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5.三峡工程运营前,鄱阳湖区的泥 沙淤积和侵蚀情况是() A.侵蚀为主阳湖的水域 面积与湖底高程的变化分别是() A.增大升高 B.增大下降 C.减小升高 D.减小下降
澄碧河水库位于广西山区,因热力作用,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产生显著影 响,下图是“水库蓄水后库区各月降水差值(指该月降水量与水库蓄水前该月多年平 均降水量的差值)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蓄水后库区夏季降水变化与原因叙述正确的 是 A. 降水增多——水库降温慢,加强空气对流 B. 降水增多——水库增温快,加强空气对流 C. 降水减少——水库增温慢,减弱空气对流 D. 降水减少——水库降温快,减弱空气对流 2.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有 ①年降水量减少 ②降水季节变化增大 ③气温年较差变小 ④气温日较差变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供水、养殖、发电等效益
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洪水期可以拦蓄洪水,调节 径流的季节的变化、航运,下游植被面积扩大、河道发生 冲刷,河床变深变宽,河床粒径变粗(河床抵抗侵蚀能力增 强)、通洪能力不断增加等
归纳
水库不 利的影 响
对上游 地区的 影响
对本地 区的影 响
对下游 地区的 影响
流速减缓,泥沙淤积、污染加重 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 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 传染性疾病蔓延
水电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其中超过70%来自拉丁美洲。十几年来,亚马孙河流域 内各国涌现水电开发热潮。在亚马孙河的安第斯山脉支流上已经有48座装机量超过2兆瓦 的水电站,未来的20年里还计划修建150座。在亚马孙平原地区,建水电站需要修建大型 水坝,产生足够大的落差,如乌阿图玛河的巴尔比那水电站和托坎廷斯河的图库鲁伊大 型水电站。图1示意亚马孙河流域水电站分布,图2示意亚马孙河流域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 (2)分析亚马孙河流域水电开发对流域内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8分)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导语】你正以凌厉的步伐迈进这段特别的岁月中。

这是一段青涩而又平淡的日子,每个人都隐身于高考,而平淡当中的张力却只有真正的勇士才可以破译。

以下是作者高中频道为每一位高三的莘莘学子准备的《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助你榜上着名!【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通过日常经历体验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干性,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

二、能力目标1.通过读图、析图知道地球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三、情感目标建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等观念。

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多样和规律性,建立科学的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正确知道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够用整体性原知道释实际问题。

教学进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学过地理学吗?【学生回答】学过,初高中都学过!【教师讲授】你们还没学过地理学!你们只学了第一章行星地球属于地球概论学,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属于气象气候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属于水文学,第四章地地表形状的塑造属于地质地貌学。

今天要学的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才真正进入了地理学的殿堂。

地理学(geography)是关于地球及其特点、居民和现象的学问。

它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进程的学科体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部分。

【教师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聚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进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板书】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指导读书】请大家浏览教材P92浏览材料“生物循环”,摸索生物循环的概念、一样进程及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简单讲授】(一样了解即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蕴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开释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品。

高三地理“补胎式一轮复习第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

高三地理“补胎式一轮复习第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

高三地理“补胎式一轮复习第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考试大纲::1.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试说明:二、教学考点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考点三、教学过程教学教学环节内容第一自主环节复习点拨第二环节第三环节第四环节真题演练纠错补漏教学反思[考纲展示]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三维设计练习教师活动方式学生活动方式知识梳理设计意图示意图图解示意图图解图文转换图文转换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构建答题模板归纳总结纠错本图解示意图课时跟踪检测(十七),评析、总结2.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温馨提示]在自然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因素,植被是最具代表性的因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结果:保证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1.(2022·江苏高考·节选)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

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交接地带,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解析:选B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大陆西岸,紧靠太平洋分布,造成南美洲地势大致西高东低,故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故选B。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1.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2.以某自然地理要素为例说明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3.通过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过程说明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前预习】1.自然地理环境由、、、和等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不断地进行和,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 阅读课本知识窗,说出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

4.地理环境的性是地球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圈层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圈层间的和来实现的。

其中,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也是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5.举例说明大气圈与水圈之间的能量传输与交换的形式。

6.地球圈层间的与能量交换一样,是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原因,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这。

植物的和充分体现了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

动手画一画绘制出四大圈层间的碳循环、水循环、氧循环示意图。

【考点对练】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图中若a 是绿色植物,读图完成(1)――(2)题(1A 呼吸作用 B 分解作用 C 光合作用 D 化合作用(2)如a 在黄土高原,且植被遭到破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易产生荒漠化B 易使黄土质地变松C 易产生水土流失D 易形成酸雨二、据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假若上图表示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填出相关内容(2)生态系统的变化回影响地貌过程。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市由于 形成的。

(3)从以上两实例看出,陆地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是①②【规律总结】【巩固练习】1 自然状态下,哪一种陆地自然带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最大:()A 中国温带荒漠带B 巴西热带雨林带C 北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 俄罗斯苔原带近五十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小时了1000多个。

据此回答2—3题:2 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A 加剧长江洪涝灾害B 生物物种减少C 加剧土壤盐碱化D 湖泊环境容量增大3 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有:()A 扩大水田面积B 退耕还湖C 加强中上游堤防D 禁止在长江采沙4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在:()A 各要素孤立存在并不断发展B 各要素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C 某一要素是变化不会导致整个环境状态发改变D 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使其他要素改变5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地形、植物和土壤等组成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6 下列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相符的是:()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③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④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④7 每天人类都在往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却基本稳定是因为:()A 大气本身具有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B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C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D 生物要素具有平衡功能8 热带雨林地区进行毁林造田,其结果是:()A 局部地区气候得到改善B 淋溶作用减轻,土壤腐殖质增多C 加速地面径流,,导致对土壤的侵蚀D 获得肥沃的耕地,符合可持续发展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回答9,10两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2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2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2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1.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明确地球上各个自然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特点。

2.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分布和特征。

3.掌握地球自然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相互关系的特点。

2.不同自然要素的分布和特征。

教学难点:地球自然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师:地理教材、教具(地球仪、地图等)学生:课件、笔记本、笔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或地图向学生展示地球的各自然要素,并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整体性及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Step 2: 教学内容(20分钟)1.地球的自然要素包括大气、水体、陆地和生物等。

请以表格的形式列举并说明各自然要素的分布和特征。

2.要明确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Step 3: 案例分析(30分钟)结合实际案例,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各自然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可选取以下案例进行分析: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北京地区的自然环境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Step 4: 练习与讨论(15分钟)1.请列举你身边的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特征。

2.选择一个地区,描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3.请就你所在地的自然环境,谈谈你身边的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Step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通过教学过程的学习,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各要素的分布和特征,并评价教学过程的效果。

拓展:学生可自行搜集有关自然地理环境的案例,展开讨论,并写一篇小短文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导入环节利用地球仪或地图给学生直观展示了地球上各自然要素的分布,为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奠定了基础。

在案例分析环节,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学习体验,并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自然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此外,通过练习与讨论环节,提高了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2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2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案2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目标定位]1.掌握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与表现。

3.结合实例分析某地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

b5E2RGbCAP2.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途径: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间通过②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交换。

p1EanqFDPw3.意义: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形成一个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DXDiTa9E3d4.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TCrpUDGiT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1>定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⑦______________的能力。

(2>特点:主要依赖于⑧____________。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5PCzVD7HxA2.平衡功能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⑨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jLBHrnAILg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变化性: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⑩____________________,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xHAQX74J0X 2.统一性: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1>表现: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⑪______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2>变化:⑫__________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⑬______受人类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东平明湖中学高三地理学案班级:姓名:得分:课题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编号15 课型复习课主备人郑萍审核人陈永审批人使用时间2012-10-30 批阅时间2012-10-29 教师寄语:【学习目标】1.掌握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与表现。

3.结合实例分析某地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前自学】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填出下图的中的地理要素2.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相互影响,并不断进行运动和能量交换,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推动地理环境发展变化。

3.整体性体现(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保持。

(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的,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之间是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作用: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

2.主要体现三、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1.作用:地球环境发展演化的原因,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2.实例分析(1)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四、桂林山水的成因1.认识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作用:含有的水对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2)形成机制①岩石②丰富的(3)发育条件岩石条广布,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透水性好件气候条位于,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尤以4~7月降水最多件地形条该区东部、西部、北部地势较低,漓江谷地南北纵贯全境件水文条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作用强烈件生物条生物生长旺盛和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的含量较高件【课上探究】探究一:整体性概念及表现(1)协调一致性总结: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各要素具有协调一致性变式训练: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示意图,分析回答1~2题。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A.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B.整体性特征C.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D.垂直分异规律2.下列有关叙述,属于M环节的是()A.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B.山区坡陡,水力资源丰富C.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D.水系发育,山、丘、盆、谷交错分布(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制约性(其一发而动全身)填写完整变式训练: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冰雪长津湖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冰雪长津湖

【课程标准】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考纲要求】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1.区域认知:以长津湖地区为载体定位区域位置,学会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知识把握长津湖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成因、变化。

2.综合思维:结合长津湖地区的实例,学会综合分析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联系、影响、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并构建逻辑关系。

3.地理实践力: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思维导图】【温故知新】(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内涵1.组成要素:自然地理环境由、、、、、等要素组成。

2.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相互、相互、相互,形成了一个整体。

3.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的途径:地理要素通过、和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二)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一个要素的演化其他要素的演化。

自然地理要素具有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是的重要表现形式。

活动探究【活动探究1:苦寒之地】(一)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材料一:盖马高原位于朝鲜东北部,北以鸭绿江与中国吉林省为邻。

平均海拔约1340米,称“朝鲜屋脊”,东高西低。

年平均气温1-2℃,月平均最低-25℃。

年降水量580—750毫米,水力、森林资源丰富。

土壤主要由玄武岩、花岗岩残积物构成的褐土,60%是酸性土壤,表土平均厚度只有15-20公分。

问题1:1950年10月接紧急通知,志愿军战士们准备奔赴战场。

请你以指导员的身份,根据作战地(盖马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列出所需要的作战物资并说明理由。

【总结】【活动探究2 :天寒地冻】(二)“一果多因”解释区域内某种现象的成因材料二: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最为苦寒的地方,位于盖马高原上,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间。

东临日本海,距离海岸线不足100公里。

长津湖地区纬度与我国北京大致相当,但入冬时间更早,冬季平均气温-20℃。

寒潮爆发南下时,盖马高原受蒙古冷高压反气旋系统影响,风向为偏北风,容易形成暴风雪天气。

关于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范文

关于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范文

一、教案名称: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特征。

2. 使学生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3. 培养学生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和特征2.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3.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4. 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5. 案例分析: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自然地理环境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讲解(40分钟)1. 教师讲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地貌)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案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联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课堂讲解(40分钟)1. 教师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2.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了解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本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和特征。

2. 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案精选3篇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案精选3篇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案精选3篇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案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与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2.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自然带的形成。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陆地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

教学过程【导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复习提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答: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整体功能是什么?答: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是什么?答: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出示景观图片“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内蒙古草原”)(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也可将不同学生在旅游中所看到的不同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作对比)师:这两幅风光迥异的图片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生: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师:对。

我们刚刚学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自然地理环境还具有另一个特点——差异性。

【讲授】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师:从整体上看,全球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上面两幅图的差异又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地球表面各地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

事实上,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只有相似的区域,但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出示图片“五带的划分”)师: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在空间上的分异?生:温度。

师:这种分异的尺度范围是什么?生:全球性的尺度。

师:对。

我们在旅行中所感受到的其他地区和我们家乡的差异所体现的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的规模比全球性的地域分异规模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含解析

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基本要素:气候(大气)、地形(地貌)、水文(河流)、土壤、生物(植被、动物)。

2.三大循环: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及岩石圈循环,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3.两大新功能:构成整体才能形成,单一要素并不具备。

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4.三大表现及意义:(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同一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举例: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各个要素统一的变化过程(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意义: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举例:(3)不同区域之间,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其它区域。

意义: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举例:【解读】青藏高原的隆起(地形地貌),阻挡了西伯利亚南下气流(大气),导致中亚、西亚干旱区的细小粉尘随冬季风(大气)向东输送,逐渐沉积,形成黄土高原(地形地貌)。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土壤),极易受流水冲蚀,泥沙随流水汇入黄河,被流水搬运到下游(水文),由于流速变慢,逐渐淤积,形成“地上河”,造成严重水患(生态环境问题)。

颗粒更小的泥沙则注入渤海,致使河口向海延伸。

这一系列的过程彼此间连成一根长链,其间发生着物质、能量运动,产生多方面的生态环境效应。

【整体性答题模板构建】在分析某地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通常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答题思路:分析角度解题方法1.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2.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一果多因”由于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进,完整呈现因果关系3.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4.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区域之间”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逻辑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时3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环境的组成(1)自然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组成。

(2)自然地理要素:在以地球内能和太阳能为主的各种环境能量的作用下,形成了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

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①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②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3)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3.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并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①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改变了某种要素,会影响到其他要素甚至自然环境。

②各地区之间的环境状况是相互影响的。

③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到其他环境要素。

(2)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1.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实例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气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中;我国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地貌→气候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差异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气候与水文气候→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水文→气候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气候与生物气候→生物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生物→气候森林茂密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加剧干旱程度气候与土壤气候→土壤我国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土壤→气候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地貌与水文地貌→水文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由冰川地貌积水形成水文→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表是流水侵蚀的结果;长江三角洲是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与生物地貌→生物阴坡与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生长在阳坡,冷杉生长在阴坡生物→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剧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水文与生物水文→生物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芦苇生长在水湿的环境中生物→水文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的化学成分土壤与生物土壤→生物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生长生物→土壤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分析角度解题方法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由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理,完整呈现因果关系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主要从自然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2022·山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在牡蛎礁从Ⅰ到Ⅵ的形成时
期,该区域( B)
A.海岸线持续性向海洋推进 B.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C.河流入海口泥沙含量稳定 D.地壳持续性下沉
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 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牡蛎 礁体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特征,其中的水平夹层厚度较薄,牡蛎 个体由于环境的变迁而快速窒息死亡。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 区牡蛎礁分布(左图)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右图),礁体Ⅰ-Ⅵ由老 到新。据此完成1~3题。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 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 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 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
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
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14. 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①海鲜 ②牛羊肉 ③山货 ④腌腊制品
此完成7~9题。
9.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该潮沟垂直方向的植被演替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 C.乙、丁、丙、甲
B.甲、丙、丁、乙
B
D.丙、乙、甲、丁
(2020•全国卷Ⅰ)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 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
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 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 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 稳定。据此完成10~12题。
D.河流泥沙 风力搬运、沉积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 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 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4—6题。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教案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教案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

2.掌握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及其表现。

2.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景观之间存在什么联系?2.知识讲解(1)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是指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a.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等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b.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c.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案例分析(1)案例分析一:长江流域洪涝灾害a.分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原因;b.探讨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关系。

(2)案例分析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a.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b.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关系。

4.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强调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3)指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启示。

6.作业布置(1)阅读教材,巩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2)结合实际,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在生活中的应用;(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及其表现(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发现自然景观之间的内在联系。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哪些自然景观?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生:河流穿过山脉,山上的植被影响了河流的水量。

师:很好,这说明不同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谁能再举个例子?生:气候会影响植被的分布,而植被又影响土壤的形成。

2.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2)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理解各要素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1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1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案1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 识| 梳| 理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示意图1.地理环境要素:大气、水、岩石、①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途径:水循环、②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3.意义:各要素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③制约和相互④联系的整体。

4.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⑤光合作用。

5.此图反映出自然环境具有⑥整体性的特点,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⑦生物。

6.图中A 、B 、C 、D 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过程的是⑧C ,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⑨A ,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⑩B ,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⑪D 。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功能 生产功能平衡功能 概念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⑫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性质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拥有的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形成过程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⑬有机物 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氧气的平衡:植物⑭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⑮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举例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拓展] (1)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2)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有机组合成一个整体,产生了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点拨]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可用两个词来理解记忆,即“关联性”和“制约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
1.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2.以某自然地理要素为例说明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3.通过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过程说明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前预习】
1.自然地理环境由、、、和等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不断地进行和,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 阅读课本知识窗,说出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

4.地理环境的性是地球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圈层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圈层间的和来实现的。

其中,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也是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5.举例说明大气圈与水圈之间的能量传输与交换的形式。

6.地球圈层间的与能量交换一样,是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原因,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这。

植物的和充分体现了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

动手画一画绘制出四大圈层间的碳循环、水循环、氧循环示意图。

【考点对练】
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图中若a 是绿色植物,读图完成(1)――(2)题
(1A 呼吸作用 B 分解作用 C 光合作用 D 化合作用
(2)如a 在黄土高原,且植被遭到破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易产生荒漠化
B 易使黄土质地变松
C 易产生水土流失
D 易形成酸雨
二、据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假若上图表示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填出相关内容
(2)生态系统的变化回影响地貌过程。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市由于 形成的。

(3)从以上两实例看出,陆地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是


【规律总结】
【巩固练习】
1 自然状态下,哪一种陆地自然带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最大:()
A 中国温带荒漠带
B 巴西热带雨林带
C 北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俄罗斯苔原带
近五十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小时了1000多个。

据此回答2—3题:
2 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A 加剧长江洪涝灾害
B 生物物种减少
C 加剧土壤盐碱化
D 湖泊环境容量增大
3 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有:()
A 扩大水田面积
B 退耕还湖
C 加强中上游堤防
D 禁止在长江采沙
4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在:()
A 各要素孤立存在并不断发展
B 各要素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C 某一要素是变化不会导致整个环境状态发改变
D 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使其他要素改变5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地形、植物和土壤等组成
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
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
6 下列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相符的是:()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③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④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④
7 每天人类都在往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却基本稳定是因为:()
A 大气本身具有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
B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
C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
D 生物要素具有平衡功能
8 热带雨林地区进行毁林造田,其结果是:()
A 局部地区气候得到改善
B 淋溶作用减轻,土壤腐殖质增多
C 加速地面径流,,导致对土壤的侵蚀
D 获得肥沃的耕地,符合可持续发展
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回答9,10
两题。

9、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B.绿色植物促进
了耕作土壤的形成 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
联密切
D.森林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
10、土壤有机质含量()
A.热带地区高于温带地区 B.湿润地区高于干旱地区
C.江南丘陵红壤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
D.青藏高原寒漠土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
11.“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动地阐述了自然环境中的哪种规律()
A.整体性
B.地域差异
C.地带性
D.非地带性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
A.物质循环关系
B.能量流动关系
C.生态金字塔关系
D.食物链关系
13.海拔高度相近的高山地区,垂直分布层次最多的自然带的山区是在( )
A.中纬度的东部季风区
B.亚寒带地区
C.亚热带地中海区
D.热带雨林地区
14.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地形、植物和土壤等组成
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
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
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
15、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1 东北地区的黑土原本非常肥沃,但由于长期以来重利用、少养护,肥力下降。

材料2 华北地区春旱严重,蒸发旺盛,使地下水中的盐分大量积聚到地表,形成大面积的盐碱化土壤。

材料 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壤退化,甚至沙化。

(1)人类对土壤的耕作和经营,是否会导致土壤肥力的下降?请说明理由。

(2)是否向土壤中多施肥,就能做到对土壤的养用结合?
(3)要做到用养结合,对华北、东北和黄土高原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
16.(09年辽宁,宁夏文综第37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

图6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 区。

(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
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理由?
17
(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 的特点。

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 。

(2)图中A 、B 、C 、D 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
万壑地质作用的是 ,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
不同的是 ,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 ,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
肥力下降的是 。

(3)简要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

18.读下面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是( )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 C.气候变干 D.物质沉淀
(2)湖泊的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脆弱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