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高三复习课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5.三峡工程运营前,鄱阳湖区的泥 沙淤积和侵蚀情况是() A.侵蚀为主阳湖的水域 面积与湖底高程的变化分别是() A.增大升高 B.增大下降 C.减小升高 D.减小下降
澄碧河水库位于广西山区,因热力作用,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产生显著影 响,下图是“水库蓄水后库区各月降水差值(指该月降水量与水库蓄水前该月多年平 均降水量的差值)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蓄水后库区夏季降水变化与原因叙述正确的 是 A. 降水增多——水库降温慢,加强空气对流 B. 降水增多——水库增温快,加强空气对流 C. 降水减少——水库增温慢,减弱空气对流 D. 降水减少——水库降温快,减弱空气对流 2.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有 ①年降水量减少 ②降水季节变化增大 ③气温年较差变小 ④气温日较差变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供水、养殖、发电等效益
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洪水期可以拦蓄洪水,调节 径流的季节的变化、航运,下游植被面积扩大、河道发生 冲刷,河床变深变宽,河床粒径变粗(河床抵抗侵蚀能力增 强)、通洪能力不断增加等
归纳
水库不 利的影 响
对上游 地区的 影响
对本地 区的影 响
对下游 地区的 影响
流速减缓,泥沙淤积、污染加重 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 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 传染性疾病蔓延
水电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其中超过70%来自拉丁美洲。十几年来,亚马孙河流域 内各国涌现水电开发热潮。在亚马孙河的安第斯山脉支流上已经有48座装机量超过2兆瓦 的水电站,未来的20年里还计划修建150座。在亚马孙平原地区,建水电站需要修建大型 水坝,产生足够大的落差,如乌阿图玛河的巴尔比那水电站和托坎廷斯河的图库鲁伊大 型水电站。图1示意亚马孙河流域水电站分布,图2示意亚马孙河流域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 (2)分析亚马孙河流域水电开发对流域内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8分)
澄碧河水库位于广西山区,因热力作用,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产生显著影 响,下图是“水库蓄水后库区各月降水差值(指该月降水量与水库蓄水前该月多年平 均降水量的差值)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蓄水后库区夏季降水变化与原因叙述正确的 是 A. 降水增多——水库降温慢,加强空气对流 B. 降水增多——水库增温快,加强空气对流 C. 降水减少——水库增温慢,减弱空气对流 D. 降水减少——水库降温快,减弱空气对流 2.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有 ①年降水量减少 ②降水季节变化增大 ③气温年较差变小 ④气温日较差变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供水、养殖、发电等效益
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洪水期可以拦蓄洪水,调节 径流的季节的变化、航运,下游植被面积扩大、河道发生 冲刷,河床变深变宽,河床粒径变粗(河床抵抗侵蚀能力增 强)、通洪能力不断增加等
归纳
水库不 利的影 响
对上游 地区的 影响
对本地 区的影 响
对下游 地区的 影响
流速减缓,泥沙淤积、污染加重 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 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 传染性疾病蔓延
水电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其中超过70%来自拉丁美洲。十几年来,亚马孙河流域 内各国涌现水电开发热潮。在亚马孙河的安第斯山脉支流上已经有48座装机量超过2兆瓦 的水电站,未来的20年里还计划修建150座。在亚马孙平原地区,建水电站需要修建大型 水坝,产生足够大的落差,如乌阿图玛河的巴尔比那水电站和托坎廷斯河的图库鲁伊大 型水电站。图1示意亚马孙河流域水电站分布,图2示意亚马孙河流域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 (2)分析亚马孙河流域水电开发对流域内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8分)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05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的案例分析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总结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壤贫瘠、生态环境恶化。
详细描述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垦、放牧和采矿等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导致土壤 侵蚀。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贫瘠,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
解决方案
采取退耕还林、植树种草等措施,增加地表植被,加强水土保持。同时,推广节水灌溉技 术,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山地地区由于地势较高, 气温较低,降水较多;而 平原地区则地势平坦,气 温较高,降水较少。
气候对地形的作用
长期的风化和侵蚀作用可 以形成各种地貌形态,如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地貌 、河口三角洲平原等。
水文与地貌的相互作用
1 2 3
总结词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演变,水文对地貌的影响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演变
解决方案
实施可持续开发政策,限制对雨林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 性。推广环保意识,加强公众参与和教育。鼓励当地社区 发展可持续的生计方式,减少对雨林资源的依赖。加强国 际合作,共同保护亚马逊雨林这一全球重要的生态资源。
06
复习题与思考题
选择题
题目
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 体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答案
A.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 影响,使得地理环境具有 统一的演化过程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的重要机制。
生物循环和生态平衡
生物循环和生态平衡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重要体现。
02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 间的相互作用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31第五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B.灌溉量、降水量、融雪量
C.融雪量、灌溉量、降水量
√D.降水量、灌溉量、融雪量
2.若地下水的补给仅考虑降水和融雪的影响,该区域年内地下水位存在一个峰
值,则该峰值大致出现在每年( )
A.1—2月 C.7—8月
√B.4—5月
D.10—11月
3.受农业用水影响,该区域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推测2011—2018年该区域地下
(× )
(5)稳定功能既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产物,又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 )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课时质量评价
微方法 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除了具有每个要素的独特功能以外,还具有各个要素 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新功能,如生产功能、稳定功能。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2023·全国甲卷)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 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 (1)~(3)题。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1)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 A.冰川作用
课时质量评价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第(1)题: 第(2)题: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课时质量评价
褶皱 深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第(3)题: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课时质量评价
抬升
减少
(1)__C__ (2)__D__ (3)__B__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高三总复习地理课件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命题点全训 题点(一) 分析自然环境的演化过程
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2.表示塑造图2地貌的箭头是
A.⑧ B.⑦
C.⑥
D.⑤
() ()
解析:第1题,箭头①:气候→水文,表示气候对水文的影响,淮河和松花江流 域气候条件不同,河流水文特征不同;箭头②:地貌→土壤,表示地貌对土壤 的影响,而“喀斯特地貌”形成体现了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箭头③:水文→土 壤,表示水文对土壤的影响,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形成体现了水文对地貌 的影响;箭头④:气候→土壤,表示气候对土壤的影响,而“东北黑土退化” 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第2题,图示为沙丘,是沉积地貌,是气候对地 貌的影响的结果。
2.自然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 “牵一发而动全身”
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 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滥伐森林引起 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例:
3.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 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以黄土高原 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
[思考探究] 1.黄土高原的自然植被类型及气候类型是什么? 提示:自然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2.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主要是人们破坏了黄土高原的地表植被,经流水长期的侵蚀而成的。 3.由问题2可知,材料显示的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是什么? 提示: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 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6-整体性和差异性
非 地 带 性 热 带 雨 林
(三)非地带性分异
非 地 带 性 热 带 草 原
(三)非地带性分异
非 地 带 性 热 带 荒 漠
(三)非地带性分异
非 地 带 性 温 带 荒 漠
3.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山顶 水热 山麓
3.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带谱复杂程度
纬度 海拔 相对高度
01 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02 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
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03 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3.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2. 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含义: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生产功能
新
典例:生物的生长发育
功
能
含义: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
平衡功能
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典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稳定
3.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自然带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 不同的气候类型(植被、土壤) 陆地自然带
(一)自然带
(一)自然带
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分布情况
(二)地域分异规律
1.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影响因素
热量
1.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2.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性)
影响因素
延 伸
距海远近 (水分)
更替
2.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性)
第一章 自然地理
01
02
03
04
05
06
(三)非地带性分异
非 地 带 性 热 带 草 原
(三)非地带性分异
非 地 带 性 热 带 荒 漠
(三)非地带性分异
非 地 带 性 温 带 荒 漠
3.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山顶 水热 山麓
3.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带谱复杂程度
纬度 海拔 相对高度
01 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02 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
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03 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3.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2. 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含义: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生产功能
新
典例:生物的生长发育
功
能
含义: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
平衡功能
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典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稳定
3.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自然带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 不同的气候类型(植被、土壤) 陆地自然带
(一)自然带
(一)自然带
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分布情况
(二)地域分异规律
1.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影响因素
热量
1.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2.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性)
影响因素
延 伸
距海远近 (水分)
更替
2.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性)
第一章 自然地理
01
02
03
04
05
06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公开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旳水平自然带一致。如某山地旳基带是常 绿阔叶林,阐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域。
2.经过山地带谱数量多少鉴定所处纬度 一般,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处旳纬
度越低;带谱数量越少,山地所处旳纬度 越高。
山地垂直带旳判读措施
3.经过南坡与北坡同类自然带旳高下判 断南北半球。
假如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阐明南坡热 量更充分,为向阳坡,则该山位于北半球;反之, 则为南半球。
观察高大山地旳景观,它有何变化规律
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赤道地域高山 植被带模式图
终年积雪
雪线
苔原带
高山草原带
高山灌木带 针叶林
森林上限
混交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3.山地旳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主要位于高山地域。在某些高 海拔旳山区,伴随海拔旳增长,水 热情况、自然景观也随之发生变化, 这种规律我们称为山地旳垂直地域 分异规律。
冰原带
900
苔原气候
苔原带
70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带
700
60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500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
400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350
硬叶林带
300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50
森林林带
冬季牧场
低山草地
山麓荒漠(绿洲)
牧场转场
牧场转场
牧场转场
从赤道到两极 南北更替 东西延伸
(纬度地带性)(纬度方向) 从沿海到内陆 东西更替 南北延伸 (经度地带性)(经度更替)
热量 水分
2.经过山地带谱数量多少鉴定所处纬度 一般,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处旳纬
度越低;带谱数量越少,山地所处旳纬度 越高。
山地垂直带旳判读措施
3.经过南坡与北坡同类自然带旳高下判 断南北半球。
假如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阐明南坡热 量更充分,为向阳坡,则该山位于北半球;反之, 则为南半球。
观察高大山地旳景观,它有何变化规律
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赤道地域高山 植被带模式图
终年积雪
雪线
苔原带
高山草原带
高山灌木带 针叶林
森林上限
混交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3.山地旳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主要位于高山地域。在某些高 海拔旳山区,伴随海拔旳增长,水 热情况、自然景观也随之发生变化, 这种规律我们称为山地旳垂直地域 分异规律。
冰原带
900
苔原气候
苔原带
70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带
700
60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500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
400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350
硬叶林带
300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50
森林林带
冬季牧场
低山草地
山麓荒漠(绿洲)
牧场转场
牧场转场
牧场转场
从赤道到两极 南北更替 东西延伸
(纬度地带性)(纬度方向) 从沿海到内陆 东西更替 南北延伸 (经度地带性)(经度更替)
热量 水分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复习PPT课件
洪水 断流
风化 加速
第22页/共33页
东北森林的例子
寒温 带针
净化 空气
叶林 改 涵养
善 水源
生
态
环 保持
温带 针阔境 水土来自混交 林补充土 壤有机
质
浮尘、扬沙天 气增加 水旱灾害增加
沟谷纵横、风 化加速
水土流失加剧
腐殖质减少
第23页/共33页
森林 面积
生 锐减
态
环
境
恶
化
多人 工林
或天
然次
生林
材 料 破坏森林与植树种草所引发的不同环境效应
肥土
人类活动与土壤
第19页/共33页
退化
蝴蝶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 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Edward Lorenz)1963年 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分析了这个效应。“一个气 象学家提及,如果这个理论被证明正确,一个海鸥扇动翅膀 足以永远改变天气变化。”在以后的演讲和论文中他用了更 加有诗意的蝴蝶。对于这个效应最常见的阐述是“一个蝴蝶 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 风。”
“蝴蝶效应”通常用于天气,股票市场等在一定时段难 于预测的比较复杂的系统中。
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 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 异。
第20页/共33页
第21页/共33页
森林减少
仅存人工林天然次生林 滞留降水功能降低 土壤腐殖质减少 土壤肥力下降 水土流失加剧 沟谷综合纵横岩石裸露
坡向
阳坡 阴坡
第17页/共33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高三复习课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分析入湖水量降低对湖泊及沿岸地域自然环境旳影响 入湖水量降低,湖泊面积旳不断萎缩; 区域旳水汽蒸发量降低,气候愈加干旱,沙尘暴天气频繁; 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不断加重; 湖泊盐度增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生生物濒临灭绝。
40数年前,图中A城市曾经是该湖沿岸一种繁华旳港口, 也是著名旳渔港,年产鱼量可达2万吨,但是从上世纪 80年代后来,整个湖区旳商业捕捞就基本上终止了, 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河流含沙量河床泥沙淤积抬高,泄洪能力下降 增长) 湖泊泥沙淤积,调蓄能力下降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大
(下游河床抬高) 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加剧
入海口陆地面积扩大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出3000平方千米,100数年前尚存 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旳 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 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描述图示地域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特点.10分
参照答案
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冬冷夏热,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大,大陆性明显;
地形、地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东南部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西北部以平原为主, 多风力侵蚀、堆积地貌;
水文:地表水缺乏(河流湖泊少),以内流河、 湖为主);
生物:植被稀少,多荒漠和草原 , 以耐旱旳动植物为主;
乙
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旳原理, 分析R河径流量降低对下游自然环境旳影响
答案
径流量降低,地下水位下降; 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 来水来沙旳降低,沿岸土地肥力下降,
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降低; 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 湿地降低,影响动植物旳生长与栖息; 蒸发旺盛,气候愈加干旱,大陆性增强; 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40数年前,图中A城市曾经是该湖沿岸一种繁华旳港口, 也是著名旳渔港,年产鱼量可达2万吨,但是从上世纪 80年代后来,整个湖区旳商业捕捞就基本上终止了, 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河流含沙量河床泥沙淤积抬高,泄洪能力下降 增长) 湖泊泥沙淤积,调蓄能力下降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大
(下游河床抬高) 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加剧
入海口陆地面积扩大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出3000平方千米,100数年前尚存 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旳 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 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描述图示地域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特点.10分
参照答案
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冬冷夏热,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大,大陆性明显;
地形、地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东南部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西北部以平原为主, 多风力侵蚀、堆积地貌;
水文:地表水缺乏(河流湖泊少),以内流河、 湖为主);
生物:植被稀少,多荒漠和草原 , 以耐旱旳动植物为主;
乙
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旳原理, 分析R河径流量降低对下游自然环境旳影响
答案
径流量降低,地下水位下降; 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 来水来沙旳降低,沿岸土地肥力下降,
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降低; 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 湿地降低,影响动植物旳生长与栖息; 蒸发旺盛,气候愈加干旱,大陆性增强; 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高考地理总复习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高三全册地理课件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2)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说法不够恰当的是( )
A.取水——保护水源地
B.输水——减少过
程损耗
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排水——防止当
地污染
12/10/202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构成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 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 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推 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其内在联系如下图所示:
12/10/2021
2.把握不同类型的物质循环的本质和环节 如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本质是三大类岩石、岩浆之间的转化,主要 环节即各箭头的含义(如图3中①为外力作用、②代表重熔再生、③代 表岩浆活动、④代表高温高压作用、⑤代表变质作用)。 3.关注物质循环图中物质的运动方向,关注物质循环的过程 若图1代表北半球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侧视图,则G为陆 地、H为海洋,代表北半球冬季。②代表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若图1 代表大洋环流示意图,则由洋流流向及分布规律判断,为南半球中低 纬度的大洋环流。
12/10/2021
4.抓住物质循环图中的关键信息 若图1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①箭头表示气流下沉,近地面G处 气温低、气压高,③箭头表示气流上升,近地面H处气温高、气压低。
12/10/2021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图,回答(1)~(2)题。
12/10/2021
某地水循环示意图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案(新教材湘教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234
明确 命题方向
2.近年来,随着克里雅河断流情况的不断恶化, 下游河道附近
√A.植被平均高度下降
B.植被覆盖度上升 C.浅根植被快速扩张 D.植被物种数增加
1234
明确 命题方向
1234
由图可知,若克里雅河断流,则下游河道附近 水资源缺乏,植被难以生长,植被因缺水平均 高度下降,A正确; 部分植被因缺水难以生长导致植被覆盖度下降, 植被物种数减少,B、D错误; 而存活下来的植被则需从土壤深处获取地下水,故多以深根植被为主,C错误。
明确 命题方向
1234
考向预测
考向1 通过“要素的内在关联性”考查“区域认知” (2023·福建南平市模拟)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
北坡,生态系统依河而生,两岸生长着大面积的柽 柳(乔木或灌木)和芦苇(草本)等植被,形成了一条 东西宽十千米,南北长三百多千米的绿色走廊。下 游河道两侧100~150 m内是柽柳和芦苇的交界处。 如图示意下游河道两侧不同距离内植被覆盖度、平均高度、平均物种数的变化。据此 完成1~2题。
剧
气候变化
蒸发加剧,趋于干旱
(二)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 能,产生整体性效应。
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的表现
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强弱,取决于各组分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
整体性强,系统抗干扰的能力强,稳定性好
组分和结构简单,功能不协调
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的化学成分
土壤与 土壤→生物 生物 生物→土壤
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生长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5.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
分析角度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在牡蛎礁从Ⅰ到Ⅵ的形成时
期,该区域( B)
A.海岸线持续性向海洋推进 B.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C.河流入海口泥沙含量稳定 D.地壳持续性下沉
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 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牡蛎 礁体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特征,其中的水平夹层厚度较薄,牡蛎 个体由于环境的变迁而快速窒息死亡。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 区牡蛎礁分布(左图)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右图),礁体Ⅰ-Ⅵ由老 到新。据此完成1~3题。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 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 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 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
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
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14. 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①海鲜 ②牛羊肉 ③山货 ④腌腊制品
此完成7~9题。
9.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该潮沟垂直方向的植被演替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 C.乙、丁、丙、甲
B.甲、丙、丁、乙
B
D.丙、乙、甲、丁
(2020•全国卷Ⅰ)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 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
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 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 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 稳定。据此完成10~12题。
D.河流泥沙 风力搬运、沉积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 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 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4—6题。
期,该区域( B)
A.海岸线持续性向海洋推进 B.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C.河流入海口泥沙含量稳定 D.地壳持续性下沉
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 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牡蛎 礁体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特征,其中的水平夹层厚度较薄,牡蛎 个体由于环境的变迁而快速窒息死亡。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 区牡蛎礁分布(左图)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右图),礁体Ⅰ-Ⅵ由老 到新。据此完成1~3题。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 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 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 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
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
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14. 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①海鲜 ②牛羊肉 ③山货 ④腌腊制品
此完成7~9题。
9.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该潮沟垂直方向的植被演替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 C.乙、丁、丙、甲
B.甲、丙、丁、乙
B
D.丙、乙、甲、丁
(2020•全国卷Ⅰ)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 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
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 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 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 稳定。据此完成10~12题。
D.河流泥沙 风力搬运、沉积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 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 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4—6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地理环境是各要素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和互相影响的整体;
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湖泊的水量减少, 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前移;
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 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13分)
乙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 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大气要素 地形要素 生物要素
土壤要素
地质要素 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植被破坏
地理环境
气候恶化
植物蒸腾减弱
气温日、年较差变大
降水量减少
破 河流含沙量增加 坏 水土流失加剧 土壤肥力下降,土壤层变薄 地 ( 地表沟谷发育、破碎 当 生物多样性减少 地 ) 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少,地下水补给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洪 (河流含沙量河床泥沙淤积抬高,泄洪能力下降 中 涝 增加) 湖泊泥沙淤积,调蓄能力下降 下 灾 游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大 害 地 加 区(下游河床抬高) 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加剧 剧 入海口陆地面积扩大
答案
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 来水来沙的减少,沿岸土地肥力下降, 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 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 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 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 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纲· 考情
考纲要求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纲解读 1.了解地理要素的组成及相互作用 2.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含义 3.能够分析区域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 考情分析 以区域图、知识关联图、地理环境模式图为背景, 综合考查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及结合某生态问题 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分析入湖水量的减少对湖泊及沿岸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参考答案
入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的不断萎缩; 4分
区域的水汽蒸发量减少,气候更加干旱,沙尘暴天气频繁; 4分 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不断加重; 4分 湖泊盐度增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生生物濒临灭绝。 4分
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10分)
40多年前,图中A城市曾经是该湖沿岸一个繁荣的港口, 也是著名的渔港,年产鱼量可达2万吨,但是从上世纪 80年代以后,整个湖区的商业捕捞就基本上终止了, 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人类大量的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淡水减少;
温带大陆性气候蒸发强烈,使湖水盐度不断增大,
环境恶化,鱼虾大量死亡。
分析入湖水量的减少对湖泊及沿岸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气候: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 水文: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海水灌,水质变差; 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 土壤: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 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 生物:来水来沙的减少,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 地貌: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
答案:(1)商周时期:气候温暖湿润;现在:气候较商周时期干冷; 这说明气候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2)该区域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多垂直节理; 气候逐渐干冷的变化趋势导致植被覆盖率逐渐降低, 植被保持水土的功能逐渐下降。 (3)水土流失导致以下各地理要素发生变化: 土壤变化:肥力下降; 地貌变化:地表多沟谷,平坦高原呈现破碎状; 植被变化:自然植被分布的高原覆盖率下降; 气候变化:地方气候趋于干旱,降水变率增大; 水文变化:河流含沙量增大,水量季节变化增大。
描述图示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特点.10分
参考答案
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冬冷夏热,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大,大陆性显著; 地形、地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东南部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西北部以平原为主, 多风力侵蚀、堆积地貌; 水文:地表水缺乏(河流湖泊少),以内流河、 湖为主); 生物:植被稀少,多荒漠和草原 , 以耐旱的动植物为主; 土壤:土壤贫瘠(发育差),肥力低;
分析入湖水量减少对湖泊及沿岸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入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的不断萎缩; 区域的水汽蒸发量减少,气候更加干旱,沙尘暴天气频繁; 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不断加重; 湖泊盐度增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生生物濒临灭绝。
40多年前,图中A城市曾经是该湖沿岸一个繁荣的港口, 也是著名的渔港,年产鱼量可达2万吨,但是从上世纪 80年代以后,整个湖区的商业捕捞就基本上终止了, 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 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 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 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 主要过程。(10分)
(1)由图中资料,分析推断该区域商周时期与现在气候特征的差异。 (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解释该区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 (3)请你根据统一变化的原理分析在水土流失的过程中, 本区域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