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1_2_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教案 苏教版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案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ea631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5.png)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案三角函数内容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描述现实世界周期现象的重要模型,又是高中教材中基本初等函数的其中之一。
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教学目标1.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包括定义域、正负符号判断);了解任意角的余切、正割、余割函数的定义.2.经历从锐角三角函数定义过度到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的推广过程,体验三角函数概念的产生、发展过程. 领悟直角坐标系的工具功能,丰富数形结合的经验.3.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渗透事物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4.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重点、难点、关键重点: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定义域、(正负)符号判断法.难点:把三角函数理解为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关键:如何想到建立直角坐标系;六个比值的确定性( α确定,比值也随之确定)与依赖性(比值随着α的变化而变化).三、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学中注意用新课程理念处理传统教材,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仅要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而且要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师生互动,教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揭示本质、经历过程.根据本节课内容、高一学生认知特点和我自己的教学风格,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索、讲练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四、教学过程[执教线索:回想再认:函数的概念、锐角三角函数定义(锐角三角形边角关系)——问题情境:能推广到任意角吗?——它山之石:建立直角坐标系(为何?)——优化认知:用直角坐标系研究锐角三角函数——探索发展:对任意角研究六个比值(与角之间的关系:确定性、依赖性,满足函数定义吗?)——自主定义: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登高望远:三角函数的要素分析(对应法则、定义域、值域与正负符号判定)——例题与练习——回顾小结——布置作业](一)复习引入、回想再认开门见山,面对全体学生提问:在初中我们初步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前几节课,我们把锐角推广到了任意角,学习了角度制和弧度制,这节课该研究什么呢?探索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回想,再明确一下:(情景1)什么叫函数?或者说函数是怎样定义的?让学生回想后再点名回答,投影显示规范的定义,教师根据回答情况进行修正、强调:传统定义: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现代定义: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映射?: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 f(x),x∈A ,其中x叫自变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案: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借助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高中数学《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9a487c533687e21ae45a96b.png)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在初中学生学习过锐角三角函数。
因此本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比较厚实的基础,新课的引入会比较容易和顺畅。
学生要面对的新的学习问题是,角的概念推广了,原先学生所熟悉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否也可以推广到任意角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新知识的发生是可能的,自然的。
二、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2.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会求角α的各三角函数值;3.记住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以及象限符号。
(二)过程与方法锐角三角函数就是以锐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引导学生把这个定义推广到任意角,通过单位圆和角的终边,探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求法,最终得到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根据角终边所在位置不同,分别探讨各三角函数的定义域、象限符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三角函数就是角度(自变量)与比值(函数值)的一种联系方式;2.通过共同探究,发现新知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以及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一)教学重点三角函数是函数的一个特例,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具有相同的地位,但是在具体的定义方式上又有所不同,应该按照概念的体系将之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揭示彼此之间的关系,认识新概念的本质属性。
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概念的同化与精致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并在这个过程中突出单位圆的作用。
(二)教学难点本课时研究的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学生在初中阶段研究过锐角三角函数,研究范围是锐角;研究方法是几何的,没有坐标系的参与;研究目的是为解直角三角形服务。
以上三点都是与本课时不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发挥其学生的主体作用。
具体而言要做到:明确研究范围的变化,开阔学生的视野,并揭示由此带来的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单位圆在坐标系中进行研究,要先将锐角的三角函数问题置于坐标系中,帮助学生利用坐标系借助单位圆重新认识锐角三角函数,这样做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并且用新的视角认识已有知识经验,复习了旧知识,同时为新的研究内容做好铺垫。
高中数学必修四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四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ee849e3186bceb19e8bb76.png)
4-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课题】: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学情分析】:(适用于平行班)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
本节课,学生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刚学习的任意角及弧度制知识,进一步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知识。
我们通过对三角函数定义的剖析,使学生理解从锐角三角函数到任意角三角函数中定义的变化,认识锐角三角函数是任意角三角函数的一种特例,加深特殊与一般关系的理解,从而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这在平行班教学中是可行的。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3)理解并掌握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理解并掌握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教学突破点】: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通过对三角函数定义的剖析,使学生理解从锐角三角函数到任意角三角函数中定义的变化,认识锐角三角函数是任意角三角函数的一种特例,加深特殊与一般关系的理解,达到突破难点之目的.【教法、学法设计】:采用观察法、对比法和定义法。
通过图示,使学生观察三角函数定义的变化:从锐角三角函数到任意角三角函数,由边的比变为坐标与距离、坐标与坐标的比,在理解掌握定义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认识锐角三角函数是任意角三角函数的一种特例,加深特殊与一般关系的理解。
通过对定义的剖析,使学生对各种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以及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二、探究新知对于锐角三角函数,我们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今天,对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我们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进行研究.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设α是一个任意角,在α的终边上任取(异于原点的)一点P(x,y)则P与原点的距离02222>+=+=yxyxr.比值ry叫做α的正弦,记作:ry=αsin.比值rx叫做α的余弦,记作:rx=αcos.比值xy叫做α的正切,记作:xy=αtan.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自学有关概念.教师引导:对比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何变化?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后,分小组讨论.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锐角三角函数到任意角三角函数,由边的比变为什么与什么的比?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归纳出:从锐角三角函数到任意角三角函数,由边的比变为坐标与距离、坐标与坐标的比.教师引导: 锐角三角函数与任意角三角函数之间有何联系?谁是谁的特殊情形?学生讨论归纳: 锐角三角函数是任意角三角函数的特殊情形.教师引导: 上述四个比值会不会随点P在α的终边上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呢?(教师画图示意,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并举手回答.教师归纳: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对于终边不在坐标轴上确定的角α,上述四个比值都不会随P点在α的终边上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即对于确定的角α,上面的四个比值都是唯一确定的实数,这就是说,正弦、余弦、正切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以上三种函数,统称为三角函数.注意:sinα是个整体符号,不能认为是“sin”与“α”的积.其余两个符号也是这样.例1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2,-3)(如右图),求α的正弦、余弦、正切值.解:∵x=2,y=-3∴13)3(222=-+=r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归纳,明晰概念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巩固新学习的概念ry)(x,αP_x_y_P1_P22.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引例 分别求出30°和390°的正弦、余弦、正切值.解: sin30°=sin390°=21cos30°=cos390°=23tan30°=tan390°=33学生活动:跃跃欲试,画图计算. 教师引导:(1)引导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我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研究角的问题,其顶点都在原点,始边都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 (2)根据定义找出一点P . 学生活动:回答结果.教师引导:为什么30°和390°的三角函数值相等?学生活动:热烈讨论结果.教师引导: 三角函数定义中,OP 是角α的终边,至于是转了几圈,按什么方向旋转的不清楚,也只有这样,才能说明角α是任意的.学生归纳:390°和30°终边相同.教师引导:那么什么情况下,两个角的同一个三角函数值相等? 学生猜想: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 教师总结:即有:sin(2)sin k απα+=,cos(2)cos k απα+=,其中k Z ∈. tan(2)tan k απα+=,这组公式的作用是可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转化为0~2π间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例2 求下列三角函数的值(1) sin(-1320°) (2)49cosπ (3))611tan(π-. 教师分析:关键找到角的终边位置,将问题化归为0°~360°内的角的三角函数问题,然后求出终边上一点P 的坐标.学生活动:画图计算(教师引导学生画出角的终边位置,利用定义代入).解:(1) sin(-1320°)=sin(-4×360°+120°)=sin120°=230x yα2400-5100P(3,1) _2_ 1_ 30 ° _x_y(2) 224cos )24cos(49cos==+=ππππ (3).336tan )26tan()611tan(==-=-ππππ 3.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域你能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说说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域分别是什么吗?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紧扣定义,观察并归纳:对于正弦函数ry=αsin ,因为r>0,所以r y 恒有意义,即α取任意实数,ry恒有意义,也就是说sin α恒有意义,所以正弦函数的定义域是R ;类似地可写出余弦函数的定义域;对于正切函数x y =αtan ,因为x =0时,xy无意义,即tan α无意义,又当且仅当角α的终边落在纵轴上时,才有x =0,所以当α的终边不在纵轴上时,xy恒有意义,即tan α恒有意义,所以正切函数的定义域是)(2Z ∈+≠k k ππα.从而有αααtan cos sin ===y y y )(2Z k k RR∈+≠ππα 例3 求下列各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1)0 (2)π (3)23π (4) 2π 教师分析:紧扣定义.学生活动:画图计算,分小组提交结果. 解:(1) ∵当α=0时,x =r,y=0∴sin0=0 cos0=1 tan0=0 (2) ∵当α=π时,x =-r,y=0∴sin π=0 cos π=-1tan π=0(3) ∵当23πα=时,x =0,y=-r ∴023cos 123sin =-=ππ 23tan π不存在 (4) ∵当α=2π时 r y x ==,0∴sin 2π=1 cos 2π=0 tan 2π不存在4. 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规律 我们知道,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正的,那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是否也都是正的呢?学生活动:观察,热烈讨论.提问学生回答:第一象限:0,0.>>y x ,则sin α>0,cos α>0,tan α>0 第二象限:0,0.><y x ,则sin α>0,cos α<0,tan α<0第三象限:0,0.<<y x ,则sin α<0,cos α<0,tan α>0第四象限:0,0.<>y x ,则sin α<0,cos α>0,tan α<0 教师归纳: 记忆法则:第一象限全为正,二正三切四余弦 αsin 为正 全正 αtan 为正 αcos 为正 例4 确定下列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1)cos250° (2))4sin(π- (3)tan (-672°) (4))311tan(π学生活动:独立思考,画图计算. 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角的转化. 解:(1)∵250°是第三象限角 ∴cos250°<0 (2)∵4π-是第四象限角,∴0)4sin(<-π (3)tan (-672°)=tan (48°-2×360°)=tan48° 而48°是第一象限角,∴tan (-672°)>0 (4) 35tan )235tan(311tan ππππ=+= 而35π是第四象限角,∴0311tan <π. 教师小结:化归思想,将问题转化为0°~360°内的角的三角函数问题. cot α<0tan α<0cos α>0sin α<0cot α>0tan α>0cos α<0sin α<0cot α<0tan α<0cos α<0sin α>0sin α>0tan α>0cot α>0cos α>0。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学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学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https://img.taocdn.com/s3/m/9ddb672ead51f01dc381f1b0.png)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学习目标】1.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定义。
2.熟记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学习重难点】重点: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定义域以及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相关角的三角函数值。
难点:把三角函数理解为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知识梳理1.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设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为,,它与原点的距离为r,则in α=________,co α=________,tan α=________。
2.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达标检测】一、填空题1.若角α的终边过点3a,n是α终边上一点,且O-n=________。
二、解答题11.确定下列各式的符号:(1)tan 12021in 273°;(2)错误!;(3)in 错误!·co 错误!·tan 错误!π。
12.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3a,n位于=3在第三象限的图象上,且m0,∴式子符号为正。
(2)∵108°是第二象限角,∴tan 108°0从而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15a8a17a17a”连接。
5.集合A=[0,2π],B={α|in α错误!,则角α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7.如果错误!错误!错误!0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
9.已知α,β均为第二象限角,若in αin 1.2>in 1解析∵1,1.2,1.5均在错误!内,正弦线在错误!内随α的增大而逐渐增大,∴in 1.5>in 1.2>in 1.5.错误!∪错误!6.错误!∪错误!7.co α<in α<tan α解析如图所示,在单位圆中分别作出α的正弦线M、正切线AT,很容易地观察出OM<MP=错误!in α,=错误!α,S△AOT=错误!OA·AT=错误!tan α,S扇形AOP=错误!αOA2又S△AOP<S扇形AOP<S△AOT,所以错误!in α<错误!α<错误!tan α,即in α<α<tan α。
高一数学《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
![高一数学《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https://img.taocdn.com/s3/m/07cbcec9bb4cf7ec4bfed003.png)
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2.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会求角α的各三角函数值;3.记住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诱导公式(一)。
能力目标:(1)理解并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2)树立映射观点,正确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3)通过对定义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诱导公式一的推导,提高学生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三角函数就是角度(自变量)与比值(函数值)的一种联系方式;(2)学习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以及这三种函数的第一组诱导公式。
公式一是本小节的另一个重点。
教学难点:利用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将任意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分别用他们的集合形式表示出来.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初中锐角的三角函数是如何定义的?角推广后,这样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不再适用,我们必须对三角函数重新定义。
二、讲解新课:1.三角函数定义在直角坐标系中,设α是一个任意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P (除了原点)的坐标为(,)x y ,它与原点的距离为(0)r r ==>,那么(1)比值y r叫做α的正弦,记作sin α,即sin y r α=; (2)比值x r叫做α的余弦,记作cos α,即cos x r α=; (3)比值y x叫做α的正切,记作tan α,即tan y x α=; (4)比值x y 叫做α的余切,记作cot α,即cot x y α=; 说明:①α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α的终边没有表明α一定是正角或负角,以及α的大小,只表明与α的终边相同的角所在的位置;②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对于确定的角α,四个比值不以点(,)P x y 在α的终边上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大小; ③当()2k k Z παπ=+∈时,α的终边在y 轴上,终边上任意一点的横坐标x 都等于0, 所以tan y x α=无意义;同理当()k k Z απ=∈时,yx =αcot 无意义; ④除以上两种情况外,对于确定的值α,比值y r 、x r 、y x 、x y分别是一个确定的实数, 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是以角为自变量,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以上四种函数统称为三角函数。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案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cca457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7.png)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及其特点。
2、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3、能够运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解决与实际问题相关的计算和应用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任意角的概念及其特点。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三、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教材》2、教具: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一)任意角的概念及其特点(10分钟)1、引入: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的三角函数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那么在直角以外的三角形中,是否可以定义三角函数呢?请看下面的图形。
2、呈现:通过黑板上画出一般三角形,告诉同学们这样的三角形中可以定义任意角。
3、引导:我们称这样的角为任意角,那么任意角有什么特点呢?4、总结:任意角的特点是:角度大小可以是任意的,不限于某个固定角度。
(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20分钟)1、引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函数是通过三角比来定义的。
那么在任意角中,我们应该如何定义三角函数呢?2、定义:通过黑板上画出一个一般的任意角,引导同学们回忆起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三角比的定义,告诉同学们这些三角比的定义可以推广到任意角中。
3、总结: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如下:正弦函数sinθ、余弦函数cosθ、正切函数tanθ等。
4、性质:通过黑板上列举一些性质,告诉同学们这些性质与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性质相似,但是要根据勾股定理和正负分区来进行判断。
5、示例:通过黑板上画出一些示例题,引导同学们运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和性质进行计算。
(三)运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解决与实际问题相关的计算和应用题(40分钟)1、引入:同学们,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不仅可以用来计算角度大小,还可以用来解决与实际问题相关的应用题。
请看下面的例子。
2、示例:通过黑板上列举一些实际问题相关的计算和应用题,引导同学们运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来解决这些问题。
3、练习:同学们进行课堂练习,通过黑板上列举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解答。
高一数学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
![高一数学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https://img.taocdn.com/s3/m/5eb474f302d276a200292efc.png)
cos θ>0 由tan θ<0, 得角 θ 为第四象限角.
∴角θ为第三或第四象限角.
探究点四 诱导公式一
思考1 诱导公式一是什么? 答 由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 一三角函数值相等.由此得到诱导公式一: sin(k·360°+α)=sin α,cos(k·360°+α)=cos α, tan(k·360°+α)=tan α,其中k∈Z, 或者:sin(2kπ+α)=sin α,cos(2kπ+α)=cos α, tan(2kπ+α)=tan α,其中k∈Z.
圆心,以单位长度为半径的圆为单位圆.锐角α
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P(x,y)点,则有:sin α= y, y
cos α= x ,tan α= x .
探究点二 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y
yx
x
x2+y2
思考2 对于确定的角α,这三个比值是否会随点P在α的终边上的 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呢? 答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知,三角函数值是一个比值,即一个实 数,它的大小只与角α的终边位置有关,即与角有关,与角α终边 上点P的位置无关.
思考2 诱导公式一的作用是什么? 答 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0°~360°的三角 函数值.
例如:sin 420°=sin 60°= 23;cos(-330°)=cos 30°= 23;
tan(-315°)=tan 45°=1.
例3 求下列各式的值.
(1)cos 253π+tan-154π;
45°-sin
90°+cos
30°=1-1+
3 2
=
3 2.
呈重点、现规律
1.三角函数值是比值,是一个实数,这个实数的大小和点P(x,y)在终边上的位 置无关,只由角α的终边位置确定.即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只与角有关. 2.要善于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及三角函数的符号规律解题,并且注意掌握解题时 必要的分类讨论及三角函数值符号的正确选取. 3.要牢记一些特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第一课时)
![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4847825c43323968001c921b.png)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2.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会求角α的各三角函数值;3.记住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及在各象限的符号.学习过程1.复习:初中锐角的三角函数是如何定义的?Rt △ABC 中,设A 的对边为a ,B 的对边为b ,C 的对边为c ,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依次为sin A=,cos A= ,tan A= .2.探究:1.坐标法求三角函数.锐角α可放在坐标系中,在角α的终边上任取一点P (a ,b ),点P 与原点的距离r=,sin α= ;cos α= ;tan α= . 思考:对确定的锐角α,sin α,cos α,tan α的值是否随P 点在终边上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答案 不会.因为三角函数值是比值,其大小与点P (x ,y )在终边上的位置无关,只与角α的终边位置有关,即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只与角有关..思考:怎样适当地选取P 点使比值简化?其中,以原点为圆心,以 为半径的圆为单位圆. 新知: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设α为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x ,y ): 那么:(1)y 叫做α的正弦,记作sin α,即sin α=y ; (2)x 叫作α的余弦,记作cos α,即 ;(3)叫作α的正切,记作 ,即tan α=(x ≠0).三角函数:对于确定的角α,上面三个函数值都是唯一确定的,所以,正弦、余弦、正切都是以角为 ,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我们将它们统称为三角函数.由于角的集合和实数集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三角函数可以看成是自变量为实数的函数.3.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思考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你能判断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值在各象限的符号吗? 答案 由三角函数定义可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x ,y ),则sin α=y ,cos α=x ,tan α=yx (x ≠0).当α为第一象限角时,y >0, x >0,故sin α>0,cos α>0,tan α>0,同理可得当α在其他象限时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如图所示.梳理 记忆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4.思考 当角α分别为30°,390°,-330°时,它们的终边有什么特点?它们的三角函数值呢?答案 它们的终边重合.由三角函数的定义知,它们的三角函数值相等. 梳理 诱导公式一典型例题【例1】求π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解:在直角坐标系中,作∠AOB=,∠AOB 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为(,-),所以sin=-,cos,tan=-.【例2】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P 0(-3,-4),求角α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解:sin α==-,cos α==-,tan α=.【例3】求证:当下列不等式组成立时,角α为第三象限角,反之也对.证明:如果sin α<0成立,那么角α的终边可能位于第三或第四象限,也可能与y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如果tan α>0,则角α的终边位于第一或第三象限.所以,角α的终边只能位于第三象限.【例4】确定下列三角函数值的符号.(1)cos250°; (2)sin(-4π); (3)tan(-672°); (4)tan3π. 解:(1)因为250°是第三象限角,所以 cos250°<0; (2)因为-是第四象限角,所以sin(-)<0;(3)因为tan(-672°)=tan(48°-2×360°)=tan48°,而48°是第一象限角,所以tan(-672°)>0; (4)因为tan3π=tan(π+2π)=tan π,而π的终边在x 轴上,所以tan π=0. 【例5】求下列三角函数值. (1)sin1480°10'; (2)cos; (3)tan(-).解:(1)sin1480°10'=sin(40°10'+4×360°)=sin40°10'≈0.645; (2)cos =cos(+2π)=cos ;(3)tan(-)=tan(-2π)=tan.【例6】 已知θ终边上一点P (x,3)(x ≠0),且cos θ=1010x ,求sin θ,tan θ. 考点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题点 用定义求三角函数的值 解 由题意知r =|OP |=x 2+9, 由三角函数定义得cos θ=x r =xx 2+9.又∵cos θ=1010x ,∴x x 2+9=1010x . ∵x ≠0,∴x =±1. 当x =1时,P (1,3), 此时sin θ=312+32=31010,tan θ=31=3.当x =-1时,P (-1,3), 此时sin θ=3(-1)2+32=31010,tan θ=3-1=-3.反思与感悟 (1)已知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的坐标求三角函数值的方法在α的终边上任选一点P (x ,y ),设P 到原点的距离为r (r >0),则sin α=y r ,cos α=xr .当已知α的终边上一点求α的三角函数值时,用该方法更方便.(2)当角α的终边上点的坐标以参数形式给出时,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跟踪训练1 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P (-3a,4a )(a ≠0),求2sin α+cos α的值. 考点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题点 用定义求三角函数的值 解 r =(-3a )2+(4a )2=5|a |.①若a >0,则r =5a ,角α在第二象限, sin α=y r =4a 5a =45,cos α=x r =-3a 5a =-35,∴2sin α+cos α=85-35=1.②若a <0,则r =-5a ,角α在第四象限, sin α=4a -5a =-45,cos α=-3a -5a =35,∴2sin α+cos α=-85+35=-1.综上所述,2sin α+cos α=±1.命题角度2 已知角α终边所在直线求三角函数值 【例7】 判断下列各式的符号: (1)sin145°cos(-210°);(2)sin3·cos4·tan5. 考点 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题点 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解 (1)∵145°是第二象限角,∴sin145°>0. ∵-210°=-360°+150°,∴-210°是第二象限角, ∴cos (-210°)<0,∴sin145°cos(-210°)<0. (2)∵π2<3<π<4<3π2<5<2π,∴sin3>0,cos4<0,tan5<0, ∴sin3·cos4·tan5>0.反思与感悟 角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由角的终边所在位置确定,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确定角的终边所在的象限,同时牢记各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记忆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跟踪训练3 已知点P (tan α,cos α)在第三象限,则α是第________象限角. 考点 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题点 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答案 二解析 由题意知tan α<0,cos α<0, ∴α是第二象限角. 类型三 诱导公式一的应用 例4 求下列各式的值:(1)sin(-1395°)cos1110°+cos(-1020°)sin750°;(2)sin ⎝⎛⎭⎫-11π6+cos 12π5·tan4π. 考点 诱导公式一 题点 诱导公式一解 (1)原式=sin(-4×360°+45°)cos(3×360°+30°)+cos(-3×360°+60°)sin(2×360°+30°)=sin45°cos30°+cos60°sin30°=22×32+12×12=64+14=1+64. (2)原式=sin ⎝⎛⎭⎫-2π+π6+cos ⎝⎛⎭⎫2π+2π5·tan(4π+0)=sin π6+cos 2π5×0=12. 反思与感悟 利用诱导公式一可把负角的三角函数化为0到2π间的三角函数,也可把大于2π的角的三角函数化为0到2π间的三角函数,即实现了“负化正,大化小”. 跟踪训练4 求下列各式的值: (1)cos 25π3+tan ⎝⎛⎭⎫-15π4; (2)sin810°+tan765°-cos360°. 考点 诱导公式一 题点 诱导公式一解 (1)原式=cos ⎝⎛⎭⎫8π+π3+tan ⎝⎛⎭⎫-4π+π4 =cos π3+tan π4=12+1=32.(2)原式=sin(90°+2×360°)+tan(45°+2×360°)-cos360°=sin90°+tan45°-1=1+1-1=1.一、选择题1.(2017·长沙检测)sin(-315°)的值是( ) A .-22B .-12C.22D.12答案 C解析 sin(-315°)=sin(-360°+45°)=sin45°=22. 2.(2017·山西太原外国语学校月考)如果角α的终边过点P (2sin30°,-2cos30°),则sin α等于( )A.12B .-12C .-32D .-33 答案 C解析 由题意得P (1,-3),它与原点的距离r =12+(-3)2=2,∴sin α=-32. 3.已知sin θ<0,且tan θ<0,则θ为( )A .第一象限角B .第二象限角C .第三象限角D .第四象限角答案 D4.已知α是第二象限角,P (x ,5)为其终边上一点,且cos α=24x ,则x 的值为( ) A.3 B .±3 C .- 2 D .- 3答案 D解析 ∵cos α=x r =x x 2+5=24x ,∴x =0或2(x 2+5)=16,∴x =0或x 2=3,∴x =0(∵α是第二象限角,∴舍去)或x =3(舍去)或x =- 3.故选D. 5.(2017·嘉兴模拟)sin2·cos3·tan4的值( ) A .小于0 B .大于0 C .等于0 D .不存在 答案 A解析 ∵sin2>0,cos3<0,tan4>0, ∴sin2·cos3·tan4<0.6.(2017·湖州期末)点P 从点(1,0)出发,沿单位圆顺时针方向运动5π6弧长到达Q 点,则Q 点的坐标是( )A.⎝⎛⎭⎫-12,32B.⎝⎛⎭⎫-12,-32C.⎝⎛⎭⎫-32,-12D.⎝⎛⎭⎫-32,12 答案 C解析 根据题意可得:x Q =cos ⎝⎛⎭⎫-5π6=-32, y Q =sin ⎝⎛⎭⎫-5π6=-12. 则Q 点的坐标是⎝⎛⎭⎫-32,-12. 7.如果点P (sin θ+cos θ,sin θcos θ)位于第二象限,那么角θ的终边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答案 C解析 由题意知sin θ+cos θ<0,且sin θcos θ>0,∴⎩⎪⎨⎪⎧sin θ<0,cos θ<0,∴θ为第三象限角. 二、填空题8.tan405°-sin450°+cos750°=________. 答案32解析 tan405°-sin450°+cos750°=tan(360°+45°)-sin(360°+90°)+cos(720°+30°)=tan45°-sin90°+cos30°=1-1+32=32. 9.(2017·绍兴柯桥区期末)已知α的顶点在原点,始边在x 轴上,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M ⎝⎛⎭⎫-32,12,则cos α=________. 答案 -3210.(2017·山东烟台一中期末)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3a -9,a +2),且sin α>0,cos α≤0,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2,3]解析 ∵点(3a -9,a +2)在角α的终边上, sin α>0,cos α≤0,∴⎩⎪⎨⎪⎧a +2>0,3a -9≤0,解得-2<a ≤3. 11.已知角θ的终边上有一点P (x ,-1)(x ≠0),且tan θ=-x ,则sin θ+cos θ=________. 答案 0或- 2解析 ∵θ的终边过点P (x ,-1)(x ≠0), ∴tan θ=-1x .又tan θ=-x , ∴x 2=1,即x =±1. 当x =1时,sin θ=-22,cos θ=22, 因此sin θ+cos θ=0; 当x =-1时,sin θ=-22,cos θ=-22, 因此sin θ+cos θ=- 2. 故sin θ+cos θ的值为0或- 2.12.已知角α的终边在直线y =3x 上,则sin α,cos α,tan α的值分别为________. 答案32,12,3或-32,-12, 3 解析 因为角α的终边在直线y =3x 上, 所以可设P (a ,3a )(a ≠0)为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 则r =a 2+(3a )2=2|a |(a ≠0). 若a >0,则α为第一象限角,r =2a ,所以sin α=3a 2a =32,cos α=a 2a =12, tan α=3aa= 3. 若a <0,则α为第三象限角,r =-2a , 所以sin α=3a -2a =-32,cos α=-a 2a =-12,tan α=3aa= 3. 13.sin 72π+cos 52π+cos(-5π)+tan π4=________.答案 -1解析 原式=sin 32π+cos π2+cosπ+1=-1+0-1+1=-1.14.函数y =|sin x |sin x +|cos x |cos x -2|sin x cos x |sin x cos x 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 {-4,0,2}解析 由sin x ≠0,cos x ≠0知,x 的终边不能落在坐标轴上, 当x 为第一象限角时,sin x >0,cos x >0, sin x cos x >0,y =0;当x 为第二象限角时,sin x >0,cos x <0, sin x cos x <0,y =2;当x 为第三象限角时,sin x <0,cos x <0, sin x cos x >0,y =-4;当x 为第四象限角时,sin x <0,cos x >0, sin x cos x <0,y =2.故函数y =|sin x |sin x +|cos x |cos x -2|sin x cos x |sin x cos x 的值域为{-4,0,2}.三、解答题15.已知1|sin α|=-1sin α,且lg(cos α)有意义.(1)试判断角α所在的象限;(2)若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M ⎝⎛⎭⎫35,m ,求m 的值及sin α的值. 解 (1)∵1|sin α|=-1sin α, ∴sin α<0.①∵lg(cos α)有意义, ∴cos α>0.②由①②得角α的终边在第四象限. (2)∵点M ⎝⎛⎭⎫35,m 在单位圆上, ∴⎝⎛⎭⎫352+m 2=1,解得m =±45. 又α是第四象限角,∴m <0,∴m =-45.由三角函数定义知,sin α=-45.达标检测1.α是第四象限角,则下列数值中一定是正值的是( ) A.sin αB.cos αC.tan αD.2.已知点P (tan α,cos α)在第三象限,则角α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3.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P (-1,2),则cos α的值为 .4.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a ,2a )(a ≠0),求α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5.判断sin4·tan(-)的符号.参考答案复习:探究:1.坐标法求三角函数.锐角α可放在坐标系中,在角α的终边上任取一点P (a ,b ), 点P 与原点的距离r=,sin α=,cos α=,tan α=.由三角形相似,确定的α可对应相似的直角三角形,这三个比值对应相等,不会随P 在角的终边的位置改变而改变. 2.单位圆.不难想到,当r=1时形式上比较简单,即sin α=b ,cos α=a ,tan α=,而当r=1时,可构设一个以原点为圆心以单位长为半径的圆,角α的终边与圆的交点选为P 点.此时,点P 与原点的距离r=1.其中,以原点为圆心,以1个单位长度为半径的圆为单位圆. 新知:1.cos α=x ;tan α;自变量2.≠+k反思:在直角坐标系中,设α是一个任意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P(除了原点)的坐标为(x,y),则sinα=,cosα=,tanα=.3.终边相同的角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典型例题【例1】解:在直角坐标系中,作∠AOB=,∠AOB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为(,-),所以sin=-,cos,tan=-.【例2】解:sinα==-,cosα==-,tanα=.【例3】证明:如果sinα<0成立,那么角α的终边可能位于第三或第四象限,也可能与y轴的非负半轴重合;如果tanα>0,则角α的终边位于第一或第三象限.所以,角α的终边只能位于第三象限.【例4】解:(1)因为250°是第三象限角,所以cos250°<0;(2)因为-是第四象限角,所以sin(-)<0;(3)因为tan(-672°)=tan(48°-2×360°)=tan48°,而48°是第一象限角,所以tan(-672°)>0;(4)因为tan3π=tan(π+2π)=tanπ,而π的终边在x轴上,所以tanπ=0.【例5】解:(1)sin1480°10'=sin(40°10'+4×360°)=sin40°10'≈0.645;(2)cos=cos(+2π)=cos;(3)tan(-)=tan(-2π)=tan.达标检测1.B2.B3.-4.当a>0时,sinα=,cosα=,tanα=2;当a<0时,sinα=-,cosα=-,tanα=2.5.略。
高一数学苏教版必修4(江苏专用)课件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高一数学苏教版必修4(江苏专用)课件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https://img.taocdn.com/s3/m/5526c072a45177232f60a22c.png)
=
5 , 13
sin α+cos α=-
12 5 7 + =- . 13 13 13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已知角的终边上一点,求该角的三角函数值,一般是先求出该点到 原点的距离 r,再由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三角函数值.若点的坐标有字 母时,由于字母符号未知,所以点所在象限不确定,因此要根据情况进行 分类讨论,避免漏解.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2.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正弦函数值的符号与 y 的符号相同,余弦函数值的符号与 x 的符号 相同. 此符号规律可用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来记忆 (只记函数值为正的情况,“一、二、三、四”指象限).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预习交流 2
各象限角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由什么来确定? 提示: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由角 α 终边上任意一点 P 的坐标 x,y 的正负来确定.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二、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的应用
活动与探究 判断下列各式的符号: (1)tan 120° · sin 269° ;(2)cos 4· tan 23π 4
.
思路分析:利用角的终边所在的象限,确定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解:(1)∵ 120° 是第二象限角,∴ tan 120° <0; ∵ 269° 是第三象限角,∴ sin 269° <0, ∴ tan 120° ·sin 269° >0. (2)∵ π<4< ,∴ 4 弧度角是第三象限角, ∴ cos 4<0;∵ ∴ 23π π =-6π+ , 4 4 3π 2目标导航Fra bibliotek预习导引
苏教版高中学案数学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7章 三角函数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1课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苏教版高中学案数学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7章 三角函数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1课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https://img.taocdn.com/s3/m/52b10b51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7.png)
D.sin 3cos 4tan 5 > 0
2 5
5
1
2
[解析]对于A,由题可得 < ,则是第二或者第四象限角,
又 < ,则是第二或者第三象限角或终边落在轴的负半轴上.综上,是第二
象限角,A正确;
对于B,设扇形的圆心角为( > ),半径为,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则
轴上的角,所以 > 一定成立, 的正负不确定.又 <
∈
<
+ ,
,所以 为第一象限角或第三象限角,所以 , 不一定为正值.故选B.
10.(多选题)以下式子中符号为正号的有( ACD
A.tan 485∘ sin(−447∘ )B.sin
⋅ (− ) > ,故A符合题意;因为 是第三象限角,所以 < .
因为 是第二象限角,所以 < .因为 是第四象限角,所以
< ,所以
< ,故B不符合题意;因为∘ 是第三象限角,故
第7章 三角函数
7.2 三角函数概念
7.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第1课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A层 基础达标练
1.已知角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1,2),则cos 的值为()
B
2 5
5
5 2 5
A.− B.− C. D.
5
5
5
5
[解析]因为 = −, = ,所以 =
高中数学 第1章 三角函数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2.2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学案 苏教版必修4
![高中数学 第1章 三角函数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2.2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学案 苏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a04c27fdbb68a98270fefaad.png)
1.2.2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1.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两种基本关系.2.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的常见变形形式.3.学会应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化简、求值与证明.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对任意角α,sin 24α+cos 24α=1都成立.( ) (2)对任意角α,sinα2cosα2=tan α2都成立.( )(3)对任意的角α,β有sin 2α+cos 2β=1.( ) (4)sin 2α与sin α2所表达的意义相同.( )解析:(1)正确.当角α∈R 时,sin 24α+cos 24α=1都成立,所以正确.(2)错误.当α2=k π+π2,k ∈Z ,即α=2k π+π,k ∈Z 时,tan α2没意义,故sinα2cosα2=tanα2不成立,所以错误.(3)错误.当α=π2,β=0时,sin 2α+cos 2β≠1,故此说法是错误的.(4)错误.sin 2α是(sin α)2的缩写,表示角α的正弦的平方,sin α2表示角α2的正弦,故两者意义不同,此说法是错误的.答案:(1)√ (2)× (3)× (4)×2.已知α∈⎝ ⎛⎭⎪⎫π2,π,sin α=35,则cos α等于( )A .45B .-45C .-17D .35答案:B3.化简:(1+tan 2 α)·cos 2α等于( ) A .-1 B .0 C .1 D .2答案:C4.已知tan α=1,则2sin α-cos αsin α+cos α=________.解析:原式=2tan α-1tan α+1=2-11+1=12.答案:12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其他三角函数值已知cos α=-35,求sin α,tan α的值.【解】 因为cos α<0且cos α≠-1, 所以α是第二或第三象限角. 所以当α为第二象限角时, sin α=1-cos 2α=1-⎝ ⎛⎭⎪⎫-352=45, tan α=sin αcos α=-43.当α为第三象限角时, sin α=-1-cos 2α=-1-⎝ ⎛⎭⎪⎫-352= -45,tan α=sin αcos α=43.已知角α的某一三角函数值,求角α的其余三角函数值时,要注意公式的合理选择;若角所在的象限已经确定,求另两种三角函数值时,只有一组结果;若角所在的象限不确定,应分类讨论.1.(1)已知α是第二象限角,且tan α=-724,则cos α=________.(2)已知sin θ=a (a ≠0),且tan θ>0,求cos θ、tan θ. 解:(1)因为α是第二象限角, 故sin α>0,cos α<0, 又tan α=-724,所以sin αcos α=-724,又sin 2α+cos 2α=1,解得cos α=-2425.故填-2425.(2)因为tan θ>0,则θ在第一、三象限,所以a ≠±1. ①若θ在第一象限,sin θ=a >0,且a ≠1时, cos θ=1-sin 2θ=1-a 2. 所以tan θ=sin θcos θ=a1-a2. ②若θ在第三象限,sin θ=a <0,且a ≠-1时, cos θ=-1-sin 2θ=-1-a 2. 所以tan θ=sin θcos θ=-a1-a2. 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化简化简下列各式: (1)1-2sin 10°cos 10°sin 10°-1-sin 210°; (2)1-sin α1+sin α+1+sin α1-sin α,其中sin αtan α<0.【解】 (1)1-2sin 10°cos 10°sin 10°-1-sin 210° =(cos 10°-sin 10°)2sin 10°-cos 210°=|cos 10°-sin 10°|sin 10°-cos 10°=cos 10°-sin 10°sin 10°-cos 10°=-1. (2)由于sin αtan α<0,则sin α,tan α异号, 所以α是第二、三象限角,所以cos α<0.所以1-sin α1+sin α+1+sin α1-sin α=(1-sin α)21-sin 2α+ (1+sin α)21-sin 2α=|1-sin α||cos α|+|1+sin α||cos α|=1-sin α+1+sin α-cos α=-2cos α.(1)三角函数式的化简过程中常用的方法①化切为弦,即把非正弦、非余弦的函数都化成正弦、余弦函数,从而减少函数名称,达到化简的目的.②对于含有根号的,常把根号下式子化成完全平方式,然后去根号,达到化简的目的. ③对于化简含高次的三角函数式,往往借助于因式分解,或构造sin 2α+cos 2α=1,以降低函数次数,达到化简的目的.(2)对三角函数式化简的原则 ①使三角函数式的次数尽量低. ②使式中的项数尽量少. ③使三角函数的种类尽量少. ④使式中的分母尽量不含有三角函数. ⑤使式中尽量不含有根号和绝对值符号.⑥能求值的要求出具体的值,否则就用三角函数式来表示.2.化简:1-sin 4x -cos 4x1-sin 6x -cos 6x.解:原式=1-[(sin 2x +cos 2x )2-2sin 2x cos 2x ]1-(sin 2x +cos 2x )(sin 4x +cos 4x -sin 2x cos 2x ) =1-1+2sin 2x cos 2x1-[(sin 2x +cos 2x )2-3sin 2x cos 2x ] =2sin 2x cos 2x 3sin 2x cos 2x =23. 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证明求证:(1)1+tan 2α=1cos 2α;(2)sin α1-cos α=1+cos αsin α. 【证明】 证明:(1)因为1+tan 2α=1+sin 2αcos 2α= cos 2α+sin 2αcos 2α=1cos 2α, 所以原式成立.(2)法一:由sin α≠0知,cos α≠-1, 所以1+cos α≠0.于是左边=sin α(1+cos α)(1-cos α)(1+cos α)=sin α(1+cos α)1-cos 2α=sin α(1+cos α)sin 2α=1+cos αsin α=右边. 所以原式成立.法二:因为sin 2α+cos 2α=1,所以sin 2α=1-cos 2α, 即sin 2α=(1-cos α)(1+cos α). 因为1-cos α≠0,sin α≠0, 所以sin α1-cos α=1+cos αsin α.证明恒等式的过程就是分析、转化、消去等式两边差异来促成统一的过程,证明时常用的方法有:(1)从一边开始,证明它等于另一边,遵循由繁到简的原则. (2)证明左右两边等于同一个式子.(3)证明左边减去右边等于零或左、右两边之比等于1.(4)证明与原式等价的另一个式子成立,从而推出原式成立.3.(1)求证:1-2sin x cos x cos 2x -sin 2x =1-tan x1+tan x. (2)求证:tan αsin αtan α-sin α=tan α+sin αtan αsin α.证明:(1)左边=sin 2x -2sin x cos x +cos 2xcos 2x -sin 2x=tan 2x -2tan x +11-tan 2x=(tan x -1)2(1-tan x )(1+tan x )=1-tan x1+tan x =右边. 所以原式成立.(2)因为右边=tan 2α-sin 2α(tan α-sin α)tan αsin α=tan 2α-tan 2αcos 2α(tan α-sin α)tan αsin α =tan 2α(1-cos 2α)(tan α-sin α)tan αsin α =tan 2αsin 2α(tan α-sin α)tan αsin α =tan αsin αtan α-sin α =左边, 所以原等式成立.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揭示了“同角不同名”的三角函数的运算规律,这里,“同角”有两层含义:一是“角相同”,二是对“任意”一个角(在使函数有意义的前提下).关系式成立与角的表达形式无关,如sin 23α+cos 23α=1.2.在使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时要注意使式子有意义,如式子tan 90°=sin 90°cos 90°不成立.3.注意公式的变形,如sin 2α=1-cos 2α,cos 2α=1-sin 2α,sin α=cos αtan α,cosα=sin αtan α等. 4.在应用平方关系式求sin α或cos α时,其正负号是由角α所在的象限决定的,不可凭空想象.已知sin α+cos α=13,其中0<α<π,求sin α-cos α的值.【解】 因为sin α+cos α=13,所以(sin α+cos α)2=19,可得:sin α·cos α=-49.因为0<α<π,且sin α·cos α<0,所以sin α>0,cos α<0.所以sin α-cos α>0, 又(sin α-cos α)2=1-2sin αcos α=179,所以sin α-cos α=173.(1)在处得到sin α·cos α<0,为判断sin α,cos α的具体符号提供了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若没有判断出处的关系式,则下一步利用平方关系求解sin α-cos α的值时,可能会出现两个,是解答本题的易失分点;若前边的符号问题都正确,但在处书写不正确,没有考虑前面的符号而出现sin α-cos α=±173,则是解答本题的又一易失分点. (2)在解题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题中的条件,判断出所求的三角函数式的符号.1.已知sin α=23,tan α=255,则cos α=( )A .13 B .53 C .73D .55解析:选B .因为tan α=sin αcos α,所以cos α=sin αtan α=23255=53.2.化简:⎝⎛⎭⎪⎫1sin α+1tan α(1-cos α)=( )A .sin αB .cos αC .1+sin αD .1+cos α解析:选A .⎝⎛⎭⎪⎫1sin α+1tan α(1-cos α)=⎝ ⎛⎭⎪⎫1sin α+cos αsin α(1-cos α)=1-cos 2αsin α=sin α. 3.已知cos θ=35,且3π2<θ<2π,那么tan θ的值为________.解析:因为θ为第四象限角, 所以tan θ<0,sin θ<0,sin θ=-1-cos 2θ=-45,所以tan θ=sin θcos θ=-43.答案:-434.已知tan α=43,且α是第三象限角,求sin α,cos α的值.解:由tan α=sin αcos α=43,得sin α=43cos α,①又sin 2α+cos 2α=1,② 由①②得169cos 2α+cos 2α=1,即cos 2α=925.又α是第三象限角,所以cos α=-35,sin α=-45.[学生用书P83(单独成册)])[A 基础达标]1.若cos α=13,则(1+sin α)(1-sin α)等于( )A .13B .19C .223D .89解析:选B .原式=1-sin 2α=cos 2α=19,故选B .2.若α是第四象限角,tan α=-512,则sin α=( )A .15B .-14C .513D .-513解析:选D .因为tan α=sin αcos α=-512,sin 2α+cos 2α=1,所以sin α=±513.因为α是第四象限角,所以sin α=-513.3.已知θ是第三象限角,且sin 4θ+cos 4θ=59,则sin θcos θ的值为( )A .23B .-23C .13D .-13解析:选A .由sin 4θ+cos 4θ=59,得(sin 2θ+cos 2θ)2-2sin 2θcos 2θ=59,所以sin 2θcos 2θ=29.因为θ是第三象限角,所以sin θ<0,cos θ<0,所以sin θcos θ=23. 4.如果tan θ=2,那么1+sin θcos θ=( ) A .73 B .75 C .54D .53解析:选B .法一:1+sin θcos θ=1+sin θcos θ1=sin 2θ+cos 2θ+sin θcos θsin 2θ+cos 2θ =tan 2θ+tan θ+1tan 2θ+1, 又tan θ=2,所以1+sin θcos θ=22+2+122+1=75.法二:tan θ=2,即sin θ=2cos θ, 又sin 2θ+cos 2θ=1, 所以(2cos θ)2+cos 2θ=1, 所以cos 2θ=15.又tan θ=2>0,所以θ为第一或第三象限角. 当θ为第一象限角时,cos θ=55,此时sin θ=1-cos 2θ=255,则1+sin θcos θ=1+255×55=75;当θ为第三象限角时,cos θ=-55, 此时sin θ=-1-cos 2θ=-255,则1+sin θcos θ=1+(-255)×(-55)=75.5.若cos α+2sin α=-5,则tan α=( ) A .12 B .2C .-12D .-2解析:选B .由⎩⎨⎧cos α+2sin α=-5,sin 2α+cos 2α=1得(5sin α+2)2=0. 所以sin α=-255,cos α=-55.所以tan α=2.6.已知tan α=m ⎝⎛⎭⎪⎫π<α<3π2,则sin α=________.解析:因为tan α=m ,所以sin 2αcos 2α=m 2,又sin 2α+cos 2α=1,所以cos 2α=1m 2+1,sin 2α=m 2m 2+1.又因为π<α<3π2,所以tan α>0,即m >0.因而sin α=-mm 2+1. 答案:-m1+m27.已知sin α-cos αsin α+cos α=2,则sin αcos α的值为________.解析:由sin α-cos αsin α+cos α=2,等式左边的分子分母同除以cos α,得tan α-1tan α+1=2,所以tanα=-3,所以sin αcos α=sin αcos αsin 2α+cos 2α=tan αtan 2α+1=-310. 答案:-310 8.已知α是第二象限角,则sin α1-cos 2 α+21-sin 2 αcos α=________. 解析:因为α是第二象限角,所以sin α>0,cos α<0,所以sin α1-cos 2α+21-sin 2αcos α=sin αsin α+-2cos αcos α=-1. 答案:-19.化简:sin 2x sin x -cos x -sin x +cos x tan 2x -1. 解:原式=sin 2x sin x -cos x -sin x +cos x sin 2xcos 2x-1 =sin 2x sin x -cos x -cos 2x (sin x +cos x )sin 2x -cos 2x=sin 2x -cos 2x sin x -cos x=sin x +cos x . 10.已知tan α=2,求下列各式的值:(1)2sin 2α-3cos 2α4sin 2α-9cos 2α; (2)sin 2α-3sin αcos α+1.解:(1)因为tan α=2,所以cos α≠0.所以2sin 2α-3cos 2α4sin 2α-9cos 2α=2tan 2α-34tan 2α-9 =2×22-34×22-9=57. (2)因为tan α=2,所以cos α≠0.所以sin 2α-3sin αcos α+1=sin 2α-3sin αcos α+(sin 2α+cos 2α)=2sin 2α-3sin αcos α+cos 2α=2sin 2α-3sin αcos α+cos 2αsin 2α+cos 2α=2tan 2α-3tan α+1tan 2α+1=2×22-3×2+122+1=35. [B 能力提升]1.若△ABC 的内角A 满足sin A cos A =13,则sin A +cos A 的值为( ) A .153 B .-153 C .53 D .-53解析:选A .因为A 为△ABC 的内角,且sin A cos A =13>0,所以A 为锐角,所以sin A +cos A >0.又1+2sin A cos A =1+23,即(sin A +cos A )2=53,所以sin A +cos A =153. 2.已知tan θ=2,则sin 2θ+sin θcos θ-2cos 2θ=________.解析:因为tan θ=2,所以cos θ≠0,则原式可化为sin 2θ+sin θcos θ-2cos 2θsin 2θ+cos 2θ=sin 2θcos 2θ+sin θcos θcos 2θ-2cos 2θcos 2θsin 2θcos 2θ+cos 2θcos 2θ=tan 2θ+tan θ-2tan 2θ+1=22+2-222+1=45. 答案:453.已知2sin θ-cos θ=1,3cos θ-2sin θ=a ,记数a 形成的集合为A ,若x ∈A ,y ∈A ,则以点P (x ,y )为顶点的平面图形是什么图形?解:联立⎩⎪⎨⎪⎧2sin θ-cos θ=1,sin 2θ+cos 2θ=1,解得⎩⎪⎨⎪⎧sin θ=0,cos θ=-1,或⎩⎪⎨⎪⎧sin θ=45,cos θ=35.所以a =3cos θ-2sin θ=-3或15,即A =⎩⎨⎧⎭⎬⎫-3,15.因此,点P (x ,y )可以是P 1(-3,-3),P 2⎝ ⎛⎭⎪⎫-3,15,P 3⎝ ⎛⎭⎪⎫15,15,P 4⎝ ⎛⎭⎪⎫15,-3.经分析知,这四个点构成一个正方形.4.(选做题)已知关于x 的方程2x 2-(3+1)x +m =0的两根分别为sin θ和cos θ,θ∈(0,2π),求:(1)sin θ1-1tan θ+cosθ1-tan θ的值;(2)m 的值;(3)方程的两根及此时θ的值.解: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sin θ+cos θ=3+12,①sin θ·cos θ=m2,②Δ=4+23-8m ≥0.③(1)sin θ1-1tan θ+cos θ1-tan θ=sin 2θsin θ-cos θ+cos 2θcos θ-sin θ=sin 2θ-cos 2θsin θ-cos θ=sin θ+cos θ=3+12.(2)由①平方,得1+2sin θcos θ=2+32,所以sin θcos θ=34.又由②,得m 2=34,所以m =32,由③,得m ≤2+34, 所以m =32符合题意; (3)当m =32时,原方程变为2x 2-(3+1)x +32=0,解得x 1=32,x 2=12. 所以⎩⎪⎨⎪⎧sin θ=32,cos θ=12或⎩⎪⎨⎪⎧cos θ=32,sin θ=12. 又因为θ∈(0,2π),所以θ=π3或π6.。
苏教版必修4高中数学第1章《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4高中数学第1章《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678317227916888486d7c8.png)
高中数学第1章《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4
教学目标:能借助于单位圆,推导出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能正确利用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并解决有关三角函数求值等问题。
注重渗透
数形结合及化归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诱导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诱导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问题1:终边相同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是否相等,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问题2:如果角α的终边与角β的终边关于x轴对称,那么α与β的三角函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3:如果角α的终边与角β的终边关于y轴对称,那么α与β的三角函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4:如果角α的终边与角β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那么α与β的三角函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学生活动:
1、角α与-α的终边关于_______对称,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终边关于_______对称,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角α与πα
+的终边关于_______对称,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角α与πα
三、知识建构:
1、公式1:
2、公式2:
3、公式3:
4、公式4:
四、知识运用:
例1、求值:
(1)sin 7
6
π(2)cos
11
4
π(3)tan(-1560°)
小结:
练习:书P20 1-4
五、回顾反思:
知识:思想方法:
六、作业布置:
书P23 15(1)(3)、16。
高中数学 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应用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苏教版高一必修4数学试题
![高中数学 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应用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苏教版高一必修4数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7faa6d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5.png)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应用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了锐角三角函数,知道它们都是以锐角为自变量、边的比值为函数值的三角函数.你能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上的点的坐标来表示锐角三角函数吗?改变终边上的点的位置,这个比值会改变吗?把角扩充为任意角,结论成立吗?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单位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O 为圆心,以单位长度为半径的圆称为________.2.三角函数的定义:设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 轴非负半轴重合.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角α终边与单位圆交于一点P (x ,y ),则r =|OP |=1.那么:(1)y 叫做________,记作sin α,即y =sin α; (2)x 叫做________,记作cos α,即x =cos α; (3)y x 叫做________,记作tan α,即y x=tan α(x ≠0).正弦、余弦、正切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我们把它们统称为________.答案:1.单位圆2.(1)α的正弦 (2)α的余弦 (3)α的正切 三角函数二、三角函数值在各个象限内的符号1.由三角函数的定义,以及各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的符号,可以确定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sin α=y r,其中r >0,于是sin α的符号与y 的符号相同,即:当α是第________象限角时,sin α>0;当α是第________象限角时,sin α<0.cos α=x r,其中r >0,于是cos α的符号与x 的符号相同,即:当α是第__________象限角时,cos α>0;当α是第________象限角时,cos α<0.tan α=y x,当x 与y 同号时,它们的比值为正,当x 与y 异号时,它们的比值为负,即:当α是第________象限角时,tan α>0;当α是第 ________象限角时,tan α<0.2.根据终边所在位置总结出形象的识记口诀1:“sin α=yr :上正下负横为0;cos α=x r :左负右正纵为0;tan α=y x:交叉正负.” 形象的识记口诀2:“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答案:1.一、二 三、四 一、四 二、三 一、三 二、四三、诱导公式一由定义可知,三角函数值是由角的终边的位置确定的,因此,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________,这样就有下面的一组公式(诱导公式一):sin(2k π+α)=sin α,cos(2k π+α)=cos α,tan(2k π+α)=tan α,k ∈Z. 答案:相等四、三角函数线1.有向线段:有向线段是规定了方向(即起点、终点)的线段,它是________、 ________的.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和坐标轴同向的有向线段为正,反向的为负.2.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三角函数线是用来形象地表示三角函数值的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________表示三角函数值的________,有向线段的________表示三角函数值的绝对值的________.三角函数线的作法如下: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 ,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M ,则有向线段MP ,OM 就分别是角α的正弦线与余弦线,即MP =y =sin α,OM =x =cos α.过点A (1,0)作单位圆的切线,设这条切线与角α的终边(或终边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点T ,则有向线段AT 就是角α的正切线,即AT =tan α.3.填写下表中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函数定义域值域 y =sin α y =cos α y =tan α答案:1.有长度 有正负 2.方向 正负 长度 大小 3.函 数定 义 域值 域 y =sin α R [-1,1] y =cos α R[-1,1]y =tan α⎩⎨⎧⎭⎬⎫α⎪⎪⎪α≠π2+k π,k ∈ZR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1.正弦、余弦、正切可分别看成是从一个角的集合到一个比值的集合的映射,它们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2.三角函数值是比值,是一个实数.这个实数的大小和点P (x ,y )在终边上的位置无关,而是由角α的终边位置所决定.对于确定的角α,其终边的位置也是唯一确定的.因此,三角函数是角的函数.(1)三角函数值只与角α的终边所在的位置有关,与点P 在终边上的位置无关. (2)三角函数值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三角函数值的符号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取决于终边所在的位置,具体说取决于x,y的符号,记忆时结合三角函数定义式记,也可用口诀只记正的“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三角函数线对于三角函数线,须明确以下几点:(1)当角α的终边在y轴上时,余弦线变成一个点,正切线不存在.(2)当角α的终边在x轴上时,正弦线、正切线都变成点.(3)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都是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所以作某角的三角函数线时,一定要先作单位圆.(4)线段有两个端点,在用字母表示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时,要先写起点字母,再写终点字母,不能颠倒;或者说,含原点的线段,以原点为起点,不含原点的线段,以此线段与x轴的公共点为起点.(5)三种有向线段的正负与坐标轴正负方向一致,三种有向线段的长度与三种三角函数值相同.三角函数的定义域1.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式可以知道,无论角α终边落在哪里,sin α,cos α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但对正切则要求α终边不能落在y轴上,否则正切将无意义.2.角和实数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三角函数就可以看成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所以就可以借助单位圆,利用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求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基础巩固1.sin 810°+tan 765°+tan 1125°+cos 360°=________.答案:42.若α的终边过点P(2sin 30°,-2cos 30°),则sin α的值为________.答案:-3 23.若角α的终边过点P (3cos θ,-4cos θ)(θ为第二象限角),则sin α=________.答案:454.cos θ·tan θ<0,则角θ是________象限角. 答案:第三或第四5.已知点P (tan α,cos α)在第三象限,则角α的终边在第________象限. 答案:二6.角α的正弦线与余弦线长度相等,且符号相同,那么α(0<α<2π)的值为________.答案:π4或54π7.sin 1,sin 1.2,sin 1.5三者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答案:sin 1.5>sin 1.2>sin 1能力升级8.函数y =sin x +-cos x 的定义域是________.解析:∵⎩⎪⎨⎪⎧sin x ≥0,-cos x ≥0,∴⎩⎪⎨⎪⎧sin x ≥0,cos x ≤0,即角x 的终边落在第二象限内和两个半轴上.∴2k π+π2≤x ≤2k π+π,k ∈Z.答案:⎣⎢⎡⎦⎥⎤2k π+π2,2k π+π(k ∈Z)9.已知角α的终边在直线y =kx 上,若sin α=-255,cos α<0,则k =________.解析:∵sin α=-255,cos α<0,∴α的终边在第三象限.令角α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a ,ka ),a <0,则r =-1+k 2·a ,sin α=-ka 1+k 2a=-255,∴k =2. 答案:210.在(0,2π)内,满足tan 2α=-tan α的α的取值X 围是________. 解析:由tan 2α=-tan α,知tan α≤0,在单位圆中作出角α的正切线,知π2<α≤π或3π2<α<2π. 答案:⎝ ⎛⎦⎥⎤π2,π∪⎝ ⎛⎭⎪⎫3π2,2π11.解不等式2+2cos x ≥0. 解析:2+2cos x ≥0⇔cos x ≥-22,利用单位圆,借助三角函数线(如图)可得出解集是⎣⎢⎡⎦⎥⎤2k π-34π,2k π+34π(k ∈Z).12.若π4<θ<π2,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 )A .sin θ>cos θ>tan θB .cos θ>tan θ>sin θC .sin θ>tan θ>cos θD .tan θ>sin θ>cos θ解析:作出角θ的三角函数线(如图),数形结合得AT >MP >OM ,即tan θ>sin θ>cosθ.答案:D13.函数y =sin x |sin x |+cos x |cos x |+tan x|tan x |的值域是( C )A .{-1,0,1,3}B .{-1,0,3}C .{-1,3}D .{-1,1}14.若0<α<π2,证明:(1)sin α+cos α>1; (2)sin α<α<tan α.证明:(1)在如图所示单位圆中, ∵0<α<π2,|OP |=1,∴sin α=MP ,cos α=OM . 又在△OPM 中,有 |MP |+|OM |>|OP |=1. ∴sin α+cos α>1.(2)如图所示,连接AP ,设△OAP 的面积为S △OAP ,扇形OAP 的面积为S 扇形OAP ,△OAT 的面积为S △OAT .∵S △OAP <S 扇形OAP <S △OAT , ∴12OA ·MP <12AP ︵·OA <12OA ·AT .∴MP <AP ︵<AT ,即sin α<α<tan α.15.已知f (n )=cosn π5(n ∈Z),求f (1)+f (2)+f (3)+…+f (2 014)的值.解析:角n5π(n =1,2,…,10)表示10个不同终边的角,这10条终边分成五组,每组互为反向延长线.∴f (1)+f (2)+…+f (10)=0,f (11)+f (12)+…+f (20)=0,…f (2 001)+f (2 002)+…+f (2 010)=0.∴f (1)+f (2)+…+f (2 010)=0.∴f (1)+f (2)+…+f (2 014)=f (2 011)+f (2 012)+f (2 013)+f (2 014)=cos π5+cos 2π5+cos 3π5+cos 4π5.由定义知cos π5与cos 4π5,cos 2π5与cos 3π5互为相反数,故f (1)+f (2)+…+f (2 014)=0.。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1课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4189417531b765ce050814a1.png)
第一课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1课时)编写人:潘有金审核人:张广泉审批:苏自先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3.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域;4.掌握三角函数的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
5.掌握公式(一),体会三角函数值“周而复始”的变化规律。
预习案一、教材助读认真阅读课本P 11 –P15 ,完成下列问题1.在初中,我们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
锐角三角函数是如何定义的?3.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圆为单位圆。
4.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y),那么⑴y叫做α的______,记作sinα,即sinα=____.⑵x叫做α的______,记作cosα,即cosα=____.⑶y叫做α的______,记作tanα,即tanα=____.x6..三角函数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sin αcos αtan α7.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个三角函数的值相等,由此得到公式(一)二、预习自测(牛刀小试)1.已知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12-),则tan α=( )A. B. 12-C. -2.下列三角函数值中,小于0的是( ) A. sin156° B. cos450° C. tan178πD.tan (165π-) 3.已知角θ的终边经过点P (-12,5)求角θ的各三角函数值。
三、我的疑惑在下面记下预习中的困惑在课上和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第一课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1课时)导学案一、学始于疑同学们首先认真独立思考如下问题问题1.锐角三角函数是以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
在直角坐标系中,能不能用终边上点的坐标来表示锐角三角函数呢?问题2. 对于任意角α,能不能用终边上点的坐标来定义角α三角函数呢?二、质疑探究小组内讨论上述问题,准备展示,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用小纸条交给老师探究一锐角三角函数与锐角终边上点的坐标的关系探究二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的坐标为(x,y),点P与原点的距离为r(r=),则:sinα=yr ;cosα=xr;tanα=yx.探究三单位圆探究四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与单位圆的关系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y),那么⑴y叫做α的正弦,记作sinα,即sinα=y;⑵x叫做α的余弦,记作cosα,即cosα=x;⑶yx 叫做α的正切,记作tanα,即tanα=yx.探究四弧度制下,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探究五三角函数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探究六公式(一)因为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个三角函数值相等,由此得到公式(一) sin(α+k ²360°)=sin α cos(α+k ²360°)= cos αtan(α+k ²360°)=tan α 其中k ∈Z三、拓展提升例1.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 (-3,-4),求角α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例2.利用定义求53π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案)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97577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c.png)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高中数学必修一的第四章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尺子、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的布置,找出角的度量单位,引出角的概念。
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通过多媒体展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它们的定义。
4.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讲解答案,讲解过程中强调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出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批改并讲解答案。
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2.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一个角的度数为30°,求它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
答案:正弦值:1/2余弦值:√3/2正切值:√3/32. 题目:画出角α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
答案:见附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掌握较好,但在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理解上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研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测量大树的高度、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速度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8c1ba75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1.png)
《随意角的三角函数(第一课时)》教课方案随意角的三角函数(1)一、教课内容剖析:高一年《一般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必修4)》(人教版 A 版)1.2.1 随意角的三角函数第一课时。
本节课是三角函数这一章里最重要的一节课,它是本章的基础,主假如从通过问题指引学生自主研究随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进而很好理解随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在《课程标准》中: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绘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数学和其余领域中拥有重要的作用。
《课程标准》还要求我们借助单位圆去理解随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经过实例学习三角函数及其基天性质,领会三角函数在解决拥有变化规律的问题中的作用。
二、学生学习状况剖析我们的讲堂教课常用“高起点、大容量、快推动”的做法,忽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加以频频的训练,无形增添了学生的负担,消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固然故意地去改变教课的方式,但仍太多旧时的痕迹,若为了新课程而新课程又会使得美景变为了幻影,失掉新课程自然与纯洁之味。
所以如何进行《一般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的教课设计就很值得思虑研究。
如何让学生把对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迁徙到学习随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中?《一般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中在三角函数的教课中,教师应当关注以下两点:第一、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建丰富的情境,比如单一弹簧振子,圆上一点的运动,以及音乐、波涛、潮汐、四时变化等实例,使学生感觉周期现象的宽泛存在,认识周期现象的变化规律,领会三角函数是刻画周期现象的重要模型以及三角函数模型的意义。
第二、着重三角函数模型的运用即运用三角函数模型刻画和描绘周期变化的现象(周期振荡现象),解决一些实质问题,这也是《课程标准》在三角函内容办理上的一个突出特色。
依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随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教课应当帮助学生解决好两个问题:其一:能从实质问题中辨别并成立起三角函数的模型;其二:借助单位圆理解随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认识其定义域、函数值的符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x叫做α的余弦,记作cosα,即cosα=x;
(3) 叫做α的正切,记作tanα,即tanα= (x≠0).
3.探究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 号: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4.探究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四、数学应用
例1已知角α的终边经 过点P(2,-3),求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课题
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借助单位圆理解并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并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认识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域,理解并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
2.能初步应用定义分析和解决与三角函数值有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任意角的正弦 、余弦、正切的定义.
教学难点:用角的终边上的点的坐标来刻画三角函数及三角函数符号.
教x,y)均可表示圆周上点P,这两种表示有什么内在联系?确切地说 ,
●用怎样的数学模型刻画(x,y)与(r,)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画出单位圆,作出对应的图形,在为锐角时,学生可以发现:
(x,y)与(r,)之间具有的 关系正是初中学习了的锐角三角函数.提问题:
●在初 中时我们学了锐角三角函数,你能回忆一下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吗?
二、学生活动
1.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上的点的坐标来表 示锐角三角函数.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改变终边上的点的位置,这三个比值会改 变吗?为什么?
3.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利用已学知识通过取适当点而将上述三角函数的表达式简化?
变式: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2a,3a )(a>0),求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例2确定下列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1)cos (2)s in(-465°)(3)tan
变式 :若cosα<0且tanα<0,试确定α为第几象限角.
2.练习.
(1)已知α的终边经过P(-3,4),求2sinα+cosα的值.
(2)试判断下列三角函数 值的符号.
sin256°;cos(- 406°);tan
(3)角α的终边上有一点P(m,5),且cosα= (m>0),求sinα+cosα的值.
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3.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教学反思:
三、建构数学
1.三角函数定义
(1)比值 叫做α的正弦,记作sinα,即sinα= .
(2)比值 叫做α的余弦,记作cosα,即cosα= .
(3)比值 叫做α的正切,记作tanα,即tanα= .
2.我们可以利用单位圆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 数.
如图1所示,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y),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