。
(1)对图中箭头①的解读,正确的是( C )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减少 B.地面吸收的大气辐射减少 C.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释放的热量增多
(2)该图反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 D ) A.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B.相互影响,实现环境自我修复 C.具有地带性分布特征 D.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从赤道到两极的 地域分异
热量
从沿海向内陆的 地域分异
水分
山地的垂直地域 水热状况
分异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高低纬明显;自然景观南 太阳辐射
北更替,东西延伸
中纬度明显;自然景观东 海陆分布
西更替,南北延伸
海拔
中低纬度高山明显;从山 麓到山顶更替
特别提示: ◇ 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与水平地带中从赤道向两极的变 化相似。 ◇ 垂直自然带的分布与山体所在的纬度和山体的相对高度大小有关。 山体所在的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反之,越 简单。 ◇ 山体的基带(山麓的自然带)与山体所处的水平自然带相同。 ◇ 同一自然带,同一海拔阳坡高于阴坡(热量);纬度越高,同一自然 带分布的海拔越低。
例2 下图为金沙江(28°15′N)两岸的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示意图。读 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自然带为( A )
A.针叶林带 B.落叶阔叶林带 C.荒漠带 D.针阔叶混交林带
(2)甲自然带阴坡分布的上限高于阳坡,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C ) A.地形 B.土壤 C.水分 D.坡度
【解析】第(1)题,大气吸收具有选择性,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 源于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其吸收的地面红外线长 波辐射增多,导致气温升高,C正确。
新课标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考倒计时天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新课标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考倒计时天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https://img.taocdn.com/s3/m/32dcf72b55270722182ef713.png)
高考倒计时10天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原因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2.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世界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2.地理环境的三个地域分异规律水分变化更点击1 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纬度:山体所在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2)海拔:山体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
(3)相对高度:山体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点击2 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1)纬度:山体所在纬度低则海拔高,纬度高则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
点击3 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及雪线高低的判读点击4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甲是世界陆地自然带理论分布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的自然带名称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图甲中自然带从⑤到①的过渡体现了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规律和________________规律。
(3)实际中,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带⑤在________洲分布最广,自然带④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陆东部的________地区。
(5)图乙是沿46°S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A处的自然带与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自然带相符;图中B处的自然带的名称是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卷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全国卷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261991e6bceb19e8b9f6ba35.png)
命题预测 (2019·唐山三模)某科研团队针对我国某热带植物园的生态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 发现该地区有典型的地貌分布,且出露岩石可将降水和大气沉降养分分配给周围的斑块 土壤,而斑块土壤能够维持多样化植物生长(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 1~2 题。
1. 图中显示,分布在该植物园区的地表岩体导致( C ) A. 植物分布更连续 B. 地表形态趋平缓 C. 土壤表层被切割 D. 径流流动遭阻隔 解析:由图可知,该类土壤主要由石灰岩组成,且受流水侵蚀严重,分布在该植物 园区的地表岩体导致土壤表层被切割。由图可知,分布在该植物园区的地表岩体导致植 物分布不连续,地表形态起伏较大,地下径流未被阻隔。
2. 出露岩石对临近斑块土壤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D ) A. 排除水分 B. 连续输入养分 C. 调节温度 D. 可增加碳来源 解析:由于石灰岩中含有一定的碳元素,因此出露岩石对临近斑块土壤的贡献主要 体现在可增加碳来源,对排除水分、连续输入养分和调节温度影响不大。
3. (2019·福建三明三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云贵高原在距今大约两亿年前为海湾环境,堆积了深厚的石灰岩等。新生代以来, 云贵高原不断抬升,始新世末,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再度被抬升。 西双版纳的山红树种群数量少,零星分布于海拔 600~850 m,石灰岩基底的沟谷, 是地质变迁的残留物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与其伴生的 乔木树种多。山红树的天然繁殖能力较弱,种子成熟期在 10~11 月份,在自然状态下 休眠期极短,常温贮藏 2 个月即完全丧失发芽能力,忌低温干燥,土壤温度 25 ℃以上 才能萌发。 甲图示意全球部分地质年代及干湿冷暖变化,乙图示意西双版纳山红树分布区的气 候资料。
(1) 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 对里海的影响。
步步高 2014届高三二轮专题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步步高 2014届高三二轮专题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https://img.taocdn.com/s3/m/dc7b1b689b6648d7c1c746b2.png)
第3讲
( B.针阔叶混交林 D.针叶林 ( ) B.海陆位置 D.地形 ( ) )
(2)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3)北京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那么,赴 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宜选在 A.9月中旬 C.10月下旬 B.10月上旬 D.11月中旬
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 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 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 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 的变化。
题点与预测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分析
第3讲
(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 某一区域自然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臵分析气温、降水等 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题点与预测
第3讲
(3)局部水分条件变化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干旱地区,如天山山 麓地带,因为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了丰富的地表水或地下水,发育 了众多的绿洲,它们呈斑块状散布于干旱地区的山麓地带,形成 了与周围广大温带荒漠地带现象截然不同的景观。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4)洋流、地形、海陆分布等对自然带水平分布的综合影响。洋 流、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对自然带水平分布的影响往往不是单 一因素的独立作用,而是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对自然带的 水平分布产生综合影响。如大洋洲的东北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 的东部、巴西高原的东南沿海地区,它们距赤道远,形成了热带 雨林带。从成因来看,这些地区的热带雨林带分布在信风带大陆 的东岸,位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坡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经 过。
气温降低快,秋季到达时间早,所以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 色树叶美景宜应比10月下旬早,10月上旬较为合适。香山和喇叭 沟门距离较近,物候相差也不至于过大。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298574647d27284a735104.png)
考点一 考点二
1.河流下蚀作用最强的点是( D )
A.径流源点
B.沟谷节点
C.局部侵蚀基准点 D.裂点
2.关于图示区域地貌特点及其成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C )
A.山地众多—地壳隆起
B.平原广布—流水沉积
C.沟壑纵横—流水侵蚀
D.丘陵连绵—风力沉积
3.淤地坝最适宜建在( C )
A.径流源点
B.沟谷节点
14
考点一 考点二
2.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 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 “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 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 为例:
15
考点一 考点二
3.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 到其他区域。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 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 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 的影响为例:
10
考点一 考点二
11
考点一 考点二
第二步:析设问,求答案 第(1)题,结合上述分析:从地貌看,由于山脉隆起,使得里海与地中 海分离,成为湖泊。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风带内,但是由于大高加 索等山脉的隆起,阻挡西风从地中海带来湿润气流,气候干旱,降水 少,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量加剧,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从水文 看,山脉隆起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变小。 第(2)题,结合材料分析,此时气温略有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加,但是仍 然处于冰期,故由于气温总体较低,蒸发量小,所以湖泊补给大于蒸 发量,湖水盐度低,里海一度为淡水湖。第(3)题,结合材料与图示的 分析,里海的补给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转变为以河流补给为主,而 河流为内流河,盐分只进不出,逐渐积累,加之地形隆起,气候更加干 旱,蒸发加剧,使得含盐量升高,演变为咸水湖。
高考二轮地理复习全国通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考二轮地理复习全国通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https://img.taocdn.com/s3/m/c05a1470dd3383c4ba4cd212.png)
(2020全国卷Ⅰ)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 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 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 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 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 A.幼树 B.中龄结实树 C.老树 D. 各树龄组混生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核心专题
突
破
地理
内容索引
价值引领 备考定向 知识体系 网络构建
价值引领 备考定向
通过本专题的复习,提高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环
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一个要素的变化对其他要素的影响及
核心 价值
该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根据某区域植被、土壤的分布及
特点,分析其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利用区域图、示意图或景
力 高考试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带的地域分异 考向 规律、非地带性以及植被、土壤的分布、特点与地理环境之间 预测 的关系等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二轮地理 复习全 国通用 专题五 自然地 理环境 的整体 性与差 异性( 最新版 本)推 荐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典型例不同的地貌 与地
不同地貌条件下形 貌
成不同的气候
不同气候条件下具 气候
有不同的水文特征 与水
水文条件不同的地 文
方,气候也有差异
典例
湿热的气候条件→云贵高原的岩溶地貌; 干旱的气候条件→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 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与山 高谷深、气温垂直变化大有关系 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 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变化小 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 小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1课时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1课时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https://img.taocdn.com/s3/m/65cd6ecb10a6f524ccbf85ff.png)
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典案型:例该题地3属](于2热01带2年雨上林海气卷候),地终理年环高境温特多征雨既,有位整于体刚性果,盆又地, 地有势差低异平性,;这自种然气景候观和的地分形布条既件有,地造带就性了,流也量有丰非富地的带刚性果。河阅水读 系下;图湿,热从气气候候又、为地热形带、雨水林文植、被植的被发要育素提的供相了互良联好系的,条读件图,3、从 而图形4说成明了乙该地地地的理地环理境环的境整整体体性性特特征征。。
11
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典型例题2](2015年江苏卷)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 布上限。图5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 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2)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 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 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相互影响
动的影响
3
知识建构
圈层间的物质运动 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圈层间的能量交换
从圈层作用看 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整
体 性
地理环境
组成
地貌、气候 水文、土壤、生物
图1 图1
4
一、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植被
水文
气候
地貌
土壤
5
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 大气循环 水循环 相互联系
要素
相互制约
生物循环 地质循环 相互渗透
(mm) 900
( 0C 地
乙地
450
15
300
10
丙地
5
150
0
0 1 3 5 7 9 11 月 1 3 5 7 9 11 月 1 3 5 7 9 11 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项
专题二
第四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03 21·
山东)下 示 我 植 的 带 分 , 图 意 国 被 地 性 布
读
图 答 () ~() 题。 回 1 2
Hale Waihona Puke 专题二第四讲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 图中②为( 1 A. 原 草 C. 叶 针林
要查植类。据题析该域于美中 考了被型根上分,区位北洲纬
专题二
第四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度 陆 岸山 为 带 被 型故 大 西 ,麓 温 植 类 ,
A、B 项 误 该 域 错 ;区
中 脉 坡 水 对 多 地 较 , 分 有 林 被 山 西 降 相 较 , 势 高 应 布 森 植 , 故区山西山的然被于阔交, 该域脉坡麓自植属针混林故 正 , D项 误 确 错。
地 分 非 带 现 的 因 如 大 亚 北 、 达 区 析 地 性 象 成 , 澳 利 东 部 马 加 斯 岛 部 热 雨 的 因 南 洲 部 第 山 东 加 东 的 带 林 成 , 美 南 安 斯 脉 侧 地沿却成带漠原,鲁岸漠近道 处海形温荒的因秘沿沙逼赤的
专题二
第四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原 等 四 结 实 理 影 雪 高 的 素 副 带 因 ; 是 合 例 解 响 线 低 因 : 热 降 水,温,线;道区水,温,线; 少气高雪高赤地降多气高雪低 喜 拉 山 坡 迎 坡 降 多 雪 低 全 变 , 马 雅 南 为 风 , 水 , 线 ; 球 暖 冰 川缩雪上。 退,线升
专题二
第四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山 地 有 被 盖 高 地 为 漠 因 图 区 降 地 区 植 覆 , 原 区 荒 , 此 示 域 水 差的导素地, 异主因是形故 B项 确 第 正。 () 题 主 考 了 2 ,要查
专题二
第四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区 地 定 。 据 干 材 分 , 地 山 西 植 域 理 位 根 题 中 料 析 该 区 地 侧 被 覆 率 , 侧 被 盖 低 以 盖 高 东 植 覆 率 , 荒 漠 主 说 山 西 为 , 明 地 侧
专题二
第四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3. 地 直 然 的 读 法 山垂自带判方
专题二
第四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考例透析
专题二
第四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03 21·
新课标Ⅰ)下 为 图
4° 5 N
附某域遥 近区的感
影,中色分植覆区浅部为原漠; 像其深部为被盖,色分高荒区 终冰覆的峰拔 年雪盖山海 完成() ~() 题 1 3 。 32 44 米距 约 ,海 10 千 。 读 图 8 米 下,
该 律 植 由 海 内 依 是 林 草 、 漠 因 规 的 被 沿 向 陆 次 森 、 原 荒 , 此 ②处 草 , 为原选 A。第() 题 考 影 自 带 布 因 。 2 ,查响然分的素
影 森 植 的 布 导 素 降 量 而 响 国 部 响 林 被 分 主 因 是 水 , 影 我 东 降 水的导素夏风因本选 量主因是季。此题
地 性 异 象 但 地 然 件 杂 变 受 形 洋 带 分 现 , 陆 自 条 复 多 , 地 、 流 及 陆 布 因 影 , 地 然 的 布 个 地 呈 海 分 等 素 响 陆 自 带 分 在 别 区 现 出地性域异象例及因析下所: 非带地分现,证原分如表示
专题二
第四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地 性 律 断 该 什 自 带 然 将 际 境 理 带 规 判 应 是 么 然 , 后 实 环 与 论 上 自 带 比 , 果 致 是 带 现 ; 果 一 的 然 相 较 如 一 就 地 性 象 如 不 致 就非带现。 是地性象
专题二
第四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2. 域 异 律 判 方 地分规的断法 主 看 然 的 伸 向 更 方 。 般 说 东 要 自 带 延 方 和 替 向 一 来 , 西 方 延 、 北 向 替 是 赤 到 极 地 分 , 向 伸 南 方 更 的 由 道 两 的 域 异 这 种 异 明 的 洲 非 ; 北 伸 东 更 的 从 分 最 显 大 是 洲 南 延 、 西 替 是 沿 海 内 的 域 异 如 欧 陆 纬 地 从 海 内 向 陆 地 分 , 亚 大 中 度 区 沿 向 陆 自 带 变 ; 山 向 顶 替 是 直 域 异 如 然 的 化 从 麓 山 更 的 垂 地 分 , 喜 马雅等些山区然的异 拉山一高地自带分。
专题二
第四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二地环的域异 、理境地分 1. 界 候 型 自 带 世气类与然
专题二
第四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2. 然 地 性 异 律 自带带分规
专题二
第四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3.非 带 现 及 成 地性象其因 受 度 置 海 位 纬 位 和 陆 置 响 陆 自 带 分 呈 出 影 , 地 然 的 布 现
【案 答】 () 1 A () 2 D
D。
专题二
第四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03 21·
安徽)地 岩 风 后由 留 原 基 表 石 化 ,残 在 地 岩 ——
上 风 产 组 的 层成 风 壳下 为 同 候 的 化 物 成 壳 ,为 化 。图 不 气 植带风壳度化意。 被的化厚变示图 完成() ~() 题。 1 2
专题二
第四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三影雪分高的素 、响线布度因
专题二
第四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二
第四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四自带布律判方 、然分规的读法 1. 带 和 地 性 判 方 地性非带的断法 依 该 象 处 纬 据 现 所 的 度 置 海 位 和 拔 度 按 位 、 陆 置 海 高 ,
根 题 中 息 析 该 区 被 高 荒 为 , 明 据 干 信 分 , 地 植 以 原 漠 主 说 该 地区气候相对干旱,降水较少;距海约 10m 8k 因洋对降影较, 此流其水响小故 ,距海较远,
D项误该域度差 错;区纬相
较 , 气 流 况 差 大 因 影 降 主 因 并 小 大 环 状 相 不 , 此 响 水 导 素 非 纬 位 和 气 流故 度置大环, A、 项 误 该 区 形 差 大 C 错 ;地 地 相 较 ,
) B. 漠 荒 D. 阔 交 针混林
() 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发生变化, 2 其导素 主因是 A. 度 纬 C. 形 地 ( ) B. 流 洋 D. 风 季
专题二
第四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析 解】
第() 题 考 由 海 内 的 域 异 律 1 ,查 沿 向 陆地 分 规 。
专题二
第四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考纲展示
3
核心整合
备考策略
4
考例透析
5
课后强化作业
专题二
第四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考纲展示
专题二
第四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1. 然 理 素 地 环 形 和 变 的 用 自地要在理境成演中作。 2. 理 境 要 的 互 用 地 环 的 体 。 地环各素相作,理境整性 3. 理 境 地 分 规 。 地环的域异律
专题二
第四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 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1 A. 温 降 、 发 气、水蒸 C. 水 气 、 发 降、温蒸 () 风 壳 度 2 化厚 ( )
专题二
第四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 导 图 区 内 水 异 主 因 是 1 致示域降差的导素 A. 气 流 大环 C. 度 置 纬位 () 该 域 于 2 区位 A. 欧 陆 平 沿 地 亚大太洋岸区 B 亚大大洋岸区 . 欧陆西沿地 C. 美 大 洋 岸 区 北洲西沿地 D 北洲平沿地 . 美太洋岸区 B. 形 地 D.洋流 ( )
专题二
第四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2. 理 境 整 性 现 地环的体表 () 地 环 中 各 素 互 系 相 渗 。 1 理境的要相联、互透 () 各 素 现 来 特 与 体 境 现 的 征 2 要 表 出 的 征 整 环 表 出 特 一 致。 () 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也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 3 境变。 的化
专题二
第四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备考策略
专题二
第四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本 题 查 多 地 分 图 现 环 问 为 景 专 考 时 以 区 布 或 实 境 题 背 , 考 自 环 的 体 原 、 带 分 规 、 地 性 查 然 境 整 性 理 地 性 异 律 非 带 分 异 律 地 分 规 对 类 产 生 的 响 。 此 规 、 域 异 律 人 生 、 活 影 等 因 , 复 时 集 突 四 : 是 会 用 体 观 来 析 习 要 中 破 点 一 学 运 整 性 点 分 地 理 象 二 掌 自 带 现 ; 是 握 然 的 布 律 成 ; 是 取 型 分 规 及 因 三 选 典
核心整合
专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