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道路中的综合管线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城市道路中的综合管线设计
摘要:城市道路下的市政管线有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等各种管线,在有限的城市道路空间内合理安排各种地下管线,并合理控制各管线的标高,避免各种工程管线在平面和竖向空间位置上的互相冲突和干扰,保证个管线的正常运转。

关键词:市政管线综合管线设计
城市道路不仅仅承担交通功能,也是市政管线的主要走廊。

综合管线设计是指在城市道路有限断面上,合理布置各专业管线,避免各管线在平面和竖向空间位置上的互相冲突和干扰,保证各管线的正常运行。

城市中市政管线种类很多,杭州地区主要有给水、雨水、污水、电力、通信和燃气管道等各种市政管线,它们的性能和用途各不相同,承担设计和施工的也并非同一部门,建设时间也有先后。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对各种管线的空间位置进行综合设计,可以防止各种工程管线之间、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可能发生的矛盾,并给将来建设的工程管线预留出空间。

管线综合设计还可以指导各项管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也便于管线建成后的管理工作。

1设计原则
综合管线设计应与城市道路设计相结合,各管线要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各种管线的位置都采用统一的城市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

1.1 平面设计原则
(1)各市政管线平行于城市道路敷设,并尽可能布置在绿化带、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范围内。

(2)管线之间以及管线同建筑物、构筑物、行道树木之间要保持一定的水平距离,距离应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以下简称“规范”)。

(3)通常电力电缆、和煤气管道尽可能布置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或者绿化带内,并且电力和燃气尽可能分布在道路两侧;给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管道在空间不足的情况下可考虑不在在机动车道上。

1.2 竖向设计原则
(1)根据规范,各管线垂直距离:市政管线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为0.15m,个别管线如电力管沟与其他管线最小垂直净距为0.50m。

(2)各种管线的均应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小覆土深度,在通常设计中工程管线高程自地表向下排列的顺序一般为: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给水管道、煤气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

1.3 管线交叉设计原则:
(1)压力管让自流管;
(2)临时管线让永久性管线;
(3)新建的让现有的;
(4)小管线避让大管线;
(5)易弯曲的管线避让不易弯曲的管线;
(6)检修次数少的,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的,不方便的。

(7)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应符合规范,在特殊情况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距离时,必须进行局部特殊加固处理。

2设计步骤
综合管线设计的主要步骤:
(1)进行管线综合设计首先应收集完整的现状和规划设计资料。

(2)根据道路设计平面图、纵断面图及横断面图、桥梁设计平面图及总体布置图,进行管线综合的横断面设计,确定各市政管线的平面位置,即通常所说的管位图。

(3)确定管位图后,首先进行排水管道设计,因为排水管道一般为重力流,管径大(杭州地区主干管可到D1500-D2000),其高程受地坪标高及出水口标高限制,管线交叉时较难调整,所以应先确定其高程位置。

(4)根据排水管道的高程,各工程管线的覆土要求和相交管线之间的净距要求,计算并确定其他管线的高程位置。

(5)根据各管线单位的设计方案,完成综合管线设计,指导各管线设计单位完成各自的施工图设计。

3工程应用
杭州市长大屋路工程管线综合设计,设计道路长约1.3Km,红线宽度为32m,道路横断面为:2.5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1.5m(机非分隔带)+7.5m (车行道)+2m(中央分隔带)+7.5m(车行道)+1.5m(机非分隔带)+3.5m(非机动车道)+2.5m(人行道)=32m。

道路下共有6种管线: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煤气管道、给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

3.1 管位布置
1)雨水管道:布置在道路中心线上,雨水管管径比较大,主管管径达D1500,布置在道路中心线上可远离其它管线,有利于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此外,道路雨水口的间距通常为40m左右,道路两侧雨水口较多,雨水管布置在道路中心线上有利于道路两侧雨水口连接支管的接入。

另外,该道路有2米的中央分隔带,雨水井位于中央分隔带内,可避免汽车对井盖的碾压,对于行车舒适性也有利。

2)污水管道:污水管埋深比较深,且设计道路空间有限,故将其布置布置在道路中心线以南6.5m处的机动车道内,尽量布置在车道中间。

3)电力电缆:习惯布置在南侧或西侧人行道。

电力井体积大,其混凝土井盖面积大,不宜放在车行道下。

4)电信电缆:习惯布置在北侧或东侧人行道上。

由于通讯公司较多,又有各自的管道,若各走各的管位势必使管线综合规划与治理更为复杂。

通过借鉴某些工程实践经验认为,既然电讯管及有线电视管线均为传输信号之用,埋深均较浅,因此将所有电讯管和有线电视做成小管沟形式,设计综合电讯管沟前,各电信及有线电视主管部门应协调好资金、治理等有关事项,并预测各部门所需孔数,全部通信管按同沟方式敷设,根据需要分配使用管孔数,此外,将电信电缆放在电力电缆的道路对侧,可避免电磁波的相互干扰。

5)燃气管:不和电力同侧布置。

燃气管宜布置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

本工程结合道路横断面,将燃气管布置在道路中心线以北12m的非机动车道内。

6)给水管:给水管管径较小、埋深浅且是压力管道,检修频率高,一般不埋设在车行道上,提供了供水可靠性也便于消火栓的设置,因此本工程将给水管布置在南侧非机动车道内。

各管线的布置见下图。

3.2 竖向高程控制
合理安排好各管线平面位置后还应控制各管线竖向高程。

一般来说,从上至下管线顺序依次为电力管、通信管、给水管、燃气管、雨水管、污水管。

各管线控制标高一般如下:电力管管外底标高控制在1.1m;通信管管顶标高控制在0.8m 煤气管、给水管覆土控制在1.3m左右,而将雨、污水管覆土控制在不小于1.5m,即可在高程上使各管线基本相互错开。

若管线在高程上相碰,则遵守“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径让大管径、支管让干管”的原则。

《规范》规定,一般市政管线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为0.15m,在实际工程设计或施工时有些管线很难避开,如雨、污管线因受各因素制约而无法相互错开时,则做成交叉井;对于小管径压力管线与重力管线交叉无法避开时,可采用22.5°弯头绕开,若该压力管为给水管且从重力管上方走行而覆土不够时,给水管可采用加固措施,如混凝土方包,也可从排水管下方走,但给水管须做套管保护以免水质污染。

4结束语
市政综合管线设计可以使城市道路有限的断面空间得到合理的利用,避免市政管线在平面及竖向位置上互相冲突和干扰,保证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并对市政建设的有序进行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1998。

2、天津大学出版社《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2001。

3、中国计划出版社《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